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PO录像只能工作的话,做技术的人就只能做技术吗?

当今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智能手机的的续航成为用户的最大痛点之一。在解决了电池容量大小之后,手机厂商们开始在充电效率上做文章,于是快充技术应运而生。要说快充技术哪家强?我相信许多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OPPO——VOOC闪充。要知道“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广告语早已深入人心。难道只是广告那么简单吗?其实这深入人心的广告语背后是历时两年研发出的VOOC闪充技术,以及这项技术背后的那个男人——工程师张加亮和他的团队。

当像高通、MTK等芯片公司还在主推高电压、低电流方案(10伏2安倍)的时候,张加亮的5伏特电压实现4安培电流充电的闪充方案成功面世,并于2014年成功规模化应用在OPPO Find 7上,使得行业为之震惊。其中,三家业内最为知名的竞争对手或直接,或间接采取行动,试图获取闪充技术。正如业界最有言:“对一项原创性技术最敏感的永远是竞争对手。”可见,VOOC闪充技术在业界同行眼中是多么诱人的技术存在啊。

那么,工程师张加亮是如何带领着他的团队,克服艰难险阻,从无到有,将VOOC闪充技术研发出来,并顺利实现商用、迭代升级、再商用。

这个艰难的过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VOOC闪充诞生时的技术难题

每一创新技术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VOOC闪充技术也不例外。在技术上,特别是在技术细节上,张加亮和他的团队认定高压快充方案会产生电量耗损,受物理定律制约,产生热量,必然产生安全隐患。所以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他们需要做低压大电流方案,用一个智能充电头先行降电压,再向手机充电。电流量过大,可以通过加粗专门的充电线解决。与手机接触时,要用特殊的7针(pin)接头,其中4根针用于充电(高压快充是2针用于充电),另外3根针用于检测、判断数据。

而在充电头(适配器)这一块又是一个大难题——没有现成的方案,要自力更生,还要注意不能它做得太复杂,否则成本会过高,最后还是得要消费者来承担。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张加亮软硬兼施,用一颗通用的DSP做原型,先用C写代码,发现效率太低,满足不了要求,改用汇编语言重写,用软件来跑闭环,各种状态机进去之后,能在10毫秒内闭环,电压环是内环,电流环是外环,已经可以满足应用需求。

实际上,张加亮一开始而许不知道,它们所研发的这个小小的充电头是世界上第一颗智能充电头原型。相比于高压方案在手机处理器芯片中实现电流检测、控制,张加亮他们的方案能将充电中的很多发热在充电头端解决掉,不带入手机之中,从而实现更加安全的充电过程。

大家都知道,做硬件产品离不开供应链支持。在解决技术难题之后,需要做样品,张加亮只得去供应商那里刷脸寻求支持,但是在这个 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张加亮为充电适配器端选定仙童(Fairchild)的控制芯片,那粒芯片本是为给三星定制,张加亮向仙童申请样片时,颇费周折。最后样片到手,调试出现一些问题,喊仙童的人过来沟通。对方工程师左推右推,最后勉强去到OPPO的研发中心,问,你们干啥用?做快充;多大电流?5安培;切,别人3安培都没搞定!随后一转身找不到人了。张加亮打电话问了才知道,对方已经离开了。

其实,供应商心里雪亮着呢,对张加亮的要求,“好的,我们可以陪你玩玩。”但是答应过后却经常敷衍拖时间。有一次气不过,张加亮向一家供应商老板拍了桌子,摔了手机。像这样被供应商“刁难”的事情比比皆是,毕竟是小厂商,在他们那里不值一提。

在Find X上超级闪充实现量产时所做的突破

众所周知,沉寂4年之后,OPPO再次推出旗舰机Find系列——OPPO Find X,而Find X高配版上搭载的闪充升级版超级闪充(SuperVOOC),采用业界首创的串联双电芯,3400毫安时电池35分钟充满,4000毫安时电池加5分钟。这是VOOC闪充的一次升级,充电体验再次得以跃升。

要知道,因为串联双电芯要求两块电池充放电速度一样,所以电池出厂时要做配对,以达到物理特性一致的苛刻要求。除此之外,由于超级闪充电压为10伏特,如果要与原先的闪充5伏特要兼容的话,那么就得要重新定制一块智能控制芯片。值得一提的是,在50W之外,张加亮还尝试过100W大功率,考虑过各种可能。以上这些难题都需要张加亮带领团队逐一解决。

而这些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完成起来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赶不上Find X的发布节奏几乎是不可能的。后面再公司领导层的坚持下,决定追物料订单需要流程时间,以争取将该极具创新性的技术应用到Find X,所以有了后来Find X标准版 6月发布,超闪版8月13日发售的安排。

可以说,SuperVOOC超级闪充技术能应用在Find X是非常不容易的,离不开领导层的坚持以及张加亮带领的技术团队的攻坚。

新技术应用要解决工业化量产的问题,当前谁也没有办法批量化创新,创新本身就不可能复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OPPO的张加亮和他的团队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话说回来,这对于OPPO来讲又何尝不是呢?

眼下智能手机热点技术竞争,从5G通讯、人工智能,到折叠柔性屏,无一不是难啃骨头。作为全球前五智能手机厂商的OPPO,唯有坚守企业“本分”,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在接下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立于不败之地,为消费者带来更极致的科技产品体验。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熟悉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5G技术的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无疑是行业主旋律,各大手机厂商都在紧跟这个大趋势。而就在昨天,OPPO官方宣布,他们成功基于可商用手机完成了5G信令和数据链路的接通。

虽然这只是初期的实验,但这次OPPO利用在R15中加入高通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后实现了智能手机5G搭载,让我们真正意识到5G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OPPO的多项创新技术都意义重大

由此可见,OPPO的这次成功实验无疑将全面加速其5G智能手机的开发进程,为2019年发布可商用的5G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过话说回来,在5G时代来临之际,其实OPPO早已把握住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其多项创新技术对5G技术正式落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AI技术的研究与布局

毫不夸张的说,在5G时代,AI技术无疑会是其最重要的连接载体。简而言之,5G与AI是相辅相成的,5G为AI提供一个随需而变的网络,AI让5G变得更加智能。

而纵观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OPPO对AI技术布局已久,并付诸了一系列实际行动。除了将AI技术深度融入到手机的各项功能中,让手机变得更加“智慧”,能够更好地与用户需求外,OPPO还成立oppo研究院,进一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力求引领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智能终端上的发展应用。

其次,在今年5月份,OPPO召开了一场5G&3D结构光技术媒体沟通会,让我们看到了5G技术条件下,智能手机更多的应用场景。

OPPO将3D结构光技术与5G网络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5G网络超高速、低延迟的特性,再利用3D结构光投影技术,首次实现了流畅而逼真的3D视频通话,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搬到了现实生活中。

如果说,3D结构光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手机通话的全新应用场景,那么,OPPO在R17 Pro上搭载的TOF技术,将进一步推动3D视觉技术普及化的进程,甚至很有可能引领智能手机竞争的下一个风口。

OPPO R17 Pro全新搭载的TOF摄像头拥有“距离远、适应条件广、精度高”的优势,将会在后置应用场景上大做文章,能够更好的进行3D建模,并通过AR、全息影像等方式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在5G正式来临后,TOF+5G技术将更多应用在AR上,实现AR游戏等多场景应用,即使是电影上常看到全息投影的技术也离我们不再遥远了。

回顾OPPO的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在技术创新方面,OPPO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从未止步。而在5G时代来临之际,OPPO也加速了行业技术布局,越来越成熟的AI技术、已经量产的OPPO FaceKey 3D结构光和TOF技术,无疑对5G网络下,众多应用场景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录像只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