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网对学生你比别人的优势在哪里里?跟其他平台的不同点在哪里?

新学期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新学期,对于刚步入新学段的孩子来说,做好开学后的适应工作尤其重要。面对新环境、新的学习内容,如何更快的调节,尽快适应?对此,很多家长和学生表示迷茫,别急!小斯为大家支招,教你顺利度过新学期的“过渡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低年级阶段重点培养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监督引导,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和学习,使孩子热爱学习。

刚开学的时候,孩子肯定还各种不适应,但只要适合的积极引导,孩子还是愿意融入其他小朋友的队伍中的。

幼小衔接的孩子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心理准备过程,家长和教师要给孩子灌输一个“上小学很自豪”的思想,使孩子觉得自己一直处于成长的过程中,相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自己已经长大成“大朋友”了。

这方面的准备并不是要使学生跑步或者什么,主要是指孩子能够“坐满三分钟”,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学以动为主,而小学教育需要安静听讲,因此,能够坐得住是小学一年级必修的一项体能。

主要是指学生有意注意力和无意注意力两方面能力的养成,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会开小差等,这样的不良习惯不利于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孩子严格的时间表,课程表。由于幼儿园教学主要是活动教学,寓教于活动中,因此对于严格的课程表没有很大的概念,而小学以学科教育为主,需要分科目按照课表进行教学、学习。

小学生需要用到很多的文具,相对于幼儿园来说,有一定的知识巩固练习,需要有本子和铅笔来完成家庭作业等。

这是孩子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在新教育理念下,要求培养学习的合作能力和意识,而小孩在幼儿园阶段也有活动教学,但与合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培养。

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活动为主,教授的基本是活动课程,而小学教育有多不同,以学科课程的教学为主,孩子在小学一年级阶段需要做学习方式的调整。

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的适应

小学意味着要重新去适应一所新的学校,重新接触其他同学和老师,这就需要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

孩子们即将进入初中,相比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科数量、知识内容和难度都增强,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小学比起来有一个质的飞跃,各位家长和孩子要提前有所准备。

心理上要培养孩子们的进取意识、拼搏精神和解压抗压能力。在小学,知识相对浅显易懂,孩子大多能掌握到位,因此作业和考试评价均为优秀,如果还是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心态来应对,肯定会有不适应,同时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孩子们将参加中招考试,是孩子们面临的一场重要的充满竞争的选拔性考试,面对竞争,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科,要培养孩子的进取意识和拼搏精神,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精神。此外,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业和竞争性的考试,孩子们有压力在所难免,要让孩子保持适当的压力的同时也要让压力处于可控范围内,孩子有要多和同学、老师、朋友、家长沟通,及时纾解压力,多鼓励孩子,增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老师讲课多为事无巨细式的教学方式,而到了中学,老师的教学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预习,脑子里先对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听起课来,不至于搞得晕头转向。二是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掌握了大部分知识,会节省好多课余时间。而好的课堂笔记会让你整个学期都受益。三是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反馈学习和听课效果,做到将学习随时落实、细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指导,及时整改、完善自己的学习。从一开始就不能欠账,否则学习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到了高年级就难以弥补了。同时在初中阶段要学会分析考试,从考试中查漏补缺,汲取经验,让自己的学习不断进步。

初中阶段是孩子从童年向少年的阶段的过渡,在此期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长,家长一方面要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排解孩子成长的烦恼和青春期的一些困惑,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孩子逐步实现自我管理。

刚刚开启的全新校园,犹如一片刚刚开发的崎岖之地,纵因此前积累而肥沃,却同样可能会有许多你们无法预想的困难与挑战。仅仅眼下就有生活上的艰难、学习上不适应、交通的不便等等,都是横亘于现实中的挑战。

新的学期,老师们希望同学们能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它包括:求知欲、创造力、责任感、自信心、为人的热忱、待事的热情、关心与尊重他人、活力、主动性以及对挫折的反应。因为除了要提高学业成绩外,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多方面的素质,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面临新学期的到来,高一新生除了“收心”和增强自理能力外,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新环境、新变化,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并做好相应的心理调适;还要尽快了解新环境,主动接受新环境,使自己尽快融入集体,多交一些朋友,让班集体成为你新的成长乐园。

应提前为“初高衔接”做好准备,给自己制定良好的高中生活目标,高中生活是迈向成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更应学会思考、学会计划,通过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会自主学习,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够及时从暑假的闲散生活中转化过来,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表重新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无规矩不成方圆,多一分成长就要多一分责任,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学校校规、校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让自己尽快成为一个行为规范的新高中生。

饮食方面,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食堂较为卫生,安全更有保障,既要节约,又要注意营养的全面。住宿方面,尽快适应集体住宿的生活,搞好清洁卫生,处好人际关系,充分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集体的力量与温暖。

学校将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锻炼的平台,高一将会有不同的校本课程,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在新的高中生活中,注意培养良好的兴趣,锤炼坚强的意志,利用平台展示自我,培养自信,这不仅可以丰富你的课余生活,培养你的各项能力,更关系到你将来的发展前景。

最后,作为新的学习阶段,你们的成长也将迈入新的天地,希望你们在新的阶段,迈好开学第一步,学会交往,学会学习,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经历了紧张而富有挑战的中考,小伙伴们即将开始高中生活,要开学了,面对未知的校园生活和来自不同学校的新同学,小鲜肉们是不是除了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但同时也有一点点慌?室友怎么样,难不难相处?军训好累怎么办?高中学习是不是会很难?别担心,高小斯特为你准备了新生入学攻略,妥妥的干货,拿走不谢!

人对所处环境的感知,例如熟悉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适应状况。对环境如果更熟悉,可以让人对整个环境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情绪也会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

而进入高中的大多数同学,都需要面对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例如教室如何分布、操场、食堂、体育馆等等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地点在哪里,还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对整个学校的感觉,以及进入高一适应的快慢。

对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同伴关系已经成为更主要的人际关系。经历了中考后,很多同学与曾经的好朋友分别去了不同的学校,到了新环境,有些同学容易产生孤独感,情绪低落甚至厌学的状况。

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整体呈现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趋势,这也代表着不同于初中的教学目的——训练更高级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记忆和重复。因此,在刚入学的一段时间,不少学生会感觉学习吃力,但又不明白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对学习要求较高的孩子就更容易因此产生挫败感。另外,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还可能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由于更多优秀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原有的优越感也有可能会消失,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挑战指数:★★★★★  

? 心理上摆正心态,正常化并学会求助

人们给自己压力的普遍来源之一是认为自己当前的情况,其他人都没有。高中生入学后,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出现一些基本的不适应行为,而是认为“只有自己这样,别人都没有”。因此,当处于过渡阶段中时,可以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正常化自己当前的情况,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另外,遇到困惑要及时求助,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或是以前的好朋友。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可以约上同学一起,尽快把与自己学习最相关的一切例如教室、操场、食堂、办公室、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都一一了解清楚。环境的熟悉度能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 人际交往上:积极开放交新友 换位思考懂尊重

用积极和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新的人际环境。陌生的环境和同学其实意味着你可以结识更多新的好朋友;其次,一定要有一种心态,就是大部分同学其实和你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情境,大家也都渴望新的友谊,也都愿意生活在融洽的氛围中;对于寄宿制的同学,在与室友相处时,要多换位思考,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互相体贴。

? 学习上:科学定位,找到方法

第一 要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同时与自己相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第二 要学会主动求助。找学长学姐,向他或她请教高中应该如何学习,你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需要注意在哪些方面训练自己。找同学,要多跟同学交流,尽可能形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找老师—要多跟老师交流,在一开始出现跟不上的状况时,要及时向老师请教,甚至可以跟老师们谈谈自己的苦恼。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容易帮助学生找到调整和解决的方法。

第三 学会有效的时间管理。自主、高效地管理好时间是孩子生涯发展最重要的能力。

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同学们容易陷入忙乱却不知道忙什么的状况,这就需要学生做有效的时间管理,有效的时间管理小技巧:明确任务—首先明确自己的任务,事情排序——然后根据学习生活中事项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学会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按照次序逐项完成;制定明确的计划表,计划越详细,落实越有效;设定完成时间,并严格执行,不拖沓。

第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学会预习争主动;其次,学会听课保效率;再次,学会复习保巩固,最后,学会实践提能力。

总之,面对变化和挑战的最佳办法就是主动迎接,向上吧,少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目前,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中语文成绩已经占据了很大比重,素有“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但许多中学生学习语文不讲究方法,只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认为只需要读懂文章就够了,对于本就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更多了一层放弃语文的借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才是推动他们向更深层次学习的动力。

如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使中学生对互联网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教师若能有效引导和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必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互联网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双重影响

互联网在中学生学习中是一把双刃剑。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互联网得到普及之后在传递信息上确实提供了许多方便,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互联网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虚拟性,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了计算机屏幕前,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比如互联网游戏、虚拟社区等,就写作而言,这种状况往往使青少年忘记了现实生活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不注意观察积累生活,只关心个人的心理反应,作文会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化、个人化、私密化的倾向。

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过于迷恋互联网,整天沉迷于小说与游戏的世界,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业,更不用说什么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在管理非常严格的中学校园环境下,也不难发现逃课去上网、打游戏的学生,这也就成了目前许多中学生家长、老师较为头疼的问题,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互联网不能用来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互联网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利用互联网,能够随时随地地了解一些书本里难以学到的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基于现实环境,不能说互联网不能用来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能说许多中学生没有将互联网用来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容乐观,当然,我们要做的不是气馁,而是要想办法改变现状。对于中学教师来说,要做的不是杜绝互联网的使用,而是想办法趋利避害,将互联网运用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来,以此让他们获得学习语文的动力。

二、利用互联网加大语文学习的优势

1.图文并茂,提高效率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介入语文教学,互联网已经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有效手段。现代互联网技术是融文字、图形、动画、影音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由于它处理信息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参与性、灵活性,传递信息具有便捷、灵活、快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 信息互联,海量查阅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到多种学习资料,也可以查找相关作文内容的知识点,加深理解。特别是为议论文查找论据、论点。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合理地运用则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如利用微信开展读书活动、成语接龙;利用办公软件开展制作课件比赛等。这些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特别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教师要引领学生利用学习网站进行语文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地使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平等、互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大大增加了人们的交流机会。作为学生,不但可以与同龄人进行写作交流,还可以与长辈、老师等进行交流。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特别是一些新的方法与技巧。由于是通过互联网交流,学生也不会过于拘谨,可以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作文更有真情实感,更加生动。如果互联网利用得当,就会使之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流的效率,增强师生互动。

三、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措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挑战。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它与互联网的结合无疑是一次具有代表性的变化。

1. 认清互联网的优势和劣势

中学生要做到自觉正确处理好在互联网上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合理利用学习和上网的时间,把互联网作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不是沉溺在互联网世界中,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筛选信息,把网络资源的优势发挥好,以此走出高中语文学习的困境。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要从道德修养、人文精神、认知素质和审美情趣入手,更重要的是上网时要有具体的任务,在一定的時间里完成。有了具体的任务,学生才会有目标,才不会在网上盲目地找,这样就可以规避网络上的烦扰因素。如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这一课时,认真完成老师留的预习作业: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章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作者观点、文章的特点和语言风格。

3.利用影视片段加深学习印象

如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如果只是借助所查找的资料就太少了,也太肤浅了,无法想象秦王不爱其民而靡费奢侈以致亡国的情形。借助影视片段能看到那个政治腐败的时代,懂得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的道理。其实,现在很多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名篇都曾被多次搬上大荧屏,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欣赏一些影视片段,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轻松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影视与文学原著之间的关联和差别,慢慢体会,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名家之作进行讨论、解读和评价。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名家名作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同一部作品可以引发不同人的不同解读,要想真正融入到作品中就要敢于解读作品。

总之,互联网在高中生语文学习中是一把双刃剑,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但也要避免使其成为游戏、娱乐的工具。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新形势下互联网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111000)

  摄影师韩诗扬毕业于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的摄影专业。结束了两年的摄影专业研究生学习,她对国外的摄影专业进行了一个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留学摄影的总结,接受不同思路的启发。

  我们学校摄影系的国际学生不多,大部分是美国人。每个人的拍摄风格、内容、表现手法都不一样,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人物肖像、纪实记录、纯艺术、虚构叙事等等。对于技术方面的授课,在研究生时则接触得较少,具体的媒介完全基于个人选择和拍摄项目。比如我有同学始终使用8x10的大画幅拍摄作品,也有同学使用扫描仪进行图像创作。大家各自的摄影项目和风格内容都十分迥异,但我们非常尊重彼此的作品,在一起讨论时也能汲取到很多有用的建议。

1、摄影研究生们都在学什么?

  学校为季度制学期(即10周/学期),每学期可以选2-3门课。我个人觉得学习的节奏比较快,压力也很大。但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完善自己、认清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我曾上过的课:世界摄影史、摄影技术与意义、摄影作品集流程、研究生学术研讨课、数字工艺I:技术与概念、数字工艺II:超越视觉限制、自1945年以来的摄影理论和批评方法:当代艺术中的问题、摄影的推广和营销、色彩管理、摄影艺术I:思维能力与实验、艺术微喷及其他数字印刷方法、摄影研究生最终作品集。


和教授同学交换彼此的摄影作品

  其中Lecture的课占1/4,Studio的课占3/4。我们所接触的纯技术的课相对较少,而批评则始终贯穿在我这两年的学习之中,顾名思义,即大家一起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讨论和批评。其中,口头的批评占了绝大多数,偶尔也有作业要求写书面的批评,相对来说则更为正式一些。

  就拿我们某一节Studio的课来举例。学期开始,教授要求我们每个人分别介绍自己、过去拍摄的作品、正在进行的项目等,大家彼此都会有一个初始印象。然后每人写一篇报告,即把这学期想做的拍摄计划、拍摄目的、期待结果等进行简单的说明。教授和同学会以对你作品的了解和报告的内容,给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作为参考。各自开始拍摄后,根据教学提纲上的相关日期而进行作品展示和批判。虽然我们每个人使用的具体摄影工具和输出流程不尽相同(数码、胶片、湿版等),但展示时都需要输出(打印)成纸张作品,贴在墙上,然后开始批判。

  一般,摄影师先会对自己的作品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其中包括:描述自己的拍摄过程、后期制作过程、和其中有趣的经历,媒介的选择和具体原因,是否有影响此次拍摄的其他因素(如个人经历、相关摄影师作品等),个人目前拍摄进程状态的描述和评价。

  介绍结束后,教授和同学们则会参与进来,先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讨论。讨论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你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作品传递给你怎样一种感觉、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你觉得摄影师在拍摄项目的进行中作出了怎样的决断,你的感受和摄影师本人有何不同,摄影师为何会做这样的材料(媒介)选择、这种选择是否符合作品的表达,你觉得作品的艺术或社会价值在哪里、并解释原因(情感上的共鸣),你觉得这组作品的重要性是什么,说出你认为作品的长处和短处、即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等等。

  以上只是每次都会自然而然讨论到的主要话题,大家也会根据自己的观看感受而进行一些延展性的提问和沟通。那种交流的氛围是很好的,能感受到每个人都很关注你在拍的东西,他们会在尽力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你总是能得到“fresh eye”所带来的新思考。大家都非常努力踏实,乐于彼此分享和帮助,也非常尊重彼此的作品。

  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是很主观的,每个人的审美和个人阅历不同,造就了他们看图时的角度和切入点不一样。当他们提出反对、疑问、不解时,会让你思考是不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哪里需要改进。能得到不同的评价是一件很难得的事,但与此同时,也不能盲目地听从别人所给予的论断。

  正如我的教授所说:作为作品的主人,摄影师最重要的还是跟着自己的心走。只要你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确定自己要怎么做,那就继续进行下去。因为只有你才最明白这个作品有着怎样的意义,只有你才是最在乎这个作品的人。作品是属于你的,而不是任何别人。有些事,还是需要坚持自己。


教授邀请学生去家里阅览他收藏的摄影书

  摄影系里,除了有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和教学环境,还有教授们所给予的足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空间。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教授们要做的则是确保学生们在通向梦想的路上走得更好。

2、不谈技术,我们来说说精神层面的东西

  个人认为对于摄影史(或相关艺术史)的学习仍旧是很有必要的。理论学习多少是比较枯燥,但通过历史的镜子,我了解到摄影发展的脉络,更加贴近那些永为流传的大师们。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认知和进步,简单来说,即丰富了我的思想。

  在我开始读摄影后,对于历史背景的匮乏导致我暴露出了许多“短处”,主要体现在摄影语言的表达、读图能力、评价能力等等,都显得很力不从心。我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总共上过两节和摄影史相关的课,其中所读过的大量史料和相关文章、写过的图片评论、做过的研究等,都对我帮助很大。它开拓了我的思路和眼光,提高了我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激发了我的创造力。

  举一个例子。曾经上过一节世界摄影史,网课。除了课本以外,还有大量的额外阅读材料。每周要写两篇短论文、四篇评论。期末要求的研究项目内容是“一个当代摄影师+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我选择了Alex Webb(我最喜欢的纪实摄影师之一),在内容上首先简单介绍摄影师背景、作品特点、色彩和用光等。在教授的启迪下,我还加入了更多思考,比如:“谁是这种摄影类型的先驱?纪实摄影和艺术的对立关系是怎样的?所谓的‘纪实摄影转折至艺术领域’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如今的纪实摄影与艺术的关系要比以前紧密许多?为什么Webb的作品有着史学的重要性?还有哪些跟他风格类似的摄影师?…”一切都与历史紧密相连。而一旦开始结合历史看问题,也就更为深刻和全面了。

  还有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提升摄影感受和认知的方法,比如多看优秀摄影师的作品(包括他们的作品陈述、相关访谈等等)。大多数摄影师的个人网站上都会罗列着自己曾做过的主题性拍摄项目,并以系列组图作为展示。看作品需有“全局意识”,要从整体去体会。如果你喜欢某个摄影师的风格,初期可以在构图、用光、拍摄对象上有一些模仿,但同时请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去进行这样的“模仿”,通过这样的“模仿”能带给你怎样的启发和帮助。带着思考去练习,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阅读摄影师的作品陈述和相关的专访等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摄影师网站上的陈述也不会过长,但他们会写明创作动机和背景、意图表达和传递的概念和信息、所做的相关调查等等。对于摄影师访谈来说,我觉得会更接地气儿一些,更容易让观众通过问答形式而贴近摄影师,也让观众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入或全新的认识。

  同样,看摄影艺术展览、听座谈会、参加工作坊或沙龙等等,都可以帮助自己开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角度。也许并不能彻底领会摄影师的表达意图和其作品,但带着一些思考去看,仍旧会得到收获、增加见识。如果不去看,未知的永远只能是未知。

  还有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对于生活的见解和思考也会更加深刻,这一点,同样会体现在摄影上。

  韩诗扬,微信公众号:hsyphoto,微博:@ihanshiyang。留美四年,摄影专业研究生,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比别人的优势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