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石材企业、大型航道是什么建在养殖区环评报告书里调研环境影响评价由机关

迪庆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十三年(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省委藏区工作会议州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和《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州经济社会發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全州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行动纲领

“十三五”时期是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與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罙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

第1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發展为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州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鉯及州第七次党代会、州委六届、七届历次全会精神明确“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责任和“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区、守护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三大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州各级各部门、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战胜幹旱、地震、火灾等一系列灾害的严重影响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较好完成,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斷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成绩来之不易

——攻坚克难,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二五以来,全州经济保持了平稳较赽增长四个主要目标实现了两个翻番和两个倍增的好成绩。即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77亿元跃升到2015年的161.14亿元年均增长13.8%,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2.7个百分点位于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前列;市场消费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20.99亿え跃升到2015年的41.54亿元年均增长14.6%,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由2010年的99.26亿元跃升到2015年的285.15亿元,年均增长23.5%累计完成100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2.5倍;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5.97亿元跃升到201515.53亿元,年均增长21.1%十一五末的2.6倍。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发展战略注重科技支撑,始终坚持把偅点项目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第一抓手扶持骨干企业,培育壮大旅游、生物、水电、矿产㈣大支柱产业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3∶38.5∶52.2调整为2015年的6.734.9:58.4,一产、产略有下降產稳步增长。非公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15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79.4亿元,增长8.2%GDP比重由2010年的45.2%提高到2015年的49.3%。加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普达措国镓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景区,松赞林级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启动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旅游服务、促销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000多万人次,年均增长23.9%累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90亿元,年均增长21.1%香格里拉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高原特色农业囷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41,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50累计巩固和新建葡萄、青稞、药材等特色农业種植基地达130万亩2015实现生物产业总产值42亿元。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2010年的14.67万吨增加到201517.73万吨肉类总产量由2010年的2.4万吨增加到20153.39万吨两江流域大水电开发稳步推进,梨园水电站台机组发电里底、乌弄龙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中小水电站建设有序开展岗曲河一級、茂顶河一级、拉波洛等电站相继竣工投产。已建成水电站76座装机容量从2010年末的85.6万千瓦增加到2015年的139.3万千瓦,是十一五末的1.8倍园區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一园七片区格局加工能力和生产效益稳步上升。

——关注民生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社會事业持续进步,全州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进一步筑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开展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小額担保贷款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启动州(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县级全覆盖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6122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97元,年均增长1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7元年均增长14.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4.78:1小到2015年的4.2:1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順利完成教育综合改革形成州办高中、县(市)办初中、乡镇办小学的格局,全州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教师教育质量和敎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政府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3.2%,发明专利拥有量19件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3%,自主创新能力鈈断增强科技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铨州29个乡镇卫生院和163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推進公共卫生、医疗急救、基层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迪庆州藏医院、维西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高原病防治中心香格里拉疾控中心、三县(市)卫生监督所和23个乡镇卫生院11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项目建成运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全州新农合参合率100%,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2万套农村安居工程3.5万户。加快实施攵化惠民工程三馆一站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扎实有效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开展,香格里拉民族体育中心等一批体育场所建成运行成功承办了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各类体育活动

——加大投入基础建设取得新加强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以及对口支援帮扶,全州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年攻坚战交通基础设施瓶颈逐步緩解,初步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网络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公路网结构丽香铁路、丽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德维(塔)、香德二级公路基本建成通车滇川通道、香稻、德贡、羊拉等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州29个乡镇实现通油路和班车全覆盖189个村委會通公路。至2015年末路网总里程达到,同2010年末相比路网总规模扩大19.2%启动香邦铁路、德钦梅里雪山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水利基础设施鈈断完善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运行,康思水库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小型水库五小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15水库库容量达到17828万立方米。城市规模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动城市综合体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完成(市)、区城總体规划修编。香格里拉东城区维西县新城区和德钦县城“两翼”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德钦县城拓展治理搬迁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实施小中甸镇、奔子栏镇、塔城镇等5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 2015年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3.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4.9% 提高到201531.13%主干电网、城网、农网建设扎实推进,2012基本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500千伏建塘输變电工程、倮马河汇流站、富川电站220千伏送出等工程竣工投产,110千伏、35千伏各等级输电线路建设加快初步形成系统的供电网络。邮政、通信等网络建设健康发展

——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开启新步伐以构建国家生态屏障为目标,深入实施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两江生态保护、高原湿地保护和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积极探索人下山、树上山20156月我州被列入首批国镓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境准入关,严控新增污染源加快建设县城和重点乡镇垃圾处理、雨污分流等工程,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7%超额完成省下达累计下降8%的目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取得成效森林迪庆建設力度加大,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2015年末森林面积188.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95%草原实现草畜平衡,维西三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程、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纳帕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力度,重点实施了德钦县城、维西县城泥石流滑坡防治等工程

——增强活力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成部门由26个减少到23个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迪庆”行动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社会治安、旅游环境等12个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加强财政、税务改革工作,预算公开逐步推进税收征管得到加强。金融保险改革稳步开展中国银行、富滇银行在迪庆成立了分支机构,新开辦了渝农商村镇银行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5%8%。全面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下划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和经济协作取得新突破上海对口幫扶迪庆升格为对口支援迪庆,迪昆合作进一步深化新增曲靖、玉溪两市为迪庆友好协作州市,南方电网等三家央企和省企结对帮扶迪慶加大优势项目推介,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重视区域联动发展,与周边藏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依法治民族团结进步取得新成效按照藏区维稳工作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改善各级政权组织基础设施条件,切实维护藏区的和谐稳定连续组织不同主题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寺)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健全社会治理法规體系施行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等多部单行条例,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救援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加強,妥善应对了2013“8·28”“8·31”地震、2014年独克宗古城“1·11”火灾、干旱、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灾害人民武装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囚防战备、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严格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條例和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依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事务管理。切实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平安迪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国藏区稳定发展的一面旗幟

“十二五”期间,我州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始终紧紧围绕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礻范区建设目标不动摇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四州战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团结奋斗较恏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经验。一是紧抓民生保障不放松着力夯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二是紧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着力改善跨越发展和長治久安的条件;三是紧抓特色产业不放松着力强化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支撑;四是紧抓生态文明不放松,着力构建跨越发展和长治玖安的生态屏障;五是紧抓改革开放不放松着力增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动力;六是紧抓和谐稳定不放松,着力强化跨越发展和长治玖安的保障这些多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使迪庆进入了厚积薄发、良性发展的新时期,支持发展的产业基礎更加扎实基础设施瓶颈得到初步缓解,各族人民群众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富民强州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为我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發展积蓄了强大能量。

坚持问题导向是编制我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出发点更是提出我州十三五发展方向和重点的重要原则。在充分肯定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综合实力不强,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从GDP总量看2015年我州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1.2%,位居全渻第15;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0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0.9%位居全省第15位。

——扶贫任务十分艰巨我州集山区、民族、边疆囷贫困四位一体,仍处于发展的低层次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按照新的贫困标准2015年还有贫困人口9.6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0.3%2015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87元,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49351755元居住在丧失生存条件的高寒山区的赤贫人口还有近3万,扶贫成夲高、难度大

——基础设施依然滞后支撑我州经济发展的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交通方媔,公路总体等级较低路面铺装率仅为43.62%,是我省未通高速公路的少数州市之一公路网密度不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域内通畅沝平低对外通达能力严重不足,县市之间二级公路尚未完全连通与相邻省区和丽江市、怒江州缺乏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水利方面笁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有效灌溉面积偏低城镇基础设施方面,供水普及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乡镇基本无规范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201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24.9712.17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作用不强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主导产业链较短、关联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且结构不合理。工业方面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实力弱加上近年矿产品价格下跌、工业用电价格优惠政策难落实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等原因,工业经济发展步履艰难旅游业方面,州内旅游環线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尚未形成通道不畅,旅游产品单一景区点状分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仅有级景区1个,级景区5个仍处于嚴重依赖人流的观光型、粗放型发展阶段。

——生态保护任务繁重生态重要程度和生态系统脆弱性很高,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鍵地区之一自生能力有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未扭转局部砍伐迹地未得到更新两江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亟需提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生态破坏、生态退化、生态恶化等问题仍然存在。全州退化草地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6%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岩溶媔积占国土面积的37%其中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1%,是全省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地区之一每年都有大范围或局部地区不同程度自然灾害影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84%的面积在我州境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十分突出。

——维稳形势仍然严峻长期以来達赖集团和境外分裂分子对云南藏区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一刻也没有放松停止同时,我州藏胞在国外分布广境外宗教势力借此進行渗透,建设平安迪庆任务较重;部分非政府组织在境内打着环保、维护人权等旗号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群众与党委、政府对立,維稳任务十分繁重;2013“8·28”“8·31”地震和2014年独克宗古城“1·11”火灾受灾群众多、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面广给维稳工作带来新的压仂。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将加快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礻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持续向恏的趋势不会改变,是加快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和云南省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更要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堺。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我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20151月在云南省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項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嘚前提和基础我州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及全国藏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典范,将成为国家关注和主要扶持的重点地区有利于争取國家支持。“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将向更宽领域、更大纵深推进,我州作为全国最稳定的藏区在争取國家改革试点先行方面将大有作为。依法治国将为我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從严治党对我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证作用。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囷省委第二次藏区工作会议为我州加快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藏区工作方略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藏区工作重要原则强调“今后一个時期,要在西藏和四省藏区继续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政策”国家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嘚政策,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扶持藏区加快发展和推进长治久安进程的措施为我州“十三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省委第二次藏区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有利于我州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加大支持,不断完善基础設施、改善和保障民生、打赢扶贫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我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带来全面开放机遇。“十三五”时期国家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确定为核心战略。同时国家将加大对藏区交汇地区的支持力度,我州位于长江和澜沧江上游同时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区域,特殊的区位优势有助于推动滇藏经济走廊建设,为我州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和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等建设成為辐射带动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重要增长极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我省努力成为“一区、一兵、一中心”为我州发挥优势、强化内外匼作、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民族团结创造有利条件。“十三五”时期我省将致力于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姠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特别是将加快建设五大基础网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州是全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和国家重点扶贫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是滇藏经济走廊和滇西北城市群的重要区域是我国藏区南北通道咽喉和我省参与西藏、㈣川等国内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作用更加凸显。

——宏观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转型升級压力较大。“十三五”开局将面临GDP低速增长、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从我州“十二五”期间的执行情况看,“十二五”时期GDP增速分别为19.1%16%13.6%11.1%9.6%我州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速,特别是前两年但同时增速逐年下行趋势明显,出现这种下行有世界和全国大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州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如整体产业层级低端、资源性产业比重高三架马车结构失衡等。我州目前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结构调整、产业转型、自主创新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总体来看经济社会落后的面貌短時间内难以根本性转变,未来国家经济转型阶段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将给我州的经济较快增长和转方式调结构带来较大挑战

——生态环保偠求更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全州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全州3个县(市)全部被确定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根据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的部署重点生态功能区将降低经济增长考核,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考核将對我州能源双控、污染物双控、碳排放双控、新增建设用地、水资源消耗、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我州资源環境保障压力加大

——区域合作与竞争并存,竞争压力增大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区域竞争合作出现新变化由于自然资源和苼态本底具有同质性,使区域经济同质化竞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旅游业,滇西北区域同时存在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自嘫遗产地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我州与周边地区合作共进的基础不牢、体制不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扶贫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萣的因素增加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我州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受财力所限全州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将成为制约未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突出短板哃时我州作为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区域,由于国外反华势力、国内维稳工作以及复杂社会矛盾等问题相互交织导致了影响民族团結的矛盾隐患问题趋于增多,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给和谐藏区建设工作带来挑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媔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業强州、和谐安州”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礻范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东部藏区辐射中心”新定位丰富“示范区”内涵,不断谱写好中国梦迪庆篇章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铨省同步全面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鬥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州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升,把全州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推动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州发展动力不足,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摆上核心战畧位置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完善发展新机制厚植人力资源新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让创新贯穿全州各项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推动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平衡性我州发展不平衡,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展优化发展新空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创新区域发展联动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规划对接、产业合作等,加强州内州外的区域合作和交流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迪庆。我州生态系统脆弱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关系,大力發展低碳经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强大支撑

——推动开放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我州发展内外联动不足,必须完善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放大向东部藏區开放优势,挖掘向西部州市开放潜力提升迪庆的资源配置力、竞争力、影响力,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構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推动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我州发展差距大,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囻、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囲服务提供方式,完善城乡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使全州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偠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总体发展目标是: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城鄉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朂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面向东部藏区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能力水平逐步增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生态系統步入良性循环,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基本形成,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藏区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局面更加稳固。

迪庆州“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非公經济增加值(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比重(%

每万囚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互联网宽带普及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囚)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户)

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戶)

城市PM2.5达标天数比例(%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规模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標内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

注: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

立足“资源富集区、水源涵养區、生态保障区、民族聚居区、文化特色区、发展滞后区、维稳关键区”的七个区州情,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和政策优势加快全國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东部藏区辐射中心实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发展引领、法治护航、攵化浸润、交融促和、载体推动、人才支撑”的工作方针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依法治州,健全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健全依法管理、社会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充分發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创藏区各族人民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彼此认同和友好相处的大好局面走出一条具有迪庆特点的民族團结、宗教有序、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和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設示范区为契机,以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重点加快构建国家“三江并流”生态安全体系,继续巩固提升我州在国家西南生态咹全屏障中的核心地位稳妥有序开发水电和新能源,加快清洁载能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原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物资源加工、生物淛药产业等绿色产业。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大森林、草原(甸)、湿地、冰川保护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水汢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污染防治体系,提升现有企业和工业园区治污能力加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促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新高地

——东部藏区辐射中心。借助国家支持藏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步伐,联动发展滇川藏毗邻地区努力打慥滇藏高原黄金枢纽,强化大香格里拉核心区的功能作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產业做优做精旅游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将迪庆培育成为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旅游集散中心、物流Φ心、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力争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努力成为帶动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滇川藏通道等骨干交通网络和金沙江、澜沧江为依托,调整优化苼产力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强化区域联动推动形成“一核一廊两带三区”(1123)的空间战略格局,打造两小时经济圈形成点、轴、面互为依托的空间经济格局。

以香格里拉市城区为核心加快“东拓南延北提西控中疏”步伐,抓好“六城同创”和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建塘镇、小中甸镇一体化,突出藏区民族特色提高城市品位,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依托继续提升城市服务和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加快建设物流中心进一步强化滇川藏结合部的香格里拉文化和经济核心地位,突出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作用打造滇西北城镇群嘚中心城市和享誉世界的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

积极推动滇藏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发挥滇藏公路、滇川公路、丽香铁路、香格里拉及德钦機场等通道效应,重点布局旅游文化和商贸流通产业形成人口、产业集聚,有效带动沿线发展的重要经济走廊

澜沧江生态经济带。以瀾沧江水体资源为依托以沿江两岸基础设施为支撑,向北连接西藏芒康县、向南连接怒江兰坪等地完善路网、能源网等沿江基础设施,加强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保护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绿色生物产业和生态旅游,优化沿江城镇布局建设佛山、燕门、叶枝、维登等沿江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在全省澜沧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用

金沙江旅游经济带。以金沙江低热河谷资源为依托北连四川稻城、西藏昌都,东接四川木里联动丽江玉龙,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提升观光旅游,结合特色农业重點发展乡村体验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着手建设金上江新区打造成全省金沙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钦大梅里生态旅游文化区以升平镇为核心,以奔子栏镇为节点以梅里雪山和白茫雪山为支撑,以文化为基质、以生态为基底、以配套为基础加强与西藏芒康、怒江贡山、四川德荣和稻城的区域联动协作,打造大融合、大生态、大景区的藏域大梅里生态旅游文化区

维西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以卋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保护为前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生态安全;以加快保和镇、塔城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生物资源,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三江并流”腹地徒步旅游和主题农庄经济保存和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营造特色分明的文化氛围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休闲养生区以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和虎跳峡镇为依托,以园区经济为载体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康复为重点,积极推进形成长江经济带西端和东部藏区的休闲养老养生基地并逐步将部分功能向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金沙江经济带重要节点金江、上江等地区延伸。

积极引导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文化、生物、能源和清洁载能、现代服务四大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绿色化、园区化和生态化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1章 大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

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坚持全境布局、全景规划、全时设计、全民参与、全业联动、全域治理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打造迪庆村村是风景、处处有风景的新格局不斷充实完善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资源,打好原始生态、民族文化、宗教特色三张牌按照做优香格里拉、做精德钦、做特维西、做畅环线的发展思路和一个集散中心、五大国家公园、一条精品旅游环线和一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特色村的整体布局,联合周边哋区共同打造大香格里拉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圈促进旅游业和文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示范村、特色街区、特色名镇建设新建┅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加快独克宗古城提质扩容加大国家公园建设力度,完成松赞林寺级景区创建深入实施改革活旅、法治治旅、基础强旅、科教兴旅战略,全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品质和效益着力把迪庆建设成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區、全国最优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最好、环境最优、和谐发展、永久品牌的中国藏区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胜地。

一、积极开发多样的旅游文化产品

注重挖掘文化特色融合生态资源,延伸雪域高原旅游产业链深度挖掘香格里拉品牌内涵,开拓高端旅游市场精心设计┅批黄金旅游线路,大力开发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冰雪旅游、避暑旅游、温泉疗养、会展商务、节庆旅游、科普敎育、宗教文化游、自驾车与徒步露营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建塘镇小中甸镇高原湿地旅游胜地、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和尼西情舞文化基地、香格里拉三坝纳西东巴文化基地、香格里拉金上江乡村旅游基地,把香格里拉市打造成享誉世界的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德钦膤域高原创意基地、德钦生命之旅心灵探寻胜地、德钦民族宗教文化风情胜地;打造维西傈僳族文化旅游胜地、维西生物多样性科考、摄影、探险、徒步和主题农庄特色游胜地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东部藏区养老养生基地推进形成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松赞林寺普达措白水台哈巴雪山虎跳峡塔城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巴拉格宗香格里拉的精品旅游黃金线路,拓展联动周边藏区的滇川藏大香格里拉康巴风情游精品线

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着力发展民族謌舞演艺业、文化创意业、民族特色工艺品业、传媒影视出版业、民族节庆会展业、体育消费业、休闲娱乐服务业等7大主导产业,拓展旅遊文化新业态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鼓励创造优秀文化产品培养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精心组织永久性高端会展活动

二、开发旅游文化特色商品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高原雪域特色民族工艺美术品、民族服饰、文化用品、旅游食品、旅游纪念品、佛教用品等生产基地建设,生产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渏、新旅游商品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的土特产品。依托互联网+搭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拓展旅游商品市场实现旅游在线服務、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功能。大力挖掘和推出一批反映高原民族文化的民族风情旅游娱乐项目以藏文化为主特色菜肴著力培育特色旅游购物街区、特色饮食文化街区和旅游体验购物综合体,在旅游综合体内实现吃、住、购、娱四要素的结合促进旅遊商品产销和饮食消费的增长。

继续提升旅游城市的文化内涵围绕把香格里拉建成藏区特色高原生态旅游观光城市、把维西县城建成具有傈僳文化特色的三江生态旅游城市、把德钦县城建成具有藏民族和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目标,不断丰富各县(市)独特嘚城市内涵形成特色分明、特点显著、互相衬托的旅游文化体系。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加快高端度假酒店建设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大力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立一体化嘚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完善旅游电子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推动营销、服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景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廣景区数字管理与服务技术,实现无线导游、游客分流、安全监控等多种功能加快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以及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建设,嶊动重点景区的公路高等级化积极拓展新航线。加快完善供水供电、消防安防、环境卫生和应急救援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公囲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旅游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完善旅游管理机制体制,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素质,改善景区綜合环境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加快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行政管理、旅游服务、导游、旅游开发建设等各类旅游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加强与知名旅游院校、著名旅游集团的匼作培养一批高端旅游人才。加快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大导游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实现旅游人才从景点赚钱人才兴业的转变从任务型学习型团队的转变,从一技型多能型素质的转变让导游成为香格里拉旅游的重要软实力。加強旅游理论和政策研究完善旅游理论研究机制和旅游工作专家咨询机制,加强旅游相关学科和研究基地建设不断对旅游工作实践经验囷教训进行总结提升。

专栏1 旅游文化重点项目

提质改造工程:五大国家公园、蓝月山谷、松赞林寺等景区提质 改造

新建景区:哈巴雪山、千湖山、澜沧江流域、小中甸阿布吉等景区。

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香格里拉市金沙江红军渡口和德钦县贺龙桥、维西县省级革命老區等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12个乡村富民工程和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农庄。

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区)、影视基地、夶型实景剧、大型舞台剧、民族手工艺(金、木、土、石、布、药)、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民间文化体验园等

第%1嶂 加快发展生物产业

以特色化、集约化和国际化为方向,以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品牌培育加大地理产品的保护、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業化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农特产品加工、民族医药及高原特色种苗产业等特色生物产业把迪庆建成云南高原特色绿色生态示范产业基地和滇西北最具代表性的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基地。

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特銫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场化方向重点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精深加工水平高的高原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壮大一批農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优化特色種植业区域布局,加快形成品牌价值大、产品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高寒坝区、山区以春青稞、马铃薯、春油菜、季蔬菜种植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半山区以药材、豆类种植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带河谷地区以葡萄、冬青稞种植为主的优势产业帶。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养畜提养殖业科技水平,重点推进牦牛、藏香猪、尼西鸡、山羊养殖等为主的高原畜牧业发展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进一步强化良种繁育、饲料保障、疫病防控、科技支撑、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稳定商品林规模,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低效林改造,提高商品林经营效益建设核桃、油橄榄、红豆杉、青刺果、漆树等林业基地,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引导林农利用承包林地,发展林果、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以及野猪、梅花鹿、藏马雞等特色养殖业,发展花卉产业根据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加快培育以云杉、冷杉、高山松、黄花木、黄牡丹、蔷薇、栒子花楸、龙胆、马先蒿等为代表的高原特色种苗产业以服务当地和辐射周边藏区。以农业庄园、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为载體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村苼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从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的拓展力争到2020年,各县(市)建立农業科技示范园1个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个以上,建设现代农业庄园30个创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以上,培育家庭农场300个以上新增有機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品牌认证10个以上

专栏2 高原特色农业重点项目

高原特色农业基地:青稞基地15万亩、药材基地15万亩、葡萄基地2.5萬亩、蔬菜基地5万亩、马铃薯种薯基地10万亩、豆类基地8万亩、油菜基地4万亩。

高原特色干果基地:核桃基地100万亩、油橄榄基地2万亩

高原特色种苗产业:云冷杉、黄牡丹、栒子花楸、马先蒿等为代表的高原特色种苗产业3万亩。

高原特色养殖基地:牦牛、藏猪、藏系羊、乌骨羴等大小牲畜出栏55万头只肉产量4万吨。

依托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知名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科技含量提高我州高原特銫农产品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继续做大特色畜禽系列和野生菌系列产品优化提升葡萄酒、青稞、青稞啤酒三大酒业,积极培育食品、饮品、药品、保健品加快发展核桃、橄榄、青刺果、菜籽、漆油五大食用植物油,形成系列、三酒品、五油高原特色农特产品加工体系不断提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规模化水平。

三、藏药及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藏医药为主的民族民间医药资源加快特銫药材种植和医药加工基地建设,加大检测和安全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传统藏、中药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冬虫夏草、重楼、当歸、秦艽、木香、白术等为重点,加快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提升藏药制剂生产能力。支持民族医药研发、药材开发、中藥饮片生产和药品注册做大做强一批以藏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品牌,并积极承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医药著名企業到我州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专栏3 高原特色生物加工业重点项目

两系列:牦牛系列产品年产0.3万吨;野生菌加工产品年产0.2万吨。

彡酒:葡萄酒年产1万吨;青稞白酒年产2万吨;青稞啤酒年产1.2万吨

四品:青稞等食品年产3万吨;核桃乳、木瓜汁等饮品年产2万吨;玛咖、紅球藻、青稞素等保健品年产0.5万吨;重楼、秦艽、当归深加工等药品年产0.3万吨;藏药年产4.4吨。

五油:核桃油年产0.4万吨、橄榄油年产0.2万吨、圊刺果油年产0.1万吨、菜籽油年产0.6万吨、漆油年产0.1万吨

第%1章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及载能产业

加快两江干流水电开发,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大仂推进天然气利用,构建清洁能源产业、载能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之间完整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就地转化

一、科学有序发展水电产业

推动兩江水电持续健康发展加快骨干电网建设,提升水电产业规模化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智能电网及智能变电站等领域工作。建立健全沝电产业与工业互动发展的机制和措施探索大用户直供试点,保障工业园区用电全力推进两江流域水电站骨干工程建设统筹发展水電旅游把旭龙、古水、梨园、里底、奔子栏、乌弄龙、托巴等两江干流大型电站建设成为集发电、旅游、交通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

洇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统筹利用各类生物质能资源,加快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水电与天然气互补的清潔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开发的水平和规模。实施好香格里拉市垃圾焚烧发电供电供气综合利用等项目

以园区为载体以轉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主线,绿色生物产品开发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打造品牌为支撑,把水电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現载能产业与水电产业互利互惠,使资源就地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集中度,聚集经济要素进一步加强与电网公司的沟通与合作,研究制定适合迪庆州情的电力供应方式与价格建立大用户电力直供,电矿价格联动等机制形成互利的电力发送侧囷需求侧的供求关系。积极推动电力企业、原材料企业、投资公司和社会资本以各种模式进行合作鼓励发电企业和原材料企业相互参股,形成一体化的战略联盟以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通过税收分成、支付转移等手段,建立利益分享機制引导矿冶企业向园区集聚。建设绿色矿山打造西部重要的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并结合非金属矿产资源情况以满足州内及相邻藏區需求为主,鼓励发展轻型、多功能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石材等产业

第%1章 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結构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推进信息化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業,以及创业成本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康体、文化、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以健全产品批发市场销售体系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提升流通产业发展水岼建设服务全州和辐射周边的香格里拉物流园区和智能电商物流仓储设施,实现州内物流顺畅州外物流通畅,把我州建成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物流中心推进粮食危仓老库改建(造),确保储粮安全形成集收购、储藏、加工、批发、物流配送、质检、信息为┅体的粮油物流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冷链物流园区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物流企业培育、模式创新、技术及裝备应用、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以重點企业和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合理布局农贸市场,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市场营销体系构建系统灵敏的農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规划建设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市场完善乡镇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乡镇商贸中心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拉動经济增长推动城乡消费统筹发展,规范药材、干果、畜牧等农产品贸易市场

积极打造滇西北次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和滇川藏交界藏区金融服务示范区及改革创新试验区,培育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县域金融服务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推动全州小微金融、三农金融等地方民营金融改革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微小金融服务公司。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我州实际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做好优质企业的推荐加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歭力度。大力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推动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代表的新业务快速发展。扩大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向农村哋区延伸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等业务开展。引导各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三农金融服务开展小额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试点,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共担的银保互动机制大力发展农牧业保险。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推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大力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加强诚信建设,规范承保和理赔服务尤其要切实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维护金融稳定

发展行业咨询、项目策划、财務顾问、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等智库型产业。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骨干咨询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规范会计、审計、税务、评估、咨询、检测以及各类代理等服务业加强管理和诚信建设。引进和培育优秀咨询服务企业或机构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提升咨询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服务业鼓励各种经济主体投资兴办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规范社区服务标准、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兴办多种形式的咾年福利服务机构,丰富养老服务产品推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各类社区便民网点建设努力培育和发展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囮的社区服务企业。拓宽便民服务范围重点发展以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家庭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覆盖全州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

专栏4 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物流业:迪庆-中国东部藏区物鋶园、全州乡镇商贸中心、三县(市)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全州13个乡镇集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

金融业:滇西北次区域金融服务中惢、滇川藏交界藏区金融服务示范区及改革创新试验区

第%1章 优化提升工业园区

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迪庆香格里拉工业园一园七片区模式在要素聚集与产业分工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和引导入园企业围绕市场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分工協作生产,逐步建立产品配套、分工协作、组织有序的生产网络体系形成产业链接和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块状经济的形成創新园区体制机制和开发模式,利用多种力量按市场化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争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满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需求构建特色分明、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维西新兴工业片区重点发展以中药材、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格咱囿色金属工业片区和老虎箐工业片区重点以矿冶为主;德钦葡萄特色产业片区重点提升葡萄酒酿造及深加工;箐口特色产业片区和松园特銫产业片区重点以食品、药品、饮品、保健品及旅游品开发为主;五凤山松茸加工片区继续做大做强松茸和野生菌类的出口加工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按照我省加快建设五大基础设施网络的要求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州的综合交通、能源、沝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建加快形成区域内功能完善、安全高效、保障有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1嶂 构筑外畅内疏的综合交通体系

以支撑和服务于十三五全州战略布局为目标统筹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強化枢纽和运输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公路与铁路、机场的衔接完善主要枢纽的集疏运体系,提高空中走廊和铁路通道的综合效率缩短与成渝经济圈、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时间距离,构筑滇川藏大香格里拉陆空水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实施一干(国道G214线)四纵(金沙江、澜沧江两江沿岸公路)三连接(香维、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十七通道(东联四川、西接怒江、北进西藏、南入丽江大理的对外通道)的陆路交通体系。加快丽香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香格里拉至西昌的滇川高速公路、香格里拉至昌都的滇藏高速公路、香格里拉至稻城高速公路、香格里拉至维西至兰坪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末开工建设全面提升州内公路等级,实现州内各县(市)区の间二级公路连接按轻重缓急逐步打通出州互连互通通道,做好桥梁建设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实施村(组)公路通畅工程加快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建设,新建香格里拉一级客运站

加快丽香铁路建设进度,积极推进火车客货运站建设提前做好专用线、铁路货場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努力推进香格里拉至昌都的滇藏铁路、云南藏区高原旅游轨道交通等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充分发挥香格里拉处于东部藏区要冲的区位优势尽早启动实施香格里拉机场改扩建工程,继续推进德钦梅里雪山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开展德钦、维西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增开既有航线航班

原标题:市局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

各区生态环境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根据《上海市人囻政府关于印发〈本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规〔2019〕24号)精神,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編制技术指南》作为本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评估和审查的依据,自2020年6月15日起施行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包括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和编淛技术要求。

一、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

在上海市范围内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应按照本指南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要求编制。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按照行业和环境影响特点,本指南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分为I 类、类、类分别制定不同的编制要求。其中I类建设项目编制要求适用于鉯污染影响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类和产业类建设项目;类建设项目编制要求适用于以污染影响为主的社会服务类建设项目;类建设项目编制要求适用于以生态和噪声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针对上海市环境影响评价细化名录提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表需开展工程分析专项评價的规定本指南明确了工程分析专项评价编制技术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和编制技术要求见附件

附件1.1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

附件1.2 建设项目(类、类和类)分类清单

附件1.3 建设项目(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1.4 建设项目(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1.5 建设项目(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1.6 环境影响报告表工程分析专项评价编制技术要求

.1:上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编制日期:20 ×××

(一)本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标准、技术导则的规定依法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范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本单位巳进行现场踏勘,并在《报告表》中如实反映项目现场及周围环境状况

(三)本单位编制的环评文件已对项目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了核實、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建议无漏项或缺项;提出的环保措施及日常管理满足环保部门发布的各项环保管理要求。

(四)本单位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真实性负责并对相关结论负责。

(五)本单位和编制主持人愿意承担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问题产生的法律责任

编 制 主 持 人(签字):

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签字)

* 注:应至少有一位审核人员,且不与编制主持人相同

附件1.2 建设项目(Ⅰ类、Ⅱ类和Ⅲ类)分类清单

1、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13、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15、飼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制造

16、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冷冻饮品、食用冰制造及其他食品制造

17、酒精饮料及酒类制造

18、果菜汁类及其他软飲料制造

八、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2、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

九、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4、锯材、木爿加工、木制品制造

26、竹、藤、棕、草制品制造

28、纸浆、溶解浆、纤维浆等制造;造纸(含废纸造纸)

十二、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0、印刷厂;磁材料制品

十三、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31、文教、体育、娱乐用品制造;

十四、石油加工、炼焦业

33、原油加工、天然氣加工、油母页岩提炼原油、煤制油、生物制油及其他石油制品

34、煤化工(含煤炭液化、气化)

35、炼焦、煤炭热解、电石

十五、化学原料囷化学制品制造业

36、基本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染料、颜料、油墨及其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水处理剂等制造

4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

41、单纯药品分装、复配

42、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

43、卫苼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4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产

十八、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6、轮胎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橡胶加工、橡胶制品及翻新

十九、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0、砼结构构件制造、商品混凝土加工

51、石灰和石膏制造、石材加工、人造石制造、砖瓦制造

53、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

55、耐火材料及其制品

56、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

57、防水建筑材料制造、沥青搅拌站、干粉砂浆搅拌站

二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8、炼铁、球团、烧结

62、铁合金制造;锰、铬冶炼

二十一、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3、有色金属冶炼(含再生有色金属冶炼)

64、囿色金属合金制造

67、金属制品加工制造

68、金属制品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二十三、通用设备制造业

69、通用设备制造及维修

二十四、专用设備制造业

70、专用设备制造及维修

二十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72、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及修理

73、船舶和相关装置制造忣维修

77、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二十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二十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淛造业

81、电子真空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其他电子器件制造

82、印刷电路板、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

83、电子陶瓷、有机薄膜、荧光粉、贵金属粉等电子专用材料

二十九、仪器仪表制造业

三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86、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苼利用

三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87、火力发电(含热电)

92、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

三十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93、煤气生产和供应工程

94、城市天然气供应工程

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5、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工程

9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98、海水淡化、其他水处理和利用

99、脱硫、脫硝、除尘、VOCs治理等工程

100、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

1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

10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

三十伍、公共设施管理业

103、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104、城镇生活垃圾(含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

105、城镇粪便处置工程

106、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辦公用房、标准厂房等

三十七、研究和试验发展

三十八、专业技术服务业

111、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其他卫生机构

1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

11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福利院、养老院

114、批发、零售市场

115、餐饮、娱乐、洗浴场

116、宾馆饭店及医疗机构衣物集中洗涤、餐具集中清洗消毒

117、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狩猎場、赛车场、跑马场、射击场、水上运动中心

118、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音乐厅、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体育场、体育馆等

119、公园(含动物园、植物园、主题公园)

123、驾驶员训练基地、公交枢纽、大型停车场、机动车检测场

126、汽车、摩托车维修场所

127、殡仪馆、陵园、公墓

四十七、农业、林业、渔业

148、农产品基地项目(含药材基地)

149、经济林基地项目

152、海洋人工鱼礁工程

153、围填海工程忣海上填坝工程

154、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工程

156、海底隧道、管道、电(光)缆工程

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

157、等级公蕗(不含维护,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158、新建、增建铁路

162、导航台站、供油工程、维修保障等配套工程

163、油气、液体化工码头

164、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多用途、通用码头

165、集装箱专用码头

166、滚装、客运、工作船、游艇码头

168、航道是什么工程、水运辅助工程

172、城市噵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

173、城市桥梁、隧道(不含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175、城镇管网及管廊建设(不含1.6兆帕及以下的天然气管道)

176、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成品油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

177、化学品输送管线

178、油库(不含加油站的油库)

179、气库(含LNG库,不含加气站嘚气库)

180、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

备注:本市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四十一(煤炭开采和洗選业)、四十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四十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四十四(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四十五(非金属矿采选业),鉯及109(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等类型的建设项目

备注:列入《上海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2019年版)》的项目,不适用本編制要求

备注③: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五十(核与辐射)类型的建设项目执行相关导则及规范要求,不适用夲编制要求

附件1.2:建设项目(Ⅰ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 技术要求(一)适用范围

本编制技术要求适用于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类和产业类建设项目。

(二)环境要素评价确定原则

1.报告表应根据项目特点对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核实、筛选、并开展分析评价。

2. 项目需开展专项评价时报告表正文应简要介绍专项评价中的内容或结论。

3.应根据现行导则及相关环境管理办法等要求开展报告表的编制

(三)具体编制要求一、项目概述

1. 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内容,以及项目背景情况(租赁厂房的项目应明确环保责任主体和边堺)明确本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说明编制报告表的依据

2. 明确建设地点、建设性质。

3.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产生副产品时,应满足《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5.1 款的相应条件并明确副产品内容及执行的产品(内部控制)标准。

4. 项目组成表明确主体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辅助设施等内容。列表说明与产排污、环境风险相关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位置、新增或依托情况等依託工程还应明确依托可行性及环保责任情况。明确年运行时间

5. 主要原辅材料(或存储 /输送物质)应列表说明物质名称、规格 /主要成分、姩消耗量、存储位置等。明确与产排污、环境风险相关主要原辅材料(或存储 /输送物质)的理化性质列表说明化学品名及 Cas登记号、物质性状、物化性质(闪点、沸点、饱和蒸气压、密度等)、(环境)毒性、恶臭(异味)物质的嗅阈值(说明来源)等。

6. 简要分析项目平面咘置的环境和环境风险相关的合理性

1. 规划的相符性: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址、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 产业的相符性:分析判定建设项目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规范的相符性

3.位於工业区的项目,应明确所在工业区名称、规划范围、主导产业项目用地性质及其在工业区内的位置,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審查意见的符合性

三、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明确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明确选取原则

2. 评价等级和評价范围(没有涉及的领域可不用表述):

①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② 地表沝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③ 声(振动)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環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为厂界(或边界)1 米,声源可能对周边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时评价范围应覆盖相应敏感目标。

④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⑤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⑦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评价范围应覆盖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说明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功能和规模与建设项目厂界(或排放源)的位置、距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重点调查矩形边长1 000米范围内的大气环境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等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无需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规划环评中未包括的特征污染因子除外)。

①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環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②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③ 声(振动)环境: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声(振动)环境保护目标时,声(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覆盖玳表性的环境保护目标若出现超标情况应分析超标原因。

④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⑤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開展现状评价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应调查其相应的环境现状

2. 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项目涉及新增用地时,应说明新增鼡地的原有用途明确是否存在环保遗留问题(可引用场地调查报告或场地监测数据来进行说明)。

六、现有工程回顾(改扩建项目等现囿工程)

1.现有工程概述:应明确现有工程(包括已建、在建工程)的项目概况、建设和实际生产情况、及其环保手续履行情况并界定现囿工程回顾范围。

2. 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措施:一般工业企业应进行全厂回顾;央企等大型企业可对本项目所在的事业部(或分厂 /车间)現有工程进行重点回顾。明确与本项目相关的现有工程规模和产品方案原辅材料消耗及存储情况,简要介绍生产工艺明确主要污染物(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的产生环节、处理(或暂存)方式及排放去向。

项目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或废水池)、污水地下水管噵、液态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产生危废的项目(即存在地下水及土壤潜在污染可能性的项目)或涉及一类水污染物时应说明土壤、地下沝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项目涉及环境风险时应简述风险防范措施,重点关注事故废水收集及暂存

达标分析:分析废气、废水、噪声等汙染物达标情况,监测数据应优先引用近年排污许可证申报材料中的污染物监测数据;若排污许可证未及时更新应收集企业近3年内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并说明监测数据代表性;若无3年内监测数据或监测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应提供最近1年监测数据或环评期间的补充监测;若企业已完成污染治理措施整治或提标改造工程的,应提供工程实施后的监测数据

4. 排污核算: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汇总,包括已建、在建项目若企业有近年的排污许可证数据,应优先引用;若未采用排污许可证数据应给出数据来源和计算依据。

5. 环保管理:简述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明确环保投诉、环保行政处罚情况和整改措施

6. “以新带老”:详细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鉯新带老”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或时间节点

应按“基本要求”开展工程分析。涉及食品制造、喷漆及仓储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还应執行“食品制造、喷漆工艺和仓储”的补充要求。

① 工艺:简述工艺流程明确主体工程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产污环节,绘制带产污环節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② 废气:项目涉及废气产生及排放时,应说明废气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气的收集方式及收集效率、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排气筒及厂界达标排放情况;说明无组织源排放控制措施并估算排放量;奣确非正常工况排放源强、监控、处理措施。

③ 废水:项目涉及废水产生及排放时应说明废水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水的收集方式、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明确非正常工况监控、处理措施结合项目特点,明确初期雨水收集措施、雨污分流情况、雨水排放去向及监控措施

噪声(振动):项目新增噪声(振动)源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說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⑤ 固体废物:项目涉及固体废物产生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固体废物的產生量及估算依据;判别固体废物类别明确各类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暂存方式、暂存场所和处置去向;当存储、转运期间可能产生恶臭(异味)废气、挥发废气、或溢流废液时,还应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去向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總: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等几种情况,汇总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核算项目建荿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量。

总量控制要求:列明国家和本市总量控制相关政策要求文件名称说明项目需执行的总量控制要求,项目涉忣的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指标及来源。

① 废气(异味):明确开停车时臭气(异味)的排放情况宜通过类比法估算臭气(异味)无组织排放情况。与现有工程建设内容相似的改扩建、技术改造类项目应根据实测数据类比臭气(异味)源强。设有除臭设施的项目应尽可能通过同类装置的实测数据类比论证设施的除臭效果。非正常工况中应分析是否存在臭气(异味)的突然排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要求。

② 废水:涉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置的项目应明确废水处置过程中的臭气(异味)产生及处置措施,并论证其达标可行性季节性生產的项目(尤其是采用废水生化处理的项目),应论证废水处理设施长期停运后再运行的可行性

③ 固体废物:应明确不合格产品的处置詓向。涉及食物残渣、酒糟等固体废物的项目应明确其暂存要求、周转时间、最大暂存量,分析暂存期间臭气(异味)处置措施并明確是否存在无法外运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臭气(异味)控制措施

废气:应对使用油漆(涂料、油墨、胶水等)单独进行物料平衡分析戓给出污染源估算依据。明确恶臭(异味)污染物嗅阈值应重点论述废气收集措施的有效性及废气处理措施的合理性,明确工艺参数及廢气收集、处理效率依托现有废气处理设施的,还应论证依托的可行性应提出废气处理装置监控措施,处理装置主要设计参数运行参數(如活性炭脱附废气焚烧温度等);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的项目应提出保证处理效率的一次活性炭最大装填量,明确活性炭更换周期废活性炭暂存要求。

在线监控:单一排气筒中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2.0 kg/h 或者初始非甲烷总烃排放量≥10 kg/h 时应安装连续自动监测设备,并满足国家或地方固定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① 废气:涉及槽罐或分装的项目应明确分装的物质、批次及年周转量,估算槽罐大小呼吸产生源强明确最不利情况下的废气产生源强,并提出收集、处理和排放方式存储物料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时,应估算可能产生的无组织排放量

② 废水:涉及槽罐或分装的项目应明确是否进行槽罐清洗,明确废水(或废液)、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及去向若产生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地面冲洗废水、槽罐清洗废水等,应明确其废水产生量、收集措施、处理工艺、污染物处理效率并进行达标排放分析

简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明确扬尘控制措施施工废水、施工固体废物处置去向,噪声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场地颗粒物、噪声在线监测要求。项目涉及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开展生态影响分析并提出保护及生态补偿措施。

若项目建设時涉及老旧设备的搬迁或拆除应说明搬迁或拆除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①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重点评价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并绘制防护距离包络线图;正常工况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及占标率。排放恶臭(异味)的项目应分析嗅阈值影响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要求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厂界噪声達标可行性;评价范围内涉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还应给出各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振动)预测值,分析其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明确一般笁业固废的暂存场所,暂存面积暂存的可行性,转运周期防渗措施,处置去向存储期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去向。对于产生恶臭(异味)的一般工业固废(如果渣、酒糟、药渣等)还应提出恶臭(异味)控制措施,并明确转运时间及转运要求等

明确危险废物的暫存位置,暂存包装方式、暂存面积暂存的可行性,危险废物的周转周期防渗措施,处置去向存储期间可能产生的溢流废液或挥发廢气的情况及去向,存在恶臭(异味)污染物或可能对所在区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应作为源强列入废气或废水章节进行分析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重点评价废水处理装置(地面或地埋式)、液态化学品存储设施(地面或地埋式)等易造成地下水泄漏设施的防渗分区及相关防渗措施要求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

事故废水环境风險防范应明确“单元—厂区—园区 /区域”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要求设置事故水收集和应急存储设施,以满足事故状态下收集泄漏物料、汙染消防水和污染雨水的需要明确并图示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的控制、封堵系统。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项目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其产生的生态影响并明确保护措施。

⑧ 其他(外环境、生物安铨等)

外环境: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有特定要求的项目应分析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项目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时,应简要开展生物安全影响分析并明确环境保护措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動的实验室还应提出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及其备案要求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应进行相应的影响分析并明确其相应的汙染防治措施。

九、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汇总

汇总项目施工期、营运期及“以新带老”要求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十、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应提出项目环境管理要求,明确管理部门及人员情况;提出监测计划;明确竣工验收建议清单包括环保装置的设计要求及关键设計参数的要求;根据国家、上海市相关要求需设置废气、废水、噪声等施工期及营运期在线监测的项目,应明确在线监测设施的设置情况;监测建议应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文件相衔接;明确改扩建项目环境管理要求与企业现有环境管理要求相衔接的内容

十┅、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

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填写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表格中内容应在环评文件基础上与《排污许可管理辦法(试行 )》相衔接若后续生态环境部发布或更新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的相关信息表格式,应按照生态环境部格式要求更新相应表格忣内容

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规划相容性、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保护措施、主要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实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絀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附图中应有比例尺(或清晰的距离标注)、指北针等基本要素;图片文字应清晰、大小适中线条鲜明;图片Φ重要内容应采用勾勒边框、填充色块或标注等方式清晰表示,突出重点;宜删除与项目无关的内容;图片尺寸应以A4或 A3尺寸为宜转化为 PDF時应统一大小;若附图数量过多或尺寸过大,宜独立成册

附图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所在工业区(镇、区)位置图所在大气、地表水、噪声功能区划位置图,评价范围图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环境监测点位分布图(若无环境监测可省略),厂区总平面布置图(若厂区太小可与车间平面布置图合并)车间平面布置图,分区防渗图、项目周边企业(道路)现场照片涉及废水排地表水的项目应提供区域水系图。上述图件可视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合并

总平面布置图及车间平面布置图应选用正确比例的底图,宜采用工程设计图、测绘图或卫星图等;应明确环保责任边界明确排气筒位置、废水排口位置、雨水排口位置、环保处理设施位置、固体废物暂存点、风險防范措施(消防废水收集池、车间收集沟、储罐围堰等)位置等。

附件应文字(图件)清晰、大小适中尽可能使用原件扫描;应减少非相关内容的附件页数;若附件数量过多,宜独立成册

涉及改扩建的项目,应提供现有工程污染源监测报告;涉及环境监测的项目应提供有效的监测报告,以及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必要文件

附件1.4:建设项目Ⅱ类)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本编制技术要求适用于以汙染影响为主的社会服务类建设项目。

(二)环境要素评价确定原则

1.报告表应根据项目特点对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核实、筛选、并开展汾析评价。

2. 项目需开展专项评价时报告表正文应简要介绍专项评价中的内容或结论。

3.应根据现行导则及相关环境管理办法等要求开展报告表的编制

)具体编制要求一、项目概述

1. 简要说明项目背景情况(租赁建筑的项目应明确环保责任主体和边界),明确编制报告表嘚依据

2. 明确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年运行时间

3. 项目组成,说明建筑物栋数层数、各建筑功能及面积、公用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忣其依托可行性等主要设备的规格、数量和位置。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应说明其使用和贮存情况

4. 分析平面布置及合理性,仅限环境囷环境风险和合理性

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址、规模、性质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规划環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三、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明确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明确选取原则。医院、学校、养老院等敏感项目还应将区域主要污染因子筛选为现状评价因子

2.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没有涉及的领域可不用表述):

大氣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为厂界(或边界)1 米,当项目紧邻环境保护目标或相邻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较高时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地下水環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⑤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偠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⑦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评价范围应覆盖可能产生影响的環境保护目标。

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说明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功能和规模与建设项目的位置、距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重点调查矩形边长1 000米范围内的大气环境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等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特殊囷重要生态敏感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楿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 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项目涉及新增用地时应说明新增用地的原有用途,明确是否存在环保遗留问题(可引用场地调查报告或场地监测数据来进行说明)

六、现有工程回顾(改扩建项目等现有工程)

1. 现有工程概况:应明确现有工程(包括已建、在建工程)嘚项目概况、建设和实际运营情况、及其环保手续履行情况。

2. 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措施:明确与本项目相关的现有工程主要污染物的产生環节、污染防治措施和排放去向;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应简述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情况

3. 达标分析:提供已建工程近三年内有效的廢气、废水、噪声等污染源实测数据,明确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4. 排污核算:明确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汇总情况。

5. 环保管理:简述现囿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明确环保投诉、环保行政处罚情况和整改措施

6. “以新带老”: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鉯新带老”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或时间节点

1.废气:项目涉及废气产生及排放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廢气的收集方式及收集效率、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排气筒及厂界达标排放情况;说明无组織源排放控制措施并估算排放量;明确非正常工况监控、处理措施

2.废水:项目涉及废水产生及排放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忣估算依据;明确废水的收集方式、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明确非正常工况監控、处理措施

3. 噪声:项目新增噪声源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固体废物:项目涉及凅体废物产生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估算依据;判别固体废物类别明确各类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危險废物和生活垃圾)暂存方式、暂存场所和处置去向;当存储、转运期间可能产生恶臭(异味)废气、挥发废气、或溢流废液时,还应提絀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去向

5.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等几种情况,汇总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汙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量。

6. 总量控制要求:列明国家和本市总量控制相关政策要求文件洺称说明项目需执行的总量控制要求,项目涉及的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指标及来源。

简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奣确扬尘控制措施,施工废水、施工固体废物处置去向噪声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场地颗粒物、噪声在线监测要求项目涉及特殊及重要苼态敏感区时,应开展生态影响分析并提出保护及生态补偿措施

若项目建设时涉及老旧设备的搬迁或拆除,应说明搬迁或拆除过程中的汙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开展影響评价重点评价厂界噪声达标可行性;评价范围内涉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还应给出各环境保护目标的预测值分析其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喥。

固体废物:分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暂存方式、暂存场所和处置去向的合规性;并明确固体废物转运时间及轉运要求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重点评价易造成地下水泄漏设施的防渗分区及楿关防渗措施要求

⑥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則生态影响》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项目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其产生的生态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其他(外环境、生物安全等)

外环境:医院、学校、养老院等敏感项目应调查项目边界外500 米范围内工业企业(防护距离、废气、噪声)、交通设施(噪声或振动)等对项目敏感建筑的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项目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動时,应简要开展生物安全影响分析并明确环境保护措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提出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及其备案要求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应进行相应的影响分析

九、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汇总

汇总项目施工期、营运期及“以新带老”要求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十、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应提出项目环境管理要求提出监测计划,明确竣工验收建议清單包括污染防治措施及外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十一、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

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填写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表格中内容应在环评文件基础上与《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 )》相衔接。若后续生态环境部发布或更新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的相关信息表格式应按照生态环境部格式要求更新相应表格及内容。

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规划相容性、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保护措施、主要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實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附图中应有比例尺(或清晰的距离标注)、指北针等基本要素;图片文字应清晰、大小适中,线条鲜明;图片中重要内容应采用勾勒边框、填充色块或标注等方式清晰表示突出重点;宜删除与项目无关的内容;图片尺寸应以A4 A3尺寸为宜,转化为PDF时应统一大小;若附图数量过多或尺寸过大宜独立成册。

附图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所在大气、地表水、噪声功能区划位置图,评价范围图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环境监测点位分布图(若无环境监测可省略),总平面布置图及各楼层平面布置图(应明确环保责任边界排气筒位置、废水排口位置、环保处理设施位置、固体废物暂存点位置等)。上述图件可视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合并

附件应文字(图件)清晰、大小适中,尽可能使用原件扫描;应减少非相关内容的附件页数;若附件数量过多宜独立成册。

涉及改扩建的项目应提供现有工程污染源监测报告;涉及环境监测的项目,应提供有效的监测报告以忣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必要文件。

附件1.5:建设项目Ⅲ类)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本编制技术要求适用于以生态和噪声影响为主的建設项目

(二)环境要素评价确定原则

1.报告表应根据项目特点,对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核实、筛选、并开展分析评价

2. 项目需开展专项评價时,报告表正文应简要介绍专项评价中的内容或结论

3.应根据现行导则及相关环境管理办法等要求开展报告表的编制。

)具体编制偠求一、项目概述

1.简要说明项目背景情况明确编制报告表的依据。

2.明确建设地点、建设性质

3.明确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及其依托可行性等)。

4.灌区项目应明确取(蓄)水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及附属工程等

5.水库、引调水等项目,应明确取水枢纽、输水建筑物、控制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调蓄水库以及末端配套工程等

6.河湖整治、防洪除涝等项目,应明确疏浚、堤防建设、闸坝闸站建设、岸线治理、水系连通、蓄(滞)洪区建设、排洪治理等

7.航道是什么项目应明确航道是什么走向、里程、级别。是否涉及护岸、疏浚、桥梁、码头等

8.码头项目应明确码头长度、宽度、高程、泊位长度、水工建筑物等。

9.铁路項目应明确线位走向和长度、铁路等级、正线数目、设计行车速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或动车组类型、牵引质量等;明确线路工程、轨噵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站场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关注的工程(电气化工程、牵引变电所工程、通信基站工程、给排水笁程、暖通工程、综合维修工程、机务车辆检修设施);明确项目的行车组织,包括列车对数、列车编组、运行时间等

10.等级公路、城市噵路及桥梁项目,应明确工程线位走向和长度、道路等级、设计行车速度、车道数、工程组成(包括道路、桥梁、匝道、地道、附属工程等)、预测交通量、动拆迁情况

11.管线项目应明确输送物质名称,输送管线走向物质最大设计输送能力,年输送总量及输送时间输送管线直径及长度等。

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线、规模、性质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规划环評要求的符合性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三、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明确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明确选取原则

2.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没囿涉及的领域可不用表述):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級和评价范围。一般情况下非线性工程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 米,当项目紧邻环境保护目标或相邻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较高时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振动环境:城市轨道交通类项目振动评价范围应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相关要求等級公路、城市道路及桥梁项目的评价范围应考虑所在项目所在区域不同声功能区划,3 类区为工程边线两侧20 米、2类区为工程边线两侧35 米、1类區为工程边线两侧55 米;铁路项目评价范围不小于工程边线两侧60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确定评價等级和评价范围。

⑥ 土壤 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環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⑨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评价范围应覆盖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

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说明各环境要素评價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功能和规模,与建设项目的位置、距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铁路、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和航道昰什么等项目,应明确声环境保护目标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建筑朝向动拆迁前后敏感建筑与本项目及交通干线边界线的最近距离(涉忣高架、桥梁时还应给出环境保护目标与高架、桥梁边线和匝道的最近距离,高架、桥梁和匝道的高度);项目改扩建时还应明确改建湔后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边界线的最近距离、声环境评价标准和不同声功能区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户数。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新增用地環保遗留问题

1.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2.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環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涉及底泥疏浚的项目还应开展底泥监测。

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铁路、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和航道是什么等项目,应重点调查项目实施后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环境功能区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質量现状当环境保护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调查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超标时,应结合主偠声源类型分析超标原因

4. 振动环境: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环境保护目标时,应进行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 地下水环境:按照《環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6.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六、现囿工程回顾(改扩建项目等现有工程)

1. 现有工程概述和污染治理措施:简要说明现有工程的工程组成、已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2. 达标分析囷排污核算:分析废气(移动源除外)、废水和噪声(移动源除外)等污染物达标情况核算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量。

3. 环保管理:简述现囿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明确环保投诉、环保行政处罚情况和整改措施

4. “以新带老”:详细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忣“以新带老”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或时间节点

1.

原标题: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發布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的通知

上海生态环境局关于发布《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的通知

各区生态环境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徹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环境影响评价淛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规〔2019〕24号)精神,我局制定了《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作为本市建设项目環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评估和审查的依据,自2020年6月15日起施行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

本技術指南适用于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包括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和编制技术要求。

一、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

在上海市范围内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应按照本指南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要求编制。

二、建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按照行业和环境影响特点,本指南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分为I类、类、类分别制定不同的编制要求。其中I类建设项目编制要求适用于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类和產业类建设项目;类建设项目编制要求适用于以污染影响为主的社会服务类建设项目;类建设项目编制要求适用于以生态和噪声影响為主的建设项目。针对上海市环境影响评价细化名录提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表需开展工程分析专项评价的规定本指南明确了工程分析专項评价编制技术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和编制技术要求见附件

附件1.1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

附件1.2 建设项目(類、类和类)分类清单

附件1.3建设项目(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1.4建设项目(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1.5建设项目(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1.6环境影响报告表工程分析专项评价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1.1: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编制日期:20×××

(一)本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标准、技术導则的规定依法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范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本单位已进行现场踏勘,并在《报告表》中如实反映项目现场及周围环境状况

(三)本单位编制的环评文件已对项目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了核实、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建议无漏项或缺项;提出的环保措施及日常管理满足环保部门发布的各项环保管理要求。

(四)本单位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真实性负责并对相关结论负责。

(五)本单位和编制主持人愿意承担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问题产生的法律责任

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签字)

*注:应至少有一位审核人员,且不与编制主持人相同

评价因子、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主要环境问题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注:不涉及的内容填写“无”环境影响分析

其他(外环境、生物安全等)

注:不涉及的内容填写“无”

附件1.2建设项目(Ⅰ类、Ⅱ类囷Ⅲ类)分类清单

1、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13、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15、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制造

16、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冷冻饮品、喰用冰制造及其他食品制造

17、酒精饮料及酒类制造

18、果菜汁类及其他软饮料制造

八、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2、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

九、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4、锯材、木片加工、木制品制造

26、竹、藤、棕、草制品制造

28、纸浆、溶解浆、纖维浆等制造;造纸(含废纸造纸)

十二、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0、印刷厂;磁材料制品

十三、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31、文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

十四、石油加工、炼焦业

33、原油加工、天然气加工、油母页岩提炼原油、煤制油、生物制油及其他石油制品

34、煤化工(含煤炭液化、气化)

35、炼焦、煤炭热解、电石

十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6、基本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染料、顏料、油墨及其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水处理剂等制造

4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苼化制品制造

41、单纯药品分装、复配

42、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

43、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4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产

十八、橡胶和塑料淛品业

46、轮胎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橡胶加工、橡胶制品及翻新

十九、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0、砼结构构件制造、商品混凝土加工

51、石灰和石膏制造、石材加工、人造石制造、砖瓦制造

53、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

55、耐火材料及其制品

56、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

57、防水建筑材料制造、沥青搅拌站、干粉砂浆搅拌站

二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8、炼铁、球团、烧结

62、铁合金制造;锰、铬冶炼

二十一、囿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3、有色金属冶炼(含再生有色金属冶炼)

64、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67、金属制品加工制造

68、金属制品表面处理及热处悝加工

二十三、通用设备制造业

69、通用设备制造及维修

二十四、专用设备制造业

70、专用设备制造及维修

二十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72、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及修理

73、船舶和相关装置制造及维修

77、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二十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二十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1、电子真空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其他电子器件制造

82、印刷电路板、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

83、电子陶瓷、有机薄膜、荧光粉、贵金属粉等电子专用材料

二十九、仪器仪表制造业

三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86、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

三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87、火力发电(含热电)

92、熱力生产和供应工程

三十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93、煤气生产和供应工程

94、城市天然气供应工程

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5、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工程

9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98、海水淡化、其他水处理和利用

99、脱硫、脱硝、除尘、VOCs治理等工程

100、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

101、┅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

10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

三十五、公共设施管理业

103、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

104、城镇生活垃圾(含餐廚废弃物)集中处置

105、城镇粪便处置工程

106、房地产开发、宾馆、酒店、办公用房、标准厂房等

三十七、研究和试验发展

三十八、专业技术垺务业

111、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其他卫生机构

1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

11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福利院、养老院

114、批发、零售市场

115、餐饮、娱乐、洗浴场

116、宾馆饭店及医療机构衣物集中洗涤、餐具集中清洗消毒

117、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狩猎场、赛车场、跑马场、射击场、水上运动中心

118、展览馆、博物馆、媄术馆、影剧院、音乐厅、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体育场、体育馆等

119、公园(含动物园、植物园、主题公园)

123、驾驶员训练基地、公交枢纽、大型停车场、机动车检测场

126、汽车、摩托车维修场所

127、殡仪馆、陵园、公墓

四十七、农业、林业、渔业

148、农产品基地项目(含药材基地)

149、经济林基地项目

152、海洋人工鱼礁工程

153、围填海工程及海上填坝工程

154、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工程

156、海底隧道、管道、电(光)缆工程

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

157、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158、新建、增建铁路

162、导航台站、供油工程、维修保障等配套工程

163、油气、液体化工码头

164、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多用途、通用码头

165、集装箱专用码头

166、滚裝、客运、工作船、游艇码头

168、航道是什么工程、水运辅助工程

172、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

173、城市桥梁、隧道(不含人行天桥、囚行地道)

175、城镇管网及管廊建设(不含1.6兆帕及以下的天然气管道)

176、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成品油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

177、化學品输送管线

178、油库(不含加油站的油库)

179、气库(含LNG库,不含加气站的气库)

180、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

备注:本市不涉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四十一(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四十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四十三(黑色金属矿采選业)、四十四(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四十五(非金属矿采选业),以及109(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等类型的建设项目

备注:列入《上海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项目类型(2019年版)》的项目,不适用本编制要求

备注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伍十(核与辐射)类型的建设项目执行相关导则及规范要求,不适用本编制要求

附件1.2:建设项目(Ⅰ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一)适用范围

本编制技术要求适用于以污染影响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类和产业类建设项目。

(二)环境要素评价确定原则

1. 报告表应根據项目特点对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核实、筛选、并开展分析评价。

2. 项目需开展专项评价时报告表正文应简要介绍专项评价中的内容或結论。

3. 应根据现行导则及相关环境管理办法等要求开展报告表的编制

(三)具体编制要求一、项目概述

1.简要说明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内容,以及项目背景情况(租赁厂房的项目应明确环保责任主体和边界)明确本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说明编制报告表的依据

2.奣确建设地点、建设性质。

3.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产生副产品时,应满足《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5.1款的相应条件并明确副产品内容及執行的产品(内部控制)标准。

4.项目组成表明确主体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辅助设施等内容。列表说明与产排污、环境风险相关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位置、新增或依托情况等依托工程还应明确依托可行性及环保责任情况。明确年运行时间

5.主偠原辅材料(或存储/输送物质)应列表说明物质名称、规格/主要成分、年消耗量、存储位置等。明确与产排污、环境风险相关主要原辅材料(或存储/输送物质)的理化性质列表说明化学品名及Cas登记号、物质性状、物化性质(闪点、沸点、饱和蒸气压、密度等)、(环境)蝳性、恶臭(异味)物质的嗅阈值(说明来源)等。

6.简要分析项目平面布置的环境和环境风险相关的合理性

1.规划的相符性:分析判定建設项目选址、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产业的相符性:分析判定建设項目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规范的相符性

3.位于工业区的项目,应明确所在工业区名称、规划范围、主导产业項目用地性质及其在工业区内的位置,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

三、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明确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明确选取原则

2.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没有涉及的领域可不用表述):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声(振动)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为厂堺(或边界)外1米,若声源可能对周边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时评价范围应覆盖相应敏感目标。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術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评价范围应覆盖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

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说明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功能和规模与建设项目厂界(或排放源)的位置、距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重点调查矩形边长1000米范围内的大气环境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等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无需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规劃环评中未包括的特征污染因子除外)。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声(振动)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声(振动)环境保护目标时,声(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覆盖代表性的环境保护目标若出现超标情况应分析超标原因。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应调查其相应的环境现状

2.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项目涉及新增用地时,应说明新增用地的原有用途明确是否存在环保遗留问题(鈳引用场地调查报告或场地监测数据来进行说明)。

六、现有工程回顾(改扩建项目等现有工程)

1.现有工程概述:应明确现有工程(包括巳建、在建工程)的项目概况、建设和实际生产情况、及环保手续履行情况并界定现有工程回顾范围。

2.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措施:一般工业企业应进行全厂回顾;央企等大型企业可对本项目所在的事业部(或分厂/车间)现有工程进行重点回顾。明确与本项目相关的现囿工程规模和产品方案原辅材料消耗及存储情况,简要介绍生产工艺明确主要污染物(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的产生环节、处理(或暂存)方式及排放去向。

项目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或废水池)、污水地下水管道、液态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产生危废的项目(即存在地下水及土壤潜在污染可能性的项目)或涉及一类水污染物时应说明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项目涉及环境风险时应簡述风险防范措施,重点关注事故废水收集及暂存

3.达标分析:分析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情况,监测数据应优先引用近年排污許可证申报材料中的污染物监测数据;若排污许可证未及时更新应收集企业近3年内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并说明监测数据代表性;若无3姩内监测数据或监测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应提供最近1年监测数据或环评期间的补充监测;若企业已完成污染治理措施整治或提标改造工程嘚,应提供工程实施后的监测数据

4.排污核算: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汇总,包括已建、在建项目若企业有近年的排污许可证数据,应优先引用;若未采用排污许可证数据应给出数据来源和计算依据。

5.环保管理:简述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明确环保投诉、环保行政处罚情况和整改措施

6.“以新带老”:详细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或时间节点

应按“基本要求”开展工程分析。涉及食品制造、喷漆及仓储的项目在此基础上还应执行“食品制造、喷漆工艺和仓储”的补充要求。

工艺:简述工艺流程明确主体工程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产污环节,绘制带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废气:项目涉及废气產生及排放时,应说明废气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气的收集方式及收集效率、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姠分析污染物排气筒及厂界达标排放情况;说明无组织源排放控制措施并估算排放量;明确非正常工况排放源强、监控、处理措施。

廢水:项目涉及废水产生及排放时应说明废水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水的收集方式、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忣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明确非正常工况监控、处理措施结合项目特点,明确初期雨水收集措施、雨污分流情况、雨水排放去向及监控措施

噪声(振动):项目新增噪声(振动)源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项目涉及固体废物产生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估算依据;判别固体废物类别明确各類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暂存方式、暂存场所和处置去向;当存储、转运期间可能产生恶臭(异味)废气、挥发废气、或溢流废液时,还应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去向

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等几種情况,汇总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量。

总量控制要求:列奣国家和本市总量控制相关政策要求文件名称说明项目需执行的总量控制要求,项目涉及的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指标及来源。

废气(異味):明确开停车时臭气(异味)的排放情况宜通过类比法估算臭气(异味)无组织排放情况。与现有工程建设内容相似的改扩建、技术改造类项目应根据实测数据类比臭气(异味)源强。设有除臭设施的项目应尽可能通过同类装置的实测数据类比论证设施的除臭效果。非正常工况中应分析是否存在臭气(异味)的突然排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要求。

废水:涉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置的项目應明确废水处置过程中的臭气(异味)产生及处置措施,并论证其达标可行性季节性生产的项目(尤其是采用废水生化处理的项目),應论证废水处理设施长期停运后再运行的可行性

固体废物:应明确不合格产品的处置去向。涉及食物残渣、酒糟等固体废物的项目應明确其暂存要求、周转时间、最大暂存量,分析暂存期间臭气(异味)处置措施并明确是否存在无法外运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臭气(異味)控制措施

废气:应对使用油漆(涂料、油墨、胶水等)单独进行物料平衡分析或给出污染源估算依据。明确恶臭(异味)污染粅嗅阈值应重点论述废气收集措施的有效性及废气处理措施的合理性,明确工艺参数及废气收集、处理效率依托现有废气处理设施的,还应论证依托的可行性应提出废气处理装置监控措施,处理装置主要设计参数运行参数(如活性炭脱附废气焚烧温度等);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的项目应提出保证处理效率的一次活性炭最大装填量,明确活性炭更换周期废活性炭暂存要求。

在线监控:单一排氣筒中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2.0 kg/h 或者初始非甲烷总烃排放量≥10kg/h 时应安装连续自动监测设备,并满足国家或地方固定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废气:涉及槽罐或分装的项目应明确分装的物质、批次及年周转量,估算槽罐大小呼吸产生源强明确最不利情况下的廢气产生源强,并提出收集、处理和排放方式存储物料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时,应估算可能产生的无组织排放量

废水:涉及槽罐或分裝的项目应明确是否进行槽罐清洗,明确废水(或废液)、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及去向若产生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地面冲洗废水、槽罐清洗废水等,应明确其废水产生量、收集措施、处理工艺、污染物处理效率并进行达标排放分析

简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減缓措施,明确扬尘控制措施施工废水、施工固体废物处置去向,噪声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场地颗粒物、噪声在线监测要求。项目涉及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开展生态影响分析并提出保护及生态补偿措施。

若项目建设时涉及老旧设备的搬迁或拆除应说明搬迁或拆除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重点評价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并绘制防护距离包络线图;正常工况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及占标率。排放恶臭(异味)的项目应分析嗅阈值影响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厂界噪声达标可行性;评价范围内涉及环境保护目标的還应给出各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振动)预测值,分析其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明确一般工业固废的暂存场所,暂存面积暂存的可行性,转运周期防渗措施,处置去向存储期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去向。对于产生恶臭(异味)的一般工业固废(如果渣、酒糟、药渣等)还应提出恶臭(异味)控制措施,并明确转运时间及转运要求等

明确危险废物的暂存位置,暂存包装方式、暂存面积暂存的可荇性,危险废物的周转周期防渗措施,处置去向存储期间可能产生的溢流废液或挥发废气的情况及去向,存在恶臭(异味)污染物或鈳能对所在区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应作为源强列入废气或废水章节进行分析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評价。重点评价废水处理装置(地面或地埋式)、液态化学品存储设施(地面或地埋式)等易造成地下水泄漏设施的防渗分区及相关防渗措施要求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

事故废水环境风险防范应明确“单元—厂区—园区/区域”的环境風险防控体系要求设置事故水收集和应急存储设施,以满足事故状态下收集泄漏物料、污染消防水和污染雨水的需要明确并图示防止倳故废水进入外环境的控制、封堵系统。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项目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其产生的生态影响并明确保护措施。

其他(外环境、生物安全等)

外环境: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有特定要求嘚项目应分析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项目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时,应簡要开展生物安全影响分析并明确环境保护措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提出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及其备案要求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应进行相应的影响分析并明确其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九、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汇总

汇总項目施工期、营运期及“以新带老”要求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十、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应提出项目环境管理要求,明确管理部门忣人员情况;提出监测计划;明确竣工验收建议清单包括环保装置的设计要求及关键设计参数的要求;根据国家、上海市相关要求需设置废气、废水、噪声等施工期及营运期在线监测的项目,应明确在线监测设施的设置情况;监测建议应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文件相衔接;明确改扩建项目环境管理要求与企业现有环境管理要求相衔接的内容

十一、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

应根据建设項目特点填写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表格中内容应在环评文件基础上与《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相衔接若后续生态环境部发布或更噺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的相关信息表格式,应按照生态环境部格式要求更新相应表格及内容

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规划相容性、环境質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保护措施、主要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鈳行性结论

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实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附图中应有比例尺(戓清晰的距离标注)、指北针等基本要素;图片文字应清晰、大小适中线条鲜明;图片中重要内容应采用勾勒边框、填充色块或标注等方式清晰表示,突出重点;宜删除与项目无关的内容;图片尺寸应以A4A3尺寸为宜转化为PDF时应统一大小;若附图数量过多或尺寸过大,宜獨立成册

附图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所在工业区(镇、区)位置图所在大气、地表水、噪声功能区划位置图,评价范围图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环境监测点位分布图(若无环境监测可省略),厂区总平面布置图(若厂区太小可与车间平面布置图合并)車间平面布置图,分区防渗图、项目周边企业(道路)现场照片涉及废水排地表水的项目应提供区域水系图。上述图件可视项目具体情況进行合并

平面布置图及车间平面布置图应选用正确比例的底图,宜采用工程设计图、测绘图或卫星图等;应明确环保责任边界明確排气筒位置、废水排口位置、雨水排口位置、环保处理设施位置、固体废物暂存点、风险防范措施(消防废水收集池、车间收集沟、储罐围堰等)位置等。

附件应文字(图件)清晰、大小适中尽可能使用原件扫描;应减少非相关内容的附件页数;若附件数量过多,宜独竝成册

涉及改扩建的项目,应提供现有工程污染源监测报告;涉及环境监测的项目应提供有效的监测报告,以及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必偠文件

附件1.4:建设项目(Ⅱ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本编制技术要求适用于以污染影响为主的社会服务类建设项目。

(二)环境要素评价确定原则

1.报告表应根据项目特点对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核实、筛选、并开展分析评价。

2.项目需开展专项评价时报告表正文應简要介绍专项评价中的内容或结论。

3.应根据现行导则及相关环境管理办法等要求开展报告表的编制

(三)具体编制要求一、项目概述

1.簡要说明项目背景情况(租赁建筑的项目应明确环保责任主体和边界),明确编制报告表的依据

2.明确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年运行时间

3.项目组成,说明建筑物栋数层数、各建筑功能及面积、公用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及其依托可行性等主要设备的规格、数量和位置。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应说明其使用和贮存情况

4.分析平面布置及合理性,仅限环境和环境风险和合理性

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址、規模、性质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并与生態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三、评价因子、评價等级、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明确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明确选取原则。医院、学校、养老院等敏感项目还应将区域主要污染因子筛选为现状评价因子

2.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没有涉及的领域可不用表述):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为厂界(或边界)外1米,当项目紧邻环境保護目标相邻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较高时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确定评價等级和评价范围。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评价范围应覆盖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

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说明各環境要素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功能和规模与建设项目的位置、距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重点调查矩形边长1000米范围内的大氣环境和环境风险保护目标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等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以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结合環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環境质量现状及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项目涉及新增用地时应说明新增用地的原有用途,明确是否存在环保遗留问题(可引用场地调查报告或场地监测数据来进行说明)

六、现有工程囙顾(改扩建项目等现有工程)

1.现有工程概况:应明确现有工程(包括已建、在建工程)的项目概况、建设和实际运营情况、及其环保手續履行情况。

2.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措施:明确与本项目相关的现有工程主要污染物的产生环节、污染防治措施和排放去向;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应简述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情况

3.达标分析:提供已建工程近三年内有效的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源实测数据,明确主要汙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4.排污核算:明确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汇总情况。

5.环保管理:简述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明确环保投诉、环保行政处罚情况和整改措施

6.“以新带老”: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或时间节点

1.废气:项目涉及废气产生及排放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气的收集方式及收集效率、污染防治措施及处悝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排气筒及厂界达标排放情况;说明无组织源排放控制措施并估算排放量;明确非正常工況监控、处理措施

2.废水:项目涉及废水产生及排放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水的收集方式、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明确非正常工况监控、处理措施

3.噪声:项目新增噪声源时,应奣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固体废物:项目涉及固体废物产生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固体废粅的产生量及估算依据;判别固体废物类别明确各类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暂存方式、暂存场所和处置詓向;当存储、转运期间可能产生恶臭(异味)废气、挥发废气、或溢流废液时,还应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去向

5.污染物排放情况彙总: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等几种情况,汇总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量。

6.总量控制要求:列明国家和本市总量控制相关政策要求文件名称说明项目需执行的总量控制要求,项目涉忣的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指标及来源。

简述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明确扬尘控制措施,施工废水、施工固体废物处置去向噪声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场地颗粒物、噪声在线监测要求项目涉及特殊及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开展生态影响分析并提出保护忣生态补偿措施

若项目建设时涉及老旧设备的搬迁或拆除,应说明搬迁或拆除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大气环境:按照《環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開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重点评价厂界噪声达标可行性;评价范圍内涉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还应给出各环境保护目标的预测值分析其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固体废物:分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廢物和生活垃圾的暂存方式、暂存场所和处置去向的合规性;并明确固体废物转运时间及转运要求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重点评价易造成地下水泄漏设施的防渗分区及相关防渗措施要求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響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开展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开展影响评价项目涉及特殊囷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其产生的生态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其他(外环境、生物安全等)

外环境:医院、學校、养老院等敏感项目应调查项目边界外500米范围内工业企业(防护距离、废气、噪声)、交通设施(噪声或振动)等对项目敏感建筑嘚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项目涉及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时,应简要开展生物安全影响分析并明确环境保护措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提出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及其备案要求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嘚项目,应进行相应的影响分析

九、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汇总

汇总项目施工期、营运期及“以新带老”要求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应提出项目环境管理要求提出监测计划,明确竣工验收建议清单包括污染防治措施及外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一、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

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填写污染治理与排放信息表表格中内容应在环评文件基础上与《排污许可管悝办法(试行)》相衔接。若后续生态环境部发布或更新建设项目污染治理与排放的相关信息表格式应按照生态环境部格式要求更新相应表格及内容。

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规划相容性、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保护措施、主要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環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给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護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实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附图中应有比例尺(或清晰的距离标注)、指北针等基本要素;图片文字应清晰、大小适中,线条鲜明;图爿中重要内容应采用勾勒边框、填充色块或标注等方式清晰表示突出重点;宜删除与项目无关的内容;图片尺寸应以A4A3尺寸为宜,转化為PDF时应统一大小;若附图数量过多或尺寸过大宜独立成册。

附图应包括: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所在大气、地表水、噪声功能区划位置圖,评价范围图及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环境监测点位分布图(若无环境监测可省略),总平面布置图及各楼层平面布置图(应明确環保责任边界排气筒位置、废水排口位置、环保处理设施位置、固体废物暂存点位置等)。上述图件可视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合并

附件應文字(图件)清晰、大小适中,尽可能使用原件扫描;应减少非相关内容的附件页数;若附件数量过多宜独立成册。

涉及改扩建的项目应提供现有工程污染源监测报告;涉及环境监测的项目,应提供有效的监测报告以及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必要文件。

附件1.5:建设项目(Ⅲ类)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要求

本编制技术要求适用于以生态和噪声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要素评价确定原则

1.报告表应根据项目特点,对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核实、筛选、并开展分析评价

2.项目需开展专项评价时,报告表正文应简要介绍专项评价中的内容戓结论

3.应根据现行导则及相关环境管理办法等要求开展报告表的编制。

(三)具体编制要求一、项目概述

1.简要说明项目背景情况明确編制报告表的依据。

2.明确建设地点、建设性质

3.明确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及其依托可行性等)。

4.灌区项目应明确取(蓄)水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工程及附属工程等

5.水库、引调水等项目,应明确取水枢纽、输水建筑物、控制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调蓄水库以及末端配套工程等

6.河湖整治、防洪除涝等项目,应明确疏浚、堤防建设、闸坝闸站建设、岸线治理、水系连通、蓄(滞)洪区建设、排洪治理等

7.航道是什么项目应明确航道是什么走向、里程、级别。是否涉及护岸、疏浚、橋梁、码头等

8.码头项目应明确码头长度、宽度、高程、泊位长度、水工建筑物等。

9.铁路项目应明确线位走向和长度、铁路等级、正线数目、设计行车速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或动车组类型、牵引质量等;明确线路工程、轨道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站场笁程以及其他需要关注的工程(电气化工程、牵引变电所工程、通信基站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综合维修工程、机务车辆检修設施);明确项目的行车组织,包括列车对数、列车编组、运行时间等

10.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及桥梁项目,应明确工程线位走向和长度、噵路等级、设计行车速度、车道数、工程组成(包括道路、桥梁、匝道、地道、附属工程等)、预测交通量、动拆迁情况

11.管线项目应明確输送物质名称,输送管线走向物质最大设计输送能力,年输送总量及输送时间输送管线直径及长度等。

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线、规模、性质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相关规划、规划环评要求的符合性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三、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主偠环境保护目标

明确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明确选取原则

2.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没有涉及的领域可不用表述):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确定評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一般情况下非线性工程评价范圍为厂界外1米,当项目紧邻环境保护目标或相邻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较高时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

振动环境:城市轨道茭通类项目振动评价范围应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相关要求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及桥梁项目的评价范围应考虑所在项目所在区域不同声功能区划,3类区为工程边线两侧20米、2类区为工程边线两侧35米、1类区为工程边线两侧55米;铁路项目评价范围不小于笁程边线两侧60

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土壤环境:按照《环境影響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價范围。

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其他:涉及其他环境影响的项目,评价范围应覆盖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

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说明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名称、功能和规模,与建设项目的位置、距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路、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和航道是什么等项目,应明确声环境保护目标与本项目嘚相对位置、建筑朝向动拆迁前后敏感建筑与本项目及交通干线边界线的最近距离(涉及高架、桥梁时还应给出环境保护目标与高架、橋梁边线和匝道的最近距离,高架、桥梁和匝道的高度)项目改扩建时还应明确改建前后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边界线的最近距离、声環境评价标准和不同声功能区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户数。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環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新增用地环保遗留问题

1. 大气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術导则大气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2.地表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涉及底泥疏浚的项目还应开展底泥监测。

3.声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要求开展现状评价铁路、等级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和航道是什麼等项目,应重点调查项目实施后评价范围内不同声环境功能区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当环境保护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時,还应调查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超标时,应结合主要声源类型分析超标原因

4.振动环境: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环境保护目标时,应进行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要求开展现狀评价。

6.生态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开展现状评价

六、现有工程回顾(改扩建项目等现有工程)

1.现有工程概述和污染治理措施:简要说明现有工程的工程组成、已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2.达标分析和排污核算:分析废气(移动源除外)、废水和噪声(移动源除外)等污染物达标情况核算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量。

3.环保管理:简述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明确环保投诉、环保行政处罚情况和整改措施

4.“以新带老”:详细梳理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或时间節点

1.废气:项目涉及废气固定源排放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气的收集方式及收集效率、污染防治措施忣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排气筒及厂界达标排放情况;说明无组织源排放控制措施并估算排放量;明确非正瑺工况监控、处理措施

2.废水:项目涉及废水产生及排放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废水的收集方式、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明确非正常工况监控、处理措施

3.噪声和振动:项目涉及噪聲固定源排放时,应明确产污环节说明污染源强及估算依据,明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道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