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根据基础金融需求和高端人士的需求金融需求来划分业务板块

农行重庆分行创新场景做好公众教育宣传

华龙网9月26日9时讯(周番)今年以来,农行重庆分行为持续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该行通过创新场景,层次推进,集中开展、持续进行和专项活动结合,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强化社会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和诚信水平,扩大金融知识在服务对象、地域和业务板块的覆盖面,旨在不断提升消费者特别是低净值客户群体的金融素养。

农行重庆分行实施方案明确重点,精准定位,以低净值人群(农民、务工人员、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金融需求为导向,细分客户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宣传。通过紧盯青少年群体,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金融素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年金融消费者,送金融知识进校园,宣传互联网等金融业务安全使用须知,开展如何防范新型金融诈骗等金融常识的宣讲,培养和提升青年群体合理使用金融产品、保障自身财产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紧盯农户,积极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辖内各行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金融特点,适时推动金融服务进乡镇、进农户、进村社活动,充分利用我行的“惠农通”的品牌优势、“助农存取款”机具的科技优势和助农服务点的地理优势,推广金穗惠农通“惠农e通”和金穗慧生活“生活e通”平台运用,开展金融IC卡、电子银行、三农业务等产品知识体验式宣讲,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入手,充分揭示风险要点及防范措施,使山区农民同样享受现代金融带来的方便快捷,提升生活品质。

通过紧盯老年人群体,增强老年朋友的风险防范技能。深入市民学校、贫困社区等低净值人群区域,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识,重点介绍邮包诈骗、中奖信息诈骗、网购诈骗、电话欠费诈骗等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以及识别手段,切实履行大行社会责任。

该行立足网点开展宣传,辖内所有营业网点通过宣传横幅、LED显示屏、液晶电视、多媒体触摸屏等设施对外展示活动标语和口号,利用设置宣传咨询台和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向客户发送短信、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政策宣讲和解答群众提问等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宣传,开设网点“微课堂”、“微沙龙”,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金融知识,营造宣传氛围,培养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体现惠民、利民,实现银客双羸的目的。

该行在传统物理网点宣传基础上,还利用短信、微信平台向农行个人客户推送金融基础知识,发挥农行互联网子网站、金穗惠农通“惠农e通”和金穗慧生活“生活e通”平台等网络宣传作用,将金融宣传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农行重庆分行所辖各级行根据实际组织人员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商圈等区域,通过设立集中宣传点等方式,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金融知识,受到群众欢迎。

近日,高盈国际(香港)金融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启动品牌战略升级,据高盈国际官方公告显示,其原注册名称“高银国际(香港)金融集团”已正式变更为“高盈国际(香港)金融集团”;原集团简称 “高银国际”已正式变更为“高盈国际”;正式启用“高盈美霖?”为唯一官方商标。

相关人士透露,高盈国际此次启动品牌升级恰逢集团成立十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其官方也将品牌升级战略的核心思路概括为“十年伟业 回归一个高盈”,结合高盈国际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当下的业务版图,本次品牌升级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十年深耕,“高银+高盈”体系构建跨境金融版图

高盈国际成立于2008年的香港,彼时的香港正跨入回归祖国的第二个黄金十年,沐浴着“一国两制”的伟大国策,高盈国际从创立开始就把握住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高银国际(香港)+高盈美霖(大陆)”的“双核”品牌战略就此被高盈国际确立并贯彻下来。

在蓬勃发展的十年间,高盈国际响应国家战略,充分探索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业务版图,相继申请持有香港金融全牌照、美国NFA牌照以及澳洲ASIC证券金融牌照,并开拓了全方位的环球资管业务,目前已发展成为具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拥有全球化视野的综合性跨境金融集团。

从早期专注香港市场,到覆盖中国大陆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从最初单一的金融公司发展为拥有多个子公司的金融集团,高盈国际旗下业务主要涉及金融科技、股权投资、私募基金、财富管理等四大板块,现服务中高端净值人士1000余人、投资机构30余家,管理资金规模达130亿元。

在媒体的视野中,高盈国际是一个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基因的金融集团。2017年,乘着Fintech和人工智能的超级风口,高盈国际迅速组建了旗下的金融科技团队,凭借着近十年来的智能交易系统研发与应用经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金融科技领域里的一支新锐队伍。

凭借金融科技团队打造的智能交易系统,高盈国际相继与美国Goldman Global及澳大利亚Adina Management等海外顶尖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为广大高净值用户在全金融产品的投资中实现了丰厚稳健的收益。

科技创新为高盈国际的高净值客户带来了智能化的投资解决方案,并从根本上优化了产品矩阵,满足当今客户的不同需求,使其得以不断致胜于激烈的竞争市场。

▲ 高盈国际正式启用全新LOGO

回归“一个高盈”,开拓多元化环球金融版图

过去,为适应“一国两制”的差异化发展模式,高盈国际坚定奉行“高银+高盈”品牌体系成就十年伟业。

如今,香港与内地加速融合,两岸的界线趋于模糊,高盈国际的跨境金融业务版图逐渐向一体化演变,高盈人更加信奉“敢于拥抱变化才能走向未来”的经营哲学。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张与发展,在当前金融科技创新愈演愈烈的竞争形势下,高盈国际意识到,现有的品牌战略已无法满足新的品牌诉求,品牌升级的需求显得愈发旺盛。

回归“一个高盈”成为高盈国际开启下一个十年的重要开端——在当前的品牌基础上赋予过去的高银国际更多品牌内涵,将两个不同区域的品牌合二为一,香港与中国大陆统一品牌标识,一致使用高盈美霖?作为唯一官方品牌名。

▲ 高盈国际回归“一个高盈”体系

据高盈国际官方公告显示,本次品牌的全面战略升级,是一次“变”与“不变”的综合衡量——“变”在融合与升级,“不变”在传承与延续。

全新LOGO承袭了“高银+高盈”体系的正六边形宝石元素和“高盈美霖”文字元素,以融合重组的设计手法回归“一个高盈”体系,延续了高盈美霖对客户10年不变的专业服务精神。

▲ 高盈国际LOGO创意概念分解

以“高盈”取代“高银”升级成为集团品牌词,强化“服务”、“得到”及“满意”的感官感受,以适应集团客户日益丰富的投资诉求——日渐成熟的金融投资市场丰满了投资者的投资意识与投资理念,他们对投资感受与投资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在金融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如今的高盈国际重新定义了传统金融的投资逻辑与服务格局。

全新的英文名“Going Merry,代表着高盈国际十年如一的企业初心。始终秉持“步履不停、享受生活”的企业理念,高盈国际致力于为客户持续不断地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畅快投资体验,展现了一个更加专业与亲和的企业形象。

▲ 高盈国际新LOGO横、竖排版方案

▲ 高盈国际新LOGO应用场景

▲ 高盈国际新LOGO应用场景

除注明“来源:区块链日报”外,本站所有内容转自其他媒体,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读者自行鉴别内容与项目真实性,如因本文产生任何问题,本站概不负责!如转载本站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随着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出13.75亿元的持牌系消金公司的最高净利润,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2017年净利润前三排定座次为中银消金、招联消金、捷信,并且挤入10亿元俱乐部;在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的消金公司中,苏宁消金、华融消金与中邮消金分别实现净利润2.17亿元、1.05亿元和6775万元。

  相比之下,与招联消金同批获牌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金”)表现得不温不火,在2017年仅实现4769万元的净利润。据其股东方美凯龙年报的披露,海尔消金2017年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45.7%;实现净利润4769万元,同比增长7.5%。

  海尔消费金融相关人士此前对媒体表示,净利增速远低于营业收入增速是由于展业规模扩大,营业收入也实现大幅增加,而2017年公司在风控系统和信息技术(IT)系统建设投入较大,各地人力资源配比投入较高,营业支出较大,导致利润增速放缓。

  据工商资料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是第二批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总部位于青岛,注册资本5亿元,成立于2014年12月,由产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结构为海尔集团、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建材、浙江逸荣投资和北京天同赛伯科技分别持股30%、19%、25%、16%和10%。

  海尔消金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据称,海尔拥有1.5亿实名家庭用户数据和3万多家专卖店网络,海尔消费金融可以通过数据共享、资源互换的方式,丰富自身数据资源,打下“线上模式”;而另一边,海尔消金链接红星美凯龙、中国电信、有住等16个生态资源,场景覆盖家装、家居、教育、3C、医美、租房等多个消费领域。

  自2014年成立以来,海尔消金上线了“够花”“嗨付”两款APP,并在去年4月成为首批准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消费金融公司。

  不过,如此优厚的股东背景和资源,海尔消金开业后的经营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16年和2017年其分别实现净利润0.43亿元、0.47亿元,而与海尔消费金融同年获得牌照的其他消金公司,则在过去两个完整的经营年度中,都实现了净利润上亿元或10亿元的突破。其中招联消金2016年、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11.89亿元,与海尔消金同属“产业系”的苏宁消金也在上述两年内分别实现-1.89亿元、2.17亿元。

  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两项财务指标来看,海尔消金也被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甩在了后面。其2017年较201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5.74%、7.53%,而招联消金分别为171.6%、266.97%,苏宁为262.75%、302.64%。

  目前来看,海尔消金远未将消费金融这块优质的牌照发挥效应。深圳一大型消金公司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还不盈利,更别提市场占有。”

  据美凯龙2017年年报,海尔消金的总资产为57.87亿元,较之2016年末的24.93亿元增幅为132.16%;总负债为51.92亿元,同比增幅为166.83%;净资产为5.94亿元,同比增幅为8.73%;资产负债率为89.73%,而2016年末为78.07%。

  这家不太赚钱的消费金融公司,在2017年度还成为4家被银监局罚款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人行青岛支行在2017年12月29日向海尔消金开出罚单,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被罚款10万元。此张罚单是央行第一次对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处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在采访中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过快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板块却是缺失的,目前也尚未引起注意,“金融监管上最重要的目的是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目前最缺乏的正是产品使用的反馈机制”。

  海尔消金的控股股东海尔集团,早在10多年前就已着手布局金融蓝图,并逐渐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有媒体报道称,在海尔金控里面,海尔消费金融并非重心,贷款类业务更为依赖和看好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云贷”)。

  海尔云贷一不愿具名的中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并补充道:“海尔云贷的利润远远超过了海尔消金,两个公司业务有交叉点但侧重点不同,消费金融业务形式上很像是小贷的补充。”

  海尔云贷与海尔消费金融同在2014年成立,海尔云贷早半年多开业,是经重庆金融办批准设立的网络小贷公司,已经接入央行征信。海尔消费金融的成绩单远不如海尔云贷靓丽。据海尔云贷目前公开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海尔云贷总资产76.1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逾3亿元,净利润逾1亿元。各项财务指标均超海尔消金去年全年。

  在现行的监管环境下,海尔消金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到相较于类金融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海尔云贷则更具灵活度。上述海尔云贷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海尔消金更倾向于以自营的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而海尔云贷则是以资金辅助的模式在实业、产业供应链上去发展。”另从单笔放款额上就有着明显的区别,海尔云贷的放款额可以非常大,远超海尔消费金融20万元的上限。

  另外,在海尔集团还设有互联网金融创业事业群,海尔财务公司同样设有消费金融部,在提供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同业竞争。

  “海尔云贷和海尔消金是兄弟公司,海尔的文化一直强调协同,但具体涉及协同也是要看看需求和交叉点。”上述海尔云贷人士如是说道。

  据公开数据,海尔集团公司在2017年实现全球收入达到了2419亿元,同比增长了20%,海尔金控的资产规模也达千亿元,拥有70多项金融业务牌照资源,海尔消金在其中相当渺小。

  另外,海尔消金高层人士在成立的三年时间内出现了“大换血”。2014年12月23日,海尔消费金融开业时,青岛银监局批准的海尔消费金融董事长为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副董事长为海尔财务法人代表李占国,董事与监事由各个股东方派出,总经理为李健。但不久后,其董监高人士均发生了变更,其中董事长变更为海尔金控董事长谭丽霞,原副总经理黄应华升任总经理。

  海尔消金似乎不属于海尔金控的关注点。时代周报记者未能联系到海尔消费金融对其自身的处境置评。有媒体称,这或与海尔消费金融在海尔金控乃至于海尔集团的战略中地位不高有关。谭丽霞近期公开表示:“金融板块上,和部分民营资本的‘金融牌照控’相比,海尔金控在金融业务上呈现了普惠性更明显的类金融模式。”

  在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之初,青岛银监局相关领导对其寄予厚望,表示“海尔消金正是青岛深化金融改革,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但现实很骨感,如今的海尔消费金融,似乎失去了高速前进的契机。“现在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时期,严监管之下,想要再像前期那样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深圳一大型消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端人士的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