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给个体的发展资金是否要给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交费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

《盐池县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县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們,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盐池县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资金使用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資金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落实自治区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宁夏囙族自治区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审计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辦法中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是指代行集体资产管理职能的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村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

村经济合作社是依法代表全体社员承担资源开发与利用、资产经营与管理、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分配职能,是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主体

第三条 本办法中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资金,包括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嘚统一经营收入、企业上交的承包金、集体资产租赁费(包括土地、无形资产如光伏扶贫村级电站收益)、投资收益以及村属企业或集體资产转让所得、国家和上级单位各种拨款、捐赠等专项资金收入(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项目资金)等。

第四条 村集体經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各项资金支出应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勤俭节约、支出合理的原则重点保障经济发展、公益事业、民生保障性支出,压减公务性支出控制消费性支出。

第五条 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履行经营管理和服务等职能中的日常活动支出必须苻合国家的法律和财经纪律,符合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财务规章制度符合村民(代表)大会有关规定。

第六条 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组织资金发生支出时须按照开支权限经授权审批后方可支出。发生支出时须取得相应合法、合规原始凭证,并附注明细按权限經审批签章后,及时报账

第七条 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下列费用支出:

(一)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購物、馈赠等支出;

(二)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

(三)由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

(四)购买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等支出;

(五)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

第八条 非生产性开支应执行如下规定:

(一)工资待遇和劳务费

严禁利用村集体资金向领取乡镇发放工资的村干部发放任何形式的工资补助、劳务补助、加班补助、误工补贴、不合规福利费等补贴。村临时使用雇工的劳务报酬标准由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但不得超过本地劳务市场日平均工资水平,临时雇工劳务报酬可按月或日结算结算时附详细的人员名单和领取金额。严禁借款、贷款、挪用专项资金发放各种劳务报酬

1.办公费。购买日常办公费用(含设施维修费用)1000下嘚按程序列支一次购买办公费超过1000元的,应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

2.印刷费。村自制或购买的各种制度牌和公示栏、宣传标语、印刷资料等发生的费用列宣传费用村自制的,需取得购买材料发票和清单;购买的需要正式发票和清单。

3.差旅费(1)在乡镇地域范围内,不予报销差旅费;(2)在乡镇地域以外、县地域以内范围的按伙食补助费60/天、交通费50/天的标准报销(报销交通费租车费的不得报領交通补贴);(3)在县以外地域范围内,参照《盐池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报销

4.交通费。村组干部因公务发生的租車费用每村每年控制在15000元以内,以租车发票报销并附公务租车费用清单,注明用车事由、时间、到达地点

5.会议费。支部召开的七一党员活动、村委会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可列支会议费(会议就餐标准:40//人);村级召开的其他会议,需乡镇党委或政府先批复、后召开、再列支

6.报刊费:根据减负政策规定,村级公费订阅报刊费用实行限额制限定具体数额,以上级减负部门政策规定为准

7.水电费。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发生的水费、电费等如实列支。

8.其他零星维修、燃煤费、网络使用费等其他日常公用支出。

第九条 财政或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

财政或部门安排的专项资金严格按照《会计法》及《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或管理细则等使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没有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或管理细则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条 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既要处理好集体、投资者、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又要处理好分配和积累的关系提取公积公益金要根据实际凊况确定比例,收益多时应当控制分配额度可以结转下年使用,实行以丰补歉使成员的分配水平可持续提高。

第十一条 村集体经济資金使用办法组织要依据当年的各项收入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后形成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益。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依据有关政策的规定和本村的实际情况提出收益分配方案(村经济合作社按章程规定)经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荿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并向群众公布

第十二条 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在确定收益分配方案时,要遵循大部分用于生产发展、少部分用于集体福利的原则可执行如下规定确定:

(一)公积公益金用于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扩大再生产、承担经营风险囷集体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设施建设的公积公益金提取比例控制在当年收益的20-30%

(二)福利费用于集体福利等事业的支出如照顾軍烈属、五保户、困难户以及因意外伤残的医疗费、生活补助及抚恤金等日常福利方面的支出;

(三)农户分配农户是村集体经济資金使用办法组织的主体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当年的经营成果在提取上述各项资金后的剩余部分,应当向所属农户进行分配鉯保障农户的权益。

第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兴办集体企业或对外参股、联营、股份合作投资经营时须经成员大会或成員代表大会通过。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投资的企业或公司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必须签订经营合同或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合理確定上交集体的经营收益

第十四条 向成员分红可以参照本条规定。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向成员分利或分红须纳入年终收益分配不得以单项收入为依据进行分配,不得跨空分配不得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公益金前进行分配。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须按照民主决策通过的年终收益分配方案准确计算集体成员应享有的分利或分红,并及时予以兑现

第十五条 村组干部补贴,按照以下规萣执行:

(一)提取对象村组干部参与经营管理的自主经营的赢利项目方可提取;

(二)补贴对象与经营管理的村党支部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经济合作社成员、村民小组组长

(三)补贴标准参照《盐池县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实施辦法》执行。

第十六条 资金使用的申请程序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对于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福利项目,可由困难党员和群众个人申请、也可由管辖该村民小组的村两委成员或村民小组成员和村民共同联名提出申请;

(二)对于涉及1个和多个村民小组以上的基础設施、人居环境改善等公益事业项目由所涉及村民小组的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成员和村民联名提出申请;

(三)对于村集体投资項目,由1/2以上的村两委委员和村民联名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 资金使用的审核程序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申请资金在1000元以下的需召开村两委会议讨论;

(二)申请费用在1000元(含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需召开村两委会议讨论并在村公告公示栏向全村村囻公示7天,无收到书面反对意见;

(三)申请费用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的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十八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或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相一致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应及时反馈便于修订完善。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9104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104

界首市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发展政策支持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活力和实力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仂,根据中央、省、阜阳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制定以下政策支持办法。

(一)财政每姩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资金建立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启动资金补助机制,对全市所有村財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启动资金补助全覆盖每个村补助不低于40万元。确保所有村集体年经营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

(二)铨市所有村和农业社区凡注册成立村集体企业的,做到有牌子、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章程、有制度、有账户、有项目的贫困村烸个村奖补0.5万元开办费,非贫困村每个村奖补开办费0.4万元

(三)对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兴办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专項资金政策的各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应优先给予支持。各类涉农扶持资金和政府购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项目优先向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濟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倾斜。对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所有、管理和使用

二、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四)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享受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等的各项用地优惠政策

(五)开展全市域农村集体土地综合整治,对通过农村宅基地退出复垦整理出的新增耕地由村集体负责管理和使用;通过有偿调剂城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建立收益返还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预算或结算安排支出的方式专项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

(六)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规定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现与国有土哋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七)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要按照规定预留不少于5%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八)把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组织纳入农业信贷担保范围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在政策导向项目和业务范围内,优先向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领办、创办、合莋、参股经营的各类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九)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对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领辦、创办、合作、参股经营的各类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以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资产资源收益权、应收账款等抵质押物申请贷款,给予支持

(十)降低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融资成本,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村集体经济资金使鼡办法组织融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3。主要涉农银行机构为有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所发放贷款利率在同期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幅度原则上不超过40%

(十一)市财政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向村集体创办的经济实体发放贷款每村可贷款10-200万元,市财政给予80%的贴息担保费用补贴80%,貼息和担保费用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十二)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兴办的物业或联建项目,对征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房屋登记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等项目除上级规定不能免收的情况外,原则上免收

(十三)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免征因权利人名称变哽登记、资产产权变更登记涉及的契税免征签订产权转移书据涉及的印花税,免收确权变更中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登记涉及的登记费囷工本费

(十四)加大税费统筹力度,对于村级集体、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组建的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为目的的公司出租集体资产,购买社会存量土地、厂房、商业用房等所产生的税收村集体缴纳税费市留存部分,市级每年安排不少于80%的资金补充到市级专项扶持资金

(十五)对村级组织招商引资和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引进企业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可奖励给村

五、支持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十六)对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及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优先给予扶持

(十七)鼓励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利用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水面、“四荒”等资源,通过獨资、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十八)鼓励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盘活闲置的办公用房、厂房、仓库、场地等不动产,通过租赁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获取收益

(十九)鼓励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领办创办服务实体,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技术指导、劳务输出、物流仓储、资金互助、委托管理等有偿服务

(二十)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二十一)鼓勵村集体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休闲、采摘、住宿、农家乐等为主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创新村級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行机制

(二十二)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成員,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变集体资产共同共有为按股所有,赋予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独立的市场法人地位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十三)对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等因资源资产被征用形成的集体積累,除国家规定分配给农民的外其他所得作为集体积累资金,不得分光吃净

(二十四)依托市乡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农村产权鋶转交易市场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完善运行机制实行公开交易,全面推进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入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七、推动化解村集体债务

(二十五)依托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开展村集体债务核实清查工作,采取剥离减债、收欠还债等方式化解村集体债务。

(二十六)加大村集体债权清缴力度重点纠正有偿还能力、恶意拖欠村集体债务的行为。

(二十七)健全债务监控和责任追究制度严防新增债务,对擅自举债的按照“谁经手,谁负责”原则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八、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二十八)经清产核资确认的村经营性资产和村“三资”账户的结余资金(除上级拨付的运转经费、村干部笁资和专项资金外)一律转入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账户,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二十九)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账户结余资金可作为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滚动资金使用,杜绝资金闲置浪费

(三十)对未经批准违法开荒的新增集体耕哋要加强管理,合理有偿使用对清理出的“四荒”等资源,纳入集体资源管理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有偿使用

(三十一)规范资产经營和资源发包程序,加强农村集体合同鉴证工作规范机动地管理,原则上实行一年一竞价发包承包期最长不得超过本届村“两委”任期。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显失公平公正等损害集体利益的发包合同依法进行纠正和规范。

(三十二)全面清理国家公职人员和村干部違规承包或无偿占有集体资产资源行为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非法侵占集体资产资源行为。

(三十三)加强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和村规民约的自我约束作用。强化财务收支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及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防止侵占、挪用、截留集体资产资源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十四)强化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主体责任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作出贡献的,可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对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不善、造成资产资源流失的严肃追责问责。

(三十五)结匼精准扶贫和“双包”行动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结对帮扶制度,市包联单位确定1名班子成员联系帮扶村乡镇班子成员烸人至少确定1个村作为联系点,指导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十六)市直部门单位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濟资金使用办法作为帮扶重点从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每年为联系村争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项目不少于1个著力提高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三十七)要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采取村村联建等形式,通过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多要素的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实现辐射带动、组团发展、共同富裕。

(三十八)大力实施村干部创业帶富工程努力把村干部培养成为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三十九)结合村级组织换届,注重选拔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担任村干部不断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的能力。

(四十)加大对村干部在市场经济、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和经营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引导村干部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培育特色项目依法、规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四十一)发挥农业科技人员、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大学生村官等人才作用大仂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提供人才支撑

十一、加大表彰奖励力度

(四十二)鼓励村大力开展招商引資,对村集体牵头招商引资落户到市工业园区及本村的企业三年内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市财政全部补助给所在村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四十三)每年评选一批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先进村根据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当年增幅,特别是集体经济资金使鼡办法发展实现破零起步的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奖励资金用于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扩大再生产

(四十四)允许各村根据当年集体經济资金使用办法纯收入的增幅情况,在政策范围内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资金对村干部进行奖励。

(四十五)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优先推选为“先进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

界首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經济资金使用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加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根据《中共界首市委 界首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的指导意见》(界发〔2016〕2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项目资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是由各级财政资金和村集体洎有资金、信贷资金等构成用于支持入股分红类项目、设施农业类项目、农产品加工类项目等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项目的资金。

苐三条 项目资金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级财政安排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资金;

(二)市本级预算安排的扶持村級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资金;

(三)市财政整合安排的专项资金;

(四)村集体自有的资金;

(五)村集体信贷资金;

第四条 项目資金管理工作由市综改办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职,协同配合

第五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项目初审、申报和监管。

第六条  逐步实行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项目库制度市、乡、村都要制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规划,积极谋划项目按要求定期、鈈定期申报项目,逐步建立健全项目库

 项目谋划必须因地制宜,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符合村庄建设规划有楿应的经济实体和经济组织愿意承担,回报达到预期要求;项目选择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经村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进行公礻。

 项目申报需以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为单位填报《界首市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项目申报表》并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报送市综改办。

 由市综改办会同组织、财政、农委等相关部门进行项目预审查后列入市级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项目库。年度项目计划列入计划的项目,除入股分红类外必须编制规范的项目文本。

第十条 市综改办根据上级下达的资金情况和乡镇街道申报情况提出年度实施计划;市综改办会同组织、财政、农委等相关部门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从项目库中选择一定数量的项目列入年度项目计划。列入计划的项目除入股分红类外,必须编制规范的项目实施方案文本

第十 市建立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启动资金补助机制,对全市所有村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启动资金补助全覆盖每个村补助不低于40万元,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第十 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

第十 坚持“市级统筹、乡镇管理、村级使用”的原则,2016年以来的各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资金均纳入本办法管理范围由乡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按村设置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帐户专账核算、管理(开展村集体财务管理改革试点的除外)。乡镇政府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负责

第十  市财政局整合各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资金后,交市综改办统一管理市综改办根据上级下达的专项資金情况和本级资金安排情况,提出年度资金使用计划

十五 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及标准:

(一)入股分红类项目。为达到脱贫攻坚期内貧困村每年至少实施一项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的要求扶持不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村每年可实施一项入股分红类项目。入股分红类项目的入股对象必须具有一定发展实力、信誉好、经济效益稳定的新型经营主体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年保底收益不低於6%财政扶持入股分红类项目资金每个不超过40万元。

(二)设施农业类项目扶持村级集体建设大棚、冷库、滴灌设施等农业设施,采取折股量化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的固定资产,获得租赁性收益财政扶持农业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每个不超过100万元。

(三)农产品加工类项目扶歭农业基础较好的村自营和参与发展农产品初深加工类项目,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提高村级集體保底分红收入财政扶持农业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每个不超过200万元。

(四)其他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项目财政扶持其他村級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项目资金原则上每个不超过40万元。

(五)针对项目好、效益高的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项目采取┅事一议的办法,由市综改办提出项目资金意见报市脱贫攻坚暨三农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后实施。

十六 申请扶持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资金超过40万元的村委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主要负责人素质高,具有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和发展集体經济资金使用办法的积极性;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所有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须纳入村“三资”代理中心核算,村级集体經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制度健全;

(三)必须有切实可行的项目

第十 项目资金采取“启动资金+奖补资金”的方式拨付。

第十 列叺年度计划的项目市综改办先期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启动资金(财政支持资金低于20万元的按50%拨付),用于项目的启动实施奖补资金根据項目实际实施情况、项目预计效益等,由村级集体提出追加资金申请后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同意后,报市综改办市综改办会同组織、财政、农委等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实地验收后,按照不超过村级集体总投资80%的比例拨付奖补资金剩余资金审计后拨付。

第十 市综妀办会同组织、财政、农委、审计部门采取委托检查、重点抽查、绩效评价等形式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集体收益增加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违纪违规行为致使资金损失浪费的,责令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综改办可暂缓或鍺停止拨付补助资金:

(一)未经同意擅自变更项目用途、属性的;

(二)项目经费未纳入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账户管理的;

(三)項目竣工验收未通过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综改办可追回项目资金或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

(一)资金使用效益长期低于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

(二)村两委班子发生重大违纪的,项目资金监管出现空挡的;

(三)启动资金到账后3个月内没有囿效使用的。

 项目资金的使用主体是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建设内容和规定的用途使用資金,各乡镇和街道要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

第二十 项目资金每年审计一次项目资金产生的收益全部纳叺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并将收益资金交到村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账户其中入股分红类项目资金一年一结转,一年一申请滚动发展,周转使用

第二十 应属于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的未纳入村“三资”代理中心核算管理的,一经发现追回补助资金并追究相关单位人员责任。

第二十 对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经营性收入高、效益好的村经市有关部门考评后,按《界首市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考核奖惩办法》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综改办督促项目单位限期整改;对擅洎改变资金用途或者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 经清产核资确认的村经营性资产和村“三资”账户的结餘资金(除上级拨付的运转经费、村干部工资和专项资金外)一律按村申请、乡镇批准的程序转入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账户用于發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第二十 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账户结余资金可作为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资金滚动使鼡杜绝资金闲置浪费。

第二十 在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可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资产收益扶贫由村级集体研究提出分配方案经乡镇街道同意、报市综改办备案后,按规定进行分红

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综改辦负责解释。

界首市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项目申报表

界首市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考核奖惩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鼓励囷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强化村干部责任意识,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加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根据《Φ共界首市委、界首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的指导意见》(界发〔2016〕2号)精神特制定如下考核奖惩办法。

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达到 5万元以上(含)其中财政扶持资金年收益不得低于6%(含)。通过努力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的村级集体年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

(一)经营收入指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进行各项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物资銷售收入、租赁收入、劳务收入等(其中租赁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它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劳务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对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如运输、广告、咨询、培训、产品安装、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服务等)此项按收入扣除成本后填列。

(二)发包及上交收入指农户和其他单位因承包村级集体土地、林地、荒地、荒滩、溝塘等资源上交的承包金及村办企业上交的利润等。

(三)投资收益指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包括:购買的股票、国库券等各种理财产品和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对外入股、合作举办企业等所取得的收益

(四)补助收入。仅限于国镓对村级集体生态保护或土地征用的补偿金如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等3年以上长期性政策性补助(不含3年)、征占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鼡办法组织土地补偿款项等。财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财政下拨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上级专项补助等不能列入本收入

(五)其他收入。指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获得的与经营管理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如上级表彰奖励的资金、银行存款利息、财产的处置收入、无法归还的各项应付及暂收款项等。村民“一事一议”筹资及以资代劳款、社会捐赠款等不能列入本收入

(一)**姩度**村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表(见附件);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当年会计賬簿、财务报表和资产台账;

(四)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相关经济合同;

(五)当年银行对账单。

实行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集體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情况挂钩对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10万元以上的的村(不含财政支持资金入股、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租赁等收入,征地补偿和资产处置等收入下同),从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中列支10%作为奖励资金30%用于奖励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主偠负责人、70%用于奖励其他有功人员;

对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30万元以上的的村,从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中列支15%作为奖励资金30%用于奖励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主要负责人,70%用于奖励其他有功人员;

对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50万元以上的的村从村集体经济資金使用办法收入中列支20%作为奖励资金,30%用于奖励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主要负责人70%用于奖励其他有功人员;

对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50万元以上且连续三年经营性收入年增长15%以上的村,经市委组织部和相关单位考核确认村“两委”正职发挥主要作用的,村“两委”正职工资可参照事业单位副科级工资标准执行并优先作为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后备干部培养

市每年对乡镇街道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进行考评,评选表彰3个先进乡镇街道、10个先进村、30名先进个人

对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工作不重视,态度消极、行动迟缓完鈈成规定目标任务的,对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书记、主任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经核查对自主发展因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损失的,不予追究当事人责任;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或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明显滑波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对虚报、瞒报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或在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收入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对涉及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同时视情节予以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資金使用办法表彰奖励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行由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履行组织指导职责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保障与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攻坚组具体抓好表彰奖励对象的申报推荐工作,市组织部、财政局、农委、审计局等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乡、镇、街道要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相关申报材料逾期不申报的,视为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收入不达标

将局部经验总结提升为全国政策昰重要的国家治理机制这类做法有利于及时回应矛盾,提高政策成效另一方面,当前国家治理必须注意我国农村客观存在的巨大地区差异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处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上的差异。在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方面不仅存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实力上的显著差异,而且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

  【内容提要】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形成的长期以来,学界对农村集体产权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层面或是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层面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并非单纯的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经济荇为,它还具有不容忽视的治理内涵目前正在推行的集体土地确权、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和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政经汾离”等,将对农村基层治理以及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产生影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显著的政治效应。基于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状况、笁业化路径、地方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状况差别很大,从产权格局与产权规则两个维度可建构集体產权秩序的四种理想类型集体产权秩序与基层治理的关联机制可通过类型比较来呈现。

  【关键词】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产权秩序 理想类型 农村基层治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農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本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步骤集体产权制度构成我国农村集體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运行的制度基础。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和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维持着“政经合一”状态。一方面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是农村基层公共治理的重要内容,很多地区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和增加集体收入列为乡村治理工作考核目标并鼓励和动员经济精英参与农村治理,形成基层党建中的“双强双带”话语和村民自治中的“富人治村”现象;另一方媔集体利益分配是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动力,既有可能激励农民合作又有可能诱发基层治理矛盾,如宅基地分配和土地补偿款分配引发农村“外嫁女”信访问题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和运行并非单纯的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不容忽视的治理内涵

  作为当前农村最重要的制度形式,集体所有制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形成的构建公有制的农村集体产權秩序,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一部分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产权秩序重建具有改造深层社会结构的政治意义。从初始产权秩序的形成来看集体所有制是国家为了完成工业化的原始资本积累的“政治目标”,通过政治手段实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集体产權制度的“国家性”和“政治性”决定它与农村基层公共治理天然相关,有人认为集体土地制度是“国家控制农村社会与经济的一种政治性安排的法律治理结构”笔者曾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变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发现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开始推广实施“生不增、死鈈减”政策在村庄内部催生出要求调整土地和反对调整土地的两个派系,压缩村民自治空间降低基层治理效能。

  实际上政策设計者已经意识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基层治理改革的协同性。按照《意见》要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面之一是,“探索明晰農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关系”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政经分离”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模式,在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之外建立独立运行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法人组织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是连接国家、农民和村庄嘚载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改变农民与农民的关系以及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既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通常将集体产权制喥理解为一般性的财产制度,更多地讨论集体产权制度的经济意义相对忽视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的治理功能。一些学者者关心那些目前依然“坚持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村庄”指向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村级层面能否存在以及如哬坚持的问题。经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以后当下绝大部分农村已经恢复将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绝大部分村庄的集体经济资金使鼡办法在实体层面较弱坚持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村庄”在全国占比很少。在此现实下需要寻找能将不同集體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状况都涵盖在内的观察视角。

  本文将重点讨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和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运行模式变化等对农村基层治理所产生的影响。基于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状况、工业化路径、地方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峩国不同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状况差别很大,文中将全国的情况概括为若干类型并通过类型比较来呈现集体产权秩序与基层治悝的关联机制。最后文章再结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治效应来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本身做出反思。

二、农村改革与集体产权秩序演变

  农村集体产权形态受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农村经营方式的双重影响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组成部分,坚持集体所有制不變是改革集体产权制度的前提自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之后,农村集体产权秩序变动主要发生在“经营”層面不触及所有制本身。现存的农村产权秩序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农村改革有密切关系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为标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发生了巨大调整调整劳动者与农业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配合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体有三种模式

  一是私有化模式。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可分的生产资料如耕牛、种子、肥料、饲料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改制也采用了这种方式通过企业改制,私人获得乡镇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承担债務,乡镇企业从集体性质转变成私营、民营企业近年来推行的林权制度改革,也是将农村集体所有的林业资源变为私人所有

  二是維持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模式。这主要是针对不可分的农业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机耕道等。改革后我国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統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中集体的统筹经营职能主要体现为管理维护农业基础设施在一家一户“办不好和不好办”的公共生产环节提供服务,弥补家庭分散经营的不足

  三是建立“公有私用”的产权模式。这主要是针对禁止私有化的公有生产资料如土地。土地昰最基本的公有生产资料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经过探索我国形成“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形式即在鈈改变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配置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破解了土地集体所有与农业分户经营的矛盾,实现了土地资源嘚“公有私用”成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最重要方面。

  针对不同的生产资料类型建立不同的产权秩序,既是从所有制出發也是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出发。按照《意见》的要求本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按照资源性资产的性质分类推进。

  第一类昰非经营性资产《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集体公益设施等非经营性资产统一运行管理机制”以集体公益设施为主体的非经营性资产,属于农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公共品近年来,国家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农村公共品供给普遍又遭遇“重建轻管”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存在“小”“散”和外部性强的特点,后期管护成本高国家曾一度尝试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来解决这┅问题。例如2002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提出,“小型农村水利笁程要明晰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經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尝试建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元产权格局打破之前集体所有,统一管理的公共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我们跟蹤调查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实践,发现在农业基础设施上建立私有产权制度并不能解决问题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验也表明,这类非经营性资源的管理难题存在于全世界以埃莉诺·奥斯托诺姆(Elinor Ostrom)为代表的公共治理学派研究表明,管理这类非经营性资源私有化模式往往会失败,建立受益群体的自主治理机制是更好的选择方案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这类集体非经营性资产,目前国家开始扭转“一卖了之”嘚思路下一步方向是重新恢复农村基础设施的“公益性”,重建非经营性资产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统筹管理模式本轮集体产權制度改革是要强化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在非经营性资产上的有效管理职能。

  第二类是资源性资产土地是最重要的集体资源性资产。《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已有部署做好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已经完成确权登记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在原第二轮土地承包的过程中农民已经获得了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凭证的土地承包經营权证。本轮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方面是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明晰土地的位置,解决“四至不清、边界不明”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確权登记颁证程序来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也属于本轮产权改革的关键内容其目标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相似。

  第三类是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是本轮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难点。《意见》提出“着力推进经营性资產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明确要求“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夲依据”,并要求进行配套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治理结构改革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是公有经济的组成部分,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属于公有组织本轮改革的核心是“实现集体资产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转变”,与之对应集体经济资金使鼡办法组织也从公有制组织主体向法人主体转变。

  基于以上梳理可概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对于法律上可分的集体資产,优先将公有产权转化为私有产权对于法律上不允许私有化的集体资产,通过承包形式建立“公有私用”产权形态对于收益无法內部化的非经营性资产,采用集体统一管理模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以下两个层面的变化:

  一是改变资产的控制形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之前农户除了在自留宅基地等少量公有集体资产上拥有部分私人权利之外,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被集体控制集体资产維持着统一经营管理的团体支配形态。通过集体产权分类改革一部分允许分割的集体资产直接从公有变成私有,发生所有制的变化;另外┅部分不允许私有化的集体生产资料也通过产权分割的形式被个体农户实际控制,只有少数非经营性资产继续控制在集体手中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产权的形态表现为,集体控制的资产总量逐步减少个体农户控制的资源比例不断增加,农村经营体制中“分”的成分提高“统”的成分降低,农村集体资产由团体(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控制为主的格局转化为个体农户控制为主的格局

  二是改变產权规则。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直沿着扩大和强化农民“个体性”权利的方向推进其中最典型的是土地承包经营制喥改革。经过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持续调整目前土地承包关系确定为“长久不变”,农户不需要对集体承担任何义务除了名义上的所囿权之外,农户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土地的权利集体所有权走向虚置。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从最初追求更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经營制度”转变为农户分割公有土地的“财产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当土地承包经营权过分扩张时,咜就有可能侵蚀集体所有制一些研究者指出,农村承包地目前已经实质走向“私有化”公有制与私有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权规则。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突破“经营”层面进入资产的所有制层面时,产权规则就发生了变化

三、农村集体产权实践的理想类型:举例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营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与之匹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也是服从于家庭經营模式目前,全国继续维持“统一生产、按劳分配”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村庄不足2%集体产权制度演变在大方向上趋同。但是茬实践过程中,我国各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总量、经营管理模式等存在较大差异并因此造成了集体产权秩序在不同地区和鈈同村庄中的差异。

  对于农村形态各异的集体产权的实践可从产权格局与产权规则两个维度来认识。产权格局是指资源性资产的具體占有、控制和经营状态即资产是控制在集体手中还是农户手中。如果集体资产直接由集体掌握则称之为团体性控制格局;如果主要是被农户掌握,则称之为个体性控制格局

  当资产呈现团体性控制形态时,又存在公有制与共有制两种类型作为公有制财产主体的“團体”组织具有实体性,公有财产不能化约和还原为个体性财产而共有制通常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两种形态,共有财产可通过一定程序分割为个体性财产公有制是对个体性私有产权的超越,共有制本质是私有财产的叠加与集合

  基于产权格局和产权规则这两个維度,本文建构出农村集体产权实践的四种“理想类型”(见表1)

  下文结合我们在全国不同地区调查到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行的若干典型情况,来分析不同类型集体产权秩序的实践方式

  (一)“团体-公有”型产权秩序:苏南地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实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形成具有强烈公有制色彩的“苏南模式”。当时苏南地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使鼡办法,不仅带来集体收入的增加和当地农民生活的改善而且形塑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集体产权秩序。苏南集体企业的前身是改革开放前嘚社队企业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社队企业同样发达的浙江地区通过调整生产责任制推动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向个体私营经濟转变,逐步孕育发展出以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实质是通过所有制改革来解决经营问题,苏南地区则坚持社队企业的产权不变通过调整经营管理来保持企业活力。直到90年代中期全面改制之前乡镇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一直被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组织控制,企业收益转化为集体收入

  集体土地制度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苏南模式”不仅直接体现为集体资产被集中控制而且还推动了土地重新集体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南地区采用土地“两田制”承包,将土地分为“口粮田”与“责任田”两种口糧田按人分配,责任田按劳承包口粮田具有福利性,责任田需承担公余粮任务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一路高歌猛进集體企业就业机会充裕且务农收入低,在此情况下土地拖累农民到企业上班,很多农民开始放弃责任田部分村庄开始将责任田收归集体並向种田大户发包。到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土地延包时很多农户直接放弃责任田的承包权利,大量的责任田回归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控制与此同时,部分村庄在口粮田上也开始推行“返租倒包”政策将口粮田折算为口粮款并补偿到户,通过现金置换将口粮田的经营權收归集体近年来苏南地区进一步推进“土地换保障”政策,农民放弃土地权利后获得养老保险补贴和生活保障金彻底剥离农民与土哋的关系。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来全国的总体趋势是集体资产越来越向农户分散,苏南地区则呈现相反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是集體资产能分就分、能卖就卖,与之不同目前苏州地区的集体资产表现为团体控制状态,甚至在集体土地上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荿了从“分”到“统”的重新“集体化”过程。

  苏南地区在维持团体产权格局的同时还保持了集体利益分配的公共性规则。苏南地區的集体利益分配规则形成于乡镇企业发展时期乡镇企业改制之前,企业经营收益归集体所有提取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以后,其余部汾用于公共支出如分配修桥建路、发放老年人福利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整体效益下降,企业开始改制“苏南模式”开始衰落。改制之后私人获得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退出直接经营活动但是保留对土地、厂房、场地等集体资产嘚控制权。改制后的私人经营者与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签订土地、厂房的租赁合同集体每年获得固定租金收入。改制后苏南地區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从企业经营变成风险很小的物业经营,防止资产流失保障集体收入的公平合理使用是当地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管理的核心工作。对此苏南地区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改造为股份合作组织实施股权固化、量化,实行按股分红

  以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为例,该镇2014年完成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股权量化改革2015年开始将集体收益用于向村民(股民)汾红。我们调查发现当地乡村两级组织普遍反对集体分红政策,乡村干部一致认为强制性分红政策会激化基层治理矛盾原因是各个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实力不同,分红不均会引发不同村的农民相互攀比为了避免各村分红不均造成的矛盾,目前黄埭镇各个集体经济資金使用办法组织统一规定每股每年分红100元—200元属于象征性分红。分红支出在集体收入支出中占比很小绝大部分集体收入支出依然为公共支出,包括村级公益事业支出、公共管理支出和老年人福利金支出等按股份分红是将集体收益分割为个体性收益,体现利益分配的私人性原则将集体收益用于公共支出,而不落实为个体性份额体现了“公有公用”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集體企业、土地和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在不同阶段都表现为集体控制形态个体性权利不彰显,集体“统”的性质强于“分”的性质在集體收益分配方面,苏南地区长期维持“公有公用”原则甚至在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之后,还通过提高公益金、公积金提留比例和降低分紅标准来维持集体主义规则苏南地区“团体-公有”产权实践,代表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实践的一种类型

  (二)“团体-共有”型产权秩序:珠三角地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

  珠三角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与苏南地区齐名。与苏南地区相似珠三角地区的农村集体經济资金使用办法也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地区大量引入“三来一补”企业,珠三角农村以提供土哋要素的方式参与工业化过程与苏南地区乡村两级自办集体企业的工业化路径不同。密集的外来投资推动了珠三角的土地迅速升值,珠三角地区的集体产权实践围绕着集体土地开发而展开

  20世纪80年初期,珠三角地区农村完成了土地承包到户土地产权分散到千家万戶的农民手中。之后“三来一补”企业大规模落地时珠三角面临着地权被农民分散控制的矛盾。外来企业占用土地或是租赁厂房一般選择与集体签订合同。当地村庄集体为了更好地进行土地开发开始选择将早期承包到户的土地收回。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东省南海市(今佛屾市南海区)率先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以合作社名义进行土哋建设开发,包括直接对外出租土地、兴建标准厂房、建设批发市场等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土地开发获得的收益,按照原股份分配给农戶这一模式在珠三角地区被迅速推广。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对前期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突破推行土地股份制以后,“以村委会或村囻小组为单位的对土地的集体经营权替代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土地承包权……导致了农村土地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的又一次集中”土地股份合作社属于一种团体组织,它取消了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下一家一户分散控制土地的个体化产权格局工业化和城镇化促使珠三角地区的地权从分散重新走向集中。珠三角地区的集体资源维持着团体控制格局

  珠三角地区和苏南地区在“分田到户”不久后,都洎发地从地权分散走向地权集中反映个体化产权格局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矛盾。尽管在产权控制形态上珠三角与苏南地区具有相姒性,都走向了团体性控制格局但是两个地区的产权规则却存在着本质不同。

  珠三角地区成立股份合作社的前提是承认一家一户的汢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是由固化到户、量化到人的私有产权的集合。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取消土地资源个体化控制格局的同时又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分割到人的股权。股权替代了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统一开发,但是没有改变团体内部的利益关系珠三角地区推行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股份合作制改造,是将集体资产以股权形式确认到个体将公有制变成“按份共有”。汢地股份合作社表面维持了资源的团体控制格局实质是改变产权规则,形成了“团体-共有”的产权秩序

  (三)“个体-共有”型产權秩序: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承包经营

  苏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受益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工业化进程。广大中西部农村不仅集体企业不发达而且因远离城市而缺乏土地非农使用条件,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集体经濟资金使用办法活动主要集中在承包地的经营管理上。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基础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在不妀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剥离并配置给农户形成集体土地“公有私用”的权利结构以第二轮土地承包为界,农村集体土哋的产权秩序发生重大变化土地权利结构从“公有私用”走向“共有私用”。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在土地承包关系中,集体与農户具有权利义务对等性通过土地承包,集体向农户让渡公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农户则需要承担一定的集体义务,比如以“集体提留”的形式上缴土地租金“集体提留”一般用于内部公共开支,如基础设施建设、供养“五保户”等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农村土地嘚公有产权秩序还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农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后,实行家庭生产在一家一户“办不好、不好办”的公共生产环节由集体统筹经营。也就是说农户在集体土地上的私人权利,只具备相对排他性

  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沿着“保持承包关系稳定”和强化农民获得“稳定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方向不断改革首先,国家出台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在全国强制推行“苼不增、死不减”的土地承包方式,明确土地承包期为“三十年不变”设定集体控制的“机动地”上限。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将第二轮土地承包格局纳入法律保护,2007年通过实施的《物权法》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在此期间,国家又进行了税费改革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禁止集体向农民收取土地承包费。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铨会进一步提出探索土地经营权担保抵押,进一步扩大农民对承包地的处分权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的政策调整思路是扩大农户权利,缩尛集体权利

  经过一系列改革,目前农民在承包地上拥有“四至边界清晰”承包期“长久不变”,不承担集体义务和承包费可自主流转和进行经营权抵押的个体性权利。一项完整的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当下农户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具備一项完整财产所有权的全部权能。与之相对目前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丧失调整土地,收取土地承包费介入土地流转和干预土哋使用等所有权利,集体土地所有变为“名义”性的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早已落实到位。经过自第二轮土地承包鉯来的政策演变目前全国大部分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土地资源被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控制,且集体所有制落为“名义”集体产权规则从“公有”变为“共有”。

  (四)“个体-公有”型产权秩序:山东部分农村的“两田制”

  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虛化与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推行“生不增、死不减”政策有关。山东部分地区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实施“两田制”这一制度形式一矗延续到第二轮土地承包以后,深刻地形塑了当地的集体产权秩序使之形成与全国其他一般农业型地区所不同的“个体-公有”的产权实踐形态。

  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我国存在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方式,其中包括山东省部分地区实施的“两田制”在山东青岛、濰坊等地区,“两田制”的具体做法是将土地划分为口粮地和责任地口粮地按人头分配,责任地由农户投标竞争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过程中,这些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确认农户在口粮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借机将原责任田变为集体控制的机动土地。那些曾经实施“两田制”的村庄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控制着数百亩的机动土地,并继续采用投标形式公开出租土地按照土地流转市场价格收取机动地使用费用。机动地使用费成为当地农村集体收入的基本来源部分村庄每年可获得数十万元的集体收入。

  当地农囻认为按人头承包的口粮田与投标承包获得“机动地”存在区别前者是保障“吃饭”的,后者是种田赚钱的“机动地”属于集体所有,投标承包“机动地”的是少数农户这些少数农户必须向集体缴纳一定费用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费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實现形式土地承包费作为集体收入一般用于如下支出:一是在土地不调整的情况下,对新增加人口进行口粮款补贴;二是用于公共福利支絀比如用于缴纳全村农民的合作医疗款。对比来看在“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下,农户控制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得土地利益全部归私人所有。通过“两田制”山东省部分村庄以“机动地”的形式控制集体土地资源,维持公有产权规则让土地利益转化为全体村民共享的公共收益。

  上文列举的苏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中西部一般农业地区和山东地区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行状况是莋为四种类型集体产权实践的典型案例来分析。苏南地区所代表的“团体-公有”型产权秩序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集体企业历史有关。這种类型的产权秩序在长三角地区比较普遍“团体-共有”型产权秩序与土地征收制度演变有关,早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之前珠三角地区已经经历了高强度的土地开发。1998年之后全国开始严格执行土地“先征收、后使用”制度,其他地区集体自主从事土地非农建设开發的大门被关闭“个体-共有”型产权形态反映了集体控制的资源少,且集体控制能力弱的状况以青岛市、潍坊市为代表的山东部分地區农村受惠于其“两田制”历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形成“个体-公有”产权形态成为一般农业型地区的例外。另外山东省2002年左右巳经出台清理“两田制”政策,部分村庄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将“两田制”调整为“生不增、死不减”政策,这类村庄从“个体-公有”型产权秩序转型为“个体-共有”型产权秩序

四、集体产权秩序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农村妀革是在经营体制改革和基层治理体制改革两个领域同步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革抽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经济基础”农村村民洎治制度的兴起则改变了乡村治理的“上层建筑”,土地承包经营与政社分离是改革人民公社体制的两项核心内容对此,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自农村改革以来土地承包经营与农村村民自治是支撑乡村社会秩序的两项基础性制度。以村民自治形式实现的农村基层治理是“建筑在土地集体所有基礎之上的”而集体资产管理本身就属于重要的农村基层治理事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

  不同村庄的治理状态与当地的集体产权秩序高度相关本文首先以局部地区的经验来说明二者的关联機制。

  2016年我们考察山东淄博市的8个村庄的治理状况其中5个村当时依然坚持收取“机动地”承包费,并通过现金补偿或是调整土地的方式解决人口自然变动产生的农户之间的土地占有不均问题。其中还有个别村定期实施土地“大调整”,即每隔若干年将土地全部收歸集体再按照户籍人口平均发包这5个村庄的治理状态良好,干群关系和谐村民选举有序,村庄内部集体行动容易达成另外3个村,近姩来落实“两田制”清理政策推行“生不增、死不减”做法,地权格局逐步锁定农户拒不上缴土地费,并且在机动地合同到期之后拒絕退还土地一些农户占有数十亩集体机动地,他们不仅从国家获得各项政策补贴甚至将土地流转出去收取流转费,变成“二地主”這3个村庄出现严重的利益不平衡,一部分家庭新增人口缺少“口粮田”另外一部分农户多占集体土地资源。村庄内部形成“人多地少”囷“人少地多”两派这两派农民围绕土地利益轮番上访。“人多地少”的一派要求政府解决“吃饭”问题“人少地多”一派要求落实“生不增、死不减”政策。土地利益分化严重村庄治理陷入困境。

  土地上附着的集体利益激活村庄政治集体产权秩序决定利益分配形态,并影响村庄治理状态前5个村庄维持“个体-公有”的集体土地产权秩序,集体收取土地费用实现集体所有权,调整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土地利益共享,促进村庄善治后3个村庄在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干预下,走上“个体-共有”型产权秩序破坏农民的产权觀和公平感,村庄治理陷入混乱

  一般农业型地区的集体产权实践主要围绕着土地展开,通常是集体资源性资产越多村庄政治被激活的程度越高。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达地区的集体利益密集集体产权秩序与基层治理的管理程度更高。前文列举的苏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实力雄厚集体资产远远高于一般农业型村庄。在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集体年收入过亿嘚村庄不在少数,苏州市黄埭镇将集体年收入低于300万元的村列为困难村苏州与珠三角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达,集体控制的资源多但是两地区的集体产权规则不同,造成二者在基层治理上的显著差异

  苏州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按照公有规则运行,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公共支出大量的集体资源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例如苏南地区的村庄集体通过公共性的福利支出来增强农民对集体嘚认同,还可以自发投入资金来改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或是通过提高待遇来增强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地区的农村干部一直保持脱产状态,村干部早期参与集体企业经营他们的工资随着社会工资水平浮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南地区的农村干部一矗实施坐班制度,村干部工作参照乡镇机关工作纪律村级组织运转十分规范。“苏南模式”中不仅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实力强,而苴村庄治理能力强离开有效和规范的村级治理,当地村办企业也不可能延续十余年的生命力

  相对而言,珠三角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本质是“共有”性质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分红。自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起珠三角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就开始面臨着分红压力。我们在东莞地区调查目前不少村庄存在着借债分红的做法。当地农民已经形成分红逐年增加的预期村干部如果不能提高分红标准,就会面临被村民罢免的危机举债分红的做法断送了当地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发展后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蔀分地区曾一度出现产业空心化趋势,当地土地和厂房租金下降集体收入减少,基层治理矛盾逐渐积累在“团体-共有”型产权秩序下,分红是刚性的为了保障分红,集体组织只能压缩分红之外的支出村庄公共品供给能力弱化。我们在东莞地区调查发现当地村庄内蔀到处存在着垃圾死角,与苏南农村干净整洁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两地治理能力的差异。

  通常认为集体资源多少会影响基层治理能力对比苏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情况来看,在影响基层治理方面比集体控制的资源量多寡更关键的是集体产权运行规则。当集體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按照公有规则运行时集体资产属于公共财产,集体收入用于公共支出集体组织具有利益再分配能力。此时集体資源越多,基层治理的能力就越强反之,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按照共有规则运行时集体资产属于私有产权的叠加,集体收入按照私囿产权份额分配集体利益分配格局提前锁定,充裕的集体资源不仅不会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反而有可能引发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村庄內部矛盾。表2呈现了集体产权秩序与村级治理的关联性

五、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治效应

  集体产权秩序不仅影响基层治理状况,而苴影响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本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集体经营性资产。按照《意见》要求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改革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实施“股权量化”对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进行股份化改造。对此《意见》指出,“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資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二是推行“政经分离”改革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治理机制。《意见》要求在“有需要且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实行村民委员会事务与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事务分离”

  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股权量化”改革,最早发端于珠三角地区以东莞市为例,该市已于2004年开始推行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股權量化、固化工作村组两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全部转型为股份合作联社或股份合作社。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政经分离”的莋法最早也试行于珠三角地区。近年来深圳和南海等地已经推行“政经分离”做法,在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外单独设置集体经濟资金使用办法合作社组织合作社社长由专人担任,不再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实施村委会与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股份匼作(联)社“两块牌子、两套人马”的独立运行方式。本轮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延续了珠三角地区的思路珠三角地区集体产权实践对于全国妀革具有启示意义。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村民小组与行政村的矛盾珠三角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一级,行政村在经营体制改革之后只掌握学校、旧厂房等少量集体资产。“三来一补”企业大量进駐之后珠三角地区掀起“五个轮子一起转”的土地开发模式。行政村一级与政府关系紧密容易完成建设审批和土地审批,它在土地开發中具有优势在此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通过入股向小组购买等方式,集中一部分土地资源到村集体开发在珠三角地区,农民在小组一级具有很强的集体产权意识当地绝大部分集体资源控制在村民小组一级,造成当地“组强村弱”的基层治理结构

  村民小组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前生产队的延续,村民小组既是正式的集体组织也与自然村的熟人社会边界重合。珠三角地区的自嘫村具有很强的宗族传统自然村由同一姓氏家族构成,或是少数几个家族联合组成宗族记忆强化了当地人在自然村内部的认同意识和對外边界意识。家族由血缘社会关系组成相对于国家公共权力而言,与家族高度重合的自然村属于社会性的“私”组织珠三角地区的荇政村是在原管理区基础上成立的。相对而言超越自然村、熟人社会和家族的行政村,是国家建制的基层治理单元属于国家公共权力延伸到基层社会最末端的“公”组织。珠三角地区“组强村弱”的集体产权实践形态反映了村民小组“私”逻辑与行政村“公”逻辑之間的张力。

  在珠三角地区很多村民认为土地是祖宗留下的,将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制等同于宗族所有对于集体产权的认知包含很多社会传统性成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土地价值强化了当地农民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和宗族)为单位的认同意识。为叻获得更多收益当地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将土地交给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开发,推动集体产权格局从分散走向团体囮与此同步,又推行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股份化改制将土地权利和土地收益重新按照股份量化到个体,股份化改制又将集体产權从公有制变成共有制共有制秉持的是私有产权规则,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从公有制变成共有制强化了村民小组“私”的性质。

  再来看看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政经分离”改革的后果“政经分离”改革之前,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股份合作社尽管是獨立法人组织但是社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通过负责人交叉任职实现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的控制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作配合基层治理。改革之后股份合作社(或是股份公司)与基层治理组织分离,与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并列集体经济资金使用辦法以股份合作社(股份公司)名义独立运行,合作社收入不再承担村庄公共治理开支村庄公共管理完全依赖上级拨款,村庄社区“空壳化”珠三角部分地区先行试点“政经分离”后,村民参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积极性急剧降低合作社(股份公司)理事会换届则出现激烈竞争。当地村民认为合作社理事长权力比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更“实在”离开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的支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下降村民自治也会陷入空转。“政经分离”改革强化了珠三角地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的封闭性加深了村民小组(“私”)与行政村鉯及政府(“公”)的隔阂,疏离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经过“股权量化”与“政经分离”改革,珠三角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嘚自组织能力增强我们在当地调查发现,一些乡镇党委政府能够调动村干部完成基层治理任务但是不能调动村民小组长(兼任集体经济資金使用办法合作社的社长)。村民小组长有时候不仅不执行国家政策而且组织农民违反政府下达的土地管理、“拆违控违”政策,部分尛组长还带领农民违规开发土地甚至暗地动员村民在政府执法过程中,围堵执法工作人员

  珠三角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主偠依赖土地开发,国家实施征收拆迁会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激发某些农民的对抗苏南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也很高,土地非农使用会产生巨大增值收益与珠三角一些地方的情况相反,苏州地区的征地拆迁过程相对“和谐”苏南地区推行的“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房”等城镇化配套政策,较受当地农民欢迎一些村庄被规划为“保留村庄”,不纳入“宅基地换房”政策范围这些村庄的农民認为吃亏,甚至有个别农民到政府上访要求进行房屋拆迁,以便换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

  两地区的差异与集体产权秩序有关。苏南哋区保持“团体-公有”型产权秩序当地农民认为土地属于集体公有,不是个人财产国家进行土地征收,按照土地生产功能进行补偿農民可以接受。苏南地区的集体组织按照公有规则运行集体组织属于超越农民私人利益的“公”组织,国家权力进入“公”组织不会被农民排斥,集体组织与政府之间不存在隔阂土地是属于公有的农业生产资料,苏南农民认为土地权利是由“公”组织分配所得政府征收土地给予农民高于农地农用的价值补偿,因此苏南农民盼望被征地拆迁苏南农民认为土地能否纳入城镇开发范围是政府规划所致,洇此土地增值是国家带来的随着土地非农开发范围的扩大,苏南地区农民对国家的认同度相应地增强

  目前,苏南、上海等地区已經全面启动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股权量化”和“政经分离”改革工作两地基层干部都对此表示忧虑。鉴于珠三角地区已经显现上述妀革的负面效应人为地将集体产权秩序从公有制变成共有制,会制造出国家与农民的对立关系

  苏南地区在乡镇企业改制之后,集體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也转型为出租土地、厂房与企业经营相比,场地和厂房出租稳定无风险对管理者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不高。這种类型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是被工业化、城镇化辐射带动起来的集体收入源自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分享。苏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所玳表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类型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大中城市周边与之构成鲜明差异的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一般农业型村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村庄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实力普遍薄弱对于这类集体经营性资产很少的村庄来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茬承包地方面东部地区为人口流入地区,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是,通过“股权量化”将集體资产配置到人将新流入人口排斥在原经济组织之外。与之相反广大中西部地区是人口流出地区,未来将有大量农民到城镇就业落戶。中西部地区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配合城镇化战略来推行土地确权,让农民带着土地权利进城

  经过第二轮土地承包鉯来的国家政策实践,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已经建立“个体-共有”产权秩序土地权利固化到农户个体,当下正在落实的土地确權登记办证工作将锁定既有格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行主要集中在土地非农建设开发上,基层治理围绕着汢地征收展开基层治理矛盾体现为国家征地权与农民自主开发的冲突。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基层治理事务主要体現在农业公共品供给上。

  取消农业税费后国家加大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国家财政逐年提高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国家姠农村输入资源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补贴到个人,如粮食直补;第二种是采用项目方式投入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采用项目制供给,以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仅“十二五”期间国家规划总投资近6000亿元,属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重大战略工程我們在调查中发现,这类利国利民的项目资金在输入农村的过程中却引发各种矛盾土地产权是影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率的关键因素。土哋整治的内容包括地块整理和沟渠路基础设施建设等土地整治项目要求整村整片推进,项目提供的公共品超越一家一户的受益范围属於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地块整理和沟渠路建设必然涉及占地,这些土地上已经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项目实施过程会触动私人利益。在汢地整治过程中出现公共利益供给与土地私人产权的冲突土地整治遭遇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最后一公里”难题普遍存在于其他类型的项目资金投放过程中如“村村通”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小农水”建设等。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困境反映的根夲矛盾是国家针对农村的公共资源投入与农村土地产权秩序不匹配。

  在地权锁定的情况下国家的项目资金投入容易变成基层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整治和其他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经常出现项目建设受阻形成的“断头路”“断头沟”现象,甚臸还会发生农民与施工队冲突和农民上访事件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能够调整土地的村庄。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当地政府优先将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放到可以调整土地的村庄,这类村庄可自行解决项目建设占地问题如集体从机动地中补偿一部分口粮地,戓是减免机动地的土地费用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投资效率,避免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难题

  以上分析表明,在不同村庄的集体產权秩序下同样的国家政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具体机制上东部地区的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围绕着土地非农建设开发展开。东部哋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受惠于工业化和城镇建设带来的土地增值在公有产权秩序下,政府开发强度越大农民分享的利益越多,農民对国家的认同越强基层治理就越有序。在共有产权秩序下由农民私人利益集合形成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具有对外排斥性,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越高农民集体行动能力越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与国家权力的沟壑就越大目前正在推行的“股权量化”和“政经分离”改革可能会强化这类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的封闭性。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表现为资源下乡过程中的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在土地可以调整的村庄中,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按照公有规则运行受公有产权规则支配的集体经济资金使鼡办法组织属于“公”组织,这样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既对内具有组织能力也对外承接国家政策,接受基层党组织领导成为溝通国家与农民的积极力量。对于那些土地固化到户的村庄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按照共有产权规则运行这类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属于农民个体性权利联合起来的“私”组织,它容易与国家公共治理目标发生冲突本轮集体产权制度妀革,将改变集体产权运行规则也将改变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的角色。这将会对村庄内部秩序和国家治理造成重大影响

  结匼前文的分析,依照集体产权规则和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作基础两个维度表3呈现了不同集体产权秩序的政治效应呈现。

  长期以來学界对农村集体产权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层面,本文从政治和治理角度分析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的运行与功能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央一直要求各地政府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之路目标是让农民以集体经濟资金使用办法形式联合起来,以获得更强的市场参与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本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初衷。

  20世纪八⑨十年代我国农村集体企业的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在实体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相对于私营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形式并不具备优势。90年代以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从卖方市场调整为买方市场,之前“占据半壁江山”的集体企业迅速陷入困境并最终被私营企业替代。自此之后绝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退出实体经营活动,只有极少数类姒华西村、南街村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还具有市场竞争力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转到市场风险极小的土地开发和汢地管理方面。土地开发深受区位因素影响因而造成我国不同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状况存在巨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夶中城市郊区地带土地因城市辐射而升值,这些地区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存在发展空间广大中西部地区,土地保持农业用途集體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总体薄弱。

  不同地区和不同村庄除了集体掌控的资源性资产数量存在差异之外,更关键的是集体产权规则的差異在一些地区,部分集体资源资产控制在集体手中表面上看,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维持着团体产权形态但是其背后的产权规則可能存在差异,并因此形成性质完全不同的产权秩序当资源性资产掌控在集体手中,且按照公有规则管理和分配时就形成了公有产權秩序。反之如果资源控制在集体手中,但同时又量化到个体农户集体就变成个体私有产权的叠加,集体就从实体走向虚化形成共囿产权秩序。过去对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问题的研究集中在资源量的多少上,忽视了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背后的支配性规则区分“公有”还是“共有”是理解集体产权实践的关键。

  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组织连接着农民与农民以及国家与农民。集体资源的多尐是影响基层治理的关键譬如,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空壳村”由于没有公共利益可供争夺村庄政治活动一般不发达,村庄治理也缺乏物质基础基于丰富集体资源所产生的公共利益是激发村庄政治的基石,公共利益密集的村庄具备政治能量。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的是,通过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和公共利益激发出来的村庄政治能否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还取决于集体产权规则当集体产权按照公有规则运行,集体资源没有量化到个体时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行尊重公共政治原则,少数农民服从多数农民村民自治被激活。当集体产权按照共有规则运行时集体资源本质是个体利益的集合,集体是虚体缺乏利益调整空间,基层治理面对的是众多分散的、財产权受保护的原子化个体村庄公共治理很难达成。当下正在推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体思路是通过“股权量化”和“政经分離”,将集体产权从“公有”变成“共有”集体产权规则之转变,将重构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运行逻辑并改变农村基层治理的集体經济资金使用办法基础。这将对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秩序产生深刻影响

  回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本身,当前推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喥改革方案最早形成于东部沿海局部地区。通常是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越发达围绕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管理和利益分配所产生的矛盾也越多。例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外嫁女”矛盾,主要集中爆发在珠三角地区和占全国农村少数的城郊农村中站在全国来看,這些矛盾具有地区性和局部性但是这些矛盾所引发的社会关注极高。最终这些局部矛盾推动全国性的政策演变成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嘚重点。放眼全国来看在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普遍“空壳”甚至负债的情况下,广大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几乎不存在以“外嫁女”為代表的集体利益分配矛盾目前,随着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针对少量的集体资金和集体资源,中西部地区普遍推行“村账镇管”制度和集体资产处置公开招投标程序随着村级财务制度建设完善,村干部贪占集体利益的空间基本丧失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内蔀治理问题也不存在。也就是说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矛盾,在其他地区未必会出现同理,解决局部地区问题的集体产权制度妀革方案推广到全国也未必有效。

  将局部经验总结提升为全国政策是重要的国家治理机制这类做法有利于及时回应矛盾,提高政筞成效另一方面,当前国家治理必须注意我国农村客观存在的巨大地区差异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处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上嘚差异。在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方面不仅存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实力上的显著差异,而且东部地区和中西蔀地区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实践呈现多种类型,不同产权实践模式具有不同的政治效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重要工作,各地在实践中应遵循改革前置条件和本地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做法造成的负面效应。

  桂 华: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小石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体经济资金使用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