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考试带什么东西了于考试有关的东西怎么处理

大家网高中二年级, 积分 6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大家网高中二年级, 积分 6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本帖最后由 终极标耙 于 14:01 编辑

建筑工程专业的,当初也是轻信一个一般的朋友,该朋友认识所挂靠公司的一位副总,签了协议定一月二千五百元,一月一发,挂资质,如挂项目及出场费用双方另商定。后面注册成功了又说考B证公司才会付工资,碍于朋友关系加上经济有点窘迫只能考了交与公司用,我的注册印章也是公司拿,公司也按月发放两千五。到目前,我知道公司把我的证挂在一项目已一年多,我只是提出要求从今以后按巿场价支付挂项目的费用,公司都故意拖着不谈,我要转注对方明显会卡着我。我现在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就是还不懂如何从哪方面下手,去项目所在地举报还是举报到注册管理中心,或者挂失注册章,宁愿压烂箱底也不去担这个风险。请各位大侠支支招,谢了!


  市有乾坤,政务难穷——两年艰辛通过市政经验分享

  写在前面的话:两年磨一建,霜刃今出炉。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我终于在2013年把市政增项拿下来,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根据习惯,通过一个考试,留下一篇帖子。既是对考试的总结、反思、回顾,也是对其他暂未通过考试的朋友们的启发,对大家论坛的回馈。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我的故事,对您的备考或许可能有点帮助。考试这个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学习的方法、习惯、计划安排,都因人而异。正如小马过河一样,你觉得工程经济好容易,或许某些人觉得天书般困难。本人在此说的都是些我的个人体会,请大家谨慎参考。我把帖子分成四章,四章之间独立行文。如果嫌全文过长,您可以挑感兴趣的章节阅读;但我还是非常乐意大家能把这篇两万字长文从头到尾看完。

  先简要介绍一下我的考证生涯。本人86年生,5岁上小学,10岁上初中,2006年本科毕业,2008年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过了管理和实务,法规挂了,因为之后换了省份工作,两科成绩被放弃),2010年第一次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专业,经济65过关,挂三门),2011年9月一建考试(三门齐过),2011年10月造价师考试(过前三门,挂案例),2012年4月咨询师考试(五门全过),2012年9月市政增项考试(78分败北),2012年10月造价师案例考试(94分过关),2012年10月GCT联考(就是工程硕士,242分过关),2013年报名环评师考试(后放弃,未参考),2013年9月市政增项(106分过关),2013年10月招标师考试(四门全过)。

  本人毕业于沿海某个二流甚至三流高校,理论知识乏善可陈。当然,不怪老师,是我自己没学到。11年考一建时,我翻出原来《建筑施工》的教材,发现网络计划、井点降水这些我居然学过,还做过笔记……前几日搬家,翻出原来课本,一建造价咨询的许多知识,以前都是学过的,但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说这些,意思是,基础不基础,无所谓。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一次偶然去江苏南京游玩,在东南大学我被成都一家施工单位相中,解决了头疼的就业问题。在那之前的20年里,有17年我都是一个烂仔。小学初中成绩平平惹事无数,差点连高中都考不上。我记得99年1月,我的数学考了29分,英语35,可怜总分是120呀!也不知道是被什么刺激了,新年之后我像疯了一样发愤图强,到/thread--1.html

  每当我迷惘的时候,每当我困惑的时候,每当我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就会去看自己以前的帖子,看游鱼和淡泊的帖子,我就会去听陈印2011年法规前两节的录音。遥望导师的背影,跟着战友的步伐,看看过去自己的脚印,思路会清晰很多。

  关于一建前三门及建筑实务的学习体会,在我前年的帖子里说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啰嗦,请看后文的链接。

  另外,考试这个东西,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一建、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一通百通。学好了一建和造价,剩下几项几乎不是问题。

  黄、我有个习惯,考完后从来不对答案,不等成绩,因为我直接忙着下一个考试去了。我认为,做有用之事,免无益之烦。既然已经交卷了,你做任何事情都改变不了你的分数,对答案毫无意义。如果能考过,那这次试卷你应该不会再碰,如何答题也无关紧要。若是没考过,出了成绩再对也不迟。江西估计是考试最严格的的省份,不打铃不能离场,上厕所都有老师一路跟着,有些考试在时间有多的情况下,我会在答题后对客观题估分。我估分都比较准,具体估分技巧见咨询贴。

  青、2010年,在几乎裸考的情况下,我一建挂了三门,实力不济犯不着呼天抢地。2011年造价案例以四分之差擦肩而过,我也坦然接受。2012年,市政只考了屈辱性的78分,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但痛定思痛后,我也只能接受这一现实,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设法补救改正。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白、另外一方面,考证有瘾,不能沉迷。考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帮助自己的工作,有的放矢。再者,考证是末流,自己的事业才是王道。我没听说什么大老板会出来艰难考证,也没听说什么公司的高管会孜孜不倦地考证。如果你的事业发展得比较好,按道理应该没时间精力去考证。

  我计划今年五月能考过环评,三年内退出江湖不再考证,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希望能做一两个不算小的项目,多认识点人,多接触点东西,好好找找将来的方向。

  牢牢记住,考证只是末流!咱们要积极地去做主流!

  宫、12年市政失败诊断

  失败是成功他母亲。在13年1月,我认真反思了12年市政学习的各种问题,针对自己的情况提出了以下意见:

  黄、看书时间不足。考完咨询后,我曾在6月份过了一遍曹明铭老师的课件,用三色笔勾画了重点。然后用笔记本抄录了123个知识点,粗略过了一遍书。然后,因为房子的事分心,我到9月2号才开始看书,心为旁骛准备不足是最大败因。

  青、难度估计错误。虽然从第三轮算我只看了19天,但我还是在这19天里看了七遍书,书中大部分知识点我都背下了关键字。我用了原来建筑工程的学习方法,把书理了这么多遍,但没想到我遇到的是一建里最变态的市政考试。78分,幻想破灭了。

  白、偏听则暗。12年因为时间关系,只听了曹铭明的课件,掌握程度不足。这不是说曹老师不好,而是还不够。

  赤、做题不足。这又是考建筑留下的臭毛病。众所周知,建筑的实务题相对小白一点,基本上考察的就是记忆问题。市政则灵活得多,哪怕背景条件都要多拐几下弯。在几乎没怎么做题的情况下通过一建建筑,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错觉。训练不足,导致我考试手忙脚乱,十分功力未出一半,便听铃声响起心中黯然……

  6月初,开始听曹明铭课件。下旬开始听陈明课件,到七月初听完。然后是一遍又一遍地看书、记忆、巩固。期间穿插听了肖国祥的部分课件。8月开始做真题,一建真题做了三遍,二建真题做了一遍。还做了肖国祥编的题目。到考试时基本看了十遍书。

  由于白天工作很忙,我固定学习的时间只有晚上七点到十二点。基本上每晚能保证三到四小时。白天也不闲着,手机里有教材电子版,有我自己归纳的知识点,见缝插针看一看。更奇葩的是,我所在的项目,就是比较传统的管道排水工程,每天上工地我都会像做题一样把看到的东西和书本联系一遍,自己给自己出题:土方怎么开挖,怎么换填,怎么做地基处理,地耐力怎么测?松木桩怎么打,钢板桩怎么打,拉森桩怎么打?刚性接口、柔性接口、橡胶圈、钢套环、伸缩缝、抹带砂浆、溜槽、拍门、掖角处理、分层回填、碾压、井盖防洪……工作井下沉、长臂挖机、桁吊、井点降水、减摩注浆、压密注浆、安全气囊……我上了工地就在做题!

  到考试的时候,自我感觉复习得还行,基本没有知识盲点,各类题型套路也已基本了解。比较坑爹的是,考前传出了有重点,有劳美女考友若一同学重金购买并分享予我,熬到晚上两点听完了肖老的重要讲课。

  考试过程波澜不惊,真的应验了陈明那句话:提前半小时交卷的是有希望的,提前一个小时的,是不行的,而差不多到时间才交的也是希望不大的,因为不熟悉,答的慢。

  晚上和阿胜若一一起吃饭,饭后沿着艾溪湖散步,泡了个脚,睡醒来已是日上三竿。考后群里大家问我考得怎样,我一概回答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鬼才知道。我要专心看招标去了。

  一级建造师其实属于文科类考试,大部分是记忆的内容而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有时都可能用不到计算器。市政的记忆内容则更为变态,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场站、给排水燃气供热管道、垃圾填埋、园林绿化七个大类,知识点无数。现实中,哪怕一个十年以上的工程人员,其工作阅历也难以覆盖这七大类的一半。所以市政难在内容多还没见过,必须一字一句把它啃下来。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第一页到四百零六页,我是逐字逐句看过去的。在11年考一建建筑时我就坚信自己能过关,那年就买好了市政的教材准备增项,精神可嘉。可那一版书太多印刷错误了,我发现并纠正的就不下二十处,但这也恰恰说明了我看书认真。我有一条自认为可行的检验看书是否认真的标准:能否发现印刷排版甚至编辑的错误!碰见不明白的地方,反复理解并联系上下文,实在不懂就百度。没见过的工艺工法,通通上网,找到图片或者视频,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什么叫揣袖,什么叫马头门,什么叫唧泥。我相信能把这几个名词搞懂的人,不应该考不过市政。

  看书应该细致,细致到什么程度,举例说明:我对第六页“基层材料选用原则”中的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都做了功课,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十五页的“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毫米”,为这句话我左思右想,是左右各宽500还是总共宽500,还特意请教了修路的专业人士。五十九页,长螺旋钻孔,“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这一条我充满了疑问,因为我所见过的施工现场都不是这样做。后来我去翻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4.13,还真是这么回事。一百七十四页,1K415014一(二)4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变形缝包括温度缝、抗震缝、沉降缝。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成功没有侥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建考试带什么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