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公司倒闭,平台倒闭,追缴业务员提成有提成。但自己也是受害者。有法律责任吗。

那个谁谁谁是谁?那个谁谁谁也许是羊头,也许是推手,也许是广告商,但最终只能是钱爸爸平台的真实出借人。且听小警慢慢道来...

9月2日,深圳福田警方在官网微博公布钱爸爸案件最新进展。全文如下:


互金每日预警小警注意到,在此次案件进展公布中提到的第四条非常有意思:

警方围绕资金走向加大追赃挽损力度,现对已查明的涉案账户和资金予以冻结。同时警方在侦查中发现,有大量资金以佣金形式流向平台主动对接的渠道负责人。现查明渠道负责人通过组织社会不特定人群非理性投资,从中无风险套利赚取高额佣金。根据2014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警方将对为平台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提供帮助并非法获利的群体予以严厉打击,并全面追缴非法所得,尽全力为平台真实受损人员追赃挽损。

互金预每日预警小警查阅了该意见关于涉案财物的追缴和处置问题:

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集资参与人本金尚未归还的,所支付的回报可予折抵本金。

  将非法吸收的资金及其转换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一)他人明知是上述资金及财物而收取的;


  (二)他人无偿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的;
  (三)他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的;
  (四)他人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追缴的情形。

  查封、扣押、冻结的易贬值及保管、养护成本较高的涉案财物,可以在诉讼终结前依照有关规定变卖、拍卖。所得价款由查封、扣押、冻结机关予以保管,待诉讼终结后一并处置。
  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

那么警察蜀黍就是根据:“他人取得上述资金及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来追缴羊头的渠道佣金。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钱爸爸员工的工资、钱爸爸所租用的办公场地以及运营期间所支付的各种广告费用是不是也应该一并追回呢?

同时警察蜀黍还提到了:“警方将对为平台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提供帮助并非法获利的群体予以严厉打击,并全面追缴非法所得

钱爸爸租用的办公场地是不是在帮助钱爸爸非法集资后而非法获利的呢?

钱爸爸平台所租用的服务器设备,是否算为平台的非法集资提供了帮助并非法获得了利益呢?

返利网、网贷之家、网贷天眼、分众传媒、以及搜狐、优酷、甚至是更多的互金自媒体是不是都该为此而承担责任呢?

互金每日预警小警真心希望这条法律法规能够适用到上述的这些广告商、三方平台和自媒体身上,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广告商、第三方平台以及自媒体就不敢再轻易的为理财平台投放广告了。只要投放就必须承担无限的连带责任。这样投资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理财投资了。

可是平台在投放广告期间,包括出借人、广告商、第三方平台在内,谁也不知道这个平台是正规的理财平台还是从事非法集资的勾当。而平台的非法集资往往是在平台运营出现问题之后才定性的。

互金每日预警小警在这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这就好比你的一个朋友找你借钱,你借给了他,而他用借来的钱买刀去杀了人。这个时候警察蜀黍找到你,说犯罪嫌疑人用你的钱买的刀杀的人,所以你必须要赔偿死者家属。同时警察蜀黍找到商店,说刀是从商店买来的,所以商店也要赔偿死者家属。最后我们一直可以追溯到炼钢厂。

逻辑很清晰,你不炼钢,就不会造出刀,没有刀就不会有商场卖刀,商场没有卖刀,犯罪嫌疑人就买不了刀。最终就不会导致杀人事件的发生。

如果你知道你朋友是为了杀人而借钱,你还会主动借给他吗?同样的道理,如果广告商知道平台是非法集资,还会主动投放他的广告吗?平台出事前,没有人出来认定他是非法还是合法,平台出事后,都以非法集资将其定性。

假如真的这样执行下去,那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广告商,三方平台人人自危,所有的理财广告不会再被投放,整个互金行业从此不再被外人所知。没有人投资互联网金融。最终达到没有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同时也彻底扼杀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

这显然有悖于国家关于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初衷。

所以,我们结合在关于涉案财物的追缴和处置问题中提到的追缴是有明确前提条件的。而本条例也是为了保护广大投资人利益而设立的。他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平台通过各种手段将非法集资所得洗白为合法收入而制定的举措。也就是防止所谓的洗钱。从而避免平台非吸后将资金洗白,导致大量受害人血本无归。

那么,P2P渠道商到底该不该为此而买单呢?

这就要从渠道商的业务模式来看,首先,P2P平台对接所谓的渠道(我们习惯叫他们为羊头)。实际上就是一种广告行为。平台在羊头在自建立的QQ群,微信群,返利网站,论坛,APP等平台中投放广告来吸引投资人(我们习惯叫羊毛党)最终促成交易。

这种模式在互联网广告行业中叫做CPS,简单的说:广告商推荐给某个用户后,该用户通过广告商的推荐,成功投资后,平台给广告商结算的广告费。

而作为羊头只是赚取平台的广告费用。

在P2P行业中,羊毛党对平台来说,一直是又爱又恨。

一方面平台可以通过羊毛渠道为平台制造大量的现金流和人气。

另一方面,羊毛党不是忠实的投资人,在获得平台的返利后会立即撤资选择其他的平台。

但总体来说,羊毛渠道的获客成本要远远低于第三方平台及媒体广告的获客成本,(据第三方数据统计,2017年初是300元/人,实际投资人转化率为5比1或6比1,即获取投资人的成本为1000元/人—2000/人,而2018年,某头部平台CEO表示,通过搜索、网络视频广告等常规渠道过来的用户,成本至少要到2000元。)而羊毛党3元,5元钱都愿意进来撸一把。这也是为什么羊毛渠道在P2P行业中经久不衰的原因。

互金每日预警小警不反对警察蜀黍通过收缴羊毛渠道佣金的方式来偿还出借人的本金,但我们同时希望警察蜀黍能够通过此次追讨摆脱束缚,从钱爸爸平台在外投放的广告费、运营期间的房租、给员工发放的工资福利...

出事之前平台组织VIP用户法瑞德旅游、甚至是平台运营期间所缴纳的国家的税收、员工社保均列入到追缴名单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为平台真实受损人员追赃挽损。

相信,昨天关于追缴P2P羊毛渠道CPS广告费的消息整个羊毛界都已知晓。

有羊头在QQ群中调侃道:“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是啊,这也许就是一次通过转移公众视线进行甩锅的行为。而这个锅让坐在家里看着电视,磕着瓜子,养精蓄锐,幻想着明天P2P行业复苏后再大干一场的羊头们躺中了...

那么钱爸爸羊毛渠道商的躺中是否给其他大羊头敲响了丧钟?你们在推单的过程中是否知道你推的单明天是否依然坚挺?你们是否已经做好了清退全部渠道收入的准备?

兔死狐悲!忧哉!哀哉!叹哉!

互金每日预警小警在福田警方官方微信的留言中看到,很多受害人对此并不买账。二十多个亿的资金去向不明,却花精力去查出借返利,出借返利能有几个钱?而且出借返利到底是广告费还是佣金?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警方是否有权追缴这部分资金?羊毛渠道在推广过程中是否会产生运营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又该有谁来承担?

据互金每日预警了解,很多羊毛渠道的利润羊头都分发给了推手,推手再分发给投资人。假设:平台以投资1万元给羊头结算500元,羊头给推手结算490元,推手给投资人结算480元,那么大部分的推广费用是返还到了投资人的手中。追查渠道,最终追查的结果就是:本金10000元的用户本金只有9520元。因为之前通过渠道返还给你的480元要计算到你的本金之中。而真正被平台转移、挥霍掉的广告费、旅游费、运营费却并未被清缴...

好吧,如果逻辑不出错的话,出借人的本金只能是...

看到这里,广大的吃瓜群众是否还会支持羊头清退渠道推广费用呢?

最近的市场,极不太平。

多个平台被查,高管被控制。

从、、,再到如今尚未定性的,线下理财公司,被卷入倒闭潮的阴霾之中。

大量的从业者被从的线下理财业务中洗出,且因为他们原有工作的污名化,“很多人至今都找不到工作”。

前有备案被叫停,后有倒闭阴霾,进退维谷的P2P行业,可能要陷入最终的“牌照之战”……

5月7日晚,20辆警车,围住了中融民信的北京总部办公大楼。

而事件爆发的原因,是投资人报案,声称钱拿不回来。

“当天下午上班的人一锅端,都被带走了。70多人,包括技术、客服、办公室文员。部分人至今没有放出来。”据内部人士吴畏透露,公司副总裁翟丹斌、上海一王姓经理,以及公司财务被控制。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北京总部遭遇变故,但中融民信在上海、西安、杭州、哈尔滨等地的分公司,尚在正常运营。

“因为外地还没接到北京警方协查的通知。”吴畏透露。

而就在一个月前,更大的一家平台暴雷。

4月10日,善林金融总部被曝遭上海警方突击检查,高管被控制,员工被解散。

而一天之后,大家才知道,善林金融法人周伯云自首了,承认自己“非法集资”。

任何金融大厦的倾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

实际上,一切都早有预兆。

据吴畏透露,中融民信在今年2月就已出现了兑付问题。

“客服的答复,一直是系统升级、技术故障,就是拖时间。”一位投资人称。

一位中融民信的业务员称,为了防止大家兑付,公司设置了苛刻的条件。

譬如,提前赎回,不仅收益率会调低,甚至还要扣除5%的本金。

一位投资人称,从今年开始,部分项目不仅不能取利息,连本金也不让提取,直接强制续存。

中融民信员工透露:“3月份员工工资就开始发放困难,只发了基本工资,绩效都发不出来了。”

4月,在越来越多投资人遭遇提现困难的同时,中融民信还在扩大业务。

有业务员仍游说客户续投,说网络上的质疑都是同行泼脏水。

与此同时,中融民信出现了大规模的员工离职。

一切都到了危险的边缘。

善林金融的情况也惊人的一致。

“之前董事长特助就和我们说过,善林金融存在一定的自融。”善林金融前员工宁明称,经侦和相关政府领导去善林金融谈过几次话,也查过一次,但动作都不大。

另外一名自称善林金融前员工的网友爆料,善林金融曾经靠“借新债还旧债”维持,同时,虚构借款人信息,购买偏远地区身份证,伪造债权列表信息。

同时,公司不断提高投资人赎回的手续费,阻碍投资人撤回资金的操作。

还有些尚在运营的老平台,最近也负面不断。

5月18日,东方银谷旗下品牌“银谷财富”被荣成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点名,列入在该市涉嫌违规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名单。

同日,网传广川街道办事处金融办向某楼宇业主发布预警提示。

此文件称,如该企业入驻并发案,相关执法部门将对业主追究相关责任。

而东方银谷的投资人说:“业务经理称付20%的违约手续费,才可提前将钱取出来。”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行业内最低转让手续费是0.2%,最高也不过2%。

20%的违约手续费,远高于行业价格。

此前,有媒体爆出恒昌财富高管集体跳槽,25名高管,其中12位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相继离职;据恒昌高管透露,恒昌的坏账率非常可怕。截止到2015年5月,坏账高达35亿元,其中,确认不还,难以追缴的大约15亿元,逾期不还的大概20个亿,资金黑洞巨大。

在坏账率极高的情况下,恒昌财富仍不断扩张,而且坚持做线下,目的就是维持现金流不断,借新还旧,同时弥补其背后的资金缺口。

同为老平台的信和财富,2016年就曾被曝出大面积逾期。

2017年,曾有自称是信和财富离职员工的人,称其线下门店大面积关闭,员工成批离职。

该员工称信和财富理财端吸纳的资金达400亿元,但可查的债权量最多只有200亿元,剩余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信和财富曾两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也多次被监管层点名。目前仍在正常运营。

危险的翅膀正在缓缓张开,行业危机一触即发。

行业危机爆发后,就如多米诺骨牌,一系列的问题被引发。

这几家暴雷平台的数万员工,流动到市场上,部分人甚至难以找到工作,尤其是直接拿订单提成的业务员和中高层员工。

“感觉走到哪,身上都贴着‘骗过人’的标签。”一位中融民信的业务员称。

武丹离职两个月后善林金融才暴雷,但他仍接到了警察电话,被约谈,要求退回提成的钱。

因为打上了“善林金融”的标签,他至今也没有找到工作。

“圈内都知道,这些线下的平台打法很野,我们不希望把这些习气带到我们公司。”多位HR都透露过这样的意思。

“这些公司的风水不好。”业内都这么调侃,但一些情绪,在隐隐爆发。

几万员工在行业的流动,让恐慌像病毒一样传播。

“我现在也特别担心自家平台出现问题,这样职业生涯都要被斩断了。”某P2P公司的业务员称。

最危险的,还不是业内的信心丧失,而是投资用户的信心崩塌。

据不完全统计,善林金融投资人3万,涉案金额600多亿,而中融民信的投资人至今没有具体数据,资金缺口至少15亿,两家平台分支机构遍及全国,线下门店,数量上千。

千人的QQ维权群里,大家渴望抱团取暖,但又互相不信任,怀疑、猜忌、对骂,每个人都各怀心思,敏感脆弱。

善林金融被定性为非法吸存之后,网上甚至传了一封出自善林金融投资人的集体请愿书:请求判定善林金融“非法吸存”不成立。

受害的投资人,却要去为“善林金融”请命,这大概是最为讽刺的一个结果。

但,现实就是如此,一旦善林金融的“非吸”罪证坐实,投资人的钱可能就此打水漂。

这些不好的消息,再一次加重了P2P行业的信任危机。

一个头部平台的运营负责人透露,最近一个月的债权转让,增加了40%;而复投率,下降了30%。

这些都是资金开始撤离P2P行业的危险信号。

最近的P2P行业,实在是风声鹤唳。

一个月前,监管又暂缓了P2P的备案,业内猜测不断。

“监管之后,大家对P2P的信心是极为不稳的。”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凌风也曾预判,“危机一定是从线下理财开始引爆。”

凌风分析,这是因为线下理财运营成本高,且违规操作点太多,这是P2P行业最脆弱的一环。

这些平台出现问题,多是因为投资人发现提现困难后报警,从而引发警方的介入。

而监管对P2P行业,正在全面收紧。

“以前接到这样的报警,很难立案。现在的逻辑是,一旦可以切入查处,就绝不留情。”凌风称,这是因为监管今年的重任,就是去芜存菁。

换言之,把行业中做得不好的,或者次级的平台洗出去,只保留头部少数做得不错的平台。

“其实,监管准备采取牌照准入制来监管行业。备案制会取消,直接改牌照制,最终能得到牌照的平台可能超不过300个。”凌风透露。

凌风对行业的预测,更不乐观。

他判断,今年P2P行业会出现更大的“信誉危机”,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后期,会有一些头部大平台,在兑付危机后倒闭,那时行业将陷入震荡。”凌风预测,行业会再次陷入洗牌潮。

P2P行业从暴利,正在演变得难以盈利。

一家P2P公司,曾经孵化了很多小项目。在去年年底的年会上,其他公司摆的都是庆功宴。

但作为母公司的P2P,却连头都抬不起来。

一年毫不盈利,且略有亏损。

这大概是最为讽刺的一个结局:子公司或者其他业务线都活得很好,而作为互联网金融起点的P2P,如今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

很多有其他业务线的公司,都在考虑是否放弃P2P板块。

“这个业务正在变成鸡肋。获客难,资金成本贵,合规,更难。”一位上市公司旗下P2P业务的负责人称,他们也准备放弃。

“监管还是希望P2P能回归本源。”接近监管的凌风说,“平台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完全按P2P新规去整改。”

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做到完全合规有多难、门槛有多高。

要么清退离场,要么极力合规,这两条路,都太难走了……

一旦牌照制度推行,行业只会剩下寥寥无几的公司。

几乎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了一个答案,但大家都害怕说出来。

行业内90%的玩家,可能都要被洗走。

这可能意味着P2P的时代,基本结束……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台倒闭,追缴业务员提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