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与理财产品为什么会有给开通手机银行呢

结构性存款跟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有什么区别?

  根据《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的通知,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此前保本理财中大部分也正是此类结构性存款。

  这个应该说是银行存款的衍生品,尤其是在存款以及理财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更多的产品被寄予厚望。此外,在资管新规之后,很多理财产品实际上不能保本了,而银行里面的结构性存款突然走俏,成为热销品种;

  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的区别

  存款当日即可启息,而结构性存款有认购期,必须等到起息日才能起息;

  存款到期之前可以提取,结构性存款未到期不能提取,但是银行有权提前终止;

  存款利息固定,风险很小,而结构性存款是浮动利息,相抵风险较大;

  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

  注意结构性存款的配置标的,需要对外汇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增加其他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放在同一个篮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巨丰投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最近杭城一些银行网点有了一个新变化,前来咨询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会发现,很多大堂经理都会提醒一句,“我们的保本理财很快就没有了,趁现在,赶紧多买一点吧。”这样的提醒并非耸人听闻,因为很有可能,不久后,陪伴了大伯大妈十几年光阴的银行保本理财要成为“过去式”了。

“受‘新规’影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必将面临重大转型,在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下,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或将逐步退出市场。”作为一名资深的银行人士,蔡良(化名)见证了各类理财产品的起起落落,但这一次却是变革性的。

“随着保本理财产品的退出,结构性存款最有可能作为替代品,成为银行揽储的新利器。”蔡良解释说,这一产品并非全新的创新产品,不温不火了二十几年,直到最近才成了不少银行的主推对象。

杭州有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供不应求

85天最高收益3.9%、一年期产品最高收益5.25%……最近,记者的朋友圈被同一款银行产品刷屏了,这就是结构性存款。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黄金、汇率、股指等的波动性挂钩,从而使存款人拥有获得较高收益机会的产品。

“由于存款和衍生品的组合,使得结构性存款既有‘确定的存款收益’,又有‘衍生品投资的想象空间’。”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资深理财规划师丁志毅举例解释说,在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当中,一般80%的资金用于存款,成为放贷资金,剩余20%的资金则投资衍生品。

陆先生是杭州银行某网点的一名客户经理,农历新年开工后,发布的第一条朋友圈便是关于结构性存款的产品介绍。在他的指导下,记者打开了杭州银行的直销银行App,结构性存款放在了较为显眼的一栏,点击进去之后可看到,多款挂钩股指、黄金等标的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一一在列。其中,以一款挂钩股指(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的结构性存款为例,该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9-4.25%,投资期限为91天。

“前不久,我们将结构性存款产品推出的频率从每周一期增加至每周两期,仍然供不应求。”招商银行杭州分行零售金融事业部张旸介绍说,上周推出的一款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年化收益率为4.25%,期限为半年,一经上线便被抢购一空,“很多投资者不得不等下一期产品。”

“目前来看,部分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已经接近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可能成为银行吸收资金的主要工具。”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表示。记者注意到,在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预期年化收益为4.4%,而据融360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6%,两者之间的收益率差异并不大。

新规下“保本理财”将退出历史舞台

不温不火了二十几年的结构性存款成替代品?

蔡良所说的“新规”正是去年11月“一行三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等要求。

“‘新规’中提及的表内资管业务就是银行的表内理财业务,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购买的保本理财。”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该《征求意见稿》优先级较高,预计很快将会落地,一旦“靴子”落地,保本理财将会打破刚兑。

事实上,由于保本保收益的特点,保本理财一直是中国大妈们的“心头好”。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元,同比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7.3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4.95%。

在蔡良看来,“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目前尚未发生剧烈调整,但未来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或将逐渐退出市场,银行结构化存款产品最有可能成为替代品。”

记者了解到,结构性存款早在1995年、1996年就由外资银行引入国内,但长期以来,国内的老百姓更习惯于“期限+收益”模式的固收类保本理财产品。“此前结构性存款的市场知晓度不高,但随着理财打破刚兑,结构性存款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将使它成为保守型投资者的优先选择对象。”张旸如是说。

购买“另类存款”也有风险

丁志毅是一名在银行工作了20多年的资深理财人士,在他看来,过去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特点,老百姓习惯把它视为与“存款”同等风险等级的理财方式,但实际上,虽然有银行作风险背书,但面对结构性存款这一类产品,投资者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注意到,在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近期推出的一款结构性存款产品中,风险等级为二级,属于较低风险。但丁志毅提醒投资者说,结构性存款挂钩了黄金、汇率、股指等标的,而这些标的变化幅度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投资者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特别是一些产品会给出一个预期收益率区间,有的最高预期收益可达到10%,那么它有可能是挂钩了股指,这样的产品风险系数也较高,因此投资者一定要认真识别其标的物,别被最高收益的数字诱惑。”

“另外还要看清条款。”丁志毅提醒说,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条款不能提及“保本”的字样,但可关注条款中是否提及保证本金的相关说明。“例如,如果提到本金最高风险为0,则表示该产品的本金是安全的。”

“目前各大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有的保本、有的不保本,投资者不应将结构性存款视为和普通定期存款一样。如果它挂钩衍生品的比例较高,它是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是有可能亏损的。”刘银平提醒说,虽然从目前来看本金风险不大,但是过往发行的结构性存款确实有部分未达到预期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构性存款与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