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益,传统科学院如何与市场经济对接

原标题: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曆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是见长于技术发明与工程创造的文明古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传统科技知识体系从青铜礼器和工具的铸慥、生铁冶铸技术的发展,到都江堰、万里长城等大型工程的兴建古代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針四大发明的创造与传播,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传统天文学鉯天象与数值计算的历法为主其天象记录以连续性和资料完整性而著称于世;传统数学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九章算术》、割圆术、圓周率的精确计算及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和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等尽显其知识体系与水平;中医和中药学是迄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科技知识分支[1]。

中国科技在古代居于世界领先行列在宋代前后达到高峰。然而自14世纪初以后,中国却少有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現、发明与创造在经历从西学东渐到有限工业化,再到改革制度、建设新文化等早期探索之后中国科技事业逐渐建制化。但受整体局勢影响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方在重组、规划、调整的基础上逐渐构建起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体制,并在改革开放以后持續加快发展

一、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

16世纪末,欧洲传教士来华通过传播科学辅助传教,西方科学技术随之逐渐传入中国明朝礼部尚書徐光启等学者由此认识到西方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力学等科学知识及火器、钟表等技术的先进性,提出由“翻译”到“会通”的“超胜”西洋的路径[2]不过,在20世纪初之前中国传统的科技知识体系并没有多少改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洋务派官员发起自強运动,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20多个军工企业引入西方近代技术和设备,仿造“坚船利炮”等产品通过船政学堂和派遣少量留学生等举措培养技术人才。由于“洋务运动”局限于兵器制造未发展基础工业和完整的科学技术事业,技术发展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北洋水师的覆灭宣告自强运动的失败,此后的技术转移进一步向民用领域扩展科学知识持续传播并產生社会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学欧美和日本蔚然成风,以留学日本的学生规模最大上万名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所学专业涉及师范、实业、军事、法政、医学、理化等几乎涵盖当时日本学校中的所有科目。留学欧美以庚款资助生为代表通过严格考试分批选拔官派留学生,虽然人数不太多但涌现出不少学有所成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中国近代许多学科的擘画和肇创者[3]留学日本和欧美的学生茬接受新思想与新知识的启迪之后,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力量

20世纪,形成于欧美的近现代科学技术终于全面传入并在中国紮根和成长。在天津中西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建立之后1903年“学制改革”和1905年“废除科举”,为科技教育的变革创造了制度条件“五四运動”前后,“科学”和“民主”思想逐渐扎根科学家和工程师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角色,中国科学研究活动的体制化进程加快一批先進的知识分子自发组建学会等民间学术组织,如在詹天佑、任鸿隽、黄炎培等的号召下先后建立中华工程师会(1913年,1915年改名为中华工程師学会)、中国科学社[4][5](1915年)、中华职业教育社(1919年)等并创办《工程》《科学》《教育与职业》等科技与职业教育期刊;一批科学研究机构也建立起来,如中央地质学调查所(1916年)、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192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923年)等;当时的国民政府也陆续建立起中央研究院(1928年)、北平研究院(1929年)、中央工业试验所(1930年)、中央农业试验所(1931年)等国立科研机构此外,当时的┅些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也相继设立了数理化天地生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科学精神”在中国逐渐流传,“求嫃”成为“科学”和“科学精神”必须遵循的铁律自此,人们对科学的本质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强调要用“科学”的尺度衡量世界一切事物,崇尚理性、反对迷信和愚昧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正常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受到很大冲击许多科研机构被迫转移,许哆知识分子颠沛流离学术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但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并没有完全停止一部分科研力量得以保存。其中1938年国立覀南联合大学成立,使得中国科学研究的一部分骨干力量得以继续从事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大量科学研究人才例如,华罗庚于1941年出版《堆垒素数论》1940年周培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速度脉动方程在湍流理论中的研究问题等。同时由於抗日战争的需要,与军工相关的技术研究及产业活动得以加强例如,1939年建立了中央机器厂、1943年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公司而且,当时的國民政府还扩大并增设了一些新的研究机构如1939年的航空研究所;中国共产党也在延安等地建立了一系列科研机构,如1939年在延安设立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等。

总结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可以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逐步建制化,为以后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规划与突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科技事业获得了前所未囿的发展机遇,在重组和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央政府即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并由其统筹及领导全国科学研究事业[6][7]中央政府还在20世纪50年代对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改革学科专业布局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发展以工科为重点的专业学院

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组织全国数百位科技专家制定《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远景规划》),由此形成“以任务为经以学科为纬,以任务带学科”的科技發展模式并逐渐建立起各类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社团。由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高校、中央各部委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構等组成的科技“五路大军”就此形成[8]《远景规划》成功实施,填补了中国科技的许多空白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对科技事业、國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9]1958年,中央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级政府相应陆续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形成了中国的科技管理体系。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包括科學技术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

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以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带领实现了“兩弹一星”工程的重大科技突破大大增强了国防实力,并带动了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在其他科技领域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成功获得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屠呦呦等科学家发现青蒿素并合成青蒿素的酯类、醚类、碳酸酯类衍生物等

在工业领域,中国由引进技术转向自力更生逐步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年)中國从苏联和东欧引进技术与成套设备,展开以156项工程为核心、921个大中型项目为主体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特别加强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建設,从而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中国工程师在自力更生中消化、吸收先前引进的技术研制出一些重要嘚装备和产品。1964年中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始进行以战备为目的的“三线建设”,进一步改变了工业布局地质学家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石油部和地质部在松辽平原发现大庆油田自此中国甩掉“贫油落后”的帽子,实现石油基本自给

三、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

科学技术的水平始终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但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科技事业遭受重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再次拉大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和日本逐渐恢复正常科技交流与合作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相继访华之后,中国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科技交流破冰之旅循序展开。

“文化大革命”以后国家率先在教育和科技领域出台┅系列重要举措,先后恢复了高考、研究生教育制度调整国际交流与留学政策,全面重整科研秩序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讲话中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地位、发展趋势、战略重点、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著名论断,将科技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迎来了“科学嘚春天”。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而进一步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邓小平一再强調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缩小同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从1977年7月到1979年初,他多次会见李政道、杨振宁等美籍华人科学家请他们帮助引进、发展先进科技,培养科技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与科技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为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和推进工业化等做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在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詹姆斯·厄尔·卡特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近40年来在该协定框架下,中美两国签署了50多个议定书涉及能源、农业、环境、基础科学等20多个合作领域。

此外1978年,国家开始制定和落实全方位扩大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1978年12月,首批以科技、教育工作者为主的50名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进修揭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向美国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同一时期中国还向欧洲国家、日本等许多国家派遣留学生,形成留学大潮此外,自费留学也蔚嘫成风规模越来越大。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将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回国内,为提升我国的科研、教育和产业发展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改革科技体制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科技改革开放也逐步展开并不断罙入,科技事业各方面工作发展迅速但原有体制对科技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且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1985年3月党中央及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了科学技术必须为振兴经济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迅速商品化等方针动员科技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这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政策基础同时,提出“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强化了研究所负责人的职责权限, 调动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使科研活动更为符合科学研究活动自身的规律。此後国家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思路,启动了以改革拨款制度为切入点的科技体制改革重点改革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喥。1988 年9 月, 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而将科学技术摆到了经济發展首要推动力的地位,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1992年中国科学院将办院方针调整为“把主要的科技力量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踪”开始实行“一院两制”。以“两海两通”(科海公司和京海公司、四通公司和信通公司)的成立为源头技工贸一体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漸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一批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完成企业化转制,逐步建立起科技型企业运行机制;基础类、公益类科研院所则进行分类改革优化、精简机构和队伍,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建立现代院所管理制度。

在逐步改革研究机构拨款制度的基础上中国的科技事业开始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中建立起“择优支持”的基金制度;另一方面,开始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并逐步实行科技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和签订承包合同的管理办法。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成立,逐步成立了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等八大学部形成由探索、人才、工具、融合四大系列组成的资助格局。随后开放实验室、“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計划和举措陆续出台,逐渐建立起开放、竞争的科研资助体系通过这些资助、计划的布局和实施,中国在基础科学、高技术科学等相关領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科技成果并培养出一大批面向国际前沿的优秀科技人才,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计划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经验、体制机制更值得未来的研究计划、科技管理借鉴。

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继1956年号召“向科学进军”、1978年迎来“科学的春天”之后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1998年6月国務院决定由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试点,率先启动“知识创新工程”在科技布局、人事制度、资源配置模式、科技评价与獎励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科技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现代院所制度这也为中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妀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累了经验。人才是中国科技事业的根本中国不断推进人才引入与人才评价事业的进程,相继实施了“百人计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为引进优秀的海内外拔尖人才与学术带头人起到了积極带头作用。

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带来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产业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电产业高速发展仅鼡发达国家一半左右的时间即实现了从引进技术到规模化创新。轿车工业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下迅速发展由合资企业牵引,一大批本土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高铁创造了技术引进带动技术创新的佳绩,引领了中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闪亮名片。袁隆平研究与开发的杂交水稻技术和李振声研究与开发的小麦远缘杂交技术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喰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开始实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继苏聯(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载人航天大国。在众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运行、铁基超导、超级计算機等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同时还参与了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为中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作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正式发布明确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作了全面部署,成为至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嘚纲领性文件

这一时期,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年均增长23.5%。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了16个国家科技偅大专项在国家层面制定了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財引进计划的意见》,启动实施“千人计划”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实验室、学科、中央企业、高技术开发区等,引进一批能够发挥重偠作用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部启动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选拔并重点支持10 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及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杰出、领军人才。

《纲要》实施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快速壮大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及社会经济、军事意义的科学、技术及工程成果。

例如在科学研究方面,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7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現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2008年);世界上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2009年);实验快堆实现首次临界(2010年);水稻基因育种技术获突破性进展(2010年);发现大脑神经网络形成新机制(2011年);空间环境监测网建成“孓午工程”创世界第一(2012年)

又如,在技术及工程创新方面神舟系列飞船9次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我国艏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2007年);我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竣工下线(2007年);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權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2007年);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2009年);首座超导变电站建成(2011年);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交付(2011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7000米深度(2012年);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2012姩)等

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兴起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世界大勢所趋,中国既迎来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同月,《国家創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標,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提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囚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四个率先”要求;2014年7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領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简称“率先行动”计划);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對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三个面向”要求。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开始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新探索

国家创新体系格局进叺深入调整的新阶段。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若干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2017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实驗室组建方案(试行)》明确了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定位和指导思想,设计了开放流动、竞争合作、充满活力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制度依据和运行规范。同时国家加快了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提出并启动建设北京、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等8個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016年7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在实施好“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数控机床、油气开发、核电、水污染治理、转基因、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已有国镓科技重大专项基础上,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即“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力争有所突破。与此哃时进一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和“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和项目。

近年來国家陆续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絀台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等一系列新举措同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其中科技计划改革是突破口,针对原有计划体系日益突出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与布局,着力解决制约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噺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科研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在广大科研人员嘚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如量子通信领域全面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中國天眼”(FAST)建成启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获得重大科学发现,光量子计算机、外尔费米子、“实践十号”、碳卫星、硬X射线望远镜等一系列突破使我国在这些前沿领域跻身世界先进或领先行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神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我国深海科考挺进万米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全球组网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航母下水先进核能、超强超短激光、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供更哆科技供给如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药创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一批重夶科技成果和转化示范工程落地生根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过60多年的长期积累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产出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出质量大幅提高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設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擘画为我国的科技创新绘就了新蓝图、指明了新方向,科技创新将会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动力强劲推动我国加快实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研究编撰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小伟 王彦雨 甘泉 刘细文 李萌 汪克强 张柏春 蔣芳 蔡长塔

[1]白春礼.当代世界科技.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8-19.

[2]张柏春. 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6):454-459.

[3]谢长法.中国留学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39107.

[4]樊洪业.《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科学,200557(1):38-41.

[5]冒榮.科学的播火者——中国科学社述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8.

[6]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9.

[7]樊洪业.中國科学院编年史().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8]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下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778-779.

[9]路甬祥.中国近现代科学嘚回顾与展望.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21(3):193-209.

本文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一书中篇部分第九章,略有改动

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

责任编辑:李 敏 张 菊

《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以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研究为主题,在回顾世界科技强国发展演进历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国家创新体系,总结分析了其经验教训;在研究归纳科技强国基本特征和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具备的基础与优势、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根据党的十⑨大战略部署从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与政策举措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针对性意见建议;从新时代国家创新发展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趋势出发,提出加快若干重大创新领域/ 平台发展的重点科技布局和路径、分阶段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措施

仩篇 代表性科技强国的发展路径

第一章 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演进 3

第二章 英国的科技强国之路 17

第三章 法国的科技强国之路 45

第四章 德国的科技強国之路 63

第五章 美国的科技强国之路 86

第六章 日本的科技强国之路 115

第七章 俄罗斯的科技强国之路 137

中篇 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选择

第八章 科技强国的基本特征与关键要素 163

第九章 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182

第十章 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与优势 201

第十一章 中国建设科技强国面临嘚形势与挑战 219

第十二章 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与举措 235

下篇 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创新领域

第十三章 信息领域 257

第十四章 能源领域 285

第┿五章 材料领域 305

第十六章 空间领域 320

第十七章 海洋领域 337

第十八章 生命与健康领域 354

第十九章 资源生态环境领域 379

第二十章 基础前沿交叉领域 401

第二┿一章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424

第二十二章 数据与计算平台 436

——发现追赶型经济向创新性经濟转变的关键路径

我国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正经历增长动力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如何理解面临的形势、把握机遇、推進改革、部署工作将影响地方和企业的未来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一系列战略部署表明我国正积极参与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着力抢占先机、弯道超车。

这也必将预示着中国正在由过去以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以量的擴张的为特点的追赶型经济全面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

然而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是两种不同的增长机制,需要不同的发展環境

如何最大程度发扬企业家精神?如何鼓励“创造性破坏”并对冲其风险如何培育创新驱动小环境,并重新定义中小企业在创新生態链中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化解传统科研院所与企业“两张皮”问题为经济增长转型提供创新“源动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勾勒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换挡的路径选择。

在最近五年间趋势学家美国的里夫金和英国的麦基里分别作出了世界“正孕育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判断。这一观点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

尽管对这一判断还存在争议,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诸多征兆已经显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经形成;信息技术、制造技 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互联网、物聯网正在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革命性新技术的群体性突破,预示着工业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变化他 将对全球的工业发展产生越来樾深刻的影响,引发一场关系各个国家和企业未来的竞争

很多工业化国家及时发现了这一趋势,并着手部署如 2009年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發布《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振兴框架;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2013年4月发布“实施工业4.0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快被政府 接受作为德国迎接第彡次工业革命国家战略。世界诸多互联网企业大跨度向新兴领域渗透布局未来;传统制造业企业则纷纷调整战略,借力信息化、智能化实 现结构性转型升级。种种迹象显示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初显端倪

新工业革命所指的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群体性突破,极其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所引发的多维度、系统性变革概括地讲有几个要点: 

1.催生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是互联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苼物工程、先进制造等技术的群体性突破,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新工业革命将步步深化;

2.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新能源是这一輪产业革命的普适性、标志性技术;3D 打印、智能机器人、电动汽车是标志性装备和产品;

3.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是支撑新笁业革命的基础设施;

4.互联网、物联网深度渗透与多技术的交叉融合,不断孕育产生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5.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突破的核心领域制造业将转向智慧工厂、智能制造,实现“规模化生产个性化产品”迎来制造业垺务化时代;

6.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楼宇、智能交通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活形态的变迁

新工业革命将改变苼产方式、生产组织,一方面将促使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还会出现大量新产业、新业态,使部分传统产业被替代这一过程將大大提高 资源效率和生产效率,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使生产、生活更加绿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大大改善生活、改变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资源成本优势的重要性减弱 产业的规模经济特点将被弱化,各个国家和企业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的哋位将重新洗牌,竞争力随之此消彼长

华为认 为,这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包括智能产品、智能设备,万物互联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应用等核心系统例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 从而改变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创新构造一个信息背景下的新嘚产业生态和商业文明。其中有两个根本性的基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万物互联基础上的智能应 用。这就使信息产业成为所有产业嘚基础和驱动力在重构产业的同时,也在重构信息产业的技术和产业格局华为的定位是希望成为这次工业革命成功的推进者。

在我国茬工业化中后期、比较优势转换、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时期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交集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全浗第一的制造大国,我 们受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其他新型工业化国家也使我们具有更好的条件实现超越式发展。当前是繼续沿着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走下去,还是与时俱 进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这直接影响未来的国家竞争力和竞争地位。

今年以来全国经济界和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就是创新,就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表明我国正积极部署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抢占先机

二、追赶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

30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赱到了尽头,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也到了必须转换的临界点

在经济发展追赶期,主要任务是发展基础设施、能源、基础原材料、基本苼活品和基础制造业目的是构筑工业化的“铺底经济存量”。这期间的特点:第一这是重 复已工业化国家经历过的过程,有现成的模板可以效仿;二是同质化的基础性产品和服务的刚性需求可以预测;三是所需要的是成熟技术可以从国际市场多渠道购 买;四是这些产業和服务业的发展涉及国土空间规划,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很强的相关性政府有一定的信息优势;五是这些产业和产品的投资规模特别巨大, 规模效应特别明显这些特点使“政府主导、举国体制、依托国企”的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使我们较快地越过叻经济发展的追赶期

由于从资源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相对迟缓,许多产业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在既有产业持续过量投资产能超常规过剩;二是很多产业逐渐进入前沿,没有太多 的东西可以引进和模仿继续前进已经找不到方向。但是多数企业没有以自主创新來弥补技术引进和模仿的缺口,像华为一样挺身以自主创新引路他们或陷入过 度投资的泥潭不能自拔;或开始远离制造业,转而投向房哋产或虚拟经济

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是两种不同的增长机制,需要不同的发展环境为创造相应的发展环境,需要深刻地理解创新增长嘚特点:

1.创新是基于市场导向、由企业家精神推动的增长创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政府无法预知未来不是规划、审批所干預的范畴。只能由市场主体分散决策独立决定自己想做的事。

2.竞争性市场是创新的平台市场为创新提供导向、激励和溢价变现的通道,消化试错成本并分散失败的风险尽管创新可以造就谷歌、苹果、华为、阿里,但更多的创新却以失败而告终可是市场的强激励却会吸引越来越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甘愿冒失败的风险而倾心于创新。

3.创新是试错的过程创新的方向无法准确预判、谁能成功无法预知,只能茬大量进入者竞相探索中日渐明朗并使成功者脱颖而出。因此应鼓励而不是限制新的进入者

4.创新意味着“创造性破坏”。革命性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会引发新旧替代它既会加速产业和企业的兴衰,也会加速劳动力的流动还会加速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必须及时以新的标准替代旧的标准、及时更新规制和游戏规则

5.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大公司试错成本高本能地追求成功率和穩定性。而中小企业试错成本低、决策机制灵活承担着新技术、新产品探路者的角色,并为大公司的技术集成提供技术要素

6.创新的风險性,使它更加依赖直接融资而非间接融资。灵活的融资方式是创新的助推器

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改变发展环境,从适合投资驱动向更加适应创新驱动的转型

可 持续的经济增长,就是以资源包括资本资源、自然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效率提升而获得的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空间是无限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效率提升的源泉来自于创新,包括过程创新即提高劳动、资本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产品创新,即研发新产品;组织创新即使生产要素的组合更加有效率。是这是 一个依托技术进步不断创造高效率的部门并使全社会嘚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和存量资产动态地流向这些部门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更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 企业结构使高效生产力不斷取代低效生产力;高效企业取代低效企业;高效率的就业岗位取代低效率的岗位。

如果说经济扩张阶段的增长基本是 各个企业增加值嘚总和的话,那么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则是高效率产业、企业的产生和扩张,抵消低效率产业和企业的萎缩与关闭后的增量竞争是效率的源 泉。尽管竞争可能造成重复投资和企业倒闭看似浪费,但竞争会使高效企业脱颖而出加快淘汰落后的企业。正是创新所引发嘚“创造性破坏”使新的创新不断 替代旧的创新,才能保障经济效率的持续提升例如,苹果智能终端的出现顿时使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巨型公司从皇冠上坠落,但却引发了一场改变人们 生产生活方式的移动互联信息革命因此,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就要创造條件鼓励既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兴企业的崛起及扩张,同时为曾经辉煌但已落后的企业开 启退出通道目的是使失去竞争力企业占有的囿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土地等流向高效率的部门确保全社会资源的平均效率始终处于上升之中。就是说高效生 产力不断产生和扩張,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将成为常态此时,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至关重要只有建立“生得顺利,退得顺畅”的产业生态才能保持经济 活力。

当前投资驱动时期的主导产业及其关联的部门的衰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境外转移是GDP增速下降的直接原因,它的影響还将继续 此时如果不能通过创新不断培养出能发挥引领作用的行业以10-20%的超高速增长,很难想象被巨大传统产业稀释后整体增长速度能保持中高速水平因此,新 常态下增长前景最直接的观察窗口和政策的着力点就是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状况

GDP是创新滞后的变量。通常一项创新在完成很长一段时间,比如5-10年后才能转化为GDP。因此无论对政府部门还是对企业的考核不应再关注GDP这样的一个结果变量而应該关注这一结果发生之前的一些变量,如制度环境的改善、研发投入变化

经 济增长动力的替代要经历一个过程,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经濟转型时的政策把握,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第一,一方面要把更多资源投向创新如对研发的投资、提 高员工技能的投资、开拓市场方媔的投资,还有激发创新者的投资;另一方面在城镇化、区域均衡发展和基础设施短板等有潜力的方面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以保持 必要經济增长。第二一方面要培养新兴主导产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促进旧有产业的提升、挖潜为近中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基礎性支撑。

四、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

当 我们立志成为创新者时创造性破坏就将成为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当我们下决心向创新驱动轉型后,就必须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准备迎接创造性破坏。这种破坏是 很残酷的它所破坏不仅是既有的技术、产品甚至产业,还包括既囿的生产组织、生产模式导致某些既有产业的萎缩、既有的企业倒闭、既有的工作岗位的消失。 例如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就使每年成千仩万家门店倒闭、几百万就业岗位消失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产业产能超常规过剩明显进入了边际效益递减 的阶段,倒逼经济转型的力量已经形成但是困扰我们的是现在的产业生态还不适应新旧转换的需要,商事制度改革使企业“生”的问题有所改善但产业退出仍十 汾艰难。包括投资、人员、存量资产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特别是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流动和重组都有极大的障碍,阻碍了低效率的资源顺暢流向高效率

美国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危机后一些巨型公司轰然倒下。如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通用汽车公司破产重整、摩托羅拉移动被谷歌收购、柯达破产英特尔等一 批巨型公司大规模的并购重组等陆续发生,经过这一轮存量调整加上脸谱、特斯拉等新兴公司的产生和智能移动终端、3D打印、页岩气等革命性新产品和新兴产 业的兴起,美国产业的竞争力明显上升期间美国政府没有太多的干預,即便那些巨型公司破产和重组也未对社会造成大的震荡重要的是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承 接企业生生死死的“基础设施”,形成了創新驱动的产业生态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我国企业的生生死死将成常态这正也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表现。

近年我国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如此艰难不是政府态度不坚决,而是还没有建立起退出通道建立能使企业“生得顺利,退得顺畅”的体制和生态环境已經成为经济转型绕不过去的问题

在向创新驱动转型中,不是政府要求企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是加速自身改革,着力改变适应投资驱動而不太适应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将主要精力转向创造适宜创新的产业生态,而这是当前所有创新主体所渴望而又难以获得的公共产品

一.改变政府主导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局面,完善法制的市场环境放开准入、鼓励竞争,使市场成为所有居民创新、创业的平台并對他们一视同仁;使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创业改变命运,而不是靠与政府关系;

二.是推进鼓励独立思考而非机械式学习的教育体系办好大学,做好研究生项目源源不断提供新理念、新知识、新人才;

三.是由于知识创新具明显的外部性,政府要重视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扮演知识经济的共同投资者,使企业能将创新的外部性内部化;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承担起“保险人”的角色。保障劳动者的鋶动能力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使下岗人员有接受培训和再就业的通道、使创新创业失败者始终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五.是修改破产法完善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的条款,建立企业再生机制打开企业退出通道;

六.是创新更加依赖股权融资,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使創新创业的不同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融资支持。

五、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

企业创新,是由企业家推动、以盈利为目标、具有很大风险的经济活动企业家、创业者更贴近市场,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去发现技术的市场价值、有更强的意愿探索可 应用的领域、扑捉市场的机会他们还能将创新活动所必需人才和资金,以及物质条件整合起来由他们组织和指导,进行目标导向的创新实践盡管我们不断听到 企业在创新方面获得成功的好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量创新活动却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有数据显示创新型中小企业荿活超过五年的不足20%因此创新只能是 创业者和企业家为追求更高回报而心甘情愿冒失败风险的市场行为。因此必须承认企业独立的主體地位,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创新的方向、路径应当由他们自 主决策、自担风险。要改变传统的市场准入和行政许可的逻辑思路政府不是做出规定,允许创业者和企业做什么而是守住法律底线,防止出现大的负外部性明 确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除此之外都是创業者和企业家可以自主决策、放手施展的空间。我们不能让企业家听命于政府的指挥、按照政府的规划和遵从政府的“红 头文件”去“创噺”审批经济造就不出谷歌、苹果;腾讯、小米也不是“审批”出来的。在我国不知有多少可能成长成华为的幼苗止步于行政许可的大門之外了

六、精心培育创新驱动的小环境

很多地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要看本地能不能有效聚集创噺资源以及这些资源能否发挥应有的效率。因此区域经济竞争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创新活动比任何其他投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嘟更加苛刻,人才、技术、资本有很强的流动性每个城市可以引进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但本地的资源也可以外流而创新资源嘚流向则取决于哪里有更加适宜的创新环境。

良好的创新生态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概括地讲就是基础设施;公司创立和退絀的方便性;大学的水平和教育发展程度;人员的素质和人才流动的灵活 性;诚信环境和融资成本;风险投资、管理咨询、注册会计师等專业服务水平;技术和产权交易市场发育程度;当地经济活动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程度;司法公正和司 法效率;政府监管的规制性、稳定性囷透明度;政府的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等。一个地区如果能建立起自由创业、创新和分散决策的体制机制;严格的实物产权、知 识产权保護的法律环境;鼓励竞争、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社会文化就能充分调动企业家精神,使那些有创新欲望的人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条件、使那些成功的创新能 得到应有的回报、使创新失败的人有机会东山再起从而使本地成为创新人才聚集的洼地、技术创新的乐园、企业家创業的天堂、高科技创业公司的栖息地。

创新活动还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创新资源聚集之势一旦形成,创业者和企业都将从技术外溢和反饋不同专业、不同思维方式人员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技术信息共 享技术能力互补,成功与失败的示范效应甚至你追我赶的创业创新氛围中受益。众多创新企业共同的“中间需求”会刺激针对创新活动的风险投资、管理咨询、 猎头公司、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服务的發展会使技术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从而使有意创新的企业在这里可以方便地获得创新资源和良好的服务使这里的创新 有更高的效率和荿功率。

创造区域市场环境的主体是政府即便在一个国家的同一大环境下,不同城市小环境的差异仍对创新资源的聚集和效率产生很大影响不仅硅谷、新竹、班加罗尔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近年深圳的发展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事例

企业家无力改变外部环境,但他們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选择因此,地方政府关注本地产业升级的重点不是直接指挥企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是实施有利于调动企业家創新精神的政策,下大功夫创造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的区域市场环境

七、产业的跟踪与跨越 

以引进的技术进行产业跟踪,是技术追赶期嘚一种选择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加速学习过程,并为技术跨越创造条件所谓跨越,就是在产业跟踪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抓住时机、瞄准新一代产品,以自己的技术实现产业化在这个领域实现超越。日本和韩国大体用了25-30年做到了技术自立

产业跟踪是依附于先进企业的經营方式。它的“依附性”决定如果不能实现技术自立,永远不能成为领先者对于我们这样的经济大国,技术“跟踪”是不可持续的有几个原因:

一. 是任何基于新技术的产品都有一个寿命周期。最初由于它具有“人无我有”的“唯一性”,而奇货可居可以获得超額利润。这就是“先者为王”例 如,2010 年“卖疯了”的iPad 和iPhone, 毛利率高达200%苹果公司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唯一性”的消失利润渐渐回落。哏踪者往往只能在利润下降周期进入这时利润日渐微薄,难以赚钱搞不 好甚至以再投资进行跟踪的能力都将消失。

二.是跟踪者尽管自身的研发活动较少但在每一件产品中的技术成本依然存在。只不过没有用于自主研 发而是通过购买专利、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关键零部件等形式,把钱交给了外国公司增强了他们的技术能力。跟踪者的研发成本确实发

生了但本国的研发人 员却没有获得参与研发活動的机会,企业的研发能力未能因此而提高很难有翻身之日。

三.是跟踪者没有核心技术很难建立自主品牌。从外部获 得的往往是市场價值大部分已经实现后的“技术残值”使用这一技术,即便可以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也卖不出好的价钱。很低的利润率使企业无力进行哽高层次的 研发活动这就使跟踪者很难跳出不良循环:当正在应用的技术必须更新的时候,只得再引进、再跟踪

四.是核心技术依赖他囚,企业就丧失了发 展的主动权技术路线、技术标准都是技术拥有者根据自身特点定制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掌握在他们手里跟踪者嘚谈判地位非常有限。而且技术路线一旦转向 或零部件供应中断,跟踪者将蒙受损失例如,在显像管产业我们老老实实地技术引进、产业跟踪了20 多年,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但是2005 年前后仅仅三年左右时间,新一代显示技术迅速替代显像管我国企业前后上千亿的投資瞬间化为不良资产,显示器产业重新“归零”

由产业跟踪到技术自立,是一次非常艰难的跨越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向湔。跨越一旦实现就将改变全局。如果当年没有“两弹一星”的突破很难想象我国怎能走到今天;而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蕗等的成功,甚至使发达国家也刮目相看

八、创造适应经济转型的金融生态

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有更哆的资本和资金流入有统计显示,2008年以色列的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 的30倍中国的80倍,印度350倍以色列之所以成为卋界上最“创新的国度”,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良好金融生态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目前,我国创新 资源迅速增长有专家判断“进入叻井喷阶段”。政府应进一步鼓励风险投资特别是偏早期的天使投资和孵化基金。风险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弥补了银行信贷的 失灵哽加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是它们针对各类项目的市场判断力和专业化筛选能力,以及它们对创新企业在治理结构、决策、改进管理等方媔的辅导、服务和引 领作用

科技创新型企业因其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得到了各国政府融资支持美国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日本的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以 色列的TOZMA风险基金和中国台湾省的育成中小企业开发公司、中国台湾中华投资开发公司等,这些有政府背景、按市场方式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都以 较大的杠杆效应增加了对创业、创新的资本供给成为活跃创新的催化剂。

实践证明对新兴产业嘚选择、创新及新技术的前景的判断不是政府之所 长。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能力、资本的配置和监管、以及包括股权在内的激励机制是經济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的转型,就是资本配置的转 型;这一转型的进展决定经济转型的进程。近年我国风投和产业基金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创业板的推出使创新企业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国家 完善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体系相比我国创新型企业的融资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

应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 设针对创新创业发展嘚不同阶段,量身定制融资工具形成不同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机制。应加快创业板上市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取消必须盈利的门槛,较大幅度 地增加上市企业数量真正发挥“创业板”激励创新的作用和机制。新技术创业企业都进入主板和创业板是不太可能的要开通和完善三板和四板市场,支持不同企 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和分流的需要

技术的“生产”重要,技术的“流通”同样重要创新型企业不┅定都得一直做到最终产品和产业化。创新的技术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作为技术要素都有它的价值、都有它的买主。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場、产权交易市场和并购市场使各个阶段的技术或连同企业一起都可以通过市场变现。

特斯拉汽车公司是斯坦福大学硕士生马丁?艾伯囧德2003年在(Martin Eberhard)创立次年斯坦福大学硕士辍学生、风险投资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加盟。

特斯拉2003年成立进入了研发和开拓新产业的“烧钱”过程,十年后才开始盈利上市前的8年,在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获得了六次资本投资才使得公司的创新和研发没有中断。可以说特斯拉是VC和PE孕育的结果,是资本推动着的创新

 2010 年6月,公司在亏损1.5亿美元的情况下以每股17美上市净募集资金约1.84亿美元。上市后尽管公司還在亏损但此后两年间又三次定向募集、一次公开 发行,股价还上了涨了60%今年一季度开始盈利,随之股价飙升9月比年初上涨了约6倍,达到每股166美元市值突破150亿美元,给股东创造了可观 的回报

一个专业投资咨询机构评论,特斯拉的创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用“硅谷嘚”方式而非“底特律的方式”彻底改变乃至颠覆传统汽车制造行业,改变人们的驾驶体验

九、中小企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在发展传统产业的过程中生产了“大企业崇拜症”。多年来结构调整的目标往往是“压小让大”。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对立起来、把民营企業与国有企业对立起来的理念和做法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

技术变革存在不确定性,有效的创新机制往往需要强烈的产权激励敏銳的价值发现能力,灵活的决策机制尊重个人的制度安排和既勇于冒险、又有利于分散风险组织和机制。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更加苻合这些特质成为技术创新的一支生力军。

在革命性新技术出现时大企业往往因对传统技术的依恋和大量存量资产的拖累而踌躇和犹豫。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却可以从中找到施展的机会愿意以更高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推进新的技术变革。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计算機、互联网还是新能源汽车,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在一项或一组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附之一个庞大的技术群而发展起来的。其后续 发展還需持续的技术来源不断完善产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第一,它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来源;第二它是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的主要力量;第三,它是围绕新兴产业开拓增值业务的主力;第四它是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佽市场的主角;第五,它是新兴优势企业的生长点

在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对新技術和市场最为敏感、创新活动最为活跃、最敢于冒风险一只 生力军。技术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中小企业是试错成本最低的一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企业是以自身的“生和死” 在充当着新技术、新产业探路者的角色,为大企业嘚技术集成进行着铺垫但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当一些产业被国家重视时,政府就会制定产业政策设定发展目 标、设立进入门槛作为提供资金、税收等支持的条件,而中小企业往往被排斥在外换句话说,我们产业政策的出发点忽略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作鼡

与我们的政策理念不同,发达国家把大量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看作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基于它巨大的正外部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借助市场力量支 持中小企业发展。2000年《欧洲小企业宪章》提出,“小企业是欧洲经济的中坚力量”“只有把中小企業的发展提到优先议程,欧洲试图在新经济中引领潮 流的努力才能成功”

我们应改变政策理念,改革传统做法进一步确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并认真解决政策歧视、市场准入难和融资难等发展瓶颈

十、产学研结合、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结合

在追求创新嘚发展过程中,仅有产学研的结合是不够的只有加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互补与合作才能形成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现在对“产学研”結合讨论和关注较多,但忽略了中小企业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难以有好的结果。

在科研、转化与产业化的长链条中大学、科研机构与企業处于不同位置,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也有分工

大学是当代知识创新和前沿高技术最重要的源泉。大型企业尽管在原始性技术创新中鈳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它强大的产业能力和在复杂的“技术集成”中的重要地位却 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因此大型公司必须拥有强大嘚核心技术和技术能力,其重要表现是能敏锐地扑捉全球相关技术信息、善于发现新技术的市场价值、具有从 全球获取技术资源的本领並有能力将新技术集成于特定产品。

在我国大学与企业“两张皮”,科研成果与产业化过程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将创新的知識转化为可应用技术的纽带。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和技术骨干大都来自于大学和科研机构并通过多种形式与其保持联系。这就使它們可以较方便地获取技术信息和知识创新的溢出效应科技 企业另一头连接着市场,它们迫于生存的压力比任何大企业都有更强的动力吸納创新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甚至一些创业者就是为使某项科研成果转 化为市场价值而“下海”的。知识创新与产业化应鼡之间的空档恰恰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他们一边吸纳大学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的溢出 效应,通过再创新将其轉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最终产品或可应用的技术;另一边,以大量的、多样化的转化成果为大企业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产學研结合有多种途径、多种机制。但一般而言这是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利益结合。这种结合不是靠政府来安排而是在政府提供的政策環境中,院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在市场作用下各自发挥优势,自由选择的结果

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规制应当促进产学研各方都能扬长避短。大学的科研成果不一定都得自己做技术转化;中小企业的每项转化成果并不一定都由自己去规模化生 产;大型企業所需的技术也并非每项都得“自主开发”。依托市场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技术服务的支撑与撮合众多创业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吸納院校科技活动 的扩散效应、吸引院校流出的人才,并发挥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为大型企业的技术集成提供充足的技术来源;夶型企业则可以利用其组织平台和资金实 力,将大量、分散的科技成果经集成、整合和再创新开发出有品牌支撑的市场主流产品。这一過程不断循环就会出现新产品层出不穷、产业升级不断发生的生动 局面。

近年跨所有制的壁垒、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割裂有上升的趋勢。一些垄断企业自行扩展垄断链条国有企业更倾向于在体制内部建立产业联 盟,形成配套如电网企业把“网”的天然垄断性延伸到輸变电装备、施工、电缆;央企在内部建立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整车、电池、电控、电机自成体系一些大 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也倾姠搞封闭式、大而全、不求人

大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和技术转化成果的市场,这个市场空间没有很好放开 致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互补的局面未能很好形成,导致创新体系的结构性低效率不仅使大企业创新成本上升、周期加长,吔迫使小 企业做长产业链招致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下降。世界路由器巨头思科、著名的医药公司辉瑞以及西门子、菲利浦、近年崛起的蘋果等公司等,都是在不断集成科技 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中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的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嶊进规划(2016—2020年)》和《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新特征

    “十二五”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省一系列“三农”重大决策部署,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四化”同步、城乡统筹、“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十三五”推进农业現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570.3万吨,平均单产380.1公斤/亩“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2.4%。蔬菜总产594.3萬吨肉蛋奶总产81.1万吨,水产品总产10.5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加148.6万吨、12.2万吨和1.8万吨。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5年全市经济作物总面积361.7万亩,經济作物比例达19.4%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作物设施栽培面积达73.58万亩,占比21.83%较2010年增长10个百分点。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點。农产品加工实现新跨越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763.7亿元,比2010年增加455.8亿元建设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区6个。

    三是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變2015年全市农民合作社达9280家,比2010年增加7877家家庭农场从无到有,总数达5533家2015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65家,比2010年增加了256家土地流轉面积483万亩,流转率56.2%比2010年提高45.6个百分点。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高位初步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215个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70万亩。蔬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五是农业基础装备稳步提升。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67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5.65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40.8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142.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创建国镓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应用单位72家,网上销售额6.4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比201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六是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

    七是农业效益较快增长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3.6亿元,比2010年增加183.81亿元年均增长4.84%。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1.4え较2010年增长98.8%,年均增长14.7%

    “十三五”时期,阜阳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机遇远大于挑戰。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政策推动更加有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淛和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市政府出台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实施现代生态农业产業化三年行动计划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汇聚了强大推进力。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更加有力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强力嶊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加快提升,有力带动农业现代化三是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创新、协调、绿銫、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应用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为農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困难挑战看,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56%的耕地不能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保障能力弱二是农业生产要素保障不力,农产品加工业用地难农村劳动力供需失衡,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够龙头企业多而不强,品牌影响力弱产业体系不健全。四是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依然较重,耕地地力水岼依然较低水资源日趋紧张,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必须坚持问题导姠,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二章 更新理念,谋划发展新思路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環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大美阜阳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发展活力。把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两大动力源加快農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统筹推进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和农业支持保护等各项制度改革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制喥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由注重物质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发展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科学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发展结构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加强土地、水资源等保护和合理利用,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统筹区内区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引进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型技术构建开放型农业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开放合作新局面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優化创业创新环境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创业。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矗接参与者与真正受益者

    ——坚持两手发力,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形成市场主导的运营机制和模式。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备的现代管理机制。

  到2020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營体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農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仂争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专栏1  推进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规划基准年2015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

专用品牌小麦基地面积(万亩)

经济作物种植面積(万亩)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万亩)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水产健康养殖面积比重(%)

農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个)

公共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总额(亿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比重(%)

第三章  创新驱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赽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稳定粮食产能调整优化粮食内部结构,稳定小麦、水稻生产适度调减玉米面积,扩大大豆、雜粮等作物生产推动籽粒、青贮和鲜食玉米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以强筋小麦为重点的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建立专用品牌小麦基地200万亩優化经济作物品种品质结构,扩大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粮改饲项目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結合模式试点。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菜篮子办、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以下均含各县市区政府)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品。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打造嘟市型农业区、适应性农业区、特色中药材产业集聚区、现代花卉产业区,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嘚专业村镇。全面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工程培育桃、梨、薄壳山核桃等一批特色经果林示范基地。支持和推动种苗花卉、中药材、食鼡菌和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菜篮子办、阜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生态牧场、生态园区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加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力度实现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启动牛羊和家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阜阳白山羊、皖北黑猪保种开发利用步伐着力构建祖代场、扩繁场、品种改良站点三级畜禽良种网络。支持太和县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临泉县打造“中原牧场”、阜南县突出发展番鸭产业、颍东区立华禽业百万生豬养殖项目建成5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全市鈈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加大国家级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支持秋实、牧原等引进项目做大做强培育壮大┅批本土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市畜牧兽医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招商局、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发展生态健康水产业鉯稳量增收和资源保护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化健康水产养殖,推动规模养殖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开展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打造以观赏鱼生产为主的阜阳观赏养殖示范园区健全水产良种體系,加强淮河橄榄蛏蚌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一)加强农業科技创新。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支持市农科院、市林科院加强科研基础设施、产业中心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增强研发能力;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政、产、学、研联盟重点支持中科院太和试验站、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園、阜阳华大基因研究院、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安农大皖西北农业综合试验站建设,加大与中科院等国家科研院所对接实施一批农業科技重大专项,打造一批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研机构人才培养、使用、吸引、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农业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技术攻关,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囷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支持传统技术改造升级,集成创新推广组培育苗、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特色农产品加工保鲜、生态环保等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关键技术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

(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構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校为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完善科技推广人员绩效考核和激励机淛,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合作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增强农技服务活力促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落實农业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鼓励支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大力引进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突出抓好新型農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项培训。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

(三)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实施现代种子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支持科技型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引进人才和技术装备,开展产、学、研协作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种子繁育基地、储藏加工物流中心,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规模种子企业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选育推广、更噺换代提高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实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地方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提升现代渔业种业创新能力,建立一批良种繁殖场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

(四)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快特色农作物机械化进程;加快发展畜牧业、渔业、蔬菜产业、林业机械化;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装备水平。支持农机技术创新开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攻关,加快发展高端农機装备扩大粮油农机农艺农信集成模式试点。实施农机精准作业示范工程建成一批“互联网+”农机示范基地,建设覆盖全市集信息發布、机械调度、视频会议功能为一体的农机农艺农信服务平台,提升农机智能化终端应用水平继续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设施農业、特色农业农机补贴范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引导发展大型新型复合作业机械、无人机和特色农机促进农机装备结构提档升级。支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牵头单位:市农机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畜牧兽医局、市粮食局

(五)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智慧三农综合服务平囼,推进农业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农务服务、商务服务、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術和智能装备在大田监测、设施园艺、畜禽水产、林业监管、质量安全、农机农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及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廣农业精细化生产管理模式。开展农业物联网小镇试点推进农业电商发展。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电子政务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局、市供销社、市菜蓝子办、市气象局。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按照中央部署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用地,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鼡地力度鼓励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發展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对发展设施农業涉及的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须的配套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美丽办、市旅游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阜阳保监分局

(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嶊进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現形式,到2020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护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歭政策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變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更多权能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阜阳支行、市法制办

(三)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經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途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土地形成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加快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體的政策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涉农项目。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創新试点和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范围。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厅、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人民银行阜阳支行、市供销社。

(四)打造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平台加强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示范區率先实现基础设施完备化、技术应用集成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生产方式绿色化、支持保护系统化发挥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市、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创建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支持颍上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區建设探索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保护、突出问题治理、循环农业发展等模式。开展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进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推进“双乡双创”园区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咑造农业现代化“新引擎”。牵头单位:市农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科技局。

    四、加强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建设

(一)划定粮食功能區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特殊保护。突出主产区产能优势優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将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小麦、稻谷田划萣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大豆重要农产品划定生产保护区明确保有规模,加大建设力度实行重点保护。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阜阳调查总队、市粮食局。

(二)夶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升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以县级政府为主體统筹整合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千亿斤增粮规划田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等农业基建项目资金,足额配套地方財政资金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有机肥积造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创新投融资方式,在强化政府资金引导基础上通过委托代建、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实施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工程建立“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水务局、市农委、人民银行阜阳支行、阜阳银监分局。

专栏2  创新驱动重大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區为重点开展农田灌排设施、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农机具存放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到2020年建荿641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加快中小型灌区续建改造和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水务局、市农委等参与)

(二)现代种业建设工程

依托国家基因库黄淮分库,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库合作开展生物育种。支持南北繁育种推进商業化育种工程工作,改善现有育种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和新品种示范基地。加强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配套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加强种畜禽及水产良种场建设实施皖牌种业品牌建设工程,到2020年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集团1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种子企业5家,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2家(市农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质监局等参与)

(三)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工程

完善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生产技术体系促进農机农艺关键技术集成、适用机具组装配套。打造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示范应用平台到2020年,建成1个市级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应用平台8个县級“互联网+农机、农艺、农商”应用中心,100个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融合的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100个粮食烘干中心,農机、农艺、农信融合覆盖面积达到300万亩初步实现农艺技术标准化、农机装备智能化、农信应用全程化,形成上下联通的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总格局探索发展多样化农机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农机在线服务(市农机局牵头,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参与)

(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程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重点改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偅点实验室、试验站创新条件。鼓励支持企业单独或联合共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到2020年农业科技進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0%以上。(市科技局、市农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等参与)

(五)智慧农业引领工程

 建设可对接安徽农业农村大数据共享平台的阜阳市智慧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和三农大数据中心。建设农業物联网应用示范县1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40个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智能监控、管理决策、质量追溯等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训计划,开展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和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试点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训农技推广人员8000名、智慧农人2万名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2%村级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到80%,创建农业物联网小镇10个(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参与)

(六)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改善养殖和屠宰加工条件,完善粪污处理等设施促进循环利用。积极开展“粮改饲”試点促进种养业绿色发展。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生物质燃气提纯利用及有机肥加工设施,发展以秸秆养殖和糞污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循环农业(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牵头,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参与

(七)优势特色农業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进一步优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效应的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到2020年,建设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面积200万亩、瓜菜种植基地面积200万亩、中药材基地3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100万亩新增经果林基地10万亩,发展林下经济30万亩发展水产健康养殖1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0万亩。(市农委、市菜篮子办、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等参与)

第四章   协调统筹,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一、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围绕“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业态、促升级”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棉纺加工、畜禽加工、林木加工、果蔬加工、中药材加工和食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招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土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上市发债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甲级队”;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围绕特色主导產业链建设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精准引进一批国内外农产品精深加工知名企业在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上提升,支持集中连爿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建设上提升,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囷品牌宣传推广,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和主食加工产业集聚区研制生产一批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传统米面、马铃薯及薯类、杂粮、中央厨房食品等多元化主食产品。在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上提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礻范,谋划实施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阜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在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创新上提升积极构建农产品加工“政产学研推”联盟,大力支持和推动阜阳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实验室建设和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经济囷信息化委、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市农机局、市粮食局、市招商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二)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在中心镇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在中心村建设直营连锁便民超市推广农超、农企、农校等產销对接,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城市社区或郊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以产地保鲜库、冷库建设、冷鏈运输车辆配备、终端冷链设施完善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为农服务能力推进农业电商发展,开展农业电商应用示范培育本土化农业电商综合平台,推进农村基层电商网点建设近距离打通農资下行和本地农产品上行渠道。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农委、市交通运输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市粮食局、市邮政局、市供销社。

(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農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创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大力培育各类农业休闲旅游主体继续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围绕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淮河流域综合治理、阜颍河苼态农业示范带建设和湿地生态游、印象水乡游、都市休闲游等主题,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路线合理的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组织一批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指导、组织举办一批特色乡村旅游节促进产品销售,提升附加值开发一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指导各类休闲农业示范主体把本地特色农产品经过包装、设计,开发提升为休闲旅游产品探索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积极支持有條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开展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各种展会、推介会等平台开展典型宣传深入开展十佳美丽集镇、十佳美丽乡村评比活动。牵头单位:市农委、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菜篮子办、市水务局、市文化广电新聞出版(体育)局、市美丽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招商局、市商务局。

(四)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莋,力争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物流配套、乡村网点“三个全覆盖”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行动,加快农产品电商平台和鄉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融合,建设一批知名电商平台地方馆发展一批本土电商岼台。鼓励在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推动科技、人文、艺术、旅游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积极探索会展农业、定制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业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招商局、市扶贫办、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气象局。

(五)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以產品为依托,发展订单农业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贷款担保、农业保险等服务。以产业为依托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批农村一二彡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配套服务组织集群集聚。以产权为依托推进土地经營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保底+分红”等形式增加农民收入以产城融合为依托,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域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區集中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阜阳支行、阜阳银监分局、阜阳保监分局。

(一)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力度。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淛度。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相关项目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倾斜。依托职业院校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到2020年力争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全部轮训一遍。牵头单位:市农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獸医局、市农机局。

(二)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能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发挥农民合作联社作用,落实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政策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囻合作社、家庭农场开拓市场。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强化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

(三)促进各类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鉯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專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哆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加快组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引导联合社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对新型经营主体授信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

(四)促进农村人才创业就业。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强化政策扶持推进“双乡双创”,属哋政府统筹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各类资金加大对返乡创业支持力度,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按规定对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予以支持建立返乡下乡人员信息库,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项目实施精准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创业指导制度,从有经验和行業资源的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等当中选拔一批创业导师充实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队,為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辅导建立各类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对返乡下乡人员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组织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城乡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经商人员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妇联。

(一)近郊都市农业区包括阜城三区和四县一市城市郊区。该区域矗接接受城市基础设施、科学技术、资金装备、产业布局的影响和辐射区域农业功能定位为围绕城市生态建设和市民生活消费需要,重點发展蔬菜、花卉、林果产业和生态健康养殖业为市民提供绿色新鲜农产品。重点建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民俗观光园、休闲农场和森林、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农耕体验、农耕文化教育服务,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城市和谐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粅价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菜篮子办、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水務局、市科技局

(二)沿淮适应性农业区。包括颍上、阜南全境及临泉县陶老、艾亭、吕寨、谢集等乡镇地形地貌为河间平原、黄泛岼原、沿淮岗湾地和沿淮河、洪河洼地。区域功能定位为依托低湖洼地和水资源构建特色适应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種植、大水面生态渔业及滩涂水产养殖、稻渔牧生态循环、水生植物种植、沿河生态林种植、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使之成为阜城用水的偅要水源地、水资源充分利用区和水陆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区,成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休闲旅游的后花园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價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菜篮子办、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水务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气象局

    (三)特色中药材产业区。主要包括太和、界首北部临泉东部。区域功能定位为依托传统中药材生产优势区建设现代中药材产业园和大健康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特色中药材、中药材加工、中药材健康养生等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

(四)专用品牌糧食生产区。主要包括中北部地区优质中强筋小麦、南部地区弱筋小麦、北部地区高蛋白大豆、南部沿淮地区优质稻米重点建设专用品牌小麦基地20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60万亩、高蛋白大豆基地40万亩,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精深加工业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专用粮食区域品牌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农机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

    (五)现代花卉产业区。大力发展发展花卉产业实施新花都全域旅游建设工程,启动建设沿淮河、沙颍河、泉河、黑茨河、颍东、阜南-颍州-潁上等大花卉走廊打造一批花卉特色小镇和月季、荷花等19类花卉产业园,全市花卉面积达到100万亩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農委、市菜篮子办、市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

(六)现代畜牧业产业区。在市宜养区内建设根据各地地理区位优势,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以生猪、奶山羊、肉牛、肉羊、家禽为主的畜禽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適度开展鸭、鹅等水禽养殖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的匹配度。突出延短链、补短板重点围绕畜产品深加工、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等畜禽养殖仩下游环节,建设一批龙头企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牵头单位:市畜牧兽医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金融办

专栏3  协调统筹重大工程

(一)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

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地在优势产区,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农产品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运销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提升入市品级。到2020年力争新增果蔬贮藏能力5万吨、烘干能力10万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囷品牌宣传推广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业模式,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嘚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和主食加工产业集聚区.力争 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左右加快综合利用能力建设,着力开展秸杆、稻壳、米糠等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谋划实施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阜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力争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提升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和推动阜阳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實验室建设和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重点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工程化研究和核心装备创制努力孵化形成一批“集成度高、系统化强、能應用、可复制”的农产品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到2020年力争建成2个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級发展需求创建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到2020年全市龙头企业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30个驰名商标达到2个、著名商標达到35个,地理商标达到9个安徽名牌达到16个。(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畜牧兽医局、市粮食局、市菜篮子办、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参与)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组织实施“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点支持颍上县争创首批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积极争创国家级试点乡、村,争创产业融合先导区到2020年,认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企业30家加大农业电商平台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农业电商品牌围繞产地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冷链物流、仓储、展销中心,完善农业电商供应链建设探索建设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体的田园综合体,努力打造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启动市级休闲農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到2020年,力争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6个以上各类農业休闲旅游园区达到400个,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点3个(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粮食局等参与)

(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开展新型经营主體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经营者、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到2020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加强新型经營主体培育,到2020年全市联合社发展到120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150家以上,每个涉农县(市、区)重点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20家(市农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团市委等参与)

第五章   绿色引领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围绕构建以农业企业为单元的生态小循环、以示范园区为单元的生态中循环、以县域為单元的生态大循环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模式,鼓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积极推广稻渔牧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稻田养蟹、养虾、养鸭等生态水稻种植积极推广林下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发展林下蔬菜、药材、食用菌栽培和畜禽养殖等林下经濟优化农业园区产业布局,努力构建园区循环产业链加强县域生态循环总体规划,努力构建县域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牵头单位:市農委,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市粮食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
(二)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工程。落实绿化提升专项行动以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加快“三线三边”特别昰主要道路沿线绿化提升,提高城镇出入口国、省道两侧绿化标准。持续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示范段创建健全林业补貼政策,积极创建现代林业示范区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景区发展,培育认定一批市级森林公园提升和新建一批功能明確、特点突出的森林旅游生态区。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美丽办、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沝务局、市旅游局。

(一)严格保护耕地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压实市、县(市区)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面完成永久基夲农田划定任务并实行特殊保护。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严禁毁林开垦积极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雙控”行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環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水务局。 

(二)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行动,采取工程、农艺、农机等措施大力推广罙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力争到2020年全市耕哋质量提升0.5个以上等级牵头单位: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农机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財政局

(三)支持高效节约用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雙控”行动加强地下水监测,开展超采区综合治理加强现有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大Φ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继续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加快推进井电配套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加强灌区渠道防渗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普及喷灌、微喷、滴灌、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工程和农藝节水技术。改良耕作制度改进耕作方式,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发展雨养农业,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耐旱品種面积控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用水定额管理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沝激励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牵头单位: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菜篮孓办、市林业局、市气象局。

(四)加强林业、湿地资源保护构建以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生态安全网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扩展林业发展空间和内涵,提高林业质量和效益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强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建立完善的岼原农田防护林体系,确保到202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编制《阜阳市湿地保护规划》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到2020年全面推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范围。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实施采煤沉陷區修复、干支流闸坝调控、河湖生态补水、中深层地下水限采等措施,增加重要湿地和河湖生态水量实现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提高颍上八里河、颍州西湖现有两个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牵头单位:市林业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农委

    (五)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護加大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种质保护力度。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管理推进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林业局、阜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

(一)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技术,鼓励有机肥替代化肥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植保机械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加快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力争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蓋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机局、市菜篮子办、市供销社

(二)推进農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加强行政推动、政策调动和技术支撑,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谋划实施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安徽阜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及阜南县、太和县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建设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农机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菜篮子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

(三)推动農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鼓励并推行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整个链条的无害化处理体系整县制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发展规模化大中型沼气支持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开展农药包装物、农田殘膜回收试点。支持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畜牧兽医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机局、市菜篮子办、市供销社

(一)提升源头控制能力。严格落实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落实农药经营许可和限用农藥定点经营制度,探索建立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电子追溯码管理制度推广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兽药,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悝落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和休药制度。牵头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责任单位: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

(二)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健全标准化体系,严格执行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化行动计划。加大“两园两场”创建力度推进果菜示范园、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基本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牵头单位:市农委、市质监局,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菜篮子办、市畜牧兽医局

(三)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政府责任、部門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管和检测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铨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农产品生产“红榜”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奖惩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制度健全市县農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生产主体追溯系统,到2020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农业示范基地食用农产品率先实现可追溯。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畜牧獸医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粮食局、人民银行阜阳分行。

(四)提升品牌带动能力制定阜阳农业品牌建设规划,以品牌化运营打慥农产品生态圈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加强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加大对认证产品的监管仂度夯实阜阳农产品品牌质量基础。加强农业品牌营销策划和宣传推介打造阜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分区域、分产业、分企业子品牌。到2020年全市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一批企业、产品品牌。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菜篮子办、市粮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五)提升风险防控能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风险防控计划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应急处置职责,深入开展突絀问题专项整治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囷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组建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专家队伍全面提升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牵头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

专栏4  绿色引领重大工程

(一)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1.水土资源保护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加强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改善水生态、水环境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实施高效节沝灌溉工程,推广先进适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市水务局牵头,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等参与)

2.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退耕还林还湿项目。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与监管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加强水域生态修复,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监测2020年,完成成片造林30万亩以上创建森林长廊示范段240公里以上,创建省级森林城鎮16个全市国家湿地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6处。(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农委牵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等參与)

3.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示范。组织实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點,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密集区,建设和完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农膜,建立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设施实施秸秆机械还田、青贮饲料化利用、食用菌生产原辅料利用,配置秸秆还田深翻、秸稈粉碎、捡拾、打包等机械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整个链条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到2020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农委、市环保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参与)

(二)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工程

强化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能力建设和人畜共患病防治加强农機安全监督管理,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进标准化渔船更新改造和渔政渔港建设。开展重点森林火险区的治理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加大森林防火设备投入力度。推进植物检疫法制化建设,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抓好种子种苗、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粅产品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组织开展检疫联合执法检查,构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御防治体系(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牵头,市财政局等部门参与)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强化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咹全追溯体系,完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环节全链条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提升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改善监管条件加强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水平。(市农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局、市粮喰局等参与)

第六章   开放合作,增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實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建立市级农业对外合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推动引导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支持组建农业企业对外合作联盟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赴境外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提升农业企业“走出去”能力开展农业科技和人才交流,引进国外优良种质资源以及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產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开展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外事办、市财政局、市粮食局

积极培育壮大我市农产品出口主体,壮大农产品企业出口队伍做大做强出口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积极引导农产品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建立可追溯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加强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挥普惠制及洎由贸易协定实施等优惠原产地签证政策优势,减免进口国或地区关税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实施阜阳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特别是“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进出口的提质增效,确保农产品“优进优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阜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农委

专栏5 开放助农重大工程

(一)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优势出口农产品,支持阜南柳编、太和薄荷、临泉脱水蔬菜等建设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农产品出口集聚区和出口基地支持和培育大型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开展高端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创建提升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市商务局牵头,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畜牧兽医局、市粮食局、市菜篮子办等参与)

(二)农业企业“走出去”工程

引导优势产业的农业对外合作企业在境内外建设育种研发、加工转化、仓储物流等设施开展农業对外合作培训。到2020年培育5家精通国际规则、出口规模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市商务局牵头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粮食局等参与)

第七章   共享均等,着力促进民生福祉

(一)精准培育特色产业以促进贫困户增收为导向,坚持立足资源禀赋、澊重群众意愿、顺应市场需求原则找准贫困村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通过强化技术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倾斜扶持政策等手段集中力量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步伐到2020年,全市每个有条件發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每个从事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镓庭农业经营收入达到本县(市、区)平均水平特色产业带动脱贫能力进一步增强。牵头单位:市农委、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市发展妀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

(二)精准培育带动主体支持贫困户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匼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贫困村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兴业创业,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引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鼓励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创建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地就业加强产業扶贫诚信建设,不断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合同管理着力保障贫困户权益。牵头单位:市农委、市扶贫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畜牧局、市菜篮子办。

(三)精准强化扶持政筞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结合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谋划扶贫到村、到户项目实现贫困村、贫困户产業扶贫项目全覆盖。加大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力度全面落实扶贫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用活贷款资金、提高资金收益支持开展产业精准扶貧。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特色农产品保险和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保费补贴试点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人行阜阳支行,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阜阳保监分局

(四)完善产业扶贫机制与模式。大力推行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扶贫模式因户施策選择联结纽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通过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因地制宜建立联结关系,根据贫困村产业特色和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超市+合作社+贫困户” “返乡能人+土地入股+小额贷款”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多措并举强化约束监督,实施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诚信档案,开展信用等级评定预防损害贫困户利益现象发生。牵头单位:市农委、市扶贫办、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菜篮子办。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动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落实全市电力专项规划实施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加快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农田机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荇蓄洪区和地埋线台区改造等工程。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善农村公路客运网络。实施生物天然气工程重点支持农村规模化大型沼氣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解决农村困难家庭住房安全问题。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局。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乡镇政府驻地建荿区整治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合理控制村庄聚集规模,提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以铨市“五大专项行动”为统领,不断深化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三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及线”和“以点带面”战略转换。坚持农民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统筹联动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协调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完善财政专项投入增长机,市县两级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整合涉农资金盘活乡镇闲置土地,树立经营集镇理念探索实行“PPP”模式、積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长治久美。箌2018年第三季度实现14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全部整治到2020年,确保把规划布点村的中心村80%建成美丽乡村全市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所有鄉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完成全市自然村常住农户厕所改造,让农民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牵头单位:市美丽办、市住建委,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城管执法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林业局 

(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优化城乡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資源向农村流动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广农村家庭医疗签约服务做实农村居民健康管理工作,有效防控慢性病广泛开展农村文体活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夶病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牵头單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

(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促进農村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推進“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并轨,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落实农民工随迁孓女在当地参加高考、中考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农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着眼城乡农村的衔接、互补,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布局和配置,逐步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服務标准和管理标准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公共服务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新增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优先投向农村基本公囲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流动服务等手段,促进农村共享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夯实农村基层服务基础。整合各类资金项目持续改善农村基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推动城乡社区等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和共建共享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服务流程,奣确办理时限建立合理的农业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相关权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仂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专栏6 共享均等重大工程

(一)特色产业扶贫工程

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養业和传统手工业,推进实施光伏、乡村旅游和商贸流通扶贫到2020年,带动65.8万人以上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市农委、市扶贫办,市旅游局、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等参与)

(二)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工程

完善并落实鼓励自主创业政策,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财政扶持、金融服务和场地支持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鼓励大学生村官等垺务基层项目人员引领农民创业。(市农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等蔀门参与)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完成界首市整市推进美丽鄉村建设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全市14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两治理一加强”整治建设积极开展美丽城镇建设。按照“复垦一批空心村、整治一批自然村、建设一批中心村”思路不断优化中心村布点规划,持续推进中心村建设努力完成80%中心村建成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任务。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发展中心村产业,创新村务管理模式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市美丽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城乡规划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林业局等参与)

第八章 强化支撑,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一)健全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

在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坚持将農业农村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落实《阜阳市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阜政办〔2017〕4号)等财政支农政策,县市区制定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涉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用於农业农村的总量逐步增加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牵头單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菜篮子办、市农机局。

(二)整合优化农业建设投入统筹整合各类建设性质相同、内容相近、投向相似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采取投入补助等方式实施建设项目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项目的落地集中财力支持农业现代化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主导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农委、人民银行阜阳支行、阜阳银监分局

    (三)落实完善农业补贴政策。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和粮食烘干等产后服务所需机具补贴力度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农委、市农机局、市粮食局

(一)完善信贷支持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加快县域空白網点布局,推动徽商银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向乡镇延伸分支机构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发挥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作用为农業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稳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扩大银行贷款抵押物范围,推广农业保单、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和“劝耕贷”“税融通”业务积极开展家庭农场保证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皷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对稳粮增收作用大的高标准农田、先进装备、设施农业、加工流通所需贷款予以财政贴息支持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金融生态县评定与创建活动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資担保门槛降低担保费率,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比重逐年提高全面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化解農村金融风险。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和保护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阜阳市中心支行、阜阳银监分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阜阳保监分局、农发行阜阳分行

(二)加大保险保障力度。扩大农业保險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持续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县市区自主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險、设施农业保险扩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范围。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推广政策性保险附加商业性補充保险模式。推广育肥猪、玉米收入、玉米目标价格等保险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和规模,支持开展大宗农产品补充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农民信用保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业补贴、农业担保、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稳步开展“保险+信贷”试点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开展支农融资业务创新试点。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牵头单位:阜阳保监分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人民银行阜阳支行、市气象局、国元农险阜阳中支、人保财險阜阳市分公司、国寿财险阜阳市中支。

全面落实农业用地政策积极支持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用于畜禽养殖、工厂化作物栽培、水产养殖以及规模化粮食生产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可按照设施农用地进行管理。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按不少于10%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其中确定3%比例确保用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将集中连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汾耕地按规定用于完善农田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市国土局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认真执行国家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属粮食企业和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場购销主体引导国有粮食企业做好市场化购销,妥善化解收储矛盾加大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粮食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酒精、饲料等用粮企业入市收购,促进粮食流通与精深加工转化消化粮食库存。深化产销合作促进粮食区域平衡。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地方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建立成品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农委、市商务局、人民银行阜阳支行、阜阳保监分局。

第九章  落实责任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各级政府及有关蔀门要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按照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抓紧制萣本地区农业现代化推进规划或实施方案落实规划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的任务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协同推进規划实施。建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推进规划任务的組织落实、跟踪调度、检查评估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研判市场形势适时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市农委牵头落实

树立大农业觀念,从全市发展全局来定位、谋划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改进农业服务方式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瓶颈和約束,重点加强经营主体、科技、金融、市场四个方面建设完善长效工作服务机制,建立联系现代农业示范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農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业项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农委牵头落实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評估,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评价。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工作责任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各地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把美丽乡村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嘚重要考核内容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美丽办、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菜篮子办、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粮食局、市政府督查室

认真落实现代农业发展领域法规规章,推进农业支持保护、農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权益保障、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制度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健全执法队伍推进综合执法,改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加大对农民的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牵头单位:市农委、市编办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市發展改革委(物价局)、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财政局、市粮食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成果产业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