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创业人士: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以碰到投资人违约怎么办

朱啸虎谈资本寒冬:投资人都在休假,TS毁约率达30%,创业者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    今年投资人的出手速度比去年要慢很多,尤其是夏天很多投资人都在休假,所以资本寒冬确实是名不虚传。他同时提醒,“今天TS的毁约率可能在30%以上,要拿到钱才算数,创业者即使拿到钱,也千万不要特别冲动一定要保持非常谨慎的花钱心态”。
  近日,在南创帮828首届全帮大会,知名做了名为“资本寒冬如何生存”的演讲,干货满满,刀刀见血。
  他坦言,今年投资人的出手速度比去年要慢很多,尤其是夏天很多投资人都在休假,所以资本寒冬确实是名不虚传。他同时提醒,“今天TS的毁约率可能在30%以上,要拿到钱才算数,创业者即使拿到钱,也千万不要特别冲动一定要保持非常谨慎的花钱心态”。
  以下为朱啸虎演讲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感谢南创帮,今天很高兴来到南京,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资本市场对创业的看法,南京有很多很好的高校,也有很多的人才。在过去几年,在互联网上稍微出名的也只有途牛网,是非常可惜的。相对于苏州、深圳,南京有非常好的资源和人才储备,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在南京发掘更多的创业黑马,打破南京的创业魔咒。
  投资人都在休假,资本寒冬确实存在
  最近几个月,大家一直说是资本寒冬,今年投资人的出手速度比去年要慢很多。尤其是这个夏天,很多投资人都在休假,所以我觉得资本寒冬确实是名不虚传的。
  从数字上也可以看到,今年确实比去年慢了很多,基本上是去年投资速度的一半,尤其是天使期和A轮项目,比去年的速度要慢很多,这也是以后的常态。以前这样的泡沫期是比较少的,三四年是一个周期,今年的速度和前年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另外一点就是,去年的天使投资案例真的是太少。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反馈周期很短,基本上六个月投进去以后,就知道这个项目行不行。越早期的项目风险越高,所以很多之前受到了重创,现在都不敢出手了,因此造成了天使投资数字急剧下降。
  去年,投资人见创业者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你的收入是多少,你的增长速度是多少,甚至有时候还不问你销售收入,只问流水。因为大多数项目靠补贴和线下地推把这个交易单据输送到平台上来,只有流水。
  今年,如果创业者见投资人,他根本不关心你的收入和流水,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毛利吗?是正的还是负的?第二是,毛利扣除订单履行成本以后的毛利,是正的还是负的。第三个问题是,你的获客成本是多少,需要客户交易多少次,才能覆盖成本。
  可以看出,今天投资人关心的是更务实的,更实在的问题,这是今年的现状。
  资本寒冬期要快速验证商业模式,
  别总想搞把大的
  创业资本泡沫期确实需要踩踩油门的,创业者也需要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节奏。资本寒冬期,必须踩刹车,把资本的损耗控制住。
  正确的节奏应该是,天使阶段是从0到1,要组建团队,然后寻找商业模式;A轮阶段要单点证明你的商业模式,你不要想着快速扩张,必须在一个城市,甚至在一个城市的某个区域,证明你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在B轮阶段是要扩张城市,控制一个适度的规模,把握好节奏;到C轮以后,要扩张到二线以上的城市。
  我们讲,任何时候创业者最好保留一定的现金,在融资的时候才会更从容。今天见到投资人,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想拿到钱是不可能的,你必须保持一定现金在手上。
  今天我们讲商业的本质,到底什么是本质?归根到底就是怎么赚钱。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靠流量。像、微信、QQ自发带来流量的,这种商业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部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要花钱去买流量的,但关键问题是花钱买的流量能不能留下来,能留下多少,这些人一个月能来几次,如果把这些数字乘起来就是利润,这个公式很简单,能不能把公式算清楚是投资人需要考验你的。
  最近,还有一个伪命题是创业就要追求高大上的命题。我觉得,千万不要给自己套上非常大的命题,你是早期的创业者,你没有很多资源,你必须找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切进去,大的命题都是BAT做的,早期创业者没有资源去做这些事情,你必须在大市场里找到一个很不起眼的点切进去,这才是你的机会,然后像一根针一样深深的扎进去,这才能站得住脚。
8860゜14532゜23584゜33575゜43526゜53041゜62087゜71973゜81438゜91339゜1037590゜136366゜235564゜335261゜434698゜530834゜630329゜730015゜829981゜929407゜10
其他轮 1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5000万美元 融资战略投资 1000万美元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您所在的位置:
资深风险投资人的忠告:创业者要时刻保有融资意识
证券时报网()02月28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日前,由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举办的中国科技发展新趋势峰会在深圳举办。在&给年轻企业家的箴言:资深风险投资人的忠告&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资深风险投资人上台进行分享,给在场的年轻创业者和企业家一些经验之谈。
HAX创业加速器合伙人及SOSV合伙人(深圳)Benjamin Joffe从自身机构角度出发,由于他们主要关注早期,更多看到是产品原型或者只有创意本身的阶段,因此更集中于类似种子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的阶段。他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在早期的时候,他们往往没有准确的数字可以预测市场规模,可能只有一个技术或者原型去说服投资人,让其相信自己的项目将来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我们有现金投资和各种支持,帮助他们进入下一个阶段发展,我个人认为,投资人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帮助企业发展到下一步。&
那么,Benjamin Joffe又是如何判断项目好坏的?&我做决定的时候,至少要求团队要有几个人到位,要有产品原型被开发出来,原型可以帮助你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做修改。如果说没有一个好的原型的话,市场和推广都是无稽之谈。&他说。
SOSV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旧金山)Sean O&Sullivan则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说,SOSV开始创业时,也只有三个联合创始人。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确定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企业的成长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创始人自己还必须要学习如何看财务报表以及各种术语等等。&20多年前,我开始做融资的时候,甚至都还没有任何销售,只有一个比较好的技术团队和原型。但是现在你要做融资,至少要有几百万销量,投资人会希望看到公司有在进步和发展,才会进行投资。&
与Benjamin Joffe相同,他也关注早期的投资项目,但他的出发点是在这个阶段,投资人才能产生最大的影响,这也是他认为作为一个投资人的乐趣所在,而不是只跟钱打交道和只在乎回报率。&早期阶段投资失败率会比较高,但是也有可能会有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的回报。我们一开始都无法预测,但是在早期的时候,这些创始人会最需要你,你就能给他们最大的影响和支持,可以给他们很多建议。&
&在你评估一家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和团队的时候,有些人你就是很想跟他们合作。在我们来看,哪怕从加速器以及孵化器的阶段,我们就是会在其中找到最大的项目,一直伴随他们成长到最后。我们75%的资本都是投资在这些企业之上。&Sean O&Sullivan认为,创业者要得到投资者的信任才能得到好的融资,投资者也必须做竞调,而且在做这些决策要非常迅速。投资人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容量,必须要作出更加精确的考量。&从种子阶段只需要产品和技术原型,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团队和天使投资。到了后期要有客户的推荐和支持,不同阶段的融资要有不同的准备,获得下一轮融资要很早就做好准备,或者说自己之前有成功的经验和专门的推荐。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估值。&
一奇Ventures Group创始人及董事长、富达亚洲风投创始合伙人谭秉忠对融资有些不同的理解。他发现,在中国有个特别的现象,一个称职的CEO不只有智慧,还要有胆量,即便他缺乏资源。&你如果找到了一个对的CEO你就会想要一直合作下去。&而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人把融资看成没钱的时候才去找投资人,但其实融资是贯穿整个公司发展过程的,也可能是战略性的。最好的CEO要一直保持融资的观念,归根结底,融资已经成为了战略性的政策和决定,会影响CEO对市场的看法,决定公司在市场上能否成功,找到市场上的潜在机会,作为投资人和企业家都要有这样的观念。&绝多大数CEO去融资时,他们意识到我现在要钱了,等不了了,如果我做一家新公司,做A轮,问CEO什么时候融资,我会说你在需要钱三年之前就要准备了,如果没有好的网络和关系的话,是不能立马得到投资者的,估值也会缩水。CEO和CFO应该随时未雨绸缪,随时做好准备。&
他认为,投资成功率就是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不等,不管怎样投资人都会找到成功的项目。这当中,老客户才是最应该花费精力的,而不是新用户。&确实投资人的工作有点无聊,就是抓住一条大腿,不要被甩掉就好了。投资者要对价值有一个衡量,但是企业家却不太了解自己的价值。我们往往只看到现在的成功,却忽略了过去数十年的准备,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讲,他们其实可以做好非常好的准备。&
高达投资董事总经理(北京)Adam Yu则从后期阶段展开说,认为现在靠后的阶段,从融资金额角度来看,市场越来越不清晰。但是从他们自己看项目公司团队要做一个企业的时候,有几个特点还是跟早期项目角度不同。&比如说早期创始阶段,是一个创业者,相对于晚期是从创业者成长成企业家,到了一定阶段希望团队包括创始人可以有一些更大的战略和资源,建立更强的背景,看已有的发展。另外在稍微往后的阶段,要看数字,竞调,看财务情况和盈利状况,未来增长和未来模型,这些比较枯燥,但是相对于早期阶段融资是为了扩张团队、研发等,后期阶段拿到融资更多希望是拿来发展的,应该要有一些结果,这块和早期阶段融资的使用方式不同。还有竞争环境和退出可能性,到了C、D轮的时候,公司能够上市的可能性,包括公司有无阻止上市和退出的可能性,还有上市的宏观环境,会更复杂一些。无论早期还是后期,恒定的判断标准还是团队、企业家本人还是非常重要的。&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APP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新闻APP,是证券时报社提供的官方新闻客户端。主要包括新闻资讯、个股行情公告、热点话题关注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财经资讯。
微信证券时报网
扫描二维码添加《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wwwstcncom)。追求重磅、独家、原创、有用。财经资讯、政策解读、股市情报、投资机会……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时报财经微信群
创业资本汇
欢迎登录证券时报网
没有账号?股票/基金&
创业者之殇:投资人与创业者关系谜题
来源:《新楚商》&
  本刊记者/杨阳
  投资人与创业者之争,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结构寻求平衡的一个过程。但在燥热的资本市场下,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当下的投资人:“他们就像水会自由流动,哪里吸引力更大,就去哪里。一旦发现这个企业很有希望,创业成功的欲望会激励他脱离原行业而去企业。”
  创业者眼中的“天使”投资人,现在也开始把持不住内心的燥热,从幕后走向台前,开始参与到一家家公司的具体运作当中。
  近日,九鼎投资发布公告称,已与各股东签署协议,出资约3.6亿元对其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将持有天源证券51%股权。无独有偶,当月弘毅投资也宣布,通过旗下弘和医疗服务集团,并购上海最大民营医院杨思医院。
  圈中,大概可以分为两类投资者,一是纯运作资本,从投资之日开始就已筹划好退出路径;另外一类投资者,除去资金的投入往往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中,甚至以CEO或其他管理者的姿态介入被投公司。
  如今,投资者与创业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少人游走在其间,享受着两边的收益。但投资者、管理者这两重身份的“鱼与熊掌”能否兼得?主动介入企业经营,到底是“主动出击”还是“不务正业”?
  “鱼水”之情下的利益之争
  “就像水会自由流动,哪里吸引力更大,就去哪里。做投资的人,一旦发现这个企业很有希望,创业成功的欲望会激励他脱离原行业而去企业。”2014年11月中旬,君盛投资创始人、董事长廖梓君此前对媒体如是说。
  事实上,廖梓君所言并非危言耸听。早在日,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大型照明企业雷士照明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兼CEO因“个人原因”辞去一切职务。同时,由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接任董事长,而CEO一职则来自第三大股东施耐德。“照明狂人”吴长江被“VC教父”阎焱取而代之,这被不少人解读为“投资人夺权的新案例”,关于投资人与创业人关系的话题也随着雷士照明事件的发酵引发热议。
  廖梓君称,投资人与创业人从不认识到相互接触,相互了解,最终做出结合与否的决定,肯定是基于某种目标的相同。由于创业人所追求的企业发展也正是投资人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两者的诉求在某种程度上保持高度一致,所作所为亦不约而同为同一目标,这即是所谓契约精神。
  投资人所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创业人来说不可或缺,一旦创业人与资本情投意合,成长中的创业企业就有希望凭借资本输入的新鲜血液,在最短的时间内甩开竞争对手,一骑绝尘。而创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也会为投资人带来了不菲的资本收益。
  对投资人来说,因为他们无法真的驾驭公司方向,也难以像创业人一样兢兢业业地为自己的生意全力以赴,因此,他们离不开创业人。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在出局百日后,便再度回归,虽然未能获董事会席位,但公司运营则必须由他操控,才能保证正常运转,而终于成为董事长的阎焱,则无法理顺这样一家上下游有诸多“牵连”的公司,也便不再提起“投资就是一种要征服的感觉”。
  对创业人来说,投资人拥有投资成功案例的多少直接决定其品牌价值和企业对其的信任度,因此,一些创业人通过引入投资人,最终使自己的企业成功实现上市,其对投资人亦是心存感激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旦签署了合作协议,投资人与创业人之间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双方只有慢慢培养出默契和感情,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事实上,创业人与投资人的成功结合并不就意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其结合只能是企业与资本对接与运作的开始。虽然投资人与创业人都是以做大企业、博取更大利润为终极目标,但投资人与创业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利益既统一又对立的辩证关系。一家企业在注入外来资本之后,创业人与投资人之间的各种较量与暗战就不可避免。
  雷士照明事件被媒介解读为创业人与投资人的控股权之争。然而,在控股权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更存在着一种游戏规则、价值观和理念上的分歧和较量。与控股权之争的最后一战相比,这种分歧和较量更加频繁、更为深远,甚至贯穿企业与资本结合的始终。
  首先,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投资人显然更有主导权。投资人在与创业人谈判时,首先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实现投入资本或权益的保值增值,为此,专业老道的投资人很有可能通过制度、市场机制和公司治理的安排约束创业人,以便转移转嫁风险。比如,在投资人的投资条款中一般会规定:“若企业在约定时间内未上市成功,企业需将投资款项如数归还,并支付利息等”,以此实现无风险运作,损失的只是机会成本,而创业人的企业则可能因为沉重的资金压力而陷入困境。这种投资人利用法律制度、市场机制和公司治理不完善与创业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欠缺而采取的控制权争夺,在商业世界的竞争中虽显残酷,但在法律和规则方面却是无可厚非的。
  鱼与熊掌兼得的样板
  一位业内资人士总结道: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是由于这其中不乏鱼与熊掌兼得的成功样板,才导致投资机构频现控股型投资 。
  四年半前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雷军决定重新创业的那一刻,或许他自己也难以预料,就在2014年11月,小米的估值已经飙升至300亿美元。
  众所周知,创办小米之前,雷军更多的是一个驰骋在投资领域的天使投资人。2006年起,雷军开始切入移动互联网投资。首先是乐讯,接着是UCWEB、YY、瓦力语聊等一系列同类公司。雷军曾表示,投资的20家公司主要时间是在辞去CEO后,2008年到2010年的这三年。
  尽管投资已然获利不菲,雷军仍然在经历一番思想纠葛后的2010年4月,与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林斌等六人联合创办了。
  相隔四年半后,在雷军操盘下,小米含税销售额约330亿,同比增长149%。如果从终端出货量来看,小米甚至打败了三星等一线智能手机品牌。
  “很多投资者都曾经创办过企业,做过投资后会发现一些项目,自己跃跃欲试。”羊城创意园创新谷投资部经理黄志刚向记者分析指出:雷军是跨界的典型代表,有了好项目,宁愿自己做才放心。
  “实际上,企业家跟投资人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因为很多投资人原来就是做企业的,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才退居到二线。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耐不住要出来重新创业。”深圳战国策咨询机构首席分析师杨群也向记者指出。
  在投资人重新创业的案例中,猎豹CEO可能又是一个典型。至11月21日,猎豹移动上市半年以来,市值达到25.7亿美元。据猎豹招股书显示,傅盛持股17%,其财富在眼下高达4亿美元。
  显然,如果傅盛在2009年没离开中国选择重新创业,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他在经纬中国完成了许多投资项目,如果傅盛继续待在这里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VC之一。”经纬中国创始人之一曾这样评价傅盛,“看到许多好的项目,可牛(即现在的猎豹)就是其中一项,很心动,想自己创业。”而张颖没有拦着傅盛,反而支持了他,还参与投资。
  不过,并非每一个投资者都能顺利实现转身,带领企业走向辉煌。人人网CEO似乎就站在雷军的对面。
  “陈一舟是一个好的投资者,但不太像是一个好的经营管理者。”著名独立IT评论人洪波如是评价。
  人人公司截至日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显示,其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2160万美元,较2013年同期下降47.4%;净亏损为3810万美元,2013年同期净亏损为2460万美元。
  人人公司的辉煌要追溯到2005年。当年,加盟千橡互动(人人公司前身),任副总,为校内网(人人网前身)实际负责人,此后校内网成长为国内最大SNS社区。2009年,许离职,陈一舟则从幕后走到台前。2009年8月,校内网改名人人网,用户群体从校内跨向校外。此后,人人公司反而逐渐走向衰落。
  创业者与投资人的相处之道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称,正是由于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机构,越来越不满足于在幕后担纲简单的投资人角色,频频走向前台,操盘企业。投资人通过股权投资,直接控股被投企业――这意味着,投资者从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变为了企业最直接的掌舵人。
  近年来,投资人与创业人关系破裂的案例屡见不鲜,特别是2011年以来,市场的不景气让创业人与投资人的矛盾开始集中爆发。
  2011年8月,冲击A股上市失败的,失落之余怒斥投资方鼎晖,称“引入鼎晖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毫无意义”。曾试图清退这笔投资,但鼎晖要求翻倍回报,双方没有谈拢。一时间,创业人与投资人双方反目成仇,矛盾公开暴露在公众面前。
  2012年2月,奢侈品电商尊酷网CEO侯煜疆在董事会上被强行辞退。侯煜疆对董事会决议提出质疑,不予签字。侯煜疆离开公司原因为投资方好望角投资质疑其在广告投放方面的效果,同时认为尊酷网未达到预期目标。侯煜疆认为,董事会这一决断并不合规矩,是“夺取创业者成果”。
  2007年,深圳高特佳投资(,)。严格意义上,这不是一次投资,而是一次收购。高特佳收购了博雅85%股权。收购完成后,高特佳董事长兼任博雅生物董事长约半年时间,并派驻了一个财务总监。
  对此,联新资本合伙人曲列锋认为,做控股投资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在中国企业家里,对少壮派企业,控股挺难的;把自己的控股权转手给竞争公司,目前大多数企业家还难接受。”
  而君盛投资创始人、董事长廖梓君则从投资行业角度,向记者表达了对“控股”的担忧。她认为控股投资不属于PE的商业模式。“如果原盈利模式变成自己去管理,那一定是过程中发生偏差,可能是创业团队不能完全信任,或是业绩不达标,最后自己成大股东,这一般是计划外的事情,和行业商业模式是冲突的。”
  对于投资人与创业人的相处之道,廖梓君补充道,创业人从想要融资的那一刻起就要清醒的认识到,所有的投资人都是以追求资本的增值为最大的动机,投资方不是慈善组织,他们投资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创业人创造数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价值。因此,创业人要在充分评估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引入合适的外部投资者,双方的价值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否相同是决定投资与否的前提。
  其次,创业人要学会同投资人说不。创业人要和投资人有明确的协议,包括将来投资人如何退出的方式,要通过合同来制约,而不是拿到钱后再从绵羊变成狼。很多创业人总觉得投资人不会动他,董事会离开他企业就没法管理了,所以不做约定,这是误区。
(责任编辑:HN025)
01/19 04:5901/13 15:5401/12 11:1912/26 01:3012/15 09:04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投资人不投了、撤资了,创业者怎么办?
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是创业的关键,本文告诉你,面对不靠谱的投资人如何防患未然,如何亡羊补牢。
创业时代,很多项目要靠资本的力量,加速项目的发展。对于创业者来说,投资人是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早期项目的投资人也被称为“天使投资人”,意思是像天使一样给公司带来帮助。可是也有投资人不靠谱,会让创业项目陷入困境,甚至失败。
最近连续有几个融资的项目找到有律创业,他们出了什么问题呢?原来在融资过程中,出了法律问题:投资人不投他们了,或者投资后要求撤回投资。其实在所谓资本寒冬以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投资人违约案例。这就是我在本篇文章里要给大家谈的话题:投资人放鸽子撂挑子,创业者你该怎么办?
那么在今天的创业环境下,有哪些情形的投资人违约呢?我把它分为四种情形。
签了TS,不签投资协议
有的投资人,与创业者签了TS(Term Sheet,投资条款清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你应该知道在与投资人在签TS的时候,都会有个排他期,比如说30天、60天、90天、甚至120天。在排他期里,投资人要求创业者不能再向其他他投资方融资,不能与其他投资方签TS。据说现在有30%左右的项目,在签了TS以后,就没有然后了。创业者拿到了TS,满怀期望的等待签投资协议。结果等了30天、45天,投资人以各种理由没有签投资协议。创业者丧失了这段时间的融资机会,有时错过了融资黄金期,往往耽误了项目的发展。
不付投资款
投资人签了投资条款,对创业项目进行了尽职调查,双方也签署了投资协议,但是投资人就是不按照投资协议约定支付投资款。投资人以各种理由拖延,不付投资款,这些理由又让创业者拿投资人没有办法,感觉无能为力。
过桥资金不到位
投资条款签了,按照约定的方案,投资人要先付一笔“过桥资金”过来,创业者签了借款协议,也签了担保协议,但是过桥的资金迟迟不到位。投资人最后却说,因为基金的LP出了问题,这个钱到不了位了,给创业者造成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损失更大。
撤回投资款
前面的事情都做了,TS也签了,投资协议签了,投资款也付了。过了一段时间投资者告诉创业者这个项目他不投了,要求把投资款撤回来。
以上四种情形有律创业服务都遇到过。投资人违约了,不想履行投资条款或者投资协议了,这会给创业者造成巨大的麻烦,甚至导致创业者的项目失败。
如何防止投资人违约?这是创业者首先应该想的预防问题,投资人违约怎么处理?其实是一个救济措施问题。从有律创业的经验来看,我认为,预防的价值要远大于救济的价值。如果创业者能够采取一些方式和方法,预防投资人出现违约,就比投资人出现违约后,再去解决要好的多,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好、项目失败的成本都会小很多。
今天我将根据那四种投资人违约情形,来与大家分享有律创业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种情况,签了投资条款,不签投资协议。
首先,创业者要尽可能的把投资条款里面的排他期缩短,因为有的投资人要求60天、90天甚至在120天之内都不能与其他投资人进行接触。创业者要把这个时间尽可能的缩短,比如说缩短到三十天之内。这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其次,既然有的投资人不是那么厚道,创业者在签投资条款的同时,也可以私下里与其他投资方接触。条款里只是说创业者不能再与其他投资方同时签投资条款。但没有约束不可以与其他投资方接触。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防止签了投资条款的投资人不投资的时候,创业者能有其他的投资人可供选择。
当然有的小伙伴会说:是不是可以在投资条款里面约定一个违约责任呢?我认为这个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现实情况下,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如果创业者设定这样一个违约责任在里面,投资人很可能就不与创业者签这个投资条款了。而且投资条款通常有约定,如果未签订正式投资协议除了违约责任,其他内容投资人对公司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邀约或者承诺。
第二种情况,签了投资协议,投资人不付款。
首先,投资协议里面要尽可能的明确约定付款的时间,而且付款的时间要尽量的在工商变更之前完成。至少要做到投资人付一定比例的投资款以后,我们再进行工商变更,而不要先做的工商变更再付投资款。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投资人不付款,创业者不但会出现拿不到投资款,而且我们在工商变更完了以后,再往回变更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其次,创业者在签投资协议之前,要与投资人详细的了解投资的流程,包括尽调的时间,打投资款的时间,工商变更的时间等。虽然投资人最终未必会严格按照这个口头的说法去做,但是这越发要求创业者要预防在先。
还有就是如果有可能,创业者可以在投资协议里约定,投资人不付款或者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虽然这做起来也比较难,但是创业者尽力去争取还是有希望的。
第三种情况,签了过桥协议,过桥资金不到位。
我在以前的股权课程里面讲过什么是过桥资金。过桥资金就是:投资人在正式投资创业者之前,因为创业者着急用钱,投资者可以先借创业者一部分钱,等到投资款到位之后,再把这笔借款还给投资人,这就是所谓的过桥资金。有律创业遇到过这样的项目,过桥借款协议签了,担保的条款也签了,甚至资协议也签了,但是投资人的过桥资金最终不到位,给创业项目造成巨大的麻烦。
怎么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呢?我建议参考第二条签了投资协议不付款这种情况。比如说创业者了解清楚过桥资金到位的流程,创业者在过桥借款协议里面约定过桥资金不到位的违约责任。更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资方的过桥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创业者要有解除与他之间签署投资协议的约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约定,创业者就会被不靠谱的投资人拖死。
第四种情况,投资人投资之后要求撤资。
有律创业曾经处理过几个这样的案例,投资人投资的时候兴高采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项目发展有问题,又或者投资人的资金出了问题,投资人就要求创业者把投资款撤回,把投资人的股权拿走。而对于创业者来说,项目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因为拿到了融资,已经进行了市场布局,该招的人也招了,该做的渠道也做了,然后投资人把投资款撤掉,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
那么怎样来预防投资人撤资呢?
第一,如果创业者有比较知名的投资机构可供选择,那么就选择相对知名机构来。因为知名机构通常比较在乎声誉。而刚进入投资圈的某些非专业投资人,对声誉看得没有那么重,同时这些人的资金量也有限,尤其是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投资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损失,会不计后果的要求撤资。
第二,创业者们要尽可能的在投资协议里约定清楚,当投资人出现撤资行为的时候,投资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违约责任。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被广大创业者严重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拿到投资之后,企业一定要规范经营。
你会发现有的项目在投资人要求撤资时,创业者不得不去配合投资人的撤资,并不是因为原来的投资协议约定有问题,而是创业者在拿到融资之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做到规范,出现了一些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所以投资人一旦提出撤资,创业者就会陷入被动。
反过来说,如果创业者规范经营,按照公司章程、投资协议、公司法等规范经营,即使投资人出现撤资的要求,创业者也完全可以不理他。因为投资人打官司,也不会胜诉,他就不会强硬撤资。尤其是对那些还准备在投资圈混的投资人,他往往不希望打官司,因为一旦打官司,对投资人他自己的声誉也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所以如何防止投资人违约,创业者要做到两点。
第一、规范投资协议.
第二、规范企业经营。
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我相信投资人不会轻易违约。
如果出现了投资人违约,创业者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看文件。看哪些法律文件?无论是你签过的投资条款,还是投资协议,创业者看一看根据投资条款和投资协议,自己是否存在违约,以及是否可以要求投资人履约,甚至追究投资人的违约责任。
第二,看经营。看创业者拿了投资人的钱之后,在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的情况。如果存在违约、违规甚至违法的情况,看是否严重,投资人如果走法律途径,是否可以解除协议,甚至追究创业者的违约责任或者违法责任。
第三,看投资人。看投资人在这个江湖中的地位,投资的资金状况,投资人的人品,投资机构的特性,由此来判断投资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投资人是否会走法律途径。
第四,根据三看来判断,创业者与投资人通过协商来解决,还是把投资人的行为曝光,又或者采取法律途径来解决投资人违约的问题。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投资人违约不给钱了,创业者采取了适当曝光的方式,投资人投资到位了。当然这种作法对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会产生“你懂的”的影响。创业者拿到了钱,把项目做好,再进行下一轮融资好了。
文章授权转载自有律创业
(ID:laowangshuofa)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者如果同时新概念的实践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