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未报案资金可追回吗投资人如果不报案,公安局追回的钱会返给不报案的人吗

  金诚担保老板败走麦城之路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

  在畸形的融资链上,如果其中一环出了问题,那么,与这个链条相关的人和企业都会受到巨大冲击。这样的一种融资链关系不但在原宁波金诚担保有限公司老板李某身上发生了,更让人扼腕的是,李某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注定他将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9月1日,鄞州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宣布,该院8月20日判决的被告人李某非法集资案,由于其未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判决结果已于当天正式生效。根据这项判决,李某被确认犯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法院同时责令其退赔被害人及被害单位的经济损失。

  如意算盘:低进高出,非法吸收民间资金以图谋利

  李某今年47岁,出生在宁波,大专学历。

  在宁波商界,李某是个有点名气的人物,业界都公认其颇有经商头脑。实际上,他的实力也不俗,除了金诚担保外,他还同时控制着10家企业。2005年,李某取得了香港居民身份证,获得了香港居留权。

  成立于2005年的金诚担保当时是全宁波最大的一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600万元,主要经营业务是为各类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包括企业贷款担保、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同时以担保业务为基础,开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金融顾问等业务。

  金诚担保公司网站曾信心满怀地称,“按照现代化企业的运作模式,公司设有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构,本着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原则,从担保业务的受理、审查、审批、办证、归档、到贷后跟踪管理,每一个环节均层层把关,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建立了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相对平衡体系,使担保业务操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当时,李某还提出了10个字的经营原则,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但金诚担保公司起初时的顺利发展,让李某忘记了自己的这个10字经营秘诀,他渴望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其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利用手上的担保公司,低进高出,吸收民间资金,再放贷出去从中赚取利息差价。

  李某告诉他的朋友,他愿意以1.5%~3%的月息借款,同时由他实际控制的几家实业公司作担保。朋友们又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李某出的利息要高出银行同期利息数倍,而且李某还允诺,本金随时可取。

  实际上,这时的李某已经遇到了一个麻烦,他的担保公司为他人担保出了问题,损失了几千万元,他想把借来的钱以更高的利息出借给别人,赚取其中的差价以弥补担保的亏损。当然,在向别人借钱时,他是不可能告诉别人这些钱是用来填补亏空的。所有的债权人获得的信息都是,李某借钱是为了扩大企业,而且李某实力强大,因此,当时有很多人都通过各种关系,纷纷找上门来争相把钱借给他。

  根据法院后来的调查,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案发前,李某以他个人或其实际控制的单位名义,共向100余位不特定个人及10余家单位非法吸收存款共1.91亿余元。同时,李某又以宁波金诚担保有限公司等其实际控制的企业,为这些巨额债务作了担保。为这些借款,李某先后支付了2292万余元的利息。

  有人一次借出1500万元

  在李某的个人债权人中,有个体老板、普通职工、医生、律师等,借款金额从数万元到1500万元不等,其中的大多数人李某并不认识。

  出借1500万元给李某的是吴先生,之前,他并不认识李某,但两人的夫人却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搓麻将、吃饭。

  转折出现在两位夫人一同旅游回来后。吴先生的妻子对吴先生说,李某开了一家担保公司,企业非常大,效益很好,而且有政府的支持,但现在资金有点紧张,希望能借点钱。

  过了没几天,李某带着妻子和公司的财会人员来到了吴先生的公司,他们给吴先生看了企业的资产报表、个人和企业取得的各种荣誉,总之,一切都非常完美。

  最后,吴先生同意出借1500万元。钱借出去了,心里总有点不放心,于是,吴先生便向熟悉李某的人打听,结果发现李某借了很多人的钱,经营能力并不像其说的那么好。这让吴先生感到很不安,待那笔借款到期,吴先生立即催要,但李某只送还了500万元,要过段时间才能还剩余的钱,直到案发,剩下的1000万元都没要回来。

  屠女士,58岁,李某的众多债权人之一。说起自己借钱给李某的经历,她欲哭无泪。“当时,就看中他出的高利息,而且大家都说金诚担保公司实力很强,李某手下还有好多企业,所以,我就很放心地借了80多万元给他。”让人叹息的是,这80多万元是屠女士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后向银行贷的款。

  在非法吸收了这些巨额的公众存款后,李某又以2%—7.5%不等的月息,向孙某、徐某等21名个人非法出借资金共3253万余元,收取利息541万余元;以5%—8%不等的月息,向27家企业出借资金共2.22亿余元,收取利息5780万余元。

  李某对外出借的最大一笔钱高达5600万元,该款项最后无法收回。在李某的债务人中,其中有一个姓丰的非常特殊,他先向李某借了700万元,然后再借给另外一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女老板洪某,以赚取利息差。去年,洪某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000万元无力偿还,最后选择了投案自首。

  金融危机击碎发财梦

  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巨大链条,中间的环节是李某,他同时担任着两种角色:对于吴先生、屠女士来说,李某是债务人,其债务近2亿元;而对于丰某等人来说,李某又是债权人,债权也极其巨大。如果这条债务和债权之链一直能够保持平衡,那么,这种危险的游戏还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然而,这样的平衡是一定要被打破的。

  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并对国内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原先向李某借钱的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借款,而李某却面临着众多债权人的追讨,其所控制的金诚担保公司的资金链因此断裂,李某的发财梦做到了头。

  走投无路之际,李某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2008年10月28日凌晨,他走进公安局投案自首,李某希望依靠国家的力量把那些钱追回来。

  今年6月10日,鄞州法院开庭审理李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当天庭审时,法庭上坐满了旁听者,他们大都是债权人。满脸憔悴的李某在说到这场变故时,忍不住落下了眼泪:“为了把借出去的钱追回来,我什么方法都用了,曾在人家公司坐了三天三夜,还上法院打官司讨钱。”

  8月20日,鄞州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李某被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对于从轻判处的理由,判决书有一段说明:“李某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案发后,被告人李某有自首、立功(注:李某曾检举了他人两起抢劫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的情节,依法可从轻处罚;其在庭审中能认罪,亦可酌情从轻处罚。”

  民间融资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该案判决后,记者曾采访了一位对我市民间借贷情况非常熟悉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他介绍说,如今小额融资和贷款在宁波比较普遍,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像李某那样,高额吸收民间存款,再以5%到6%的利率放出去,是十分危险的,一旦企业吃不消,还不了款,资金链的断裂就不可避免,这样就会形成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一批企业和个人拖入其中,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这样的案件在我市已发生了多起”。

  他还分析说,资金链的断裂对于主要当事人来说,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巨额的债务,更要命的是,借款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很容易演变为非法集资,如果数额巨大,牢狱之灾就很难避免。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高额 贷款 一批 注册资金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吴冠夏


原标题:善林金融北京营业部有特勤值守,投资人群内互相劝说不要报案

4月11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官方微博公告善林金融法人自首的消息后,在业内引发重大关注。4月13日,《财经天下》周刊来到北京一家善林金融营业部,发现有一位特勤警察站在门口。

《财经天下》周刊先就相关情况询问了前台人士,对方表示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和消息,仍在正常上班;门口的特勤警察则表示自己今日上午接到通知,任务是保护善林金融员工安全,对于《财经天下》周刊的其它问题,他一律回复“你去问他们吧。”

此前,《财经天下》周刊已经4月11日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士,并向多个官方渠道询问。

“你是要问善林金融是吧?”4月11日晚,《财经天下》周刊致电上海市经侦大队浦东分队,刚刚开口,便被对方打断。

在获得肯定答复后,该人士表示,善林金融总部确实已被查封,但不肯透露更多具体情况,只是让《财经天下》周刊等待通知,“好好上班吧。”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4月12日上午,上海公安官网人士回复《财经天下》周刊提问称:“您好!‘网上咨询求助平台’主要是提供非紧急的警务咨询求助,不具备报案受理功能。为了维护您的合法权益,当您遭受不法侵害时,请及时至就近地区公安机关报案。”

《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4月11日0时至4月12日24时,该人士共回复8条善林金融相关留言,其中5条的回复内容与回复《财经天下》周刊的内容类似,2条的回复为“您的问题不明确。”

还有一条疑似善林金融员工的提问:“请问一下,公司被经侦查封,那侦查结果大约多久会公布出来?员工在案件未结束前想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该如何处理? 公司员工劳动关系、工资等会怎么处理?”

官方回复称:“您好!‘网上咨询求助平台’主要提供治安、户政、交通、出入境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咨询服务,有关具体个案建议您与原受理办案部门联系、查询。 劳动关系、工资请向劳动局咨询。”

除向有关部门咨询之外,《财经天下》周刊还第一时间联系到几位善林金融的投资人,“我还怀着孕在养胎呢,也不敢告诉老公,也不敢着急”,其中一位准妈妈表示。

另一位几乎投资了全部家当的投资人表示,自己这几天心绪烦躁,想跟人吵架却到处找不到人,只能到各类报道相关新闻的自媒体下留言泄愤。

几位投资人均表示,已经加入相关维权群,但群内气氛还算稳定,偶尔有人发言遭到质疑后与对方产生争吵,也会在其它群友的劝说下很快平息。

“因为大家觉得线上有存管,钱应该能回得来;线下理财产品的资金去向是贵州一家叫中耀华建的公司,跟善林没有关系,只要他们还在正常运营就行。”一位投资人表示,并向《财经天下》周刊出示了向中耀华建打款的银行记录。

《财经天下》周刊查询中耀华建的工商信息,未发现其与善林金融及法人周伯云之间的关联。

但是,另一位投资人的投资记录显示,其资金往来对象为周伯云。

值得一提的是,善林金融旗下多家网贷平台仍在正常运营。以亿宝贷(原为“幸福钱庄”)为例,截至2018年3月31日,亿宝贷累计成交额近50亿元,贷款余额8.5亿元,累计出借人达5.5万人,4月13日,平台发布的月月盈、季季丰等集合标项目仍有人投资,不过根据投资时间,有可能为自动转入。

对此,几位投资人均表示“他们肯定是没看新闻。”《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几位投资人对报案均有所犹豫,称在群内劝说不要报案的用户占多数,其中一位自称大大(《财经天下》周刊注:即大大集团,类似善林金融的线下理财企业,2015年底被查)投资人的人士表示,自己当时就是报案之后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参与人,然后被赶回家等消息,到现在也没有消息,“我们去上海法院告,也找不到人,根本没有人理我们了”。

据了解,这几天群内的不安情绪日渐滋长,但也经常有人要求大家冷静,除了留存证据和继续观望,投资人们似乎也难有其它措施自我保护。

《财经天下》周刊将对善林金融的后续进展持续关注。

“回馈客户”骗局5万人上当 多数人未及时报案---公司财务经理王可文定期批量购买节油器、加油卡、包装纸箱等物品,然后把这些物品寄到上海方中物流公司。经过侦查,这是一个总部设在上海,诈骗窝点散布在江西、湖南、安徽三省,以回馈中奖客户名义实施诈骗的特大犯罪集团。

  “喂,你好,我是汽车公司的销售代表,请问您购买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还满意吗?您的汽车在公司回馈客户的活动中中奖了,奖品是一张300元的加油卡、一张无线上网卡、一个汽车节油器,总价值1万元。我们仅代替网通公司收取299元开通无线网卡费用,货到付款。”如果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你是否会有一丝惊喜?2016年7月13日,家住河南省鄢陵县的老葛就接到一个回访电话。

  一开始,老葛并不相信电话中所谓的中奖信息,毕竟骗子太多了。但令老葛没想到是,“客服代表”能准确说出他的车牌号,什么时间买的车,家住什么地方。老葛半信半疑,但想到只要花299元,最不济也能换300元加油卡,便答应让对方邮寄。

  实际上,老葛获得的这个加油卡是对方伪造的,根本不能用;4G上网卡是一个普通U盘;节油器除了电路连通的一个风扇,没有特别的功能。而此时老葛再回拨中奖信息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是这样一通向全国各地拨打的诈骗电话,一份份货到付款的快递,让辽宁、吉林、广西、江苏、河南等全国各地5万多名群众上当受骗,被骗资金高达1500万元。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这起案件的最大特点就是涉案金额小,被害人虽然上当,但因为被骗钱财不多,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报案。

  日前,这起特大电信诈骗案的79名犯罪嫌疑人被河南省鄢陵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合法外衣掩盖非法勾当

  所有受骗上当群众的邮件,均由圆通物流的加盟商上海连弟快递公司寄出。该公司是一家合法注册的物流公司,在该公司的仓储车间,摆放着成堆的与老葛收到的一样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别人委托连弟公司寄出,邮费由连弟公司代收。仅2016年上半年,连弟公司就发出类似邮件近15万件。这些诈骗邮件的发货源头在哪里?

  古广伟是上海市闵行区人,现年52岁,10年前进入物流行业。2015年5月,古广伟出资成立“上海方中物流公司”,该公司表面上是一家合法运营的快递公司。为了实施诈骗,公司设立了财务部、信息部、操作部、客服部等机构,同时联系洽谈各快递公司相关业务;古广伟担任总经理,在网上招聘员工。李水生是总经理助理,负责公司日常各项工作,分管公司所属的信息部、操作部,对接制假贩假窝点,购买用于实施诈骗犯罪的假冒伪劣商品;王可文是财务经理,负责公司对内对外财务管理,对接快递公司、话务部结算、转款,支付用于诈骗犯罪的货款,接收快递公司反馈的受害人退款投诉,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分配赃款等业务。

  公司成立后,对内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其中,郑军、刘丽等负责组建话务部,搜集被害人信息资料,拨打被害人电话,以感恩回馈、免费赠送价值较大的物品为名诱骗被害人上当付款;谢建设负责联系制假贩假窝点,上海方中物流公司负责出资购买、包装实施诈骗所使用的假冒伪劣商品,并根据郑军、刘丽等下属的话务部提供的被害人信息资料联系中通、圆通、申通、韵达、邮政等快递公司,以货到付款的方式向被害人发货,对被害人实施诈骗。承办此案的检察官梳理出该诈骗的大致流程:网购个人信息-话务员打电话忽悠-方中物流公司出货-委托连弟物流公司发货-收邮费-层层转移资金。

  公司财务经理王可文定期批量购买节油器、加油卡、包装纸箱等物品,然后把这些物品寄到上海方中物流公司。该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每天向连弟公司发出一张单据,上面标明了受骗人的详细信息,并要求连弟公司按照单据上收货人的详细信息进行发货。方中物流公司是诈骗物品的出货地点,收货人就是上当受骗的群众,老葛的信息就在其中一张单据上。那么,方中物流公司是怎么与实施诈骗的话务部门取得联系的呢?

  郑军是江西省分宜县人,现年28岁。2015年5月,郑军与陈水河在江西宜春共同出资组建话务部“郑2部”,陈水河负责具体工作,组织招聘人员,将人员分为主管人员、文员及诈骗话务员,分配工作任务,制定日常管理制度。

  在整个诈骗环节中,方中物流公司和不同的专业话术团伙进行合作,相互间分工明确。方中物流公司主动联系话务窝点老板,后者根据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具体实施诈骗。为逃避打击,犯罪嫌疑人之间使用虚假身份通过网络联系、转账,彼此之间不认识,没有实际接触,互相之间没有交流。

  根据方中物流公司提供的不同产品,话务窝点管理人员专门为话务人员打造了一套“话术”进行诈骗,很容易迷惑不明真相的群众。根据客户的不同问题,列出相对应的回答,一个话务员一天打200多个电话,同意发货的有20到30人。2016年1月1日以来,该犯罪集团成员向外拨打诈骗电话超过1200万个。

  在话务窝点现场,每人桌上除了贴有“必备”的话术单外,还有大量的公民信息、车辆信息,甚至是医疗信息。

  经过侦查,这是一个总部设在上海,诈骗窝点散布在江西、湖南、安徽三省,以回馈中奖客户名义实施诈骗的特大犯罪集团。8 月25日,450名民警组成24个抓捕行动组开展统一收网行动,上海、江西、湖南、安徽等地的17个诈骗话务窝点被警方一举摧毁,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41名,扣押服务器2台、电脑104台、语音网关74个,目前刑事拘留131人,冻结涉案资金300多万元。

  诈骗团伙中年轻人居多

  今年23岁的张晃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微商,但他不满足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总想着发大财。2015年11月,他听说表哥郑军做电话销售赚了大钱,就开始跟着表哥干。张晃每天接收各个话务点文员发送的、需要发物流的客户信息。因为知道做这个事情是违法的,他一般都随便找一家网吧操作。

  整个诈骗团伙中,有很多像张晃一样的年轻人。有人怀揣创业梦想,通过网络招聘信息加入电信诈骗行列。起初,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打的是诈骗电话。后来,他们知道是骗人的,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难以收手,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

  办案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第一,接到陌生电话,千万不要轻信来电显示,更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人沟通或者报警求助。第二,收到涉及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微信、邮件时,一定要先仔细分析,辨明真伪,不要轻易转账汇款。第三,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并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高传伟 亚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法集资未报案资金可追回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