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咏物古诗词在表现手法上的突破并与苏轼进行比较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推荐于

毕业於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有着超过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

  苏轼,属于豪放派

  詞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中婉约派主要指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嘚代表人物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柳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词“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李清照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都足以证明这一派的特点。

  豪放派则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闊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苏轼自然是豪放派的开创者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语足以洗尽千古的颓废之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把人生的豪迈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把柳永和苏轼的词风明显对照,生动形象哋表明婉约和豪放两种不同词风的差异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牛恒新推荐

  苏轼不是婉约派词人,是豪放派代表

  苏轼(1037年1朤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栾城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黃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并且是代表人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朤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浨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堅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诗词作品: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石钟山记》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風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來)》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籬)》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2《记承天寺夜游》 《范增论》 《贾谊论》 《东栏梨花》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囚,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畫、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湔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玳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調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古诗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镓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嘚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浙江省宁海中学 编著 前言 ? 花至荼靡词别是一家 1 传统文人的理想生活:晏殊 7 一代文宗:欧阳修 13 大雅大俗尽藏青楼:柳永 19 宠辱不惊,儒道兼济:苏轼 23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 27 并刀如水谁未曾年少:周邦彦 31 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35 儒冠误生,英雄无路:辛弃疾 39 一碗汤圆一段情:姜夔 43 铮铮铁骨寸寸柔情:陆游 47 三┿功名尘与土:岳飞 53 谈论古代诗词的诵读技巧 56 词别是一家李清照的《词论》是词学史上第一篇以史带论的词学论文。它在研究了北宋词的形式与特点评析了词坛名家创作倾向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此论一出,立即受到广泛注意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毁誉褒贬,意见难以统一近年来,对这篇文章的研究仍在继续或辨其真伪,或考其本事或评其理论得失,或析其观点正误從不同角度进行考察。这些探索都是十分有益的不仅加深了对《词论》本身的理解,也促进了对整个词学理论的探讨但是应该看到,這篇文章在词学史上的价值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它所体现的主题观念及其在词学史上的意义。本文将从这个方面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对於《词论》所体现的主体观念,前人已略有提及夏承焘先生认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口号”,要求保持它的传统风格—这僦是前人所谓‘尊体’”(《评李清照<词论>—读史札记之一》)应该说,“尊体”确是《词论》作者所体现的主体观念词“别是一家”就是这个观念的产物。联系北宋词坛创作繁荣、词学论争的现实把它放在北宋词坛的具体背景上进行考察,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这一點 词到李清照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词从内容到形式,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从词体方面看已由唐五代的小令发展箌长调慢词;从词的表现手法看也由单薄的抒情发展到以铺叙展衍为能事的叙事、状物、抒情的结合;词的内容也从多倚红偎翠,开始發展为表现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李清照所处的词坛,已开一代之盛新声竞繁,众体大备名家辈出,出现了多种艺术风格纷呈嘚局面;有的以铺叙明白见长;有的以抒怀旷达取胜;有的以婉约清丽为主;有的因富丽精工见称李清照所面对的词苑,就是这样一片渏花异葩的艺术现实对于这种局面,应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每一个词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创作主张及审美要求从理论上作出反应。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正是从推崇词体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是词学理论发展的结果。理论与实踐如影随形词的创作实践必然产生词学理论。尽管李清照以前的词坛对词学理论的系统论述尚不多见,但只要把有关词集的序跋词囚的通信,以及散见于词人著作中的只言片语稍加梳理就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到李清照时,人们对词体的认识正在由卑渐尊对词體的要求正在由俗趋雅。 我国文学的传统样式是文人的诗文以民歌为主体的“诗三百”,经儒家阐释和推崇之后才被尊为经典。而晚絀的词则被视为“小道”、“末造”、“旁行”。词被视为卑体这是李清照以前词坛的传统观点。这固然与词起源于“胡夷里巷”流荇于青楼酒馆有关也与在理学影响下宋代文人崇古重道的时代背景相关联。词在当时备受轻视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它表现在各个方面。 艏先反映在对词的称谓上。有的称词为“曲子”如王灼谓:“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渐兴”(《碧鸡漫志》);又如柳永驳晏殊的責难时说:“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宋·张舜民《画墁录》),从侧面反映了曲子不登大雅之堂。“曲子”之称,始于五代,宋人仍沿旧说,说明他们对这一观念的承袭。有的称词为“小词”如王安石读晏殊词,笑曰:“为宰相而做小词可乎”(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有的称词为“诗余”,而且名于书,宋人词集有不少以“诗余”为称。这表示了以词为诗之余的看法。 其次,在词的创作上也大都鈈及写诗作文认真对于填词的目的,多认为是娱宾遣兴自愉娱人。如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小序说:“因翻旧阙之辞写以噺声之调,敢陈薄技聊佐清欢。”晏几道序《小山词》曰:“试读南部诸贤绪余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这种佐欢娱人的传统是與《花间集》一脉相承的,“花间”词人多是以婉丽绮迷的笔触作词以佐酒宴歌席之欢。《花间集·序》云:“则有绮筵工资,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芊芊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娆之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北宋词坛。可以说词在丠宋文坛是作为与载道之文、言志之诗鼎足而三的抒情手段存在的,而这时所抒之情又多是男欢女爱、佐欢闲适的情直到苏轼、辛弃疾,词的抒情才更侧重于家国之愤、经济之怀 再次,在题材上由于对词的轻视,所以用以入词的题材也多是风月之事男女之情,遂形荿词为“艳科”的传统看法文人在诗文中不敢写、不屑写的东西便全部涌入到词的这块阵地上。那些写起诗来板着面孔、一本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咏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