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包了2我想承包200亩地种玉米和小麦,每年种小麦玉米大豆,纯收入一年才2万,请给我一些建议,该种点什么或者其他建议?谢

关于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成本,小帮手以前给大家详细介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小帮手,查看更多作物种植情况)。下面,小帮手分别说下200亩地种玉米或者200亩地种小麦,需要投资多少钱。

一、先说小麦(都是一亩的价格)

从种子、拌种、施肥、打药,一直到收获来算。

小麦种子每亩50-60元。

整地(犁地、旋地、压地等):150-200元。

化肥(底肥+追肥):150-200元。

农药(除草剂+一喷三防):50-70元。

浇水(按两次:年前一遍和年后一遍):30-50元。

种小麦大概就这么多花费了,加起来一共600-680元,再加上你的地租400元,大概一亩地需要成本1000元。

二、再说玉米(都是一亩的价格)

玉米种植步骤基本和小麦差不多,我们来算下玉米一亩地的投资,还是按照上面的步骤算:

玉米种子:(按下种量4斤)每亩30元左右。

整地(犁地、旋地、压地等):150-200元。

化肥(底肥+追肥):150-200元。

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30-40元。

浇水(根据干旱情况来定,玉米生育时期,易干旱):50-100元。

这样算下来,所需的成本和小麦差不多了太多,加起来也600元左右了,再加上400地租,也得小1000元成本。

不过,上面算的都是一亩地的,如果承包200亩的话,所用的成本会降低一部分,比如购买化肥、农药等,买的时候不会零售价给你,一般是批发价在稍微高一点,同时,大面积机械化操作的话,每一项折下来都有减少,所以,上面算的成本每亩再少100,应该比较接近实际。

综合一下:种植200亩玉米或小麦的话,需要投资18万(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会有差距,这只是一个参考)。

如果您觉得算的还切合实际,感谢点赞,如果您觉得有出入,欢迎下面评论中发表看法,大家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收完该种啥?今年到底还要不要种?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大部地区的夏季麦收已经接近尾声。按照往年的惯例,收了麦子就该种玉米了,然而在经历了去年全国性的下跌之后,很多农户犹豫了,今年到底还要不要种玉米?

德州是农业大市,在经历了去年25%的落价之后,德州玉米目前的行情仍处于低价弱势运行。看着粮囤里还没有卖出去的陈玉米,今年还种不种玉米,不种玉米又该种什么?

小麦刚刚收割完毕,山东德州临邑县兴隆镇种粮大户范中兴不去麦子地里忙活,却把记者带到了他家的芹菜地里。

范中兴:种了600亩芹菜,种植经营销售咱不管,我把地租给他,700块钱,最起码保证地这么多,不能赔钱。

不能赔钱,是范中兴流转3000亩土地搞粮食规模种植的底线。而这个底线,却在去年玉米价格跌破8毛后,差点被撞破。

范中兴:少挣五六十万元。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概念了,从一开始九毛多钱卖到了七毛多,还有六毛八的。流转成本加上化肥种子,全加起来应该在700多块钱,增产了,但是真正的是收益降下来了。

今年麦收结束,下一季这3000亩地到底该种点啥?老范,犯愁了。

范中兴:咱们流转来的地,必须保住本,还得把工钱挣出来,所以还得调方式,不能一味的种玉米了,没有种过的不敢尝试,种芹菜以前也种过,一两毛钱的时候也有,挣到一万块钱的时候也有,关键是看市场,看信息。

和及时掌握政策信息的大户不同,普通农户信息相对闭塞,面对新一季播种,他们更加困惑。

农户:种蔬菜吧,咱没有技术,种嘛呢?还是种玉米。是困惑,不知道种嘛,还是种玉米。

玉米价低,舍不得卖,一时间许多农户家的玉米都堆满了仓库。刘学峰。

农民刘学峰:越放,玉米价格越差,收玉米的点上,仓库里都满着,村里很多户都嫌玉米价格低都放着。

粮库里满囤,家家有余粮,临邑县农林局副局长夏祯刚告诉记者,临邑县全县耕地96万亩,而其中玉米就达83万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夏祯:之前就是全部都是籽粒玉米,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经济作物不是太多,我们县还是以小麦玉米为主。从去年来看,供给需求方面有一些不平衡,产能有一些过剩,需求也跟不上。

放眼全国。过去12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2.1亿亩,产量增加2175亿斤。产量增加的同时,玉米饲用的需求下降,深加工用量减少。而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进口玉米同比增长82%。玉米增产、消费不足、进口增加三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山东德州。当地想了不少办法,也被逼着进行产业转型。比如,德州人想借助订单农业的办法解决销路。但这次尝试,并不顺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玉米行情不好,农户也想尝试种点别的,但是一想到技术、销路风险等问题,很多人望而却步。

农民:就四五亩地就不弄了,地多点还行。

农民:种菜有风险啊,卖是个事儿。

而这些客观难题在善于经营的新型农民崔殿智那都得到解决。今年夏播,他流转的7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订单南瓜。

崔殿智:能只种棒子了,受累不少受,但是收入太少了,必须改变观念,市场需求什么种什么。

在乐陵市杨安镇,像崔殿智这样的种植大户不只有他一个。通过土地流转,这个镇建成了45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五个种植大户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分别种植蓖麻、芋头、紫薯、南瓜等经济作物。

农户:我这是跟龙大集团定的合同。种子、农药、化肥,都是他的。种多少,收多少。没有后顾之忧了。只要是种出来就收回去,价格有保障,最低是五毛五。

订单农业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种植大户搞规模经营,规避风险的一个方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对话不平等、风险不能共担等问题。乐陵市杨安镇东方农场经营者韩东方:

韩东方:订单有好有坏,好的有保护价,可以放心种植。不好就是,如果出现问题,给不了钱怎么办。再一个就是,如果东西达标了,还制约着咱,就是你生产出来的完全由人家说了算。

临邑县种粮大户范中兴:

范中兴:订单总体来说还是挣不了大钱,也赔不了钱。随行就市,东西涨的时候咱也涨,这都是一方谈的条件,作为咱能提条件,但是另一方人家不给你签约。

面对这样的不对等,如何才能在订单农业中掌握话语权呢?乐陵市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段梅堂:

段梅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扛大梁,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园区,提高抗风险能力,生产农产品是多样化的,这边不收那边收,总的生产能力能得到大幅提高,把平台提高了,也就是说提高了订单农业中和对方的一个话语权,这是以后的一个方向。

农业不能只低头种地,更得抬头看天,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再种什么,才能真正实现农田里的供给侧改革。段梅堂:

段梅堂:农业发展上,是从量变到质变,提高质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结构,都需要完善,产品多样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农民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守着他们的一亩三分地,还是想种小麦或者玉米,他不管外面的市场怎么样。

面对玉米种植中存在的矛盾,德州市农业局今年5月份专门印发《关于优化调整夏播作物种植结构的指导意见》德州市农业局副调研员韩金果:

韩金果:我们提出,稳定小麦,放活夏播作物的总体思路,要求因地制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调整优化玉米种植结构,适当减少籽粒玉米面积,发展青储玉米,和特用玉米,扩大一部分油料作物和谷子杂粮等作物的种植。

德州市是农业大市,面对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究竟应该怎么调,才能即保证产粮大市地位不动摇,又要实现种植业结构科学合理。除了政府“看得见的手”加强引导,农业主体更应该及时改变观念,适应市场“看不见的手”的需求,“双手齐下”,这样才能共同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承包200亩地种玉米和小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