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大门朝哪个方向好方向落坑什么意思?

新手买房想挑个好房子?这几个坑一定要绕过!
11-06 07:55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真真切切……”曾经那英一首《雾里看花》把人们对假货的心态唱得如此透彻,同样,面对变化莫测的楼市,面对摇曳多姿的广告,就连许多地产老手都会被忽悠,菜鸟们想买房更是步步惊心,一不小心的话,辛苦积攒的钱化为满肚的怨气不说,还无处话凄凉。所以我们在此揭开楼市十大谎言的华丽外装,还原您所不知道的真相!
  谎言一:优惠力度非常大,错过后悔一辈子!
  “最先x名可享受xx优惠”、“最后xx套房源,机不可失”、“优惠仅限这几天”。这是最常见的谎言之一,这类谎言极容易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似乎现在错过便是永远,促使客户在这种紧张氛围的作用下立马掏钱买房。这类谎言,没有经验的购房者最容易中招,建议购房者在买房时一定要“稳住”,可以向售楼小姐要 “销控本”查看,也可上相关网站查询是否属实。值得一提的是,在开盘做活动期间,一般没有特别好的户型或者楼层可供你选择,好的户型和楼层一般都会被保 留,普通者很难拿到又便宜又好的房源。
  买了后悔一辈子
  谎言二:均价XXXX元起,全城最低,没有再低!
  “均价XXXX元/平方米起”、“全城最低价XXXX元起”,开发商打出这样的广告无疑是最吸引客户眼球的,客户看到广告上的数字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便兴冲冲地跑去售楼部,咨询一番被告知“这类房源只有几套已经售完,你可以看其他户型”。
  针对这类“起”字谎言,购房者一定要注意甄别,别陷入开发商的文字游戏中。正如201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1888元/m3成都立方定价,噱头十足,晃眼一看犹如回到十年前,购房者兴冲冲跑去售楼部,才知道掉进了文字的陷阱,业内更是对此事恶评如潮,究竟是戏耍了谁的智商?
  1888元/m3耍谁的智商
  谎言三: 不只低价,还有超大超大赠送面积哦!
  “买xx平米即送xx面积”,这类谎言通常是开发商为了达到既不降价又能拉动销售的目的,大玩“赠送面积”花招。开发商赠送面积手法有 “偷面积”、“违建面积”、“侵权面积”等。
  赠 送面积的前提是赠送人拥有合法产权且赠送面积合法,部分赠送面积属于违建、侵权,其赠送行为均属无效。不少消费者被开发商打出的噱头吸引从而“一掷千 金”,等实际拿到手的时候,直呼“上当”,才知道所谓的赠送,不是阳台的一个角落,就是客厅的异型空间,不能站不能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JRJ分页符#
  有噱头 无实际意义
  谎言四:配套齐全,规划完善,完美呈现!
  “和名校做邻居”、“出门就是大型购物中心”,很多楼盘的售楼小姐会向购房者强调该楼盘的设施配套、绿化率、周边环境、交通、幼儿园、小学、高校等,不断向购 房者构筑一副美好的蓝图:未来这里将会成为大型社区,繁华的区,且离校近方便小孩上学,升值潜力巨大等等。
  是否有学校,这是教委说了算,商业区最后发现一切只是“梦一场”。某楼盘有一项目,从亮相时置业顾问就把胸脯拍得“嘭嘭”响,一会儿是超大商业配套,一会儿是超快交通配套,谁知从一期到快封盘了,十年过去了传说中的配套还只是传说,独留购房者黯然神伤。
  说好的配套其实是谎言
  谎言五:稀缺地铁上盖物业!
  “离地铁站仅10分钟”、“到市中心只要15分钟”,诸如此类的用词不时会出现在各个楼盘的广告上,并且在项目规划图上也会把周边显著的建筑标示出来,但是纸上距离并不等于实际距离。乍一看,周边交通方便,配套齐全,实际却不尽然。
  不少楼盘都会打出“地铁房”来吸引购房者,实际上距离地铁站好几公里远。据了解,距离地铁站点步行5分钟内的房子,才能被称为“地铁房”或“正地铁 房”,10分钟内为“准地铁房”,15分钟内则为“近地铁房”,一个正常人步行1公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大概为15分钟,换言之距离地铁站口约1公里的楼盘,才能算做“地铁房”。遇到此类情况,购房者一定要亲自核实,对交通、配套等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准地铁房”现房
  谎言六:房子永远是升值的!
  这话一点也不陌生,事实上有不少人都是抱着房子升值的信念去购买,把当做投资品。住房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既是消费品又属于投资品,最近几年市场之属于如此景气,房价犹如脱缰的野马般飞速攀升,其原因在于投资客利用炒房所致。
  然而在市场进入时代的当下,面对高额利率和低回报,住宅早已不是最佳的投资选择。又或者试想一下,未来几乎人手一套或者几套房产,房产还会那么稀缺吗?如果买房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你认为房价还会升值吗?#JRJ分页符#
  永远是升值的
  谎言七:要快!因为我们快卖完了!
  当你去售楼部咨询被告知“楼盘已卖完”,置业顾问会让你赶紧走吗?事实上他们是不会的,他们会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过几天就会联系你,告知“我们新推出了一批房源”。为何房子总是卖完了?这是一种营销方式——饥饿营销。
  小米手机问世,各种抢购风潮不断。开发商依靠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销量的目的,加上消费者与生俱来的好奇和逆反心理,让营销效果非常显著。
  卖不出去还如此嚣张
  谎言八:专家都看好的楼盘!
  不知从何开始,“专家”和“教授”的日常释义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当初的褒义变成现在避之不及的称谓,究其深层含义,还是专家的言论太过惊天地泣鬼神。小(行情603883,)就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打开电视摊开报纸,不是这个专家在讲“楼市利好,赶快入市”就是那个教授在说“楼市低迷,赶快收手”,要不然就直接来个隔空对骂拼个鱼死网破,其实买房这件事,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就好,专家再厉害,也没有几个靠炒房发家致富的亿万富翁不是吗?
  “砖家”的话你不要信
  谎言九:高投资回报率,赚翻!
  “高投资回报率”翻译成通俗的话,就是“快到陷阱里来”,什么“年回报率10%”啊“几年收回投资”啊,你和开发商非亲非故,如果有这么好的事情还有你的份?那些所谓的高投资回报率也伴随着较高风险,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和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实现资金增值的目标。#JRJ分页符#
  都来赚 谁来赔
  谎言十:一铺养三代哦亲!
  “一铺养三代的传家宝”、“授之以渔不如传之以铺”,不少置业者抱着一铺养三代的心态购买商铺,事实上也有不少商铺由于其地段的稀缺性成就了不少人此般梦想。 如今存在的现实情况是,核心地段的商铺往往很抢手,基本上这样的商铺非常稀缺,每一个城市旺街很有限,基本上旺铺极少公开批量发售。
  置业者若看到“投资回报率高达X%”的时候更要慎重,注意辨别开发商的实力,商铺的运营以及定位。不要跟风,也勿听开发商忽悠,有些地段差的商铺拿到手好几 年,要么是没有从未租出去,要么就是租出去了租客是三天两头的因人气差经营不善而逃跑,买铺子的贷款倒是每月给起走,活脱脱变成“三代养一铺”。
  你会买来投资吗在中国,房子到底是什么?在中国,房子到底是什么?综合开发研究院百家号宋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大概外国人都看不明白了,那就是天大地大,不如房子事大。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房子情有独钟,一切的一切,首推房子,所谓“安居乐业”,就是这个意思。当房子撞上了市场经济,一切都发生裂变了。近二十年来,中国搞了住房的货币化改革,房子突然可以游离出原本的居住功能,可以用货币拱出一个天价来,这个时候,房子的物理属性没变,但它的经济属性已经发生剧烈变化,同样的房子,十年前价值100万,现在竟然可以卖到1000万!这中间,一种源于市场的扭曲力量,名叫投机炒作,在房子的市场交易中翻云覆雨,不断地把房子从坚实的土地上向天空拖拽,制造出所谓楼市泡沫。中国的房子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堰塞湖,一旦崩塌,其前景不堪设想!这时候,国家出手了,最高决策层发出了重要的声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全国各地据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楼市调控,亢奋的楼市开始回归理性,房子开始回归本来面目。面对如此激烈动荡的楼市波动,我们脑海里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在中国,房子到底是什么?按照国家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一个概念,似乎房子主要是如下两大定位:第一种定位是:房子是人们用来住的、安居的。这是房子的基本功能,是正功能,自古以来就有“居者有其屋”的国民定论。只要有房住,有工作,这个天下就是太平的。第二种定位是:房子是可能被拿来炒作以赚取暴利的投机品。这是房子的市场化延伸功能,是负功能,房子一旦沾染了这种投机炒作的负功能,必然被扭曲,脱离其本来的居住功能,变成居住者乃至城市和国家的风险制造者和隐患。然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国家表述,只是针对楼市炒作的一种政策调控取向,它所表达的房子功能的“住”、“炒”二分法概念事实上并不能等同于中国房子本来具有的极为丰富的功能内涵。在现实中的中国,房子除了上述“住”和“炒”两大功能外,我们还能够看到其他一系列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房子是民众基本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人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住”,还有很多方面,所谓衣食住行,夫妻生活,亲情交流,独处自省,甚至生老病死,都发生在自己的房子里了。可以说,有了一间房子,人们才能够不再有漂泊感,才会有归属感,才会安生,具有人生压舱石的重要功能。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千方百计买房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人们的安身立命问题,这里面就决不仅仅是一个“住”能解决的,而是生活的全部内涵问题,包括心灵的安放,都在里面了。——房子是民众一生成就的代表作。对普罗大众来说,一生辛苦劳作,忙忙碌碌,最后能证明自己人生最基础、最重要成就的,大概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生孩子,另一件事就是买房子,其他事都是次要的。孩子代表着家族兴旺和感情寄托,房子代表着人身安全和生活价值。——房子是民众赖以炫耀、满足虚荣心的核心财富。人都有虚荣心,这是客观存在,伴随人的一生,是人们心理生活的极为重要的一个侧面。在中国,房子几乎成了人们展露虚荣心的最重要的领域,因为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房子更能证明一个人的财富积累量了。所谓“攀比”,比来比去,最后就是比拼谁的房子大,谁的房子好,谁的房子贵。在当今中国,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阶级:有房阶级和无房阶级,一个没有房子的人,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虚荣心跌至谷底,甚至常常心生绝望,而有能力住在豪宅里面的人则虚荣心爆棚!——房子是年轻人寻找配偶的最佳法器。当今中国的年轻人连寻找配偶都和房子搭上了刚性的关系。所谓“丈母娘经济”,指的是女方母亲对女儿婚事的过度干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男方必须拥有一套没有贷款的房子,而且要求把女儿名字列入房屋产权人名下。于是,多少暖男为了争取心中的“她”,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终日奔波在挣钱买房的路上,硬是把房子修炼成了两性结合的“媒婆”。——房子是中小学生有权进入好学校的敲门砖。孩子上学,天经地义。然而,房子竟然也横插进来,把这个权利给活生生地扭曲了,这个房子叫“学位房”或“学区房”,什么意思呢?你想上一所好学校吗?好吧,你得先买学校周边指定的房子,学校根据你是否拥有周边房子的产权来决定你是否有资格拥有这个学校的学位。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个好学校啊?于是,学位房成了香饽饽,房价越炒越高,为了孩子,家长们真是拼了!——房子是民众财产性收入的最大投资品。大家注意到,在多年的楼市调控中,有一个说法,叫防范和打击投资投机行为。我一直认为这个提法不对,不能把投资和投机划上等号。投机就是炒作,是不法行为,应该严打,但是投资是正常的,联合国相关机构都把住房界定为投资品,连国家提出的“房住不炒”概念中,也没有排斥房子的正常投资功能,甚至国家在重要文件中都明确表示鼓励民众获取合理合法的财产性收入。显然,对于中国的普通民众来说,房子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这些年来,住房货币化了,房价一路上扬,凡买了房的人,都享受到了房子带来的投资收益的好处,可以说,房子成了民众财产性收入的最大投资品。——房子是民间最大的“储蓄银行”。现在的老百姓,经过多年的打拼,多少有一些积蓄,这个时候,他们最头疼的事可能不是没有钱,而是手里这些钱放在哪里更安全?过去是放在银行,吃那一点利息,但是,现在通货膨胀厉害,那一点利息根本不够填通胀的坑,存在银行就是一个“亏”字。房子固然有增值的功能,但更有保值的功能。放在银行,贬值的钱真的就没有了,放在股市,亏损的钱也真的没有了,而放在房子里的钱,即便房价下跌,房子仍然存在,不影响实际生活,何况,多年的经验表明,即便房价下跌,过几年又涨回来了,总体上看,房子已经成了民众最大的“储蓄银行”,大约一半以上的钱都囤积在房子里面了。——房子是国家平衡通货膨胀的最大蓄水池。房子是在民众名下,但和国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年来,国家由于出口外汇管制和经济建设需要,印了大量钞票,现在的广义货币总量都达到170多万亿了。这些钱当然很多是流进经济建设中去了,但仍然有大量剩余,这些剩余的钱如果统统进入市场,那就是大水漫灌,带来的必然是超级通货膨胀。怎么防止这种通胀发生呢?国家挖了一个超级大坑,这就是楼市、房子,把大量的余钱引入楼市,消化房子,于是,一个巨量的“房屋银行”诞生了,房子成了巨量流动性的储藏空间和蓄水池,它的一个直接价值就是起到了平衡通货膨胀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房子的“蓄水”功能,放任流动性在消费市场泛滥,其结果呢,我们去一次菜市场做一次日常采购,可能都要花几千元上万元。房子的这个功能可谓强大!——房子是国家应急时刻用来稳定宏观经济的稳压器。任志强先生有一个生动的说法:房地产就是一个夜壶,需要的时候就被国家拎出来用一下。国家经济毕竟会不时受到一些干扰,出现运行的不稳定和风险,如何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呢?投资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而投资中,关乎房子的房地产投资是最容易形成投资回报的行业,所以,以往经济运行中,房地产屡屡被请出来做稳定宏观经济的稳压器。——房子是国家赖以获取巨额土地财政的“地花”。房地产业通常把处在开发阶段的楼盘通过预售形成回款的行为称作卖“楼花”。我把政府向开发商出让土地的行为称为卖“地花”,政府现售的是土地使用权,但开发商是要靠未来在这块土地上盖起来的房子卖钱,所以政府的土地出让对开发商的卖房来讲也是一种预售,预售的是“地花”,一种未来在土地上长出来的“房地之花”。如果开发商不能在这些土地上通过盖房子赚钱,就不可能要这些地,当然政府也就不可能得到巨量的土地财政收入。二十年来,各地政府正是通过招拍挂卖地,实现了政府财政的可观积累,房子作为背后的推手功不可没。——房子是国家赖以获取巨额房地产税的唯一依托。纵观全球各国,房产税无疑是政府财政的最大依托。在中国,由于房地产还没有完成由增量时代主导向存量时代主导的过渡,因此,房地产税尚未进入实际操作流程。但是,房地产税的脚步声已经日渐响亮。估计不远的将来就会进入正式立法程序,并在全国实施。那时候,房子在国家财政税收中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国家税收的最重要渠道就是房地产税了。可见,房子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多么重大!——房子是中国“安土重迁”文化的落脚地。上面讲了很多有关房子的民众性功能价值和国家性功能价值,最后我还想讲一下房子的社会文化功能价值。中国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社会,自古以来,安居乐业就是一种人生的最重要的追求。老百姓追求一个“安”字,首要的表现就是有个居所,居无定所,必定不安全。从国家来看,如何让广大老百姓都能获得安全感呢?只有做到“安得广厦千万间”。房子让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房子安居,其功德无量!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居住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未来。房子的功能价值太多了,我无法全部表达出来,只能到此为止了。为什么国家提出“房住不炒”的战略理念和举措后,各地的住房市场上仍然人头涌动呢?因为房子除了“住”和“炒”这两个功能外,还有太多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地驱动着楼市。只有真实理解了房子丰富的内在功能和价值,才能对症下药,合理引导和管控楼市、房子的交易以及房价,才能让房子真正成为民众的福祉和国家经济的稳压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综合开发研究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打着环保的幌子,却断绝他国的发展,这群高呼普世价值的人,竟然这样坑中国人
最近,在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BBC、法国《世界报》等西方重磅媒体的热炒下,一则有关“北极圈内罕见高温32摄氏度”的新闻,轰动了整个世界!
来源:戎评 作者:戎评说策
当然,与忧心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声音同时出现的,是欧美媒体对世界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一贯批评。
为什么用“一贯”?
因为就在上周前,作为世界最大塑料制品生产国的中国,还被他们嚷嚷着需要向“海龟"道歉。
不可否认,西方媒体寻找的“独特视角”是触动人心的,而一幕幕人类制造的环保惨剧,也无时不在警醒着我们今日地球之殇的现实!
但是,就在我们为北极熊心疼,为畸形乌龟叹息的间隙,又是否想过西方发达国家媒体将今日一切人类“环保之罪”,通过与道德进行捆绑后一股脑扔给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行为,又是否合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并且对就在此刻还在大加指责今日环保之殇应该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来承担责任的西媒,对他们就四个字:无耻恶心!
发达国家为何无耻?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场旨在核定各发展国家“碳排放量”的会议,按×静的话说,就一个字:“吵"。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世界各国碳排放指标以"国"为计量单位;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要求世界各国碳排放指标以"人口"为计量单位;
分歧点集中到了八个字:责任划分、计量单位。
当年,在以美、英、德为代表的G8发达工业国家以“国”为单位进行碳排放额瓜分的提案中:8000亿吨的核定人类碳排放总额,将被27个发达国家瓜分掉44%,换一句话讲,总人口不过10亿人口的27个发达国家认为,在碳排放这件事上,他们有资格与剩下的55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平分!
但是,到了地球污染治理的责任划分上,他们却抛出了“责任共担"原则。
很显然,这种既不想”承担责任”,还想10亿人口霸占近一般碳排放份额的无理要求,是包含中国在内的5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中国的倡议下,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以“人口”为计量单位的碳排放划分原则,换一句话讲:人多就多分点,人少就少分点!
两种倡议背后暗含了什么态度?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这就好比两拨人合租一套房子,之前一拨先住进来半年的人,把这套房子搞得脏乱漏水,等到后面的租客刚刚进来时,他们就开始嚷着大家要平摊出钱规整房屋,但是等到房子打扫干净后分房间的时候,先住进来的那拨人,却要求按租住时间长短原则分房,而后进来的那拨人则要求按人数分房。
房子是什么?地球
租客又是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房间为何脏乱?工业化
修房款是什么?治理生态环境各国承担的义务
房间又是什么?碳排放额
而09年那场大会利益最后争夺的焦点,除了“修房款"外,基本就集中到了一件事:碳排放份额。
那么什么是“碳排放份额”?
简单的讲,所谓的碳排放份划分,就是在全人类还能向地球排放8000亿吨二氧化碳这个生态承受极限设定值下,全球各政治势力所进行的一场国际瓜分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由限量“碳排放”衍生出的国际碳交易市场,更是赋予了“碳排放额度”稀缺商品的属性,简单的讲,就是额度不够的国家需要去“碳交易市场”购买,而额度剩余的国家,可以去卖!
因此,这才有了当年中科学院丁仲礼院士振聋发聩的呼喊:
“碳排放份额”,不仅是二氧化碳排放额度这么简单,“碳排放额度"的多寡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未来十几年,工业能有多少发展、国民生活能有多大改善、更直白的讲,碳排放份额之争,不仅是经济利益之争,更是国家发展之争,民族生存权之争!
但是,就是在这么直白的国家利益争斗中,×静在当年央视新闻专访中,这个在之后亲手执导纪录片《×穹之下》的主持人,公然对为中国争取未来发展利益的丁仲礼院士进行责难:
科学家不该关心和参与政治,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应该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
对于×静的质问,丁仲礼院士只是淡淡的回怼:
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你洋人要消耗一个中国人四倍的碳排放量?(意味着四倍的发展空间)
按照发达国家主导的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方案,凭什么2020年之后,中国人每年要花费1万亿人民币购买碳排放权?
不可否认,面对×静的质问,丁仲礼院士一句话就扯下了这些西方利益代表者的丑陋面具:西方不仅要多吃多占,甚至还要把多占用不完的一部分,再打包卖给咱们!
当然,更无耻的还是在多吃多占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舆论主导权"下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无端谴责。
在诸如“气候变暖罪魁祸首"、"白色污染最大责任国"等一个个貌似正确的环保批判下,他们永远只会说这一切是“谁制造”的,但是决然不会提这一切是“谁消费”的!
2013年,美国纪录片《美国人一生的消费》,被全世界的媒体调侃为了“美国人一生的浪费”:
6吨牛奶、2.5吨牛肉、2.3吨鸡肉、1.7吨猪肉、3.6吨鱼类海鲜制品、19826枚鸡蛋、12888个橙子、43371罐饮料、15吨塑料垃圾、64吨生物垃圾....
据统计,这些关于1个美国人一生平均消耗的物资中:
超过25%的肉类仅仅因为“边角不成形”,被扔进垃圾桶
超过57%的蔬菜会因为“枯萎”,被扫进垃圾堆
超过90%的塑料垃圾,来自于美国人的“一次性消费”理念
这些“美式习惯”,直接使得美国人均碳消耗量,是普通发达国家人均3倍,是中国人均21倍,甚至就在去年,这个人口不足3.3亿的国家,消耗了2017年人类资源消耗总额的35%!
但是,就是这个国民生活在世界范围都堪称奢靡的国家,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上要求中国2020年压缩50%的"碳排放量"要求,得到了中国45%的承诺之后,不仅拒绝向世界承诺自己仅仅4%的缩减份额(美国当年的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列第一的中国,无论从经济模式还是体量上,削减难度远大于美国)甚至公开表示,永远不会在旨在遏制气候变暖国际合作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当然,到了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之后,美国更是直接撕毁了最后的环保遮羞布—《巴黎协定》!
如今西方各环保组织对人均碳排放量仅为美国四分之一,却承担着世界主要"高碳消费品制造"的中国的辱骂谴责,其恶心意味绝对不亚于去年联合国在咱们大年三十晚上发的那一篇微博。
敢问,难民关中国屁事啊?
敢问,咱们的Made in China除了少量自用外,其余大部分的又供给谁消费了?
这是什么行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啊!
环保正成为西方限制后进国家发展的陷阱
当然,对于"屁股决定脑袋"的西方环保组织的不待见,并不是说咱要否定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客观事实是不容否认,也不容无视的,而对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也举双手赞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要在国内外那群坐歪了屁股的圣母“呼吁”下制定,而中国在环境保护中所做出的经济牺牲,更不能沦为给西方社会挥霍而腾出的空间!
中国的环保步伐及执行力度,必须是按照咱们中国的节奏。
还是中国节奏
但是至于一些国际建议,谁都能提,唯独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不行!
这不仅是他们除了“作秀”以外对于环保事业发展并无任何实质贡献的无耻,更是因为在一系列的险恶用心下,“环保”正成为他们阻滞诸如中国这样后进国家发展的陷阱。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权威”研究:
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的燃煤供暖政策,将使得中国北方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南方高46%!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每立方米中,PM10每增加10微克,就会减少 0.6 年的预期寿命。据此推算,供暖导致的空气污染,将使得中国北方人的预期寿命,比南方了少3.1年。
中国因为燃煤而带来的大气污染,将使得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2%。
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言外之意什么意思?
1、中国的耗费半个世纪在北方地区建设起来的集中供暖设施,是污染之源
2、北方人赶快起来反对“集中供暖”,这会让你们少活3.1年
3、全世界都来反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这算什么?唯恐天下不乱!
显然,中国北方冬季,特别是东三省及新疆内蒙地区冬季动辄零下20℃的极寒气温是绝不允许废除集中供暖制度的,这不仅是社会福利的考量,更是为了最高效率的利用能源!
道理很简单:
中国北方相互串联的热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方地区林立工厂剩余热能的再利用,而倘若独户单独取暖,不仅是国家电网将超载承受,北方地区如今以煤电为主的客观事实,使得如此行为无异于“脱了裤子放屁”!
当然,至于诸如公知们口中夸夸其谈的“全面废止落后能源利用,全面接轨西方发达国家能源结构”,则更无异于何不食肉糜。
道理很简单,接轨国际标准需要的石油从哪里来?难道从公知的嘴巴里挤出来吗?
中国现今仅仅22.3%的石油消费份额,尚且被美国掐着脖子满世界的搜罗,倘若真的弃煤用油,咱们到时候又该看谁的眼色?
因此,这种张口就来的声音算什么?祸国殃民!
事实上,针对中国北方地区煤炭消耗占据了能源总消耗78%的能源消费结构(全国比率为69%)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早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能源局便开始专项针对其中的“供暖”一块,进行“煤改气”供暖锅炉改造工程!
但是就是这简单的“三个字”,却需要发改委、商务部、能源部、财政部等十部委紧密合作,工程改造涉及的省、直辖市更是高达14个。
热水管网19.3万公里、蒸汽管网1.2万公里,而需要改造的对象,仅仅只是作为万里长城9.8倍长度,世界最庞大供热管网的一个个锅炉节点!
但是就是这一个个的锅炉改造,在中央十部委的紧密配合下,也需要整整6年才能实现全部改造计划的70%!
当然,如果同样的工作量如果换算成美国的工作效率,他们最快需要32年。
事实上,一个小小的“供暖”,其实只是想传递三点意见:
1、中国庞大的体量决定了,任何一个口头上微乎其微的“小事”,所牵涉的工程量都是无可想象的,实干需要时间,而夸夸其谈却总能蛊惑人心!
2、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以供暖为例:早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聒噪的三年前,中国政府便已经开始了低调的改造工程。
3、永远不要相信外国会为中国着想,无端的关心,多半潜藏的祸心!
这一点,在近年以来被境外媒体,国内公知打着“环保幌子"被妖魔化的诸如:PX项目、可燃冰开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项目,被频频造谣便可见一斑!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上则民众被煽动,国家内乱!
中则阻碍项目进行,延缓中国发展!
下则通过造谣夸大,积蓄民间怨气,钻基层工作空子,透支政府公信力!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就在中国根据国家生产力发展,一刻未停的进行环境治理和高耗能产业转型的同时,那群在中国打着放大镜,唯恐天下不乱的国外环保组织及国内公知,对于咱们的邻国印度,却格外的"宽容"。
日,也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会议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召开的11天后,美国《华盛顿邮报》用了一个极为“惊悚”的标题,来为自己一篇批评印度环保的文章命名:
“在‘杀手’般的空气污染中,新德里半程马拉松开跑!”
或许是巧合:
《华盛顿邮报》批评的点,恰巧就是在马拉喀什大会上中印联合驳斥欧美关于"强制减少燃煤在能源消费结构"提案中的矛盾核心!
当然,我们且不论去年西方敲打印度到底什么意思,但是对于印度而言,这种中国人早已习惯的“环保谴责”,确实是“头一遭”。
所以,之前被西方环保组织“忽视”的印度,是因为环保到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印度恒河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咱们暂且不提,毕竟国内对于“神水”的报导已经多如牛毛。
我们单单就来看一下,中印两国对于发电支柱“火电厂”的运营标准参数对比。
2011年,中国要求一切大型燃煤锅炉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得高于5%,而直到此刻,印度这项标准还停留在15%!
1998年,就在中国要求火力发电需要进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检测,2012年又新增汞、铅、铬等18项重金属检测的情况下,直到此刻,印度依旧没有任何官方的检测及治理方案!
事实上,就在中国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废汽、废水监测、处理机制的今天,咱们的这个南亚邻居在这方面的建设却几乎处于空白,更直白的说:他们就是不加处理,直接排放!
这一行为,直接使得印度的单位产业制造所污染量是中国的70倍,但是就是面对这种摆在台面的事实,在过去20年世界环保运动迭起的大潮下,竟然被西方环保组织给“集体忽略”了。
是真瞎吗?是装瞎!
对于环保,戎评有话说
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各种所谓的环保运动,与其说是保护地球,不如说是保护整个西方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换一句话讲,西方所掀起的环保运动,剥开纪录片中的圣母嘶吼与街头的无谓游行以外,其实只是一场背后势力站台的“政治秀”。
不可否认,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确实在为了“环保”而努力,但是这群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却又显得如此苍白!
圣诞夜后的美国街头
事实摆在眼前,当这些环保组织嚷嚷着需要近十年的“排污大户”—发展中国家来承担一切环境恶化责任的同时。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西方发达国家碳排放总量占据了人类排放总量95%的事实,他们不会提!
从1950年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碳排放总量仍旧达到了世界总排放量77%的事实,他们不会提!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以来,历史人均能源消耗高达2.8万吨,而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的事实,他们更不会提!
因此在戎评看来,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环保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几点却可以肯定:
在他们眼中,能够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人口只能有10亿,剩下的64亿人就该一辈子生活在原始的乡村!
在他们眼中,年均耗电1万度的发达国家是高尚的,剩下平均耗电仅2000度,还要承担他们各种高污染消费工业品制造的64亿人,就是肮脏!
环保大锤为何频频落向中国?
因为中国庞大的工业力量让他们颤抖,因为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畅想让他们预感将失去曾经俯视世界的骄傲!
中国不是以工业制造作为根基吗?那我就用环保大锤砸碎一切。
因此,什么是西方主导下的“环保”?一群无耻的人,在无耻的动机下所编造的一系列无耻下流的规则!
来看今天的热门话题,“美国下任总统提前出现,中国要小心,世界各国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据美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下任总统已可提前确定,此人频频对华狠下黑手,中美关系或因此持续恶化!美国下任总统究竟是谁?将对中国造成什么不利影响?你可以点閲|讀|原|文加入“军迷交流群”,军迷朋友咱群里聊。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945年德国有多少女性被强-奸?《柏林:一九四五年沦陷》中说道
摆台、布置餐具、熟悉接待流程,等等一丝不苟!有个别客人重口味就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子朝东南方向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