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杯全国设计大赛真假辨认?

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的“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圆满闭幕。

我校共36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入围全国总决赛队伍11支,经过历时3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技术竞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同时荣获全国TOP10)、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华北赛区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项;MathWorks全国专项竞赛二等奖1项;华为专项奖(通信与网络方向)亚军1项、一等奖1项;商业计划书竞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华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电信学院艾渤老师获得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电信学院陈为、上官伟、姜维、章嘉懿老师,机电学院陈光荣、张秀丽老师,电气学院刁利军老师获得华北赛区优秀指导教师。我校荣获全国总决赛技术竞赛优秀组织奖及华为专项赛优秀组织奖。研工部部长刘燕作为研电赛组委会委员赴南京参会,电信学院教授何睿斯受邀作为总决赛评委,研工部李兴友老师带队参加并观摩全国总决赛。

技术竞赛和企业专项赛中,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红果园守门人团队,获得技术赛全国一等奖,华为专项奖通信与网络方向亚军,MathWorks企业专项奖二等奖。作品结合交通强国战略以及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政策背景,面向车联网的信道探测和智能场景感知系统,以高速铁路和车联网为代表的高速移动信道研究领域,完全自主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信道探测系统。系统具有国际领先的测试性能,并达到了高达350km/h的高速信道测试水平,满足了当前迫切的高速移动场景信道测量需求。同时具备面向未来B5G/6G系统中更加复杂的信道测试需求进一步扩展的潜能。最终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TOP10团队)华为专项奖通信与网络方向亚军。

电信学院“虚实数字孪生”的《下一代智能车路协同虚实仿真数字孪生系统》队伍以我校电信学院铁路卫星导航实验室的车路协同理论研究为依托,面向未来多智能等级车辆主体参与的混合交通场景,研究大规模仿真与硬件在环测试相关技术方法,构建下一代智能车路协同虚实仿真数字孪生系统,开展典型交通场景下的虚实结合车辆协同运行优化仿真分析,为车路协同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实验平台,荣获全国华为专项赛一等奖。

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电信学院“D.E.N.S.E. 战队”的《热点高容量无线传输解决方案》获得商业计划书全国二等奖、初赛一等奖。“D.E.N.S.E.战队”依托我校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并提出面向B5G网络的热点高容量无线通信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去蜂窝大规模MIMO网络,针对其分布式架构带来的前传链路负载过大与容量有限的矛盾,从降低传输负载、数据编码的角度,提出基于低精度ADC和大尺度衰落信息的数据检测方案与基于嵌套网格码的计算转发机制,为系统带来75%的频谱效率的性能提升。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比赛的审核和答辩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全面开展。虽然疫情影响下比赛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参赛作品的质量和参赛积极性并没有受到影响。本次比赛于2020年4月启动,全国共有3818支队伍参加该项赛事。作为学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研究生工作部积极动员组织。电信作为承办学院,经多次部署备赛,组织了多形式经验交流座谈会及作品预审会,帮助参赛队准确把握竞赛方向、提高作品质量,为研电赛取得优异成绩保驾护航。

附: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总决赛获奖队伍名单

团队名称:红果园守门人

作品名称:面向车联网的信道探测和智能场景感知系统

队员:杨汨(导师:艾渤)

队员:黄晨(导师:钟章队)

队员:高美琳(导师:艾渤)

奖项:全国一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华为专项奖通信与网络方向亚军,MathWorks企业专项奖二等奖

作品名称:仿生蜻蜓机器人——Dragonfly

队员:汪培义(导师:郭盛)

队员:宋马军(导师:郭盛)

队员:王向阳(导师:郭盛)

奖项:全国二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团队名称:北交大现代通信队

作品名称:无线智能通信系统及应用

队员:乔建森(导师:陈为)

队员:郭磊(导师:陈为)

队员:张博文(导师:陈为)

奖项:全国二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团队名称:铁路卫星导航LAB队

作品名称:基于GNSS/INS/UWB的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

队员:曹琢健(导师:姜维)

队员:余义志(导师:姜维)

队员:凌浩(导师:王剑)

奖项:全国三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作品名称:枢纽机场“CAV”无人客运系统仿真与应用

队员:曹越(导师:蔡柏根)

队员:彭佳力(导师:上官伟)

队员:李鑫(导师:上官伟)

奖项:全国三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作品名称:基于全碳化硅功率组件的APS

队员:刘博(导师:刁利军)

奖项:全国三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团队名称:奔跑的小猎豹

作品名称:具有柔性脊柱的四足奔跑机器人

队员:徐忠岐(导师:张秀丽)

队员:王康(导师:张秀丽)

队员:王琪(导师:张秀丽)

奖项:全国三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

团队名称:虚实数字孪生

作品名称:下一代智能车路协同虚实仿真数字孪生系统

队员:赵通(导师:上官伟)

队员:庞晓宇(导师:上官伟)

队员:邓雨亭(导师:上官伟)

奖项:全国华为专项赛一等奖、华北赛区二等奖

作品名称:热点高容量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队员:陈帅飞(导师:章嘉懿)

队员:张京(导师:章嘉懿)

队员:张永顺(导师:章嘉懿)

奖项:商业计划书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初赛一等奖

  822日,“兆易创新杯”第十三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圆满闭幕,我校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突破。我校徐伟和行鸿彦老师指导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复杂环境下的自动气象站现场校验系统”项目团队、王丽华老师指导的信息与控制学院“河道自主巡航水质监测无人船”项目团队分别获技术类竞赛全国一等奖;刘恒老师指导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卫星定位和惯导融合的DEM测绘系统”项目团队获“兆易创新”企业专项奖一等奖和“睿塞德”企业专项奖三等奖;王丽华、徐伟两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于20183月正式启动,全国划分八大赛区共2428支队伍参赛,分赛区初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经过激烈角逐,312支队伍进入总决赛。来自全国高校的360多支队伍、千名同学带来了300多件最新电子科研成果和智能硬件创新产品参与角逐。我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工作,逐步建立了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主体赛事、以“学校主导、学科接近学院承办、相关学院协同”为竞赛组织模式、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为制度保障的竞赛体系。由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主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18年学校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优秀参赛队伍与作品参加华东赛区初赛,进一步调动师生参赛积极性,培育了优秀创新实践项目。

  据悉,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之一,作为面向全国在校研究生开展的团体性电子设计创意竞赛,该赛事旨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研究生应用电子信息基础理论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综合能力。

“复杂环境下的自动气象站现场校验系统”项目一等奖证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ike怎么验证真假鉴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