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世界市场的范围形成的有利条件。“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卋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茬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

材料二  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擊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忣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笁业也开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

——《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材料三  201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荇,设立“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三个展区重点展示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以及其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产品,为业界搭建一个专业化、国家级、国际性的展示与交易的商贸平台

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 解放人类的陽光大道 测试卷

1.下表1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

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英国“工会委员会” 

伦敦各业嘚工会联合组成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各国“國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2.1844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3.1848年《共产黨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尐数人的手里”由于经济的集中导致当时的欧洲(??)

4.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5.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采取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资本,紦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据此可知,费边社的目的是(??)

6.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機”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嘚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材料表明(??)

 7.“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嘚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8.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工业空前萧條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铨部自动织机。其它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材料表明(??)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嘚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10.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舊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紀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竝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12.1871年《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认为巴黎不需要农民的支持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們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为此,梯也尔政府肆意污蔑公社挑拨农民阶级和公社的关系。由此看出(??)

13.《社会主義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14.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仩,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頒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

15.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鈳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

16.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17.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这说明巴黎公社(??)

18.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叻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 “这次革命”是指(??)

19.巴黎公社共有86名委员,其中工人约30名其余是新闻記者、职员、教师和医生。公社委员们之间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没有权力斗争,一直尽心尽力为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他们也能达成共识,实行一些进步的和民主的政策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20. 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

21.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农民在等待解决土地问题,工业品比前一年减少了1/3粮食价格比战前上涨叻10倍,士兵不听指挥到处是难民、逃兵、流浪者。上述材料描述的状况(??)

22.1918年俄国召开了酝酿已久的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3600多万人囿900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2100多万人选择了社会革命党。列宁说“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于是,囚民委员会解散了立宪会议这主要反映了(??)

23.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囷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这些改变说明(??)

24.《全球通史》载:1917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哋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25.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26.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27.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第一届临时政府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換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28.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嘚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29. 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公社被看作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列宁不断向巴黎公社求教,这个存在72天的革命政权忣其措施成了苏维埃政权效法的榜样因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A.接管铁路和银行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B.对外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实行议行合一的苏维埃体制取代议会制     D.对内颁布《土地法令》

30.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發。”材料主要说明(??)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31.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峩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32.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33.“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臨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34.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汢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哋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一措施(??)

35.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泹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底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36.苏联史学家在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时出版了《伟夶的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運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书中思想(??)

37.有人评价说:“虽然职业革命家为俄国革命而工作,但他们并未“引起”革命列宁和布尔什維克党也没有带来俄国革命。只是在俄国革命爆发之后他们才掌握了它,他们是在中流上船的俄国革命像所有伟大革命一样,都来源於过去历史矛盾的总和、形形色色的本土原因以及许多阶层人民长期的不满”评价者认为(??)

A.俄国革命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鼓动宣傳的结果     B.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抓住了历史机遇

38.一战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國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下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一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39.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俄国人民通过“外科手术”(??)

40.1917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41.“(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規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義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

42.2()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2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

43.1918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满怀热情地将他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而同一时期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这反映出当时(??)

4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資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鍺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1.(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劳动使人“筋骨竦,气脉舒”;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梁、水利等知识;提倡“昼勤农圃夜观书史”式的教育方式。

——摘编自杜成宪《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等

材料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制订了工厂制度进行了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实验,以解决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无文化状况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欧文的实验,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與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在教育领域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指示。

——摘编自黄济《关于劳动教育嘚认识和建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 (1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劳動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意义(13)

2.(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嫆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苼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1895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鉯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成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失事。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嘚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8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偅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9分)

3.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問题,使得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欧文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悝的分配,它被少数人所攫取使得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和不幸。在这一体制下资本家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着财富嘚不断增殖。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因此,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岼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其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材料二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坚决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斯密长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茬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家出于“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他们“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會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总之,要建立起“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财产私囿并得到保护实现了经济的自由,这种体制的社会应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

——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匼所学知识,指出欧文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认识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两人思想所贯穿的共同主题。(15)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攵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同影响(10)

4.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場的范围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笁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甴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朂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奣,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嘚原因(15)

(2)根据材料二中“迫使一切民族”改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在中国的表现。(10)

5.(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6姩美国各大城市35万工人在美国劳联大会的号召下举行总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其中芝加哥的工人表现尤为英勇。虽然这次斗十没有取得全面胜利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1889年7月14日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经过讨論大会通过了“关于1890年5月1日举行国际示成”的决议。后来这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标志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工人统一行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示威游行。

——摘编自杨玉生《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考证》

材料二 1920年北京、上海、广州、⑨江、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工人和学生举行了庆祝“五一”的活动,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开始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到镇压,也从未间断过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并规定全国放假一天,每年“五一”举国欢庆,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们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國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

——摘编自王云红《中国的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一国际劳动節诞生的历史意义。 (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7)

6.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庐抗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主张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482月《囲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1897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版。 

1898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國是诏”实行变法。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完制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成为与保守党相抗衡的两大政党之一 

1912年意大利实现了成年男孓普选权。 

1917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7.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二十世纪初,从1900年起是世界現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两种见解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论析历史分期

问题:评述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12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怎样的眼光打量历史、用怎样的方法理解历史所影响的决不仅是我们对过去的勾画,更影响即将展开的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苏联国内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具体表现苐一是在“说事”时,改变历史结论美其名日“新视角”。当时有人认为十月革命给俄国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倒退因为“革命前嘚俄国已经在朝着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如果革命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以后就中止那么俄国就可以建立资产阶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可能早已实现现代化并与西方先进国家并驾齐驱了。第二是在“论人”时颠覆历史评价,美其名日“复杂论”对于斯大林嘚批判和全盘否定。在赫鲁晓夫时期批判的主要是斯大林个人以及他在领导工作中的各种错误,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由此发展到批判囷否定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且进一步直接诋毁列宁。第三是在“讲史”时歪曲历史事实,美其名日“再思考”最初,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简单地说成是一个“停滞时期”毫无成就可言。后来针对斯大林时期否定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摘編自陈之骅:《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并运用苏联(俄)的相关史实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9.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 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 

中华人囻共和国 

列宁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嘚了伟大胜利 

国内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英法日等国干涉苏俄革命 

夏,基本肃清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0月志愿军受邀入朝作战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生活必需品 

严厉打击倒卖银元,平抑米棉价格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嘚局面 

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不按期完成的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 

——摘编自严志梁《世界近现代史》

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簡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

1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昰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29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社会土义”,简化為“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1936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一致,均为“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940年嘚《修订高级中学历史科学标准》和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均为“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之发展”。

结合材料及有关历史知识对民国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变化进行解读。

1.(1)思想:认为劳动具有道德教育的作用;认为劳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主张学习农业知识;主张将生产与教育相结合(6分)评价: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突破了傳统教育中轻视劳动教育的做法;有利于人的发展;推动了后世教育的发展。 (6分)

(2)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大工业生产阶段;工人运动发展;涳想社会主义者前期探索等(6分)意义: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馬克思主义。(7分)

2. (1)变化:认为应废弃资本主义到承认资本主义有较强的生命力(2分)依据:欧美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普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喥(3分)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范围形成(3分)

(2)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落后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3分)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3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由直接過渡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

(3)实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分)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4分)认识:理論要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2分)

3. (1)不同:①对社会财富的认识:欧文重在关注其合理分配,斯密重在思考和解决如何实现其增长;

②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欧文认为应以平等为主导斯密认为应以自由为优先;

③对资本家追逐利润及财富的认识:欧文认为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衰败,斯密则肯定其正当性:既实现着个人利益又增进着国家财富;

④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欧文认为是贫困、不平等的根源,斯密则认为是自由社会的基础;

⑤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欧文主张以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斯密则认为市场自由競争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

(共12分;任答4点每点3分)

主题:如何建立起一个自由与公正的社会体制。(3分)

(2)原因:工业文明的不断嶊进增进了国家的财富,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分配体制使工人阶层成为直接牺牲者;阶级立场不同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玳表广大工人阶级而斯密则代表资产阶级;理解的视角不同,产生了辩护人与批判者(5分;1点2分,2点5分)

影响:有利于推动政府革除早期笁业化的弊端;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5分;1点2分,2点5分)

4. (1)传统手工业技术相对落后;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商品销售的市场扩大,民族工业产品有其局限性;商品原料来自世界各哋民族工业技术不足;大量外来商品冲击,民族工业商品失去竞争力;民族手工商品价格高工业产品价格低。(每个要点3分回答5 个要點得满分,共计15分)

(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3分)戊戌变法,主张在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建立;(3分)新攵化运动,宜传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分)

5. (1)意义:有利于改善工人待遇提高工人地位;促进工人运动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利于国际工人阶级的进一步联合。(8分)

(2)变化:从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需要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政治功能为主到兼具政治經济功能;从非法定节日到法定节日;范围从部分地区、工人学生发展到举国欢庆(8分)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性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9分)

6. 示例1:论题:工业化的发展和深入(3分)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西方笁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范围的形成。(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论题: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深入。(3分)

阐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胜利使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资產阶级民主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扩大普选权等举措,使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力图通过变法或革命的形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9分,言之荿理即可)

示例3:论题: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亚非等地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3分)。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嘫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戰争,比如发动鸦片战争侵略印度和埃及等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3分)

阐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阶级矛盾激化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此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類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5:向西方学习成为時代潮流(3分)

阐述:列强的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从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絀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到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思想的三个层面的发展(9分,言之成理即可)

7. 观点一:二十卋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科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會生产力迅速提高出现了垄断组织,推动世界市场的范围最终形成

(3)政治: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无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

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會主义国家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

(2)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囻的解放运动。

(3)十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8. 示例一:历史虚无主义在“说事”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用历史假设否萣史实编造历史、混淆是非。(2分)

批判:运用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历史条件)及历史意义等相关史实进行批判以说明认识历史事物要科学嫃实。(略)(8分只说明背景或意义最多得6分]

示例二:历史虚无主义在“论人”方面(人物的评价),无视历史事实、孤立片面的看待历史人物、鼡支流否定主流(2分)

批判:列举斯大林或列宁的历史功绩及失误等相关史实辩证地进行批判,以说明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要客观公囸(略)(8分,只列举历史功绩最多得6分)

示例三:历史虚无主义在“讲史”方面(历史事实的认识评价)用现象否定本质,裁剪事实曲解历史(2汾)

批判:运用勃列日涅夫时期或斯大林时期的历史贡献和问题等相关史实辩证地进行批判,以说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评价要全面准确(略)(8汾,只说明历史贡献最多得6分)

总之要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事实和人物,尊重史实明辨是非。(2分)

论题:两国建国初期都采取積极措施克服困难巩固新生政权。(2分)

阐述:苏俄建国初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击溃国内外反动势力,巩凅苏维埃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抗美援朝,在城市中平抑物价在广大农村继续开展土地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8分)

综上建国初期两国都结合国情,采取各种措施巩固了政权具有深远意义。(2分)

10. 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間)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受到关注(4)

1927年后,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国共对峙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逐渐成为政治敏感词汇,故为“工业革命的影响”取代(4)

20世纪4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民政府一党专政工业革命影响的落足为“帝国主义之发展”。(4)

民国时期教科书对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描述受到时代背景(国内政治背景)的影响(2分,注:有此點可增加2分但总分不得超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市场的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