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回暖的时代,我为什么更喜欢在实体书店回暖的原因购书

原标题:2017实体书店持续回暖 进入2.5时代

  来源标题:2017实体书店持续回暖 进入2.5时代

在北京,全民阅读的风潮持续走高,通过本年度对实体书店调查,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过半市民在实体书店购书量较去年有所上升。当然买书的人多了,可选的书多了,这与书店质和量的改变密不可分,除今年北京相继增加了三家创新模式的24小时书店外,新老书店都在不断完善多元化服务。恰逢“80岁”新华书店升级之时,书店特别引入了机器人店员,而其他复合型新兴书店则运用增加课程文创活动在线上吸引客流。此外,政策的各方扶持也为实体书店迎来遍地开花推波助澜。

24小时模式 成就文化新地标

北京晨报记者从2017年度“北京阅读季”对本市16个区7-70岁居民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抽样调查数据中得知,本年内,北京市居民购置阅读设备、参与阅读文化活动的门票或办理与阅读有关的会员卡的人均年消费为653.34元,较上一年度增加250.87元。64.77%的北京居民在实体店购买过图书,较上一年度提升了2.91个百分点。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在阅读方面的消费需求攀升,16个区开展阅读文化活动已成常态。

自2014年,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开业,一年之后又开设了分店;2015年,中国书店雁翅楼24小时书店开业……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这些创新模式的不打烊书店为爱阅读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也逐渐成为京城各个角落中的文化地标。而在今年,店龄30多年的新华书店花市店华丽升级不再打烊,新华书店香山店也成了香山脚下亮起的一盏长明灯,而前门Page one更是以大气、现代、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空间成为皇城根下绝佳景致的文化新地标。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24小时书店模式之变,是将书店定位在事业和产业的综合体,既具有经营性,又具有极强的公益性。所以24小时书店全方位打造的是一种新式的、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活,可以认为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率先智能升级 老店北京图书大厦

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窑洞里新华书店诞生了,今年恰逢它走过第80个春秋,书店遍布全国,承载了几代人的阅读往事,但对于北京市民来说,新华书店门店中作为国有书店中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丰富的北京图书大厦分量颇重,它一直为京城市民的阅读起着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七种重点专题片音像制品和图书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第一时间满足了读者需求;举办的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6周年、引导青少年读书过假期和百社万种图书惠民等多种高质量、正能量的阅读活动,为读者带来丰富的体验;增设的自主经营“新华时间”咖啡吧,营造了时尚轻松的阅读氛围。

除了传统的线下经营,今年,北京图书大厦还率先实现了智能化升级,线上线下高度融合,集服务设施升级、图书资讯推广、多元化产品展示、阅读活动参与、智能书库体验为一体的“智慧书城”服务系统首次向读者亮相,并在北京市50余家新华书店内达到全覆盖。而运用目前最先进的语音交互和图像识别技术打造的“北新宝宝”超级店员,已在北京图书大厦先期投放,“北新宝宝”可以完成引导、推荐、收银等服务,同时其利用红外技术进行人体跟随和识别,可与书店或图书馆信息系统对接,向读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复合型新书店 吸引人靠近图书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兴书店朝着复合型、多样化的模式发展,有的书店拥有餐厅、精品超市、冰淇淋店、造型工作室、文创体验、电子产品、照相馆等不同功能。在今年7月举办的2017亚洲书店论坛上,北京开卷董事长蒋晞亮认为,当书店和咖啡馆、文创产品结合的时候,书店进入2.0时代,现在的书店已经进入到2.5时代,人们看到了未来书店的影子和雏形,看到它跟现代消费和生活方式的结合,蒋晞亮猜测,未来的书店会取代咖啡馆成为城市的文化交流地。

对于书店的未来发展,北京单向街书店经理武延平透露,他们正在开设自己的生态社群。自2014年开始增加一些课程演出、文创活动会在线上吸引客流,带动线下销售。目前单向街书店正在做自己的品牌新媒体业务,开设自己的生态社群,不但增加粉丝的黏性,而且还能做出精准定位。而言几又创始人但捷则指出,未来的书店,是体验多元生活方式的一个存在。他认为,实体书店获取用户的流量是最高的,其他线下的商业类型无法比拟,抓住了用户,就抓住了一切,读者进入实体书店停留时间久,他们付出的时间成本终将在书店里得到回报。

政府政策扶持 推进实体书店回暖

根据今年由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6~2017)》(又名《北京传媒蓝皮书》)显示,前年北京市拿出18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京内71家实体书店发展,71家实体书店分为4类:综合性书店、专精特新书店、区域书店和农村郊区书店。其中既有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这样的地标性综合类书店,也有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和单向街书店这样的专精特新类书店。

而据行业内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共有约80家书店开业,这些书店或是连锁书店,或是特色书店,政策利好及自身经营改革创新令实体书店经历过寒冬后迎来了遍地开花。

实体书店面临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实体书店的倒闭潮席卷全国各地,且倒闭之势仍在延续。究其原因,可归结为高昂的经营成本、陈旧的商业模式、网上书店及数字化阅读的冲击。对此,本文提出了政府扶持、产品多元化、营销创意化、定位精准化四条策略,以期对实体书店早日走出困境有所裨益。   【关键词】实体书店问题对策   实体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彰显着城市的内涵与魅力。然而,近十年来,实体书店的关门大潮却席卷全国各地。作为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书店肩负着传播文化的重要功能,拯救实体书店已迫在眉睫。本文深入探讨实体书店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分析,以期对实体书店早日摆脱困境有所裨益。   一、实体书店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昂的经营成本   目前,除新华书店等少数国有书店外,我国绝大多数实体书店都是独立存在、自负盈亏的。在此情况下,高昂的经营成本就成了制约实体书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我国实体书店的店面租金以每年5%-20%的增速不断上升,极大地增加了书店的经营成本。加之同样上涨的人工成本及水电费等各项支出,不少书店皆因成本问题不堪重负:被大众看作北京文化地标的万圣书园因日益上涨的店面租金多次搬迁;知名连锁书店“纸老虎”因高昂的店租和人力成本陆续关闭京沪57家分店;广州一家经营51年之久的新华书店因无力承受高昂的店租关门停业;全盛时期拥有19家店的福建晓风书屋也因成本压力如今只剩下3家……可见,高昂的经营成本已经压得大多数实体书店喘不过气来。   2、陈旧的商业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单纯依托图书销售谋生存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商业模式陈旧导致的产品同质化、服务单一化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实体书店的通病。尽管也有不少实体书店开始致力于书店氛围的打造和读者服务的提升,但更多仍停留于营销创意层面,并未对商业模式进行本质上的革新。正如前光合作用品牌部主管杨函憬所言:“如果误以为加上咖啡馆,每月做几场沙龙,或是与房地产合作了就是商业模式,那么这得怪图书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太低了。传统书店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不断在变,但其商业模式却一直止步不前。”①陈旧的商业模式已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   3、网上书店的竞争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日益盛行,网上书店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实体书店造成巨大冲击。据《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购买书籍音像制品的比例为 24.1%②,即每100名网购者中有24人会在网上购买书籍音像制品,足见网上书店的强大竞争力。而网上书店之所以发展迅速,除去其购买的便捷之外,最根本的还在于其价格优势。据笔者了解,以当当、亚马逊等为代表的网上书店的新书定价均低于市场价的三成左右,会员甚至还享有2-3折的超低折扣。逢节假日或周年庆,网上书店还会以“满减”、“返券”等形式压低图书价格,京东商城甚至出现过因购书者太多而网站瘫痪的现象。价格优势是其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反观实体书店,在高昂的店租和人力成本的压力下,实体书店仍以全价出售图书。即使有会员卡或活动,折扣也仅在8折左右,优惠程度难以与网上书店媲美,也因此丢失了一大批客户。   4、数字化阅读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网络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图书的出现及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的兴起,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据第十、十一、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呈现出如下变化:   从下表中可知,最近3年来,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上升,早在2013年就已高达50%,并且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的数量也由原来的2.35本上升到3.22本,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增长态势。越来越多公民开始倾向于数字化阅读这种全新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冲击了实体书店的生存。   二、实体书店走出困境的对策   1、政府扶持   近年来,实体书店在多方因素冲击下生存艰难。虽然财政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两部委于2013年12月30日出台了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扶植政策,也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2个试点城市为56家实体书店提供了9000万元的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③,给了实体书店不少信心,但不断上涨的店租仍是压在实体书店头上的一座大山。对此,政府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调控:首先,政府应加大推广全民阅读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为实体书店创造更多潜在客源,提高其负担高昂房租的能力;第二,将部分国有产权的店铺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出租给实体书店;第三,将实体书店纳入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为书店留出合理的城市空间;第四,各地区的文化委

电子书没能成功颠覆纸书,还给实体书店留了点喘息的空间。

面对电子书的冲击,不仅纸质书籍逃过一劫,现在看来,作为纸质书籍的重要售卖场所——实体书店也似乎缓了一口气。

目前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图书市场在美国。而根据显示,实体书店在 2015 年有了小幅回暖的迹象。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的实体书店销售额达到了 111.7 亿美元,相比 2014 年增长了 2.5%。这是实体书店销售额在过去 8 年来的首次增长。

将过去两年每月的销售额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发现 2015 年确实在整体水平上有所提升。全年 12 个月中,有 9 个月的数据要好于 2014 年的同期水平,在最后 3 个月的数据甚至要好于 2013 年。

从 2007 年开始,亚马逊努力了 8 年,依然没能靠 Kindle 颠覆纸质书籍。在这期间,电子书反而成为了书籍市场的一个部分。根据,美国的电子书市场份额在 年间稳定在 21 % 左右,与此同时,美国巴诺书店的 ,还拖累了整体收入。

之所以谈论美国市场,是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图书市场,是标杆性的角色。根据国际出版商协会 2013 年的数据,,中国排上了第二,为 153 亿美元。

考虑到目前电子书,电子书市场想要克服这些障碍还需要技术公司跟出版商之间不少的沟通和妥协,在近期是不会有太大进展。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体书店回暖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