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松压力,本人无放松兴趣爱好好。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8分)
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日,湖北省“为万名留守儿童圆梦”活动之“温暖之旅”启程。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留守儿童中展开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述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4分)
材料一:李阿姨是个热心人。每逢周末,她总会把社区的几个留守儿童邀请到家里,让他们和儿子一起写作业,看电视,包饺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李阿姨还带着他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去江滩放风筝。孩子们感受到李阿姨浓浓的亲情,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
材料二:本学期,某学校专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如何与人交往,留守儿童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
材料三:为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某社区新近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天晚上7点到9点,社区20多个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张帆和刘芳的带领下,下象棋,打兵乓球,画画,跳舞……
3.远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担心小辉的安全,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后不要外出。小辉觉得生活很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于是,他给爸爸打电话说:“
 。”爸爸说:“好的,你去吧!”(2分)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2-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武汉卷)语文

习题“根据要求完成小题。(8分)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日,湖北省“为万名留守儿童圆梦”活动之“温暖之旅”启程。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留守儿童中展开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述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4分)材料一:李阿姨是个热心人。每逢周末,她总会把社区的几个留守儿童邀请到家里,让他们和儿子一起写作业,看电视,包饺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李阿姨还带着他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去江滩放风筝。孩子们感受到李阿姨浓浓的亲情,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材料二:本学期,某学校专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如何与人交往,留守儿童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材料三:为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某社区新近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天晚上7点到9点,社区20多个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张帆和刘芳的带领下,下象棋,打兵乓球,画画,跳舞……3.远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担心小辉的安全,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后不要外出。小辉觉得生活很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于是,他给爸爸打电话说:“____。”爸爸说:“好的,你去吧!”(2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注意题干中的“留守儿童”,只要围绕他们的生活、学习、精神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来提问即可。
2.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只要把三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总结出来即可。
3.要注意口语交际的题目要有称谓、有核心内容(看题干要求)、语气委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把题干中的要求体现出来。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8分)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日,湖北省“为万名留守儿童圆梦”活动之“温暖之旅”启程。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某小组准备设...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8分)近年来,留守儿...”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根据要求完成小题。(8分)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日,湖北省“为万名留守儿童圆梦”活动之“温暖之旅”启程。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留守儿童中展开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述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4分)材料一:李阿姨是个热心人。每逢周末,她总会把社区的几个留守儿童邀请到家里,让他们和儿子一起写作业,看电视,包饺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李阿姨还带着他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去江滩放风筝。孩子们感受到李阿姨浓浓的亲情,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材料二:本学期,某学校专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如何与人交往,留守儿童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材料三:为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某社区新近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天晚上7点到9点,社区20多个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张帆和刘芳的带领下,下象棋,打兵乓球,画画,跳舞……3.远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担心小辉的安全,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后不要外出。小辉觉得生活很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于是,他给爸爸打电话说:“____。”爸爸说:“好的,你去吧!”(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根据要求完成小题。(8分)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日,湖北省“为万名留守儿童圆梦”活动之“温暖之旅”启程。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留守儿童中展开调查。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2.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述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4分)材料一:李阿姨是个热心人。每逢周末,她总会把社区的几个留守儿童邀请到家里,让他们和儿子一起写作业,看电视,包饺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李阿姨还带着他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去江滩放风筝。孩子们感受到李阿姨浓浓的亲情,亲切地称她为“李妈妈”。材料二:本学期,某学校专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如何与人交往,留守儿童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等方面。材料三:为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某社区新近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每天晚上7点到9点,社区20多个留守儿童在大学生志愿者张帆和刘芳的带领下,下象棋,打兵乓球,画画,跳舞……3.远在深圳工作的父母担心小辉的安全,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后不要外出。小辉觉得生活很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很想去参加。于是,他给爸爸打电话说:“____。”爸爸说:“好的,你去吧!”(2分)”相似的习题。

连日来,5岁女孩参加4个兴趣班患上抑郁症性情大变的新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反思。孩子兴趣班究竟该咋报?是不是报兴趣班越多,对孩子成长就越有利呢?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兴趣班成为多数孩子的“标配”

连日来,我市一5岁女孩参加4个兴趣班患上抑郁症的新闻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5岁的甜甜(化名)近日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不仅时常顶撞妈妈,还经常在幼儿园里大哭大闹。甜甜的妈妈很不解,以前那个活泼可爱、聪明乖巧的女儿到底是怎么了?在儿童心理学专家耐心的询问下才知道,3个月前,甜甜的妈妈给她连报了舞蹈、绘画、数学、英语4个兴趣班,而且时间安排得很紧,周六上午是数学,下午是舞蹈;周日上午是英语,下午是绘画,也就是从那时起,甜甜渐渐有了变化。儿童心理学专家诊断,甜甜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经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年,但凡孩子大一点,没有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父母可谓凤毛麟角。许多家长表示,都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兴趣班,除了英语、奥数以外,武术、跆拳道、游泳、钢琴、跳舞、下棋、书法等,每个周末孩子奔走在学校和补习班之间,已经成为一种“家常便饭”,兴趣班俨然塞满了孩子的业余时间。

1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路附近的一家书法培训班,门口被陪孩子来学习的家长们围个满满当当。为了打发时间,他们中有的围坐在一起聊天,有的掏出手机翻看。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得知大部分家长都为孩子报了3至4个兴趣班,少部分家长则为孩子报了1至2个班。

虽然家长们劲头十足,但是下课出来的孩子们脸上的疲惫却被不少家长选择性忽略。一个小时后,培训班下课,市民赵倩看到儿子递过来的习字帖皱起了眉头。她低声责备孩子说:“你怎么不按照老师示范的字来写?练了半个月了,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受到责备的孩子低头不语。记者稍稍询问赵倩的儿子了解到,他并不喜欢书法课,因为这占用了他和小伙伴玩耍的时间。

对很多孩子而言,周末已经成为最忙碌的两天。1月25日,记者在市民郑照明家看到了这样一张周末行程表:8岁的儿子需要在早上7时起床,一个小时后赶到英语培训班。10时下课后,再参加游泳培训班,中午12时下课回家。两个小时后,到文庙街学习书法。学习结束后,再赶去上跆拳道培训班。

对于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孩子们真的有兴趣吗?“上各种兴趣班,累死我了。”每个周末的傍晚,郑照明的儿子结束学习回到家中都看起来疲惫不堪,“自从上小学以来,我在周末就没有好好玩过一天。”面对儿子的抱怨,郑照明面露难色:“同龄的孩子们都在学,就怕一偷懒,人生还没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郑照明邻居的孩子小涛今年夏天就要升入小学六年级,尽管学习成绩优秀,名次从未掉出班级前十,但是也经常在各个兴趣班看到小涛的身影。在周末,小涛的妈妈也有一张行程表:上午补习英语和数学,下午再到绘画班和作文提高班报到。“说实话,我对周末早已没有感觉了,而寒暑假对我来说只有‘寒暑’,没有‘假’。”虽然节假日完全不像节假日了,但懂事的小涛也不敢抱怨,因为每天接送照顾他的妈妈更辛苦,况且同班的同学也都是这样,没有哪一个同学愿意自己“掉队”。

舞蹈、钢琴、绘画、英语,再到轮滑、武术、跆拳道、演讲口才,形形色色的兴趣班,简直就是对成人社会方方面面的浓缩与效仿。本是为了丰富孩子课余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设立的兴趣班,现在却成为绝大多数孩子的“标配”,而且大有取代学校教育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孩子的课外辅导,却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孩子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一方面加大了孩子学习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大量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

谈起为什么把孩子送到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时,家长的回答出奇得一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是家长们内心的声音,有家长经常说到,别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在学,自己的孩子怎么能落下呢?

1月21日,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附近的一个声乐培训班,记者见到了市民唐晓莉。说到为何给孩子报兴趣班时,唐晓莉说:“小时候家里不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就比如我喜欢书法、绘画,可是父母整天忙工作,根本没时间和精力送我去学习,搞得长大后我除了‘腿特长’外再没有什么特长。”有了儿子之后,唐晓莉把儿时的遗憾都转嫁到全面培养儿子上面。特别是在儿子上小学后,她一口气为儿子报了声乐、书法、跆拳道、游泳4个兴趣特长班。

唐晓莉坦言,考虑到儿子以后的年级越来越高,担心到时候课程紧张,没有时间参加特长班,所以她计划用目前这段时间为儿子打好才艺基础。听她这样一说,几位只报了两三个班的家长也纷纷附和。“因为怕太累,所以就给孩子选了一个她自己感兴趣的游泳兴趣班。声乐是我们希望她能有一个人人称赞的歌喉而报的。兴趣班就算孩子不愿意学也得报,兴趣特长还是得全面培养,谁知道哪片云彩下雨呢?”家长魏女士说。

正如魏女士所言,一些家长希望子女通过兴趣班开发潜能、习得修养、增强魅力,正所谓“给人生多一条路”;而另一些家长则期待孩子们能在兴趣班提升智力、锻炼大脑,以确保提前获取某种关键能力来决胜未来。不管家长们有任何的诉求,在“兴趣班”市场总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家长们“身不由己”,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太懂得教育的方法而随了大流。作为一名8岁女童的家长,市民高晓岚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主要是社会压力造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同时,兴趣班具有煽动性的广告也是诱因之一。”

随着各种兴趣班的遍地开花,在这方面的消费逐渐成为家庭消费的一项重要内容。花大价钱培养孩子,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很多普通家庭也在潮流的裹挟下,在培训班消费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个月花在孩子身上至少5000元,其中兴趣班就占了3000元。”市民孙依芸的女儿才7岁,可在其教育上的支出已经是本糊涂账。可选择的教育产品太多,孙依芸看着哪样都重要,哪样都不能落下,“具体花费多少算不清了,但家庭存款所剩无几”。作为80后的时髦女性,孙依芸曾经非常“善待自己”,但为了女儿,最近两年都没有购买一件新衣服,她说在生孩子之前,无法想象自己会如此有牺牲精神。超出家庭水平的高额教育支出,令她心底时常沉甸甸的,但她暂时并没有缩减教育开支的打算。

由于家庭的支出太过庞大,对于孙依芸的做法,公公婆婆是不理解的。“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孩子的教育支出无非就是学费、课本费,再简单不过。”孙依芸说,虽然观念不同,但公公婆婆并没有干涉她和丈夫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他们有时候还会略微贴补一下我们,说起来挺不好意思,但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孩子对上兴趣班态度不一

对于上兴趣班,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喜欢呢?上这么多的兴趣班究竟对孩子成长有没有效果呢?1月24日,记者随机采访了我市10多位孩子家长,发现到了周末家长大都会给孩子安排兴趣班。其中一位上兴趣班最多的孩子,一周要上5个兴趣班。

优优虽然才6岁但已经参加了很多舞蹈比赛,还拿过好几个奖。优优的妈妈告诉记者,优优从3岁的时候就开始上舞蹈兴趣班,刚开始什么也不会,都是老师一点一点教,慢慢的她自己也对舞蹈产生了兴趣,学习得很快。优优说,她喜欢在兴趣班和小朋友一起学跳舞,每次她跳得好,老师还会有奖励。优优的妈妈说,她感觉孩子上兴趣班很有必要,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我家孩子从幼儿园托班就开始上兴趣班,学画画和识字,效果还不错。如今,孩子已上大班,平时看书阅读已不成问题了,画画也准备去考级。”1月25日,记者采访市民袁莉时,她这样说。袁莉和丈夫都是在职职工,平时工作忙根本没太多时间管教孩子。在她看来,孩子在兴趣班能提升学习能力,而且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会孤单没人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班能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但有些孩子却对上兴趣班慢慢失去兴趣。5岁的冬冬报了4个兴趣班,每逢周末就奔波于各个兴趣班,忙碌得跟小蜜蜂一样,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当被问及是否喜欢上兴趣班时,他的小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你为什么还要上这么多兴趣班啊?”“爸爸妈妈非要我上,说别的小朋友都在上,如果我不上别的小朋友就不和我玩了。”小家伙稚气的脸上写满了委屈。

无独有偶。6岁的妮妮学舞蹈近3年,但最近一到周末上课时间她就不想去,非要让妈妈给老师请假。她的妈妈开始以为是天气冷了孩子怕冷不想去,可是时间长了就发现并不是如此。她仔细询问得知,原来舞蹈动作越来越难,老师也严厉,妮妮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愿意去。而7岁的豪豪钢琴已经学两年了,最开始学习钢琴也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为此,豪豪的爸爸妈妈专门购买了一架钢琴,还花高价给他报了个培训班,希望能把他培养成钢琴家。按理说,豪豪应该很喜欢钢琴才对,但从半年前开始一提到钢琴,他却说自己“想吐”。“每一次都反复练习那几支曲子,觉得很没意思。”豪豪的爸爸说,豪豪现在都不愿意提钢琴,家里的钢琴放在那都落了一层灰。

记者询问身边的家长朋友,不少人都碰到孩子不愿意再上兴趣班的问题,孩子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是不感兴趣了,有的是觉得课程枯燥、难度大,还有的说老师太严厉,或者说没有时间玩耍等。

别让兴趣班 成为孩子的负担

对于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的问题,我市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教师吕睿认为,培养孩子兴趣固然是好的,但是切忌不可强迫和过度。报兴趣班过早过多是对小孩过度开发,其效果并不见得好。

吕睿认为,对于兴趣班,并不是“多多益善”,周末本就是孩子休息放松的时间,孩子年龄尚小,精力有限,不要让兴趣变成孩子的负担。在为孩子报兴趣班时,要根据孩子的爱好进行选择。家长的强迫使孩子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带着“情绪”学习,很难有成效。当孩子对事物有浓厚兴趣时,才有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她建议给低龄儿童报兴趣班应该重娱乐性,幼儿美术创意、儿童舞蹈、幼儿合唱等更适合孩子,因为玩耍、娱乐、交流、开心、亲情,才是孩子们上兴趣班的主要目的和动力。

“过重的兴趣班压力除了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外,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一位在医院儿科工作的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小朋友正处于长个子的关键期,学习压力大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小朋友压力大了之后,容易造成食欲降低、睡眠质量变差,久而久之,对长个子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些孩子平时上很多兴趣班,学习多了,运动时间相对就变少了。如果孩子经常不运动,再加上饮食不控制,容易出现肥胖问题。“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希望家长要重视起来。”王先生说。

在市民潘丽看来,家长过多过早为孩子报兴趣班,一方面是因为“起跑线焦虑”作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长思维认知的偏差,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没有充分的认知,也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幼儿。这根本上是在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在超前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会扼杀幼儿的天性、剥夺孩子的快乐,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遏制超前教育,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还特别强调,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2012年3月,省教育厅发出“十不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我省要求,不准幼儿园提前教授拼音、写字、笔算等小学教育内容;不准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幼儿园不准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或者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能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教材和教辅材料,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推荐组织征订。在2017年开封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纠正幼儿园“小学化”被列为我市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并明确提出,要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完善全市学前分层教研体系,确保幼儿园质量与规模同步推进。

总而言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孩子及其成长规律,赶鸭子上架可能会适得其反。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需要慢慢发现培养,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拔苗助长。


欢迎广大学人加入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QQ群,群号:,请考研考博的学生添加微信号: ,投稿请发送链接或文章至邮箱:,另外欢迎关注“海外利益研究”(haiwailiyi)微信公众平台,期待您的加入。


压力无处不在(图片来自网络)

压力(精神或心理压力),伴随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贯穿于科研生涯的各个阶段。例如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压力无疑是如何顺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具体来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汇报,同时还要完成导师不定期布置的任务。在你踏上科研学术道路之后的每一天里,“论文”、“报告”、“程序”、“实验”等等字眼都将萦绕在你的脑海。研究生们每天思考的问题不外乎“如何提高某某算法的精度或效率?”、“实验中出现的某某现象到底该如何解释?”、“某某方面是不是又有新的研究进展了?”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属于无形的科研压力。

对我而言,对这种压力感触最深最明显的时候是在研二那一年。研一是集中教学的一年,也被我们戏称为“大五”。研二刚进实验室三个月,可谓后脚还没有迈进科研的大门时,就要面临开题报告的压力。紧接着的大半年时间是漫长的文献调研和研究方向探索阶段。持续几个月时间都在阅读专业文献,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深感无力、迷茫而焦虑。当时沉重的心情在日记文字里也可见一斑:“这半年除了每天阅读自己查找的相关文献和专著之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思考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做科研,自己的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因为仿佛看不到未来,在这条本就漫长的路上走的太过缓慢。所以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或资质。” 后来随着研究方向的逐渐清晰,慢慢开始取得一些进展。前期大量的文献调研和阅读也很好的提升了自己的文献检索和整理能力,为后期的科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现在虽然每天仍然在担心自己的研究进度,但因为有了前期的经验教训,再加上对这种压力状态的逐步适应,也算是终于走上了科研的正轨。

既然科研压力如此普遍而又不可避免,那科研工作者应该如何抵抗科研的压力,以确保良好的科研状态呢?

《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中讲到,在学习抵抗压力前,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正确理性的认识失败。因为正是失败让人陷入畏惧挫败感、逃避任务、踟蹰不前的恶性循环,并由此造成焦虑、不安甚至愤怒等消极情绪。书中将失败划分为可预知的失败(由注意力不足等可控因素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败(由不可控因素导致)和智慧型失败(向新事物挑战,能促进成长和进步的失败)。在科研中,挫败感和压力的主要来源包括:糟糕的学术报告表现,未能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缓慢的科研进展等。根据上述失败类型的定义,前两种科研的压力属于可预知的失败,即可以通过前期的努力尽量避免。

学术报告是一种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报告前应该认真制作、检查多媒体文件,充分熟悉报告内容并进行报告演练,报告时注意控制语速,报告后总结经验教训等。

在领取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时,首先要确保自己正确理解了任务内容,避免浪费时间。完成任务过程中也要跟导师充分沟通,及时汇报进展和遇到的困难,积极的与导师协商下一步工作计划。

科研是个漫长的过程。除了上述两种具体的压力之外,更棘手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科研生活中平凡而枯燥的每一天?又如何在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取得进展的无形科研压力之下坚持前行?毋庸置疑,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型失败”,是一场“智力冒险”,是对新领域的挑战,必然面临反复的尝试和失败。在日记中我曾这样鼓励自己:“我应该为自己制定更加详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同时不要心急,不要过于看重短期成果,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点。就像学习英语一样,应该懂得积累和坚持,厚积薄发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 《抗压力》中介绍了摆脱消极情绪恶性循环的四种技能:运动、呼吸、音乐和写作。下面我将结合这几项技能和自身的经验,分享四种抵抗科研生活日常压力的方法。

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运动,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法宝。运动的项目很多,包括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和单人游泳、跳绳和跑步等。不论是出于兴趣爱好参与球类等竞技运动,还是刻意健身锻炼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排遣消极情绪。

我喜欢球类运动,但由于身材偏瘦,力量欠缺,在球场上经常是弱势的一方。2014年我开始健身,一方面为强健体魄,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也为每天静坐办公室十小时之外的生活增添乐趣,避免读成“书呆子”。如今已坚持健身两年,定期锻炼早已成为习惯。虽然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明显,但是下班时间定期去健身房运动却是为枯燥烦闷的办公室生活解乏、释放压力的好方法。

列宁说:“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学会劳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工作时事半功倍,还能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生活品质。著名的时间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就利用了劳逸结合的思想。其具体操作流程是专注工作25分钟(一个番茄时间),然后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间后,休息25分钟。该方法的优点包括: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有效减轻时间焦虑感,增强决策意识和能力等。

科研生活中的主要工作是阅读文献、编写程序和做实验等。这些任务显然不适合每进行25分钟就中断,但我们却可以借鉴番茄工作法的思想。例如每工作45分钟或1小时就允许自己刷网页、玩手机或闲聊10分钟。当然,下班时间听听歌或者周末跟同学出去游玩也是很好的劳逸结合方式,而追剧到凌晨三点显然是放松过度,只会适得其反。

劳逸结合的本质是切换大脑活动的区域,让不同大脑区域得到轮换休息,以免因其过度疲劳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还有一种劳逸结合的方式值得推荐——在不同工作任务之间切换。例如上午看论文、下午调试程序的安排有助于缓解审美疲劳,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科研工作也不是科研人员的全部,科学研究的目标之一,便是尝试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培养兴趣爱好不仅能丰富科研工作之外的生活,还是缓解科研压力、追求精神寄托的途径。散步、读书、听音乐、看电影和逛街等都是典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

兴趣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为什么很多事作为兴趣爱好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旦变成职业就没那么喜欢了?因为作为兴趣,你只要付出30%的努力做到70%就已经很好了,而作为职业,你必须付出150%的努力来达到100%。” 兴趣负责调剂生活,让人更好的完成工作;而工作负责给生活带来物质基础,让人更好的追求兴趣爱好。

写作有益于静心凝神、缓解压力。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将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情绪表达出来,这是一种排解负面情绪的方式。写作的益处还远不止如此。

著名职业规划师古典在一篇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写作?》的演讲中说到:“如果世界上还有什么最便宜又最快乐的休闲方式,那就是写作——为快乐,为思考,为改变,为影响人而写作。” 写作也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不是那些华彩篇章和鸿篇巨制才是写作,日记、总结和写信等都能抒发情绪、反省自我。文字可以记录思考的脚步和轨迹,也记录着你的人生和信念。写作可以是自说自话,也可以是影响他人的力量。就像你刚刚读完的这2500字,希望能对你在苦恼“如何抵抗科研的压力”时有一丝启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松兴趣爱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