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红外谱图文献

当前位置:
&请问在哪里可找到2,2-二羟基丙酸(DMPA)的红外图谱?
请问在哪里可找到2,2-二羟基丙酸(DMPA)的红外图谱?
作者 撒哈拉
如题,紧急求助!
你可以去做红外的老师那里看看他那里有没有它的标准图谱,现在一般购买机器时都买一些配套的软件和标准谱图!
有2,2-二羟基丙酸吗?
是不是2,2-二羟甲基丙酸; 双羟甲基丙酸; DMPA?
英文名&&2,2-Bis(hydroxymethyl)propionic acid
别名&&Dime DMPA
分子式&&C5H10O4
分子量&&134.13
CAS 登录号&&
同一个问题开了两帖,在另一帖子中已经附上你所需的标准谱图了
,多谢楼上的朋友们
24小时热帖
下载小木虫APP
与700万科研达人随时交流丙酸乙酯的红外光谱图怎么分析出来的_百度知道
丙酸乙酯的红外光谱图怎么分析出来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丙酸乙酯的红外光谱图怎么分析出来的红外比较复杂,不容易分析,一般只是看主要的键的主要峰。如果产品够纯,能够找到所有的震动吸收。丁二酸二乙酯,里面有很多键,有C-H、C-C、酯基。我认为你只需要找到酯基对应的吸收峰就可以了,具体的方法可以找一本红外工具书,然后找对应的吸收。上面说的是通用的方法。丁二酸二乙酯也算是常见的物质,应该有标准红外谱图,和你的图对比一下就行了。不过需要有数据库哦,自己找找吧。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苯海拉明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年
苯海拉明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
【摘要】:正拉曼散射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组成的振动光谱是对分子结构表征的有力手段,由于拉曼光谱的无损伤、高灵敏度等特性,已经应用于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文物考古学、诊断医学、司法鉴定、毒品检测、药物检测等领域,红外吸收光谱也在上述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研究小组研究分析了一些药物,如:甲硝唑、布洛芬、盐酸曲马多、维生素C,本文测量并分析了盐酸苯海拉明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实验得到的图谱以及对其特征峰的归属信息可作为盐酸苯海拉明的
【作者单位】:
【分类号】:R927;O657.3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尝;朱克荣;马永青;;[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吴尝;朱克荣;马永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张天杰;许磊;高海燕;;[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朱波;曹伟伟;吴益民;蔡珣;赵伟;;[J];金属热处理;2011年08期
Azizan ASiang-Piao CAbdul Rahman MChing-Thian T;[J];新型炭材料;2011年04期
蔡然;杨宏伟;和劲松;祝万鹏;;[J];化工环保;2010年06期
韩树娟;王继扬;李静;郭永解;王永政;赵兰玲;;[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3期
李邦军;;[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王炳章;王吉有;;[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柯云龙;任聪静;王靖岱;阳永荣;;[J];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钧灼;王桂文;黄庶识;刘斌;姚辉路;黄曦;;[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寿晶晶;金成锋;张韫宏;;[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李现常;李伟;沈爱国;周晓东;莫育俊;胡继明;;[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金少青;范峰滔;郭美玲;张莹;冯兆池;李灿;;[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林居强;蔡长美;李永增;陈荣;黄瑞香;冯尚源;;[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红波;吕培茹;杨小淦;朱姿英;胡林林;宁淑芳;左二伟;陆阳清;卢晟盛;卢克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王吉有;邹兆贵;刘宾;李南征;孔乐;;[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吉有;王俊玲;何洪;江少林;侯碧辉;;[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伍向阳;段体玉;杨伟;孙樯;黄为清;张永;;[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王吉有;曾宪顺;袁芳;李南征;;[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秀 田;[N];大众科技报;2004年
本报记者 张建中 丁泓;[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游雪晴;[N];科技日报;2010年
黄爱群;[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王艳菲;[N];科技日报;2002年
余戈;[N];北京科技报;2004年
江其勤 席斌斌;[N];中国石化报;2011年
零余;[N];中国矿业报;2004年
蒋宏;[N];光明日报;2000年
饶毅;[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晶晶;[D];吉林大学;2010年
张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董鹍;[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贾丽华;[D];吉林大学;2011年
林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范雅;[D];吉林大学;2011年
欧阳顺利;[D];吉林大学;2011年
吴雷;[D];吉林大学;2011年
蔡红星;[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李永增;[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天飞;[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李争明;[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管思阳;[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李成彧;[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苏斌;[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谭恩忠;[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陈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曲业飞;[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徐宝华;[D];吉林大学;2006年
周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丙酸的合成与应用--《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04期
丙酸的合成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丙酸的各种合成方法、工艺流程及国内外丙酸的生产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我国发展丙酸生产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TQ225.12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海燕;王为国;曾东方;赵玉凤;王存文;;[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3年05期
欧阳华勇;;[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4期
赖崇伟;陈群文;吴强;刘旋;;[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8年03期
赖崇伟;曾健;雍永祜;廖炯;陈群文;;[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8年04期
施介华;沈丽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峰;[D];天津大学;2004年
边红杰;[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梁慧珍;[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马蕙;[D];河北科技大学;2008年
沈丽君;[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李凌云;[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开明;[J];安徽化工;2000年05期
王跃志;[J];安徽化工;2002年01期
张裕萍,陈群;[J];安徽化工;2004年03期
俞善信,文瑞明,雷存喜;[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周海峰,朱光明;[J];日用化学工业;2005年01期
俞善信,张鲁西;[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李淑勋,陈建设,马康;[J];低温与特气;2004年04期
叶乃义;郑炜;;[J];福建分析测试;2011年03期
叶乃义;;[J];福建分析测试;2011年05期
张英强,李昱,马骏,张永兴,王海彦;[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庆锋;高俊文;;[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国海光;;[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周玉青;;[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祁晓岚;左煜;陈雪梅;杨德琴;孔德金;;[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学东;[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王志恒;[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江正洪;[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周秋香;[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朱圣东;[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祝良芳;[D];四川大学;2007年
荔栓红;[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申群兵;[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刘治猛;[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志英;[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曾宪松;[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戴晓群;[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孙全;[D];中南大学;2011年
张花;[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孙宇;[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曹天一;[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罗争光;[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李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姜红石;[D];暨南大学;200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梅;[J];安徽化工;1999年04期
俞少君;[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郝廷;李强;王鹏;王云山;马润宇;苏志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陈劲春,王立仁,李一,马华;[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肖翠玲,徐文国,冷启贞;[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林世静,孙阳昭;[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王文治,崔源清;[J];保鲜与加工;2002年04期
邓祥贵,李兆基,吴棱;[J];催化学报;1991年06期
彭峰,黄仲涛,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J];催化学报;1996年03期
徐晶;郭震;刘俊龙;;[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阳华勇;;[J];河南化工;2009年11期
欧阳华勇;;[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4期
宋军;赵薇;邴国强;;[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2年02期
赖崇伟;曾健;雍永祜;廖炯;陈群文;;[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8年04期
苏秋成;付娟;邱勇;李新军;马隆龙;;[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1年02期
赵树欣,梁慧珍,程丽娟,曹井国;[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辛秀明;[D];南昌大学;2011年
王晓美;[D];山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蓓蕾,张晓斌,孙志愿,董艾能,王岩;[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1年01期
吴鑫干,刘含茂;[J];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04期
菅秀君,丁文光,胡望明;[J];齐鲁石油化工;2004年01期
吴鑫干,刘含茂;[J];精细石油化工;2003年02期
肖稳发;[J];湖北化工;2000年01期
李锦春;[J];四川化工;1996年S2期
林河成;[J];世界有色金属;1998年02期
周莺;[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9年03期
江苏省农药科技信息站;[J];江苏化工;1999年04期
贺海钧,熊家齐,严俊玺;[J];稀土;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勇;苏有权;;[A];2008年耐火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程时军;马立保;张伟;;[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赵德英;茌亚青;任德胜;;[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芮树森;;[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妮;;[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刘智杰;季建兵;赵亚军;;[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贾洪锋;范文教;孙俊秀;陈云川;;[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春英;;[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张青;凌沛学;;[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陈磊;凌沛学;;[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晓;[N];中国化工报;2002年
河北科技大学;[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陈虎;[N];计算机世界;2002年
本报记者 周蓉蓉;[N];计算机世界;2002年
全程;[N];建筑报;2000年
江流;[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周;[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张艳蕊;[N];中国企业报;2002年
潘巳申;[N];人民法院报;2002年
吴纬;[N];通信产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淑杰;[D];同济大学;2006年
赵慧;[D];武汉大学;2005年
聂锐利;[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马立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梁丽;[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张曾莲;[D];厦门大学;2009年
何永华;[D];复旦大学;2005年
刘文波;[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黄荣珍;[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王家印;[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宏民;[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李奇志;[D];郑州大学;2005年
孙志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翁剑平;[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陈宏霞;[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温润;[D];苏州大学;2007年
苏珊;[D];重庆工学院;2008年
黄鹤雅;[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刘彬;[D];吉林大学;2005年
董焕青;[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用热重—红外联合技术研究玉米秸秆热解特性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建立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有效措施,作为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之一的生物质热解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采用热天平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联用技术,对玉米秸秆各部分及不同部分的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热天平,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分别对玉米秸秆的不同部分(秸秆皮、秸秆瓤、苞叶和叶子)的热解特性和秸秆皮与秸秆瓤混合热解分别进行了研究。由TG曲线和DTG曲线得到的热解特性参数可知,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初始热解温度逐渐增大;最大失重速率逐渐增大,其对应的温度也增加;样品的最终总失重率逐渐增大。当玉米秸秆皮占玉米秸秆皮和玉米秸秆瓤混合质量的百分比大于50%时,玉米秸秆瓤对整体热解特性的影响较小,两者热解无协同效应。根据玉米秸秆不同部分的热解试验结果,采用Li Chung-HSiung法与Malek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玉米秸秆皮、玉米秸秆瓤、玉米苞叶和玉米叶子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F1&
(本文共67页)
权威出处:
目前,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问题使可再生能源得到广泛关注。生物质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清洁、储量丰富、可再生等特点,可改观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状,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一种重要可再生能源。热化学转化法是生物质能源化的一种重要方法。生物质资源可通过热化学转化法被制取成运输燃料和化学品,热化学转化法中的热解技术因其目标产物的多样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陕西关中地区盛产小麦,每年产生的大量麦草秸秆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资源。然而,对麦草秸秆采用燃烧、还田及饲养牲畜等传统的利用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鲜有学者对关中麦草秸秆进行热解研究,本文以关中麦草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TG-FTIR联用技术研究麦草秸秆及其主要组分的热解行为、产物及其热解反应动力学,同时考察热解工艺参数对关中麦草秸秆热解特性、产物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关中麦草秸秆...&
(本文共79页)
权威出处:
引言生物质燃烧是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大量燃烧的玉米秸秆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这些排放的污染物与空气质量、能见度、温室效应和强迫辐射等环境问题以及人体健康直接相关[1-3]。有数据表明,全球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占生物质燃烧排放20%左右[4],是生物质燃烧的重要组成部分[5]。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可持续能源发展系统。近年来,关于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国内外研究者已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见解。文中采用热重分析针对不同升温速率对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深入研究玉米秸秆的热解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1实验条件玉米秸秆取自焦作农村,经粉碎机粉碎后,用3 mm筛子分选,取筛下产物做秸秆原料。热重分析为美国TA公司生产的SDTQ600热分析仪。试验气氛为氮气,样品为8.5±0.5 mg,气体流量为100 m L/min,试验从室温开始,升温速率分别为20℃/min,40℃/mi...&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0引言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热解是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国学者针对秸秆类生物质的热解开展了大量研究。微波加热是一种新的加热方式,能量转化是通过微波场中材料分子或原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的,具有整体性加热的特点,将其用于热解可以获得较均匀的温度分布,其传热传质方向相同,容易获得理想的产物[1]。国内外已经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微波热解优势很多,是替代常规热解的很好选择[2-8]。但是对于较大尺寸物料的微波加热和热解特性研究还较少,没有充分利用微波加热具有整体性和穿透性的特点,而且缺乏微波热解能耗的数据,限制了微波热解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本文拟通过在微波热解试验台上进行的农作物秸秆的微波加热和热解试验,得到整包秸秆的微波加热特性和热解规律,为高效生物质能转换设备的研发以及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性数据。1试验方法1.1原料试验原料为北方常见的两种农作物小麦和玉米秸秆。松散秸秆自然风干后,采用机械压缩打...&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0引言生物质能由于硫、氮含量较低,灰分少,燃烧排放的SOx、NOx和灰尘量远远低于化石燃料,并且CO2排放量基本为零,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1]。农作物秸秆是主要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约7亿t,其中玉米秸秆占36.7%,因此,研究玉米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对促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热化学转化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转化途径,可获得气、液、固多种能源产物,热解是热化学转化中最为基本的过程,是气化、液化及燃烧过程的初始和伴生反应,对热解的分析有助于热化学转化过程控制和高效转化工艺的开发[2-3]。本文主要研究在非恒温条件下玉米全秸秆、秸皮和玉米叶的热解特性,并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求解其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高效利用玉米秸秆提供理论依据。1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1.1实验原料试验采用的玉米秸秆来自江苏海门,分别取玉米全秸秆、秸皮和玉米叶,用粉碎机粉碎后,筛分出粒径小于0.2 mm的样品。原料工业分析和干燥基元素分析...&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之一,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的热解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利用热解技术获取生物质能是未来最有前景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之一。本研究以油菜、水稻、玉米、小麦和棉花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SDT-Q600型同步热分析仪,对秸秆进行热解试验,结合木质纤维含量和热化学工程特性对秸秆进行热解特性分析。建立了热解动力学模型,获取秸秆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利用DSC曲线求取了热解过程吸热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秸秆热解TG曲线表现形状基本上是类似的,TG曲线呈现为“S”型。但是在热解反应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失重速率以及失重速率峰值点、残余物含量等方面的特征有一定的差异。由TG曲线来看,可以将热解过程分为预加热和干燥阶段、预热解阶段、固体分解阶段和残炭分解阶段四个阶段。(2)油菜、水稻、小麦和棉花试样的TG曲线基本重合,玉米试样的TG曲线与其他试样的明显不同。五种秸秆试样的DSC曲线走势类似,但是各个试样DSC...&
(本文共59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丙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