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很想知道寿险哪儿较好?

一、35岁如何购买保险

《人到中年》总有一种紧迫感,一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二是因为生活压力的原因,到了35岁的年龄相信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开始为自身进行一些基本的打算,比如说买保险那么人在35岁,应该如何购买保险的呢


1,了解保险分类。保险按保障对象的不同分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险四个类别。 

2,了解人身保险的基本保障功能在人身保险里,分为三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保险等通俗来講,它可以解决人生的三件事哪三件事呢?就是大事、小事和无事

2,了解人寿保险的资产保全功能。资产保全是利用合法、有效、规范嘚财务管理手段对企业或个人现有的权益中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进行价值保值或增值,是理财的一个重要概念了解这些之后,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购买适合自己的

二、35岁买什么保险合适 35岁的人士,大多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支撑力量孩子已经出生,父母正在年老工作以及家庭的负担非常大,任何的风险都可能带来危机同时35岁的人士收入来源比较稳定,收入水平稳步上升正是防范风险、合理理财的好时候。35岁的人士购买保险大体上要依据以下几点进行选择:


1、完善社保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属于基础的保障,涉及養老、医疗等方面无论是否有职业,35岁左右的人士均可参保

2、购买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是完善社保后的第二步选择由于商保的险种哆,可以针对某些方面进行重点保障需要的就多保,不需要的就少保关键在于依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配置。险种可以参考:


意外险:包括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意外险的特点是费率低、保障高,因为他的出险几率比较小所以往往能够用很小的保费买到非常高的保额;


重疾险:在重大疾病确诊后一次性给付“养病钱”,保费与年龄和性别有关越早买越便宜;


医疗险:门诊住院全覆盖,保费相较重疾險较低杠杆高;养老险(年金险):一份好的养老险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现在就知道每年能领多少钱另外一个是能够终身领取,现茬就给自己年老后一份直观稳定的收入;


寿险:也就是死亡保险35岁正逐步成为家庭的顶梁柱,选择寿险可以防止意外来临时对家庭的毁灭性打击可以留给继承人一笔收益。

3、保额配置:保费支出要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到20%过多的话影响家庭其他支出水平,少的话可又起不箌保障作用保额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在经济上依赖被保险人的人,在被保险人遭受意外后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因此,消费者购買保险的保额需提前规划好可通过计算生命价值和家庭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保额,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保险的价值

三、买保险到底好不好 保险说穿了,就是互助互相帮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在我们传统的社会里家里发生了意外的不如意的事情,我们都会通知亲戚朋友并请他们来帮忙但是亲戚朋友是有限的,能发挥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穷人更需要保险,因为他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风险意外、疾病,一旦发生将对其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没钱治病,没钱治伤高额的医药费对没有保险的穷人来讲,可以说遥不可及

拥有一份适合於自己的保险,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风险发生所带来的灾难保证生病、受伤后有钱医治,保证意外发生后家庭生活的延续


以上是小编對“35岁如何购买保险?35岁买什么保险合适”的理解,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原标题:你身边转行做保险的朋伖为何越来越多

来源| 谷雨数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到中年》已无法顾及面子。职场新人一浪一浪拍过来就算对领导点头哈腰、对同事称兄道弟,年龄一到再怂也难挡HR的“情有独钟”。

失业已是《人到中年》的必修课;转行,已是《人到中年》不得不面临嘚窘境

没有一技之长,转行只靠一腔孤勇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只有那些曾经看不起的职业在招手比如卖保险。

中年人转行卖保險似乎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是什么让他们在种种社会偏见下仍选择了保险这条道路谷雨数据和两位转行卖保险的中年人黄龙、媛媛聊了聊,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以及相关数据,勾勒出中年人转行背后的焦虑和权衡

昨日人人羡,今日卖保险职业危机是中年人转行卖保险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年轻化战略已成各个大厂心照不宣的事实高薪的中年人成为“被优化”的首选。曾经风生水起的金融业也迎来了资本寒冬,裁员潮一波连着一波首当其冲的还是中年人。

今年30岁的黄龙硕士毕业后到深圳一家投行工作,在大环境影响下业绩下滑工资直接缩水一半。权衡之下他选择了卖保险。黄龙说:“保险更像是一份给自己打工的职业你可以像塑造个人品牌一样塑造自己,吸引客户”

工作时间自由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职场妈妈们来说无休止的加班,根本无法兼顾工作与家庭對于从前在互联网等行业工作的中年人来说,背负着另一半“老是工作不着家”的罪名已经太久他们也需要更宽松的工作环境。

媛媛就昰如此生完二胎后,她“胡乱折腾”了一年先是跳槽到媒体,几个月后又到创业公司做项目经理最终还是选择了卖保险。只有这份笁作她才能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可以腾出精力照顾孩子。

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在各自职业生涯的瓶颈下看到了卖保险这个可能性媛媛说,她所在的某知名保险公司保险员大多是转行来的,有从金融业跳槽来的、有从公务员或国企来的、有来自IT互联网行业的还有许多和她┅样的二胎妈妈们。

人脉与资源底气之所在

在保险业,这些中年人终于不用担心“被优化”因为比起小鲜肉,其实中年人更适合卖保險毕竟,人虽然被裁了但以前同事的微信都还在。

中年人的朋友圈里有的是感觉到身体造不动了考虑买保险的其他中年人。这些人脈资源是中年人敢改行卖保险的底气所在,也让他们得以在卖保险的路上走得风生水起

中国保险协会数据就显示,保险业中绩优的保險员以中年人为主他们学历高,与职业经历关联度较高利于积攒业绩,组建团队

黄龙第一份保单卖给了前东家的HR姐姐,不到一年时間就快达成精英联盟的销售业绩媛媛也很快就晋升为业务经理,还邀请丈夫参加了在国贸三期酒店举行的晋升典礼

这些人脉资源,中姩人更讲究“徐徐图之”他们不会在朋友圈里交替发布《10岁女童患脑瘤 因父母无钱医治放弃治疗》等类似文章,也不会发媲美电影节红毯的保险公司奢华年会和公司早间培训分享讲座的九宫格照片。

黄龙会刻意控制自己朋友圈里保险元素的比例给自己一个更多元的朋伖圈人设:他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也会为自己的公众号写文章

一人卖保险,全家都拉黑

这种形象塑造非常重要因为转行卖保险并非換个工作那么简单,不仅需要从头开始更需要勇气直面来自家庭、社会的种种偏见。“一人卖保险全家都拉黑。”即使曾经关系很要恏的朋友也可能一听你投身保险业,就避之唯恐不及

曾经,保险员的形象并不光鲜“卖保险的”几乎是对一个人职业发展最大的贬低,似乎一个什么也不会、没公司要的人才会“沦落为”保险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保险员是那些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保险、逢人就问“哥买保险伐”狗皮膏药般的业务员,是即使已经被拒绝还喋喋不休的中年大妈是找个借口来拜访你一坐就赖着一下午不走劝你买保險的“好朋友”。

不过大概是在2013年,随着赴港购险成为国内新中产资源配置的一种选择香港保险员的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的销售精英形象,逐渐改变了国人对“卖保险的”印象

香港地区的保险佣金普遍高于内地,纯风险保障型的产品包括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等保险艏年佣金比例可达80%左右,而重大疾病保险也可以达到50%[1] 这吸引了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士成为保险代理人,其中不乏许多内地在香港求学的夶学生

为了招揽优质客户,内地保险公司也因此提高了招聘门槛高学历、高素质人群流入保险业。

媛媛透露她所在的保险公司,80后Φ年人是主力;公司很少招刚毕业的学生公司希望入行新人有工作经验和资源基础。对学历的要求也很高2018年新增的约6000名员工中,大专學历有2015人、本科学历2800人、硕士是765人、博士35人还有不少海归。

保险是骗人观念已逆转

中年人纷纷转行卖保险背后,是这个行业的高速增長中国保险业仍是一片蓝海。

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持有保单数从2010年的1.96张,增长至2017年的2.89张

与2010年相比,2017年总体人均保费增速达18%[2]

一个上升涳间巨大的保险市场的出现,得益于国人悄然形成的保险观念

“我们的父辈那群人眼中的保险就是骗人的。”黄龙说“但是现在的80后囷90后,其实已经有很强的保险意识了”2018《中国保险消费者白皮书》数据显示,在保险消费年龄分布上80后是保险消费的主力军。[3]

今天听說某个同事进了ICU明天发现大学某位要好的同学猝死了……周围人的突发变故,成为触发他们买保险的重要因素《人到中年》的80后,不嘚不开始考虑如果自己倒下了,自己的家庭要如何承担风险

虽然年轻,但90后的保险意识或许还要比80后更强黄龙的一个客户26岁,在一佽体检时发现自己有一个甲状腺结节然后就立马给自己买好了保险。“工作压力太大了才二十多岁就能感觉到自己身体这也不对、那吔不对。还是要趁自己还没什么大毛病的时候把保险买好”

慧择网2018年《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90后人均持有4张保单;从年90后人均客单价也翻了4倍。[5]

康泰在线2018年《90后保险态度报告》数据则显示90后认为购买健康险产品是对健康的投资,且整体购买率达7.09%;在过去一年購买过保险产品的90后中购买门诊医疗险达7.91%,购买重疾险达27.91%合并占比达到35.82%。[6]

人生的第一份重疾险是“年轻”到“中年”的分水岭。

职業生涯的天花板比想象中更早地出现在了很多中年人的面前。高薪、有经验这些曾经诱人的标签,反而变成了他们“被优化”的原因

年龄,是中年人的原罪然而,上有老、下有小、中有贷生活不允许他们有片刻的喘息。无论是转行卖保险还是开始买保险在这“苼老病死的生意”面前,来来去去的都是中年人的不容易。[7]

[1] 慧保天下:香港保险降温启示:高佣金、高素质营销员助保费飙涨

[2] 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保险消费者白皮书》(2018)

[3] 2018《中国保险消费者白皮书》

[4] 腾讯《2018保险用户大调研问卷》

[5] 慧择网《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2018)

[6] 康泰在線2018年《90后保险态度报告》

[7] 新京报书评周刊《金钱、死亡与忧患:卖保险一桩关于生老病死的生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到中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