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拼购刷单会被查吗

虚假交易,新规出炉,淘宝刷单到底还能不能做?
本文开淘小编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淘宝越是打击刷单,刷单的人就越多,是在什么样的驱使下,才使得卖家纷纷的投入到刷单中,难道刷单就没有成本吗?既然刷单有成本为什么还是有卖家愿意花钱去刷呢?
不同平台的刷单成本
天猫刷单成本显然是要高于淘宝店铺刷单成本的,完全模拟真实用户下单路径,3元的直接刷单成本,10元左右的天猫佣金成本,5元的快递成本,一单差不多十七八块,这还没有算税的成本。全刷是不行的,天猫刷单主要是补单为主。卖家另可付20块刷一个虚假订单都不愿意买广告,流量有多贵可见一斑。
京东平台卖家刷单的成本差不多,甚至因为扣点更多,成本更高一些。京东没有返还技术服务费一项,但有在超过一定交易规模的扣点政策扶持。京东打击刷单的技术要比阿里弱,在技术操作层面京东刷单相对比天猫更容易操作一些。还有一个原因会刺激京东商户更多的刷单,就是京东平台没有太多营销工具给商户,所以总结到最后,商户做京东平台运营的经验就是会刷单就好!
京东每年给到POP业绩要求很高,流量是相对有限,自然转化率是相对有限,小二如何完成业绩。所以建议京东在以后不必在财报里披露GMV了,也不必以GMV为纲,应该用更合理健康的业绩指标考核小二。至于投资人关心有多少是刷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关注开放平台收入。刷单扣佣金是卖家刷单最主要的成本之一,京东也好天猫也好也都是刷单的直接受益者。
阿里严打刷单,卖家就会去买广告吗?
刷单之害在于破坏了商户间的公平竞争,刷单之害在于制造虚假信用破坏了网购的基础信用体系,刷单之害在于平白无故的浪费资源。没有谁一开始就想刷单,刷有被抓的风险,但不刷就是死的风险。在此推荐两个靠谱专业的刷单平台:优保安全刷单平台淘钻网淘捷网专业刷钻平台
刷单产业的收入比阿里整体收入还要高,卖家通过刷单替代广告投放,所以就不奇怪阿里为什么要严厉打击刷单了。虽然阿里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规则处罚方面,都加大了力度打击。但问题来了?不允许刷单卖家就会转向买阿里广告吗?依然很难,只要买流量模式下不赚钱就不会去买广告。
阿里打击刷单态度坚决但并没有杜绝刷单,而只是让刷单成本上涨了。刷单是恶性肿瘤,没有人愿意刷虚假订单,只有坏的制度引导人去做坏的事情。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刷单的被淘汰出局。作为一个健康正常商业生态,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是有问题的!而京东同样要反思自己的技术是不是也太差了,后台很难用,做了这么多年,淘宝的那一套,抄也该抄会了吧。但是,京东提供了更多营销工具,提升了打击刷单技术能力,就可以杜绝刷单了吗?一样不会的。
卖家经营成本持续上涨大势所趋
最后刷单这问题,三四年前就有很多人写了,很多平台上一搜一大堆干货。有不少朋友做刷单发财的,只是去年有不少转行做其它的了。简单的说,刷单这事儿在圈内都见怪不怪,如果不是618,双十一,估计都没想当回事儿讨论了。现在的卖家的问题是税收问题,是职业打假(知识产权)问题。没有增值税抵扣项,加上之前也没太多注意缴税的事情,现在全网监管平台已经建立起来了。实际上,每个卖家的情况,包括税务各个衙门就一清一楚了,不再需要给阿里和京东打报告才能拿到数据了。然后,你懂的。360奇虎帮忙开发的,请不要怀疑360的技术。
因为流量越来越贵,所以刷单越来越多,也见怪不怪了。当下网红经济那么热,说白了就是解决了一个低成本流量问题,预售模式解决了库存风险。那么税收问题,职业打假是什么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普通卖家商户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在线零售市场规范化是大势所趋,而小C卖家在规范市场里越来越缺乏竞争力了,草根创业也越发艰难。这就是大势所趋!
1.卖家商户越来越难做了,是不是传统零售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没到头,只会更难。东哥以为传统零售最大的问题不是电商的冲击,而是本身成本效率低下没有提升,租金人力等各项成本又在快速飞涨。
2.卖家商户经营成本越来越高了,是不是B2C模式就能赢呢?B2C模式能否赢和卖家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没直接关系,和自身供应链能力,以及成本效率有直接关系。运营效率差的B2C一样会死,准确的说死的更快。
3.不让刷单,不能卖假货次货,还要不税收,卖个正品还被职业打假盯上了,网红又做不了,卖家商户出路在哪里?做电商生意关键有两点,要么你有流量优势会玩网红之类,要么你有供应链资源货品好。如果一个都不沾边还是别玩了。特别会玩平台规则也敢卖假货的不在讨论之列。
其实刷于不刷,卖家心中都有杆秤,更多电商资讯请加XV详细了解吧:ferry8808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红书交易数据真实性遭质疑:刷单者1篇稿费500+元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小红书称社区不赚钱,但刷单者掘到了“金”
  没有什么广告比个人分享购物心得更有说服力。
  于是,以微商、小红书、哔哩哔哩为代表的公司通过内容电商、网络红人效应、拼购模式等多种形式实现了社交流量变现,通过内容与店内商品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速的消费场景,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交网络闭环。
小红书称社区不赚钱,但刷单者掘到了“金”
没有什么广告比个人分享购物心得更有说服力。
于是,以微商、小红书、哔哩哔哩为代表的公司通过内容电商、网络红人效应、拼购模式等多种形式实现了社交流量变现,通过内容与店内商品相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速的消费场景,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交网络闭环。
小红书这几年凭借社区内容和博主笔记吸引不少流量。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在以前的采访中曾坚定表示,不管是明星还是博主,小红书社区没有任何商业上的合作,也没有赚过一分钱,收入来源都是电商。但是,“不赚钱”的小红书社区却是是另外一群人的赚钱利器。
对于手握粉丝流量的博主们而言,通过发笔记赚钱并不难。
第一财经记者联系了一个在网络上发布小红书有偿发笔记的推广人士,该人士开出的条件简单明了,“小红书写+发长篇笔记,1篇稿费500+,号要有粉丝,即发即结”。
据该人士介绍,他手头上掌握着一批小红书上达人的发稿资源,四五十万粉丝的大网红,自己写笔记推荐才几千元 。如果是通稿发布,价格就更便宜了。
尽管头部达人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但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小红书上只要稍微有点粉丝量,笔记就能变成赚钱的生意。
艾瑞咨询(iResearch)2018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和网红博主合作是现在中国的数字营销专家们在做跨境营销时最感兴趣的四大策略之一。
有营销策划方面人士主动联系记者,号称手中有800+小红书优质网红,粉丝最高80W,投放价格依据粉丝量报价300~4000元不等,同时还免费提供专业的营销咨询、内容策划和网红\达人对接服务。
不过,随着内容电商的走热,有些达人最近的报价有点虚高。
“有些小红书上粉丝只有两三千的一篇笔记要价都敢要3000元。”有广告业人士透露。
从社区本身来看,小红书一直坚持不允许在社区里打广告,所有内容的曝光、排序都不能带有商业目的,不然就要删帖甚至封号。但是很多时候品牌商会选择绕开小红书,直接跟网红博主合作。于是,小红书上的博主可能这边刚推荐完一款知名大牌的护肤品,那边没一会又更新了某个号称更平价的三四线品牌的同类产品。
这些网红博主的粉丝量、点赞数量等考核其影响力的各项数据如今也是可以造假的产业链。
有做刷单生意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小红书不做订单数的业务,做收藏、点赞等业务。”但各家的打包服务还是稍有区别。
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一份小红书网红博主的刷量报价,其中100个点赞和100个收藏都只要10元,而100个粉丝也只有20元,评论1元一条。此外还有各种冲热门套餐。其中,3180个点赞+2990个收藏的套餐总价也只有460元。报价单还强调,这些是纯人工操作的真人点赞,采用混合网名带头像的方式,可以保证稳定不掉粉。
对于小红书刷量的报价,记者获得的另一份资料显示如下:
为了尽量贴近真实用户的购买习惯,还涌现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比如要求最低的浏览时长、要求滚动浏览高度及停留时间等。第一财经还获得了这样一份报价:
当然,刷单平台也没有忘记小红书的电商。当记者问及刷单费用时,一位刷单平台客服表示根据实物的区间价格不同各有差异,并向记者提供如下价格表,并表示淘宝、京东、小红书等都可以。
不过,由于电商平台对于虚假订单的打击,为了让交易显得更为真实,实物的邮递费用需商家自己承担。
瞿芳的公开信曾称,2018年5月小红书APP注册用户突破1亿,月度活跃用户(MAU)是2017年年底的两倍。理论上来说,小红书上的笔记是用户对于购买产品的一个口碑记录。在小红书上面,数千万条来自客户的消费体验汇聚成了一个巨大的口碑库,也可以作为发展电商的借鉴。但是这样的口碑库里,消费者还能看到几条真实评论?还有多少交易数据是真实的?
分享文章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Sina.cn(京ICP000000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拼多多虚假交易怎么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