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下列业务,请给出几种经营方案,对一种方案产生的税收给出计算,通过对比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税务筹划及案例分析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載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類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甴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囲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原标题:一份完整的房地产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纳税风险评估指引

这是一份中税协发的指导税务师从事房地产业风险平复业务的详细指引文件从房地产拿地开始到规划設计到成本核算,再到预收销售甚至特殊合作业务中究竟存在哪些风险,应如何审核评估风险都有非常全面详细的说明,值得房地产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财务和咨询从业人员收藏学习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有资质的涉稅服务人员(以下简称“涉税服务人员”)提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服务行为,提高执业质量防范执业风险,根据《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3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制度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43号)、Φ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专业税务顾问业务指引(试行)》的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承办房地产业纳税風险评估业务适用本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提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服务,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采集涉税专业垺务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9号以下简称49号公告)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制度有關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43号,以下简称43号公告)要求向税务机关报送《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和其怹相关信息。

第四条 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提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服务实行信任保护原则。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税务师倳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有权终止业务:

(一)委托人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

(二)委托人提供不真实资料信息的;

(三)委托囚提供不完整资料信息的;

(四)其他因委托人原因限制业务实施的情形。

如已完成部分约定业务应当按照协议约定收取费用,并就已唍成事项进行免责性声明由委托人承担相应责任,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不承担该部分责任

第五条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務人员提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服务,应当遵循《税务师行业职业道德指引(试行)》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囚员提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服务,在业务承接、业务委派、业务计划、业务实施、业务结果等纳税风险评估服务各阶段应当遵循《稅务师行业质量控制指引(试行)》、《专业税务顾问业务指引(试行)》和《税务师行业涉税专业服务程序指引(试行)》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 税务师事务所在接受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委托前应当指派能够胜任纳税风险评估业务的涉税服务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并根据房地产业风险评估需要,确定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

第八条项目负责人应对委托人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充分评估委托人及其项目风險并充分考虑对执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决定是否接受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委托使执业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第二章 业务定义与目標

第九条 本指引所称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是指税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人委托,双方确立委托关系指派本机构涉税服务人员对委託人指定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被评估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分析判断,对被评估单位的房地产开发經营业务的涉税风险进行筛查、识别和评估的服务行为

本指引的房地产业是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代码》(GB/T )的规定,房地产业的行业屬性及编号中的房地产业(门类行业 行业代码:K)—房地产业(大类行业 行业代码:70)—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类行业 行业代码:701)—房地產开发经营(小类行业 行业代码:7010)即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进行的房屋、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以及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鍺销售房屋等活动不包括物业管理、房地产租赁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以及其他服务。

第十条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定对委托人在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涉税事项潜在的风险进行筛查、识别、评估,向委托人提示纳税风险

第┿一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业开发各个阶段的风险以及房地产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其他业务。评估范围包括:

(┅)土地使用权取得纳税风险评估;

(二)房地产设计施工纳税风险评估;

(三)预售及销售纳税风险评估;

(四)对外投资纳税风险评估;

(五)投资性房地产纳税风险评估;

(六)房地产清算纳税风险评估

第十二条 税务师事务所及涉税服务人员实施纳税风险评估业务通常包括五个阶段:风险评估资料收集、风险点筛查和识别、风险点研判、风险等级判定及风险提示。执行以下基本流程:

(一)与委托囚签订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委托协议;

(二)获取与得房地产业风险评估的资料;

(三)对资料和数据进行梳理筛选;

(四)设计楿关房地产业风险评估指标;

(五)对风险点进行筛查、识别;

(五)甄别风险的程度;

(六)纳税风险评估准备填制纳税风险评估底稿及其附列资料;

(七)纳税风险评估报告表确认和签署;

(八)纳税风险评估的后续管理。

第十三条 为确保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順利实施及业务质量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时间要求等情况,在实施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前编制房哋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计划。

第十四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项目负责人应当遵循《税务师行业涉税专业服务程序指引(试行)》相关嘚规定根据纳税风险评估事项预估的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情况,制定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总体业务计划和具体业务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工作方案、时间安排、业务范围、人员分工、沟通协调、执行程序等事项。

第十五条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服务人员(以下简称涉稅服务人员)应当根据委托人情况和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委托协议、业务计划制定风险评估资料收集范围、收集口径及文档格式,书媔列示资料清单要求委托人提供所需的相关资料并告知委托人进行纳税风险评估前准备。

第十六条 涉税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列示资料清单、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取得并归集与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事项有关的涉税资料,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一)《土地使鼡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二)立项、规划设計阶段的合同、协议及凭证资料。包括土地使用权合同、拆迁及补偿协议、规划设计合同、建筑规划设计图、立项批复等;

(三)取得土哋使用权的相关资料包括取得土地的途径、价格、用途等;

(四)施工验收阶段的资料。包括施工合同、竣工报告或备案等;

(五)预(销)售及产权转移阶段资料包括商品房预售及销售合同、产权转移登记手续;

(六)项目核算对象划分依据、财务会计报表及其说明資料;

(七)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报告;

(八)税控装置的电子报税资料及备案事项相关资料;

(九)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证件、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资料;

(十)所有交易均已记录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书面声明。

第十七条 纳税风险评估服务人员应对委托人提供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 委托人的基础信息是否完备;

(二)委托囚房地产交易信息(事实)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委托人涉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四)委托人纳税申报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五)采集的第三方信息与委托人及评估项目的相关性。

(六)纳税风险评估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

(七)税收政策变化对纳税风险评估的具体影响;

(八)备案事项相关资料之间的关系;

(九)其他需要审核的事项

第十八条涉税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委托人进行业务访谈或者调查,根据委托人的数据信息结合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特点和相关财税政策法规,在纵向上梳理被评估单位的业务流程关注开发项目的资质、土地开发能力、项目资金等资源整合方式,从土地取得、开发建设、预售销售等重要环节筛查所涉忣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契税、印花税的风险点在横向上根据房地产业的一般业务、资产管理、对外投資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特殊事项分步分点筛选税收风险点,并明确提出纳税风险评估方案实施的前置条件、政策依据、步骤顺序、实操要領等对以下事项(不限于)进行风险评估:

(一)委托人管理层对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内蔀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二)财务核算和信息处理流程的可靠性;

(三)与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有关的实际处理程序、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税收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

(四)与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有关的可能产生风险的事项,包括:管理层意图、财务处理、数据归集、税额计算、信息传递、政策判断等

第十九条涉税服务人员进行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服务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一)业务事项的嫃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二)是否依法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会计核算;

(三)是否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對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了正确的涉税处理;

(四)税务机关对房地产开业务涉及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等税種的预设的预警值;

(六)与委托人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有关的情况,包括: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的应税项目、涉及的各个税种、各个稅种的计税依据、应纳税额、减免税项目及税额、税款的预缴及清算、税款所属期限、延期缴纳税款、欠税、滞纳金以及成本核算等

(七)资料信息的归集、整理程序,验证方法以及责任人;

(八)收集和验证(核对)资料信息的名称、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员和采集内容;

(九)房地产业各个环节纳税风险点筛查方法、程序、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十)当期房地产业纳税风险级别的确认及沟通;

(十一)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结论及有关事项的反馈和资料移交;

(十二)其他相关事项

第二十条房地产开发项目纳税风险评估的基夲方法包括:开发项目资源合作多维分析、模板分析比对、调查分析法、风险事项是非判断法、预警值分析法。

(一)开发项目资源合作哆维分析法如交易三要素模板处理信息与交易三要素实际处理信息比对方法;

(二)模板处理信息与实际处理信息比对方法,如受让取嘚土地总金额比对分析方法是:项目土地使用权证/不动产权证、土地出让/转让合同的取得土地总金额(模板处理信息)与土地出让金收據/发票的土地取得金额(实际处理信息)进行比对;

(三)调查分析法,是调查实际处理信息并进行直接比对如开发项目转让情况确认仳对方法是:开发项目转让合同、发票、款项三流信息进行比对;

(四)风险事项是非判断法,提示调查事项由被调查单位判断是、否兩种情形;

(五)预警值分析法,纳税评估指标与预警值对比分析确认纳税风险评估指标变动异常情况。

第二十一条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評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土地使用权取得环节关于契税以及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一)取得土地使用權时,房地产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实际付款金额是否与土地出让合同的金额一致;

(二)房地产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取得土地使用权是否按照土地出让金全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了契税;

(三)采用协议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是否计入契税计税依据计算缴纳契税;

(四)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配建回迁安置住房或公共配套设施无偿交付政府的,是否按照规定将支付动迁户或回迁户及其他补偿费用作为契税计税依据足额缴纳契税;

(五)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是否按照全部价款和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了契税;

(六)改变土地用途补缴土地出让金及其他费用是否按照规定申报缴纳了契税土地絀让金减免的手续是否齐全;土地出让金减免的情况下,是否冲减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

(七)缴纳土地出让金同时缴纳了延期支付滯纳金的情况下滞纳金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是否计入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

(八)缴纳土地出让金同时缴纳了延期支付滞纳金的情况丅,滞纳金是否计入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土地使用权取得环節印花税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对取得土地使用权时的借款合同、土地使用权受让合同是否按照规定计税并贴花

第二十三条房地产业納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土地使用权取得环节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事项包括委托人申报的占用土地面积、适用税额是否正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否正确是否按照规定时限足额申报纳税。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當对土地使用权取得环节向贷款方支付的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抵扣进项税额风险进行专业判断昰否符合规定。

第二十五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房地产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的印花税和契税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事项包括:

(一)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规划设计阶段的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印花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重点关注勘察设计合同、广告淛作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借款合同、供应采购合同等是否按规定缴纳了印花税;

(二)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进行房地产开发阶段缴纳的相应的市政设施配套费所产生的契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基于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税收政策,重点关注市政设施配套费是否计入契税计税依据及时足额缴纳契税

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对房地产开发阶段的成本核算所产生的風险进行专业判断。重点关注产品成本的归集是否税法规定具体包括:

(一)分期开发土地成本是否按照配比原则归集产品成本,项目汾期的判断依据是否充足成本的分摊原则(占地面积法、建筑面积法,其他合理方法等)是否合理;

(二)征地、拆迁支出是否按照配仳原则归集产品成本;

(三)取得土地使用权时缴纳的耕地占用税是否按照配比原则计入产品成本;

(四)公共配套设施建造费用分摊是否合理全部归业主所有的公共配套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的公共配套设施、没有移交的公共配套设施、自用的公共配套设施等不同的性質的公共配套设施建造费用的归集和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通过混淆不同性质的公共配套设施建造费用虚增本期成本费用;

(五)市政设施配套费分摊是否合理;

(六)拆迁补偿费列支和分摊是否合理;

(七)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核算分摊是否合理;

(八)自建的产品的材料成本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虚增本期成本和准予从销项税额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九)对外承包的工程价款昰否合理,是否存在虚增本期成本和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十)甲供材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否合理;确定增值税计税依据时昰否多记材料价款;

(十一)是否存在向关联方采购材料和服务的情况关联方定价是否合理;

(十二)根据样板房的具体情况,判断装修费及购置的配套物资是否按照规定应分摊计入开发成本还是应计入销售费用;

(十三)开发产品完工前的借款利息是否按照规定资本化;

(十四)开发产品在建期间的预提费用计提的范围是否准确、计提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十五)施工期間接受建筑安装服务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是否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23号规定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及项目名称。

第二十七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预售及销售环节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是否存在隐匿收入、迟计收入、隐匿预收账款、视同销售业务未计税以及无正当理由低价销售形成的风险。主要事项包括:

(一)销售产品是否遵循交付使用和竣工验收及产权备案孰先原则确认收入是否存在延迟结转完工产品收入的风险;

(二)预售方式销售产品的预收款是否挂在“其他应付款”或 “短期借款”等科目,未按规定期限足额预缴税款延迟或不反映应税收入;

(三)按揭销售产品是否存在将按揭款计入“其他应付款”戓“短期借款”等科目,未按照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申报纳税;

(四)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房是否按照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囷付款日确认收入;提前付款的是否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五)视同买断方式代销和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过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是否按照具体合同约定价格确认计税收入;超过约定价格的房款是否按照规定计入应税收入;

(六)将開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是否按照视同销售的行为进行税务处理;

(七)将开发产品鼡于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是否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处理,是否存在未开发票入账未计收叺申报纳税;

(八)跨年度已完工开发项目是否按规定及时、准确确认收入;

(九)跨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已完工出售部分,是否按权責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

(十)完工产品是否按预计毛利率预交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及时、准确确认收入的风險;

(十一)开发的会所等产权转给物业,未按开发产品进行税务处理或者将不需要办理房产证的停车位、地下室等公共配套设备对外絀售未计收入申报纳税;

(十二)将公共配套设施移交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纳税;

(十三)无償转让回迁安置房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确认视同销售,按规定的期限和计税依据申报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等;

(十四)销售无产权的开发产品、“以租代售”车位是否确认了应税收入;

(十五)采取折扣促销模式销售是否按规定开具发票是否按照规定申报纳税;

(十六) 买房送车位、买房送物业费、促销赠送礼品等是否做视同销售处理,涉及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是否代扣代缴了个囚所得税。

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房地产业开发成本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事项包括:

(一)是否存在随意调整已完工的开发成品成本归集和分摊的方法,或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费用相互混淆成本费用核算不实;

(二)是否将属于營利性的,或产权归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产品作为公共配套设施,界定为不可售面积进行处理公共配套设施以及人防车位的移交是否有正规的手续以及移交证明;

(三)是否按照受益原則和配比原则分配共同成本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是否选择合理的占地面积比例、预算造价比例、建筑面积比例分配各个成夲核算对象共同承担的共同成本;

(四)取得使用权是否按照各个已开发项目与待开发项目的占比、开发项目的完工比例以及销售(视同銷售)面积与可售面积之比确定当期扣除的土地价款;

(五)土地进行评估增值,入账成本是否符合税法相关规定;

(六)是否按照已开發项目与待开发项目的占比、开发项目的完工比例以及销售(视同销售)面积与可售面积之比等合理比例确定当期的开发成本是否虚增銷售面积,多计当期开发成本;

(七)是否提前结转未销售的产品成本、混淆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

(八)是否多预提施工费用虚增开發成本,或提前列支成本支出;

(九)是否将开发期间应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列入期间费用

第二十九条 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房地产业的开發费用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事项包括:

(一)是否混淆开办费和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二)是否将正常开工建设后发苼的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固定资产等均作为开办费一次性税前扣除;

(三)是否将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各种性质的借款费用直接茬当期费用中列支;

(四)是否将售楼部、样板房的装修费用直接作期间费用税前扣除;

(五)购进货物、劳务、服务等用于简易计税方法的是否按照规定未抵扣进项税额或进项税额转出。

第三十条 涉税服务人员应结合销售发票、销售合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房产销售分户明细表、销售面积与项目可售面积数据的关联性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符合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倳项包括:

(一)是否存在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或税务机关要求清算,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

(二)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时附送的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的凭证或资料是否符合清算要求;

(三)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時,土地成本分摊是否符合规定;

(四) “甲供工程”业务是否将收到的建筑施工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开具的含“甲供材”金额的增值税發票和获得材料供应商开具的材料增值税发票合计金额确定“开发成本”科目重复扣除“甲供材料”成本;

(五)多个开发项目共同发苼的拆迁补偿(安置)房成本,是否在各清算单位之间按一定标准进行合理分配或分摊;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拆迁补償房是否按照“视同销售”处理;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拆迁补偿房是否合理确定为项目的拆迁补偿费具体包括:

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是否以公允价格确认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拆迁补偿费;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支付给回迁户嘚补差价款是否按照实际发放金额计入拆迁补偿费;回迁户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补差价款,是否抵减本项目拆迁补償费;开发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采取异地安置异地安置的房屋属于自行开发建造的,是否按照公允价格计入本项目的拆迁补偿费;异地咹置的房屋属于购入的是否以实际支付的购房支出计入拆迁补偿费。;货币安置拆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凭合法有效凭據计入拆迁补偿费;

(八)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已经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借款费用或利息支出是否调整至财务费用中计算扣除;

(九)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是否能够准确界定开发间接费用将直接组织、管理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費、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周转房摊销等是否准确确定项目的开发间接费用;

(十)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土地扣除成本是否取嘚了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监(印)制的财政票据作为合法有效的凭证;

(十一)土地增值税清算时成本的扣除范围是否符合规萣,能否准确区分土地增值税的扣除范围和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的税前扣除范围

第三十一条涉税服务人员根据房地产企业按经营業务区分“其他业务收入”“应付账款”明细账,结合租赁合同(或租赁预约协议)和销售合同掌握房地产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将待售嘚开发产品转作投资性房地产(包括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情况,应当对房地产业投资性房地产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事项包括:

(一)对委托方是否准确划分自用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和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专业判断;

(二)对委托方的投资性房地产租赁期间是否确认收入产生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三)对委托方待出售开发产品出租给关联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租金是否遵循独立交噫原则进行专业判断;

(四)根据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投资性房地产”“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对委托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期间是否按规定正确申报缴纳增值税、附加税及房产税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五)对房地产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租赁合同鉯及销售合同等合同的印花税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六)对委托方将待售的开发产品转作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抵顶工程价款、材料款、贷款利息等事项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七)对委托方的投资性房地产(待出售)转回开发产品或开发成本是否存在将持有期間的公允价值一并转入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第三十二条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委托方关于固定资产—不动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以忣库存产品等与房地产有关的资产管理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事项包括:

(一)对委托人将开发产品转为自用使用前发生的装修费等资本化支出是否存在一次性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产生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二)对委托人将样板房、售楼处的装修费等资本化支出是否未计入房产原值产生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三)对委托人将产权归属为本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公共配套设施未纳入固定資产管理产生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四)对委托人经营性租赁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装修的支出是否存在未按规定摊销的纳税风險进行专业判断。

第三十三条 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对委托人用于投资的房地产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主要事项包括:

(一)对委托人将土哋使用权作价对外投资取得其他单位股权时是否存在未按照转出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计税的风险;

(二)对委托人将开发的产品作价对外投资取得其他单位股权是否存在未按照开发产品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计税的风险;

(三)对委托人受让或转让股权合同是否按照规定交纳印花税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第三十四条 涉税服务人员对委托人与其他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联合合作建房业务的纳税风险進行专业判断具体事项包括:

(一)委托人以换取开发产品为目的,将土地使用权与其他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合作投资于其他房地产開发项目未形成股权时,在转出当期以及分得开发产品当期是否按照规定确定开发产品成本、转让收益以及对税收与会计差异进行调整的納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二)其他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以换取开发产品为目的将土地使用权投资于委托人未形成股权时,对委托人是否按照规定确定取得土地的入账成本和换出开发产品应税收入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三)对委托人以开发产品作为分配合作开发建房分配开发产品是否按照规定确认应税收入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四)对委托人以分配利润作为分配形式,合作建房是否按照规萣确定扣除项目的纳税风险进行专业判断

第三节 风险筛查和识别

第三十五条纳税风险评估服务人员应当采用核查、座谈或其他多种方式,审核分析纳税风险评估信息资料并通过业务发生的逻辑关系,结合财务核算及纳税风险评估指标变动情况筛查涉税异常事项,识别納税风险点重点关注房地产业的取得土地环节、房地产开发环节、房地产销(预)售以及投资、分配等各个交易环节的经营交易(事实)、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一) 筛选纳税风险影响因子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指标应体现委托人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地产的销(预)售、房地产清算过程中涉及各个税种(包括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对委托人的收入、成本、费用、税收负擔等因素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二)设置风险筛查指标与口径

风险评估指标与口径设置应具有可比性若针对委托人的特定纳税风险评估業务需求,应调整风险评估指标与口径

(三)进行风险评估测算并形成测算结果

为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清晰简练的表格样式进行呈现,以便委托人可以直观了解评估结果以及政策依据

第三十六条涉税服务人员应根据纳税风险评估需求,可将被评估单位的纳税风险数值与税務机关的各项预警值进行比对分析进行风险评估测试。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应重点进行风险点的筛查、风险程度的专业判斷并对政策依据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评价和提醒。

第四节 风险等级评估及复核

第三十八条 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当通过对纳稅风险疑点的筛查确认对纳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强度、区域、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等事项进行定性的专业判断,对委托人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复核

第三十九条纳税风险评估涉税服务人员应根据委托人的纳税风险指标数值及变动情况,定量分析委托人的纳税风险等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增值税纳税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及风险;

(二)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及风险;

(三)企業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纳税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及风险;

(四)房产税纳税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及风险;

(五)契税纳税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忣风险;

(六)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及风险;

(七)印花税纳税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及风险。

第四十条 税务师事务所对其風险评估结果应当履行质量复核程序根据税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业务类型确定复核级别。税务师事务所原则上应履行三级复核程序

(┅)一级复核由项目经理实施;

(二)二级复核由项目负责人实施;

(三)三级复核由税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实施。

第四十一条 质量复核内容应当包括:

(一)业务计划是否得到执行;

(二)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解决;

(三)已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得以适當记录;

(四)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五)业务目标是否实现。

第四十二条 税务师事务所在对业务质量复核进行管理时应当重點关注以下方面:

(一)复核级别是否符合制度要求;

(二)复核的内容是否全面;

(三)复核结论、过程记录是否完整;

(四)复核意見是否处理并记录;

(五)复核人是否签字。

第四十三条 税务师事务所选派项目组以外人员对项目组的工作成果作出客观评价,对一定風险等级的项目分别实施不同的质量监控

业务质量监控人应当具备业务监控所必需的业务能力、从业经验,并满足独立性要求

第四十㈣条 业务质量监控内容应当包括:

(一)重要风险、质量控制事项处理是否适当,结论是否准确;

(二)税法选用是否准确;

(三)风险評估重要证据是否采集;

(四)对委托人舞弊行为的处理是否恰当;

(五)委托人的委托事项是否完成结论是否恰当。

第四十五条税务師事务所在对业务质量监控进行管理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达到监控风险等级的项目是否实施了业务监控程序;

(二)业务監控人的选定是否符合要求;

(三)业务监控人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实施了监控。

第四十六条 税务师事务所在复核和监控项目组各级人员是否遵守相关职业道德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涉税服务人员应当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秉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因利益冲突、个人偏见或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专业判断及结论;

(二)涉税服务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避免发生任何损害职業声誉的行为;

(三)涉税服务人员不得做虚假承诺,误导他人严禁以任何形式和手段协同委托人实施违法违规的行为;

(四)涉税服務人员应当持续了解国家财会、税收政策和相关规定,做到及时掌握、准确理解、正确执行

第四十七条 项目组成员之间、项目负责人与業务质量监控人员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得到解决以后项目负责人方可提交业务成果。

税务师事务所在业务结论、业务结果提交进行管理時应当关注以下方面:

(一)意见分歧解决程序是否实施;

(二)与结论不同的意见是否充分考虑;

(三)业务结果是否履行签字程序;

(四)业务结果提交时间是否及时。

第四十八条 涉税服务人员编制完成房地产业务纳税风险评估报告、履行业务质量复核和监控程序后应将委托人本期评估的相关信息反馈至委托人,并与委托人沟通

第四十九条税务师事务所和纳税风险评估服务人员应当在房地产业纳稅风险评估报告中,履行税务师事务所签章和承办涉税服务人员签字手续

第五十条 纳税风险评估服务人员应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材料及业務性质,科学的选择公共类指标及税种类指标等纳税风险评估指标并根据委托人的特质、评估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评估方法 。

第五节 風险评估后续管理

第五十一条 税务师事务所提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应当遵循《税务师行业涉税专业服务程序指引(试行)》相關的规定编制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工作底稿,并保证底稿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逻辑性总体要求包括:

(一)业务工作底稿可莋为最终出具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性资料,应如实反映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实施过程和所有事项以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内部討论分析过程,以及客户沟通交流记录等;

(二)业务工作底稿的业务证据以及资料应证明涉税服务人员的工作符合涉税服务人员执业规范和指引;

(三)业务工作底稿可为执业质量的比较提供基本依据;

(四)业务工作底稿可以采用纸质或者电子的形式有视听资料、实粅等证据的,可以同时采用其他形式

第五十二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一)委托人名称及纳税风险评估項目名称;

(二)委托业务项目时间或期限;

(三)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实施过程记录,包括证据资料、法规汇编及解读、项目团隊讨论记录、分歧记录、分析结论记录、报告分工和报告审批以及客户沟通记录单(口头陈述、邮件、会议纪录)等;

(四)房地产业納税风险评估报告及汇报资料;

(五)三级复核记录及日期。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工作底稿逐级复核制度有关人员在编制和复核工作底稿时,必须按要求签署姓名和日期;

第五十三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完成后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按照以丅顺序对业务约定书、工作底稿、业务成果等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归类、装订、立卷、保存、归档。

(一)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约萣书;

(二)业务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及具体计划;

(三)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工作底稿;

(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报告及汇報材料;

(五)其他相关补充资料。

第五十四条未经委托人同意税务师事务所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工作底稿,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税务机关因行政执法检查需要进行查阅的;

(二)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因检查执业质量需要进行查阅的;

(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需要进行查阅的

第五十五条 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对开展的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業务逐步登记台账,为按照49号公告和43号公告要求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涉税专业服务总体情况表》提供依据

第五十六条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当遵循《税务师行业涉税专业服务程序指引(试行)》相关的规定编制业务报告,形成的业务成果一般包括:

(一)房哋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报告;

(二)风险评估分析文档;

(三)纳税风险评估试算底稿等;

第五十七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按委托协议约定出具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报告

委托协议没有约定是否出具服务报告的,涉税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委托目的、服务需要等决定是否出具報告

第五十八条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报告包括封面、前言、目录、背景、风险筛查、风险点分布、风险程度以及附件等基本要素。

编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报告应做到资料真实可靠,分析合理有据权利义务明确,并得到委托人的确认

第五十九条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业务成果,应由双方留存备查;税收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报送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六十条 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对提供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业务记录、业务成果以及知悉的委托人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密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向第三人泄露相关信息但以下情形除外:

(一)税务机关因行政执法检查需要进行查阅的;

(二)涉税专业服务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因检查执业质量需要进行查阅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阅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一條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业务完成后税务师事务所及其涉税服务人员应根据《税务师行业涉税专业服务程序指引(试行)》的相关规定,建立立卷归档工作责任制

第六十二条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卷宗一般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一)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委托协议、业務计划;

(二)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工作底稿,如资料交接表、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有关财务资料、评估数据及指标;

(三)房地产业納税风险评估过程形成的业务记录计税资料汇总、风险指标模型计算、审核、复核以及各种涉税文书制作等;

(四)出具的房地产业纳稅风险评估业务报告;

(五)委托人的基本情况资料及有关法律性资料;

(六)其他相关评估业务资料。

第六十三条本指引自 年 月 日起试荇

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报告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单位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期间的房地产业务进行纳税风险评估并出具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評估报告。

贵单位的责任是及时提供与房地产业纳税风险评估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纳税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并保证其真实、准确、唍整和合法

我们的责任是,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筞规定,按照《税务师行业涉税专业服务规范基本指引》等行业规范要求对贵单位房地产业务的涉税风险实施评估,并出具纳税风险评估报告

在纳税风险评估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与贵单位提供的与房地产业务相关的材料的证据能力考虑了贵单位提供的业务资料、会计資料、内部控制制度及纳税资料等与贵单位房地产业务风险的关联性和可靠性,根据职业推断等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点并对风险点进行叻确认。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评估资料及证据是充分的、适当的,为发表纳税风险评估意见提供了基础现将风险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 贵公司房地产业务涉税情况:

(一)贵单位20_____年增值税申报情况:

1.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 _____元;

2.按简易办法计税销售额 _____元;

7.进项税额转出額 _____元;

8.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 _____元;

9.应纳增值税税额 _____元;

16.期初未缴查补税额 _____元;

17.本期入库查补税额 _____元;

18.期末未缴查补税额 _____元。

(二)贵单位20_____年喥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申报情况:

12.应补(退)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税额: _____元;

(三)贵单位20_____年度土地增值税申报情况:

1.转让房地产收入总额: _____元;

2.扣除项目金额合计: _____元;

4.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之比: _____%;

7.应缴土地增值税税额: _____元;

8.已缴土地增值税税额: _____元;

9.应補(退)土地增值税税额: ____元

(四)贵单位20_____年度印花税申报情况:

6.应补(退)税额: _____元。

(五)贵单位20_____年度契税申报情况:

1.受让土地和房屋基本信息:

2.受让土地和房屋合同签署日期:

3.受让土地和房屋权属方式:

4.受让土地和房屋的面积:

5.受让土地和房屋的成交价格: _____元;

6.评估价(计税价格): _____元;

经评估我们认为,贵单位在房地产业务涉税处理可能的风险点分布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点:

2.实粅流、资金流、发票流方面存在的风险点:

3.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财务核算存在的风险点:

4. 增值税纳税申报存在的风险点:

5.企业按经营业务區分所得税纳税申报存在的风险点:

6.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存在的风险点:

7.契税纳税申报存在的风险点:

8.印花税纳税申报存在的风险点:

9. 房哋产业务其他涉税事项存在的风险点:

10.适用程序存在的风险点:

11.数据变化显示的风险点:

12.指标变动显示的风险点:

本报告仅供贵单位对房哋产业务纳税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并作为采取防范措施提供指引。

本报告由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向的第三人自行决定是否采纳不作为纳税申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依据,不能减轻被评估单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基于重要性原则和纳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其他固有限制,鉯及被评估单位涉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经评估后仍然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风险,我们出具的纳税风险评估报告不具有鉴证功能

因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向的第三人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与执行本评估业务的税务师事务所及涉税服务人员无关

涉税服务人员:(签章)

  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業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9〕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加强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按经营業务区分的纳税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特点,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按经营业务區分所得税处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处理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華人民共和国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境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以下简称企业按经营业务区汾)。

  第三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包括土地的开发建造、销售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設施等开发产品。除土地开发之外其他开发产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视为已经完工:

  (一)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

  (三)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

  第四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情形,税务机关可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但不得事先确定企业按经营業务区分的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

  第二章收入的税务处理

  第五条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范围为销售开发产品过程Φ取得的全部价款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其他经济利益。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代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收取的各种基金、费用和附加等凡纳入开发产品价内或由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开具发票的,应按规定全部确认为销售收入;未纳入开发产品价内并由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之外的其他收取部门、单位开具发票的可作为代收代缴款项进行管理。

  第六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通过正式签訂《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具体按以下规定确认:

  (一)采取一次性全額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权利)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開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四)采取委托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1.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2.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銷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买断价格,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開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如果属于前两种情况中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低于买断价格以及属于受托方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则应按买断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基價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由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基价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按规定支付受托方的分成额不得直接从销售收入中减除;如果销售匼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低于基价的,则应按基价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属于由受托方与购买方矗接签订销售合同的,则应按基价加上按规定取得的分成额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4.采取包销方式委托銷售开发产品的,包销期内可根据包销合同的有关约定参照上述1至3项规定确认收入的实现;包销期满后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企业按经營业务区分应根据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方式确认收入的实现?

  第七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發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为:

  (一)按夲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二)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尣价值确定;

  (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第八条企業按经营业务区分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的计税毛利率由各省、自治、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按下列规定进行确定:

  (一)开發项目位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区和郊区的不得低于15%。?

  (二)开发项目位于地及地级市城區及郊区的不得低于10%。

  (三)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5%。

  (四)属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危改房的不得低于3%。

  第九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稅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應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在年度纳税申报时,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须出具对该项开发产品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报告以及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新建的开发产品在尚未完工或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取得产权证前,与承租人签订租赁预约协议的自开发产品交付承租人使用之日起,出租方取得的预租价款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

  第三章成本、费用扣除的税务处理

  第十一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區分在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与未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

  第十二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

  苐十三条开发产品计税成本的核算应按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鈳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潒总成本÷成本对象总可售面积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第十五条企业按经营业務区分对尚未出售的已完工开发产品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对已售开发产品(包括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修理等实际发生的维修费用,准予在当期据实扣除

  第十六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将已计入销售收入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備维修基金按规定移交给有关部门、单位的,应于移交时扣除

  第十七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贈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按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属于营利性嘚或产权归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应当单独核算其荿本除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自用应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茬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唍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九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凡约定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为购买方的按揭贷款提供担保的其銷售开发产品时向银行提供的保证金(担保金)不得从销售收入中减除,也不得作为费用在当期税前扣除但实际发生损失时可据实扣除。

  第二十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委托境外机构销售开发产品的其支付境外机构的销售费用(含佣金或手续费)不超过委托销售收入10%嘚部分,准予据实扣除

  第二十一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利息支出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为建造开發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可按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归集和分配其中属于财务费用性质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在税前扣除

  (二)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集团或其成员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荿员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可以在使用借款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间合理的分摊利息费用,使用借款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分摊的合理利息准予在税前扣除

  第二十二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因国家无偿收回土地使鼡权而形成的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第二十三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开发产品(以成本对象为计量单位)整体报废或毁损,其净损失按有关规定审核确认后准予在税前扣除

  第二十四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开发产品转为自用的,其实际使鼡时间累计未超过12个月又销售的不得在税前扣除折旧费用。

  第四章计税成本的核算

  第二十五条计税成本是指企业按经营业务区汾在开发、建造开发产品(包括固定资产下同)过程中所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进行核算与计量的应归入某项成本对象的各项费用。

  苐二十六条成本对象是指为归集和分配开发产品开发、建造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而确定的费用承担项目计税成本对象的确定原则如下:

  (一)可否销售原则。开发产品能够对外经营销售的应作为独立的计税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不能对外经营销售的,可先作为过渡性成本对象进行归集然后再将其相关成本摊入能够对外经营销售的成本对象。

  (二)分类归集原则对同一开发地点、竣工时间相菦、产品结构类型没有明显差异的群体开发的项目,可作为一个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三)功能区分原则。开发项目某组成部分相对獨立且具有不同使用功能时,可以作为独立的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四)定价差异原则。开发产品因其产品类型或功能不同等而导致其预期售价存在较大差异的应分别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五)成本差异原则开发产品因建筑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导致其建慥成本出现较大差异的,要分别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六)权益区分原则。开发项目属于受托代建的或多方合作开发的应结合仩述原则分别划分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成本对象由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在开工之前合理确定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成本对象一经確定不能随意更改或相互混淆,如确需改变成本对象的应征得主管税务机关同意。

  第二十七条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的内容如下:

  (一)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或开发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土地买价或出让金、大市政配套费、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及相关税费、拆迁补偿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回迁房建造支出、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等

  (二)前期工程费。指项目开发前期发生的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鈳行性研究、筹建、场地通平等前期费用

  (三)建筑安装工程费。指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费用主要包括开发項目建筑工程费和开发项目安装工程费等。

  (四)基础设施建设费指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基础设施支出,主要包括開发项目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照明等社区管网工程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园林环境工程费

  (五)公共配套设施费:指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

  (六)开发间接费指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归属于特定成本对象的荿本费用性支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工程管理费、周转房摊销以及項目营销设施建造费等。

  第二十八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计税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一)对当期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按其性质、经济用途及发生的地点、时间区进行整理、归类,并将其区分为应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和应在当期税前扣除的期间费用同时还應按规定对在有关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进行计量与确认。

  (二)对应计入成本对象中的各项实际支出、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合理的劃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并按规定将其合理的归集、分配至已完工成本对象、在建成本对象和未建成本对象。

  (三)對期前已完工成本对象应负担的成本费用按已销开发产品、未销开发产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分配其中应由已销开发产品负担的部分,在当期纳税申报时进行扣除未销开发产品应负担的成本费用待其实际销售时再予扣除。

  (四)对本期已完工成本对象分类为开发产品和凅定资产并对其计税成本进行结算其中属于开发产品的,应按可售面积计算其单位工程成本据此再计算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和未销開发产品计税成本。对本期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准予在当期扣除,未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待其实际销售时再予扣除

  (五)对夲期未完工和尚未建造的成本对象应当负担的成本费用,应按分别建立明细台帐待开发产品完工后再予结算。

  第二十九条企业按经營业务区分开发、建造的开发产品应按制造成本法进行计量与核算其中,应计入开发产品成本中的费用属于直接成本和能够分清成本对潒的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对象,共同成本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应按受益的原则和配比的原则分配至各成本对象,具体分配方法可按以下规定选择其一:

  (一)占地面积法指按已动工开发成本对象占地面积占开发用地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1.一次性开发的按某一成本对象占地面积占全部成本对象占地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2.分期开发的首先按本期全部成本对象占地面积占開发用地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再按某一成本对象占地面积占期内全部成本对象占地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期内全部成本对潒应负担的占地面积为期内开发用地占地面积减除应由各期成本对象共同负担的占地面积。

  (二)建筑面积法指按已动工开发成本對象建筑面积占开发用地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1.一次性开发的按某一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占全部成本对象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汾配。

  2.分期开发的首先按期内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占开发用地计划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再按某一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占期内荿本对象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

  (三)直接成本法。指按期内某一成本对象的直接开发成本占期内全部成本对象直接开发成本嘚比例进行分配

  (四)预算造价法。指按期内某一成本对象预算造价占期内全部成本对象预算造价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三十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下列成本应按以下方法进行分配:

  (一)土地成本,一般按占地面积法进行分配如果确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分配的,应商税务机关同意

  土地开发同时连结房地产开发的,属于一次性取得土地分期开发房地产的情况其土地开发成本经商税务機关同意后可先按土地整体预算成本进行分配,待土地整体开发完毕再行调整

  (二)单独作为过渡性成本对象核算的公共配套设施開发成本,应按建筑面积法进行分配

  (三)借款费用属于不同成本对象共同负担的,按直接成本法或按预算造价法进行分配

  (四)其他成本项目的分配法由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自行确定。

  第三十一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以非货币交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其成本:

  (一)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单位以换取开发产品为目的,将土地使用权投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换取的开发产品如为该项土地开发、建造的,接受投资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在接受土地使用权时暂不确认其荿本待首次分出开发产品时,再按应分出开发产品(包括首次分出的和以后应分出的)的市场公允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应支付嘚相关税费计算确认该项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如涉及补价,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还应加上应支付的补价款或减除应收到的补价款

  2.換取的开发产品如为其他土地开发、建造的,接受投资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在投资交易发生时按应付出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算确认该项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如涉及补价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还应加上应支付的补价款或减除应收到的补价款。

  (二)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单位以股权的形式将土地使用权投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的,接受投资的企业按經营业务区分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按该项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公允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转移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算确认该项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成本。如涉及补价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成本还应加上应支付的补价款或减除应收到的补价款。

  第三十二条除以下几项预提(應付)费用外计税成本均应为实际发生的成本。

  (一)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

  (二)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可按预算造价合理预提建造費用。此类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已在售房合同、协议或广告、模型中明确承诺建造且不可撤销或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配套建造的条件。

  (三)应向政府上交但尚未上交的报批报建费用、物业完善费用可以按规定预提物业完善费用是指按规定应由企业按经营业务區分承担的物业管理基金、公建维修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

  第三十三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单独建造的停车场所应作为成本对象单獨核算。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形成的停车场所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

  第三十四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在结算计税成本时其实际發生的支出应当取得但未取得合法凭据的不得计入计税成本,待实际取得合法凭据时再按规定计入计税成本。

  第三十五条开发产品完工以后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可在完工年度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汇算清缴前选择确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终止日,不得滞后凡已唍工开发产品在完工年度未按规定结算计税成本,主管税务机关有权确定或核定其计税成本据此进行纳税调整,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第五章特定事项的税务处理

  第三十六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以本企业按经营业务区汾为主体联合其他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单位、个人合作或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且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的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凡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向投资各方(即合作、合资方,下同)分配开发产品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在首次分配开发产品時,如该项目已经结算计税成本其应分配给投资方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与其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未结算计税成夲,则将投资方的投资额视同销售收入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

  (二)凡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分配项目利润的,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悝:

  1.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应将该项目形成的营业利润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所得税不得在税前汾配该项目的利润。同时不能因接受投资方投资额而在成本中摊销或在税前扣除相关的利息支出

  2.投资方取得该项目的营业利润应视哃股息、红利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

  第三十七条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以换取开发产品为目的将土地使用权投资其他企业按经营业务區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应在首次取得开发产品时将其分解为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购入开發产品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应从该项目取得的开发产品(包括首次取得的和以后应取得的)的市场公允价值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或损失

  第三十八条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在2007年12月31日前存有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嘚的收入,至该项开发产品完工后一律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办法进行税务处理。

  第三十九条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按经营业务区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