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的问你要手机号暂停服务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试探你是不是那种随便的女生吗?

[摘要]监管整治违规现金贷业务已有一段时间,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现金贷平台导流仍乱象丛生,例如,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用“贷款”、“借钱”、“秒贷”等关键词仍能搜索到一些相关导流平台,同样在手机应用程序中随便搜索“借款超市”关键字,也能找到很多类似信息。

监管整治违规现金贷业务已有一段时间,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现金贷平台导流仍乱象丛生,例如,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用“贷款”、“借钱”、“秒贷”等关键词仍能搜索到一些相关导流平台,同样在手机应用程序中随便搜索“借款超市”关键字,也能找到很多类似信息。记者调查发现,因门槛比较低,部分导流平台上的借款机构资质不明,信息披露不完全。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向记者指出,现金贷引流平台也需要相关资质和条件,未来需要出台一些规范措施。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用“贷款”、“借钱”、“秒贷”等关键词仍能搜索到一些相关小程序,同样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现金贷”,也可以搜到大量贷款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小程序只是充当一个入口,而后接入了不同的借贷平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些 “贷款超市”里集成了至少几十个现金贷入口,在“贷款超市”菜单栏里,用户可以自行筛选贷款额度和类型,现金贷平台按照“高通过贷”、“有微信就能贷”、“新口子”等条件分好类,首页图标则显示“30秒出额度”、“芝麻信用分600以下也能贷”等字样。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部分导流平台对于贷款机构审核并不十分严格,具体运营主体、联系方式等均未披露。在一个名为“犀牛贷款超市”的小程序中,主页推荐的贷款平台共有7个,为了顺利申办贷款,平台需要授权关联手机号的相关信息。在输入手机号验证之后,记者被引导至一个名为“帮你贷”的贷款平台,记者登录“帮你贷”平台,点击立即申请借款,需要填写身份信息,包括学历、婚姻状况、姓名、身份证号。但值得关注的是,该借款平台并未披露运营主体,以及客服联系方式。

对此,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分析认为,“这些导流平台本身就涉及规范化问题,首先平台自身信息披露是不完全的,所以很难给借款人提供足够的信息披露,这种涉及比较大的风险的金融服务市场,应该有足够的市场规范体系”。

事实上,2018年初微信就对违规现金贷小程序进行了“大扫除”,据微信官方当时通报的消息,部分开发者通过小程序引导至外部渠道进行“恶意营销”,目前微信已永久封禁了1000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不过即使严苛审核,也阻挡不了一些非法现金贷仍然伪装成小程序上线,继续从事违规贷款业务。微信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在此类小程序运营过程中,平台也会保持密切监管。一旦发现此类小程序有违规行为,将对其严厉进行打击,采取封禁、下架等处罚措施。

截至9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微信小程序平台上,涉及导流的微信小程序已被暂停服务,被暂停服务的原因是:所选类目与小程序运营内容不符。

事实上,不仅导流平台在微信中“肆意丛生”,在手机应用程序中随便搜索“借款超市”等关键字,也能找到很多类似的广告,北京商报记者在一家名为“现金白卡”的App中发现,该“借款超市”中导流的平台大部分为非持牌机构,且这些借贷平台都是以日息、周息在放款,额度从1000-20万元不等。

北京商报记者随机抽查了一个名为“黄豆豆借款”的平台进行调查,在“现金白卡”中注册之后记者被引导至手机应用商城下载了“黄豆豆”App,登录App后发现,该平台主页一直滚动显示“尾号×××成功借款×××元”的字样,但并未披露具体平台运营主体。对此,记者咨询“黄豆豆”在线客服,客服回应称,该平台的运营主体为浙江中煊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成立还未半年,且经营范围主要为商务信息咨询、广告设计制作等内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贷款超市的导流模式可能会涉嫌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信息罪,非法获取、交换、售卖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财产状况,都属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这些导流平台如果拿到用户授权,则可以合法使用。如果没有拿到用户授权,则不可买卖姓名、身份证号、婚姻状况等公民个人信息。”该业内人士说道。

麻袋研究院研究总监路南介绍称,导流平台和P2P的性质差不多,是信息中介,除了获客之外不介入任何借贷环节,所以在风险承担方面也要厘清。借贷环节方面的问题由借贷平台负责,而获客环节如信息披露风险提示不到位的责任应由导流平台承担。在借款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出现专业分工是趋势。由流量平台专门获客,不但能降低借贷平台的成本,提高获客效率,对流量平台来说也是流量变现方式。

那么导流的平台出现问题,需不需要担责?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纯粹的导流平台类似于广告营销平台,只负责客户推荐,风控核心环节由放贷机构进行把控,因此导流平台不需要对借款人的资质、信用状况等负责,但作为一种商业性平台,导流平台在用户信息获取、使用、转让等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涉及校园贷、现金贷等产品推介中,也应尽到平台的责任,不为违规的产品导流。

自2017年底监管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将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借款人“以贷养贷”、“多头借贷”等行为之后,不少现金贷平台停止放款纷纷转型。

不过目前监管并未对小程序引流至网贷App做出明确的禁止,许多违规现金贷导流平台都在监管边缘试探。薛洪言进一步分析认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流平台天然具有引导用户过度借款的动力,甚至是对校园贷、现金贷等领域的违规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行业多头借贷问题。站在放贷机构的角度,若过度依赖导流平台,会导致自身拓客能力的退化,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已关注到导流平台乱象的问题,会考虑对此类会员制定一些规范措施”。“导流平台的风险本质,主要还存在于放贷主体的风险措施上,未来还是需要进行一些规范措施的。”该人士说道。

贷款导流平台门槛比较低,未来如何监管也成为一大难题,在薛洪言看来,一是要明确导流平台的业务边界,确保导流平台不涉足风险承担、资金投放等消费金融核心环节,坚守持牌经营的底线;二是应明确导流平台上贷款产品的合规性,基于校园贷、现金贷等敏感产品和贷款利率等核心产品要素,尽到平台的审查责任;三是在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层面进行相应的监管。

  监管整治违规现金贷业务已有一段时间,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现金贷平台导流仍乱象丛生,例如,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用“贷款”、“借钱”、“秒贷”等关键词仍能搜索到一些相关导流平台,同样在手机应用程序中随便搜索“借款超市”关键字,也能找到很多类似信息。记者调查发现,因门槛比较低,部分导流平台上的借款机构资质不明,信息披露不完全。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向记者指出,现金贷引流平台也需要相关资质和条件,未来需要出台一些规范措施。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微信小程序平台用“贷款”、“借钱”、“秒贷”等关键词仍能搜索到一些相关小程序,同样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现金贷”,也可以搜到大量贷款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小程序只是充当一个入口,而后接入了不同的借贷平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些 “贷款超市”里集成了至少几十个现金贷入口,在“贷款超市”菜单栏里,用户可以自行筛选贷款额度和类型,现金贷平台按照“高通过贷”、“有微信就能贷”、“新口子”等条件分好类,首页图标则显示“30秒出额度”、“芝麻信用分600以下也能贷”等字样。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部分导流平台对于贷款机构审核并不十分严格,具体运营主体、联系方式等均未披露。在一个名为“犀牛贷款超市”的小程序中,主页推荐的贷款平台共有7个,为了顺利申办贷款,平台需要授权关联手机号的相关信息。在输入手机号验证之后,记者被引导至一个名为“帮你贷”的贷款平台,记者登录“帮你贷”平台,点击立即申请借款,需要填写身份信息,包括学历、婚姻状况、姓名、身份证号。但值得关注的是,该借款平台并未披露运营主体,以及客服联系方式。

  对此,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分析认为,“这些导流平台本身就涉及规范化问题,首先平台自身信息披露是不完全的,所以很难给借款人提供足够的信息披露,这种涉及比较大的风险的金融服务市场,应该有足够的市场规范体系”。

  事实上,2018年初微信就对违规现金贷小程序进行了“大扫除”,据微信官方当时通报的消息,部分开发者通过小程序引导至外部渠道进行“恶意营销”,目前微信已永久封禁了1000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不过即使严苛审核,也阻挡不了一些非法现金贷仍然伪装成小程序上线,继续从事违规贷款业务。微信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在此类小程序运营过程中,平台也会保持密切监管。一旦发现此类小程序有违规行为,将对其严厉进行打击,采取封禁、下架等处罚措施。

  截至9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微信小程序平台上,涉及导流的微信小程序已被暂停服务,被暂停服务的原因是:所选类目与小程序运营内容不符。

  门槛低致市场鱼龙混杂

  事实上,不仅导流平台在微信中“肆意丛生”,在手机应用程序中随便搜索“借款超市”等关键字,也能找到很多类似的广告,北京商报记者在一家名为“现金白卡”的App中发现,该“借款超市”中导流的平台大部分为非持牌机构,且这些借贷平台都是以日息、周息在放款,额度从1000-20万元不等。

  北京商报记者随机抽查了一个名为“黄豆豆借款”的平台进行调查,在“现金白卡”中注册之后记者被引导至手机应用商城下载了“黄豆豆”App,登录App后发现,该平台主页一直滚动显示“尾号×××成功借款×××元”的字样,但并未披露具体平台运营主体。对此,记者咨询“黄豆豆”在线客服,客服回应称,该平台的运营主体为浙江中煊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成立还未半年,且经营范围主要为商务信息咨询、广告设计制作等内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部分贷款超市的导流模式可能会涉嫌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信息罪,非法获取、交换、售卖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财产状况,都属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这些导流平台如果拿到用户授权,则可以合法使用。如果没有拿到用户授权,则不可买卖姓名、身份证号、婚姻状况等公民个人信息。”该业内人士说道。

  麻袋研究院研究总监路南介绍称,导流平台和P2P的性质差不多,是信息中介,除了获客之外不介入任何借贷环节,所以在风险承担方面也要厘清。借贷环节方面的问题由借贷平台负责,而获客环节如信息披露风险提示不到位的责任应由导流平台承担。在借款获客成本高企的当下,出现专业分工是趋势。由流量平台专门获客,不但能降低借贷平台的成本,提高获客效率,对流量平台来说也是流量变现方式。

  那么导流的平台出现问题,需不需要担责?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纯粹的导流平台类似于广告营销平台,只负责客户推荐,风控核心环节由放贷机构进行把控,因此导流平台不需要对借款人的资质、信用状况等负责,但作为一种商业性平台,导流平台在用户信息获取、使用、转让等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涉及校园贷、现金贷等产品推介中,也应尽到平台的责任,不为违规的产品导流。

  自2017年底监管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将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借款人“以贷养贷”、“多头借贷”等行为之后,不少现金贷平台停止放款纷纷转型。

  不过目前监管并未对小程序引流至网贷App做出明确的禁止,许多违规现金贷导流平台都在监管边缘试探。薛洪言进一步分析认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流平台天然具有引导用户过度借款的动力,甚至是对校园贷、现金贷等领域的违规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行业多头借贷问题。站在放贷机构的角度,若过度依赖导流平台,会导致自身拓客能力的退化,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已关注到导流平台乱象的问题,会考虑对此类会员制定一些规范措施”。“导流平台的风险本质,主要还存在于放贷主体的风险措施上,未来还是需要进行一些规范措施的。”该人士说道。

  贷款导流平台门槛比较低,未来如何监管也成为一大难题,在薛洪言看来,一是要明确导流平台的业务边界,确保导流平台不涉足风险承担、资金投放等消费金融核心环节,坚守持牌经营的底线;二是应明确导流平台上贷款产品的合规性,基于校园贷、现金贷等敏感产品和贷款利率等核心产品要素,尽到平台的审查责任;三是在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层面进行相应的监管。

(责编:李栋、朱一梵)

原标题:拼车!拼团!居然还有拼睡?

这两年共享经济是个热词,但打着共享旗号的违法违规项目也跃跃欲试。

近日,曾因涉黄屡遭封禁的“同住拼房”换了个马甲再度复活。

“睡睡”APP打出宣传标语:

“和TA一起睡,重返20岁!”

“怎么了?怎么了???”

似乎透漏着“狂妄”与“不悔”...

提供异性拼房服务,遭多次封禁

这已经不是同住拼房产品第一次上线了。

2018年1月,有媒体报道了“酒店床位共享”小程序提供“异性拼床”服务,随即微信官方将其下架。

小程序异性拼房页面截图

不久“同住拼房酒店共享床位”小程序上线。

创始人吴旭阳表示,暧昧广告已全部下线,新版本也会关闭异性拼房的功能。但次日就被微信官方暂停服务,原因是其“涉及低俗、性暗示或色情信息”。

“睡睡酒店拼房沙发客”6月再次上线,这一次用户不用注册和审核,花1分钱就能获得拼房人的电话信息。不久该小程序也被暂停服务。

小程序违规被封暂停服务

小程序之路走不通,同住拼房转战公众号。

该公司注册了“同住拼房号”、“睡睡同住”、“同住睡睡”等多个公众号,这些号无一例外被封杀。

当“同住拼房”接连遭到封杀后,创始人吴旭阳曾出面解释:

“可能会把平台的一些监管机制,包括关键词的屏蔽、相册监测做得更到位一点,后期肯定会进一步监管这个东西。”

吴旭阳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曾说:

“自己的平台可以帮助更多的陌生人,进行社交功能,说不定在外面就可以认识一个职场的伙伴。”

可是从“睡睡”App的情况来看,吴旭阳并没有遵从“初心”。

“睡睡”APP依然可以异性拼房

目前同住拼房的官方微博已被清空,但APP热度仍在上升,短短几天,页面显示的今日拼房数量已经从四位数上涨到五位数。

官方此前在小程序中去除了饱受诟病的异性拼房功能,那么这款APP又如何呢?

我们下载并注册了睡睡APP进行测试。

启动页的宣传语依然是“和TA一起睡,重返20岁!”,但加上了“怎么了?怎么了???”的句子。

新上线的“睡睡”App的宣传语,似乎透露着些许“狂妄”与“不悔”。

“将闲置的酒店床位或沙发分享给10万+美女背包客”则特别强调了其女性用户的数量和外貌特征。

主要功能和之前的同住拼房小程序保持了一致,用户可以发起拼房或加入其他用户的拼房项目。

依然可以异性拼房,但需要充会员

发布拼房信息前APP会弹出免责声明,其中明确表示:仅支持同性拼床,不提供异性拼房。

睡睡免责申明:不提供异性拼房

经过测试发现,异性拼床功能依然存在,只是变得更隐蔽了。

在设置栏里,用户可以选择拼房性别为“男性”以及“不限”,但选择女性时系统会提示“仅支持铂金以上会员”

也就是说所谓的“不提供异性拼房”,只是变成了付费服务。

睡睡APP截图,会员才可以选择女性为拼房对象

在发布拼房信息前,“睡睡”App会要求用户确认一份“免责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平台把责任和风险推得一干二净。

“用户和酒店的行为与睡睡无关,因此不承担用户和酒店方的任何法律责任,以及经济损失。”

“用户之间发生纠纷以及违法犯罪行为时,睡睡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经济损失。”

“如果因为线下入住用户与睡睡 App用户不同而造成的损失,睡睡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这份“免责声明”可以简单概括为:我们只想赚钱,不想承担风险。

作为拼房服务的“居间人”,用户身份认证是安全的第一道大门,可是“睡睡”App在这方面做的极其粗糙。

据新浪科技实测发现,用户只需要上传身份证信息及手机号码,就可直接发布拼房信息,关于用户信息的真伪,“睡睡”App并不会去验证。据“知晓程序”透露,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个手机号和一张身份证照,也同样可以秒通过。

“睡睡”App在免责声明给出的解释是:会对用户上传的信息进行审核,但无权对用户的个人真实信息进行核查和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全认证上,“睡睡”App新增了一项“公安系统身份“的验证,不过这项本就该免费提供的服务却被加收10元,这让此功能看起来更像是平台宣传的噱头和牟利的手段。

男性占多数,女性受骚扰

在拼房页面似乎的确有不少女性用户,系统信息显示她们都是二十几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年轻女性,但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有不少睡睡APP用户充值了会员,只为了能够和异性拼房。有部分用户还发布了带有明显性暗示的说明,比如“只要女生,你懂的”“女生免单”等等。

最后却发现“充了会员依然约不到”“上面的女用户根本不回信息,是不是托儿?”

睡睡APP女性用户比例到底有多少,官方并未公布具体数据。

我们以“同住拼房”为关键词,查找到了名为“拼房同住网接待3群”的QQ群。群资料显示男性成员比例高达92%,占绝对多数。

同住拼房QQ群资料页面

而睡睡APP的女性用户则表示收到了骚扰信息,而且带有明显的性暗示内容。

人身有风险,财产也存虞

除了被指涉黄,睡睡APP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存在隐患。

睡睡APP提供了手机认证、身份证认证和公安系统身份验证三重方式。经过测试发现,使用搜索到的手机号和身份证照片同样可以通过验证,睡睡App并不会验证其是否吻合。

因此,很可能出现在APP上谈好了却发现最后出现在眼前的并不是同一个人的情况。但睡睡APP在免责声明中表示:

“如果因为线下入住用户与睡睡用户不一致导致的损失,平台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人身安全有风险,财产安全也不能保证。有的用户就遇到“拼好房,对方就失联了,VIP白充了。”还有的表示“刚充好就不能用了,退钱!”

差评如潮,开发公司跑路?

新浪科技发现,由于投诉量过大,“睡睡”App在应用宝上已被下架,该软件的官方微信服务号也在同一时间被下线。

在华为应用商店里,“睡睡”App被下载了1万多次,但评分仅为一星,甚至有部分用户反映:“各种圈套,被骗钱了”。

“睡睡”App到底是不是在“圈钱”?

据“睡睡”App官网信息显示,该软件的开发者是一家小规模的公司,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成立日期为2018年4月23日。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这家公司已于2018年8月8日申请简易注销。如果在9月21日之前没有人提出异议,“睡睡”App的业主公司就从这个星球“消失”了。

而直到8月22日官微才宣布APP正式上线,这种“未上线先注销”的行为显得十分诡异。

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公司注销期间,属于无照状态,不得继续经营或者交易,否则,工商机关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与睡睡APP客户聊天截图

至于注销的原因,睡睡APP客服回应称:公司公众号被恶意举报了,暂时不能使用所以才要注销。

睡睡APP似乎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是被“恶意举报”。但网友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其为色情服务提供温床,必须封禁。

据新浪科技,“睡睡”App从上线以来一直在提供“会员充值”及“公安身份验证”服务。会员服务分三种类型,分别是黄金VIP、铂金VIP和钻石VIP。

本来黄金会员直接分享就可以获得,但由于微信服务号被投诉下线,目前分享功能已经瘫痪。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想使用 “拼房”功能,就必须充值铂金VIP或钻石VIP。其中,铂金会员半年是79块,钻石会员全年是299块。

如果有10000个用户去查看拼房信息,就以购买铂金会员来算,“睡睡”App也能拿到79万元的收入。

无论这个APP背后究竟如何,它却反映出了现象,乘着风口上的流量,利用着人性,迟早是要破灭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号暂停服务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