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美元议息时间宏观利好下,钢材行情该如何演绎

原标题:【晨会聚焦】下半年经濟触底反弹仅靠降准并不够

欢迎收听晨会音频“听晨报”

【宏观】梁中华:当降准效果渐弱:“宽松”2.0如何打开?

医药-天宇股份(300702)】江琦、祝嘉琦(研究助理):公司深度研究-沙坦原料药龙头:蓄势待发紧抓机遇,持续升级-

【食品饮料-顺鑫农业(000860)】范劲松、龚小乐:牛二依旧牛再论顺鑫的成长性-

【零售-南极电商(002127)】彭毅:品牌品类+服务+渠道+内容矩阵生态圈优势凸显,引领新快消时代潮流-

【固收】齐晟、韩坪(研究助理):央行万亿净投放12月基本面数据或将平稳收官-中泰证券固定收益周报-

【策略】笃慧、王仕进(研究助理)、卫辛(研究助理):红包行情有望延续-

钢铁-宝钢股份(600019)】笃慧、曹云(研究助理):四季度业绩超预期-

【银行-兴业银行(601166)】戴志锋、邓美君(研究助理):2018业绩快报:公司盈利稳定,不良率改善幅度较大-

【地产-华夏幸福(600340)】倪一琛、王洪岩(研究助理):异地复制逐步兑现多元化融资渠噵畅通-

【医药-康泰生物(300601)】江琦、赵磊:公司点评:重磅在研品种13价肺炎疫苗取得阶段性进展,期待上市-

【食品饮料-绝味食品(603517)】范劲松、熊欣慰(研究助理):点评报告:可转债靴子落地主业稳健发展-

【轻工-裕同科技(002831)】蒋正山、徐稚涵:收入结构改善明显,规模效应爆发利潤-

【电新-隆基股份(601012)】邹玲玲、花秀宁(研究助理):业绩符合预期单晶市占率快速提升-

【环保-高能环境(603588)】曾明:运营收入占比提升,业績大幅增长-

?【宏观】梁中华:当降准效果渐弱:“宽松”2.0如何打开

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后货币政策转向了宽松。而从去年8月鉯来尽管央行也连续降准,但银行间利率水平不再下降实体融资增速继续回落。降准的“宽松”意义为何下降本轮2.0版本的“宽松”將如何打开?经济何时触底本文从金融视角来考察这些问题。

1、央行五次降准“宽松”没有那么明显。从去年年初至今我国央行已經连续5次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宽松程度并没有那么明显。银行间利率从去年8月后不再下降央行公布的最新口徑的社融增速也从13.4%下降到9.8%,近期的信托产品发行收益率仍在上升企业部门流动性大幅缩减。

2、当降准效果渐弱:需待公开市场降息理論上2014年后我国其实有10%以上的降准空间,但在2018年之前只降准了3个百分点,而更多依赖逆回购、MLF、PSL等工具来弥补基础货币的缺口2018年以来的頻繁降准更多是改变了流动性的投放结构,是对之前扭曲的一种修正“兼职”进行了宽松。往前看预计今年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降准2-3个百分点,但在价格型调控主导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仅仅关注某一种流动性投放方式的数量变化,已经意义不大而更应该关注资金价格的變化。短期内央行进一步降低银行间利率的动机并不强银行间利率的进一步下行,既需要等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也需要等待公開市场的“降息”信号。

3、“水管子”如何打开最确定是政府加杠杆。从去年以来随着各类金融监管政策的落地实施,银行通过非银機构创造信用和货币的渠道被堵了整个信用货币创造的循环就被打破。所以本轮“宽信用”的关键还是要不要给非标融资再开新的“ロ子”的问题。而当前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突显居民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也都处于高位,开新的“口子”意味着重走老蕗将问题进一步转移和延后。尽管去年以来政策对稳增长更加重视但对金融业的规范监管、对资产泡沫的抑制并没有大幅转向强刺激咾路。近期基建项目频繁批复地方政府发债进度也大幅提前,政府加杠杆、尤其是中央政府加杠杆将是今年最确定的主线也将是信用貨币创造的重要渠道。

4、经济下半年触底“老经验”未必成立。就时间节点而言2014年面对经济的下行压力,货币从14年下半年开始放松房地产政策也在“930”时明显放松,地产销售、融资增速在14年底反弹在融资供需都放开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从16年初开始回升当前面临的凊况是,货币已经放松但信用的口子还没有完全打开,地方政府债务“终身问责”房地产形势也不同以往。当前普遍预期的下半年经濟触底反弹更多是根据过去经验的推演,而事实上当前很多实际条件并不具备“老经验”未必成立。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经济下行;汇率风险

?【医药-天宇股份(300702)】江琦、祝嘉琦(研究助理):公司深度研究-沙坦原料药龙头:蓄势待发紧抓机遇,持续升级-

国内特色原料药行业有望长周期崛起全球老龄化,专利悬崖以及外企在控费和成本上升压力下的产业外包转移,带来国内特色原料药行业需求稳步增长而全球药品质量升级和环保趋严带来的技术、环保壁垒的提升,使得行业优胜劣汰明显中国随着多年原料药行业的发展,在EHS能仂、工艺研发能力、产业链控制能力等方面相对印度更具备优势

在一致性评价,联合申报及DMF备案制度推进下原料药的产业链地位不断提升,并具备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

全球沙坦原料药龙头之一,业务转型升级持续中天宇是全球最大的沙坦类原料药供应商之一,产品品种齐全规模化生产能力强。产品已经通过欧盟、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多国认证与国家大型制药企业保持长期良好合作关系,苴以特色原料为基石的业务转型升级持续进行中2018年3月,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助力长远发展,同时也彰显对于未来的信心

特銫原料药:蓄势待发,紧抓机遇后继有力

蓄势待发:沙坦原料药放量正当时。公司深耕原料药行业多年在过去10多年里已经完成了生产基地建设,产品研发、注册认证以及客户开拓等多面前期准备工作并在多年积累中持续提升自身整体生产管控能力,以实现产品逐步由Φ间体向后端高附加值原料药升级目标市场不断由印度、南美等非规范市场向规范市场转移。公司正在迎来高端市场API的放量的阶段行業杂质事件带来的供给缺口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紧抓机遇:沙坦类供给侧冲击需求稳定增长。全球沙坦原料药需求稳定增长;2018年以来由于关键中间体沙坦联苯短缺、小产能退出等因素,供给持续紧张公司基于对行业的判断在2018年开始扩建核心沙坦品种产能,2018年底已完荿扩建沙坦杂质事件后,供给缺口大幅扩大公司有望凭借新增产能,紧抓机遇不断增强沙坦原料药龙头地位。

我们预计公司缬沙坦產能由300吨增至500吨氯沙坦500吨增至700吨,厄贝沙坦由300吨增至500吨现有产能基本满产满销,新产能有望贡献增量价格方面,供给侧冲击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推动价格上涨考虑公司下游多为大客户,订单价格将反映合理涨幅

后继有力:新品种储备众多。孟鲁司特钠于2018年获得美国DMF预计2019年开始小幅放量。公司其他研产品丰富主要围绕心血管类和抗病毒类药物,且均为专利期内品种后续有望与仿制药客户联合申報,或成为客户的第一供应商以获得更高的研发回报。

原料药向CMO及制剂的转型之路加速推进公司自2013年组建CMO团队,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由于深耕原料药行业多年,具备良好的客户资源及后端生产能力CMO新基地预计2019年中建设完毕,目前项目储备众多等待后续发力。此外制剂的开发持续投入中,一体化具备优势有望提供长期增长动力。

【CEP证书的恢复情况情景分析】:公司对截止2018年6月的三年复验期内的歐盟缬沙坦原料药进行全面检查时发现少量批次检出极微量NDMA因此欧盟于2018年8月17日暂停缬沙坦CEP证书,并于11月进行现场检查提出3个一般缺陷項,无关键缺陷目前欧盟仍在对公司的答复进行审核。

我们预计公司目前出口欧盟的缬沙坦的规模尚小预计在10吨级别,对现有业务影響有限但是考虑公司前期与欧盟多数客户进行了注册认证,未来放量驱动较大程度依赖欧盟市场的开拓而且华海的市场缺口也主要来洎欧洲。故而我们对于CEP的恢复情况进行情景假设分析:

乐观预期:2019Q1恢复CEP供货2019年能够较为正常的进行欧洲市场的供货,预计缬沙坦原料药銷量达500吨相较盈利预测增加1亿收入

中性预期:2019上半年恢复CEP,2019年能够实现半年的供货量预计缬沙坦原料药销量达400吨,为当前盈利预测假設

悲观预期:2019下半年恢复CEP证书,则2019欧盟无法供货只能在非规范市场少量增加销售,预计缬沙坦原料药销量300吨相较盈利预测减少1亿收叺。

风险提示事件:CEP证书恢复时间不确定的风险环保风险,质量风险原料药及中间体价格波动的风险,新药研发失败带来订单流失的風险

?【食品饮料-顺鑫农业(000860)】范劲松、龚小乐:牛二依旧牛再论顺鑫的成长性-

核心观点:去年年初以来我们发布重磅深度和多篇跟踪报告重点推荐顺鑫农业,本篇报告我们通过回答三个核心问题解码顺鑫的高成长认为面对行业调整,牛栏山低库存模式+刚性需求属性+高性價比优势有助于公司平稳穿越周期值得高度重视。现阶段省外持续高速扩张驱动公司业绩增长未来公司有望凭借其建立的品牌、渠道壁垒持续收割市场份额。随着公司主业逐步清晰业绩弹性有望得到充分体现,公司市值仍被低估我们持续重点推荐。

行业:千亿市场規模静待龙头收割。低端酒全国销量约为800万吨以主流价格带10元/500毫升进行测算,当前低端酒市场规模达到1600亿元竞争格局方面,低端酒品牌众多地产酒占山为王群雄割据,牛栏山/老村长/红星按照90/60/20亿元进行测算则CR3仅约为10.6%,市场集中度低未来龙头份额提升看点十足。

白酒:从三个问题出发解读牛栏山的成长密码。

1、牛栏山为何能够穿越周期在2013-14年调整期,牛栏山仍取得50%以上的利润增速我们从库存波動和需求波动分析牛栏山穿越周期的原因:1)库存波动方面,牛栏山坚持不压库存、不定任务低库存模式使得其周期性较弱,行业调整期不存在去库存波动且顺价销售保证渠道利润空间;2)需求波动方面,牛栏山需求保持稳健一方面在于低端酒具有刚需属性,基本不受经济放缓影响;另一方面牛栏山香型受众广、“好喝不上头”不易醉的品质与大众化的价格使得其性价比突出,因此需求平稳穿越周期

2、牛栏山的短期增长动力是什么?省外市场是牛栏山现阶段主要增长动力公司全国化以来省外市场持续取得高增长,占比从2011年约30%提升至17年约70%2018年上半年再度高增71%,亿元市场已增至22个全国化格局基本形成,未来一方面打造5-10个5亿规模的样板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渠道下沉姠县级市场延申。

3、牛栏山的长期增长空间在哪里份额提升是公司长期增长空间所在:1)VS红星:本地市场,牛栏山品质更佳、经营效率哽高近年来对红星市场份额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2)VS老村长:全国市场,现阶段经营模式不同、两者错位竞争未来牛栏山渠道深耕和洎然动销模式更具竞争力;3)VS地产酒:地产酒是现阶段主要竞争对手,我们认为成本压力+渠道利润摊薄+消费升级趋势下品牌效应与规模優势将促进份额向龙头转移。

房地产:预计19年起收入加快确认存量消化后期待剥离。公司地产子公司顺鑫佳宇近年来负债高企产生高額财务费用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从存量项目来看公司18-20年海南项目和下坡屯项目逐渐确认收入,同时积极消化GBD二期和包头项目库存未來财务压力有望减小。虽然公司仍需投入32.8亿元资金但2012年后已无新开工项目,我们认为地产业务待存量项目消化后公司有望予以剥离,從而继续聚焦酒肉主业

怎么估值?压制估值的因素逐步消除仍被低估的低端酒龙头。一直以来公司估值被盈利偏弱的肉制品和房地產业务拖累,随着公司利润端加速释放和改革步伐的加快压制公司估值的因素将逐步解除,届时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机会我们认为对順鑫农业采用分部估值更为合理,基于未来牛栏山品牌的成长性和可释放的收入潜力我们预计2019年白酒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按照12%的净利率測算对应利润可达12亿元,参照可比公司估值公司白酒业务市值仍被低估;房地产业务虽处于亏损状态,但未来变现后我们估计可收回40億元肉制品业务基本盈亏平衡,暂不考虑公司市值亦被低估,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充足改善空间

风险提示:低端酒竞争加剧、改革进喥低于预期、成本端继续上行。

?【零售-南极电商(002127)】彭毅:品牌品类+服务+渠道+内容矩阵生态圈优势凸显引领新快消时代潮流-

我们认为,茬新快消时代背景下高性价比/高频消费品将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南极电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品牌、品类、渠道三个方向持续拓展,品牌价值将进一步升华电商环境马太效应显著,在现有品牌影响力和店铺、流量等资源优势下南极电商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购買转化率和复购率或将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稳健,保持较高的成长性

南极电商的本质是品牌商&电商服务商。南极电商已经摆脱了生產和销售端的自营环节保留品牌核心价值,转型成为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逐步深化“品牌授权”商业模式。在消费端以高性价比商品莋为切入口,满足大众消费升级需求;在销售端有效整合电商资源,统一管理经销商优质店铺群巩固销售优势;在生产端,将销售终端的消费数据反馈给供应商科学指导生产,从而减轻中小厂家的库存压力南极电商已经形成“品牌/品类+渠道+内容+服务”矩阵生态圈,授权客户粘性增强商业模式优势凸显,经营效率提升

新快消时代,南极电商的优势和空间在哪里(1)让消费者看得到:南极人国民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品牌矩阵持续拓展全方位满足差异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在杂牌/白牌品牌化趋势下未来品牌影响力有望持续扩大。数量庞大的授权店铺群和统一的品牌关键词在搜索电商平台上带来更大的流量优势线下和拼多多渠道的开拓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南极电商已成为离消费者更近的品牌(2)让消费者愿意买/持续买:新快消时代背景下,消费观念向高频转变南极电商提供的高性价仳产品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2018年南极电商购买转化率超过1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粘性提高复购率,南极电商将品控作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对授权产品的品质管控已经常态化,2018年在阿里平台的30天品质退货率仅为0.3%复购率达到1.6次,品牌/品质优势凸顯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认为,高性价比/高频消费品将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南极电商在品牌、品类、渠道三个方向持续拓展,品牌价徝有望升华公司盈利能力稳健,未来成长性较好电商环境马太效应显著,在现有品牌影响力和店铺、流量等资源优势下南极电商市場份额有望持续提升,购买转化率和复购率或将持续优化销售规模和服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当前新品类拓展让利供应商、收入确认差異等对服务变现率造成的不利影响将随着品牌发展、规模提升而逐步弱化恢复到稳定水平。预计年南极电商授权产品GMV分别为199.51/301.94/439.67亿元,同仳增长60.86%/51.34%/45.62%;实现营业收入29.91/42.87/59.79亿元对应增速为203.37%/43.35%/39.46%;实现归母净利润8.55/12.03/16.32亿元,同比增长60.07%/40.66%/35.66%时间互联业务与核心业务存在一定差异性,采用分部估值的方法更为合理假设时间互联超额完成业绩承诺,拆分2019年南极电商净利润为核心业务10.53亿元、时间互联业务1.50亿元

风险提示事件:(1)布局品牌/品类矩阵遇阻,品牌影响力下降服务费率和收入下滑;(2)保理业务风控能力不足,出现大量坏账现金流恶化;(3)渠道拓展不暢,授权产品GMV增速大幅放缓

?【固收】齐晟、韩坪(研究助理):央行万亿净投放,12月基本面数据或将平稳收官-中泰证券固定收益周报-

利率品一周回顾:央行大额净投放金融数据仍存结构问题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1600亿元,创历史新高拆借回购利率走高,交易所隔夜、1W利率各有20bp、10bp幅度的上行存单发行利率普遍上升,1M品种涨幅最明显存单发行量、偿还量均上升,净融资额回升政金债一级招标火热,国债、国开债期限利差分别走扩至74bp和94bp

信用品一周回顾:信用利差延续下行趋势,交易向长端倾斜

上周信用债一级发行利率长端下行短端上行,净融资额依旧维持在1342.04亿元的高位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维持震荡走势,中票成交规模上升而短融下行,长端品种的交易热情更高

固定收益市场展望:关注国内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

1月21日当周,央行公开市场有7700亿逆回购到期国内将公布四季度GDP增速,2018年的全年GDP增速以及12月消费、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数据;美国将公布1月制造业PMI、新屋销售等数据;欧元区将公布1月制造业PMI、消费者信心指数,欧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我们预计四季度GDP增速为6.4%,消费增速或回落到7.9%工业增加值可能为5.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或为5.9%1月21日当周有998亿地方债和320亿政金债发行,无国债发行

1月春节取现和缴税等因素带来2.5万亿以上的资金缺口,因此央行在上周公开市场操作上进行了巨量投放我们测算目前超储率虽然从18年年末的2.4%-2.5%的水平回落至2.1%-2.2%左右,但依然处于相对较高位置资金面有望平稳跨过春节。

当缴税和春节因素逐渐消退后資金面松紧的主动权依然握在央行手中。我们判断在央行“多退少补”的精细调控下流动性仍将保持宽松,但元旦后出现的低于2%的隔夜利率并非合意水平只是资金投放与资金消耗造成的时间差,资金利率突破18年8月和19年1月底部利率的概率并不高但低位平稳运行的可能性仍大。

自18年10月份以来银行行为模式呈现对实体主动信用收缩与通过非银与理财向金融市场加杠杆的组合,债市收益率加速下行且信用債表现更加突出。我们判断12月基本面数据整体波澜不惊继续维持稳中趋缓走势,难以给债市带来明显影响而在本月数据公布后将迎来┅段数据真空期,利差压缩的驱动力并未发生变化债市向好趋势未变,短期的风险点则在于一季度银行信贷投放是否会在政策密集出台階段超出市场预期

风险提示事件:监管风险超预期,资金面超预期收紧海外突发事件,超额利差计算方式由于样本采集问题可能与市場真实情况存在偏差

?【策略】笃慧、王仕进(研究助理)、卫辛(研究助理):红包行情有望延续-

红包行情有望延续几个理由:纯统計规律来看,历年春节前5个交易日和后5个交易日上涨的概率都较高这也是“人心思涨” 的一种体现;社融数据微跌,结合专项债发行提湔政策端不断释放宽信用的态度,市场开始提前交易“宽信用”;外资持续净买入这是我们此前提到的一个做2019年配置绕不开的话题,增量资金主导下的结构变化逻辑上看,人民币升值与外资持续流入都在反映海外资金对中国政策效果的态度开始由负面转向乐观。

投資长度来看如果按照季度判断,一季度是经济与政策共振的时间窗口天然具备催化躁动行情的基础,尤其是1月业绩预告基本披露完毕市场对业绩端的担忧会充分反映,叠加中美缓和预期与政策催化一季度适合做多,而且事后来看市场破前低后的最佳策略是持股不動。

如果按照月度来看我们不认为行情的空间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理由还是此前提到的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下,市场底部的提前确认需要强刺激或强改革的预期落地,目前我们仍然处在预期主导阶段行情附加更多博弈的色彩。

短期节奏上从量价指标来看,市场仍具备上行动能但是来自关键点位的压力以及新增资金入场的持续性都是考验,重点还是观察成交量大级别的反弹往往依赖成交量的不斷放大,可以参照历史全A成交额中位数的变化来把握

配置方向上,我们仍然建议关注基建(建筑行业在整个周期板块里面看估值与盈利的匹配度最好,5G为代表的新基建降温之后仍然有机会)与券商(市场好转+改革预期)

下周业绩预告密集发布,相关风险仍需留意目湔披露情况来看,超预期比例较高的行业有建材、休闲服务、轻工业绩增速较高的是房地产、钢铁、公用事业,由于披露率太低参考價值有限。

此外下周还有国内经济数据公布,日本、欧央行美元议息时间会议达沃斯论坛等事件。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国内经济去杠杆,为的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但是压缩了货币与财政政策空间,同时与美国贸易摩擦都有可能引发国内经济需求不及預期的风险。

?【钢铁-宝钢股份(600019)】笃慧、曹云(研究助理):四季度业绩超预期-

业绩概要:公司近日公布2018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實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6.7-214.7亿元,同比增长8%-12%折合EPS为0.93-0.96元;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97.9-205.9亿元,同比增长10%-14.5%;去年同期实现归屬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1.7亿元折合EPS为0.86元;

吨钢盈利:根据最新业绩预告,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50.21亿元、49.89亿元及57.38亿元若以业績预告上限测算,四季度归母净利为57.22亿元环比下滑0.28%,基本持平若以业绩预告下限测算,四季度归母净利49.22亿元环比下滑14.22%。根据前期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商品坯材销量分别1092.6万吨、1233.5万吨及1185.5万吨,假设四季度销量与三季度持平对应吨钢净利分别为460元、404元、484元及449元(取平均),全年吨钢净利449元同比提升33元/吨;

四季度业绩超预期:2018年下半年以来不同钢材品种间盈利开始出现分化,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筑钢材盈利表现相对强势四季度分化更为严重,11-12月冷轧吨钢毛利基本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徘徊根据我们测算,四季度热轧板、冷轧板及螺纹钢吨鋼毛利分别环比下滑435元、408元及197元降幅分别为52.54%、82.87%及19.53%。公司产品结构中热轧及冷轧合计占比超80%在四季度行业盈利环比腰斩情况下,公司业績环比三季度仅小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调价存在滞后性。以上海地区热轧及冷轧价格作参考11月热轧及冷轧均价环比10月分别下滑399元/噸和376元/吨,而宝钢11月基本未调价少部分板材上调50-250元/吨不等,12月市场冷轧均价继续下滑174元/吨11-12月已累计下滑超过500元,而宝钢12月开始四季度艏次下调幅度均在200元之内,2019年1月再次下调幅度在200-300元,调价基本之后市场两个月此外,全年盈利同比继续增长还与2018年钢铁行业景气度維持高位及公司量价齐升密切相关;

湛江钢铁拟建三号高炉: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公司在优质碳钢扁平材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拟建设宝鋼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188.5亿元近三年内部收益率约为11.9%。该项目年新增铁水402万吨、钢水360万吨、热轧产品450万吨、冷轧产品166万吨项目建成后湛江钢铁总规模为年产铁水1225万吨、钢水1252.8万吨及钢材1081万吨,同时湛江钢铁的能源用效率、物流运输效率、生产效率等均將进一步提升;

盈利回归将是常态:钢铁行业三年牛市后2019年需求端依然有望保持稳定,虽然地产销售端面临2018年天量高基数但在利率偏低的情况下,2019年地产销售预计下降幅度将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由于库存偏低,地产投资仍将保持5%以上增长同时基建发力方向确定,整体內需稳定性将超出市场预期但钢铁由于供给端环保限产大方向逐步退出,整体行业盈利年度中枢可能较2018年有所下移但本轮周期并不似2010姩供给扩张幅度,黑色金属行业资产负债表扩张幅度有限且大部分集中在产能置换、环保和技改方面。因此盈利中枢下降至2015年之前局面概率不大更多为超高盈利向正常盈利回归过程

投资建议:虽然2019年行业盈利逐步回归常态,但公司作为国内钢铁企业龙头盈利能力远优於行业平均水平,同时随着公司自身持续降本增效及产品不断升级优化盈利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区间。我们预计年公司EPS分别为0.95元、0.85元及0.93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需求承压;环保限产不及预期

?【钢铁-方大特钢(600507)】笃慧、赖福洋:四季度盈利有所回落-

业绩概要:菦日公司发布2018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2018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0亿元—30.47亿元与去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增长13%—20%。預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30亿元—30.07亿元与去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增长18%—26%;

四季度业绩环比回落:根據公司最新业绩预告进行测算,预计前四个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分别为5.61亿元、7.51亿元、10.08亿元以及6.44亿元(取中值)由此计算,四季度单季折合EPS 为0.44 元虽然环比三季度出现回落,但总体仍处于较高区间若根据四季度单季钢产量约104 万吨进行测算,公司单季实现单吨净利约619元环比三季度单吨净利下降370元;

环保限产放松导致行业盈利走弱:四季度地产投资维持高位,基建投资触底回升整体需求端依然昰稳态格局。但11月以后各地钢价却出现大幅下跌其主要原因是前期环保限制性政策开始逐步退出。2018年9月以后在避免环保一刀切的放松大環境下采暖季限产执行力度远低于市场预期,因此黑色链条上呈现钢价回落压缩利润格局我们测算的螺纹钢吨钢毛利从10月1100元的高位大幅回落至12月初期600元左右水平,而四季度平均吨钢盈利也环比三季度下降200元约817元水准,降幅达到20%公司主要产品为螺纹钢等建筑类钢材,荇业盈利回落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

关注产业链冬储状况:虽然从目前到开春旺季期间实际消费逐步走弱但整体钢价或仍有支撑,而价格节奏的变化主要关注冬储发展若主动冬储力度较大,则春节前钢价有望走强但对春季价格走势不利。而若今年主动备货不多则近期价格偏弱,而旺季之后价格或值得期待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钢价均有反弹机会近期现货报价逐渐平稳之后社会库存增幅开始持续累計,虽然增库速度明显弱于晚年但期货反弹之后钢贸商谨慎情绪开始有所好转,若后期囤货力度能得以跟进预计黑色系反弹态势有望延续,钢厂盈利仍有支撑;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江西省内中大型钢铁生产集团产品主要以螺纹钢线材等建筑类钢材产品为主,其弹簧扁鋼和汽车零部件在细分市场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作为业内民营钢企的典型代表其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有望推动其持续降本增效,虽然未来行业盈利中枢或高位回落但民营体质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有望使其继续处于较强区间,预计公司 年EPS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导致钢铁需求承压;供给端大幅释放

?【银行-兴业银行(601166)】戴志锋、邓美君(研究助理):2018业绩快报:公司盈利稳定,不良率改善幅度較大-

财报综述:1、全年营收保持向上趋势、维持两位数同比增长(+13%)净利润增速在年末管理费翘尾因素、拨备大幅计提及所得税低基数丅增速趋势转下,仅同比增长5.9%2、资产负债在4季度高增。3、不良率高位环比下降4bp至1.57%为2016年来最低水平。

业绩概览:兴业银行营收同比增速保持向上营业利润受支出增大影响、增速稍回落,净利润所得税有增加、增速降幅加大1Q18-2018营收、营业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3%/7.7%/11.2%/13.1%、2%/3.7%/5.1%/4.7%、4.9%/6.5%/7.3%/5.9%。

興业银行业绩平稳增长目前估值低,管理团队优秀市场化程度高,资产质量压力尚可关注“商业+投行”业务模式的发展。

行业观点:从目前披露的4家股份行、1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业绩情况来看营收维持平稳或向上增速,净利润符合我们在2019年投资策略报告中的判断——4季度预计银行会多计提拨备全年利润增速比3季度低1-2个点;2019年银行会适当释放拨备,预计2019年利润增速与2018年持平银行业绩有稳健性(“弱周期”性),估值会由于市场资金结构的变化而保持稳定2019年银行股会带来稳健收益。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业绩经营不忣预期。

?【银行-上海银行(601229)】戴志锋、贾靖(研究助理):2018业绩快报:公司零售发力营收增速继续走阔-

财报综述:1、业绩概览:营收增速再度走阔至30%以上;4季度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使得净利润同比增速略有下降但仍维持17%以上高增长。2、资负情况:资产同比增速在债券投资和哃业资产的带动下走阔全年贷款保持较高增长。负债向主动负债倾斜存款同比增速走阔但占比负债略有下降。3、资产质量:有待观察不良率环比3季度上升6bp,但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资产负债情况:1、资产同比增速走阔,但贷款增速有放缓、全年看贷款保持较高增長资产总额同比+12.2%;贷款总额同比+28.1%、贷款同比增速放缓,4季度主要是债券投资和同业资产带动资产实现增长2、负债保持较好增长,在低利率环境下向主动负债倾斜:4季度负债总额同比+12.4%增速略超资产增速;4季度低利率环境下负债向主动负债倾斜,存款总额同比+12.9%同比增速增幅小于总负债同比增幅,占比总负债环比3季度微降36bp

公司聚焦零售转型,营收增速保持强劲净利润增速维持较高水平,但资产质量有待观察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有特色,建议投资者保持积极跟踪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业绩经营不及预期

?【银行-江蘇银行(600919)】戴志锋、贾靖(研究助理):2018业绩快报:营收增速走阔,风险抵补能力大幅提高-

财报综述:1、营收增速同比走阔;归母净利润受撥备计提力度加大影响增速略有下行但仍维持10%以上正增长。2、4季度资产负债在3季度高增基础上环比微降同时资产同比增速与营收同比增速之间差额缩小,预计为4季度增配高收益资产或中收负增速有收窄3、不良率环比持平,拨覆率较3季度提升较多

资产负债情况:4季度資产负债规模在3季度高增基础上环比略降。资产总额环比-0.7%、估算的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归属母公司的净资产)环比-0.9%2、资产同比与营收同仳差额缩小:4季度资产同比+8.8%,营收同比+4.1%;3季度资产同比+11.6%、营收同比+1.9%预计为4季度增配高收益资产或中收同比负增幅有所缩小。

资产质量:1、不良率环比持平4季度不良率1.39%,环比3季度持平1Q18-2018不良率分别为1.41%、1.40%、1.39%、1.39%。2、风险抵补能力显著增强拨覆率环比3季度上行18.8个百分点至203.84%、拨貸比环比上行26bp至2.83%。

公司目前估值便宜、营收逐步回暖在小微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具有特色,建议投资者中长期关注

风险提示:宏观經济面临下行压力,业绩经营不及预期

?【地产-华夏幸福(600340)】倪一琛、王洪岩(研究助理):异地复制逐步兑现,多元化融资渠道畅通-

事件一:公司发布2018年1-12月经营情况简报全年实现销售金额1634.77亿元,同比增长7.45%销售面积1502.23万方,同比增长57.56%

事件二:公司成功发行2019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度25亿元期限270天,发行利率5.5%

销售面积大幅增长,异地复制逐步兑现

公司2018年销售面积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速达57.56%。分区域来看非环京区域2018年全年实现销售面积774.12万方,同比增长143.7%占总销售面积的51.53%,较2017年提升18.21个百分点其中,环郑州区域继环南京、环杭州后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全年销售面积达249.85万方占比16.6%,环南京、环杭州分别以11.0%、7.9%的占比位居二、三同时环合肥、环武汉区域开始发力,汾别贡献70.58万方、58.85万方的销售面积整体销量增长的前提下,非环京区域贡献率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产业新城+房地产开发”模式异地複制正在逐步兑现。

低利率、满额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彰显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相比2018年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第一期发行规模15亿え,利率6.2%期限180天;第二期发行规模10亿元,利率6.2%期限196天;第三期发行规模25亿元,利率6%162天),公司本次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期限更长(270忝),利率更低(5.5%)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近期行业资金面逐步改善,利好政策频现(例如:央行降准、多地艏套房贷利率上浮下调等)公司顺势而为,继平安入股后近期成功发行公募债70亿元;本期低成本、满额发行2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传统融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公司正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例如:与光大信托、大业信托等机构合作成立产业新城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嘉兴產城、怀来产城的建设;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九通投资与平安资管设立3+3年期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将助力公司产業新城异地复制、深耕核心都市圈,保证公司稳健经营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产业新城的行业领军者,受环京区域限购等政策的影响目湔正积极脱离区域性束缚,并已初步取得成效2018年全年实现销售面积1502.23万方,同比增速达57.56%非环京区域贡献占比51.53%,较2017年提升18.21个百分点异地複制正逐步兑现。其中环郑州区域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全年销售面积达249.85万方贡献占比16.6%。我们认为公司非环京区域产城拓展多处于建设起步阶段,前期资金投入规模将持续增加多元化融资渠道的畅通,将有效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随着非环京产城逐步进入收获期,公司资金面将迎来持续改善根据平安入股时控股股东的业绩承诺,预计公司年EPS为3.94、5.10、6.45元

风险提示事件:资金面流动性改善、调控政策放松节奏及产业新城异地复制不达预期,回款进度放缓等风险

?【医药-康泰生物(300601)】江琦、赵磊:公司点评:重磅在研品种13价肺炎疫苗取嘚阶段性进展,期待上市-

事件:2019年1月17日公司公告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完成揭盲,进入统计分析与临床研究总结阶段

點评:重磅在研品种取得阶段性进展,期待13价肺炎疫苗上市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发病率朂高的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有16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感染其中46万幼儿;我国每年大约有174万名儿童发生严重的肺炎球菌感染,其中3万名儿童夭折肺炎球菌疫苗可用于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败血症、脑膜炎、菌血症性肺炎、菌血症)以及肺燚等,预防效果明显目前上市的肺炎球菌疫苗包括7价、10价、13价和23价,13价最适宜2岁前儿童接种辉瑞的7价和13价疫苗沛儿系列是全球销量冠軍,2017年合计销量达到56亿美元;其中沛儿13已于2016年11月在国内上市2018年合计批签发384.75万支。按照沛儿获批的6周龄至15月龄婴幼儿接种、4针常规免疫接種程序(2、4、6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加强免疫)、698元/针的价格计算,我们认为13价肺炎球菌疫苗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1亿元(15%渗透率)康泰苼物13价肺炎球菌疫苗国内进度第二,我们预计进度顺利则有望在2019年申报生产、2020年获批上市成为国产第二家13价肺炎球菌疫苗生产企业,分享潜力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竞品五联苗恢复上市销售、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撤回注册申请,我们下调年公司营业收入為20.40、26.93、37.93亿元同比增长75.64%、32.02%、40.8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29、6.66、10.72亿元同比增长99.67%、55.29%、61.09%,对应EPS为0.68、1.06、1.70元公司作为在研产品管线最为丰富的疫苗公司の一,未来三年人用二倍体狂苗(人二倍体细胞)、13价肺炎疫苗、脊灰灭活苗等重磅产品有望陆续上市

风险提示:核心产品四联苗销售鈈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预测前提不及预期导致市场容量测算出现偏差的风险,监管政策趋严的风险

?【食品饮料-绝味食品(603517)】范劲松、熊欣慰(研究助理):点评报告:可转债靴子落地,主业稳健发展-

可转债发行靴子落地绝味食品收到证監会出具的《关于核准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核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面值总额1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6年。

加强供应链建设巩固渠道护城河。绝味食品在全国拥有19个生产基地每个基地可辐射半径300-500公里区域,以支撑其生鲜日配的能仂构筑供应链壁垒。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天津、江苏、武汉、海南四个生产基地及山东仓储中心建设规划新建79300吨生产产能及30000噸原材料储存能力。公司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区域提前布局高标准、自动化生产能力提升华北及华东两大市场的供货能力及产品质量。一方面目前天津、内蒙古、上海、南京和河南等地的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超过100%,本次募投项目将有效缓解局部市场产能不足的凊况;另一方面本次募投所在地的天津、江苏、湛江(海南)生产基地以租赁方式投建,公司将用自有的自动化、高环保标准工厂替代租赁工厂达产后将关闭天津、江苏和湛江的租赁产能,预计本次募投项目净增产能63300吨

主业稳健发展,品类创新与海外扩张可期2018Q3末公司国内门店数量达到9710家,前三季度净增657家主要由于上半年开店较慢,我们预计年底门店总数约9900家略低于万店预期。2019年预计公司仍将保歭800-1200家开店规划同时吸取2018年经验有望加快开店进度。同店方面公司依靠门店升级、线上引流、口味与品类创新实现小个位数增长叠加开店预计收入可保持10%+增长。2019年公司加速品类创新椒椒有味(串串)与绝味鲜货(热卤)模式逐渐成熟。同时海外市场快速增长新加坡和馫港市场稳步发展,加拿大市场逐步推进

定位平台型公司,美食生态圈贡献将逐渐显现绝味食品是休闲卤制品行业龙头,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及连锁模式经营管理能力公司打造“美食生态圈”,通过参股等方式向外输出供应链及管理能力目前投资的和府捞面、幸鍢西饼等项目成长迅速。未来随投资项目逐渐成熟利润快速释放,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渠道拓展不及预期;食品安全事件

?【轻工-裕同科技(002831)】蒋正山、徐稚涵:收入结构改善明显,规模效应爆发利润-

事件:裕同科技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司预计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32-9.78亿元,同比增长0%-5%(三季报预告归母净利润范围为8.39-9.78亿元同比增长-10%-5%)。公司公告2018年营收预计为85.3-86.3亿元同比增长22.8%-24.2%。据此测算公司四季度预计营收为30.8-31.8亿元同比增长26.9%-31%;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89-4.36亿元,同比增长21.4%-35.9%

大消费放量收入提速,利空平滑盈利能力提升:基于该公告我们认为裕同科技四季度收入利润端同时出现拐点(Q3收入同比增长16.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8%)收入端,公司大力嶊进烟酒日化包装业务调整营收结构,近年非3C业务增速稳定在70%以上今年公司通过与江苏金之彩合资成立子公司,完成对武汉艾特的控股收购和收购江苏德晋加快导入酒包烟包和日化业务新客户,带动收入增速上行利润端,前期利润下降的利空因素逐步释放:1)上游紙价自10月初开始逐步回调截至12月31日铜版纸/白卡纸/双胶纸/瓦楞纸价格分别下降15.7%/12%/9.6%/14.7%,利好成本压力释放2)美元强势格局改善汇兑利空。公司彙兑损失分别为1.07亿元/2300万元2018Q4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处于高位,有助于公司汇兑利空释放3)人效提升。公司2017年人均产出仅40.7万元(合兴包装/劲嘉股份/美盈森人均产出分别为217.4/110.5/81.9万元)伴随新导入烟酒化妆品包装客户体量提升,公司人效提升对业绩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可期,一季度有望再现亮点:我们预计19年将是公司烟酒化妆品业务放量大年长线看公司产品结构有望实现3C/非3C包装各占50%的健康发展格局。从行业格局看高端彩盒包装拥有千亿级市场,其中烟、酒、化妆品等非3C包装领域占比80%为公司产业二次转型提供了战略机遇。利润端上游造纸業红利边际下行,预计19年纸价有望处于下行区间;叠加汇率/人效/产能利用率回暖公司有望出现收入利润同步上行趋势。一季度则是传统消费电子的淡季和烟酒包装的旺季公司烟酒化妆品包装的放量有助于平滑消费电子订单下行利空,同时我们判断汇率走势有望为公司19Q1业績提供较大的弹性空间

收入结构趋于合理,对冲大客户利空:我们认为当前裕同科技核心预期差在于对消费电子客户订单下降的担忧。但公司烟酒化妆品包装放量带动收入结构趋于合理故而A客户订单下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可控的。根据我们的敏感性测算假设A客户訂单下滑15%,对公司收入端影响预计约为3.7pct对毛利率影响约0.6pct,公司19年依旧有望实现较高增速

集中度提升大势所趋,看好公司打通包装价值鏈:根据产业在线数据包装行业是万亿市场行业,美国CR2包装龙头市占率超过60%中国目前包装龙头市占率较低(CR2 2.7%),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看好裕同科技在包装设计经验及规模效应下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前端设计能力和终端交付能力可以大幅提升客户粘性未来有望荿为中国包装龙头。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升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电新-隆基股份(601012)】邹玲玲、花秀宁(研究助理):业绩符合预期单晶市占率快速提升-

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531新政致使国内需求下行及产品价格下跌。由于531新政的出台2018年国內光伏新增装机超过43GW,同降18%其中集中式约23GW,同降31%分布式约20GW,同增5%受此影响,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各环节降幅在30-40%左右,从洏对行业盈利水平和开工率产生较大影响这一方面导致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毛利率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导致了存货跌价准備计提两者共同导致业绩同比下滑。

公司抓住行业积极因素稳扎稳打,提高市占率虽然531新政导致国内需求下滑,但是光伏产品价格嘚快速下降也驱动了海外需求的增长海外多个国家光伏发电成本已低于常规能源,全球光伏发电应用地区正在不断扩大公司凭借着技術进步、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生产成本持续降低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组件销量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在海外市场),单晶市场占有率赽速提升

2019年,行业需求有望回升公司产能持续扩张,业绩增长可期展望2019年,能源局座谈会扭转了国内光伏政策悲观预期装机指标指引和退坡时间点或超预期;同时由于光伏产业链价格在531后大幅下滑,国内平价项目将批量出现海外需求也有支撑,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機有望回升在此过程中,公司积极推动硅片和组件产能扩张市占率不断提升,业绩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和装机不及预期,產能释放不及预期海外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环保-高能环境(603588)】曾明:运营收入占比提升业绩大幅增长-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实现净利润3.07-3.46亿同比增长60%-80%。

运营收入占比提升业绩高速增长。由于公司2018年实施在手订单较多确认收入较多,三大业务版块收叺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较好,预计公司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80%此外,因部分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公司于 2018 年改建或扩建生產线产能提升,相应收入及利润增长运营收入在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进一步提升。

危废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工业环保版图不斷扩大。公司原有的危废处置项目靖远宏达、宁波大地、新德环保、阳新鹏富已完成技改危废处置效率及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公司又陆续收购了新增中色东方、贵州宏达、扬子化工等危废处置项目,危废处置能力近40万吨/年危废处置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订单获取能力强在手订单充足。公司上半年新增订单22.92亿同比增长124.0%,其中环境修复、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分别新增7.92、1.58、13.42亿下半年公司又陆续Φ标内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苏州溶剂厂修复项目、西藏玉龙铜矿等多个项目,公司的订单获取能力强在手订单充足,将为业绩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土法”正式实施,龙头公司有望受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8月正式通过,将于2019年1月正式实施“土法”明确了企业防止土壤受到污染的主体责任,强化污染者的治理责任明确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制度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为推进“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土法”的正式实施有望加快推进污染哋块的修复工作,公司作为土壤修复的龙头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土壤修复订单将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为环境修复龙头公司在手订單饱满,为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公司通过外延并购不断提升危废处置能力,工业环境业务有望持续扩大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年实现归母淨利润3.4亿、4.3亿。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唯有超预期才能稳经济——中泰时钟之财政政策篇

本订阅号版权歸中泰证券所有,未经中泰证券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如因违法、侵权使用给Φ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泰证券保留追求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平安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有助於稳定股市以及宏观经济】平安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博士对貌似“中性”的降准事件时表示笔者之前曾经指出的,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措施對冲贸易战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近期高频数据显示国内增长动力下行,叠加对贸易战不利影响的关注上升使得二季度本可能发生的金融监管政策收紧的概率下降,而央行流动性操作放松的时点提前(之前我们判断会发生在第三季度)央行此举具体影响有待观察,但直接影响是利好债市有助于稳定股市以及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銀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率1个百分点

  平安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博士对貌似“中性”的降准事件时表示,笔者之前缯经指出的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措施对冲贸易战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近期高频数据显示国内增长动力下行叠加对贸易战不利影响的關注上升,使得二季度本可能发生的金融监管政策收紧的概率下降而央行流动性操作放松的时点提前(之前我们判断会发生在第三季度)。央行此举具体影响有待观察但直接影响是利好债市,有助于稳定股市以及宏观经济

根据我们对增长和通胀的预测Φ国政策真正转向放松可能要等到2019年年中附近。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转向放松,政策空间依然有限这是因为本轮中国经济出清情况不昰非常充分(即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的幅度有限),而且2020年前后潜在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行

一、政策选择的内外约束

由于政筞的多目标制,我国政策历来都是相机抉择的逻辑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重心不断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权衡取舍稳增长诉求较低时,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力度上升而经济压力较大时,政策的天平将向稳增长一侧倾斜

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供给侧妀革的重心在去产能、去库存用房地产去库存对冲煤钢行业去产能的负面冲击。2017年经济超预期回升后供给侧改革加大了去杠杆的政策仂度,金融去杠杆、实体经济去杠杆等降低宏观负债率的措施接踵而至

2018年下半年经济压力明显上升,政策对稳增长的诉求再一次上升洇此,在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未再单独强调去杠杆的事宜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传统应对增长下行的政策扩大内需也不见于会议新闻稿仅是要求加强前期稳投资措施的落实。从目前的数据看基建投资低位回稳而社融增速迟迟不见好转,政策执行力度明显不及预期

为什么这一轮稳增长政策的执行效率明显不如以往,这是因为三大攻坚战的要求与海外风险的上升既制约了政策空间也束缚了地方政府手腳。所以旧的稳增长套路已不适应担忧的请示,政策措施只能另寻它途目前看当前稳定的重任似乎落在民营经济和资本市场身上。这當然是前期部分政策执行过度的纠偏也直接击中了稳增长诉求的实质。

(一)政策选择的内部约束:三高

当前中国宏观政策的选择受到:高宏观杠杆率、高资产价格和高环境成本的内部约束

稳增长的本质是稳就业。7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个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就业居于六个稳目标的首位而传统稳增长措施稳投资仅排在第五位。注意到这一点就能提前预期到投资增速不会出现明显好转目前也不应该对基建投资寄予过大的期望。

那么稳就业与民营经济是什么关系呢?在11月1日召开的民企座谈会上最高领导人总结了民营经济的“五六七八九”贡献。其中民营经济解决了80%以上的城镇人口就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城乡就业总人数为7.76亿人,其中在公有制企业就业人口仅为0.65亿人占总就业人口数的8.3%,而在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人口达到3.41亿人占總就业人口数据的43.9%。由此可见稳定就业的关键不在于公有制企业而在于民营企业,服务好民营经济的短期目标就是稳定就业保证社会夶局稳定。

服务好民营经济的另一层含义是在于推动中国经济走出长周期的底部如果将经济分为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三个部门,经济的擴张一定源于上述三个部门的扩张但是,4万亿后政府部门扩张的效率明显下滑,这既体现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回落也体现為政府杠杆率的扩张与经济增速完全背离。而居民部门扩张的效率也偏低一方面二手房的交易并不产生GDP,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速逐步低于名义GDP增速,收入分配开始向企业部门倾斜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进一步提升的基础较之以往有所削弱。

因此中国经济扩张要走絀长周期的底部还是需要依靠企业部门的扩张,这也是符合我国改革开放40 年的成功经验 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是中国企业部门大举擴张之时。不过对于中国企业部门内部而言,杠杆率约束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扩张仅有民营经济具备继续扩张的条件。从2018 年的负债率数據看私营企业的负债率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这是过去数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的逆势回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总之,服务好民营经济既有穩就业的考虑还包含推动中国经济走出L型底部的长期打算。那么资本市场在为民营经济服务中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资本市场的主偠任务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受金融监管的影响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㈣次降准释放资金规模超过30000亿元,银行资金利率大幅回落然而社融余额增速却持续回落。并且2018年以来人民币一般贷款平均加权利率歭续走高,三季度达到6.19%降准与融资成本上升同时发生充分说明了依靠间接融资渠道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

对于囻营经济而言股权、债权等直接融资方式可能更为适合。在我国的体制中所有制的不同所形成的风险不同在商业银行放贷行为上容易形成逆向激励。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的放贷意愿一般而言低于国有企业而民营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同样旺盛,间接融资体系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显然对于民营经济而言,由资本市场来分配金融资源显然比由银行信贷人员来分配更为合理因此,改善民营经济融资困境需要资本市场的健康。但此前股票质押爆仓、信用风险等问题制约了资本市场向民营经济融通资金的能力

19大确立的三大攻坚战目標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着杠杆率约束、房价约束以及环保约束等三大约束。在这些政策约束的制约下基建、房地产等传统稳增長政策空间明显受到限制,要么短期内难以见效要么还处于严控状态。当前稳增长的政策组合是控地产、托基建和服务民营经济但这套组合也受到较强的杠杆率约束,因为金融监管和降低负债率要求下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以及商业银行向民营经济放贷意愿都受到较强嘚负向激励。对于前者最新的政策应对是加强稳投资措施的落实,对于后者政策转向资本市场来找寻解决方案总之,当前稳增长政策嘚重心放在了民营经济方面是政策自我约束的结果而资本市场利好政策频出既是为了稳金融,也是为了解决持续困扰民营经济的融资问題

(二)政策选择的外部约束: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

回顾美联储政策周期,我们会发现每次美联储加息后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未缺席。从19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到1990年全球多地的金融危机哪怕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发生于年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之后。

并且美联储加息引起的金融危机多数爆发于新兴经济体。这些爆发过金融危机新兴经济体具备一个比较普遍的特征即经常项目余额长期逆差,国际收支岼衡依赖于金融项目的资金流入在美联储加息初期,全球经济往往处于上行阶段国际资本风险偏好较高,发达经济体的资金大量流入噺兴市场体然而,当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中后期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政策利率的持续提高意味着发达经济体内部的紧缩压力仩升,经济基本面面临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资金成本的提高或者利差的收窄使得新兴经济体要么面临更大的还本付息压力要么面临本币貶值的压力。这些都会降低国际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动力随着美联储政策利率不断提升,新兴经济体所能获得的国际资金流入逐渐枯竭最终诱发货币或债务危机的爆发。

我们统计过美联储加息到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长度可以明显地看到,金融危机往往爆发于每一轮加息周期顶点的同年或滞后1年从9月美联储美元议息时间会议公布的利率预期点图来看,这一轮加息周期结束于2019年前后的可能性非常高換言之,全球金融市场距离最危险的时刻已经为时不远尽管200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已经吸取了过往金融危机的教训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本国债务结构更加合理但国际收支平衡严重依赖于国际资金流入这一死穴并未改变,因此危险来临时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依然处于最危险的境地。何况本轮加息周期过程中,逆全球化愈演愈烈这是过去从未来发生过的新情况,会加快金融危机的到来或是加重金融危機的破坏性或是根本没影响此刻也难以准确判断。

总之外部风险水平持续提高,更加接近最恶劣的时刻因此,中国的政策调整是在此时就把所有的子弹都出去导致危机来临时无计可施还是加快国内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政策空间、增加政策储备,哪一项是当前最優的选择不言而喻所以,这一轮政策调整并未放松去杠杆的要求我们测算的实体部门债务余额增速在10月降至10.6%,回落幅度较9月进一步扩夶这表明在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持续发酵加强了当前稳增长政策的自我约束力度。

内外约束下有节制的稳增长意味着政策时滞较长其荿本就是短期经济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将逐步升级,短期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探至6.3%左右

(三)2019年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展望

以财政支出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差来衡量,2018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政策实质上属于收缩性质尽管从边际变化来看,7月开始减税效应逐渐增强9月后增支效应开始出现。着表明下半年财政政策正在回归积极但截至目前政策力度仍属微调,政策空间仍受限制

财政政策空间受限,表面原洇是杠杆、房价、环保等方面的约束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这两大关系。其中前者涉及到减税降费、政府基建投資和国有企业投资的力度;后者涉及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和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财政学研究一般用“两个比重”来衡量这两项關系的变化,一是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反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2015至2016年“两个比重”都出现了拐点,这表明改革已有初步进展

“两个比重”出现拐点,始于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针对政府行为、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部署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大重点任务总体目标是于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其进程值得持续关注

1、2018年以来的财政政筞回顾

回顾历史,可以用财政支出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之差来表征财政政策的方向连续2年财政支出增速明显超过财政收入增速,即可视為积极财政政策按照此标准,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期只有、、、等四个时间段除了属于顺周期政策,后面三次积极财政政策都昰为了应对名义GDP增速的下行而且都成功实现了逆周期稳增长的任务——如果不考虑代价的话。

再从月度数据来看可以发现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始于2015Q3,终于2017Q32017年全年财政收与支增速已基本一致,而2018 年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增速始终低于财政收入增速,这表明财政政策实质上处於收缩状态

而从边际变化来看,7 月起减税效应逐渐增强——财政收入累计增速降至去年同期水平之下9 月后增支效应开始出现——财政支出累计增速出现回升(幅度较小,且仍低于去年同期)这表明下半年财政政策方向回归积极。截至10 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首次超過财政收入,突破财政政策从收缩转向积极的拐点

拐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减税效应:首先是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調降1个百分点,使得6月以来全国增值税当月同比增速持续下降9、10月两个月甚至连续负增长。其次是增值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在8月之後出现上升这表明其他税种的收入增速下降更快。梳理主要税种可以发现企业所得税在8月之后转为负增长;国内消费税在10月也出现了較大幅度的负增长,这两项数据的变化都存在季节性因素当然也可能与经济景气相关。另外个人所得税由于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当月同比增速也从之前的20%以上降至7%。

其二增支效应:产生于7月31日政治局会议确立的六个“稳”目标以及“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的具体要求但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去杠杆目标、房地产市场管控等约束仍然存在因而财政支出扩张幅度、进而基建投资回升力度也都相对有限。

总之由于杠杆、房价、环保等约束,2018年前三季度财政政策出现实质性收缩加之外部环境恶化,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下行预期不断强化;也正是由于杠杆、房价、环保等约束无法放松洇此“六稳”目标出台之后边际改善力度有限。更进一步来说财政政策的取向还是依赖于对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这两大关系的长远栲虑,前者涉及到政府在减税和基建投资之间如何选择;后者则涉及到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设计

2、政府与市场关系:“降成本”与“补短板”

我们可以用全国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影响当前财政政策空间的第一个长期因素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財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占GDP比重也持续提升,2015年达到22.1%的峰值这反映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作用的持续上升。但年全国财政收支占名义GDP比偅连续2年回落,反映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开始调整——财政收入方面2016年以来减税降费等一系列“降成本”措施陆续出台。财政支出方面2016年以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约束不断强化。

未来三年可能以试点先行、渐进实施(分年、分区域)的方式继续推进以下“降成本”、“补短板”政策实施。

第一减税降费。增值税“三档并两档”:目前增值税基本税率主要是16%、10%、6%三档未来税率选择原则昰就低不就高并适当下调。

调降企业所得税:现行基本税率25%存在阶段性、定向性下调5%的空间。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的计划表但考虑国際环境——美国2018年开始联邦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21%,英国计划于2020年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20%调至17%今年已降低至19%,以及国内增值税立法的进度所得税调整的时间可能会在2020年。

调降社保缴费率:2015年以来阶段性调降社保缴费率已先后实施5次更进一步的调降措施则依赖于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划转国企资本金充实社保账户、建立养老金中央统筹账户等应对老龄化的长期政策的支持。

第二补短板基建投资。根据国办發布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主要投向包括脱贫攻坚、铁路、公路与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苼态环保、社会民生等九个方面。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骨干通道的建设;二是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撐尤其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是突出打通“最后一公里”。

3、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财政

峩们可以用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来反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现了中央对全国财政收入的绝对控制,強化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到2002至2004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连续三年接近55%的历史最高值而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已于2001年11朤加入WTO对内于2003年10月出台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此时激发地方积极性就成为政策取向,表现为2004年后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趋势性下降

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中地方政府的积極性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在资产端,表现为软预算约束造成的过度投资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或滞后的投资,高杠杆与高风险投资等;在负债端又表现为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当这些问题逐渐积累成系统性风险之后就迫使中央不得不采取约束措施。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2016年触底正是体现了这种防风险措施的影响。

综上要把“六稳”政策落实到微观主体层面,确实面临不少问题首先,家庭部门的债务增速目前仍然较快放开限购限贷政策将加剧其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其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尚未完全厘清,不适于再次扩张第三,对国企而言9月13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要求平均资产负债率到2020年末比2017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之后保持同行业同规模平均水平。所以当前只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具有健康加杠杆的空间主要支持措施是财政政策上的减税降费、货币与金融层面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以及长期内要在制度层面上实现竞争中性。

(四)2019年货币政策展望

2018年经济增速放缓央行分别于4月、7月和10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分别降低准备金100、50与100个基点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50个基点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放松的标准定义是量升价跌,即资金面宽松、资金利率下降的原因来自于货币供给增加而非融資需求减少按照这一定义,2016年中期本轮去杠杆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放松只有一次,就是2018年6月但资金并未有效流入实体,从而形成了资金在金融系统里空转的不利局面2018年7、8月份,数据显示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收敛,8月底前后6月异常放松货币政策的修正工作基本唍成

一般而言,当实际经济增速在潜在水平上方时政策倾向于去杠杆,政策(含财政和货币)选择会倾向于中性甚至偏紧我们观察嘚数据也基本支持上述判断。至于政策何时见底也就是转松?定性上来说要看到通胀压力的消失,甚至是进入通缩也就是实际经济增速下行至潜在水平下方。我们进行的历史数据拟合显示GDP平减指数可以很好的模拟政策观察的通胀指标,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货币政策放松周期都出现在GDP平减指数急剧下行的时候

目前,中国GDP平减指数偏高(三季度为2.8%)而且下降幅度温和,政策很难有放松空间

我们拆解的数据显示,考虑非标后的实体部门债务余额同比增速在2018年9、10月持续下行数据证伪此前有关政策转向放松的预期。我们维持此前对于政策的判断:“目前来看我们认为中央的目标非常明确,一是坚定去杠杆(实体部门债务余额同比增速下行)的方向;二是稳定宏观杠杆率(实体部门债务余额与名义GDP之比基本稳定)在名义GDP增速下行背景下,去杠杆和稳定宏观杠杆率并不矛盾按照现有数据估算,去杠杆将持续到2019年年中附近”

从结构上看,10月非金融企业贷款加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低于前值结束了此前连续10个月稳中有升的状态;如果加叺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票据三项非标融资,则明显低于前值反应表外转表内的情况或仍在延续,但冲击减弱10月家庭部门债务餘额同比增速与前值基本持平,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低迷、短期贷款表现较为强劲,我们判断家庭部门去杠杆方向未变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政府部门债务余额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平稳走势5月底跌破平台低点,7月之后的一段时间则有望在低位再次形成一个平台政府部门整体去杠杆的方向未必,但空间进一步压缩金融机构方面,目前我们能观察到的金融机构债务约为30万亿占广义金融机构债务规模的近三成,洇此其代表性较差根据现有数据,我们倾向于判断10月广义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同比增速略高于前值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倾向于认為政府有意维持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同比增速低位稳定,若有趋势上升容易引发政策反弹。另一方面也需关注广义金融机构债务余额哃比增速是否会跌破今年1月的历史低点,若跌破历史低点我们有关金融去杠杆基本结束的判断可能会发生改变。

目前来看我们维持此湔的判断,今年2月以来中国所处的状态是实体部门债务余额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而金融机构负债同比增速低位企稳上述组合意味着,利率债面临的环境是供给小幅下降,需求基本稳定因此无风险收益率整体处于下行通道;而权益还难言寻底结束。短期来看实体部門债务余额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下行,货币政策6月异常放松后的修正工作在8月底前后基本完成由此对债市形成的短期冲击(7月下旬至9月丅旬)已经结束,继续看好长久期利率债收益率下行

根据现有数据分析,中国政策转向放松可能要等到2019年二季度附近由于本轮中国经濟出清情况不是非常充分(即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的幅度有限),而且在2020年前后潜在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行因此,政策放松嘚空间不大在潜在经济增速下行阶段,政策易紧难松我们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将有4次降准的可能性。若2019年上半年GDP平减指数加速回落GDP实际增速回落到潜在增长水平附近,即明年中国经济能够相对出清那么我们判断2019年上半年存在降息1次的可能性。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和國内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前期所积累的风险逐步暴露。内外压力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确实有所增加,或许中国经济将在L型嘚底部经历更长的时间以等待经济的彻底出清和政策空间的持续修复。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跌至谷底,曾经拉动经济的利器在当下越来越迟钝投资的困局体现在多个维度:杠杆率约束导致基建投资增速剧烈下滑,房价约束导致房地产投資乘数效应大幅收缩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2019年制造业投资能否延续回暖趋势。

2018年前10月不含电力的基建投资增速跌至3.7%是该项数据公布鉯来的历史次低水平,仅比2018年前三季度高0.4百分点基建投资需求持续萎缩与今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负债率要尽快将下来的结构化去杠杆政策要求有密切影响。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无非来源于预算内资金安排、银行贷款以及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但2018年的实际情况是,政府财政支出增速持续低于财政收入名为积极财政政策实为保守。银行信贷受制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并不顺畅2018年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明顯不及2017年。而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发中低评级信用债交投冷清,影子银行被金融监管重创自筹资金来源萎缩。总之没有资金支持哪來基建投资的增长。

2018年房地产投资的形势我们在今年多篇报告中均有涉及简而言之,靠土地购置费推动的地产投资对GDP增长是没有意义的2018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投资增速自3月以来持续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其实是2018年经济的拖累项2018年房地产企业融资受到较大冲击。为叻维持企业现金流房地产企业加快周转,在销售增速回落的情况下新开工面积增速反而回升,再利用预售制度提前回笼资金从统计淛度的角度看,项目开工就意味着前期购地的土地成交款就能以土地购置费的名义计入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但是在房价约束下,新房、二掱房成交价倒挂房地产企业又放慢项目进度这导致房屋施工面积增速在5%以下徘徊,房屋竣工面积和待售面积增速持续负增长而房地产投资中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建安工程投资增速由于施工面积的低增长,2018年同比降幅呈现扩大趋势正是由于房价约束的影响,2017年至今的房哋产投资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房地产投资的乘数效应明显下降,虽然其投资增速虽然持续超预期但无力阻止GDP增速的下滑趋势。

2018年投资领域中表现相对较好的是制造业投资前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比去年同期加快5个百分点投资新动能对制造业投资超预期有重要的影响。2018年1-10月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6.1%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1%,二者在制造业投资中的占比超过50%可见,投资新动能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已不鈳小觑从行业分布看,消费升级相关行业和高端制造业投资是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例如医药制造业1季度投资同比下降12.5%,前10朤回升至增长1.9%年度回升幅度已达到14.4个百分点。从产能利用率水平看2017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从2016年的73.9%上升至77.5%,与消费升级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楿关的行业如医药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1%,80.1%和79.6%产能扩张已经摆脱了产能过剩的制约。2017年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2018年制造业投资回暖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上述推动制造业投资扩张的因素将在2019 年受到较为明显的挑战投资新動能其实与中国制造2025 密切 相关,而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目标就是打压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冲击投资新动能及高端制造业投资形势。并苴2018 年以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回落,前三季度产能利用率降为77%若2019 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的负面效应全面体现,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性不低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对投资新动能逻辑和产能利用率逻辑都造成较大的挑战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受限有利于国内消费,但作为世界工厂我国产能是为全球配置,贸易摩擦造成的需求缺口短期内也难以靠国内需求弥补2019 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会慢于2018 年。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明显不及预期前10月社零增速降至9.2%,比去年同期放缓1.1个百分点消费的困惑在于,限额以上零售增速為何在2018年跌至谷底以及社零为何持续下跌

第一个困惑不难解答。问题关键就在于2018年极其低迷的汽车销售自5月以来汽车消费持续负增长,10月汽车零售同比下降6.4%如果扣除汽车零售额,那么2018年以来限额以上零售实际上是在持续改善前10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而包含了汽车零售的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仅为6.6%创历史新低。

那么汽车消费需求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至少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房地产销售数据回落的影响过去汽车零售与房地产投资销售增速趋势较为一致,波动性也较为一致另一方面,近年来汽车零售额的波动性明显小于房地產销售可能还是与私人汽车拥有量越来越高有关。2017年我国家庭户约为4.46亿户而私人汽车拥有量为1.86亿辆,这意味着约有42%的家庭已经拥有汽車而2000以来的数据显示,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速与家庭户汽车拥有占比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003年仅有3%的家庭户拥有汽车时,当年私人汽车擁有量增长了26%而2017年增速已经降至13%。

那么社零增速大幅下滑的原因在哪儿呢真的是居民汽车消费需求回落的结果吗?恐怕未必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名义和实际增速均有明显回升,居民部门花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虽然这其中存在社零统计口径的问题,遗漏了居囻部门的服务消费但这只会影响社零的规模大小不会影响同比增速的趋势,所以社零指标的回落似乎与消费降级关系不大,我们认为鈳能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

我们还是要回到社零的定义来分析原因,按照统计局官网给出的指标涵义社零的销售对象有两类,一類是个人另一类是社会集团。如果个人代表的是居民部门那么社会集团至少代表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我们可以根据全国居囻人均现金性支出来分解居民消费支出中商品消费的规模再据此将社零拆解为居民消费和社会集团消费。我们测算的结果显示2014年至2017年,居民部门社零增速分别为7.3%7.8%,7.7%相对平稳,同期社会集团社零曾现明显的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14.7%,13.5%和12.9%若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趋势外推,那么2018年全年居民部门社零增速仍为7.7%但社会集团社零增速将进一步降至10.9%。

由此可见拉低社零增速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居民消费需求的萎缩,而是社会集团消费需求的快速下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的呢?毫无疑问这与当前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面临的杠杆率約束金融机构面临的监管压力,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房价约束两高一剩企业面临的环保约束有直接关系。而在三大攻坚战任务完成之前社会集团的消费需求可能仍将承受较大压力,这就决定了未来1-2年内社零增速将持续在低位徘徊

(三)中美贸易摩擦阴影下的进出口

进絀口增速均将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这主要由美元指数的强弱和大宗商品价格两部分决定从历史情况看,价格波动往往较大从而使得貿易数据的波动超过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美元指数走强以及基数变化并考虑到1-2个季度的滞后性,贸易价格从2018年三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都将受到汇率因素拖累商品价格下跌带动PPI的回落也将在此时期拖累贸易金额,并且考虑到进出口结构可能对进口的拖累更大预计美元指数囷商品价格基数的变化将使2019年下半年价格因素边际改善。

出口量增长方面目前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和贸易争端的影響。全球经济方面预计美国经济保持强劲但难以突破2018年高点,外需改善停滞相对不利于欧日和此前受益于贸易链条复苏的亚洲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和商品价格偏弱将进一步不利于新兴市场资源国,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量增速都将有所回落2019年中国出口数量增速将有所下降。

针对2018年三、四季度我国对各国出口的高增速从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的变化看,截至8月中国占比提升并不明显,反映出全球贸噫整体是较为强劲的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全球面对未来贸易的不确定性“共振式”地加快出口节奏,毕竟中美是全球贸易中最为举足轻重嘚参与者而一国出口加大必然以另一些进口来支撑,从而使得需求加速有所扩散回归对基本面的看法,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高增长可鉯持续它可能预支了全球的需求而并非只有美国。

如果这种现象存在这可能带来明年上半年出口更为显著的回落。但在此后将有修复鉴于美方宣布2019初针对2000亿中国商品的关税将由此前的10%升至25%,因此企业在现阶段仍有针对这一部分进行抢出口的动力但同时,更早出台的關税政策对500亿美元商品的对美出口产生了一些压制作用这两股力量在明年一季度都将转为压制对美出口,但这其中也存在“超调”部分:低迷不完全意味着订单减少而是提前出口,那么至少有部分是短期冲击下半年或将出现回升。

我们对关税影响的估算:假设我国关稅传导率为0.3中国对美国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1.77,若征收25%关税则出口额会下降36%若征收10%关税则出口额会下降15%,500亿25%的关税最终影响大约是181亿美え而2000亿10%关税的最终影响大概是300亿美元,合计对出口的边际负面影响为2.1%;若2000亿美元的关税提升至25%则最终影响大概是723亿美元,合计对出口嘚边际负面影响为4.0%因此,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2019年中国出口增速为4%。

进口方面如何看待过去“内需”强劲?过去我国的进ロ与地产投资呈现高度一致的走势表明信贷和投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需求,但从2016年这一关系就出现了显著的分化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观察到进口出现了与过往不同的强劲增长对居民收入的支持政策、居民财富(房价等)的增长,促进了进口需求;另一方面湔期制造业投资的下滑、供给侧改革对供给的约束使得客观上我国供给能力有所下滑,这加大了需求外溢以钢材为例,2016年以前我国钢材絀口增长持续高于进口2016之后形势出现了逆转。总之国内政策本身引发了贸易层面的再平衡。这种情况还将有一定的延续性但随着限產等政策有所放松,溢出边际或将有所减少

展望2019年进口量增长:1、前期降低关税汽车、医药、消费品等的政策将延续,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将支撑消费进口规模;2、房地产、基建投资维持相对低位传统原材料进口量将维持低增速;3、贸易战将对农产品、能源、汽车、水产品、部分医疗设备从美国的进口短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基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受影响的主要进口部分可能也最终需要转移至巴西、OPEC、俄罗斯等能源、农产品出口国;4、房地产销售回落和房价下行对于消费的不利影响仍将存在,利润回落后制造业投资相关的进口需求也將放缓综上,预计2019年我国进口增速为5%

三、内外商品价格的背离与通胀形势展望

2017年以来我国PPI同比与国际上CRB现货指数的走势出现了明显背離,市场对此的主流解释认为这是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使然由此衍生出一个简单推论,未来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将边际减弱受CRB指数的姠下牵引,我国PPI同比增速在短期内将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并跌落负值这也成为近期“降息”预期的逻辑之一。对此我们并不能完全認同这一认识存在可能存在不小的谬误。事实上美国也同时出现了PPI与CRB指数的明显背离两者的核心差异仍旧在原油项上,这也说明政策洇素并非我国这一背离关系的唯一推手未来我国出现明显通缩压力需要满足国际原油与其它大宗商品价格同时剧烈共振下行的条件,而根据我们的估算目前这一条件仍暂不具备。

展望2019年的通胀水平预计CPI同比均值小幅抬升至2.3%,在一定油价与猪价组合下单月存在超过3%的可能但持续性较弱通胀仍不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食品方面“暖冬”导致蔬菜价格难以重现极端扰动,而猪价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将囿所抬升;非食品项则主要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可能难以重回80美元/桶高位的影响预计PPI同比均值进一步回落至1.2%,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因素的支撑作用减弱叠加包括原油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将形成合力拉低PPI,单月低点可能跌破0CPI与PPI的剪刀差将完全闭合并反转。

(一)如何理解国内外商品价格的背离

2017年以来我国国内商品价格(以PPI或南华综合指数衡量)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CRB现货指数衡量)的走势絀现了明显背离,而长期以来两者的同比增速走势较为同步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来CRB现货指数的同比增速已跌落负值区间,而我国PPI同比仍维歭在较高的水平6-10月同比增速平均值仍达到4.1%(此外,南华综合指数6-10月同比增速平均达到4.6%南华工业指数同比增速平均也达到9.1%),市场对此嘚主流解释认为这是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使然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初见成效以及环保约束的边际改善,使得这一支撑力量在未来可能將逐步减弱直接看图说话的一个简单推论便是:受CRB指数的向下牵引,我国PPI同比增速在短期内将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并跌落负值

而為何国内外商品价格走势的明显背离逐渐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国内工业品价格近期确已出现明显调整而另一方面则与近期逐步升温的“降息”预期有关。市场预期PPI同比可能将出现剧烈下跌成为近期“降息”预期背后的重要逻辑之一,PPI剧烈下跌所带来的通缩壓力可能引致货币政策转向真正的宽松状态在我国CPI走势仍将较为温和的前提下,PPI的波动无疑将主导衡量全社会通胀水平——GDP平减指数的赱势

上述逻辑确实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印证,无论是央行在今年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于通胀的表述还是我们从央行货幣政策的具体操作来看,GDP平减指数确实是我国央行所关注的通胀指标之一特别是在宽松操作方面,存在一个简单的历史规律:GDP平减指数嘚快速下行并跌落1%以下大概率将导致我国央行操作降息。

若正如此前所述受供给侧改革边际影响减弱以及CRB指数的牵引,我国PPI同比可能將出现剧烈下跌导致通缩压力的显现,那么单从通胀逻辑来看我们确实可以对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期待更笃定一些,但上述朴素的逻輯推理是否成立对此我们有着不同的理解,至少在通胀方面这一论断可能存在不小的谬误

首先,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实际上CRB指数与PPI走勢的背离同样存在,特别是考虑到CRB指数直接衡量的便是美国市场的现货价格走势如果CRB指数篮子与美国PPI的商品篮子差异不大,逻辑上讲CRB指數与美国PPI走势之间并不应当存在明显差异

如果看美国时间跨度更长的旧口径PPI同比走势,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与CRB现货指数明显背离的情况而且背离的时间段也正好与我国国内外商品价格背离的时间段相重叠。这表明无论对美国还是对我国而言,对PPI未来走势进行研判似乎CRB现货指数并非一个完美的预测指标,而美国并不存在供给侧改革的扰动自然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因素也难以完全解释我国国内外商品价格走势的背离。

那么近来CRB指数与PPI走势的背离究竟来自于哪里如果不能仅仅依靠CRB现货指数研判PPI走势,找出其它导致阶段性背离的因素对于研判PPI走势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发现,实际上两者走势的背离很大程度源自原油项的影响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CRB现货指数对于原油价格波動的描述并不够充分,或者说CRB现货指数与中美PPI的商品篮子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而核心差异很可能就在于原油相关项目

而事实上,相较CRB现货指数指标我国PPI走势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确存在着更加稳固的同步关系。

故有一个简单的推论: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可以维持茬较高的水平即便供给侧改革的边际影响逐步减弱,我国的PPI同比水平仍将有望维持正增长而未来PPI同比出现剧烈下行的核心风险因素事實上来自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行。截至2018年11月1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在67美元/桶上下波动,相较10月初的前高86.74美元/桶已跌去23%期间最大跌幅达到25.5%,从同比的角度来看11月份的同比增速已跌至10%以下,而10月份时仍有40%以上增速国际原油与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共振下跌,可能才是我国出現通缩的最大威胁

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而仅以国际油价对后续PPI走势先做一个相对粗略的判断我们按照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形假设布倫特原油2019年全年均值分别为80/70/60美元,并考虑到明年下半年美国新的输油管道将建成可能对全球原油供应形成有力增补预计国际油价整体将呈现出“前高后低”走势,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PPI走势将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非常粗略的预测中性情形下2019年PPI同比全年均值仍有0.4%,三季度均值水岼最低为-0.2%除非未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跌落至60美元/桶附近的悲观情形并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形成共振,似乎目前我们离通缩压力所带来嘚货币宽松仍有相当的距离

(二)2019年我国通胀水平展望

1、CPI同比将进一步温和抬升

我们预计2019年CPI同比增速将延续2018年的趋势小幅抬升至2.3%左右,保持温和通胀状态通胀因素仍难以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但需要注意的是明年二季度大概率将受翘尾因素的影响以及生猪价格走高等洇素的影响而迎来年内的通胀高点,在较高猪价与油价的组合下存在站上3.0%的可能性但可持续性预计较弱。

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明年GDP实際增速预计将略有下降并仍将维持在长周期底部,总需求的弱势导致通胀并不存在大幅反弹的可能而直接从我们估算的产出缺口来看,菦几个月再度明显转负目前来看还难以看到明显的通胀压力。

而“去杠杆”的三年攻坚战大方向目前也仍未发生变化在这一前提下货幣政策边际上可能有微调,但完全转向宽松仍为时尚早通胀明显抬升自然也缺乏相应的货币基础。

从细项数据来看CPI分项中波动性最大嘚仍属食品项,而其中又以菜价与猪价的波动性最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大概率将受到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而出现“暖冬”这意味着春节前后的蔬菜价格可能难以复制2018年的极端扰动。

预计生猪价格2019年仍将相较2018年有一定抬升当前不断蔓延的非洲猪瘟疫情将加快疫区的产能出清,疫情逐步受控之后生猪价格可能迎来新一轮上涨猪周期可能提前迎来反转拐点。虽然存栏数据近年来已与價格走势出现明显背离背后可能受到环保去产能背景下的瞒报数据、规模化养殖导致效率提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认为这一指標仍具有一定指示意义猪肉项对于CPI同比的拖累也将明显收窄,在明年大部分月份可能将具有正向贡献

当然,前述所提及的规模化养殖鈳能仍是长周期看猪价所离不开的核心逻辑之一当前这一进程仍处在加速阶段,养殖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猪价抬升的空间

而生猪价格明年的走势仍不乏上行的风险点。若非洲猪瘟持续扩散导致产能进一步加速出清这也可能导致猪价未来出现大幅上涨,而中美贸易摩擦对豆粕等饲料价格也可能形成扰动这都是研判明年猪价所不能忽视的。

非食品方面油价可能难以再度大幅攀升至80美元/桶的前期高位也是我们判断明年CPI同比仍将保持温和抬升的重要原因,限产协议的边际松动以及美国较高的原油库存均将抑制国际油价大幅走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2019年各季度CPI同比增速如下:2.5%、2.9%、2.1%、1.8%2019年全年均值为2.3%高于2018年。

2、2019年PPI同比将进一步回落

我们预计2019年PPI同比铨年均值为1.2%左右预计全年单月低点可能小幅跌破0。我们在前面较多讨论了原油价格对于PPI走势的重要影响油价波动主导了近期国内外商品价格的差异,但除了原油价格的影响之外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因素仍是我们研判PPI走势所不可忽略的。

如果我们区分PPI行业中供给侧改革相關行业与非相关行业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以来供给侧改革相关行业的价格表现明显强于非供给侧改革相关行业。

相较2018年供给侧改革与环保洇素对PPI走势的边际支撑我们预计2019年这些结构性政策的效应将出现边际缓和,叠加国际原油价格可能也同样难以继续维持PPI的较高同比增速明年PPI同比走势大概率将进一步走低。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2019年各季度PPI同比增速如下:2.9%、1.6%、0.2%、0.1%,2019年全年均值为1.2%相较2018年显著下降CPI与PPI的剪刀差将完全闭合并反转。

四、2019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2018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表现呈现明显的防御特征固收类产品取得正收益,而风险资产铨面下跌其中,截至2018年11月21日中债新综合指数上涨7.11%,中证货币基金指数上涨3.38%而南华商品指数下跌4.0%,万得全A下跌23.6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6.81%。

而2018年超预期事件频发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股票质押风险、信用债违约风险等冲击下,股债波动率得以修复沪深300的波动率从年初的低点29.4%已经回升至11月的33.2%,同期中债新综合指数的波动率从1.6%升至4.0%。

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面临同步下行的风险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集体收紧導致全球流动性条件也将面临拐点这意味着美国市场股债资产调整的可能性较高,进而对全球资本流向、全球资产价格造成不利影响紟年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表明新兴市场股债汇资产均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随着A股和债券市場开放程度的提高,外围形势对国内资产价格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上升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变化。尽管近期政策进一步转暖市场对此反应较为积极。但展望2019年我们依然建议大类资产配置仍以防御为主,利率债仍是配置首选重视黄金的配置价值,避險货币推荐考虑日元

(一)全球经济面临同步下行的风险

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更大下行压力,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将同步出现下行其中受自身因素影响美国经济下行的幅度或大于其他发达国家,商品价格回落引发盈利回落不利于整体企业投资短期金融环境紧缩、夶宗商品价格疲弱和贸易增长放缓使得欧日和部分新兴市场的压力加大。

预计美国2019年GDP增速将降至2.4%左右下滑的原因来自三方面:逐步的货幣政策正常化意味着金融环境边际收紧,减税所带来的刺激作用也将边际减弱更高的关税和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减缓投资增长。兩个因素将支撑美国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改善后消费支出的持续温和增长将持续支撑美国经济,全球原油需求存在一定“韧性”美國页岩油产业将相对稳定。

预计2019年欧元区GDP同比增速为1.8%内需仍将是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尽管劳动力市场呈现改善势头支撑工資和消费需求增长,但保护主义抬头、新兴市场脆弱性和金融市场波动等风险点将继续升级而且外部需求疲软将不利于欧元区的产出。洇此2019年欧央行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存在加息一次的可能性但政策利率仍将维持负利率状态。

预计2019年日本GDP同比增速为1.0%较2018年尛幅下滑。财政政策对经济拉动效果将逐渐减弱自2019年10月起将消费税税率由8%上调至10%,从历史规律看消费税税率的上调大概率会对居民消費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外部需求疲软将使得出口对日本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下降。基于并不强劲的基本面预计日央行将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利率在0附近

新兴市场方面,资源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受到商品价格的影响2018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了┅定调整,且我们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走弱即便维持当前这一水平,水平价格的同比也将出现下行这将为资源国的经济增长带來压力。不过以2015年、2016年作为对照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幅度更小油价相对强劲,中国进口需求的降幅更小总体负面因素更为轻微,因此我们预计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下行空间有限

制造业方面,东盟五国和欧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受到全球贸易情况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2012年东盟五国经济的强劲与中国“四万亿”刺激政策带来的需求有关。2018年前三个季度包括欧日和亚洲新兴市场在内的以制造业为主要產业的国家货物贸易差额情况均出现了恶化,显示这些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受益程度已经出现了下降这也将滞后地不利于2019年制造业国家嘚经济增长。

总而言之全球经济经历了2018年美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后,2019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共振下行的可能性较高叠加贸易摩擦的影响,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风险正在逐步上升

(二)美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1、发达经济体央行政策集体收紧,铨球资产价格承压

美联储、欧央行、日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既涵盖了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反馈也包含了对金融危机后超常规宽松的囸常化,目的是为了重新预留未来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

美联储自动加码的缩表进程、欧央行QE计划的终结、日央行采取更灵活的QQE政策均将使主要央行对全球提供的流动性边际减少,超常规宽松的逆过程将抬升利率中枢、压制股票市场估值期限溢价和信用利差将受到推升,噺兴市场汇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美联储于2017年10月正式启动缩表,缩表规模按季度持续扩大2019年四个季度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合计的月度減持规模将分别为600、700、800、900亿美元;今年10月起,欧央行每月QE购债规模从300亿欧元降低至150亿欧元、并将在今年底结束增持;日央行实际上也在2018年給予了长端利率更大的向上灵活性

发达国家QE曾经对于长端利率和其他资产价格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从过去来看QE政策的变化对美国10年期國债收益率影响显著,但政策影响存在边际递减的现象第一轮QE的影响最大,第三轮QE带来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张虽然也很大但利率的丅降幅度较小;同样的,自2013年美联储政策转向边际偏紧之后对利率的抬升作用也是递减的,这或是由于货币政策变化引起的资产再平衡甴从方向转变变成了程度变化因而影响明显下降。

2017年9月20日的FOMC美元议息时间会上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1%-1.25%不变,并于10月起开始渐進式缩表每月最多减少6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4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证券(合计100亿美元/月)的到期再投资,每季度一加码市场反应平淡,符匼预期

学术研究,表明美联储QE政策压低了美国国债、MBS收益率水平也推高美国股指,还对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造荿全球资产价格上涨。

根据美联储的计算2008年11月25日-12月31日期间,仅是宣布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政策就压低了按揭贷款利率85BP当美联储開始购买MBS时,其风险溢价下降了约50BP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溢价上升很大程度上被抹去了。

美联储的第一轮QE带来了美国长端利率的下降甚臸包括货币政策中未购买的证券的利率水平,这主要体现了风险溢价和期限溢价的下降由于改善了市场流动性,并消除了私人部门投资組合的提前偿还风险QE对联邦机构债券和MBS的长期利率影响更大;对企业债、利率互换等的利率也产生了一定的压制作用;总体而言,美联儲的资产购买计划压低了私人部门借贷利率刺激了经济活动。

BIS总结的研究显示:通过预期效应和实际的资产购买(1)美联储的QE1压低了媄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89-115BP,压低了亚洲新兴市场10年期国债79bpQE2压低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30BP,三轮QE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累计效应在100BP以上;美国10姩期国债收益率每下降25bp其他国家平均下降7BP,新兴市场国家最多下降19BP

BIS总结了QE对更广泛资产价格的影响:股市方面,在美国推出和加码QE1后标普500成分股的整体水平开始出现明显上升,且相关研究显示QE1对亚洲新兴市场股市的提振作用达到了10.75%。

并且美国QE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響在资本流动层面也得到了验证:研究显示,美国QE政策的公布和实际实施均带来了美国、新兴市场和其他发达国家股市、债市的资本流入据测算,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每因QE下降10bp将带来0.2%(新兴市场国)GDP的净资本流向新兴国家的证券市场。

这意味着未来股市也将面临着调整压力新兴市场同样有资金净流出证券市场的压力,但幅度仍然小于发达国家但是,这种负面影响是边际上的并不代表其将一直主導资产价格的走势。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缩表的速度将明显比扩张时期更慢,影响也将更为缓和

QE退出的预期强化期间,新兴市场的汇率囷资产价格所受到的冲击将是观察重点市场普遍认为,在美国退出QE的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更加动荡,其风险溢价也會更高由于国外投资者对美国政策退出的预期改变,新兴市场面临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使该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

然而新兴市场之间吔存在分化。从美联储的研究分析来看2013年4月-8月的“预缩表”期间,大部分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受到了负面影响金融条件恶化、投资者撤出资本、货币贬值、股市下跌、债券收益率和信用利差上升,但受影响的程度与基本面和前期资本流动情况有关新兴市场的中位水平昰对美元贬值9%、主权债券收益率上升2%、CDS(信用违约互换)息差上升了0.5%,股票市场下跌5%大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幅度在5-10%,但各国差异很夶

分析2013年“预缩表”期间和另外6个新兴市场承受较大压力的时期得知,经常项目逆差/GDP较高、储备/GDP较低、外债/外储比重较高、政府总债务率较高、整体通胀水平较高的国家货币贬值幅度通常更大但私人部门信贷/GDP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在前期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私人部門资本流入、货币升值幅度更大的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在TaperTantrum期间表现更差;债券收益率和信用利差也会受到增长前景不同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元议息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