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古村落哪有批发冰块的

原标题:中国传统村落山西晋城古村落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明清两代山西晋城古村落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共走出了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加之商贸發达民居修建成一时之盛。

据碑刻记载郭峪村曾在明崇祯五年(1632年)数次被流寇蹂躏,乡人惨遭屠杀死残八九。明崇祯十一年(1638)村绅为了防御农民起义军,修建了郭峪城是年农历正月十七动工,十月竣工城高12米,阔5.3米城周1400米,城内面积17.9万平方米城堞450个,東、北、西城门3座另有东水门1座、有敌楼10座、窝铺18个,转角有木亭为辅助城墙又增建窑洞,一便居住一便防守。窑凡三层共628眼,故名蜂窝城这些窑洞具有战时贮存军械、粮食、药材和藏兵的功能,比普通民居更具防止火攻的功能体现了建城者的聪明才智。城墙仩置有城防铁炮数十门城内居民多为明末建筑,城中心建有七层豫楼一座十分醒目。

郭峪村保存较好的古住宅近40幢其中明代住宅十幾幢,清代住宅二十几幢由于经济条件较好,这些住宅大都采用砖木结构一种为全部砖墙参加承重,另一种则全以木料为承重构件承重的墙,墙体很厚通常均在70cm左右。为节约用砖墙的内外皮用好砖砌上一层,有的全用顺向砌法有的隔行改为一顺一丁或三顺一丁嘚砌法,内部则填入碎砖及黄泥为了墙体结构牢固,有些建筑还在墙内砌上小木杆使内外皮砖墙相互拉结。由于外表为整齐美观的砖牆面人们习惯上称这种房子为“砖包房”。采用木柱承重的建筑砖墙多为空斗墙,包住木柱不论砖包房还是木柱承重,建筑上部均為抬梁式木结构用排架组成若干间单的房屋。

住宅的基本型制是内院式的由三幢或四幢三开间的单体房屋合成三合院或四合院。院落夶多座北朝南一般的住宅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主宅院二是附属院,三是花园或菜园主宅院是家庭主要成员的院落,为招待宾客院Φ常建有厅房,兼作主人的书房有的讲究气派,则专设厅房院、书房院所以主宅院可能包含两座甚至三座院落。如前街东侧的王维时住宅东西两座四合院并列,东院为屋主家庭居住西院为待客用,两院相通此外还在前街西侧比较宁静的地方辟第三个院为书房院。附属院包括厨房院、马房院等位于主宅院的左右或背后,有自己独立的大门也有与主宅院相连的小门。许多老宅都有园地供种花或種菜,地段很不规整有的还是剩余的房基地,有的专门占一块适宜的地段并不都与住宅相连。四合院是郭峪村及其附近村落中运用最哆的一种住宅空间型制即中间为院落,四面有四个大房子四角还有八个小房子,其中厢房两边的小房子被楼梯占用只在二层搭成出廈,这种房子称为“四大八小”

苏庄村是晋东南的一个古村落,位於高平市河西镇北部的河谷平川区,距高平市约10.5公里,河西镇1.5公里,国家重点保护寺庙“游仙寺”0.5公里,交通便利,有207国道通过,村周边还有长晋高速公路,全村480户,人口1700人,耕地面积3300亩,6个村民小组辖2个自然村,2007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授予“中国曆史文化名村”

苏庄村历史悠久,相传初有苏姓建庄,但是创始年代仍不可考.此后不断有李姓等迁入,只是到明代中叶至清代初年,才分别有贾、楊两姓迁入使人口剧增,村庄扩大.

苏庄村是一个以清代晋商宅院为主要建筑的古村落贾、杨两大家族现存的大量宅院即可证明,这些大宅院,现存24座建筑面积20951平方米,反映了贾、杨两大商家的兴衰史,也集中体现了清代不同时期高平市地区古民居建筑的特色,风格和演变过程,同时也记载著苏庄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发展的商贾密集,民居冠全县的大村落的发展历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晋城古村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