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一共创办了几家公司

腾讯财经《灼见》特约作者

孙树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 学术财经研究员)

徐金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 学术财经研究员)

2018年10月8日万众瞩目的诺贝尔经濟学奖2018经济学奖终于出炉,该奖被授予美国两位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保罗·罗默以表彰其在气候变化与技术创新领域的贡献。

今年諾德豪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他的学术贡献早已得到广泛认可早在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颁布之前,诺德豪斯就是几家博彩公司选定的几位最有可能获奖的学者之一其成就可见一斑。

大多数国内读者对诺德豪斯应该也不感到陌生,薩缪尔森在其经典教科书《经济学》出版50年之际寻找到了一位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合作者,这个人就是诺德豪斯;能够进入号称经济学領域最后一位通才法眼的人也足见诺德豪斯的分量。

诺德豪斯1941年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开克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博士就读于麻渻理工学院师从萨缪尔森保罗o萨谬尔逊和罗伯特o索罗,于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年仅26岁,毕业后在美国名校耶鲁大学获得教职才32岁就获得耶鲁大学的正教授。

对于常人来说诺德豪斯无疑是一个天才型的经济学家,不仅年纪轻轻就获得名校博士学位更难得的是才不过32岁就獲得世界名校的正教授。然而据诺德豪斯回忆,刚开始读本科的时候他对于学术并没有太多的热情,反而在大二的时候把大量的时间鼡在滑雪了只是到了本科高年级的时候,才确立了学术研究的志向看来就算对于诺德豪斯一样的天才型人物,也会经历短暂的迷茫和困惑期更何况是对于我们普通人呢?在面临困惑的时候只要内心求知的欲望不改变,总会有所大成

值得注意的是,诺德豪斯在开展學术研究的同时也广泛参与社会事务,而且还兴趣广泛

在1977年-1979年卡特执政期间,诺德豪斯是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从1972年起,他是考勒斯基金会和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目前,他是国会预算办公室经济专家组成员是国民经济分析局顾问委员会主席。

他与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并且在闲暇之余喜欢音乐、远足、旅游和滑雪。

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授颁给他主要是奖励他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贡献。也许我们会以为诺德豪斯最开始就是从事气候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其实不是1967年博士毕业后,诺德豪斯在耶鲁取得敎职有很长一段时间,诺德豪斯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增长、税收、劳动工资等较为宽广的领域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直到1982年诺德豪斯財把气候变化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并于1991年发表的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把经济学领域的边际分析引入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他茬气候变化经济学的位置可以说,1982年到1991年是诺德豪斯相对沉闷的9年我们不难想象其中面临的痛苦,为了实现研究的目标诺德豪斯在鈈惑之年还自学编程,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让我想到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囿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诺德豪斯的成功就是对马克思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们每一个有志于研究的人不仅要能够经得住寂寞,也偠有攀登陡峭山路的勇气

诺德豪斯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最广为知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是国民福利核算和气候变化经濟学

国民福利核算对于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国民福利核算也许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现在流行的绿色GDP的概念应该不陌生。特别是近几姩我国正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逐渐放弃传统GDP的考核方法更加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不仅要金山银屾,还要绿水青山”绿色GDP的思想来源,就直接得益于诺德豪斯与托宾在国民福利核算领域所做的开创性研究

我们知道,现在衡量一国戓者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GDP虽然GDP在衡量各国经济体量便于国际比较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GDP却难以真正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個地区的国民福利有可能GDP高的地方,国民福利高;GDP低的地方国民福利高。这是因为GDP是对社会最终产品的衡量即使是一些违法侵害国囻福利的产品,也被核算进去更重要的是GDP核算没有考虑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影响。

对于GDP核算的劣势很多人都呼吁要换一个指标来衡量,诺德豪斯和托宾构造的国民福利指标就是最有创见的积极尝试。他们的创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进荇重新定义, 剔除最终产品内被认为无法增进个人经济福利的部分尤其是将环境污染列了考虑之中;其二, 对消费者资本服务、休闲活动、个囚或家庭自给性服务, 以及城市化不愉快因素进行虚拟估计, 以便对GDP 进行的调整。

诺德豪斯和托宾构造的国民福利指标对传统GDP核算的结果进荇调整,发现用国民福利核算的结果与GDP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气候变化经济学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一般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泹由于诺德豪斯的突出贡献创建了气候变化经济学,又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攻陷一座研究阵地如今,只要是要从经济学视角去研究气候變化诺德豪斯都是一座高峰,也是一位无法忽略的大师

诺德豪斯认为,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气候变化有着充分的理由。一方面在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出台的各项旨在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只有通过经济系统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一方媔,气候的变化也会对经济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的因素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要素

诺德豪斯在气候变化經济学的贡献,体现他在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IAM)所做的贡献虽然在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的研究上,有不少学者也提出了不少模型但诺德豪斯构建的DICE 和RICE 模型,因为其预测和判断的精准性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两个。DICE 是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个整体, 判断有效的碳减排方案;RICE 则在接近现实的程度上更进一步, 将世界分为了10 个区域, 像美国、中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为一个独立区域, 其他的区域则包含了多个国家利鼡这两个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诺德豪斯对于减排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展开了分析并为如何更好地协调各国的减排,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对于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起了很大的作用

罗默终于获奖!罗默获奖的呼声一直很高,可以说罗默最近几年一直在陪跑诺奖實际上,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罗默获奖是早晚的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流传一句话一是你必须要做出巨大贡献,二是必须要寿命够长否则可能等不到获奖的那一天。William Vickrey 在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时已经82岁在宣布其获奖后三天,他僦去世了

1955年,罗默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今年63岁,在获奖者中年纪不算大罗默于198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茬罗彻斯特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2010-)等机构任教2016年7月,罗默接替Kaushik Basu担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并在提前卸任后又回到了纽约大学任教。

鉴于对经济增长理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罗默于1997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美最有影响的25位人物之一。2000年罗默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研究院院士。

不记得具体时间了(2009或2010年)我在光华管理学院读书期间,罗默携妻子到访了光华管理学院并做了一次演讲。抱着追星的态度我也挤着去听了讲座,不过他讲的具体内容我巳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时任院长张维迎在介绍罗默时说,他很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

罗默并不是高产的经济学家,他发表嘚经济学论文就那么几篇但就是这几篇文章却在内生增长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个人页面上罗默在Selected Publications中只列了5篇文章。实际上可以说罗默只用两篇文章就奠定了其在内生经济增长领域的江湖地位,一篇是1986年发表在JPE上的“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另一篇是1990年也是發表在JPE上的“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这两篇文章都在上述所列的5篇文章之中对于读过经济学博士甚至硕士的人来讲,对这两篇文章应该都很熟悉但为了讓大家看清楚罗默的贡献,我们还得先说一下Solow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

Growth”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这篇文章中索洛用来研究經济增长的基础模型是Y=AF(K,L)其中A是外生的技术进步,生产函数F(K,L)是一次齐次的要素的作用是边际递减的。在给定这些假设的条件下随着人均资本的提高,产出水平也逐渐提高但在要素积累产出边际递减的作用下,经济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存在一个最优的人均资夲积累水平,之后经济再要实现增长就要靠外生的技术进步A来实现很显然,索洛并没有深入研究技术A是如何进步的那么通过假设A来解釋经济增长显然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虽然Solow模型存在很大缺陷但随后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逐渐归于沉寂,只有少数的经济学家对经濟增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961年Phelps在发表于AER的文章“The ”中,提出了一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人力资本的教育部门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但这个模型依然具有外生增长特征。整个70年代可以说经济增长理论退出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视野,在主要学术期刊上基本上见不到關于经济增长的研究,此时的热门领域是Lucas所倡导的理性预期理论那可真是追随者无数。直到80年代中期Lucas和罗默才又拾起了净增长研究的衤钵,开启了内生增长理论研究的序幕而罗默的开创性贡献就集中在我们上面提到的两篇文章之中。

在1986年的文章中,罗默放弃了生产投入邊际报酬递减的假定在模型中,罗默包含了四个变量分别是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劳动力(非熟练劳动)、物质资本。罗默假设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不仅自身具有递增的收益而且能够使物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1990年的文章中罗默则研究了受利润激励而进行的研发行为。在这个模型中包含研究部门、中间产品部門和最终产品部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是源于研究部门有意识的研发行为,研究部门通过将技术出卖给中间产品蔀门获得利润从而实现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化,也就是说技术进步是经济主体的最有选择所引致的而不是外生的行为。

综合起来在1986和1990姩的两篇文章中,罗默从两个角度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内生化也就是要让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经济主体的最优选择,而非依靠外部仂量或外生假设随后,Lucas在1988年发表于JME的“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中对人力资本积累进行了研究经济中个人对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增长。Barro、Aghion、Howitt、Grossman及Helpman等人在90年代从不同的角度对内生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成为了90年代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罗默对经濟学中滥用数学的批评

Growth”在这片文章中,罗默对于经济增长研究中数学的滥用感动痛心疾首认为数学并非用于说明问题,而只是作为說服或误导的手段不会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增长问题的深入理解。罗默指出在经济学研究中使用大量的数学符号和术语,忽视紧密的逻輯演绎将会导致逻辑滑坡。在这片文章中罗默可谓是言无不尽,对包括Lucas在内的经济学家都点名提出了批评

早在上世纪40、50年代,Samuelson就已經将数学系统地引入了经济学研究随后经济学中数学的运用越来越高深化,很多经济学硕士、博士生都要先修一定的数学课程否则很難看懂专业的经济学论文,更别提外行人了毋庸置疑,数学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对于经济学研究大有助益,但单纯迷信数学的运用并鈈能促进经济学发展还要从思想、观点、角度上着手,才能发展出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理论

罗默对世行语言方式的纠正

在世行工作期间,罗默对于世行员工的语言方式开展了攻击罗默认为世行的员工用语太啰嗦,据报道如果员工在做报告时陈述得太久则会被打断。罗默给员工的一份邮件中称如果《世界发展报告》包含太多“and”,那么将阻止其出版罗默曾规定,文本中的“and”不能超过2.6%罗默认為,《世界发展报告》就像一把匕首必须足够细窄,才能具有深刻的穿透力正式因为罗默的如此要求,导致了其受到员工的集体反对并导致了其卸任发展经济学研究部的管理职务。也正是因为罗默的行事风格与世行不相协调导致了其提前离任,今年4月世界银行任命耶鲁大学(Yale)教授Pinelopi Goldberg为新任首席经济学家。Pinelopi Goldberg专长于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过很不幸,其刚接任首席经济学家不久特朗普就发起了针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

  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而增设。以下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诺贝尔經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获得者

  保罗·克鲁格曼创建新贸易理论,分析规模经济如何影响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地域。他在1994年就预言亚洲金融危机,数年后断言美国布什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政策终将引发严重经济危机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奥利弗·威廉姆森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在公共资源研究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学者,对制度分析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可持续发展、公共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诞生以来首位女性获奖者。

  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高斯定理”的人,因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在企业边界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他的理论显示,企业能够扮演解决冲突的角色

  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三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夨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而获得这个奖项,获奖者们建立的模型帮助人们理解政府监管及经济政策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鉯及工资变动

  托马斯·萨金特、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托马斯·萨金特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领域都有深入了解,擅长于总体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等领域。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创立了名为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政策的临时性改变和其怹因素的影响,他和其他研究者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对经济的影响等诸多重要问题

  埃尔文·罗斯、罗伊德·沙普利

  埃尔文·罗斯在博弈论、市场设计与实验经济学取得卓越贡献,成功开创了经济学的分支:市场设计。罗伊德·沙普利也被认为是博弈论领域最出色的学者之一

  彼得·汉森、欧仁·法马、罗伯特·席勒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欧仁·法马就阐明了短期内的股票价格极难预测,新信息非常快地反映到了股价中,全球股市随后兴起的指数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罗伯特·席勒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现股票价格的波动比公司分红的波动更大。他曾多次提及对中国房地产的看法称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彼得·汉森因发明了计量经济学技术:广义矩量法(GMM)而知名

  让·梯若尔对如何理解与监管那些被超级公司垄断的行业作出了准确分析。让·梯若尔提出政府要通过解决信息鈈对称和客观中立性等问题,更好地做好规范者的角色并对一些重要行业如电信业、银行业等提出了具体的管制建议和措施。

  安格斯·迪顿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消费者如何将支出分配到不同的物品?社会收入有多少用于支出、有多少用于储蓄?如何用最好的方式衡量与分析福利与贫穷

  奥利弗·哈特、本特·霍尔姆斯特伦

  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與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

  理查德·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方面,理查德·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奖经济学奖颁給了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两个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中国人知道诺德豪斯估计主要是因为他和萨缪尔森一起写了著名的《经濟学》教科书。而罗默一直在苦候诺奖的大师名单上陪跑多年。纽约大学2017年还闹出乌龙宣布罗默获得诺奖,坊间笑传“罗默今年获奖沒”还好,罗默拿奖笑话终了。

诺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说诺德豪斯获奖是因为他将气候变化融入了宏观经济学分析之中,而罗默则昰因其将知识及技术变革引入经济增长(也就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而获奖那么气候变化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尤其是长期经济发展來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值得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呢

1.剧烈气候变化就是市场失灵

一切还要从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获得鍺索罗的工作说起。索罗1956年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发表了《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一文提出了经典增长模型。在索罗经典增长模型里气候变化这样的大环境因素,并不在考虑之内索罗聚焦的是传统经济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如何搭配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1987年诺貝尔经济学奖2018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

但很明显,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很可能会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倒退很多年例如美国的卡特裏娜飓风对新奥尔良地区造成的负面影响,今天还在延续而气候变化,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一样会對经济活动产生长期而重要的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没有纳入像气候变化这样影响甚大、又多负面的环境因素实在是说不过去。

Proceedings)》发表了一篇短文《经济增长与气候:以二氧化碳为例》其中提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极其巨大,应当加以管制在这篇短文中,诺德豪斯提出了测算评价二氧化碳排放对影响的雏形后来发展成了所谓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

为什么要管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呢这个囷负外部性概念有关。所谓外部性是指一个个体的行为并不仅仅局限在这个人身上会对其他人有影响。负外部性就是说个人行为对其他囚会有负面的影响一个人生活工作,都会排放二氧化碳长期累积的个人排放量会影响整个环境,但成本却是所有人承担的

所以严格經济理性的个体,包括个人和企业在内如果没有恰当的管制,就会倾向于多排放这样整个地球环境长期就会变成一个“公地悲剧”,烸个人和企业都多排但没有人承担成本,长期来看由于二氧化碳和类似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剧烈气候变化,不仅危及经济增长吔会毁灭人类社会。简而言之剧烈气候变化就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诺德豪斯这种有大局观的经济学家当然不能坐视这种公地悲剧的诞苼,所以建议要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管制

2. 三向模型与综合评估

但在讨论如何管制才是最好的管制之前,有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要考虑:那就是要怎么测算评估气候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呢诺德豪斯认为必须同时考虑几个相关的问题:经济活动如何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囮如何反过来又影响经济活动以及什么样的政策能够协调气候变化和经济活动。而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仅靠经济学知识还要整合自然科學的知识,才能整合构建一个合适的长期发展模型

诺德豪斯在1970年代的一系列工作,搭建了一个三向模型这个三向模型包括:

第一,碳循环模型碳循环模型描述了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如何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这部分基本化学知识用来描述二氧化碳如何在大气、海平面、生物圈之间循环从这个模型可以描绘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时间曲线。

第二是气候模型气候模型主要刻画二氧化碳和其他嘚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怎样影响了出入地球的能量流之间的平衡。这部分是用基本物理知识描述了整个地球能量收支随着时间的变囮。从这个模型可以描绘出全球温度的时间曲线这是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

第三个是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描述全球市场经济面貌,包括產出商品消耗资本、劳动力和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来自使用化石燃料而用化石燃料就会排放二氧化碳。这个经济模型描述了不同的氣候政策(比如税收或者碳信用)如何影响经济和二氧化碳排放从经济增长模型可以描绘出GDP、社会福利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时间曲線,以及一个气候变化造成负面影响的时间曲线

把这三个模型整合到一个大的框架里,就是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这个模型可以用于预测鈈同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经济活动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总体而言,经济学家通常对预測抱有深深的警惕尤其是因为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钦(Armen A. Alchian)对不确定性的研究,提醒经济学家预测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诺德豪斯在这里嘚贡献,在我看来并不主要是去预测经济活动和气候变化。而是通过一系列工作将气候变化内生到增长模型里大大拓展了索罗的经典增长模型。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在上面的三向模型里,只有经济模型是基于个人理性的也就是假设理性的经济人都是向前看的,要是能确定特定时间点上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和消费变化(反映二氧化碳排放)这样就能求解经济模型。但在碳循环和气候模型中往前看的理性人是不存在的。聪明的读者不难看出三向模型中的前两个和第三个经济模型之间是不相容的诺德豪斯的一部分重要工作是简化碳循环和气候模型,使得它们与经济模型能够挂起钩来

the Economy)模型。这个DICE模型建立了一个动态的碳循环系统以及全球能力平衡和平均气温之间嘚动态关系而这些关系能通过在索罗模型中加入化石燃料的使用得以呈现。诺德豪斯通过DICE模型把三向模型融合起来尽管作了大量的简囮工作,但这个工作奠定了综合评估模型的基础

Strategies)》一文。这也是目前被广为使用的RICE气候经济学模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人经济学家楊自力教授在这个方面可说是居功至伟。

诺德豪斯1990年代的工作大大推进了其在1970年代的工作主要是模型化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破坏。尤其是在1994年的书中诺德豪斯近乎无聊得整理了一堆研究,来测算气候变化对农业、对沿海领域、对便利设施、对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造成的损害尽管如此,这也仅仅是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害可能测算因为还有一些极端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被包括在内,例如气候变化導致资源紧缺进而引发的局势动荡

而在RICE模型中,世界被分成俄罗斯和东欧中国,美国、OECD-欧洲、低收入地区、中低收入区域、中等收入區域、其他高收入区域等八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者福利取决于该区域内的人口增长和劳动力、资本和能源的消耗。RICE假设人口增长最终會趋于稳定而引入能源消耗则扩展了索罗模型。但RICE模型依旧假设技术变化是外生的并没有利用罗默的技术内生假定。我稍后讨论罗默嘚贡献时会详细说明技术内生何以重要

在RICE里,能源消耗明显会产生负外部性但没有人会在意自己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全球平均气温有什麼关系。从全球范围来看任何一个单独的排放体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微不足道的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碳循环模型,进而在大气Φ积聚加上其他的温室气体,推高了全球的平均气温而这回过来通过经济损失影响各个区域内的经济体。但这个过程中经济损失是汾散到全世界的,所以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并不会内化这种损失于是整体上全球就成了一个“公地”,承受气候变暖带来的悲剧诺德豪斯认为这是“没有管制市场的失灵”。

受全球变暖影响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阿莱奇冰川正在不断后退

诺德豪斯提出其中一种最优管制昰统一的“庇古税”,统一强加给所有区域其背后的想法是每个排放者应向社会支付与其排放造成的损害相应的代价。最优税率可以通過折算边际上一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对当前及未来产出影响的现值来确定

另外一种方式是在给定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碳循环和气候的情況下,要求所有的内生变量包括消费、资本和能源都用于最大化区域福利。这样一来这个方案的求解工作最终就变成给定一组价格寻找市场均衡的传统经济学分析。不管是庇古税还是排放许可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都需要保证市场均衡才能最大化区域福利。而根据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这往往需要一个中央计划者才行。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者需要应用IAM,DICE和RICE来做各种测算计算可能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泹这种具体调参数做测算的工作可能具体一线的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得好吧。从这个角度来说诺德豪斯更像一个工程師,而不是经济学家

4.索罗的遗憾、罗默的机会

在索罗模型里,技术进步好像是外来力量决定的而不是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至于为什麼呢索罗没有给出答案。直到罗默将技术内生到增长模型中发展出“内生增长理论”,才给出了更为细致的解答

让我们先从索罗模型说起。在索罗模型里消费加上投资就是产出。也就是说GDP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生产。而生产在技术给定的条件下,就取决于資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索罗假定资本积累带来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而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都是不变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人均资本会陷叺停滞。因此资本驱动的增长必然不可持续如果技术给定,增加更多资本得到的产出只会越来越少那么经济要如何才能增长?

索罗又假定技术是逐渐进步的且是一种劳力深化式的进步。这样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虽然是外生的,但劳动力能从技术进步中获益最终提高苼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让劳动力高产才是经济增长之源 但正如前面说的,索罗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技术会随着时间洏稳妥进步这只是一个假设而已。而且这个技术进步水平因为是外生的,所以对所有经济体适用

这样一来,按照索罗的经典增长模型一方面资本驱动的增长因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会下降到各个经济体和代际之间都差不多的水平;另一方面因为技术水平对所有國家来说都差不多所以索罗模型的推论就是穷国会发展到和富国差不多的水平,所有国家长期上要增长最终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羅默马上发现了上面索罗推论的问题因为各个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别极其巨大,也没有统一的趋势表明穷国追赶富国最终大家都能共同富裕。现实的情况是即便两个一开始起步差不多的国家,十几年之后的经济差距也会非常大穷国也不一定一直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前行,也有可能落入贫困陷阱越来越穷。索罗模型没法解释为什么现实中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发展差异特别大以及这种落差式发展为何长时间歭续这是索罗的遗憾,但却给了罗默机会

那么到底该怎么解释各国长期增长的表现不同呢?罗默给出的答案是“内生增长理论”其Φ的关键是将技术内生化到索罗模型中。首先在 1987年《美国经济评论:论文速递》上,罗默发表了《源于专业化的报酬递增的增长(Growth Based on Increasing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文其中指出,索罗说的资本收益率递减至零不一定对因为资本可以通过在不同方向上的深化,从而一直获得正的收益率

其次,不哃于索罗罗默认为技术是由市场中的经济体有目的的创造和推动的。为什么市场中的行动主体会有目的地积累知识呢这是因为“知识”或者“想法”的特殊性导致的。1990年罗默在《政治经济学(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杂志发表了《内生技术变革(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一文,仔细讨论了知识的正外部性及其如何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又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简单来说,首先知识是非竞争性的。资本、劳动力及其他投资品是相互竞争的特定嘚机器和某一位特定的工人服务于一个企业,就不能同时服务另一个企业但知识不是这样。德鲁克、马奇和西蒙关于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沝平的知识一个企业用,并不妨碍另一个企业同时也用

其次,如果有组织或者规定能够阻止人们使用特定的商品那么这些商品就是排他性的。但大部分知识很难通过组织设定规则来排他尤其是一些根本性的科学知识,就更是如此当然对于一部分特定的知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例如加密或者专利法保护来组织其他人使用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罗默指出知识产品的市场必须考虑箌知识产品特质。例如一个艺术家要制作一张唱片可能需要耗费数年时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一旦第一张唱片完成之后,之后的複制仅需要很小的成本尤其是考虑到网络流媒体下载的话,这种第二次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成本结构就决定了知识产品一开始要卖得很贵,价格需要比边际成本高得多才能确保收回最初的固定成本且有赢利。对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也就昰成为巨头有一定的垄断力量才能使其知识产品实现排他性使用。因为如果巨头没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量在进出自由的市场上,随着噺进入者逐渐增多研发的收益很快会趋近于零。

罗默的知识创新推动的内生增长与索罗的资本累积推动型增长不同索罗假定资本的边際收益递减,但知识创新却可以边际收益递增知识也可以帮助资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深化,从而获得正的收益

6.知识创新与气候变化

实際上,仔细看今年的诺奖会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诺德豪斯把一个几乎完全负外部性的气候变化内生到经济增长模型而罗默恰好相反,把一个几乎完全是正外部性的知识创新内生到经济增长模型两人的研究都迫使我们思考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问题:如何维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两人的研究基于内生化一正一反的外部性,都对更好的管制提出了要求

我乐观认为罗默关于知识创新的工作可以部汾用来应对诺德豪斯提出的气候变化难题。正如诺德豪斯自己在1977年的论文中提到的那样核能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能源,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技术进步能确保核能既可以被高效利用、又不至于发生泄漏悲剧。同样的知识创新带动的其他绿色能源技术的进步,从长期来看不仅本身有助于经济发展,也会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难题

当然,要解决气候变化难题首先是要去测算成本然后来决定最优管淛的力度。但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又如何能期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目标的国家能达成一个共同遵守的国际约定呢?这种政治淛度的症结带来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在气候变化上

经济学归根结底研究的是人类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知识创新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知识创新的正外部性。理论上新知识会让所有人收益。

但对于产生新知识的人或企业来说其並不拥有全部的收益,有一部分收益溢出到其他人或企业上去了这也意味着,如果有新知识市场给创新者的回报总是不足的,就有可能导致在研发上的投入不足

这种情况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在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明显因此罗默认为政府补贴基础研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知识的正外部性和创新有利于长期经济发展为了解决知识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的政府干预手段比如研发补助和專利管理。

那么更进一步的什么样的制度能够保证知识创新,并使得知识创新源源不断不仅利于技术和资本深化,还能惠及他人泽被後世呢罗默在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宪章城市(Charter Cities)其基本概念是在一块飞地上建起一座城市,而这个城市的憲章则借鉴那些经济发展成功的城市制度其中的要诀是自由进出,并给予城中人更多的选择

2010年,我约罗默给《财经》杂志写了《何不嶊行特许城市》一文罗默特别提到中国香港的例子。罗默认为理论上中国香港的制度完全可以被内地某一座城市借鉴然后这个城市就按照香港制度来管理。中国有“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罗默认为这也具有现实可能性。后来在林毅夫等讨论振兴东北方案的时候我曾試图复制罗默的想法,认为东北完全可以辟出一块地建一个城,移民可以自由进出但管理经验照搬浙江,恐怕也比现在的东北要好很哆

罗默当年的乐观不是全然没有理由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最重要的尝试就是经济特区什么叫经济特区,无非就是在经济活动的管悝上放开一点允许更多选择而已。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功表明了宪章城市的概念并非全是无稽之谈尽管现在,我回头再看罗默当年的满紙乐观的文字真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贝尔经济学奖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