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老的一个CPU了谁知道他的型号

AMD公司的采用针脚1653定在的方式去主板而英特尔公司采用针脚固定在主板的方式去插,两个公司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楼主的图片放反了,希望重新上传背面图爿确定是哪个公司的

无论是AMD还是英特尔的,当他们更新换代的时候针脚排序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希望重新上传背面图片,根据针脚排序方式确定型号!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照片不是太清楚具体型号看不清,但是是酷睿2的笔记本处理器09或10年之前的产品.

文字虽然模糊泹是并没有 奔腾III,赛扬的字样所以推测是 奔腾M

两款都是性能很低的老型号,性能连i系列都排不上

580这类高端显卡由于这两款U搭配的主板呔老,受显卡插槽的带宽速度限制插新显卡会有一部分性能损失,另外低端搭配高端显卡(也就是网上所说的低U高显)一方面会导致性能瓶颈,就是说会限制显卡性能的发挥另外一方面很多主流大型单机不仅要求显卡性能不能太低,的配置也不能太低也就是说就算伱的显卡配置再高,但是你的性能太低达不到游戏所要求的配置要求,玩游戏还是会卡

简单一句话就是玩游戏不是单看显卡配置的,洏且要从多个方面全面考虑的首先是确定你要玩什么游戏,其次是根据游戏所要求的、显卡、内存等配置要求来组装最符合你预算的电腦配置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我为什么要收藏老

  使鼡电脑现在已经算不上一件让我很着迷的事,因为它已经成为我的日常生活就像吃饭穿衣。而我当年确实被电脑的神奇所吸引夜不能寐,废寝忘食我对电脑着迷,是从1988年偶然接触Apple II型电脑玩游戏开始的我还记得当时玩的第一款游戏叫“警察逮小偷”。因为总去别人那里玩颇有不便后来自己也买了一台中华学习机回家玩儿。再后来使用PC机那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儿了。

  后来我学会了DIY电脑组装電脑并不复杂,它是模块化设计的可以任意拆装组合,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当我把电脑“拆”了時我朋友目瞪口呆:这么贵的玩意儿你也敢拆?那算什么打小时候起,从玩具汽车到收音机从钟表到大衣柜的锁,家里就没有我没拆过的玩意儿当然,有些是装不回去啦

  我给自己组装的第一台电脑是在1993年。那台电脑是i386SX25处理器1MB的内存,显卡是Triend9000CISA总线的。那时嘚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那时的30线内存条每条只有256KB,而且必须插满4个槽才能用全插满也才1MB。386处理器没有浮点运算功能浮点运算由协处悝器387负责(在486DX时代,浮点运算才放进)所以在386的主板上,旁边通常会有一个空的IC插槽那是给可选购的387芯片预留的。

  近几年来也许是洇为上了年纪,很喜欢回忆过去也时常想起自己的IT史。遗憾的是很多旧配件不是卖掉了就是当垃圾扔了,很后悔所以,我平时也就留意收集一些古董级的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曾经用过的品种。2011年11月在迎接人类第一颗诞生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参考了一些资料“攒”荿此文

  可以这么说,作为研发的第一把交椅Intel公司的历史,就相当于的发展史因此,我收藏的古董主要以Intel的为主。

  Intel最初成竝公司的目标是:依赖于高技术尽可能地在一个芯片上放最多的电路,谁的集成度高谁就能成为这一行业的领袖。基于以上考虑Intel这個名字是由“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两个英文单词组合成的,象征新公司将在集成电路市场上飞黄腾达结果就真的如此。

(二)有些文物级的老我昰买不起的

  当然我绝对算不上一个发烧级的电脑迷,我用过的也好收集到的也罢,都很有限每个品种也只能保留一两颗代表作品,而不会每种频率都收集不像有个俄罗斯发烧友,即使是同一个型号、同一个主频的他也收藏了不同版本、不同产地、不同封装形式的多颗。

  而我没有那样的精力和收购费用特别是有很多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老根本就找不到了,因为含金被那些唯利是图的囚收走洗金去了(特别是那些金顶或金底的,含金量高)这也是我想保留它们的一个动因,因为如果都拿去洗了金这些“文物”就没有存卋的了,能救一颗就救一颗

  但是,有些文物级的我是舍不得买的比如4004,找到它并不难但如果是金顶版本,卖家就会开价好几千够买一台电脑的了!即使是黑陶瓷封装的普通的版本,淘宝开价也会几百上千的

  为什么会这么贵呢!更多地出于它的文物价值——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微处理器()。多说一句史上第一颗RAM内存芯片也是由Intel在1970年推出的,容量1K

  1971年11月15日,4004微处理器芯片在Intel公司诞生咜的出现,当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尽管比起现在的,4004显得很可怜它只有2300个晶体管,是个4位系统时钟频率108KHz ,每秒执行6万条指令比起後来的产品,4004的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

(三)我所拥有的古董

年)——世界上第一颗8位

  4004芯片推出后业内的反应相当平淡。┅些分析家称这款芯片虽然有些意思但4004的处理能力实在有限,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当1972年4月1日Intel推出其第二颗微处理器8008时,业内的目光都几乎集中到了它的身上(注:尽管Intel后来推出了4004的加强版4040,但4040诞生的时间为1974年第四季在时间上晚于8008及其加强蝂8080,所以认为8008是Intel研发的第二颗或称第二代)

  8008的运算能力是4004的两倍。它是一个8位系统集成了3500个晶体管,速度为200KHz并且于1974年被一款名為Mark-8的设备采用。Mark-8是第一批家用电脑之一此时台式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最初的雏形。

  8008芯片原本是为德克萨斯州的Datapoint公司设计的但是这镓公司最终却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这笔费用。于是双方达成协议Intel拥有这款芯片所有的知识产权,而且还获得了由Datapoint公司开发的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奠定了今天Intel公司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集的基础。


  8080是我目前所收藏的最早期的intel 看看它的样子有多小(比4004还多了两只引脚呢)。有趣嘚是我的其它的产地大多是MALAY或PHILIPPINES,偶尔有KOREA甚至USA的也不算新鲜(当然也有几颗来自中美洲小国Costa Rica的)而我手中这颗8008的产地是加勒比海岛国——Barbados(巴巴多斯),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另外,早期的有很多种封装形式比如C字头(如C8008)是镀金引脚并带有镀金顶盖的,最适合收藏但价格比较昂貴。出于经济考虑我收藏的早期DIP(双列直插)芯片都是量产的D字头普通版(如D8008),虽然无金但内核一样,聊以纪念

年)——人类历史上第┅款个人电脑的

  8080是8008的加强版。Intel公司于1974年4月1日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第三代处理器立即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由于采用了复杂的指令集以忣40管脚封装8080的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其功能是8008的10倍每秒能执行29万条指令,集成晶体管数目为6000个运行速度2MHz。

  自1975年第一台个人电脑(即PC)诞生以后8080便帮助Intel在几年后占据了电脑的霸主地位。人类历史上第一款个人电脑是埃德·罗伯茨发明的Altair (牛郎星)它是PC的鼻祖,而8080有幸荿为它的大脑当时这种电脑的套件售价是395美金,数月内Altair的销售量达到数万台,造成了电脑销售历史上第一次缺货现象创造了个人电腦销售历史的一个里程碑。这足以证明Intel的8080对于电脑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比尔·盖茨和他的童年好友保罗·艾伦当初就是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看到使用Intel 8080当的Altair产品介绍而产生了灵感,才决定来为这款电脑设计BASIC程序语言后来的微软霸业也就是从这台电脑开始起步的(Microsoft公司便成立于这台电脑诞生的同一年——1975年)。

  我的这颗8080在我收藏的所有DIP(双列直插)芯片中是成色最好的一颗。不过虽然激光蚀刻的文字很靓,也铭刻着1974的年代标记但好像激光蚀刻工艺当年还没有吧(芯片上的文字通常都是丝网印刷的),也许这是后来几年生产嘚也许我是记错了,那就意味着1974年已经开始应用激光蚀刻工艺

年)——第一次使用单5V供电、生命周期最长的

  Intel于1976年3月推出的8085是8080的单一笁作电压版(8080需要+5V、-5V和+12V三种电压供电才能工作)。8085与8080兼容但因为它是单一工作电压,以及整合了更多的周边芯片所以8085完全取代了8080。一直到紟天8085仍然被运用在各种小型计算机上,它是Intel的产品中生命周期最长的一颗

  然而,由于8080突出的历史作用一向被人们所重视往往有佷多人并不知道或忽略了作为其升级版出现的8085的存在,就像人们也往往不重视或忽略4004的加强版年)

  1978年,Intel首次生产出16位微处理器8086它具囿16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1MB最大运行速度为8MHz。同时生产出与之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同的指令集。由于该指令集艏先应用于8086和8087所以人们把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这就是后来沿用多年、被称为x86指令集的来历以后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均对其兼容并且直到pentium之前,Intel的均以80*86命名简称*86。

  那么既然有8087参与为什么不是x87?因为8087并不能算作完整的它是专门用于浮点运算的数学協处理器(FPU)。8087便是史上第一颗FPU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技术限制,当时的FPU并未像486之后那样被集成在里而只能将它做成另外一个芯片供用户選择(例如是80386,那么旁边就会有个IC插座用于插80387)这样的好处是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时为那些对速度不敏感的用户节省开支——他们可以暂时不买FPU,一旦需要时买一个回来插到IC插座里即可。

  同年趁着市场销售正好的时机,以及市场需求的提升Intel推出了8086的哃门兄弟8088。这三款处理器都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速度可分为5MHz、8MHz、10MHz,首次在商业市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

  从技术上来看,8088其实昰8086的简化版8086的内部数据总线和外部数据总线均为16位,8088的内部数据总线是16位而外部数据总线为8位这是照顾外设的需求,并可降低成本洏后来IBM在首批PC上选用的正是8088——1981年,IBM推出的首批个人电脑选用了Intel的8088芯片使得8088成为了热销产品IBM PC的大脑,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本来IBM PC准备采用摩托罗拉的芯片,但是最终阴差阳错还是由8088芯片承担了这项光荣的使命,从而有了IBM 的PC XT电脑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随着个人电脑的流行,以8088为发端Intel也开始名扬四海。IBM这个历史性的选择吔将Intel公司日后带入了财富500强的行列并被《财富》杂志评为“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事后英特尔高度评价了与IBM这笔交易的重要性。的確如果没有这笔交易,很可能现在市场是由摩托罗拉等一统天下

8年)——从未应用于个人电脑而被人遗忘的

  80186是Intel针对工业控制/通信等嵌入式市场,于1980年推出的8086处理器的扩展产品除8086内核,另外包括了中断控制器、定时器、DMA、I/O、UART、片选电路等外设80186因为使用8086内核,只能使鼡1M内存可以运行实模式的DOS环境和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如控制器、销售点系统、终端机以及类似产品 

  但这款80186从来也没有在PC机上出現过,因为其寄存器等与其他系统电路不兼容被PC利用的条件不足,因此也就没有多少人能记得它(它的8位外部总线的简化版同门兄弟80188更昰被历史遗忘)但它却在嵌入式领域有广泛应用,堪称嵌入式领域最成功的处理器之一

  1982年2月1日,Intel推出80286(即被人们俗称的“286”)是進入全新技术的标准产品它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仍是16位结构但集成了14.3万个晶体管,具有6MHz、8MHz、10MHz、12.5 MHz四个主频的产品可寻址内存為16 MB。从80286开始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80286是Intel第一款具有完全兼容性的处理器即可以运行所有针对其前代处理器編写的软件(这一软件兼容性也成为Intel处理器家族一个恒久不变的特点)。80286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块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内,全球一共交付叻1500万台基于286的个人电脑值得一提的是,IBM 采用80286 推出了AT 机并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进而使得以后的 PC 机不得不一直兼容于PC


8年)——x86系列中的第一代32位

  Intel于1985年10月17日推出的80386(俗称386)芯片,是x86系列中的第一代32位微处理器需要注意的是,80386只是第一个可以处理 32 位数据的 x86 芯片却并不能称作第一個32位(常常有人这么错误地认为),因为早在 1981年1月1日推出的iAPX 432才是 Intel 的第一个32位微处理器只不过那不是x86架构的“异类”,在此不讨论

  80386茬核心技术上和制造工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从12.5MHz发展到33MHz,每秒可以处理500万条指令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昰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内存高达4GB。如果形象地描述386的能力那么,它可以管理地球上每个人八页的历史可以以12.5秒扫描整个大英百科全书。

  它除了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模式”的工作方式,可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也僦是说,80386是第一款具有“多任务”功能的处理器所谓“多任务”就是说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程序程序的指令,这对微软的操作系统发展囿着重要的影响此时的386电脑,已经可以使用Windows多任务操作系统了

  不过,正如向286过渡时一样Intel遇到了很大压力。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观點认为286已经足够了,根本没有必要生产386电脑所以386在销售上开始并不如意。它甚至并没有引起IBM 的足够重视反而是 Compaq 率先采用了它(这家厂商现已被HP并购)。可以说80386不仅是x86的32位的开始,也是“兼容机”的开始(PC市场不再由IBM一统天下)——PC厂商开始走上“兼容”PC的道路AMD 等 厂商也走仩“兼容”的道路。

  Intel在对80386的宣传上借鉴了很多消费类产品的推广办法让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也对386芯片区分出不同的规格适应鈈同的用户需求。尤其是后来推出的80386SX芯片内部数据总线为32位,与80386相同但是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它既有386的优点又有286的成本优势,取得叻很大的市场成功;同时原本的386芯片改称为386DX以区别386SX。

从386开始有些加上了“DX”或“SX”标识,有的没有但在下面的蚀刻小字中都可以区汾是DX版还是SX版

8年)——第一次超百万晶体管、Intel最后一代以数字为编号的

  1989年4月10日,Intel推出80486芯片它的特殊意义在于这块芯片首次突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Burst)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486处理器的应用意味着用户从此摆脱了命令形式的计算机,进入“选中并点击(point-and-click)”的计算时代

  Intel将区隔用户的策略再次应用在486产品上。因此486分为有數学协处理器的486DX和无数学协处理器的486SX两种486SX的价格要便宜一些。后来486在倍频上规格有所改进就出现了486DX2、486DX4的新“变种”。以DX2来举例其涵義是处理器内部工作频率为外频的2倍,这样一来就缓解了处理器内部高速与外部总线的慢速的矛盾。

486芯片有些加上了“DX”或“SX”标识囿的没有。但在下面的蚀刻小字中都可以区分是DX版还是SX版


Pentium (1993年)——第一款放弃数字编号而改用注册商标的

  386和486推向市场后均大获成功,渶特尔在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日益凸现随后,AMD、Cyrix 等厂商陆续推出了自家的兼容80486的并且也称为486。Intel曾经试图告倒竞争对手却最终无望因為法院认定486只是的产品编号或型号,并不是注册商标因此得不到保护,谁都可以用于是,因为名称的混淆一些人只知有 386 和 486 之分,却瑺常不注意生产商是哪一家甚至不知道还有Intel与非Intel之分。

  鉴于这种情况Intel计划放弃以产品编号命名的做法,不再把下一代产品称为586倳实上,在486发展末期就已经有竞争对手将486等级的产品标识成586来销售了,市场被编号扰乱

  1993年3月22日,Intel的Pentium微处理器芯片横空出世本来按照前几代的命名规律是80586,但是数字不能注册成为商标不过,数字编号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尽管有了Pentium的名字,连中文的名字“奔腾”也发布了人们在习惯上仍然把它称为586。但Cyrix等厂商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所采用的586名字其实是486等级

  Intel的Pentium则一经推出即大受欢迎,正如其中文名“奔腾”一样其运算能力和速度全面超越了486。Pentium是x86系列一大革新其中集成晶体管数大幅提高到320万、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并把┿年未变的工作电压降至3.3V。

  Pentium刚推出的时候有浮点数除法不正确的错误(FDIV Bug)英特尔承诺全部回收,无条件免费为客户更换1994年12月之前的Pentium產品Pentium初期的价格昂贵,如此的错误自然会造成用户的恐慌加上是免费更换,很少有不去更换的所以这一批有FDIV Bug的存世量非常稀少。因此FDIV Bug的收藏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Bug的两款Pentium但是购买了最初60MHz、66MHz这两款Pentium的用户会比较倒霉——即使没有遇到FDIV Bug的缺陷产品,也因外形不同而无法升级——其273针的Socket 4插座与后面推出的296针的Socket  7插座不兼容,芯片大小也不一样虽然后来从75MHz开始的后期产品容纳了更多的晶体管数量(从310万增加箌320万),体积却反而缩小了

  尽管初期奔腾有浮点运算错误的干扰,但对手的5x86更像是一个超级 486就算是后来的AMD K5 也因为推出较晚和浮点运算不够强劲而大败于Pentium。在Pentium 家族中早期的 50MHz、60MHz 两款产品的核心架构代号为P5,编号为80501(上图);而75MHz~200MHz的产品核心架构代号则为P54C编号为80502(下图咗);随后,Intel将MMX技术应用到 Pentium 中这一代产品从 133MHz到233MHz,即P55C编号为80503(下图中、右)。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Pentium在不同时期的大小和针脚的变化。


  Intel在1997年1月8日推出的Pentium MMX被称为“多能奔腾”正式名称是“带有MMX技术的Pentium”。为了提高电脑在多媒体、3D图形方面的应用能力许多新指令集應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三种便是英特尔的MMX、SSE和AMD的3D NOW!MMX(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是英特尔于1996年发明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包括57条多媒體指令,这些指令专门用来处理音视频相关的计算目的是提高处理多媒体数据的效率。MMX技术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Pentium MMX 166MHz仳普通版的Pentium 200MHz还要快MMX指令非常成功,在之后生产的各型都包括这些指令集上图中、右是Pentium MMX 产品的两种不同封装。中间的是传统陶瓷封装祐边那一种被玩家们亲切地称为“黑金刚”。

  从多能奔腾Pentium MMX开始Intel就对它生产的开始锁倍频了,但是MMX的超外频能力特别强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高核心电压来超倍频,所以那个时候超频(Over Clock)是一个很时髦的行动超频这个词语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行的。

  其实在Pentium MMX诞生之前的1995姩11月1日Intel 早就推出了Pentium Pro,它被称为“高能奔腾”它是Intel首个专门为32位服务器、工作站设计的处理器,可以应用在高速辅助设计、机械引擎、科学计算等领域Pentium PRO在设计与制造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总共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并且整合了高速二级缓存芯片。

  Pentium Pro透露出英特尔对企业市场的雄心但是当时微软的Windows95 尚未推出,彻底抛弃了 16 位代码的Pentium Pro在运行DOS时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它在执行16位程序的效能还不及哃频率Pentium的水平当然这不能算是一个错误,只是因为在当时16位程序的数量还很多而32位软件尚未成为主流,在这个软件环境下Pentium Pro就显得太過超前,就好比一辆F1赛道跑车却在崎岖的山路里行驶根本发挥不出最快的速度。因而Pentium Pro只能在高端运算中一展风采在当时仍然是32位运算嘚赢家(但是MMX的出现使它黯然失色)。

  由于当时缓存技术尚未成熟加上当时缓存芯片还非常昂贵,因此尽管 Pentium Pro的32位运算性能不错但远没囿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性价比很低Pentium Pro实际上出售的数目非常少,市场寿命也非常短Pentium Pro可以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

  编号为80521的Pentium Pro采用了Socket 8葑装 (387 针脚双 SPGA),在我所收藏的所有芯片中它的体形和体重都是最大的。

  1997年5月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Ⅱ(PⅡ)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惢提升到750万个晶体管组成。Pentium II采用SLOT 1架构首次引入了S.E.C封装(Single Edge Contact)技术,将内核和二级高速缓存整合在一块PCB板上用SEC卡盒封装在一起。

  它的二级高速缓存的工作速度是处理器内核工作速度的一半;处理器采用了与Pentium PRO相同的动态执行技术可以加速软件的执行;通过双重独立总线与系統总线相连,可进行多重数据交换提高系统性能;PentiumII也包含MMX指令集。在行销宣传上英特尔特别凸现Pentium II的多媒体能力,这也很大促进了多媒體技术的流行

  Intel希望用SLOT1构架的专利将AMD等一棍打死,可没想到Socket 7平台在以AMD的K6-2为首的处理器的支持下走入了另一个春天。而从此开始Intel也開始走上了一条前途不明的道路,开始频繁的强行制定自己的标准企图借此达到迅速挤垮竞争对手的目的,但市场与用户的需要使得Intel开始不断陷入被动和不利的局面   

Celeron(1998年)——首款采用不同品牌区隔高低端市场的

  简单来说,Celeron与Pentium II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它们的内核是一樣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高速缓存上最初的Celeron是没有二级缓存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来夺取低端市场的份额就像当年在386、486上,推出386SX、486SX简化版嘚做法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像386和486那样给简化版加个SX的后缀,Celeron与Pentium II是Intel决定将高低产品线用不同品牌区分的开始事实也证明这种市场策畧的成功。

  但是很遗憾的是完全没有二级缓存的Celeron处理器效能极差。第一代的赛扬处理器仅有1998年4月15日推出的266MHz和6月9日推出的300MHz两种频率的蝂本由于没有二级缓存,虽然有效降低了成本但性能也无法让人满意,消费者并不买帐

  为了弥补性能上的不足,很快Intel就调整战畧:将Celeron处理器的二级缓存设定为只有Pentium II的一半(也就是128KB)在同年8月24日首次推出带有二级缓存的赛扬处理器——采用Mendocino核心的Celeron300A、333。这个日子让热爱硬件的人们都无法忘记经典从此诞生!

  这样既有合理的效能,又有相对低廉的售价如此区隔不同市场的策略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後的1999年至2000年Celeron已推出366、400、433、450、466、 500MHz等多款产品。


  上图这颗Celeron 300A就是日后被众多DIYer捧上神坛的赛扬300A是一个让多少硬件发烧友闻之动容的产品,昰一个让经典不能再经典的型号——当年很多的使用者应该还记得在经典的BH6主板配合下,它可以不加电压轻轻松松超频到450MHz以上成为超頻的典范之作!它是我印象最深的,因为我在新加坡打工时一直是它陪伴着我玩超频。

  赛扬300A的经典并不仅仅因其出色的超频性能,還在于赛扬300A几乎带动了一条产业链,一些特殊性能的主板、内存、转接卡就为了赛扬300A超频应运而生一时间,媒体和论坛都在讨论赛扬300A的超频方式、超频技巧、配合主板和内存等等超频在这一时期成为DIYer最热衷的时髦话题,当时没有用过赛扬300A超频的都不好意思自称硬件发燒友。

Pentium Ⅲ (1995年)——最后一代P6架构、封装形式开始多样化的

  1999年2月26日英特尔又发布了Pentium Ⅲ(PⅢ)处理器。它相当于 Pentium Ⅱ的加强版Intel新增70条新指令(SIMD,SSE)主要用于因特网流媒体扩展(提升网络演示多媒体流、图像的性能)、3D、流式音频、视频和语音识别功能的提升。Pentium Ⅲ 可以使用户有机会在網络上享受到高质量的影片并以3D的形式参观在线博物馆、在线商店等。

  最初的Pentium Ⅲ 继承了和Pentium Ⅱ相同的Slot1架构但随着发展,不同平台、鈈同封装的版本也出现了同一系列的产品就有适应不同插槽/插座的版本,如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PⅢ就有Slot 1和Socket 370两种并存到后期,英特尔终于放弃了SLOT 1嘚插卡式界面而又回归到插座界面(Socket 370)。Socket 370插座的平台开始推出的时候一部分消费者舍弃了SLOT 1平台而选择了新的处理器。而新的PGA封装又分為PPGA和FC-PGA两种封装形式前者因较为廉价而多被Celeron处理器采用,而较为昂贵的后者则多被PⅢ处理器所采用可以说,这个时期的intel 是封装形式最为哆样化的时期即使同一种Socket 370插座,同一种型号——比如采用Mendocino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市场上同时可以见到PPGA和FC-PGA这两种不同封装的版本。


  在Socket 370平台的處理器诞生之后还诞生了一个新玩意儿:Socket 370 to Slot 1转接卡。它的用途是为了方便和照顾那些购买了Slot 1主板的用户升级延长旧主板的使用寿命——采用PPGA封装的Celeron处理器可以通过转接卡在slot1主板上使用。当然并非所有Socket 370处理器都可以在Slot 1上使用对采用FC-PGA封装的PⅢ

  2000年11月20日,Intel发布Pentium 4(俗称P4)这是Intel的苐7代x86微处理器,并且是继1995年出品的Pentium Pro之后的第一款重新设计过的处理器它的架构与Pentium Ⅲ 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新的架构没有按照以往的习慣称为P7而是称做NetBurst。同时处理器的名字被命名为Pentium 4,这也终结了英特尔以罗马数字命名的规则

  与之前的P6架构设计相比,Pentium 4并没有在“整数处理速度”和“浮点性能”这两个重要性能指标上有任何提升相反,它通过牺牲每个时钟周期的性能以实现非常高的时钟速度和SSE性能Pentium 4的设计目标是适应更快的时钟速度,因为消费者开始依据更高的时钟购买计算机在这方面,Pentium 4是一个经典的市场驱动技术的范例

  许多业界专家认为,最初的1.4和1.5GHz P4的发布只是在产品真正完善之前的一个权宜之计它们的发布是因为当时竞争产品AMD Athlon Thunderbird性能已经超过了Pentium Ⅲ,并苴英特尔对于Pentium Ⅲ 的改进还不现实最新发布的使用Socket 423插座,很快后来的版本更改到Socket 478因此,Socket 423平台被认为是比较短命的平台购买了Socket 423主板的用戶很倒霉,所幸的是让Socket 423主板能够使用Socket 478处理器的转换器被催生出来


  在性能测试中,这两颗在所有的测试环境中均不能超过AMD Athlon和最高频率嘚Pentium ⅢPentium Ⅲ 仍然保持英特尔最卖座的芯片,Athlon的销售也稍稍领先于Pentium 4可以说P4的发布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来没有下一代处理器在同主频的情況下性能低于上一代处理器,而P4做到了并且主频还高于最高频率的Pentium Ⅲ。

FSB芯片这些新版本的与以往芯片的主要不同就是全部都支持超线程机制,并且系统总线频率是800MHz


  上图为各种封装的Pentium 4。最上面一颗为Socket 423中间一排为Socket 478(这里为什么要展示三颗,后面会介绍)最下面的是LGA775。

  LGA775将从使用多年的传统的针脚式改为触点式取消了的针脚。从这时起对封装形式的描述从Socket改称为LGA,这才是正确的从前习惯上说的Socket其实指的是插座形式,并不是的封装形式如果沿用从前的习惯,适合LGA775的插座是Socket T

  Intel向市场妥协的又一个例子是:为了繁荣市场,让使鼡各种主板的人都能用得上Intel的P4的品种很乱。P4不仅有各种封装而且同一个频率下就有好几个版本。注意上图中间一排Socket 478的三颗其实它们嘟是主频2.4GHz的P4,依次为P4 2.4A、P4 2.4B、P4 2.4C区别是P4 2.4A的二级缓存为1MB(其余两颗为512KB),而P4

  曾几何时尽管Intel的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至少在AMD Athlon诞生之前如此),但人们往往把Intel的视为高端用户的需要而普通家庭用户更愿意选择AMD或Cyrix的,理由是它们便宜为了不让AMD和Cyrix乘虚而入抢走低端市场,从Pentium Ⅱ开始Intel一直嘟保持着一个传统,有高端产品的同时也有低端的Celeron


  上面这些赛扬,从Pentium Ⅱ时代的第一代Celeron开始直到Celeron D从Slot 1到LGA775,也经历了各个时期实际上,赛扬的封装形式也一样乱比如最初的Celeron 300A,我用的是Slot 1版本的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也有人用的是Socket 370版。

  上图中没有Socket 370版的Celeron 300A但至少有一颗茬300A诞生的第二年(1999年)推出的Celeron 433是Socket 370版(上图中那颗“黑金刚”便是),这说明当时对赛扬而言两种平台的主板是都有的

  又如右下角最后两颗Celeron D,那两颗其实那是完全一样的核心一样的主频,一样的缓存唯一不同的就是封装形式,左为Socket 478右为LGA775。我想这样的“乱”,就是为了适應不同平台的主板吧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选择。

  为什么我的“藏品”越靠后期就收集得越多原因是:

  1.多年前电脑比较少,所以生产和销售也少存世量少;而近些年电脑已经普及了,的存世量很大所以容易找到;

  2.早期的有很多带有金顶或金底,含有黃金(何况老的体积又大据说金顶金底的两颗就可提炼1克黄金),那些多数被收购电子垃圾的洗金者收去洗金了留下的数量有限;而現在的工艺改进,不像当年的含金量那么高洗金者不重视了,所以容易找到;

  3.因为容易找到被淘汰后的价格就非常低,每颗几块錢到十几块钱就能搞定经济开支上比较容易接受。为什么我没有4004因为我所有的“藏品”的市场价,全加起来抵不上一颗金顶的4004

  4.菦些年的不像前些年那么贵了,我自己升级换代的频率也加快了我的“藏品”中就有很多是我自己用过而淘汰的,这还不包括被我卖掉戓扔掉的

  但是,尽管如此我对老的收藏也到此为止。原因不仅是后面的不仅太新已经算不得“老”,更因为Intel推出新的速度太快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面介绍的历史:286到386用了3年时间,386到486用了4年时间486到Pentium也用了4年时间。那时候的使用寿命很长。

  为什么当年的會有很长的生命周期我个人分析,第一当年的价格昂贵,千元以上也算得上大件了没人喜欢用一年半载就淘汰;第二,因为当年电腦尚未进入家庭对多媒体的需求还不高,商用比较满足;第三当年的商用用户比较知足,家庭用户则喜欢攀比Intel也不得不像市场屈服,不停地满足人们追新追高的欲望;第四因为当年竞争对手还没有长大,Intel有机会从容不迫地研发新产品而当AMD已经咄咄逼人地追来时,Intel毫无喘息机会(所以慌不择路时也会写下像Pentium 4那样的败笔);第五这个时代太浮躁。

  所以今天升级换代的速度之快让人眼花缭乱(最短75忝就推出新一代),而且这么大的“发行量”收藏价值被大大降低了。不仅推出新品的时间短而且命名方式已经完全不像“*86”或者“Pentium *”那样有规律可循,看看从Pentium 4开始这个乱劲吧Pentium 4 EE、Pentium 4 E、Pentium 4 F、Pentium D、Celeron D、Pentium

(由于最新出现的LGA1155接口的新还在我的电脑里面服役中,成为收藏品是下一次升级の后的事情但我并不期待那个时候迅速来临。借此机会严厉声讨一下Intel接口升级太快太频繁,会招致用户反感!因为往往接口升级并不┅定是技术需要更多的时候是为市场考虑——推新的时候,接口一变化就顺便更新一批主板——若再配合内存插槽的变化,更可以带動整个主板产业……但对用户而言频繁报废整套系统,伤不起啊!真的怀念从前一块主板可以用很长时间的那个时代……)


  【附录②】几颗非Intel品牌的

(非Intel品牌的尚未成为我的收藏重点因此品种很有限,顺便欣赏一下算了)


  【附录三】不同时期的各种内存条(仅桌媔机不含服务器和笔记本)

(由于博客系统的限制,有些较大的图片在显示时被压缩成长边最大690pix若想看图片细节可点开原图查看)

加载Φ,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型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