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创造建立公司如何从0到1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

创业公司生存秘笈!李开复对话《从0到1》作者
[摘要]Peter Thiel提到自己来中国两周,发现中国有很多的机会,创业环境非常好,创业者也非常努力,但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
腾讯科技 雷建平 5月28日报道PayPal公司创始人、《从0到1》作者Peter Thiel日前来到中国,并与创新工场CEO、ebay、和为例,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你需要一边做产品一边摸索,并从已有的用户行为中获取反馈;你可以通过ab test来测试你的产品,却不能通过这种方来来建立完整的商业模式。”Peter Thiel说,在美国很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比如Google就没有通过ab test来得出搜索技术产品的有效结果,Apple也是个例外,Instagram也完全是一个意外。Peter Thiel说,两个观点都可运营,但创业者须明白:创立公司和创立成功的公司是不同的。Peter还提到,不要小看小的垄断优势,虽然小垄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市场就是由众多小的部分构成,所以持续叠加创业者小垄断优势,必然能够得到显著的结果。“但如果你觉得自己是行业垄断者,而实际情况不是的话,作为创业者,情况就非常危险。”Peter Thiel的作品《从0到1》曾掀起巨浪无数,这本创业专著告诉创业者们: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Peter Thiel不仅是《从0到1》的作者,还是知名的天使投资人,Peter Thiel创立的基金参与了对SpaceX、、Yelp、Yammer等众多著名公司的早期投资。作为一位投资人,Peter Thiel还和创业者们分享了他的投资逻辑,对于是否投资一个项目他通常会从商业战略、团队、产品三方面来评估。如果三方面都很好的团队,在不同的情况下,Peter Thiel判断上也会有所倾向,如消费领域中,产品就会比团队更重要,而在科技领域中,拥有科学家的团队就能获得更多的青睐。看过很多创业失败和成功案例的Peter Thiel认为,大部分年轻创业者最可能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和一个错误的人一起创业。“我最喜欢问创始人和合伙人都是怎么认识的,如果答案是大学或者工作中就认识对方,彼此了解对方的优缺点,那会是我比较看好的团队。”Peter Thiel说,“如果创业者回答我们是在一两周前的某个大会上认识的,或者刚好有个好的点子一拍即合就一起创业了,那就只能呵呵了……”小鱼在家的CEO宋晨枫希望Peter Thiel能指导中国创业公司,如果要进入美国市场有可能会碰到什么样的难题?Peter Thiel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分销。Peter Thiel指出,对于所有产品来说技术是核心,通过技术创造出产品后剩下的就是如何销售产品。即使创业者对市场了解、熟悉用户,销售仍非常难做,更何况是在不熟悉的市场。比如,日本文化就非常难懂,相对而言美国市场可能相比日本更适合中国创业者。虽然语言不同,文化有些差异,但是渠道和商业模式有很多时候是相似的。
[责任编辑:honestsu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创始人 刘小鹰&如果遇上大家都会抢的项目,那这个公司的估值就会偏高,风险也会偏大。风险加大,我们就不投,也就不会抢这个项目。&老鹰基金创始人刘小鹰说。刘小鹰于2012年创办老鹰基金&&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多元化天使基金和家族母基金,旗下拥有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老鹰基金的投资领域不限,迄今已累计投资了123个项目。其实,早在创办老鹰基金之前,刘小鹰就已经开始试水天使投资,但尚未进行系统的机构化运作。直至2010年,他注册微博,关注知名的天使投资人、等人,开始有目的地学习天使投资方法和理论。7年,让20万变成20亿刘小鹰在年少时随家人移民香港, 在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前,他进入和记黄埔集团旗下的和宝工程有限公司(Hutchison-boag)做NEC程控交换机、NCR酒店管理系统和日本田村磁卡电话等方面的中国贸易。1993年,他离开和记黄埔,带着20万元港币,下海创办长远公司。1993年年底,公司与诺基亚签约,取得诺基亚中国市场第一家全国总代理资格。2000年,长远公司(0110.HK)在香港成功IPO,市值达到20亿港币。同年,刘小鹰最早的天使项目太平洋商业网络在上市(PACT)。2003年长远集团列入中国科技百强企业第六位,刘小鹰入榜胡润财富500强。刘小鹰告诉邦哥,&在这个行业里干了20多年,手里也有一些渠道商、运营商和品牌商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投资的企业,用很低的成本获取用户,进入市场。&从企业家转变为投资人,尤其是早期天使投资人,刘小鹰非常看重创业者个人的品质。经过对之前投资项目的复盘和失败项目的总结,刘小鹰得出看人的&1234法则&:一见,二品,三立,四商。一见,指的是能否和创业者一见如故。他要求团队中的所有投资人都要和创业者进行深度交流,要在人和模式上进行&找茬&。二品,指的是人品和极品。对于人品的话,刘小鹰觉得有很多纬度可以看出来,比如通过与创业者的谈话,与其一起骑行,又或者是让创业者之前的同事领导对其评价等,一般周期在1到2个月。他非常看重创业者以下几点:第一,这个人是否讲信用;第二,是否具有分享精神,看其股权和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第三,是否懂得感恩。而所谓的极品,则是指创始人的终极品质,看他是否对创业做好准备,是否自己投入资金及资源,创新是否具有掌控力,以及是否可以坚持。三力,则是指执行力、和学习力。刘小鹰觉得创始人就是一个的天花板,如果创始人不具备三力,那么也就不具备被投资的价值。&比如,你的项目,我找出很多问题,你不接受,也不调整,那这就不行。&四商,则分别指,情商、指商、财商、逆商。刘小鹰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来自于情商,他自己也很喜欢情商高的创业者。回顾其投资的项目,创业者的情商都不低。指商,是指指数性思维能力;刘小鹰认为,创业,说到底就是做生意,如果创业者对财务不了解,对数字也不敏感,那这就没法干。&想做成功的CEO,就得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商。&逆商就是在逆境中,创业者如何处理困境。比如公司没钱发工资了,公司融资被跳单了等问题,创始人要怎么处理,又要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这其中都大有学问。说这么多,好像比较适用于已有工作经验的创业者,那么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要怎么办呢?刘小鹰只提了三个要求:第一,项目要有亮点第二,创业者是真心想创业第三,项目失败了,会继续支持他不害怕错过好项目曾在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很多投资人都会害怕错失好项目,因此会有一些焦虑。但刘小鹰却说自己从来不害怕错过好项目,因为他认为&项目多的是,天使阶段很难断定项目有多好,为什么要去抢?更何况大机构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刘小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那是在2013年年末,那时有一家成都的房地产SaaS电商项目找到他,因项目急需资金,所以需要年前做决定,但刘小鹰却希望多些时间考虑。&那时候,对行业认知和分析都不够,所以也就错过了。&但对错过的好项目,刘小鹰并不觉得可惜,他告诉邦哥,&投资看长线,只要我一直在投资项目,业绩好,长远来看也可以。不可能全部通吃。&刘小鹰觉得只要人符合他定的1234原则,赛道正确,模式靠谱就可以跟进。 &如果一个项目太好,让一个原本跟投的投资机构变为领投时,那项目的估值抬高了肯定也变高了,那我就退出。&做好投后管理,可以降低天使投资的失败率,投资机构能够给创业者提供的并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东西。对于投后的企业,刘小鹰采取&放养&模式。他曾给记者看过和其投资的内聘网的聊天记录,记者发现只要企业在资金、资源和渠道等方面需要其帮助,他总会给予支持和建议。&就是关键时刻,拉一把。&对于投资时经常会遇到的陷阱,刘小鹰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第一,有些项目太依赖于专家。比如专家说这个项目好,他就投资,但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也就投错了。第二,有的项目估值比较高,很难找到下一轮的融资。第三,有的公司太依赖于股东,不合理,导致创业者失去积极性,就算有很好的赛道和方向,最后也没做起来。&总的来说,融资节奏,产品把控以及品牌传播等方面没把握好,都会成为一家初创公司致命的缺点。&刘小鹰觉得他很喜欢天使投资,自己还要在干30年。
24小时报不停
特斯拉聘请危机公关公司Joele Frank 修复公司形象
拼多多发布“双打行动”阶段性说明: 平台已关店1128家 下架商品近430万件
B2B电商批发平台Wholesalebox完成220万美元B轮融资
红杉资本第六支印度基金完成6.95亿美元融资
二手智能手机服务初创公司InstaCash完成种子轮融资
太阳能直流电解决方案提供商Cygni Energy完成640万美元债权融资
美国杂货电商公司Boxed完成1.11亿美元D轮融资
滴滴批量起诉多名私借账号车主获法院立案
万旭餐饮完成2000万元A轮融资,香港大昌商业有限公司投资
泰州破获一流水逾亿元网络赌博案
食享会获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险峰旗云基金领投
打造最舒适的内衣品牌,Ubras 完成A轮融资
科沃斯首份半年报发布 上半年净利增加28.68%
游侠汽车完成3.5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33.5亿美元
面对资费年内降30%要求 中国联通或将复活王卡宽带
英伟达CFO:由于利润降低,计划退出加密货币业务
办公协作创企Slack融资4.27亿美元 估值达71亿美元
5G投资将于2019年启动,射频上市企业率先惠及
外媒:因障碍重重 苹果将放弃在印度开设专卖店
高瓴资本卖京东买阿里 说好的爱情呢?
皮肤也能播放音乐?透明可穿戴式麦克风问世
Lyft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有进展:已完成超5000笔订单
外媒:滴滴年增长70% 汽车相关业务成新增长点
月经改变女性大脑:这种机制令大脑运作更清晰
美图公司周三一度跌超10% 中期业绩亏1.27亿元
在线订房“不得取消”是典型霸王条款
Uber将向56名被骚扰员工支付190万美元和解费用
全球区块链产业研究院在京成立
摩根士丹利暂停特斯拉股票评级 或参与私有化事宜
超30亿条用户数据被窃取 BAT无一幸免
小猪短租与闲鱼战略合作 开放短租房源
脸书和推特删除数百个账户 部分账户源自伊朗我在创业公司从 0 到 1,2 次转型,3 年时间 -ZAKER新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这 3 年时间对我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无比宝贵的一段经历,而且这段经历还在继续着,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始终喜欢那一句话:"Never let yourself regret"!时间回到 2014 年 3 月份,那时候我才刚刚研究生毕业,来北京快 3 年。那时候北京的房价也是高得离谱,不过相比现在,还算便宜的。2014 年的滴滴还叫滴滴打车,也仅仅只能打出租车而已,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没合并,阿里还没上市,微信才刚刚引入微信支付,上街还不能随便掏出手机付款。那时的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移动开发者,做着 Android 和 iOS 开发。在当时的市场上,这还算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工作,各大公司都在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所以对移动开发工程师的需求比较大,而我当时凭借着近 3 年的移动开发经验也顺利的拿到了一些公司的 offer。就在选择工作的这个十字路口,我收到一份加入创业公司的邀请,邀请我的是曾经在学校实验室的企业导师,当时公司还没成立,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机会。因为骨子里不喜欢大公司按部就班各蹲各坑的工作方式,如果喜欢这种生活,当时可能就不会选择来北京,可能在家好好当公务员去了。我没有犹豫很久,就和一个当时同在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加入了这家连注册都还没完成的初创公司。一、从 0 到 1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在大公司工作和在创业公司工作是没有太多的概念可言的,简单的考虑就是喜欢创业公司那种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不会有什么条条框框限制,并且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把一件产品从无到有的做出来。如果创业成功,能给自己带来的回报也会远远超过待在大公司,当然,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就这样,2014 年 3 月,我开始了在创业公司的工作和生活。最开始的两个月,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寄居在别人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除了创始人,就是当时的几个同学加上我们的企业老师,总共 4 个人,组成了公司产品技术团队的原始成员。我们要做的产品,是一款移动医疗的 App(现在已经转型),我当时负责 iOS 的开发工作。那时候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工作,没有产品经理,我们就自己来,白天讨论产品需求和设计,晚上就动手写代码实现出来。没有设计师,我们就自己操刀设计,自己画图和切图,没有测试,我们就自己扮演测试人员,最终完成上线发布。就这样,三四个人干了十来个人的事,效率出奇的高,那是最好的时候。刚创业的人,尤其是像当时我这种刚从学校出来就参与创业的人,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仿佛自己被赋予了使命,正在征战荣耀之巅的感觉。随着项目的进展,我们开始招人,我也开始面试别人,说实话,要不是自己属于比较早一批做移动开发的人,有一些项目经验,以刚毕业的姿态就去面试别人,还真有点心理没底。随着面试地人越来越多,不仅是考察别人,也反过来对自己进行自检,通过和不同的人接触和沟通,让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刚毕业就介入面试和招聘环节,也只有在创业公司才有这样的体验。当时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说过,刚毕业就去创业公司是不是合适,刚毕业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作方法和职场工作框架,贸然去不确定性极强的创业公司可能是一种风险,对后续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其实,我也担心过这个问题,不过现在来看,我当时的担心是多余的,至少对我来说,当时选择了创业公司是最明智也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我也是后来才逐渐明白,我喜欢的是这种从 0 到 1 的过程,这是个艰难而有挑战的过程,没有人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一旦完成了,收获和认知升级却是指数级的增长。当然,这肯定也绝对不适合所有人,有的人就适合先加入大公司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然后再出来加入创业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因为在大公司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眼界,扩充自己的认知。两个月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不大,但足以让我们在这容纳二三十人的空间里日夜奋战。加入创业半年之后,团队扩充到了 10 人左右,工程师也多了起来,也有了专业的设计师,工作方法也逐渐完善,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研发体系,一切都在朝着正规前进。这是一个看似顺利的过程,实际上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和挑战,光是确立研发流程,有一次就开了一个将近 8 小时的会议。对于一个新事物来说,什么都是对的,也什么都是错的,因为没有标准,而创造标准的这个过程就是提升认知升级的过程。人们惧怕变化的发生,但人们不排斥参与到变化过程中去。加入创业公司 8 个月后,我经历了公司初创、确立业务、设计产品、开发、测试、招聘面试等等全流程。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十来人,从不需要规范到标准化的研发流程,最终,产品的 1.0 上线,200 多个日日夜夜,我在创业公司完成了从 0 到 1 的过程。同时,我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转型。二、2 次转型2014 年 10 月份,公司和产品都在向前发展,我们也持续了半年多一直没有专门产品经理的阶段,到了需要职能化发展的时候,我们开始考虑从外面引进一位专业的产品经理,但面试了很多都未果,发现招聘一个真正符合要求的产品经理是那么难。于是,在商议之后,我成为了公司的产品经理,正式从一名开发工程师转型为一名产品经理。这不是一次轻松的转型,放下非常熟悉的开发技能,转投一个不那么熟悉的全新领域,虽然自己一直对产品感兴趣,但真正开始做产品,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就像在转型一年后我写下的那篇被 36 氪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媒体转载的,在文中详细的记录了我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工程师转型到产品经理的,思维和认知的升级是人得以真正进步和提高的最根本原因,我感谢这段经历。以前做开发的时候更多的是和计算机打交道,处理各种逻辑和写代码。自从做产品开始,接触面越来越广,和不同的人接触,需要协调产品技术团队内部的人和事,需要和团队外的其他团队协作沟通,需要参与到业务中去,同时也需要和用户接触。这个过程完全是把我从单一的人与计算机的世界,拉向了人与人的世界,而且是不同的背景和认知的人的世界。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因为人有想象力,而且是各式各样的想象力,决定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而产品经理,就是需要通过手中的产品将不同的观点引导到同一个方向上去。工程师、设计师、测试人员对于需求的理解就会出现千差万别,更别说业务人员或者是外部用户了,想想这中间的挑战,足以让人很兴奋,至少我是!(^_^)做产品的第一个年头我基本上都是在疯狂的汲取各种做产品的知识和技能,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和很多人都有过交流,每天都在实践。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亲身经历着,要说自己究竟哪里成长了,我也说不上来。时间到了 2015 年年底,由于公司业务的调整,我换到了一条新的产品线,负责一个全新的产品。这是自己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产品,从产品定位、路线图规划到最终设计并落地实施,全程参与下来,让我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更加深刻。期间需要将战略意图落实成用户使用的产品功能,这无疑又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挑战。很庆幸,在身边人的帮助下,产品成型并投入市场使用。创业公司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如果让我给所有创业公司文化下一个定义," 拥抱变化 " 这一条必将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没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甚至也没人告诉你什么是错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凭着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方式去验证业务模式和产品,当然,有尝试就有失败,失败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敢不敢再来一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创业公司是对人的历练池,有人来有人走,有的人一直在坚持,有的人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没有谁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人是绝对的错,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只是这种战争不一定是炮火。创业公司因为足够小,所以文化或者说气氛的养成和扩散也非常快。庆幸我所在的团队是一个解决问题型的团队,抱怨不会让好的事情发生,提出方案并推动事情向前发展,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否则连这个机会都没有。时间来到 2016 年 9 月,我又迎来了第二次的转型,如果现在再来看这次转型,其实只能说是一次外出学习。由于业务和产品方向的变化,我开始负责产品运营的工作。与其说是产品运营,更不如说是介于产品和业务之间的一个角色,我不再直接负责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作,转而以业务视角并立足产品将产品运用到实际业务当中去。做产品运营工作期间,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知识的汲取过程,是围绕产品运营主体进行认知升级的过程。在负责产品运营工作的 5 个月时间里,和搭档一起策划了两次产品运营活动,一场是基于产品的春节红包主题线上活动,一场是基于业务主题的线下运营活动。前者创造了平台日活最高的记录,后者创造了平台单日新增用户最多的记录。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如果说以前做产品只是把产品做出来,那这次做产品运营是让用户把产品用起来。关于春节红包活动,我也记录了一篇小结,而基于业务主题的运营活动,则成为目前的业务重点在推进,因此,我从产品运营工作又回到了产品工作中。这次的 " 外出学习 " 让我收获颇丰,对业务和运营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维度,这份经历会在今后我做产品的过程中为我提供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就这样,我完成了从开发工程师转型到产品经理,又转型到产品运营,最终又回归产品经理的旅程。2016 年 12 月,历时 10 个月,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本书的写作并上架各电商平台,主题是结合自己的技术背景,以产品角度写作的一本面向非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的入门书籍,同时也记下了这一难忘的经历。如果不是在创业公司,我完不成这样的升级。三、3 年时间时间到了 2017 年 3 月,我加入目前的创业公司整整 3 年时间。这 3 年光阴仿佛有 10 年那么长,一点也不夸张,或许是经历的变化和挑战太多,让每一周每一天都好像被拉长了。也许就这就是创业的魅力所在!99% 的创业公司最终都没有成功,脱引而出的总是少数,不知道我能成为哪一类,但我还在路上,对于个人来说已经完成了彻底的认知升级。3 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一个公司来说,都足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在创业或创过业的人都会有的共鸣。对于没参与过创业的人来说,这种经历值得你们一试,当然,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心脏和足够的定力,我还是奉劝不要轻易入坑。有时候,考验的不是能力和体力,而是心力。我继续在产品道路上前行,也许这一次,是我最后的机会,也许这一次,我们要玩一些不一样的,也许这一次,我们不会让自己失望。但,谁知道呢!我不会知道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创业公司现在会怎样,没有发生过的就不算失去。所以,每一天我都当成最好的时候。因为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这 3 年时间对我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无比宝贵的一段经历,而且这段经历还在继续着,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始终喜欢那一句话:"Never let yourself regret"!题图摄于北京某天早晨 5 点 50 分,也是我平时起床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分钟,我能看到这样的美景,也让我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专栏作家 #作者:唐韧,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ryantang007,互联网技术产品运营玩家,《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36氪52分钟前
36氪13小时前
i黑马17小时前
亿欧网22小时前
砍柴网22小时前
艾瑞网14小时前
亿欧网21小时前
砍柴网22小时前
亿欧网昨天
互联网新闻14小时前
互联网新闻1小时前
36氪10小时前
猎云网27分钟前
猎云网27分钟前
亿欧网13分钟前青山资本副总裁:没钱、没资源,怎样从0到1,六步打造创业公司品牌?_网易财经
青山资本副总裁:没钱、没资源,怎样从0到1,六步打造创业公司品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青山资本副总裁:没钱、没资源,怎样从0到1,六步打造创业公司品牌?)
 导师:李倩,前腾讯新闻中心主编,青山资本副总裁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馒头商学院进行这样一次创业如何打造的分享,我今天的主题是《如何从0到1,6步打造一个创业品牌》。
为什么要做品牌?
首先,我想说,打品牌有什么用?
我们要把自己的品牌从很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把它打响,对于我们增加用户量,扩大客户群等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还有名气带来的价值,大家都能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感受到。还有很重要的是:很多朋友跟我说要去做个创业者,一方面你要去做事情,另一方面,你要让地球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事情吧?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在开始搭建一个企业的品牌之前,问大家几个问题。
搭建品牌前,需要清楚这5个问题
这些问题非常关键,因为经常有朋友聊到这个问题,我聊完发现大家很多时候是把没有做好的事归咎到了品牌,归咎到了市场。很多问题是你没有做好的,那么你的品牌和市场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这五个问题是:
1、你的产品准备好了吗?
好比你的饭做熟了没有,你就开始卖?卖没做熟的饭是坑人的,营销做得再好都要出bug的。这个侥幸心理不能有。产品得踏实。
2、产品是否跟得上?
大量的人蜂拥而至,你的产品是不是能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因为一旦这些人满怀期望蜂拥而至的时候,你的产能如果跟不上,那么这些人将愤然离去,是不会再给你机会再回来的。
3、你对品牌的依赖合理吗?
很多的对于品牌的依恋有点执念,他会觉得只要有品牌,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的,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东西。我必须要泼一盆冷水,品牌绝对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东西,甚至它连雪中送炭都称不上,它只是锦上添花。去翻遍所有的品牌类书籍,没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说,品牌是决定你成功的一个要素。
所以我们对品牌的依赖要理性,要合理,不能说我希望找一个品牌总监,只要他来了,我就能A轮B轮C轮就能够上市,现在的不好只是因为我的公司没有名气,这是错的。
4、团队内部有没有达成一致?
因为很多合伙公司都有两到三个合伙人,团队成员很多,有时候老大上午一个想法,下午又是另外一个想法。那么团队内部怎么做,多大尺度去做,内部有没有达成一致,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5、找到合适的人了吗?
必须要强调的是,合适两个字。现在朋友圈都在被找人的信息刷屏,好像所有的公司都在招人,这个世界进入了一个人找人的状态当中。可是如果大家找到的不是合适的人,或者不是合适你现阶段状况的人的话,很可能结果反而是负面的。
刚才问到的这五点如果你已经在心里默默地回答说我准备好了,那么我们接下来讲创业公司搭建品牌会遇到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做对事,第二件事是找对人。
关于做对事,我总结了6个步骤,它结合了跟100多家创业公司的经验和聊天。创业公司做好这6步就完全可以达到知名公司的阶段了。
关于找对人,我自己设计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关于我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人,这样一个方法论。
这6步分别是:
这里面需要强调2点。第一:这只是创办品牌的一个最初阶段需要的6步;第二:一切品牌的建立需要在一个有长远规划的基础上。
1234下一页阅读全文
本文来源:投资界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自己创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