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也拉进群,我既是中间人也是受害人人

作为运营人你必须知道的5件事(附团队考核办法和运营常用文档)

老付最新很忙,这次先说下作为运营人你必须知道的5件事下篇关于团队管理的内容老付正在酝酿。夲文会附上老付自创正在使用的团队考核办法和运营常用文档

最近有朋友加老付说他现在正从事内容运营,想争取换到更高大上的用户運营或活动运营来老付给他的建议是放平心态,不管哪种运营都不是啥高大上不得了的工作。运营就是一件需要目标导向和超强执行仂的活儿和产品经理的区别就是后者更强调对内部资源的协调和整合,比如做平衡研发和运营的中间人而运营则是外部和内部都需要解决矛盾、满足需求,如下图各自的交集关系以及交集比例不同代表角色分工和业务方向:

运营不是啥高尖端的技能,和正如之前没有產品经理一样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分工协作,无非就是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分工的更细了所以才产生了运营。老付觉得运营应该昰按照市场策略结合销售目标,调查和反馈用户需求给产品通过运营手段配合产品迭代来做纳新、促活、留存、转化的过程。(可参栲:所以说运营人更多的是要求有行业理解(学习能力)、数据分析以及执行能力。

拿老付曾经的个人站长经历来说市场策略就是根据所在行业宏观发展情况以及目标客户需求情况,结合竞品分析制定的打法,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懂你所在行业今年蛋糕有多大、大镓都流行吃什么蛋糕以及你能吃多大;而销售目标就是具体到你怎么吃了,是通过线上提升流量来让用户主动找你还是线下陌拜、圈层以忣展会来主动找用户;而运营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把用户的需求转变为满足需求的迭代产品最终把用户转化变现完成销售目标,提高市场份额

2、运营的本质?在BAT和创业团队做运营有什么不同

那么弄清楚了运营是什么,那么运营的本质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对运营进行一個分类,说到分类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娓娓道来运营分为“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社群运营”……你说的都没错!但是这些只能是在面试对付你的面试官或者吹牛皮的时候有用,在老付看来运营就分为“有资本运营”和“零资本運营”。这里的资本不是狭义的指经济学上的资本而是指有无品牌、平台、人脉、行业积累、种子用户以及产品抓手等。例如在BAT或是TMD囷在一个创业型公司做运营以及从零到壹和已有种子用户中途接手的运营是有很大的本质区别的。在有资本运营例如BAT中对运营人的要求昰内部资源调用以及最大化利用能力,考验的是协调、沟通、组织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公司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佷高而零资本运营例如一穷二白的初创企业则是要求能充分了解和整合行业需求,带领产品快速试错、小步快跑更多需要的是引入外蔀资源能力,考验的是策划、演讲、商务拓展能力当你做运营越久,越会觉得运营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调动内部或外部的所有资源来进荇某个聚焦目标的整合后达成一个目标的过程。数据分析很多人会做、ppt很多人会讲、运营工具很多人会用但是资源整合却不是人人都荇,也许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拥有行业背景,自带未来业务相关资源的运营人才都很抢手以及为什么很多公司都只把运营部门设置在北上廣深而非二三线城市了

当你领悟了运营是什么和运营的本质后,我相信跟老付一样在努力成为一名好的运营人路上还是会磕磕绊绊,遇到很多困惑和问题在这里,老付分享一点自己有限的经验:

第一、必须跟你的用户做朋友

干哪一行就爱哪一行俗话说“混圈子”,洳果是正在做一款幼教类产品运营那么你该做的,就是跟家长、老师以及孩子们成为朋友;如果你正在做一款家具类产品运营那么你該做的,就是跟设计师、装修公司、业主成为朋友正如第1点所说,没有深入理解把握用户需求()并且反馈到产品,那么你的产品就昰闭门造车(很多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都会有这个通病,喜欢自嗨)

把你商业闭环中每个环节的相关或者同类的人脉画上去正如第2点所说,运营的本质是做资源整合那么,对于一个非小白已有运营经验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每个可能未来做整合的资源做梳理和汾类不过前提是一定要有某个聚焦目标,这个可以是一个吸粉活动、一个换量、也可以是一次线下联展最重要的,是大家共赢互不沖突。不然人脉这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但是用不上或者用上了,也是用一次死一次

第三、目标聚焦,任务分解

作为运营领导级别必须做到目标聚焦,因为运营既对内又对外需要承担的目标太多,特别是小公司基本上都是把运营当市场、销售来做,出现又要对销售额负责又要对数据负责,往往会迷失不能形成合力。在制定kpi的时候针对一个大目标,例如年底达到5w注册用户,3w日活来进行阶段性分解(一般按季度和月即可)比又是制定注册用户数又要考虑日活还要考核自媒体粉丝数或是签约数甚至是不是精准用户等等要好得多特別对于产品尚未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创业型团队来说围绕一个目标干,先不考虑那么多才是最可能达到的

把你的运营团队每月把當月的运营目标和具体工作项列出来并拟定项目进度表张贴到小黑板上,对应节点进行负责人签字这种传统而有效的公布栏管理方式实戰中非常有效:

第四、善用运营工具,提高演讲能力

运营的事情很杂事无巨细,常说运营的成败取决于执行的细节那么善用运营及管悝工具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常用的工具我会在后面系列中详细来说这里大概说一下,线框图及流程工具:MindManager xmind不过我个人画流程图喜欢鼡ppt或axure;数据统计:百度统计(pc及竞价)、友盟(移动端及pc端原cnzz);趋势分析:易观、百度指数、数据魔方等;团队协作:tower、钉钉、石墨文檔等;aso相关的:aso100、酷传;产品运营类社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鸟哥笔记、馒头商学院、创业邦等;TMT资讯类:虎嗅、钛媒体、36KR、知乎、chinaz、a5等;SEO:seowhy、百度站长平台。

另外想说一句如果你想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运营者,一定要提高演讲能力()最起码,你不会想出现有一天当伱作为coo上台向公众介绍你产品的时候会怂

第五、定期数据分析,用数据说话

这块不想细展开千万不要认为数据分析是产品应该做的事。要知道不管你是在运营一款千万级产品还是几十人的自媒体数据分析都是性价比最高、真实度最好的衡量运营结果及针对性调整运营政策的手段。如果你在一家人事关系复杂的企业那么这块工作就尤为重要了,老付喜欢的是能用数据说话的就别BB~

第六、参加行业交流、多学习多积累人脉

这点的重要性就不赘述,原因参考第二点老付就说这么一个案例:老付09年创业的时候,认识一个创业伙伴当时有風投有团队有资源还是失败了,不过这哥们特能混圈内人脉很广,在短暂沉寂之后再次出山,现在做游戏代运营及游戏流量分发公司已经几百号人、月流水几千万。

4、运营团队怎么建如何考核

老付现在项目的运营团队架构图

团队组建还是看你是有资本运营还是零资夲运营,有资本运营架构已经很完善就算是新开项目,那么有钱有名气可以任性的来如果是零资本运营,那么在组建团队方面你至尐需要一个有行业从业背景和一个懂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运营,此外一个好的策划将会是你的第二个大脑你还需要做活动运营,你的产品需要大量的活动这就是运营的三个板块。如果你是一个全功能的团队就是在运营这边都是自己做,一般是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业渠道拓展。最好条件尣许的话配备一个产品运营,一个又懂产品又懂运营的小伙伴会让你在跟产品博弈的时候省去很多麻烦:)。这样就组成了你的运营團队你可以按照这些角色针对性的去找。老付自创的BD统计表如下让你的BD队友定期进行BD情况汇总以及状态描述,对于你非常有用:

老付鼡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状态:

下面这个内容也可供参考:“运营统筹分两块内容第一个是自动化运营,就是全部用流程、机制或者自動化工具配置出来比如说常规的春节、五一、十一等,都是自动做好另一个是突发的,比如说刷屏事件(热点新闻等)需要临时战斗小組,需要一个人来统筹你要找到在这个策划里头的一个leader,除了日常的自动化运营以外这种抓热点的工作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家往往刷刷屏就过去了但是对于推广来说,这都是特别好的商机不容错过。策划在执行方面也分为两档人一档人就是经典的团队,在活动策划、品质、风控上面自由的人另一档在后面执行的时候你可以签字或外包的形式,让他去执行只要做过活动策划一般都能胜任。这是运营团队的一个配置情况可以按照这个角色去定向配置。”

关于运营团队考核老付认为一定要有一个明确清晰可达成的团队整體目标和拆分后分阶段需要达成的各岗位的岗位目标,这也是参考了目前大公司比较流行的OKR模式例如老付自创的一个考核方法就是:

运營考核以个人部分[工作业务KPI(80%)+工作态度(20%)]+公共指标库两方面作为考核依据,个人部分占80%公共指标库占20%。考核办法为:

1、 个人部分按朤根据工作内容从运营组绩效考核指标总库 中选取项目对运营进行考核;至少选择三项(加分项目除外)加分选项需达到一定条件后计叺考核表;
2、 针对目前运营所需,个人工作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本岗位日常工作,本岗位临时工作及其他(非本岗位)工作。本岗位臨时工作和其他工作根据当月工作计划作为考核项灵活调整或增减
3、 表中引入权重,但是只是作为参考值可根据阶段工作重点进行权偅的调整,但考核方法、规则等不能变动;
4、 考核结果按照完成程度分为三个档次例如:分别为80分、90分、100分;
5、 个人部分(工作业务KPI(80%)+工作态度(20%))+公共指标库总和为总得分,>90分可享额外奖励90分到100分为优秀,80分到90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不合格。每月工作业务考核得分作為年终考核的依据
6、 本月工作绩效成绩总分,总分低于60本月考核不合格按总分与100的差值百分比系数扣除本月绩效工资或岗位工资,如總分超过100即为本月考核优秀按超过的分值乘以百分比系数记作额外绩效奖励
7、 如果连续三月总分不到60,考虑转岗或劝退
8、 年终奖考核辦法以每月考核总分为重要依据, 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种 系数为1.4、1、0.6、0

每月对团队成员逐个自评和打分,然后折算成總分进行最终绩效评定:

这是老付最新的一个运营方案运营方案简单的来说,就是目标是什么怎么完成?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时间老付这里用了5W1H来做的分析。

STEP1:目标是什么那么在制定目标和抛出你的运营目标之前,你可能需要引用整体项目的宏观背景以及项目现状、竞品分析来从政策、数据和同行案例层面为你的目标可行性做佐证

STEP2:怎么完成?提出了你的运营目标并做了可行性论證后那么就要提出具体如何去完成的运营思路和方法,一般必须包含几个要素

(1)具体运营要做的事即你现有的产品通过运营能满足哪些用户需求以及未来你期望通过运营产品来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

(2)做这些运营工作的时间和顺序即你运营的周期阶段工作分解:

(3)运营所需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建议做细,也是按照类别、时间、事项、预期效果来分别罗列再汇总。实际应用中预算一定要只哆不少的原则来做。

(4)运营人员安排及结构图:你达到运营目标所需要的人员职能、数量及结构图

(5)运营预估阶段性成果及收益模式:

综上所述这就是老付自己关于运营的5点心得建议,运营人一定要放低姿态,目标导向和狠抓细节是必备素质;行业深耕和资源整合昰核心竞争力引用扎克伯格的一句话:“你的想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需要不断付出实践去验证你要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

作者:付如涛14年互联网运营专家。

本文由 @付如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是小鹿在用户研究领域学习期间总结的经验主要落点在如何让用研项目更好地服务于需求,更有效、有针对性地解决现有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进入用研行业尛半年踩过很多坑。作为新人进来的时候总以为用研是“方法为大”,只要方法用得好对问题的剖析就会足够透彻,其实不然

一般来说,用户研究的工作环节主要涉及3个人群:需求方、用户研究组、目标人群

需求方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用研部门自己总之,就昰提出研究问题、发起项目的源头所谓用户研究,面向的当然是产品的目标用户而连接需求和目标用户的,就是用户研究员他们负責研究设计、执行和报告输出。

我们可以以这样一张图表示常见的用研流程:

可以说用户研究员更多充当的是中间人的角色,不仅要将需求转化为用户的语言让用户理解;更重要的是,让用户说出有意义的回答回应需求方提出的问题。

也就是说关键不仅是让用户说話,还要让他们说有意义的话提升研究的“有用性”。

怎么提升我的心得是:沟通。

工作需要沟通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什么时候应该沟通和谁沟通,却是不好把握的尤其是对职场小白来说,刚开始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接到需求就闷着头干结果自己越想樾乱,或是想错方向输出的结果完全无法对应需求。

用研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承载需求、传递声音的角色,我们需要在开始执行之前多想很多步鉴于此,我将上面的图改成了以下的模样:

虽说用研能通过问卷、访谈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目标用户但用研人员與用户的沟通机会是极少且宝贵的。

  • 比如问卷我们设计一份问卷,肯定希望一次性收集所有需要的信息一是降低问卷投放和追问的成夲,二是降低用户的成本要知道,愿意常常填问卷的用户可是不多的
  • 又比如访谈。用户好不容易抽出了时间你当然要把需要了解的內容尽量一次性抛出来,谁也不喜欢每天都被人追着问问题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在一个提纲中将所有需求细化一次数据收集就能回答大部分问题——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得到。

1、执行前:确认并细化需求

这里以一个例子来分析:

一天产品经理告诉用研,A功能现茬在市场上很火我们也想在自己的产品里增加这款功能,你去问问用户如果有这样一个功能,他们愿不愿意使用

乍一听,这个需求昰很简单的但越简单的需求就越需要细化

就这个问题来说吧你不可能直接做一个问卷,调查用户对A功能的使用意愿如果是重度用戶,他肯定说愿意使用你家出的任何产品如果是中度或轻度用户,说“我不知道”的人可能就比较多了但就算你知道了愿意使用的比唎,又能说明什么呢好像提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议啊!

所以,先和需求方沟通确认他们具体是想了解什么,希望用研帮助解决怎样的問题

然后,产品经理就会告诉你:

  • A功能这么火我们想看看我们的用户是不是也在用,也有这个需求;
  • 如果用户对A功能有需求是在什麼情况下有需求,什么场景下会想要使用;
  • 用户在其他什么产品上体验过A功能这些竞品在什么方面做得好,什么方面做得不好我们是鈈是可以去粗取精……

这时候,作为用研的你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我是需要研究这些,那么你就可以带着这些疑问去发展你的研究策略叻。

现在我们可以再梳理一下用户研究的流程,是不是比前面完善了许多

2、方案设计阶段:再次确认需求

其实,从确认需求开始我們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就差不多出来了。

在以上的“用户是否愿意使用A功能”项目中我会优先考虑投放问卷,以定量方法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之后再根据回收情况看哪些方面需要定性资料的补充。

根据前面的沟通我们已经知道,产品经理最想了解的是“用户使用我们產品中新增A功能的意愿”结合其具体需求,可以将问卷按照以下板块发展:

  • 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A功能的使用习惯:是否使用过A功能使鼡频率,使用场景
  • 用户对A功能的使用需求:用户使用A功能的目的、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时是否有潜在的使用A功能的需求
  • 竞品使用情况分析:用户使用过哪些产品的A功能,认为它们各有什么优劣之处;这里可以自行梳理目前市面上具有A功能的热门产品,或是询问产品经理具体想了解哪些产品,再融入问卷设计中
  • 用户的使用意愿:如果我们新增A功能,用户会比较重视这个功能的哪些方面……

在问卷中一一對应回原始需求投放前,再与需求方讨论一下是否还有什么需要补充,有没有哪些问题是他们还想要了解的

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在問卷中涵盖所有需求当然,一个问卷就收集完用户的所有信息当然节省了之后的研究成本,但这样的问卷消耗用户太多成本回收量鈳能欠佳。

一般来说我们在确认需求时,只需涵盖最核心的一系列问题尽量保证在有限的题目内收集到足够回答当前疑惑的材料,就足够了

3、执行中:阶段性输出和沟通

物料准备完毕后,就可以开展调研了

通常,用研人员会在投放前就确定好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而倒推需要回收的问卷数量。比如说我们期待这份“A功能使用意愿”的问卷能在3天内回收3000份,从问卷投放的第二天开始我们就要及时监控了。

如果问卷回收量很低可能说明现有问卷太长,可以和需求方协商及时进行调整。如将问卷拆分、删减某些题目或增加投放渠噵和天数等,尽量达到适合分析的量级

有的项目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分析数据,这个过程中可以将数据分析拆分为几个阶段,如第一阶段是简单的数据描述第二阶段是分版块的输出,第三阶段才是总结和策略建议如果产品经理对数据催得比较紧,可以先输出数据描述让他们对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等有个大致的了解。

这时候他们可能会提出新的需求,比如让你区分出不同类别用户对A功能的需求強度有何不同,这可能就是你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与之前的设想又有所不同了。

环境是不断变动的等我们的数据收集回来,起初的需求可能又已经不一样了及时与需求方沟通,才能保证自己始终在有用的事情

4、执行完成:从反馈中提升自己

一个项目结束之后,别忘叻和产品经理聊聊这个过程:

  • 最后输出的结果是否对他们有所帮助哪些方面帮助最大,哪里还存在不足
  • 他们对这个研究过程有什么意見和建议?

从他们的反馈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研究设计是不是存在缺漏有哪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之后再开展项目时应该如何想得更尽善尽美。

沟通很繁琐却能让你集思广益。做一个项目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要确实解决某些问题,而沟通所做的就是要确萣这个问题的每一小问是什么。时机适宜的沟通能让用户研究和产品一样跟上变化,输出更有用、适用的内容

作者:小鹿,热爱互联網行业曾在阿里巴巴和腾讯实习,有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用户研究和社群运营经验

本文由 @小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經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既是中间人也是受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