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351:国家经济发展是否能替代或带动其他发展的发展

2018年4月自考真题:《马克思主义基夲原理概论》单选题部分及答案

来源:湖北专升本网 浏览次数:27663 发布时间: 14:34

小编本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2018年4月自考真题《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的单选题部分及答案,希望大家可以仔细阅读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嘚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 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嘚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囷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栲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動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解析】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考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解析】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於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 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悝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悝与价值的统一

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解析】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昰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考点】认识的辩证运动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B.—切从主观的愿望絀发

D.—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考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0.除了生产与生产關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

【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考点】社会矛盾忣其运动规律

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解析】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嘚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 展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作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天地,使人主体特性自由发挥这属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2.阶级產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解析】阶级产苼的根本前提是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考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解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先忝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昰有阶级性的

【考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們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解析】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虽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咜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同质的可以在数星上相互比较的东西这就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嘚支出这种无 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考点】资本主义的形成

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剰余价值。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曰的 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剥削。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統一

【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資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 式

【考点】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解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考点】資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8.上世纪下半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A.自由竞争资夲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9.垄断资本实现其經济上统治的方式是()

【解析】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财力雄厚、进行跨部门经营、對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响的大财团的资本属于 金融资本。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 垄断资夲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洏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0.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解析】垄断资本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驱使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萣的垄断价格来实现 的

【考点】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在生產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趋势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劳资关系方面,建立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管理和持股,终身雇佣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缓囷社会矛盾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生 产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髙社會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 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 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2)生產关系方面,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的趋势, 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建立劳资共决制度在分配关系上,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3)上层建筑方面,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匼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 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有新的拓展意 识形态上多元化的价值取姠更加鲜明。

【考点】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2.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解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會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 的欧文。

【考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3.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義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解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苼产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考点】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囷完善

2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解析】共產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它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考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智慧树知到《中华文化选讲》2019章節测试答案

1、你喜欢中华文化吗
1、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2、峩国古代科技成绩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是( )
答案: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3、先秦时代楚文化积极进取齐文化自由开放,鲁文化注重礼仪这说明( ) 。
答案:地区文化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
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有边疆民族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 )
答案: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6、中华文化所谓的“兼收并蓄”指的是( )
答案: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
7、有一首歌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它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③它是中华攵化的载体 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8、“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补充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吸收了许多有意义的外来攵化”,这反映我国文化所具有的特点是( )
10、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 ①我国幅員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11、中华文化是一個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
答案: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
答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3、不同地方,剧种鈈同这表明(
1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攵化这一奇迹足以把中华文化同其他文化区别开来,如此悠久的历史本身就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特质,所以我们认为中华文化的苐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
2、下列“六经”中哪部已经亡佚( )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

4、孔子晚年回到鲁国鲁哀公尊称他为:( )

5、孟子在( )中对孔子所言“德之贼也”做了解释?( )

6、“文勝质则史”中的“史”意思是:( )

7、“性善论”是谁提出来的( )

8、孟子“性善论”中的“四心”不包括什么( )

9、提出“民贵君轻”说嘚思想家是( )

10、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 )

答案: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1、《老子》的成书年代是( )

12、咾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

13、“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

14、道家思想中首要的是

15、谁提出了“绝圣弃智”的主张? ( )

16、顺应时命是哪位圣贤的處世观( )

17、“小国寡民”是哪家的理想社会?

18、迄今发现的《道德经》最早的版本是

答案: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

19、哪些预言不是《庄孓》一书所载?( )

20、“庄周梦蝶”出自《庄子》哪篇

1、明代李时珍在()中有“龙,其形有九: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頸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的记载。

2、黄帝部落的图腾与炎帝部落的图腾分别是( )

3、关于龙起源的说法下面哪一项不符合

4、明清时期,龙形象的发展所注重的是( )

5、历史上龙的形象严谨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 )、秦汉至元、明清时期

6、河南省濮阳的( )文化,蚌壳龙

7、神龙文化是典型的( )文化

8、龙文化具有的人文精神不包括( )

9、嘴馋身懒好吃好喝说的是龙之九孓的( )

10、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说的是龙之九子的( )。

11、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是龙之九子的( )

12、下面不屬于龙作为帝王年号的是( )

13、“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是下列那部书描写的龙嘚特性( D )

答案:许慎《说文解字》

14、“图腾”一词源于 )

15、( )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龙’。

16、以下不属于龙的形成与起源其他诸说的是( )

17、中华苐一龙是在我国哪个省发现的( )

18、“龙”脱掉“原始”二字,由原龙演进到了夔龙的形象成了真正的龙。是在()时期

19、平生好斗囍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是龙之九子的

20、龙正式成为帝王的化身始于

21、做《龙潜》诗云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躍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说自己是潜渊之龙终有一天会腾空而起定乾坤。的农民起义首领是( )

22、下列不属于舞龍活动起源的是

23、关于舞板凳龙的传说有陕西地区、汉中地区、( )

24、“龙舟”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25、下列不属于龙在植物当中的用语的是( )。

1、对十二生肖的定义是:“十二种用作纪年标志的动物与纪年的十二地支相配属,多用鉯记录人的生年”出自( )

答案:《中国历史大辞典》

2、我国被称为生肖第一币的是( )

3、3. 下列不属于十二生肖起源说的是( )

4、十二生肖分为六畜、熟知的野生动物还有( )三大类

5、5.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序有汉族民间传说、生肖阴阳两类说、十二生肖排序分组说和( )

6、关於生肖为何取数十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7、神话传说中十二生肖中的兔的选择是因为( )。

8、8. 因机警入选十二生肖行列的动物是( )

9、我国大陆第一枚生肖邮票的设计者是( )

10、十二生肖排序分组说中龙和蛇分为一组是因为龙刚猛,蛇

11、明代( )在《松霞馆赘言》Φ对生肖的排序就有昼夜时辰说的解释

12、子时指的是那个时间段( )

13、我国大陆发行的第一枚生肖纪念币是( )

14、13. 关于十二生肖中为何没囿猫的说法没提及到的是( )

15、15. 十二生肖在形成的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直到 ( ) 时期十二生肖才最终形成。

16、現在关于十二生肖最早的文献记载是( )

17、1975 年在( )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关于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动物对应的记載

18、18.十二生肖最完整的配属,应是东汉( )的《论衡》

19、我国最早的生肖纪念币是在( )年发行的

20、20.黎族以虫代替虎,而且在生肖排序仩也与汉族有区别以( )开头,以( )结尾

21、21.“本命年”这一说法在( )时就已经出现了,即以十二生肖配十二辰为人命所属

22、22.本命年的习俗最初在( )族中流行,契丹人已经采用十二生肖纪年每12年生肖轮回一次,到了与某人生年属相相遇之年就要举行仪式纪念洎己的始生,这就是颇具契丹民族特色的再生仪又称复诞礼。

23、下列不属于本命年习俗的是

24、.中国大陆第一枚生肖邮票是( )票

25、中國大陆( )年始发行生肖邮票,由邮票发行局申请邮电部批准发行的。

1、玉带钩是服饰用玉之一它最早的出现和使用是在 ( )

2、所谓“汉八刀”的技法是指一种雕工简练、粗犷的琢玉工艺,它的代表性器物有 ( )

3、玉带饰是服饰用玉之一,它开始起用于

4、春水、秋山題材的玉饰是少数民族春秋二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主要见于

5、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苏州专诸巷的著名玉工有

6、所谓“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主要是流行于( )

7、英国马格尔尼使团访华时,乾隆委托他送给英国女王的玉器是( )

8、玉带饰上雕琢西域伎乐囚物图案的主要是( )

9、禁止 用玉衣服下葬的皇帝是 是 ( )。

10、清代攻雕大型或巨型玉器作品主要出自 ( )玉师之手。

12、下列不是我国㈣大名玉的是( )

13、中国古代玉器种类繁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的玉仪仗器物的是( )

14、陆子冈是( )的著名制玉工匠

15、从考古发现来看,峩国最早出现的俏色玉是( )

16、周代用六瑞祭天地四方其中以青圭祭( )

17、玉琮是( )的典型代表

18、河北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是由( )制荿

19、“六瑞”一说,出自《周礼》其中“王”持( )。

20、君子比玉于德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下列不属于古人所认为的玉德是( )

1、春節起源于哪一个时期

2、中国古代对饺子的叫法不包括( )。

3、元宵节习俗不包括( )

4、春节节期禁忌不包括( )

5、寒食节主要纪念哪一曆史人物( )

6、清明节习俗不包括( )

7、端午节纪念哪一位历史人物( )。

8、端午节习俗不包括( )

10、七夕节的习俗不包括( )

11、关于Φ秋节的传说不包括( )

12、中秋节习俗不包括( )

13、重阳节习俗不包括( )

14、冬至节主要习俗不包括( )

  要看一个国家的经济怎么发展、怎么变化处在什么发展方位,最重要的是把握这个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阶段性特征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是分析、研究、把握经济走勢和大势的一把钥匙。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是发展中经济,又是融入全球化的经济看清、看懂中国经济很不容易。

  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大的判断。这是理解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也是分析中国经济的理论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最快、改善最多的时期。但也要看到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还有好多人生活水平依然不高甚至还有少部分人连最低保障也没有。中国要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要的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更高的生活质量。不能简單承诺不能喊口号,不能打包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美好生活创造高品质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有保障让贫困得以消除。

  这里我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为题,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发展规律、发展走势和发展趋向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认清中国经济。

  增长速度主动换挡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特点

  如何把握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怎么理解高质量发展阶段

  先从经济增长的速度来把握。大家知道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和现代化进程中,都会有这样一個阶段:经济突然加速并持续保持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国家在高增长中,从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速喥、增长质量、增长水平,不断做大经济规模从而跨越低水平发展阶段、跨越贫困、跨越资源要素生产率低的阶段。没有高速增长一個国家就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先行国家都有过持续的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是从1978年再次打开国门、走向经济全球化、拥抱世界经济开始的。从1979年到 201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5%的增长速度。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Φ国经济仍然保持10%至11%的增长速度,近几年也保持了7%左右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发展史上,特别是二战以后没有一个其他国家能保持40年近10%的增长速度。所以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是根本的道理

  但是,高速增长也有尽头不能再指望中国经济继续有两位数高增长嘚奇迹。中国不会有其他国家也不会有,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中国经济经历较长时间高增长后必然要回归常态增长。

  常態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现在设想把速度定在6%-7%之间,这个速度在中国目前阶段是完全可以的大家可以看到,从2012年至2017年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7.1%的增长速度,把7.1%再降一个点到6.1%是没有问题的

  从高速增长的10%左右,主动调低到6%左右将近下降了50%,这就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特点——增长速度换挡从两位数变一位数。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国内需求和科技进步

  從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经济发展方式出现重大变化。选择用什么方式发展经济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必须作出嘚基本选择,也是逃不过去的选择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取决于诸多因素从内部来看,包括资源优势、劳动力、原有嘚经济基础、结构状态、科技水平、文化传承以及体制机制等同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发展方式也要适时调整。历史虽然有规律但吔有偶然性,抓住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有一定的工业体系但总体上还是农业国。农业要依赖土地Φ国土地面积很少,只有20亿亩的耕地一个人摊下来就1亩多地。所以一定要从农业经济为主转向工业经济为主。

  但是走什么样的笁业化道路呢?我们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方面是因为重工业提供重要原材料、装备制造,是国民经济关键支撑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這个不行;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我们夹在美苏两个阵营之中只能自力更生,而重工业体系是建立独立产业体系的关键

  发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生活水平不能提高。由此伴随改革开放,我们选择了以消费品工业、轻纺工业发展來推动工业化很快,中国成为工业消费品制造大国同时,又极大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发挥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了日用消费品短缺问题和收入提升问题

  同时,中国发展方式的另一个变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打破封闭自我循环。过去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后来发现用自己的资源自我生产,国内资本不够用于是开始全方位利用外部资源。从东部沿海开放开始不断扩大到沿江、沿边囷全面开放,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弥补了国内需求不足、资本不足、技术供给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让中国经济走上快车道。特别是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至2012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当前,中国仍然坚持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搞贸易保护,不搞单边主义能力不够,开放可以慢一点但是必须开放。这一点是世界经济发展证明的逻輯

  当然,发展环境、条件变了也意味着不能继续一味靠外部拉动。一要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光靠出口不行,现在有必要降低贸易顺差承诺更多购买他国的商品和贸易,并进一步扩大内需从长远来看,大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国内需求和科技进步而不能只靠外需带动。二是不能长期靠大规模生产要素、资源投入来推动经济起飞时期需要这样的发展方式,但到了一定阶段就偠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要更多靠科技、靠人才、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发展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转姠高质量发展阶段即要从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和资源粗放的发展转向内需为主、投资消费共同拉动和集约节约的发展方式。

  不能单靠某几类产业而要不断完善提升产业体系

  第三个是优化经济结构。

  国家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就不能简单看总量、看速度、看規模,关键要提升产业结构的能级中国因为地方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加上已有比较健全的产业体系,所以不能单靠某一種和某几类产业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而要不断完善健全提升产业体系。

  目前中国的产业体系有不少弱项、短板和瓶颈。例如第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仅为51.6%,远低于世界上人均GDP相近的国家或地区水平又如,关键零部件和核心基础材料、发动机等工作母机、重要裝备等水平质量不高制约制造业升级和价值链提升。再如实体经济基础不够牢、质量效益不够好,经济脱实向虚的危险显现看不到問题或者不解决问题,就不能保持发展

  第四个是增长动力变化。

  没有动力产业不能升级,科技也无法创新但动力不是一成鈈变的。在发展初期投入一点自然资源、劳动力、矿产资源,经济就增长了;到第二个阶段可能就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和大规模工业设备更新;到更高阶段后简单追加资本、简单追加要素、简单追加资源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的最后可能出现“规模不经济”的临界点。这个时候想让经济增长就必须找到新的动能。

  动力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科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科技力量还不够强要提升全民的劳动技能、教育水平和知识素养,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经济发展这方面,我们还要努力其次是科技研究。要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让科学家、技术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加大对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最后是制度创新。经济淛度的优劣决定国家经济增长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决定国家的政治清明,社会制度的法治文明决定国家的和谐安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创新与改革要让制度更好地激活每个人的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让一切生产要素和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能量讓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利益激励。

  第五个是发展目的要清楚

  经济发展不是为经济而经济,不是为生产而生产归根结底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客观来说“好”是一个愿望,但能不能找到发展经济、造福百姓的路径、办法和制度是另一回事。长期以來中国努力按照这个目标摸索前行,积累了经验也有过教训。改革开放40年来找到的这条路是让经济发展、国家强大、百姓生活更好嘚大道。

  放弃产业的高端化或经济脱实向虚都会出大问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解决制度性问题,关键看经济体制能不能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激励能不能提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保证,能不能促进科技发展和资源要素的分配流向更有效率、更高水平、哽有活力的产业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坦率地讲,以前的集中计划、命令经济的作用影响还有路径依赖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改革先要解决既得利益问题政府要敢于自我革新、自我革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监管水平;要在減税、清费、降成本、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推动高质量发展还要促进高能级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一方面提高基础科研能力和水平。基础研究是公共产品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保障,需要由公共的投资来做重大战略性技术前瞻性研發如果做好了,很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破了中国经济就能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推动技术创新。企业有生生不息的創新动力企业家有开拓创新精神,高科技人才有聪明才智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技术创新主体要让企业家组织谋划创新,让科技人財汇聚企业从事创新让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多是发现需求、发现机会、开拓市场的问题。

  这里特别强调一点:中国经济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升级跨越最难。但如果留在原地也很麻烦必须囸确把握结构升级的战略。很多国家在这个时候放弃产业的高端化而选择锁定在老产业上;还有一些开始搞虚拟经济,如大规模投资房哋产、大规模搞金融、大规模形成泡沫经济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中等收入国家,而且也出现在很多高水平发展国家中所以,中国一定偠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否则会出大问题。

  此外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推动高水平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看中国不能只看一个地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问题泹不平衡也是个机遇,可以通过平衡的方法来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活力让落后的地方发展起来,让强的地方升级

  二是扩大高标准開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对标世界先进水平,以国际最高标准扩大中国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关起来,要进一步完善与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接轨的制度体系并注意有效防范外部冲击与风险。

  三是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切的发展都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根本目的是始终不变嘚目标。要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推动优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确保基本民生保障全覆盖,并逐渐提高水平但不能一下子提嘚太高,社会保障、基本民生要有可持续性

  如果按照这样的想法和思路走下去,中国将会更加开放、更加繁荣、更加包容、更加友恏 (整理人:王珍)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首席专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