伊朗核协议对中国原油的影响到中国的原油运费大概是多少钱一吨 伊朗核协议对中国原油的影响原油出口

function epaper()
murl1="http://news.cnpc.com.cn/epaper";
murl=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
if (murl==0)
if (murl==100) {window.open(murl1+"/zgsyb/",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text,"toolbar=yes,location=yes,directories=yes,status=yes,menubar=yes,scrollbars=yes,resizable=yes");}
if (murl==200) {window.open(murl1+"/sysb/",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text,"toolbar=yes,location=yes,directories=yes,status=yes,menubar=yes,scrollbars=yes,resizable=yes");}
if (murl==201) {window.open(murl1+"/huabao/",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text,"toolbar=yes,location=yes,directories=yes,status=yes,menubar=yes,scrollbars=yes,resizable=yes");}
if (murl==700) {window.open(murl1+"/yunshu/",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text,"toolbar=yes,location=yes,directories=yes,status=yes,menubar=yes,scrollbars=yes,resizable=yes");}
if (murl==800) {window.open("http://center.cnpc.com.cn/zjw",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text,"toolbar=yes,location=yes,directories=yes,status=yes,menubar=yes,scrollbars=yes,resizable=yes");}
if (murl==810) {window.open("http://news.cnpc.com.cn/3/",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text,"toolbar=yes,location=yes,directories=yes,status=yes,menubar=yes,scrollbars=yes,resizable=yes");}
if (murl==300) {window.open("http://dzb.oilco.cn/",papers.options[papers.options.selectedIndex].text,"toolbar=yes,location=yes,directories=yes,status=yes,menubar=yes,scrollbars=yes,resizable=yes");}
2017年伊朗出口原油和凝析油近10亿桶
  据伊朗《金融论坛报》1月2日报道,2017年在OPEC和其他原油生产国家减产、去库存时,伊朗出口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油近10亿桶。2017年伊朗出口原油7.77亿桶,天然气凝析油1.8亿桶,即平均262万桶/天,其中原油210万桶/天、凝析油49万桶/天。
  伊朗原油62%销往亚洲,38%销往欧洲,最大买家分别为中国、印度、韩国、日本。按50美元/桶的价格计算,伊朗原油出口收入为480亿美元。2011年、2012年伊朗原油出口收入曾分别达到950亿美元和690亿美元。
  根据计划,伊朗每日生产原油380万桶。在上世纪70年代,伊朗曾每日生产原油650万桶。本月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主管工程和发展事务的副总裁曼诺切赫里(Gholamreza Manouchehri)说:“据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估算,未来十年伊朗可以把每日原油生产能力再提升300万桶。”
中国商务部网
 │ 作者:
 │ 编辑:
微信公众号:zgsybwx近几年来中国和伊朗经贸往来概况
我的图书馆
近几年来中国和伊朗经贸往来概况
伊朗为发展对华关系:停止向日出口石油令安培干瞪眼
  作为中东2个石油强国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仅仅落后于沙特。伊朗也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OIC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
  由于受到美国的制裁伊朗的石油只能出口在亚洲当时伊朗被拒之于欧洲市场之外。亚洲是外国船舶原油运输的主要目的地,其中印度、中国和日本是最大买家。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解除后,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增加在伊石油产量。今年4月和5月,伊朗原油出口在210万桶/天至230万桶/天之间。而一年前,伊朗原油出口量仅为130万桶/就在伊朗被诸多国家制裁之际,中国在关键时刻帮了伊朗一把,大量从伊朗进口石油,使得伊朗在经济最危难之际得以喘息,所以当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解除后,作为回报,伊朗终于将该国最大油田的下一阶段开发重新交给了中国。
  伊朗政府目前是空前依赖以及信任中国,他们不但将其原属日本的3座大型油井中的2座以日本所花价格的1/3强行划归中国,而且,又在今年上半年,将日本最后一块大型油田的55%的产量划归中国使用。伊朗与中国的关系,原本就是“战员加同志”。针对美国的中亚战略和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合围之势,中国早就开始了所谓的亚非拉“突围”战略。这个战略包括了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战略合作在这两处项目中,北阿扎德甘油田最受舆论关注,阿扎德干油田是伊朗近30年来发现的最大油田,也是世界最大的油田之一,原油储量约420亿桶。2009年1月,中石油已与伊朗签约开发北阿扎德干油田,同年8月,双方又签署有关南阿扎德干油田的合作备忘录。伊朗对中国这么好,而同样作为石油进口国的日本待遇就没那么好了,伊朗把同日本签署的阿扎德干油田合作撤销就因为日本在对伊封锁期间和美国走得太近,对于伊朗而言,同样是卖石油,还不如卖给患难见真情的国家。
  另据日本新闻网6月9日消息,伊朗政府已经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天然气(LPG)。日本政府的统计显示,在2010年前,日本每年从伊朗进口86万吨LPG,进口量占日本燃料进口总量的7%。但是,由于日本参与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此从2012年2月开始,事实上日本已经无法从伊朗进口石油天然气。虽然伊朗政府没有说明停止的理由。但是明眼人还是能看出来伊朗对于日本的信任正在逐渐失去,由于安培与奥巴马的进一步合作导致伊朗决定不停止日本石油。这样就令日本的石油经济打受打击也令中国在亚洲石油的地位有了巨大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称霸亚洲地位日本已经无可撼动。
  龙泽认为,中国就是全球的亮点,原油界的真正的大佬。中国作为第一原油进口大国,同时也是原油消费大国,现如今的石油定价权的天平似乎正在向中国倾斜。大中华崛起,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为中国感到自豪。
    伊朗点名要中国逆天技术 拿最大油田交换
  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和伊朗除了石油外,双方第二大合作是武器的销售:中国单方面向伊朗出口武器。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中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常规武器:从59、69式坦克,再到59式大炮、122火箭炮、歼-7战机、导弹艇等等,甚至包括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另据美方估计伊朗是仅次于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武器购买国。美方认为伊朗一共从中国进口了大约120亿美元武器。美军至今对中国对伊朗出售反舰导弹心有余悸:因为这些反舰导弹令伊朗有能力打击美军的第五舰队,面对美军航母挑衅时候毫不慌张。
  在2016年3月中伊朗媒体高调展示了自己国产弹道导弹:支柱,并且展示了大批导弹地下的洞库,这些洞库规模很大,并且可以让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在坑道里直接发射。而另据美国媒体报道伊朗的弹道技术,很多应用了中国导弹!美方认为除了目前伊朗正在大规模使用的C-801、C-803反舰导弹外。伊朗也进行了弹道导弹的引进研制工作,由于伊朗早期缺乏技术,和大批相关导弹设施,因此当时的伊朗仅仅购买中国导弹为主。
  伊朗最开始进行仿制的就是当时热门的飞毛腿导弹,但是苦于基础工业不好,早期的生产完全依赖于中国零部件的输入。甚至包括伊朗装备的MAZ-543导弹运载车,也是中国出口而来。并且伊朗将飞毛腿仿制成功,(伊朗版飞毛腿命名为流星-1导弹和流星-2导弹)。伊朗开始正式掌握了基本弹道导弹生产能力,但是一直与中国保持技术引进。
  有消息称伊朗以中国东风-15导弹为基础,研发成功射程更远的流星-3中远程导弹。流星-3导弹技术基于飞毛腿导弹(东风导弹),加大了导弹的燃料箱,从而达到了更大射程。流星-3导弹全长约16米,重量约15吨,在弹头质量为1000千克时射程约为1500公里。
  至此,伊朗拥有了液体弹道导弹生产能力。而伊朗发展现代化军事装备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一直是材料,提别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材料集采。伊朗最终在中国的帮助下能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伊朗方面的话说终于消除了自己在武器中弱点。采用这种材料的导弹弹体或者发动机结构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震性和抗高温。这些复合材料结构可以大大减小结构重量。
  美国方面认为伊朗从中国得到了引进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材料和技术,购入金属陶瓷材料,这些材料用到了中程弹道导弹。中国对伊朗这么大方,伊朗也投桃报李。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将做大油田送给了中国:阿扎德干油田。这个油田原本是日本承包,但是由于日本太跟随美国,在武器技术方面从来不帮助伊朗。对于伊朗而言,真的不如能帮自己的国家。
  为什么伊朗要花巨资引进中国坦克技术?原因是这
  人们往往喜欢选取有几种代表性的军工产品做为样本来评估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其中,坦克例来为入选最多的产品,因为它身上集中到了许多门类的技术,钢铁、发动机、机械加工等等。
  由于坦克的重要地位,各国都非常重点,几乎各国都有装备,列装数量过千的国家也不少,但是能够生产坦克却不多,能自行研制坦克的国家更少,近年又有几个国家加入了坦克制造国行列,其中伊朗的情况最特别。
  伊朗在1979年以前,向美国、英国等购买了大量坦克,成为海湾地区的第一坦克大国,但没有制造能力,只有一家坦克修理工厂,到了90代初,才增加到3家,仅具备制造装甲车,及多数坦克部件的能力,后来从引进了T72生产许可证,进行仿制生产。 大约在90年代中后期,伊朗已具体了组装生产T72的能力,其国产率也逐步提高,但是其产量不高,伊朗反而对继续改进现有型号的坦克兴趣很大。
  多伊朗拥有大量的老式坦克,有美式,英式,俄T系列坦克,也有中国制造的59式,69式。如果全部以新式坦克代替,那么在经济上根本承受不起,再说了,这些老式坦克的性能依然不错,弃之可惜,也因此一直在进行各种改装工作。
  十年以来,伊朗先后研发了多型坦克,也许按现代的标准,技术水平并不高,别看它拥有T72的技术,但是新坦克却一股浓重的美式风格,大量采用M60或M48的设计,甚至相当早期的设计。
  最近,伊朗举办了一次展示会,让大家见识了一下,其对老式坦克的改装成果。其中,Tiam型坦克,明显是美制M47底盘换上中国69式坦克的炮塔,再加一次新的105毫米坦克和全新的火控系统,以在火炮外护盾结构,加了接触式反应装甲。
  M47属于伊朗拥有数量相当多的坦克,69式坦克也不少,只不过这门新坦克炮,让人有点意外,疑似为中国94式105毫米线坦克炮,北约制式L-7型坦克炮的中国加强版,主要采用加长炮管,以提高初速。据称该炮的威力基本达到了105毫米坦克炮的极限。
  伊朗一直对中国的军工技术兴趣很大,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仅从中国进口各类装备,还引入好许多军工技术。伊朗受技术基础所限,发展军备时离不开国外技术的帮助,这方面也只能求帮于中国。
  据说,中国帮助伊朗建立了一个坦克大修厂,后来升级制造工厂。 伊朗非常重视发展国防工业,愿意花巨资引进技术,其中的主要来源就是中国,其许多军工产品身上都拥有浓重的中国色彩。如今它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仅在坦克装甲车领域内,基本已经能生产坦克的全部零部件,也拥有一定的开发和生产能力。
  伊朗所表现出的对掌握技术的渴望与积极消化吸收的态度,这些照片无不显现其,其务实与进取之心,这绝非一般国家能比,其谋求发展的苦心,令人尊敬,也许它应称为最好的学生。
伊朗突然指责中国:称今后将与美日合作
  图为伊朗石油钻井平台
  中国是伊朗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14年两国贸易额超过51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伊朗处在中转站位置,中国任何连接东亚至欧洲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和通讯网络,都将使伊朗受益。
  近年来伊朗大力推行“向东看”政策,重点就是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关系。从长期看,中国与伊朗经济合作空间十分巨大。中国现在原油对外依赖度将近60%,其中半数来自中东,而伊朗油气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是中国理想的合作伙伴。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伊朗核制裁的进一步“松绑”,伊朗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而伴随着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计划,中国和伊朗双边关系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也要客观正确地认知伊朗国内心态的变化以及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松绑”的伊朗在选择中国的同时,也希望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贸体系之中,中国-伊朗未来的合作前景必然是广阔并充满竞争。
  磕磕绊绊的合作历史
  中国和伊朗传统上的合作支柱是能源产业,但是尽管长期以来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封锁,中国和伊朗的能源合作却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和伊朗之间的能源合作风险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和西方针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和封锁,往往会波及中国企业;另一方面,则是伊朗国内对于中国企业的一些限制,使得中国无法在与伊朗的能源合作之中施展手脚。
  中国和伊朗真正的大规模能源合作其实并不太久。我们不应忘记,在1993年以前中国还是石油出口国,中国与伊朗总体贸易量比较小,从伊朗进口的少量原油也是转口到第三国。
  伊朗炼油厂
  彼时,伊朗的石油勘采基本采用欧美公司的技术,中国与伊朗并无石油上游领域的合作。很长时间内,由于伊朗石油含硫量高,中国国内炼油厂大多未能消化,双方合作始终无法定音。
  直至1995年,双边贸易额未超过4亿美元。1996年后,中国带脱硫装置的炼油厂迅速增加,伊朗的原油大量流入中国市场。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猛增。
  在制裁影响合作方面,2004年10月,中石化曾经与伊朗方面达成投资开发亚达瓦兰油田的初步协议,根据协议,中石化将在25年内购买该油田出产的1000万吨液化石油气,这份协议使中石化获得稳定的供应源。
  伊朗同时跟中石油又达成了一项700亿美元的协议,中国将在30年内进口2.7亿吨的天然气。但是此协议很快由于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加码”而最终停滞不前。
  在伊朗限制方面,中国能源企业也在伊朗吃亏不小。日,中海油宣布与伊朗方面签署价值16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用8年时间开发伊朗北帕尔斯油气田,建设液化天然气工厂和输送设施,并将取得所产液化天然气一半的份额出口至中国,伊朗将向中海油供应天然气25年。
  2011年10月,北帕尔斯油气田项目由于进展缓慢被伊朗方面叫停。2009年中石油取代了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开发伊朗当地南帕尔斯气田第11期工程,该气田是全球储量最大的非混合天然气气田,合约价值为47亿美元。
  2012年7月,因无法达到伊朗南帕尔斯气田开采的工程进度,在伊朗警告和最后通牒后,中石油集团最终不得不选择了放弃伊朗海上南帕尔斯气田第11区块的开发,并开始撤走全部的中方工人。
  伊朗是中国新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
  中国同伊朗未来的经济合作重点领域将会存在于基建领域,中国在伊朗的基建行业有着较好的口碑,勤劳的中国工人和高素质的基建队伍给伊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伊朗境内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中国公司的影子,如北部高速公路德黑兰-索莫尔项目,马什哈德、色拉子、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和阿赫瓦兹等城市间的铁路项目。
  此外,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地铁工程(曾经由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和1980年两伊战争而成为“烂尾”工程)也是由中国企业接手并完成建设,使得德黑兰成为中东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随着前些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于伊朗制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购买伊朗油气的大量钱款无法转入伊朗,中国和伊朗之间也逐步开始了一些“投资”换“欠款”的尝试。
  欧洲建筑企业在1979年以前主导伊朗的基建市场,之后慢慢被俄罗斯和中国公司取代,2012年以后更甚。俄罗斯主要帮助伊朗进行电力方面的基建,中国则在交通运输业进行着一些项目,例如2013年中国承建了霍梅尼国际机场到德黑兰52公里长的地铁项目。而且近日伊朗也通过国内的国有企业开始大规模地招募资本和项目,希望能够得到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长期遭受制裁,基建赤字缺口很大,停水停电、道路不通对有意进驻伊朗的外资公司是一个现实挑战。在伊朗基建领域中公私合营的项目很少,除了在一些医院和供水的小型项目。
  公私合营得不到发展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对投资者的保护,包括在招投标上缺乏透明度,司法独立性欠缺,没有成熟的解决合同纠纷的机制和腐败问题等;另一个原因是交易成本过高以及项目的交付周期过长。基建所碰到的政府管理问题,在其他期待私人资本进入的领域也同样存在。
  中国首趟丝路列车到达伊朗
  伊朗的经济雄心
  对于中国来说,国际制裁对伊朗的“松绑”有利于中国在伊朗实施“一带一路”对接,甚至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当从“地缘战略高度”将伊朗作为中国在中东的一个重要支点。
&&& 在油气能源合作方面,伊朗也试图进行新的对接。为了提高油气行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伊朗政府表示正在为打算重新进入伊朗市场的外资油气公司准备一种新的合同模式。
&&& 老的“回购模式”只允许外资公司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的名义代为开发和建设,在开发完成后NIOC以油气收入作为报酬。新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允许外资油气公司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直接分享油气收入,而不仅是通过开发建设油田间接获利。在一些细节上,新合同模式也更周到、灵活。
&&&&例如,将合同执行的周期从过去的7年到8年增加到15年到20年,确保外资有足够的时间收回成本;对一些风险高(例如深海开发)的项目,外资可以分享更高的石油提成;在开发成本计算上,合资公司可以成立工作组每年一审,避免超支。
  但是不应忘记,尽管伊朗对于中国确实有着一定的需求,中国和伊朗合作也确实有着较大的潜力,但是这并不代表伊朗会单单选择中国。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国家,对于中国普遍有着一定的亲和感,但是这种亲和感更多的源于一种“不了解”。在实际合作层面,包括学术、经贸和科技合作方面,中东各国的内心选择倾向往往差不多: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为先。
  自从伊朗总统鲁哈尼2014年上任之后,伊朗在同国际社会商讨解除制裁的同时,已经在着手力求拉近同西方世界的关系,希望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 早在2008年雪弗龙已经跟美国国会打招呼要开始跟伊朗谈油气合作的事宜,虽然迟迟不见行动,但早已经在接触。2014年以来,伊朗石油部官员积极会见国际石油公司代表,国际商业代表团也频频访问伊朗,希望获得伊朗油气行业投资机会。伊朗已经与道达尔、鲁克石油公司等多家公司进行了谈判。13家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外国公司、4家国内公司有意愿投资伊朗价值150亿美元的天然气项目,包括修建天然气管线、建设炼厂、建设天然气增压站等。
  对于伊朗和其他中东各国而言,美国和西方的技术好、管理好,中国制造的价格便宜,如果两者结合在一起,对伊朗来说,性价比较高。
&&& 也就是说,中东国家往往倾向于将一些下游产业“脏、苦、累”的基建和勘探工程承包给中国,而将一些上游的比如管理、金融、服务、研发等行业留给西方进行合作。
&&&&对于一些心怀雄心的中国人来说,和中东民众以及学者探讨相关话题,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
  伊朗国内其实已经开始有一些表态,要求伊朗能源合作更加的“国际化”。伊朗国家石化公司经理阿巴斯近日在接受伊朗国内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应当认识到,现在伊朗已经不同于制裁解除之前的伊朗,我们的选择更多”。阿巴斯抱怨中国的石油公司“效率低”,而且“价格昂贵”,信心满满地认为将会有来自西方和日本等国家的石油企业和伊朗合作。话里话外,总是透着一股子的自豪,让我们觉得有点不舒服。与之相对应的是,是近期伊朗总统鲁哈尼的“欧洲之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和法国,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曾是伊朗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另一个则是客机制造商空中客车的所在地,鲁哈尼此行,将带回在国际制裁解除后伊朗急需的贸易、飞机和汽车合同大单。鲁哈尼随行的是一个多大百余人的庞大代表团,以至于西方媒体称鲁哈尼此行为“购物狂欢”。鲁哈尼自己在意大利和法国参加了多场商贸推介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要仅仅把我们当做一个国家来看,而应把我们当成一个大市场的中心。”
  作为中东重要的地区大国,国际制裁“松绑”后的伊朗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确实有着较高的契合程度,但是应当看到的是,中国在“后核协议”时代的伊朗投资中,尤其是能源投资中,既有着机遇,也有着挑战。尤其是当西方经济势力重新与伊朗对接之后,中国很可能在伊朗的能源和其他诸多领域面临巨大的冲击。中国应当更多的以伊朗和其他中东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认清中东,才更好的认清“一带一路”上的自己。
伊朗解禁中国得到如此好处 美国震怒原因
  本想就克里访华后的“半岛局势”给大家做一下分析,不过昨天曝出新闻,朝鲜又要“放大招”了,如此一来,相关分析只能暂时推后。
  至于为何如此,原因亦不复杂。
  一直关注我帖子的网友想必还记得,在之前的《发难钓鱼岛,日本图谋不小》一文中,我曾这样说过……“如果朝鲜接下来再干点“大事”,美国除非愿意谈判,否则想走都走不了。”
  而从克里此次访华的结果不难发现,中美在朝鲜核问题上的态度依旧分歧严重。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朝鲜此时放大招,无疑是在为“半岛的蒸笼”加底火,而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把笼屉的盖子揭开。
  而这,也正是我决定把相关帖子延后的原因所在,对此还望大家能够理解。
  另外,朝鲜放大招这件事,其实非常耐人寻味。
  一直关注半岛局势的网友想必都清楚,就在这几天,网上有关“美国准备武力打击朝鲜的消息”开始出现并发酵。
  如此一来,问题也就来了。
  既然美国准备武力打击朝鲜,朝鲜这时候放大招,岂不是在刺激美国,自寻死路?
  很显然,朝鲜没那么蠢,如若不然,朝鲜政权也不会屹立这么多年。
  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朝鲜会行此举明显是因为有“底气”,不怕美国以此为借口开战。
  那么,朝鲜的底气会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自己思考吧……
  好了,有关朝鲜要放大招的问题,暂时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咱们马上进入正题。
  一直关注国际局势的网友想必都清楚,就在不久前,经过中欧俄美四大棋手的努力和斡旋,伊朗终于从经济制裁中脱身而出。
  那么,在解禁伊朗这件事上,到底谁占便宜,谁吃亏呢?
  首先,咱们来说说注定会在此事上占便宜的两位棋手。
  在我个人看来,这两位棋手不是别人,正是欧盟和咱们中华家。
  这其中,又以欧盟占便宜最多。
  至于为何如此,原因亦不复杂。
  众所周知,欧盟的能源安全一直是个大问题。
  说得更明确些,那就是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依赖度太大,所以俄欧关系一旦出现恶化,欧盟将有很大可能因为俄罗斯打“能源牌”而陷入被动。
  而伊朗一旦解禁,欧盟便等于多了一条从中东获取能源补给的渠道。
  这个结果虽然不能帮欧盟彻底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却可以大大削弱俄罗斯“能源牌”对欧盟的影响。
  换言之,一旦伊朗对欧盟恢复能源供应,俄罗斯将来再想对欧盟打“能源牌”,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当然,伊朗解禁对欧盟的好处,可不仅如此。
  在我个人看来,伊朗解禁对欧盟的积极意义,最起码还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可以让石油的价格进一步走低,这对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欧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第二点;伊朗解禁后,必然要对外进行“大采购”,而因为伊美交恶,部分只有美欧才能制造的商品,伊朗必然要向欧盟求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飞机。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在伊核谈判过程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欧盟。
  好了,说完欧盟,再来说说咱们中华家。
  毫无疑问,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伊朗解禁后,能源价格必然继续走低,而低油价对咱们中华家的好处毋庸置疑。
  当然,咱们中华家帮伊朗解禁,得到的好处远不止这些。
  在我个人看来,帮伊朗解禁后,咱们中华家得到的最大好处,并非是在油价层面,而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层面,以及化解美国吸血局这个层面。
  首先,帮伊朗解禁,对人民币国际化一事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要知道,因为美国的原因,在伊朗被解除制裁后,众多跟伊朗有商贸和金融往来的国家肯定不敢用美国掌控的银行体系进行操作。
  毕竟美国当下的政治信用,是出了名的差,谁也不敢保证利用美国的体系进行操作,不会出幺蛾子。
  所以对那些要跟伊朗进行商贸和金融往来的国家来说,肯定要找一个不受美国影响的新体系进行操作。
  说到这,大家想必已能明白其中的门道了吧?
  没错,放眼当下世界,能彻底摆脱美国影响的货币交易结算体系,只有刚刚诞生不久的人民币跨境交易支付体系。
  换言之,在伊朗被解禁后,为了躲避被美国打击的风险,用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进行贸易结算无疑将成为那些“心存担忧者”的首选。
  而这个结果对咱们的人民币国际化一事来说,无疑大大有利。
  至于化解美国吸血局这个层面,其中的原理亦不复杂。
  一直关注我的网友想必还记得,在之前讨论美国吸血局的帖子中,我曾以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模型,为大家阐释了美国剪羊毛的三把剪刀。
  这其中,第一把剪刀乃是通过做空目标国经济等手段,来获取第一阶段利益。
  第二把剪刀,则是通过美元升值,以及目标国货币飞速贬值,来制造“虹吸效应”,进而将目标国内部的国际资本吸纳到美国。
  至于最后的第三把剪刀,正是这三把剪刀中最凶狠的,那就是……通过世界银行、IMF等组织出来抄底,到时,不但可以获得目标国大量优质资产,更能利用资本的力量达到干涉目标国内政的目的。
  而咱们中华家支持伊朗解禁,毫无疑问就是冲着美国第二把剪刀去的。
  因为解禁后的伊朗,将拥有巨大的投资潜力,所以虽然在美国加息的影响下,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了资本外流,但这些国际资本会不会前往美国,那可就难说了,最起码,新解禁的伊朗,就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投资好去处。
  好了,有关咱们中华家在解禁伊朗过程中获得的好处,暂时就说到这。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此次伊朗解禁对俄罗斯和美国的影响。
  说到俄罗斯,许多网友恐怕要问了:“从你前面的分析来看,伊朗解禁对俄罗斯明显没有好处,既然如此,俄罗斯干嘛还会同意对伊朗进行解禁?”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在之前的《离间中俄关系帖子突然增多,其中有何猫腻?》一文中,我已给出了答案。
  众所周知,俄罗斯想要走出眼下的低油价困局,办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让其他几个产油大户答应一起搞“减产保价”。
  但想要实现这一点,对当下的俄罗斯来说谈何容易?
  事实上,此番国际油价暴跌,最大的原因大家都清楚,那就是美国打开了自己的油阀,开始对国际原油市场注油。
  换言之,只要不搞定美国,伊朗解不解禁,从长远来看对国际油价暴跌一事影响并不大,因为美国完全有能力靠着他自己的力量,把石油价格继续往下砸。
  而且在继续砸低油价的过程中,美国还可以通过控制自身石油的产量,以及对美元的操作,在尽量不伤害自身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打击俄罗斯。
  不过,随着伊朗被解禁,事情就变得不同了。
  因为伊朗解禁后,便等于让此次产油国的惨烈厮杀中,陡然多了一个巨大的变量。
  如果众多产油国承受不住这个变量,那么这些产油国的最终结局只有两个,第一,崩溃玩完;第二,被逼合作搞减产保价,共渡难关。
  这其中,美国自然是希望第一种结局,毕竟美国的综合实力在这几个产油大户中最为强大,所以就算俄罗斯,沙特因为低油价崩了,他也不会崩。
  而一旦俄罗斯,沙特等国崩了,美国便可以加大注油力度,进而从俄罗斯,沙特等国手中抢占到更多的国际能源市场份额。
  到时,只要再把油价炒起来,美国很快就会依靠能源出口恢复元气。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俄罗斯之所以会支持解禁伊朗,根本就是在“背水一战”、“死中求活”,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显,这种产油国之间的惨烈厮杀进行的时间越长,俄罗斯流的血就越多,局势就越对俄罗斯不利。
  既然如此,那么不如让油价一跌到底,快刀斩乱麻直接进行肉搏。
  要么,直接把沙特,甚至美国放倒;要么,就逼着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答应跟俄罗斯一起搞“减产保价”(至于美国,大家就不用寻思了,除非俄罗斯、沙特之中倒下一个,或者全部倒下,否则他是不会做出拉抬油价相关动作的)。
  看到这,有些网友想必要问了:“既然解禁伊朗对美国如此不利,美国为何还要答应,难道美国是傻缺不成?”
  在我个人看来,美国自然不是“傻缺”,只不过美国也在“赌”。
  就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样,伊朗被解禁后,国际油价必然要急剧走跌,如此一来,俄罗斯自然是压力山大,如果俄罗斯撑不住先垮了,那么美国就算赌赢了。
  当然,就算俄罗斯没垮,利用这次油价大跌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冲击,让一直对美强硬的普京无法完成连任,亦算达到了美国的目的。
  其实大家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最近网上有关抹黑普京的信息非常多,而这些信息出现的时间点,恰恰就是伊朗解禁之后。
  不过很显然,美国在此次跟俄罗斯的“对赌”中,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那就是……低估了咱们中华家对当下世界的影响力。
  而美国这一判断失误的直接后果,就是随着伊朗被解禁的日期越来越近,全球股市陡然进入了“熊市”。
  一直关注我帖子的网友想必都清楚,在去年的《浅析美国在2015年的算计!》等帖子中,我曾说过,美国股市乃是美国此轮吸血局中最大的软肋之一。
  如果在国际资本没能回流美国之前,美国股市就崩了,那么美国的债务危机很可能再次被引爆,而且其威力和破坏力,绝对要远超2008年那次。(至于具体的分析,因为在《浅析美国在2015年算计》等帖子中已经说得很详细,所以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美国后悔了。
  而证明这一点的最有力证据,就是在伊朗解禁日期临近时,美国开始再次针对伊朗进行发难,并隐隐透出了要维持对伊朗制裁的苗头。
  不过就在这时,朝鲜的“氢弹”却是“恰好”爆了,直接就让美国想要反悔“伊核协议”的念头胎死腹中。
  至于为何如此,原因非常简单。
  因为美国如果胆敢在这时破坏“伊核协议”,那么面对朝鲜的核问题,美国将再无威信和发言权可言。
  如此一来,美国只能“哑巴吃黄连”,眼睁睁看着伊朗完成了解禁。
  当然,面对这种不利情形,美国亦采取了补救措施,那就是……在伊核协议实施的第二天,就以伊朗导弹计划为借口,对伊朗实施了新的制裁。
  美国政治信用到底有多差,由此可见一斑。
  而美国这么做的目的,在我个人看来无非三个。
  第一个目的,通过新的制裁,以增加在日后逼迫伊朗就范的筹码。
  第二个目的,通过威吓,来阻止国际资本前往伊朗进行投资。
  第三个目的,为日后重新封住伊朗的“对外石油出口”做铺垫,说得更确切些,那就是一旦美国将来决定重新拉抬油价,就会以这个新制裁为切入点制造事端。
  好了,今天的分析到此结束。
  说实话,在我个人看来,随着伊朗被解除制裁,美国因为判断失误,已然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而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必然要逼迫咱们中华家就范。
  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就算美国能暂时稳住自己的股市,也不可能长远。
  到时,随着伊朗在2月份正式向国际原油市场注油,全球股市在低油价的冲击下,很可能会再次进入暴跌模式。
  而如果咱们中华家在那时“顺势利导”,比如再次让人民币“适当贬值”,全球股市可能就真的崩了。
  我想,这恐怕也是克里此次访华,以及美国近期针对咱们中华家的相关动作和言论,越来越露骨的原因所在吧!
  那么,美国的图谋有可能实现吗?
  说实话,对于相应的结果我无法预知,但有一点,我非常肯定,那就是……在习大大的带领下,那个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属于咱们中华家!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制裁伊朗中国进口原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