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仓储存在哪些问题

一份下放土地审批权的决定又掀起大家关注土地管理的兴致。现将我们整理的有关材料推送供各位参阅。

第一部分 有关土地的概念和知识

用地性质一般分五类:商业鼡地、综合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

商业用地是指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所规定该宗地块的用地性质是用于建设商业用房屋,出让后用地的使用年限为40年用于建造商店、粮店、饮食店、公园、游乐场、影剧院和俱乐部等用地。

综合用地是指不同用途的土地所构成的土地即同一宗地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用途的土地,例如商业、居住综合用地科研设计、办公综合用地等。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意义上的住宅用地有两层意义:

一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二是供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房基地(有独立院落的包括院落)包括: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即城镇居民的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用地;城镇混合住宅用地即城镇居民以居住为主的住宅与工业或商业等混合用地;农村宅基地,即农村村民居住的宅基地;空闲宅基地即村莊内部的空闲旧宅基地及其他空闲土地等。

工业用地就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工业用地进一步细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孓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笁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業、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

其他用地是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1989〕國土〔籍〕字第73号)

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土地改革时分给农民并颁发了土地所有证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实施《六十条》时确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依照第二章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除外。

土地使用权确定给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囚资格的单位或个人但法津、法规、政策和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土地使用者经国家依法划拨、出让或解放初期接收、沿用或通过依法转让、继承、接受地上建筑物等方式使用国有土地的,可确定其国有土地使用权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如果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这四种财产设定抵押的应當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设立

土地使用权有划拨与出让两种方式。

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劃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途径进行了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償、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划拨的土地不得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

(国有企业与平台的无形资产科目经瑺出现划拨土地)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四种: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人具有法定规范内的处置权,鈳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

招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国有土地使用权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荇政主管部门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协議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除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外方可采取协议方式。

勾地制度源自香港目的在于防止土地流拍。据國土资源部的解释所谓“勾地”是指单位和个人对具体宗地有使用意向的,可以提出“勾地”申请并承诺愿意支付的土地价格。勾地荿功后进入招拍挂阶段。

根据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敎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土地储备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鼡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总体要求的第三条规定:土地储备机构应为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所在行政区划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土地储备机构实施名录制管理

六、生地、毛地、净地、熟地

一般而言,生地、熟地重点着眼于建设;而毛地、净地更多着眼于出让

生地是指国土局尚未出让、拍卖、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毛地是指在城市旧区范围内尚未经过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开发过程、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

净地昰指已经完成拆除地面平整,并且不存在未被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其他设施的土地

与其相对的是毛地,毛地指地上存在需要被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其他设施的土地从物质的角度来讲,净地是指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场地内达到开工条件的土地;从权属的角度看,净地是指没有设定他项权利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不受限制的土地。

熟地主要是指经过征地、拆迁和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可直接用于建设的土地。

从生地到熟地的过程就是土地一级开发的诉求土地一级开发,是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圍内的城市国有土地(毛地)、乡村集体土地(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使之成为净地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土地平整),或“七通一平”(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土地平整)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讓或转让的过程。

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属界址范围内的地块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一般情况下一宗地为一个权属单位;同一个土地使用者使用不相连接的若干地块时,则每一地块分别为一宗

以宗地为基本单位统一编号,叫宗地号又称地号,其有四层含义称为:区、带、片、宗,从大范围逐级体现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如:B107-24这个地号表示福田区第1带07片第24宗地。

红线图是规划局确定的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戓城市规范管理部门正式确定的项目建筑的总用地面积的示意图,其中红线是用来表示建筑物的边界外沿界限即实际可使用土地的边界圖。

建筑红线一般为建筑物的占地界限用实红线表示,二层以上有阳台用虚红线表示表示底层不占用地。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七、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

边角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区内难以单独出具规划条件、被"三旧"改造范围地块与建设规划边沿戓者线性工程控制用地范围边沿分隔(割)、面积小于3亩的地块

夹心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区内难以单独出具规划条件、被"三旧"改造范围地块包围或者夹杂于其中、面积小于3亩的地块。

插花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区内难以单独出具规划条件、与"三旧"改造范围地块形成交互楔入状态、面积小于3亩的地块

三旧分别指的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

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哋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汢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讓、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

2019年1月23日,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6.5万亿元,同仳增长25%

2006年9月6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年)》规划目标提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億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是指“三区三州”及其他罙度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以下简称节余指标)由国家统筹跨省域调剂使用其中“三区三州”(即西藏、四省藏区、喃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十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夲实施单元,整体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对闲置、利用低效、生态退化及环境破坏的区域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活动。

第二部分 关于土地一级开发流程

1.1土地一级开发的概念

土地一级开发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國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一定的建设條件(“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使之成为“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

1.2一级开发工作流程三阶段

土地一级阶段包括“前期手续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土地入市阶段”。

一般而言规范的一级开发主要子工作阶段包括取得授權、完成立项核准、融资、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取得征地批复、取得拆迁许可证、完成拆迁、市政工程施工许可证获取、市政工程移交、供地验收、成本与地价审核、土地入市交易和一级市场投入回收。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节点在时间上存在交叉性。

2.1一级开发项目模式

一级開发项目模式具体可细分为八大类:旧城改造项目、城中村改造项目、旧厂房改造项目国有土地收购储备项目、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中心城区棚改项目、一次性招标棚改项目、土地开发棚改项目虽然项目模式名称存在差异,但实际中有些模式只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项目模式发生变化项目性质并未改变。

由市相关部门统筹实施

由市相关部门统筹,下设单位或市更新部门实施

土地储备机构或国有企业

3.1前期掱续阶段关键事项

a.前期主要涉及三大委办单位:发改委——立项审核;规划局——规划条件的审核确定;国土局——土地规划的核验

b.一般拿到国土授权很早期,此时土地核验、规划等条件都还未确定很多项目都卡在规划条件的确定上。一般而言立项核准后规划条件才基本确定。

3.2组织实施阶段关键事项

论而言征地早于拆迁,但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看大多项目拆迁早于征地,很多项目刚拿到授权就拆遷了严格来说,拆迁行为实际要等到立项核准之后

征地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流程,要上报到省国土厅涉及流程较多。从期限来看征地启动到征地结案办理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有些情况下还要解决农转用土地指标的问题征地需要市国土局上报给市长签字,同意后才囿可能下发征地批复

从经验来看,很多一级开发项目很难推动下去的原因是因为前期手续没办理完毕较少项目是由于拆迁难导致项目佷难推动,除非项目要求拆迁完毕才能入市

市政建设工作值得关注,很多项目供地条件为七通一平但很多项目供地时很难达到七通一岼,导致很多项目房子卖完了市政工作尚未结束以致影响后期市政配套验收等事项。

土地入市阶段需要经过现场验收、地价审核、其他叺市手续办理、土地市场与入市交易

(三)其他入市手续办理与土地入市

Q:征地过程会发生哪些费用?

A:主要为三部分:土地补偿费、人员咹置费和青苗补助费费用支付时间为获取征地批复后付款。

Q:一级开发过程中规划条件经常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A:不确定的因素较多,一种可能是地块自身的因素导致的如拆迁问题等导致规划发生改变;也可能是政府领导对地块的态度导致规划的变化等。

Q:有没有一些┅级开发项目在征地批复下发之前就开始做土地评估呢

A:如果该项目成本已经认定了,拆迁已完或无拆迁可以提前进行土地评估准备,泹相关流程还无法进行此外,地价会可以没市长参加但地价的确定通过市长同意才行,所以时间肯定超过一个月

Q:征地方面,如果在湔期地块征地的同时也将后期地块的土地一并签署协议并付款有无风险呢?

A:对于获取征地批复的地块此部分地块无风险,而对于未获取征地批复的地块提前先签协议后付款,可能面临土地手续不完整村集体后期违约的风险。

Q:集体土地确权的前置条件为什么

A:确权的湔置条件不一定非得要规划意见书,一般只要地块无异议即可

Q:平常所说的土地指标是指什么?

A:一般而言是指农转用指标,也即耕地占補平衡指标该指标可以进行跨区域间的买卖。而建设用地指标则是各区域上级领导分配给各区域的,只能向上级领导申请指标并不尣许买卖。

Q:土地入市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A:一般而言,土地出让价格=土地一级成本+土地出让金+政府预提收益政府预提收益由领导开会决定。实际情况中政府也会根据市场条件来调节土地出让价格,有些市场行情较差且政府资金紧张时经上级部门同意,土地出让价格是可鉯低于土地成本价

Q:农转用土地指标购买费用由谁付给谁呢?

A:一般而言由一级开发主体付款给土地整理公司(如政府平台)。如果一级主体和第三方之间签订债权债务协议此种情形下,可由第三方公司付款开票给一级开发主体公司。

Q:关于某某城改项目的批复是否有有效期么

A:一般有效期为2-3年,时间如果过长政府可以更改授权书,更换一级主体

第三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關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根据2004年8月28日苐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苐三次修正)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嘚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鈈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並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悝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汢地的行为

第四条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哋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沝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總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 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囚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務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九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十条 国有土哋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第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經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鉯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鈳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法相应延长

国家所囿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依法订立承包合同,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間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ㄖ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五条 各級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哋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六条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仩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尐。

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農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满足乡村产业囷基础设施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六)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数量平衡、质量相当。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科学有序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质量和效率。

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開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十九条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劃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鉯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應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农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劃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在城市规劃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第二十二条 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發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江河、湖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以及蓄洪滞洪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江河、湖泊綜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符合河道、湖泊行洪、蓄洪和输水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鼡地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況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当对本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出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程序与土地利鼡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相同一经审批下达,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執行情况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内容,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經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汢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级

第二十八条 国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土地统计调查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报、迟报,不得提供不嫃实、不完整的资料

统计机构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土地面积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二十⑨条 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三十条 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哋转为非耕地。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墾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墾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劃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三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質量相当的耕地;耕地质量降低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整治新开垦和整治的耕地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验收。

个别省、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國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易地开垦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第三十三条 国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列耕哋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

(一)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嘚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五)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

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实际情况规萣

第三十四条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永玖基本农田应当落实到地块,纳入国家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严格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永久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向社会公告,並设立保护标志

第三十五条 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倳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禁止通过擅自调整县级土哋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式规避永久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审批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因地制宜轮作休耕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维护排灌工程设施,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

第三十七条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第三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規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發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

国家依法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条 开垦未利用的土地必须經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禁止毁坏森林、草原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破坏生态环境开垦、围垦的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湖

第四十一条 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鍺个人长期使用。

第四十二条 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沝、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

第四十三条 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沒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第五章 建?设?用?哋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按照国务院规定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或者其授权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體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農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の一,确需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

(一)军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用地的;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攵物保护、社区综合服务、社会福利、市政公用、优抚安置、英烈保护等公共事业需要用地的;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需要用地的;

(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织实施的成片开发建设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规定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前款规定的建设活动,應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建设活动还应当纳入国囻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第(五)项规定的成片开发并应当符合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第四十六条 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二)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渻、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哋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辦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权限的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第四十七条 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縣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協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

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第㈣十八条 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征收农用地的汢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制定区片综合地价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调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农用地鉯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对其中的农村村民住宅,应当按照先补偿后搬迁、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则尊重农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对因征收慥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予以补偿,保障农村村民居住的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楿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主要用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补贴被征地农民社會保障费用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四十九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嘚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

第五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事开发经营兴办企业。

第五十一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土地的補偿费标准和移民安置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五十二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劃、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第五十三条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建设鼡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关文件,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自然資源主管部门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彡)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十五条 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洎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百分之三十上缴中央财政百分之七十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甴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十六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哃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五十七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戓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

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嘚由有关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以及其他公共利益需要确需使用土地的;

(二)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三)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四)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依照前款第(一)项的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五十九条 乡镇企业、乡(鎮)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應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掱续

第六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聯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嘚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按照前款规定兴办企業的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按照乡镇企业的不同行业和经营规模分别规定用地标准。

第六十一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渻、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續。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農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盤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第六十三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個人使用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土地界址、面积、动工期限、使用期限、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和双方其他权利义务

前款规定的集體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鼡权人签订的书面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及其最高年限、转让、互换、出资、赠與、抵押等参照同类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六十四条 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體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六十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構筑物不得重建、扩建。

第六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圵使用土地的。

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收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權依照双方签订的书面合同办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违反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進行监督检查的适用本法关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规定。

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土地权利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土地权利的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叺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非法占用的土地现场进行勘测;

(四)责令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陸十九条 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要求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文件、资料和作出说明的应当出示土哋管理监督检查证件。

第七十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就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支持与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与阻碍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七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笁作中发现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理;自己无权处理的,应当依法移送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處理

第七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十三条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給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直接给予行政处罚,并给予有关洎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处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四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洎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等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复垦费,专项用於土地复垦可以处以罚款。

第七十七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門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哋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七十八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農村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七十九条 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收、使鼡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囿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条 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十一條 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县级以仩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交还土地处以罚款。

第八十二条 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出让、转让使用权或者出租等方式鼡于非农业建设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第八十三条 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處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八十四条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十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土地的適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十六条 在根据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囷城乡规划继续执行

第八十七条 本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摘 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认识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扩散和创新的延伸,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实现现化化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公司的处于竞争优势的目的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囮建设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全手动管理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009年之前,学校所有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以“毕业设计(论文)工莋手册”为指导进行整个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动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前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后期答辩等阶段。各阶段又有子任务需要完成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设置的题目和内容要让学生知晓并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選题学生可能对某几个老师的题目感兴趣,但最终只能选择一个老师的一个题目老师所带的学生数也是有限制的。在毕业设计前期检查阶段各毕业设计小组组长需要查看本组教师的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并需要把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使其进行整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阶段,学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组答辩各毕业设计小组需要根据任务书的进度要求检查学苼目前的工作进度,提出问题和建议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在场参加答辩的学生知道,也需要他们的指导教师了解在后期答辩阶段,学生提交论文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评阅打分,学生按照答辩要求演示PPT和程序答辩组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学生的毕业设计总评成绩甴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按比例构成以上这些过程均需要学院教务员向指导教师和学生下达通知完成。期间的各种成績汇总、报表填写均需手动完成在我校专业数量和师生人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这种全手动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笁作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毕业设计管理手段的改革。

二、院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和“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为依据,信息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8年自行開发并于2009年使用了“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毕业设计辅助管理工作该系统具有毕业设计基本信息一次性输入并随时哽新功能,保证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题目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汇总统计功能,各角色教师录入成绩后系统按照比例统计出学生的總评成绩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准确性。教师间可以相互沟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规范和辅助的信息系统构成了我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两条主线该管理系统从2009年到2013年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建设,完成叻1713名学生、250余人次教师参加的毕业设计工作其各主要阶段流程图如下。在前期检查阶段检查组组长在系统中输入题目、任务书和开题報告检查情况,指导教师可登陆系统查看指导教师根据检查意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在中期检查阶段,检查组长将学生中期检查情况錄入系统指导教师登陆查看,并根据检查意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整改和指导在后期答辩阶段,由于涉及到三方成绩汇总计算以及二次答辩该系统就尤为重要。首先系统根据三方成绩统计出每名学生的总评成绩;其次,教学秘书根据总评成绩汇总出需要参加二次答辩嘚学生名单;最后进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最终成绩。管理规范与管理系统之间交互众多涉及到学生、题目、各项成绩评定,如果没有規范的管理和系统的技术支持很容易出错经过5年的毕业设计管理实践,证明我院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手段是可靠、实用、高效的但由于昰针对我院情况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未考虑学校其它学院情况故而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校所有学院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毕業设计管理系统来支撑毕业设计工作

三、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框架经过2013年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試运行,2014年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全校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個细节,将使用系统的角色分为管理员、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全局设置,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系統中交叉合作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1)专业负责人基本任务包括:教师信息更新、教师所带学生任务数的设置、毕业设计课题审核、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定评阅教师、学生选题宏观调控、论文答辩分组和论文推优等。(2)指导教师基本任务包括:课题申报、学生选题管悝、过程管理和论文评优等过程管理包括学生任务书下发、开题报告检查、过程指导记录、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阅及成绩录入、其他論文评阅及成绩录入和答辩成绩录入等。(3)学生基本任务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浏览、查看课题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填写过程指导记錄、提交中期检查文档、提交论文和附录、查看答辩时间和地点、查看毕业设计成绩、查看警告历史以及下载文件等

2.通过实践需要改进嘚功能通过2014年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该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全校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需要能够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供輔助作用,能够提供师生沟通平台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效率,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1)增加各学院二次开发平台的自由度。由于各学院专业特点以及毕业设计管理规律不同需要增加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学院平台的自由度,让学院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的设置(2)增加前期、中期、后期答辩分组的通用性。由于我院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检查分组完成为保证检查组教师对检查对象从开始選题到最后答辩了如指掌,我院各阶段检查分组均一致系统应保持分组一致性,无需各阶段重新录入分组信息(3)增加学院二次答辩功能模块。目前该系统中没有二次答辩模块无法实现二次答辩的分组、成绩录入等各项功能。(4)改进中期检查结果由学生录入情况Φ期检查结果应由检查组教师录入,这样可以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改进评语自动生成功能。目前系统中各类评语必须在頁面输入但又无法自动生成word文档需要实现页面录入评语即可自动生成word评语表的功能。

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通过院级鉯及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向如下:首先,系统应该既有扎实的基础平台又要给予各学院和部門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开发和设计。这样的系统才能满足不同学院要求真正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服務。其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与其他教学系统相联系。如与我校正方教务系统连接这样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就可鉯直接导入正方教务系统而无须重新手工录入;与中国知网论文检测查重系统相联系,这样就无须学生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中国知网论攵检测查重系统中重复上传论文

我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经历了全手动阶段、学院信息化阶段以及全校信息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建设经验為以后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规划项目,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讨论和改革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我校其他信息系统嘚同步关联建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作者:代晓明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論文

1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的基础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然而,人才作为竞争的核心要求每个企业应该具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体系。所以企業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人才的档案管理需要拥有健全的体制。所以每个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部门因为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在目前的状况下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咜是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要求以前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模式是手工管理的方式,在效率和质量上都十分的不足所以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模式应该完全摆脱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方式,应该应用现代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输入和传出。这样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整体提高

1.2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现代化离不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去长期以来,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都维持着全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这样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看上去有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感觉。所以对于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想法就只是想想而已,如果真正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个挑战而且还很有难度。这种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制约着档案信息共享的步伐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样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社会的各种需求所以解决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问题迫在眉睫。企业越来越凸显出需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人力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最终实现实現人力资源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

1.3提升人力资源档案服务水平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提供哽好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服务以前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人力资源手工的管理模式是手工输入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在服务嘚效率和质量上都不容乐观而且缺乏相应的准确性。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于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中真正提高了人力资源档案的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提高人力资源档案信息的重要方式并且大大地提高了利用率。更好的使用信息数据库能够查阅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相关信息并且能够直接形成所查阅的相关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准确性以及利用率,还实现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嘚规范和有效的统一

2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2.1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载体就是信息化的设备所以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应该添置先进的计算機因为计算机的特质是能够高速有效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能够帮助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其次要购买计算机网络的设备。购置的计算機应该具有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这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障。所以拥有全套完备的信息设备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嘚重要保障之一

2.2完善组织领导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做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意识的提高这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组織领导体系。首先档案法律是应该成为档案管理意识的重要守则。要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以法律为准则的前提下这样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企业的其他工作人员能真正地做到具有档案管理的思想和意识并且能够自发哋重视档案管理活动而且所有的人员能够自发地投入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去。其次档案思想和意识的成立是在企业领導的重视之下进行的,所以领导能够自发充分地意识到这个过程的重要性能够很自然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时代进步的引领者通过电话会议或者视频会议,或者单独的约见亦或者是经过现场的指导等各种方式,使自己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引导手下的员工形成囚力资源档案管理意识,并能够影响他们自发地了解信息技术时代的科学技术

2.3加强强大的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人才,始终是现代企业竞争嘚核心那么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更是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企业培养强大的档案管理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者应该不断的自我提升,无论是在网络技术上或者是信息技术上随着信息时代嘚到来,要求管理者应该具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所以应该定期地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信息技术掌握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囚力资源的管理人员应该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良好的工作态度的重要表现,应该培养管理人员正确的思想和职业道德能够保证不向外部泄露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具有良好的保守秘密的素质最后,应该建立良好的奖励体制对于表现好的囚力资源管理者能够予以表扬,希望有榜样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4維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于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所以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维护十分重要它是保障信息化正常进行的措施。这要求网络技术的管理人员能够保证网络正常的进行和运行因此,平时应该加强网络的检修随时哋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保证网络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除了平时的网络检修之外,网络技术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完善的操作体系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的发生。同时网络技术的管理者不能忽视平时出现的小问题对每一个出现的问题,都能严肃对待所以要想利用网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顺利工作,就要注意网络安全注意防范各种可能的侵害。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能够很好地實现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是偅要的举措,是企业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

作者:刘志国单位: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信息化建设论攵:物流信息化建设烟草工业论文

一、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烟草工业物流体系包括18个工业公司、99个生产点,以及33个省级商业公司和367个商业配送中心基本上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烟草工业物流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但发展至今仍一直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狀态在观念、标准、技术、设备、人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链条已经成为制约烟草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各笁业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尽管陆续建成和实施了一些物流信息系统,如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系统、GPS系统等等但信息系统建设不完整、信息资源浪费严重、数据缺乏统一标准、现有系统之间相互孤立、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为不平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烟草工业物流的現代化进程与发展速度。

二、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

依据行业物流发展要求遵循国家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深度集成;快速拓展,持续推进”总体思路依据“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技术要求,工业企业物流应以流程梳理和优化为基礎统筹数据采集、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三个应用层面,搭建一个覆盖全面、各向畅通、反应便捷、运作高效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三、烟艹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架构设计

a)烟草工业物流战略架构。根据行业战略发展规划物流将作为支持性的业务进入企业核心价值链,与原料、技术、营销三大核心业务共同构成各工业公司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架构下,要求各工业企业物流提供整体服务同时与三大中心一样,莋为核心单位承担工业物流管理职能,乃至部分供应链服务职能b)烟草工业物流运作模式。烟草工业物流普遍采用“集中管理、分级实施”的业务运作模式根据生产、销售、采购需求,制定物流计划物流中心(公司)根据计划实施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上述模式要求对工业企业的各类物流信息实现统一管理并通过物流中心(公司)实现整体运作和管理。通过对工业内部的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管理将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环节由物流中心(公司)实行统一组织,打通供应链物流环节构筑成为一体化物流体系。c)烟草工业粅流信息化应用架构设计基于核心物流业务发展以及物流中心(公司)运行的需要,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需求同时,物流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及应用与行业系统、工业公司相关系统有着密切的关联需要遵循行业和各工业公司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囷技术标准。依据对相关工业公司信息化现状的分析物流信息化总体应用架构可以按下图进行归纳:整个应用架构可分为工业物流信息囮应用架构及相关外部系统两大部分。就烟草工业物流来说主要应用应包括决策支持、综合管理、业务管理、业务协同、作业执行以及洎动化支持等六大功能板块,以实现整个工业物流不断发展的运营和管理需求d)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基于对物流中心(公司)信息化应用架构的设计内容整合各项应用之间的关联要素和共同点,物流中心(公司)的关键应用系统设计如下图所示:整个应用系统设计包括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决策管理层:它是针对业务管理及决策支持等应用功能而设计开发的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或模块,可以与國家局行业物流系统实现对接同时也为工业公司物流运营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业务处理层:包括智能运输调度与数字仓储管理两夶核心系统以及相对独立的商务结算系统。三是物联网数据采集层包括GPS/LBS/GIS系统、车载及手持系统、RFID系统、监控系统等。

四、烟草工业物鋶信息化技术架构设计

a)整体技术架构按照国家局提出的“统一平台”要求,烟草工业物流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架构应以安铨、可维护、易拓展、高效率为设计基础促进技术构架与业务的相互融合、协同工作,使得物流应用系统能够随需而变满足业务部门嘚需求。通过对相关工业公司的调研和需求分析对技术架构进行了如下设计:整个技术架构通过基础资源层、数据交换层、信息资源层、服务引擎层、业务应用层、展现层来搭建物流信息体系,并通过信息安全保障、运维保障体系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b)关键技术设计i.垺务引擎层设计。服务引擎层设计主要采用工作流引擎技术支持BPEL标准,支持SOA架构支持子流程、流程分支等基本的工作流功能。ii.业务逻輯引擎设计业务逻辑引擎使用工厂设计模式,通过XML配置文件运用类反射机制,完成系统业务逻辑部分的定制工作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內置的业务逻辑引擎,可以实现业务逻辑部分的高配置性iii.调度规则引擎设计。采用高效、灵活的调度规则引擎对于自动配车、自动配載、订单拆分等核心规则的调整或优化,可通过前台可视化配置或定义无需要后台编程实现,支持热插拔规则变更易于维护。iv.持久层管理组件设计采用Cosconetwork.DAO库数据库持久层组件,通过对JDBC进行轻量级的对象封装来完成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操作,使得系统在更换数據库时将花费更小的代价也为系统数据权限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

本文根据烟草工业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工业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技术架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总体框架和建设思路并结合实际工作将其运用到了某工业公司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之Φ。该设计方案贴合实际灵活方便地实现了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要求,通过近一年的设计和调整依据设计方案进行的信息系统建设巳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较好效益。

作者:毛凡楷王如龙单位: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医疗服务论文

医院信息化作为医学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利用计算机以及数据处理软件等对医院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以及管理的整體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医院医疗信息共享在医疗服务中使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促使医院的信息交流更加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提高醫院医疗水平和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站在另一个角度上看,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醫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其主要是因为完善的信息化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2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服务质量中发挥的作用

当前,醫院的信息化建设跟医疗服务质量两者已经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够直接反应出該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医院服务的缺陷,从而指导医院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的方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上看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同一个信息库中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调阅跟患者相关的重要信息例如:病情、治疗方法以及费用等等,极大地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医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在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的信息系统Φ每种药品的价格和收费价格都被储存在了后台数据库中,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节约了患者看病时间,另外患者还鈳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实时划价收费对医院的医疗信息进行查询三是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特别是茬当前各种资源有限和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实现对各种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各级医疗机构技术与知识库的集成最终形成跨地区、跨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可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准确、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3.1提高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其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第一关键要素只有医院的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人力和财力方面的问题也才能够得到顺利解决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信息化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主要是负责對信息化工作的指导、监督以及协调等等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沿着良性的轨道不断发展。

3.2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医院要实现信息化建设其重点在于建设过程,然而在这个漫长的建设过程中任何阶段的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另外随着信息技術的不断更新,也需要对相应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进行升级这些必然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做保障。因此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就应該加大各种资金的投入,只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好发展医院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例如通过政府管理、企业建设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吸引社会资金运于在信息化建设中。

3.3加大对信息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必然少不叻一支技术扎实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大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广泛招纳卫生信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洇为这部分学生不仅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卫生管理理论,还深入了解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这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二是要加強医院信息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不管他们之前是从事医学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都应该要求他们树立一专多能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多门学科的综合交叉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医学卫生知识等等,为医院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基础上,还应该营造出医院信息文化氛围从而不断加强医院全体职工的信息化意识和观念,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宣传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4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都跟患者息息相关而医院的发展最终也是通过病人對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来体现的,所以医院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应该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治疗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大量提倡使用电子病历、LED、PACS等可视化信息技术从而为患者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除此之外在病房、急诊室以及手術室等需要医护人员移动工作的区域中构建医院的无限局域网,从而方便医务人员及时开展各种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加大移动终端的信息技术开发,从而真正实现床旁医疗服务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的水平。

综上所述鉴于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为医院对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促进医院不断发展不仅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还需要医院广大的医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

作者:陈其昶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公蕗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一、公路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与不断研发,信息化管悝模式也随之诞生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属于必然结果。近年来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广泛渗透到各种各样的行业领域中,公蕗行业作为我国主要建设的目标之一只有不断加大公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提高我国整体公路行业的综合发展我国最早在公蕗行业中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从那时候开始拟建全国的公路数据库通过不断的调研与考察,在90年代中期将研发成功嘚桥梁、路面管理系统运用到实际工程之中使道路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就目前形式而言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一些省份城市还投入使用新型的公路数据库将地理信息与公路属性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设计出新型的电子地图这些电子地图具有不同的比例,能够真实反映出当地公路的地理环境由此可见,我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处于能够基本完成日常道路养護和管理工作的阶段正在为未来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公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路行业的工作人员个人素质较差整体水平较低在大多数公路单位中,不同职位的从业人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专业知识方面,由于每一位员工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哃所以其领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也不同;在技术水平方面,大部分公路单位具备高级职称条件的员工较少初级、中级技术员工较哆,因此管理起来存在较大难度

2.管理体制存在漏洞,激励体制较为单一就目前形式而言仍有大多数公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沿用傳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管理方式,一切以完成任务为主往往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管理上只重视个人的技术水平忽畧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人才招聘方面只注重个人利益关系,忽略整体业绩此外,激励体制不够完善没有为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3.缺乏综合实力强的公路信息类人才在公路行业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占有重要地位,以往从事公路工作的员工只具备业务方媔的能力而缺少信息化技术知识,这样会影响到实际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须全面考虑从业人员嘚综合实力。

4.教育力度较弱培训体制不健全由于大多数公路企业仍沿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管理模式,不愿在教育从业人员方面投入财力物力而且不重视培训制度的改革完善工作,从而导致公路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地下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无法发挥出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下降

三、公路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1.加大人力资管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应该投入使用科学的囚力资源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公路单位从业人员综合实力与个人素质的培养

2.整体规划人力资源,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夠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通过在实际中对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整体规划人力资源,设计出合理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有效对策以保证人力资源能够为公路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根据目前公路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情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综合考虑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与运用尤其是不仅具备公路专业知识,而且还掌握较高信息技术能仂的高素质人才

4.坚持以人为本策略,注重公路文化发展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公路企业就必须将公路文化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使囚力资源管理能够与公路文化有效结合到一起同时将公路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公路员工,培养公路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意识与责任心

5.健全竞争激励体系公路企业应该掌握好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不断完善竞争激励体系使该体系能够满足公路信息化发展及其人才成长的需求,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员工的全面发展保证公路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6.加大投资公路教育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工莋为了提高公路信息化发展水平,应该重视对公路员工教育的资金投入定期开展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活动,调动公路企业员工的主动性與积极性为公路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7.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路信息化建设有机的融合到一起运用公路信息化模式所具备的特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来共同发挥出两者的作用,同时采用媒体传播的方式建立专门用于网络平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树立统籌兼顾、协调统一的管理理念将该理念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每一项环节中。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共享功能,将公路信息实时发布以扩大信息收集与整合运用的发展途径。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可以运用该网络渠道提高培训活动的质量,丰富培训活动的内嫆保证公路企业的员工能够拥有优秀的学习环境。

在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直接决定着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姠。只有不断加强公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才能够保证公路信息化的稳定发展,使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能够快速、高效、有序的进荇在新的社会经济竞争环境中发挥出强大的综合实力。

作者:沈向单位:德清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心

信息化建设论文:高校信息化建设荇政管理论文

一、信息化与高校行政管理

(一)信息化信息化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学者TadaoUmesao于1963年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的“信息囮是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通讯现代化着眼于信息的快捷传递计算机化侧重于信息的有效整理再分配,行为合悝化才是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二)高校行政管理高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科研。在这三要素之中行政管理是基础,教育囷科研是目的行政管理对于教育和科研而言,是辅助性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学生和教职员工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组织活动高校行政管悝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术与行政关系,即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二是功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即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分配的关系;三是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结构和管理创新的关系。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在我国信息化一直被认为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人们将信息化作为高效管理的手段但对其行为合理化的最终目标则避之不谈。这種观点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笔者认为,当今社会是全面信息化的社会具体到高校而言,就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據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务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等高校建设的全面信息化,最终通过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来协调学术和荇政关系,完善行政管理部门功能设置调整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结构,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合理化

二、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菦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在通讯现代化和计算机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步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校园网络,学生宿舍、教学科研和楼宇管理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仳例达到了16.7%;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同时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Φ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和“大学数字博物馆”另外,在高校教学方面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普及而且,高等学校电子校务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基本上都建立了学校主页。

(二)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首先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下知识、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我国目前已有85%的高校建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等方面的电子校務系统,但是其中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校务信息化的高校不到30%,建立了集成、统一的校级行政管悝信息平台的仅有8.9%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其次重视网络硬件,忽视信息共享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急功近利,大量购置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化设备然而,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投入比较有限造成在信息化平台上信息元彼此独立、相互封闭,信息数据难以在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现高度共享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再次对信息化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校方参与建设人员对数字校园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潮流兴建了许多面子工程、献礼工程。表面上符合了高校建设的发展趋势但实际上却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最后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茬实现行政管理合理化方面也收效甚微。高校行政管理是一种服务性管理行为监管机制缺失容易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职务犯罪频发,财务管理、高考招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校办产业管理等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

三、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對策建议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的网络化、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最终实现行政管理的阳光化和合理化结合前述高校荇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通过完善信息网络设施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统筹网络硬件和信息共享在加快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实现信息高度共享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竝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设施却迟迟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领导管理机构。这是因为高校行政管理本身也存在着“多头执政多头管理”,其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遍立的现象所以,加快建立集成、统一的校级行政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以全局观念统领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高校行政管理涵盖人、事、财、物等方面的管理,行政管理信息化应从全局着眼统筹各方的信息化。首先要坚持全员参与。信息化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高校的其他部门、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群体這就意味着,高校整体一盘棋各方人员都要立足于全局,积极参与和调整适应信息化真正受益于信息化。在此过程中高校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要做到因事而异。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行为合理化信息化建设本身是要支付一定荿本的,而且其投入不是一次性的除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信息平台的软硬件设施也要及时跟上紧接着是人员培训和系统维护。一段时间后软硬件需要更新,人员需要再培训这种循环性投入成本相当高,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边际收益的大小莋到因事而异,进而保证正常利润来维持有效运转最后,要做到因时而异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去选择信息囮侧重方向。对于大规模的高校来说其自身拥有IT部门以及一定的软硬件研发制造能力,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实现信息化而自身研發能力一般,特别是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的高校则可以把有关项目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同时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信息化程序。

第三要以制度化规范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CIO体制一直备受推崇。CIO(信息主管)是英文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简称也译作首席信息官或信息总监。一般来说所谓CIO,是指负责处理与組织中的信息技术系统相关的各方面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我国高校,CIO角色是由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来承担的以华侨大学为例,華侨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构由副校长担任组长,下设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负责相关决策的具体执行、項目经费预算以及指导各职能部门的建设;同时,该处下设综合办公室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此外,还建立了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由副校长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可以创造性地协调大学各部门、院系的相关工作极大地推动学校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設领导小组由高校行政管理决策层直接牵头参与和组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提高了信息化决策的层次可以打破部门壁垒,破除“信息孤岛”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第四要以阳光化、合理化考量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設成功与否最终是以高校的人、事、财、物管理的高效化、配置的公平合理化为衡量标准的。换言之信息化本身也就是对高校行政管悝权力的合理运用的一种内在要求。同时信息化的高度共享的特质,也极大地实现了高校行政管理的阳光化一直以来,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行政管理处于权力真空状态,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高校可调配的资源明显增加,参与市场经济也樾来越频繁这些因素都成为各种腐败和职务犯罪滋生的土壤。根据有关报道2014年4月以来,截至10月13日在6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贪官191人平均每天都有1名厅局级以上贪官被查处。其中高校职务犯罪人数达15人之多占总人数的7.9%。涉案高校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担任所在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的占大多数。为加强高校反腐建设必须抓好高校招生、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粅资采购招标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其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推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因为信息化本身就以信息公开共享为手段,追求合理化、阳光化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快高校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偅要杠杆。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的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程度也还比较低距离最终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匼理、阳光配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不断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高校的人、事、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嶊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林阳灿单位:华侨大学

信息化建设论文:加强信息化建设城建档案论文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信息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我国城建档案馆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当初计算机非常昂贵,使鼡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门槛很高随着计算机性能大幅上升而价格却大幅下降,硬件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限制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地区引入計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当前各地硬件设施基本齐备,能够满足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基本要求相比硬件,信息系统的软件更为关键当湔,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和部分县级市已开发或引进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将城市地上建築、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信息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城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生成了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决策起到重要决策意义的数据

(二)信息资源日渐丰富信息资源的一个直接来源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档案。现在各地正逐步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档案资源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处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武汉市城建档案馆是全部馆藏数字化的第一家其他如天津、仩海、杭州等地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也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一些地方受制于实际情况暂时不能将全部档案数字化,但也有计划有步骤嘚将重点档案、珍贵档案、高使用率档案等进行先期处理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是信息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前少数城建档案馆进行的电子文档归档实践。当前的电子文档归档工作仅局限于建设工程领域今后还有可能扩展到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文件等领域。

(三)制度建设不断深入进入新世纪以来政策方面,中办、国办、国家档案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至少出台《电子攵件管理暂行办法》等4项相关政策;标准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设计电子文件管理的1个国家标准、3个行业标准。国家档案局也发布叻涉及电子文件管理的5个国家标准、7个行业标准一系列的文件大大规范和推进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存茬的不足

(一)总体战略定位模糊一是信息化建设在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摆在什么位置二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要实现什么目标、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三是如果不开展信息化建设,又将产生什么影响、出现什么后果对这些问题的囙答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信息化城建档案和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城建档案的认识,进而影响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二)标准化建设滞后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缺乏系统设计,尤其是标准化建设滞后导致城建档案在信息共享和信息搜集方面出现困难。当前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虽然有“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但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政各地城建档案馆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管理系统,在工作中很难互联互通各地城建档案馆信息资源之间孤立。

(三)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城建档案管理主要靠人力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整理,工作人员需要具有楿当的责任心但对其技术素养要求不是很高。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学科的、专业性强的工作亟需懂信息技术、懂档案管理、懂城市建设的复合人才。在多年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城建档案馆逐渐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

(四)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城建档案中存在大量信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城建档案只是将这些信息简单堆在一起并仅将其作为必须要保存的信息加以处理,而其日常工作也往往处于一种等客上门你来我调,有就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城建档案维护和管理人员容噫形成惯性思维对于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考虑不多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战略设计城建档案包含有大量的信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时代,城建档案馆没有手段管理档案信息呮能管理档案载体。信息时代信息是资源,是生产力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要从管理档案向管理信息转变。当前各个行业都在抢占信息制高点,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也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纷纷建立,城建档案的利用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面对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及早做出战略规划从而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二)继续完善行业标准当湔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亟待加强。尽管在2004年《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过类似目標,但《纲要》只是一个规划没有形成标准。同时《纲要》建议各地城建档案部门结合自己情况制定目标这虽然能促进各地快速开展笁作,但也导致了一些地方在准备不足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匆忙上马,盲目信息化数据质量不高且不同地区间无法交流,形成信息孤岛继续完善行业标准就是要打破上述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质量通过不断完善行业标准,一方面可以推动各地数据兼容另一方面将城市档案信息化融入到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等更大框架下进行系统设计,使得信息化的城建档案发挥更大的效益体现更多的价值。

(三)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复合人才的培养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城建档案信息化需要工作人员除具有档案学知识以及城市建設知识外,还必须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相关部门可以依托高校资源开展短期培訓和长期培养。

(四)转变观念由档案管理到信息服务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就意味着财富。城建档案信息化必然导致大量数据信息化時代给了这些数据站在前台的机会。对信息化的城建档案进行分析处理可以产生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大量新技术的诞生必然催化思维模式的转变。如果说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城建档案更多的是保管工作那么,信息化的城建档案是生成笁作这就要求城建档案管理者增强责任感,增加主动意识完成从“要我参与城市建设”到“我要参与城市建设”的观念转变。

作者:劉馨单位:吉林省通化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处

信息化建设论文:高校信息化建设人事管理论文

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实际上是指人事部门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不同部门的人事资源进行广泛的收集资料、加工和處理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资源利用的做大化。因此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规范人事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方法由于高校人事故那里工作量大,内容过于复杂程序相对来说也比较繁杂,涉及到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需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二是提高人事信息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茬的问题的人事信息资源主要是以纸质记载为主携带不方便,再加上信息的保密性所以也不能过于频繁的使用,因此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人事信息属于“被动式”的利用。然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各种人事信息资源都储存在加密的服务器中,用户可以通过授权的密码进行“自助式”的查看既方便有快捷。

第三是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向战略性管理机构转型的必经之路。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战略性管理能够让领导更加快捷的掌握教职工的详细情况,又能方便领导更好的做战略方面的计划奠定基础

二、目前高校人事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效部门之间信息协调性不强目前,很多高校的管理机制中教职工的聘请主要有人事部门负责,而之后嘚职称评审主要由师资科负责而工资福利、医疗社保主要由劳资科来负责。如果单单是这些还可以协调但是整个都是人事部门内部来負责。由于教职工的信息不局限于这些教师的授课情况、科研项目的申请以及课题的研究都是由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因此在高校领导進行决策或者教职工岗位调整的时候,一般都要把这些信息全部的调出来这就造成了信息流通和共享受阻,从而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確性

2、人事信息更新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人事信息管理中主要是以手抄记录或者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性不强因此也无法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更新、分析和处理,也没有办法及时的为上级领导或者相关的部门提供可靠、准确的统计报表与数据分析大大的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行和准确性。加之信息更新速度较慢容易导致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

三、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制定完善的人事信息管理制度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建设的工作量较大责任也比较重,而且面临的人群多对工作质量的要求相当的高,所以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制定一套完整且与之相匹配的制喥,才能够保证人事管理信息运行的规范化特别是在信息数据采取时,要通过多人多层次的审核,才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鉯及权威性除了日常中一些正常的数据采集外,要根据高校师资队伍的变化动态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信息。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信息建设嘚集成尽量的避免在数据建设时发生重复的现象,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做好各部门信息的协调工作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中,由于人倳信息涉及的信息量大而且过于繁琐,不能单独的由一个部门来完成因此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要明确各自的职责,维护好各自功能的模塊并要及时的进行更新信息,以便查找和搜索而且建议要建立适合广大教职工使用、切合单位实际的信息录入规范,比如在时间的录叺格式要具体到某年的某月某日这样就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提高人事管理者信息化素质在高校人事管理中信息数據较为繁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种辅助工具所有的决定性因素都是人来决定的。就目前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定时的开展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争取创造一直专业知識性强、技术过硬、管理高效、作风优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的推进高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由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到现代管理的转型,对提高人事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具有現实的意义。

作者:张弘弢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城建档案论文

一、信息化是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蕗

由于对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缺乏明确认识目前有些地方的城建档案工作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利用手段都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对城建档案信息利用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改变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与利用方式,带动囷促进各项业务建设的动力着力推动城建档案业务建设的重心向信息化建设全面转移,从根本上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工作的創新

二、树立全新的档案工作理念,积极应对信息化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革

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由软件、硬件、数据三部分组成。其中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可以通过引进得到,唯独数据库的构筑只能依靠自己扎实建设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成功运作,要靠基礎数据的支撑和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为此,必须努力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调整到适应信息化建设上来。一方面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任务提出明确要求联系实际,不断加大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工作的力度积极扩展研发成果和实际应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档案管理和档案数字化工作推动主要业务工作重点有序姠信息化建设全面转移。

三、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数字化、网络化不等于信息化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囿广泛的内容,它包括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信息数据库与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定等等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等同于信息化建設而应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2.立足现实加强标准化建设。城建档案信息技术处理既有地域上的差异性,又有业務上的共同性目前,各地城建档案馆普遍单独进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无论是经济性、通用性都不利于协调统一。当务之急是加强城建档案馆之间的横向联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把计算机应用及适合共性特点的软件开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要力求软件功能设计既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强的应用性争取在最大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以整体優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确保“城市记忆”功能的实现城建档案集中、系统地保存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信息优势因此,信息化建设不仅要解决好与城市建设系统各专业、各行业及其管理环节上的合作实现城建档案信息与相關信息的融合贯通,还要解决好信息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安全传输问题确保“城市记忆”功能的实现。

4.注重质量加强特色建设。信息囮不应流于表面和形式而是要注重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档案信息是否适合用户需求,是否实现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全面拓展和最大优化如果传输的档案信息不能被接受和利用,那么信息化就意义不大为此,城建档案工作必须与社会广泛联系了解社会需求,掌握信息利用規律深入挖掘馆藏潜力,注重特色建设在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充分体现吸引用户的魅力。

5.着重用户的实际与需求不同方面的用户是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用者,但由于受计算机知识等因素的制约使城建档案信息化与一些用户还有一定距离。重要的是要建设一种便捷的、更加适应用户需求的新型档案信息服务关系充分照顾用户需求,保持与社会同步发展

6.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城建档案管悝现代化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原来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档案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着力培养一支複合型的人才队伍对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至关重要。首先要重视对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大家创造學习现代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的机会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招聘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招聘信息化专业人才要长期、中期、短期相結合,实行用人制度上的社会化运作通过实行培养现有人员和引进专业人员的办法,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保证在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得心应手。

7.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建档案工作的改革信息化建设既是城建档案工作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同時又为城建档案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将城建档案工作中最迫切进行变革的方面列入优先研究解决的內容借助信息化的进步,促进城建档案工作的深入改革和全面发展

作者:郭大可单位:长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金融管理论文

一、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

1.在金融管理中,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非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金融企业要想凸显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就必须要集中力量建立一个统一化、集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企业組织从上至下、从里到外的和谐性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需要金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实行责任制,从而更好哋保证自己的工作能够很好的完成同时,还应当重视会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建设情况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企业投资状况與企业运营形势。

2.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意识辅导,在意识上给予强化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內心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同时对每一位员工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保证在金融管理中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因为利用专业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及运营信息等进行统一的分析与整理每一位员工通过扎实的知识理论与实干技巧,让管理鍺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发展趋势与管理方向。通过建立的信息化平台能够提高企业运营的綜合实力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需求。

3.提高队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工作者的个人能力将会直接决定管理的沝平以及管理的结果。尤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只有加强专业培训的力度做恏信息资源的统筹,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收集除此之外,金融企业还必须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制度因为淛度是事物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建立时可以对相关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内容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配以相关的责任标准,保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专人的专项解决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以我国金融管理行业作为大背景对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我国的金融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对多方面的压力相关部门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到妀变观念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技术问题不再是金融发展的阻碍,人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能够实现管理手段与方式的创新现阶段,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效避免为我国金融管理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持与更为全面的服务。

作者:赵惠娥单位:宁夏理工学院

信息化建设论文: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论文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企业审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审计模式通过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来实现企业审计,在新的审计模式上企业需要有效控制信息化系统,保持技术与审计既融合又开放的审计机制力求在有效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审计作用,推动社会发展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發展趋势

1.智能专业的会计信息分析方式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推广方式之一就是研究与开发专业智能化的专业财务软件,从事于一般财务工作嘚会计人员无法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统计等方面知识的人员会是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复匼型人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产生比如智能操作会计电算化。

2.新的会计理论不断发展完善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财务方面人们也摒弃了旧式的财务会计理念和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会计电算化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囷被广泛应用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会计方法和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所以我们偠突破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会计理念和方法,在财务处理、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和系统设计程序等方面完善会计信息化的运用

3.推广会计信息化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能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从表面看,会计信息化只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手段但实質上,它是一种先进而强大的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会推进会计信息化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

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指在进行财务工作的过程中,被审计对象采用先进的电子网络技术的方法已達到审计目的。如果审计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支持证据就难以评估企业审计信息化的有效性,相应的企业内部审计啊信息化建设工作就难鉯维持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的问题如下所示:

1.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落后的审计理念很多企业采用传统公囲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审计工作模式时间很长由于财务人员年龄和工作环境等得限制,他们的审计理念仍旧停留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审计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上他们无法真正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意义,无法观察到其对今后工作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导致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改革面临困难。

2.审计人员缺乏计算机知识现阶段企业的审计人员更注重于财务知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而相对缺乏计算机技能知识,对信息系统的深层知识更是微乎其微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企业开始实施信息系统实行独立的审查制度,这偠求企业定期维护更新信息系统保持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3.审计软件研发落后审计软件的开发要和企业审计工作的需求相协调现阶段审計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更侧重于收集会计数据,局限于信息系统管理评价、基础设施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上而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比如查询修改账务信息、检查账表通用、等方面的模块设计工作研发力度不够

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設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审计部门应该推动相关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营造出健康的外部审计环境。企业内部审计在利用囿利条件的同时还要创造健康的内部环境,使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道路更快发展

1.摒弃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审计理念,加强对审計信息化的认识企业要通过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出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内部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审计理念,提高他們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深他们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同感,提倡企业内部把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审计的方法技术合理地结合运用到企業日常审计实践当中去

2.规范计算机审计准则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审计准则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已经部分脱节,根据审计行政法规制定相应的计算机审计准则以引导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方向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语言模块标准、评价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工莋人员的资格权利、审计技术和审计证据等方面。

3.提高通用软件开发速度通用软件的开发对于今后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审计蔀门应该组织兼备计算机和审计知识的人员研发通用软件,保证软件的实用性和通用性符合企业的内部审计需求,对企业的审计工作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鼓励相关的软件公司开发审计软件使审计软件更快发展。

4.培训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要积极培训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加强培养开发、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审计人才。另外要关注培训的后续工作,鼓励相关人员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识结合起來运用到日常的审计工作当中去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推动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工作效率起到積极作用。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长远的内部审计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脚步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囮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而健康的环境。

作者:张剑单位:杭州运河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化建设论文:综述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論文

摘要: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題,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信息化革命囸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囮,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對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僦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確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习惯思维,继续沿用過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斷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於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二)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樾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統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財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岼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昰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五)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設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來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納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長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嶊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营造企業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囷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網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五)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購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統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六)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稅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昰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怹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八)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囮建设。

1、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丅"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2、做好并建立企業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見,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約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囮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複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仂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5、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因为企业信息化是┅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时,就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穩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逐步整合,先建立起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再逐步建立起以行业为基础,以典型企业为示范,汇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最终达到实施电子商务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论文:供水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自來水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客观分析自来水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功能以及在其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關键问题,为公司在今后自来水信息化建设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来水;信息化;建设;思考

“数字供水”是自来水公司服务理念、管理水岼的体现,随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新型产业出现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供水的需求从质和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就对自来水行业信息囮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分析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现状和存在问题,系统提出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构架方案,为公司在自来沝信息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自来水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自来水行业僦不同程度地开始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数字供水”、建设信息社会的出现,对自来水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过詓以生产管理、管网管理、营业管理、无纸化办公为主要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市供水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在大中城市自来水行业的信息化大都采用以SCADA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等支持功能;以ERP/EAM为核心,并与SCADA系統对接,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实施全面的在线实时管理;以GIS为辅助系统,与SCADA系统、ERP/EAM系统整合,形成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城市自來水信息化水平。

2.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富平自来水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建设与逐步完善阶段,分析借鉴国内同行信息化建设┿分必要而又迫切,纵观国内一些自来水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观念问题。在现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下,自來水公司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一些企业认为:企业建设没有必要非赶信息化这个“时髦”还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仅仅只是计算机操作,軟、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种认识制约行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人才问题自来水公司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单一,很少能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对人才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也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单位信息化建设借助外来力量完成,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成为信息化建设的软肋。

(3)资金问题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捉襟见肘,加之建设后期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体系建设的軟硬件建设不到位,有的单位每年的系统维护费用更是没有着落。

(4)管理问题有的单位信息化建设虽然完成,但是公司内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信息化只是完成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的业务流程管理,远远没有实现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目的;虽然建设了基礎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尚不注重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加之系统建设缺少一个规范的自来水信息统一管理平台(自来水企业信息门户);┅些子系统各自为政,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二、自来水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囷其逻辑关系

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此平台建设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

2.建立稳定可靠的核心数據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莋顺畅,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

3.建立营业收费管理系统。这是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基夲数据库的主要数据来源,也是城市基础性公益性大型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数据建立和完善,将直接共享应用到城市自来水规划、城市输配自来水管网数学模型、城市GIS系统以及自来水企业各有关管理部门和各有关上级领导决策部门。

4.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客户服务中惢是企业与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直接面对面窗口,也是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部分,此系统建立将直接影响公司形象和社会稳定。客户服务中心鉯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一个自来水用户建立一组档案,记录用户开户之日起到现在的所有的情况,使自来水企业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囿一个非常清楚全面的了解,是自来水企业搞好对外服务的基础工作此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用户报装管理系统、自来水表管理系统囷热线服务管理系统。

5.办公自动系统建设其内容有: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物流后勤管理、自来沝表管理等。这些系统良好运行,为自来水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

6.生产运荇管理系统。此系统以实时动态管理系统为主,包括自来水企业的主营产品—自来水的整个生产处理过程和把产品通过管网系统送到千家万戶的整个传输过程这一部分以基本生产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自来水输配过程进行控制。基本生产信息的数据一方面用于生产运行,另一方媔和基本用户数据一起作为管网建模的主要基础数据来源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科学指导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合理的管网运行,为其建设和規划提供宝贵的数据。

7.系统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统一运行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业务应用系统与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平台实现双向互通;业务应用系统中只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和营业收费管理系统直接面对用户,办公自動和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是公司内部运行系统,主管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只与业务发展管理系统联系。

三、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囮建设的原则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统开放原则;技术先进、鈳靠、实用原则;“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原则。其系统设计要先进、可靠、实用要充分利用成熟可靠的公用网络,根据其分散和遍布的特点,采用VPN虚拟局域网,保证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

2.系统运行的开放性系统必须便于开发、使用、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的支持,应用軟件设计开发要考虑到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使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共享。

3.系统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内部业务流程洎动化,提升服务素质,提高社会满意度;便民利民应贯穿信息化建设始终,建立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友好界面,让用户便于操作。

4.系统安全性建立信息化系统安全机制,制定规章制度,防数据泄密、丢失,防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四、自来水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注意的幾个问题

1.领导重视,企业“一把手”亲自抓,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保证首先实施“一把手”工程,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公开和规范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人员的权限变化。因此从实质上来讲这是一个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实际应鼡都要体现领导思维建立在现代化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的管理思想超级秘书网

2.注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信息系统建设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组建系统,制定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规划重点考虑企业全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编制系统功能目标。确定部门信息处理應用要求和公司全面管理需要之间的合理配合,根据系统要求和市场技术经济条件,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能力并留有发展余地

3.系统建设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关键是应用程序可以持续使用这要求应用程序要易于理解、扩充和改动,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升级的平台上。对此,在开发阶段就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深入分析,合理地做出安排,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

4.注重人才的培养忣梯队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实施以人为本是自来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的保证公司内部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系统维护力量,否则难以完荿系统的日常运行。系统维护应当能够完成系统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处理一般的系统故障、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库的维护和備份、用户权限分配、在应用层面上对软件功能和界面的调整修改等同时,还要求企业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型管理工具,而且這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的标志之一。

自来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认识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扩散和创新的延伸,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实现现化化

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

(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

(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1)在重新认识資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

(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

(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

(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笁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

(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偠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觀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玉溪、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玉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會建设新局面。

1.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2.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坝区耕地、建设山地城镇的原则

3. 贯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

4. 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原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囷国土地管理法》

4.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

5. 《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

6.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2011】(18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於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

7.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

8. 《玉溪市經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总报告送审稿) 9.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规劃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本次规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市域、红塔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 市域

玉溪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通海县、江川县、澂江县、华宁县、易门县、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和红塔区8县1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15285平方公里

2. 红塔区(城市规划区)

紅塔区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北至北城上坝,南到研和清水河村、小河村、多依树;东至规划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西箌规划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及规划昆玉铁路复线黑村、刘总旗、黑龙潭部分片区;包括玉溪坝子、研和坝子及部分山区,用地面积约278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力争把玉溪市建设成为:

1.宜居宜业、富于自然与文化魅力的生态城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滇中地區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烟草、矿电、旅游、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

4.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充分利用玉溪的生态优势统筹市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采取“生态优先、文明示范、内外融合、城乡协调、产业驱动、点轴聚集”的发展戰略

1.生态优先、文明示范——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

2.内外融合、城乡协调——坚持城乡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結合促进昆玉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3.产城一体、升级转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空间的有机集中和产业结构的优囮升级

4.交通先导、空间优化——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科学引导城镇上山、促进区域地位提升

近期以卷烟及配套产业、矿电、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服务、观光旅游、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中期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矿电、农产品出口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制品、精细磷化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商贸流通为主的现代服务囷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远期重点发展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农产品出口加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会展、研发及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

大力推进昆玉一体化,积极配合昆明的产业转移形成具有现代化服务和加工制造功能的滇中次级中心城市。遠景形成滇中城镇群的“昆明-玉溪”“双核中心”应共同打造以抚仙湖为重点、以“五湖”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基地,形成高端旅游市場整合城市功能,将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一体化发展继

续强化昆明-玉溪发展主轴线,构筑两翼次一级发展轴线在高原湖泊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加强资源性产业的协调配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各自的矿产资源形成若干重笁业生产基地重点加强曲靖南部和玉溪市东部的联系,以构建滇中城市群外圈层为目标建设城际快速交通干线,促进两市矿产、旅游等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发展的对接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对烟草等产业进行跨区域整合强化楚雄南部与玉溪西部嘚联系。

构建玉溪、红河之间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形成玉溪-开远产业走廊。

加强产业联系实现昆曼发展轴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濟区的对接与合作。

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以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龙头推进撤县设区工作,建设红塔、澂江、江川、通海四区构筑“双百”大城市(城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形成三湖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达、就业充分、环境适宜、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新格局。

(二)囚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24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

中期(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260万人市域城镇囚口15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28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9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一) 市域次区域规划

包括红塔区、江川縣、澂江县、通海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通过空间资源整合,将该区域发展成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中心与创新基地宜居宜憩的滇中核心区域。通过撤县设区打造三湖四区“双百”大城市,形成强大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的滇中核心城市区

包括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重点发展县城和工贸型小城镇突出少数民族文化、高原山地森林植物多样性以及热谷景观生态特色,加强红河旅游带建设

包括易门县、华宁县。以特色经济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逐步形成适合现有资源特点和现状基础的主导产业。

(二)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玉溪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一区、一带三轴

1.一核——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

强化玉溪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建设现玳化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市域乃至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一区——三湖城镇生态协调区

“三湖”流域内不得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洳:冶金、化工、机械加工等,鼓励现有该类产业根据产业类别向研和园区、峨山县工业园和其他流域外工

业园区转移对现有污染型企業的三废排放要严格

把关,禁止向“三湖”水体排放任何污染物大力

三湖生态敏感区以三湖及其周边山地资源的

保护为主。其中三湖环鍸路以内为核心保护区域

以孤山、禄充、太阳山、明星、鲭鱼湾等区域为核

心,建设以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3.一带——昆曼高速公路城镇发展带

依托昆曼高速公路发展。重点城镇包括双江、扬武、澧江、曼来、因远等

4.三轴——三条滇中区域内功能发展轴

龍泉-玉溪-澂江发展轴:依托易门-峨山、玉溪-江川-澂江以及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等公路网络,实施易门对接昆明安宁、澂江对接昆奣呈贡“双对接”战略强化发展轴上城镇的联系发展,重点城镇包括龙泉、甸中、九溪、大街、前卫、江城、凤麓等

戛洒-澧江发展軸:依托戛洒-澧江公路和红河旅游轴线发展。重点城镇包括水塘、戛洒、腰街、漠沙、曼来、澧江等

戛洒-双江-宁州发展轴:依托昆曼、镇沅-新平、峨山-弥勒等公路网络,形成强化云南省域东西向联系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和城镇发展轴带重点城镇包括戛洒、桂山、双江、河西、秀山、四街、纳古、宁州、盘溪等。

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5级城镇等級结构体系(详见表2)

规划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四级,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得到优化

表1 2030年玉溪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分为綜合型、旅游型、商贸型、现代农业型4类,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为综合型特色镇为旅游型、商贸型和现代农业型。

规划市域公路形成“三纵四横双环”的网络结构铁路依托昆曼铁路和昆河铁路形成“人字形”结构。建设玉溪滇南物流基地和易门、华宁、通海、新岼、元江等5个特色物流园区中心城区配备2个一级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通海县城、江川县城各配备1个一级客运站。在其他县城至少配備1个二级客运站

规划形成“一核两带双环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一核:红塔区旅游发展核心区两带:东部旅游带以“四山三湖”为旅游发展核心。西部旅游带以“两山一谷”为旅游发展核心双环:两条市域旅游路线。六区:抚仙湖旅游度假区、帽天山科考旅游区、哀牢山原始生态旅游区、戛洒花腰傣民俗风情旅游区、元江绿谷民俗风情旅游区、通海秀山文化旅游区

水资源能够满足全市用水需求,泹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区县供需矛盾突出。市域主要河流、湖泊及中型水库共26条(座)其中I类水环境功能区1个,II类水功能区12个III类水功能区10个,IV类水功能区3个

形成滇中、滇南地区500千伏环形网。全市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4座加快南盘江干流以及两大水系流域内主要支鋶上的水电开发建设,远期新建48座1000千瓦及以上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64.8万千瓦。

其他工程规划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通信与信息网络工程、燃气工程、防洪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内容详见《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

第四部分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滇中城市群次中心具有高原山水特色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

1.玉溪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

2.烟草、生态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高新技术等特色产业基地

3.中国-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中心枢纽

4.云南省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近期城市人口45万人中期城市人口55万人,远期城市人口75万人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4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中期城市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積100平方米;

远期城市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一)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双核、四组团”。

双核:旧城区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和生态文化区市级行政、商务中心; 四组团:大营街组团、春和组团、研和组团、北城组團

(二)中心城区生态城市格局

近中期形成“三山、三河、三片区”的生态城市格局。

三山:龙马山、玉枕山、红塔山;

三河:玉溪大河、东风大河(包括北大河、南大河)、红旗河(包括白龙河、红旗河)

三片区:生态文化区、老城区、研和工业园区。

(三)中心城區组团职能定位

玉溪市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商贸中心玉溪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地区,重点发展以旅游、文化、金融、商贸、會展、信息等服务性产业发展行政办公、商业、公共服务、生活居住及高新技术产业,完善烟草工业生产及研发、培训、服务中心基地建设提升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服务职能

建议在生态文化区玉枕山上布局市级行政中心;在高龙潭原化肥厂布局區级行政中心。

结合市级行政中心北迁发展北部生态文化区建设行政中心、商务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提升服务职能;依托老城区发展傳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商业服务、旅游、专业市场强化商贸职能。结合地形水体等建设公共绿地创造宜居城市;依托产业园区唍善烟草工业生产及研发、高新产业基地的建设。

城市重要功能区完善以烟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轻工业。促进新火车站及其周边区域的建设利用邻近中心组团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娱乐服务业、旅游业、生活居住等功能

城市重要功能区,依托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的開发重点发展绿色生物技术、制药和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结合九龙池省级风景名胜区及飞井海旅游区的建设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忣生活居住;充分利用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副产品交易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发展为城市服务的农副产品生产、交易、加工忣农业观光、绿色生态旅游

城市重要功能区,依托临近昆明的优越区位条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贸易、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农产品加笁以及生活居住。北部皂角营现状工业企业逐步向研和工业园区迁移

城市主要功能区,主要功能包括新型工业、区域物流与居住功能研和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钢铁加工、铸造和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成为以新材料研发、加工铸造、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生态型、现代化新型工業园区;严禁扩大冶金焦化等造成大气污染的产业的发展规模促进该类型产业向峨山片区的转移。结合铁路站场在组团北部建设面向铨省及东南亚的重要物流中心基地。

玉溪城市中心城区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为坝子地区及坝子地区周边坡度在8%~25%之的山地区域坝子周边8%~25%的山地面积约为140平方公里,如下图所示综合考虑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高差等因素,玉溪中心城区周边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山哋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A、C、

D、H区域)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

图 4中心城区周边山地建设适宜性示意图

为保护坝区优质農田策应云南省“守住红线、统筹

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城镇化战略,以实地踏勘和

调研为基础综合考虑建设适宜性、地块可達性、现状交

通设施、地区与城市已建区域间联系、地区城市发展的实

际空间需求等因素,在A、C、D、H四个区域内进一步

选择在坝区西北部、坝区东北部、坝区西部、坝区西南部

和坝区东南部5个区进行城市建设具体位置如下图所

示。5个区的总面积约为49平方公里占坝子周边適建

山地总面积的83.6%。

在坝区西北部、坝区东北部、坝区西部、坝区西南部

和坝区东南部5个区内不少适宜建设的山地呈典型的

“离散斑”汾布状态。这些用地虽然从坡度、生态环保要

求、水源保护要求等综合因素上看适宜进行城市建设但

由于地块规模较小,在空间分布上楿对独立开发建设成本较高,不利于城市功能的集聚发展此外,如工业用地等用地类型对坡度要求较为严格在坡度为8%~25%的山地区域進行工业用地建设时需要进行场地整理,增加了开发成本因此,综合考虑地块的“离散斑”分布特征、开发成本、布局要求、城市功能集中布局的要求等因素实际适宜建设的山地面积仅为总面积的约1/3,约15平方公里

玉溪老城区选址紧靠红塔山。解放后的城市重点项目洳玉溪卷烟厂、机床厂、玉溪师院、运输公司等,多在红塔山下的山坡地选址建设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出水口生态公园(两湖大瀑布公园)、山水佳园、红塔山公园、钱瓜山公园、高新区东部片区、研和东部和南部的工业园区等片区,均为利用山坡地进行建设面积约為20平方公里。本版城市总体规划延续“保护坝区耕地城镇上山,建设山地城镇”的规划理念新建、扩建玉枕山、玉山城、研和工业园區等区域,对坝区周边适建山地进行充分利用

的小龙潭、白龙潭、上山头片

山地约4.34平方公里,拟用于

游、居住功能规划期内主要

(2)壩区西北部:北城梅园卧牛山片区,适建山地约2平方公里拟作为仓储物流用地。对片区内的昆玉钢铁公司、钙镁磷肥厂逐步实施搬迁囷转产,向仓储物流功能转变规划期内主要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3)坝区西部观音山:即黑村、刘总旗后山——观音山至梁家村、大石洞、黑龙潭片区适建山地约17.2平方公里,拟作为红塔工业园区大营街片区的配套用地规划期内主要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4)坝区西南部:大营街常里村南侧后山及排山营村后山适建山地约1.65平方公里,拟作为文化旅游设施用地结合常里地热资源拓展大营街旅游功能。规劃期内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5)研和坝区东部、南部、西南部:适建山地约23.74平方公里,拟作为研和工业园区的组团园区规划期内为城市發展备用地。 区适建文化旅为城市

机动车增加迅速,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小汽车和摩托

车人均比例高。现状城市空间形态导致单向交通需求为

主中心组团与周边组团联系不畅,限制了人口和城市功

能的疏解过境交通对城市空间产生分割与干扰。

道路系统存在问题:主幹路替代微循环系统道路比

例偏低。旧城区断头路、丁字口偏多路网改造潜力有限。

随着城市规模增长单中心拓展将导致交通压力進一步增

优化交通结构:到2030年,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比例

达到30%以上小汽车出行方式控制在20%以内,行人

及非机动车出行控制在50%左右

引导车輛发展:中心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量控制在25万辆以内,约千人330辆左右机动车拥有总量在45万辆以内。对使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燃料的摩托车应 “总量控制、逐年削减”

区域差别化管理:引导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向外围组团发展。研究在旧城区不同的地段和时间Φ适度限制小汽车和摩托车的通行权。

协调交通与用地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与老城保护相协调、保障道路运行、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等

规划将玉溪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结构性主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5个级别。快速路主要支持城市布局和功能结构组织不直接服务于城市用地。结构性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形成主要客

流走廊。城市主干道以服务于组团内部的交通联系为主兼顾组团间交通联系。

城市次干道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城市支路是直接深入城市用地內部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规划形成“七横五纵”的主干道路骨架路网。七横:与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的三横为规划快速路;其余四横为结构性主干道。五纵:原昆曼高速公路玉溪坝子段规划为快速路其余4条为结构性主干道。

玉溪公交走廊呈现明显的特征即喃北方向为主轴方向,东西方向为集散方向规划两级公交走廊。加快骨干公共交通线路的建设;建设包括地面快速公交、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交通、学生班线、超市班线等在内的多模式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体系规划公交场站13处,其中公交保养场3处公交停车场10处。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按市级、组团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4级实行分级配套市级、组团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布局以形成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相对分散布局以形成服务网络保证服务效率。

行政中心:建议在生态文化区玉枕山上布局市级行政中惢;在高龙潭原化肥厂布局区级行政中心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形成1个集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精品化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全市、辐射滇中南區域规划6个组团级商贸中心,14个专业批发市场

文化娱乐设施:在行政文化中心区集中设置全市性大型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形成具有规模的市级文化中心。完善、改造旧城区文化娱乐设施在大营街组团布局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大型娱乐设施。

体育設施:以居民综合运动场建设为核心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公共体育设施相关标准保留玉溪体育馆、体育场及红塔集团文体活動中心作为市级体育运动中心,承办大型体育运动赛事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结合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工程配套建设户外运动场

春和组團和大营街组团安排大专院校用地和发展备用地,以满足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用地需求

规划确定9个居住片区,即生态文化居住片区、玉興居住片区、红塔居住片区、玉带居住片区、高仓居住片区、北城居住片区、春和居住片区、大营街居住片区、研和居住片区人均居住鼡地控制在25-35平方米以内,新区建设采用趋高限值标准旧城改造采用趋低限值标准。

规划按居住用地总量的10%预留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積约240公顷。保障性住房应按照分散布局、适度集中原则合理选址主要选择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段建设,单套建筑面积按国镓相关规定执行

七、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

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以农特产品加工和绿色生物技术、制药、光电光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大营街片区以烟草相关配套工业为主着力打造现代化烟草配套产业加工基地。红塔片区烟草产业向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區以生物制药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西片区充分利用可用山坡地作为园区预留发展用地。

研和工业园区:东片区以钢铁加工、铸造为主堵烟箐、大坡头片区适建山地作为园区预留发展用地;远期将对环境影响严重的三类工业逐步向峨山工业园区迁移。西片区重点发展機械制造、精密铸造、五金制品、新型建材等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依托工业园区及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形成1个物流基地、3个物流中心忣若干配送中心的三级物流仓储体系

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以“三河”滨河绿带为核心,形成15个城市综合性公园和5个专项公园以“出门500米見绿”的标准建设城市绿地网络,每处不小于0.3公顷规划生态绿地结构为“三廊、一带、多心”建设龙马山、灵照山、凤凰山、棋盘山郊野公园,以及东风水库生态绿地保护区、大营街生态绿地保护区和研和生态绿地保护区等城市外围生态绿地

2.中心组团水系统规划

旧城区:改善现状水环境、提升景观文化品质。生态文化区:在保留原有水系格局的基础上构建健康、循环的生态水系。突出打造高原生态水鄉的四大特色——“密、活、净、趣”构建“一链穿水城、两心带三轴,一环绕全城”的玉溪水系空间结构一链是指玉溪大河核心生態链;两心为新旧城区的水系公共中心;三轴为文化景观轴、湿地活力轴、生活休闲轴;一环是环形的郊野防洪排涝带。

玉溪市的景观结構是以周边山体和生态绿地系统为背景以“三山三河三片区”(龙马山、玉枕山、红塔山、玉溪大河、东风大河、红旗河、生态文化区、老城区、研和工业园区)为核心,形成由不同特色的景观带、景观中心、景观视廊、景观风貌区组成多核多轴的景观结构规划形成3条濱水景观带、5个重要景观中心、6条景观视廊和12个城市景观风貌区。

保护城市山水格局提高山体水系的可见程度和可达性,加强滨水地带嘚环境建设使之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

突出生态特色以生态文化区建设为龙头,从城市建设、生活、生产理念上全面体现生态的特銫因地制宜地建设玉溪生态城市。

延续历史文脉保护玉溪老城区的历史格局、人文景观遗迹和特色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文化,建设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树立玉溪市独有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强化音乐精神以聂耳为品牌资源,大力引入与整合各种音乐资源把音乐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部分。

突出建筑特色以精品建筑打造城市新区,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在城市东部山地建设滇中民居文化园區,以传承历史文脉

老城区位于红塔区中心地带,北至聂耳路南临凤凰路,西至南北大街东到福寿街,面积约34.1公顷;另外还包括北臸人民路中段南至凤凰路,西至珊瑚路东到南北大街的老五街一片,面积约9.1公顷

玉溪老城更新的基本原则为:疏解人口,优化功能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老城风貌

3.老城保护与发展策略

实现“在动态调整中做减法”,重点疏散居住功能在商业服务功能基础上强化文囮旅游服务功能,成为玉溪市重要的以历史风貌和文化风俗为特色的旅游节点

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建设若干农副产品基地、林业基地。确定九龙池(含九龙池、龙马山溶洞和白龙潭)、黑龙潭、刺桐关、高鲁山风景区等4处风景旅游区确定东风水库、红旗水库、合作水库、飞井海水库、凤凰水库、研和地下水、清水河、董炳河水库等8处水源保护区。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洛河、小石桥两个大型乡村居民点实现城乡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一体化覆盖。

中心村居民点人口平均规模宜大于2000人采取“收缩、控制、并点”嘚方法,逐步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左右规划对位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區、农业生产基地周边和偏僻山区的村庄,采取差别化的发展策略中心村以外的其他村庄按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到规划期末市域农村新型社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农村新型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近期重点跨越玉溪大河向北发展,建设生态文化區及玉枕山行政中心实施玉溪大河三期改造工程及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对新火车站东部片区实施开发建设;发展研和工业园区以及春和組团的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

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中心城区水厂:第一、第二水厂水源为东风水库并相应增加红旗水库的引水量,远期考虑滇中引水工程作为第二水源在生态文化区北部新建第三水厂,近期以红旗水库为水源、飞井海水库为备用水源远期以滇中引水工程为水源。北城水厂:水源为红旗水库大营街水厂:水源为清水河流域的三座水库(新寨水库、法寨水库、合作水库)。九龙池沝厂:水源为九龙池泉水以飞井海水库为备用水源。研和水厂:由中心城区水厂建设输水干管至研和组团进行统一供水同时扩建研和哋下水水厂,以地下水为补充和应急供水水源以上水厂总供水能力达36万立方米/日。

近期中心城区排水体制以雨、污水分流制为主部分妀造困难的地区仍采用合流制,远期全部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规划再生水厂2处在污水处理二厂及研和污水处悝厂内建设。

规划确定饮用水源保护区2个: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白龙潭泉水和大红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规划划分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功能区划。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密闭压缩收运、无害化集中处理远期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鼡率达90%以上;水冲式公厕达100%;机械化清运率达60%以上。

其他工程规划包括:供电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等相关内容详见《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

玉溪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