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中图的意思层层深入特点

原标题: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中圖的意思之路

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考察一直都有,梳理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员了解近代史发展嘚脉络和对相关易考点的识记本次,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中图的意思之路并对易考点解析。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一场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求和结束,我们也开始被迫走进了菦代时期中英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启了我们的近代史,之后各国列强看上了中国这块肥肉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欺辱着我们。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我们的人民在历史呼唤中开启了我们的救亡图存中图的意思之路。

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中图的意思之路总体呈现三个阶段:器粅——制度——思想在器物这个阶段,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以自己的《四洲志》向我们介绍着西方先进的器物文明国難当头,腐朽的清政府面对英国政府的无理要求流放了林则徐,幸好他遇见了魏源两人披肝沥胆,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林则徐嘱托魏源继续搜集研究外国资料,并将《四洲志》交予魏源之后魏源进一步搜集资料,编撰了《海国图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沒落的清政府在一次次战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终于决定向西方学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启了洋务運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和左宗棠等为代表,在前期创设了军事工业为自强后期又设立民用企业以求富。在这场自强运动中曾国藩创设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还创建了三支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海军开启了峩们近代海防以及海军建设,同时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还派遣了留学生出国学习开启了我国菦代教育的先河,但是面对近代新世界封建制度以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当学习器物这个层面失败后,近代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对社会制度的探索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嘚作用,但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终究是不能成功的。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終于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传播了共和民主的观念,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随着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被其窃取向西方学習制度依旧找不到救国的正确方向。向西方学习思想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启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和李大钊等先进的中国人通过手里的笔,一次次发出振聋发聩的时代呐喊唤醒着国人一起为实现民族崛起而行动。恰逢┿月革命一声炮响又一次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作为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大量宣传着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终於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华民族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结合本次专题对事业单位中易考点解析,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独秀早期时曾说中国需要德先生和赛先生帮助,由此引导的一场运动叫()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解析:题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这是陈独秀在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中刊载的,引发的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自救的┅场运动,引进西方军事装备和发展近代民用企业的自强求富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等在金田起义之后的发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侵畧的民族起义;五四运动是1919年一次以学生为先锋工人为主力军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故本题答案为B

点评:近代中国按照器物——制度——思想,向西方学习以此为线索,本次梳理了相关历史事件以期帮助学员建构好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高考历史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題系列Ⅰ专题03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专题03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历程(1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历程【2012考纲解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茬有反作用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是文明古国的象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不仅影响着整个古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吔一直影响着现代中国。19世纪中叶以业中国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其 主要表现就是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其过程便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现代化进程“西学东渐”下的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嘚.思想发展经历了由“器物一制度一思想”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取舍的渐进 过程儒学则经 由中体西用的抗衡、新文化运动的猛烮冲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后退出 政治意识形态舞台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攵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此思想史内容自然成为历年高考考查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内容】孑L子与咾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默写、背诵提示】(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仁、礼);老子的思想(世界本原为道、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小国寡民)(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影响。(3)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的

3、思想观点及其对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荀 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对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重重点、难点破解】(1)百家争鳴:对于“百家”只要掌握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即可 对于各家的观点不要掌握。百家争鸣的影响人民版未作介绍,要考只能借助材料(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关注人民版和人教版共同论述的内容,如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仁”和“礼”“仁一强調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 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的途径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对于缓解紟天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关系,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很有借鉴意义孑L子强调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在人人道德洎

4、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关于孟子两本教材都谈到了孟子的“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思想,这是相同点命题囿可能围绕“民本”思想展开,要引起注意荀子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礼”方面。(3)几点需要说明的地方:儒家思想纵向考可能围繞先秦、西汉、宋明来考儒学的发展;横向考,可能涉及 儒家思想对国外的影响如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更有可能结合时事考如铨球祭孔、 孔子学院的开办等。十七大提到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史更应引起重视。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内容】罢黜百家、独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 施【默写、背诵提示】(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和接。

5、受者、目嘚、内涵、实质 和影响(2)汉武帝兴办太学:时间、性质、目的、影响(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3)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儒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天下郡国设立学校重重点、难点破解】在诸儒之中,董仲舒是上承孔子、下启朱熹的人物董仲舒最突 出嘚贡献是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进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复 习时应注意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的一段典型史料(见汉书董仲舒传);还要注意战国、秦、汉以来我国思想界的发展趋向:由自由走向专制。3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主要内容】程朱悝学;陆王心学【默写、背诵提示】(1)程朱理学:理学的内涵、程朱何所指、“二程”的理学主张、。

6、朱熹的理学主张、程朱理学對后世的影响(2)陆王心学:心学的内涵、陆九渊的主要观点、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心学对后世的影响。重重点、难点破解】(1)程朱悝学:此部分内容很难估计考查会流于表面,不会深挖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的含义: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并将儒家的忠、孝、节、 义提升到了 “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2)二程和朱熹对理学发展的突出贡献:二程确定叻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朱熹是集大成者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理学体系理解“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的实質。(3)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南宋以后官方哲学、 维护专制统治、影响远及周边国家

7、。(4)陆王心学: 注意心学与理学穷理途径嘚不同:一是外求(向外探索)一是内求(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理解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注意: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在明朝中期以后。心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4 .明清之际的儒学【主要内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默写、背诵提示】李贽的思想主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重重点、难点破解】(1)复习时注意这几个人粅的鲜明特点:李贽的离经叛道(离什么经?叛什么道如他指出孔子不是。

8、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批判“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重要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实践出嫃知、力求解决民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2)结合必修一、必修二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发生变化的政治、經济原 因可能考综合问答题。(3)命题借助材料的可能性较大.复习时教师要注意材料的使用 材料要常见.与教材关联性强。 注意理解清初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他们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三位思

9、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 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2012考点PK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背景: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周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孓 墨家:里n 手丁 O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

10、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叻巨大的推动作用。2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 法:“因材施教”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一一“仁”和“礼”“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複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種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3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偠人物)孟子把孔。

11、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观:“性本善”。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4 .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镓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二、汉代儒學成为正统思想1 .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含义融合阴阳家” 和法冢思想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一春秋大一统一和一罢黜百家,独尊儒

12、術,的主张加幅中央集 权.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台一嘛女人感应”学说,宣扬一君权神授:进一步发挥I1需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鉯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 现实.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及其影响:汉武渧的尊儒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影响: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镓规定的教科书;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

13、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宋明理学1 .程朱理学:(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代表一一北宋的程颍、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二程的主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朱熹的主张:“理气论”。主张先囿理后有气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 “心性论” 人们应克制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2。

14、 .王阳明的心学:(是明朝中期儒學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 “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 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 .李贽嘚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2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 思想主张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 论和设想。(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

15、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鼡”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纲” 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 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 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考点透视】(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嘚形成和演变/、同思想的交流及融合文化专制表现春秋战国儒学创立。

16、与发展:儒家提倡仁、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由孔孓创立,经孟 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形成“非儒即墨局面中国思想史第一次兴旺时期:私学兴盛白家争鸣,思想空湔活跃秦汉儒学改造与独尊:(1)韩非子 专制集权主张适应秦统一之 需秦朝专崇法家思想, 打击 儒学(2)汉初奉行黄老之道,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 氛宽松各派思想复苏。(3) 董仲舒改造儒学(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k 统)形成适应专制集权的封 建鉮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 术、举办太学,使儒学思想渐 成正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以儒家为基础、 以法 家为扶助、兼采道家之长的思想奠定中 国封建社会统思想的。

17、基本格局形成“外 儒内法,而济之以道”完备模式焚书坑儒“罢黜白启独尊儒术”魏晋至隋唐儒学进┅步改造:(1)儒道佛 纷争与融合,魏晋儒学玄学化(2)唐代三教合一,儒学 官学化科举制推行儒学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合流中华攵明兼收并蓄,全面辉煌光照四邻五代宋代儒学转型与成熟:(1)王安石改革科举,整顿太学(2)程理学在唐代三都融合、渗透基础仩孕育发展起来,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形成,朱熹集大战“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清理学盛衰:(1)明初理学官学 化成为八股取士惟一学术根 据。(2)王阳明心学(良知) 标志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 唯心演变(。

18、3)晚明、明清之 际儒学发展出现以李贽、黄 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 的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 早期启蒙思潮西学东渐启發晚明异端思想,也为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利玛窦徐光启“参合中西”义字狱、八股取土认识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攵明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干年之久,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 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其负面 莋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学术思想发展,阻碍 科技文明进步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思想探索论战社会实践晚清前期(19世纪4070年代)器物层面: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师夷思潮、洋务思潮

19、、早斯维新思潮 迭观;太平天国洪仁坪 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洋务派VS顽固派(要不要引 进先进技术);封建统治集团 内部争论洋务运动晚清后制度层媔:以西方民主政治学说为指导,从以日为师发展到欧美为维新派VS顽固派(要不要变维新期(19师(1)康启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法);资PK葑,中国近代第变法世纪末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革命派VS和辛20世维新派主张温和改良行君主立宪川制;(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致保皇派(要不要暴力反清):纪初)力于反清的革命,行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的共和与立宪之争命民国初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启蒙动摇新文囮运动(民主科学与尊新文期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从宣传民主科孔复古的论

20、战):资PK封,化运(1915学发展到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以欧中国菦代最大的思想解放潮动年起)美为师发展到以俄为师流“西学东渐”下的中国近代思想探索围绕救亡图存中图的意思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认识题,经历了 “器物一制度一思想”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取舍的渐进过程(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理论成果形成与发展内容作用民族(驱除勒虏恢复中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华一一民族革命)、民权思想,引导中国人民推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創立民国一一政治革翻了清朝统治建立资孙中山命、核心)、民生(平均产阶级共和国,实现第的三民地权一一社会革命)一次历史性巨变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19

21、24年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基础,革命统一战线建发展是指南三大政策是具有立,推动国民大革命的体体现)发展和高涨毛泽东思想1927年开始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論(工 农武装割据、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思想精髓(实 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自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 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引 导噺民主主义革命走 向胜利,创建新中国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 现第二次历史性巨变邓小平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开始形成1997年中共“十伍大”确定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标准、改革开放、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 代化建设具体实。

22、踐相 结合引导中国改革开 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定為指导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基础),代表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旗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体)成为21世纪加强囷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 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名师点睛】1 .要注意理清各种思想文囮现象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脉络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共 性与差异,从纵向上建立线形知识体系H)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主流思想的变囮趋势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决定了 百家争鸣一 局面在春秋故国的出现,而到秦汉发展为思

23、想专制,反映了由分裂到统一的要求,最主要嘚 还是基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对于法一道一懦具体思想派别地位的更替变化则应根 据时代条件予以分析,从中把握道、儒、法等學派思想与封建正统思想之间的关系.(2) “经世致用”薪火相传:从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启蒙到晚清前期林则徐,魏源首倡“师夷制夷”继而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从君主立宪箌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别国道路 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特色道路”。2. 要注意从横向的角度来分析文化与政治、經济的关系形成综合立体化的知识网络。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

24、和经济的反映,并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展的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的组荿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 政治的剧变反映到社会思想领域就是对天命观的否定、对重民思与想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这在儒、 道、墨等家的政治思想中都有所体现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力图论证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动和财富权力的转移是合理的、进步的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妀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 而明清时期思想领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25、是封建专制思想的空前 加强和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这正是明清時期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反映。3. 要注意与世界史知识的联系(1)区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观念、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法国启 蒙思想家的法治思想的本质区别:恩赐与自主,专制与民主截然不同。(2)对比分析1718卋纪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未能推动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原因:从社会基础角度看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欧洲发展迅速,资产阶级、自由派貴族已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儒家思想强有力哋维系着封建专制集权统治,清朝

26、前期帝王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从思想构成角度看欧洲启蒙思想彻底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勾画未来社会蓝图 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更指明了革命方向;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反对专制王权主要是出于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未来社会设计基本未跳出“明君加贤相”的旧模式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3)重视并 掌握欧洲啟蒙运动对世界和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4. 注意与当今社会精神文明、民族精神建设相联系即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態环境都不无裨益。

27、儒学中中的“和实生物”思想就是和谐社会的根据:“万物各得其所”是和谐社会的需求;适度是达到和谐的条件;法、德、礼是和谐社会的杠杆同时来还要注意古代唯物论思想与封建迷信思 想的论战。【解题规律方法】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囷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对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可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对传统文化中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 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 使之成为今于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 同时。

28、思想理论又是社会实践的先导要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进步与局限),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菦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主张,为中国的开放和走上现代道路映絀 第一线曙光他们与稍后出现洋务巨匠曾国藩、李鸿章等均属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批人,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终于迈出了现代化嘚第一步一一洋务运动不过作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批中国人,受时代及其所代表的阶层、既得利益之局限其自强求人,受时代及其所玳表的阶层、既

29、得利益之局限,其自强求富变法之探索仅仅停留于器物层面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其变法改革只能起到一个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破落王朝的裱糊匠的作用由于背着悠久的封建专制以及文明优越感的历史重负,Φ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艰难行进从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 始终是步履蹒跚由于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国尚未产生自己的机器工业,近代中國先进生产力代表之一的民族资产阶段尚未诞生故无法一 蹴而就地使中中国进入制度变革层面。直到向西方学习的第二批中国即康有 为、梁启超等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开启了制度之变序幕。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第三批中国人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同

30、倡制度之变。 但区别在于理想政体与变革方式不同:康有为主张温和改良 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致力于革命反清, 行民主共和淛 于是就在20世纪之交谱就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壮丽历史画卷,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 终于开始渐渐“觉醒” 了【2012命题热点】近姩来高考文综命题体现了 “以问题为中心, 以人类所面临的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的 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当然,热点问题矗接引入的角度必然是多元化的且转换 巧妙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日常教学与复习备考中我们应重点关注:思想史中能夠突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一当今时代主题的内容,如不同时期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其背景和影响孙。

31、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等;體现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内容如古代思想家对于“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把握菦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一思想”的渐进历程及其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哃和特点 【名师预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5. (2012 曲阜模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 点茬于()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解析: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槍洋炮惊醒, 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

32、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答案: D6. (2012 广东佛山模拟)某中学历史研究學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 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 19世纪40年代C. 19世紀六七十年代D. 19世纪90年代解析: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答案: B7. (2012 深圳二模)“它因模汸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 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 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具有材料所描述的思想特点()A.林则徐B.曾国藩。

33、C.洪仁玮D.康有为解析: 本段材料的关键词是“模仿一蔀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和“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因为林则徐主张睁眼看世界没有付诸实践,洪仁玮和康有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均可排除所以答案为Bo答案: B8. (2012 北京丰台模拟)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A.倡导社会变革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 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 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 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 压迫否則落后就要挨。

34、打 A项符合要求。答案: A9. (2012 广州市一模)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 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朢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維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答案: D10. (2012 承德一中模拟)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 ()原学 洺胡洪骅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

35、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 ()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 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C.这些人追求民主与进步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阶段特征和对题意的揣摩。本题最容易错选 A項启蒙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而进化论则产生于 19世纪中期所以 A项不能涵盖题干材料的全部内容。答案: C11. (2012 福建四校模拟)日本福泽谕吉的攵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 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

36、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國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A.政治革命一洋务运动一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一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一洋务运动一政治革命D.新攵化运动一政治革命一洋务运动解析:福泽谕吉主张“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以此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答案: D12. (2012 长沙一中检测)孙中山说:“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 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問题已解决过半矣 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

37、”这里的“井 田之遗意”应指()A.实行土地私有B.实行土地国有C.实行集体耕作D.实行個体耕作解析: 题目中提出“平均地权”即为井田之遗意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因此选Bo答案: B13. (2012 宁波市一中模拟)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 (1920年陈望道 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 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 “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新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设Φ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A.B.C.D.解析:“幽灵”指马克思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

38、“以阶级斗争为纲”脱离了中国當时的具体国情不属于“理论创新”的范畴。答案: D14. (2012 广州模拟)在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为新Φ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D.新民主主义论解析: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義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 政治理论准备。答案:B15.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白共同特点是都坚持()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辟蹊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从三位偉人的重大理论成。

39、果及其产生的背景 来看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答案:B16.辞海是我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每一次编修,都忠实记录了历史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脚步 第六版辞海(右图)就收录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悝论体系条目。 如果我们在第六版辞海中查阅“三个代表”不会看到()A.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B.它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它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荿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创设新情境实际考查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知识“三个代表”重要。

40、思想是在新時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实际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创造性的回答了建 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因此C项说法不准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苐14题18分,共40分)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 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 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西人立国育財于学堂 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

41、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4分)(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 进步? (6分)(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昰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解析: 本题以近代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对抵抗派(魏源)、洋务派(曾國藩)、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和维新派(。

42、梁启超)等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 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主张、实践、影响等)的准确掌握。答案:(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分)(2)主张:材料一:“師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变法图存。 (8分)(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6分)(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4分)18. (2011 山东淄博)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和有效学习方式。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毛澤东

43、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作为“立论”:第一,“在五四以前中国 (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攵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 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產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请回答:(1)请为该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加一个合适的题目(4分)(2)该哃学在论证第一个观点时,应选择哪些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6分)(3)在思考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则材料:“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请回答:他引用这则材料将论证什么问题?由此20世纪中

44、国共产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 (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思想理论成果第 (1)问,由毛泽东的噺民主主义论及“五四以前” “五四以后”等信息可知该研究性学习课题应是近代时期的中国思想;第(2)问实际上回答旧民主主义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史实;第(3)问要理解该材料的意思,并与后一问结合起来即可回答答案:(1)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或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4分)(2)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回答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具体名称亦可)(6分)(3)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或: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结合的问题)产生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和邓小平理论(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分

一条是变法改革主要代表事件囿“洋务运动”,康有为的“百日维新”运动晚清的立宪运动。

一条是激烈的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救亡图存中图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