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诸葛亮,孙权,哪个最聪明?

公元201年,刘备第一次听说诸葛亮这个名字。当时他和曹操撕破了脸,不得不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就是在这个时候,司马徽向他提起了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六年后,深受刘备器重的谋士徐庶,再一次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当时,刘备正面临兴复汉室前路茫茫的重重困局,求贤若渴的他当即就去拜访了诸葛亮。

那一天,在上门第三次的时候,刘备终于进入了那间茅屋。就是在这里,这对被历史称为“圣君贤臣”的君臣第一次见面,一个虚心求教,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件朴素甚至稍显破败的茅屋里,两个心怀大志的人一起共商天下大事。就此,有“卧龙”之才的诸葛亮正式出山,辅佐刘备。

但是众所周知,刘备无权无势,在各方势力中可谓是最差的那一个,有大才的诸葛亮为何不选择诸如曹操这样的巨头呢?刘备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公元207年,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按理说刘备虽比不上曹操袁绍之流,但大小也是个人物,要找个有才之人也不是什么大事,一般不需要主公亲自前往,诸葛亮这架子却摆得如此大,不像是要投奔于人的。

好在刘备这人向来是最仁德不过的,又求贤若渴,甘于礼贤下士。于是,他便亲自带着人去诸葛亮的住处,求取这位贤士。不过,刘备前后跑了两次都是无功而返,直到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的人。而当他与诸葛亮交心长谈后,他明白,这一趟没有白费。

诸葛亮,“琅邪阳都人”,少有大才,父母早忘,后隐居在隆中,不慕荣华,不求富贵。与他交好之人,如博陵郡的崔州平、颍川郡的徐庶徐元直等人都知道他才比管仲、乐毅,超出常人许多,不是泛泛之辈。

一首《隆中对》,道尽天下局势不说,还深刻地分析了刘备相较于其它势力的优劣,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计策,为后来蜀汉政权的建立做了宏观性的蓝图指导。而诸葛亮的话确实说到了刘备的心坎上,刘备也看出诸葛亮是个值得托付和信赖之人,于是,二人就此结盟,共同成就了一桩君臣之谊的美谈。

刘备会选择诸葛亮,这个不难理解,毕竟诸葛亮的才智令人折服,但是,诸葛亮为何会选择刘备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主公呢?

首先咱们先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两个人要结盟,做同一件事,有两种情况。第一,两人意见不合,其中一人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想做这件事,是被另一人以金钱、权势诱惑或是以亲人等胁迫。第二种情况就是,二人意见相同,都想把这件事做成,自然而然地结为同盟,同心同力。而诸葛亮和刘备就属于后者。

刘备作为汉室远亲,面临天下大乱的情形,他想做的事,自然是铲除奸佞,兴复汉室。那诸葛亮呢?他为什么会想要兴复汉室呢?

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诸葛亮本人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意欲护卫正统的人。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常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以他们为人生的榜样。而管仲、乐毅都是儒家的传统人物,诸葛亮自然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而他又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诸葛珪也担任过太山的郡丞,都是为汉室效劳的。故而,汉末天下大乱以后,汉室衰微,他便希望为兴复汉室出一份力。

根据这个要求,身为皇族又一心为匡扶汉室而奋斗的刘备就是最好的人选了。毕竟,在诸葛亮看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明显就是个意图篡位的。而孙权一方呢,安于江东,并没有想要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

除此之外,咱们试想一下,若是找到一个目标一致的人,但这人却是个顽固不化的,是个不听取他人意见的,还是个残暴之人,那合作起来能有什么好处,恐怕不仅事办不成,还反倒惹得一身腥。所以,投靠的这个人必须得是个仁德之辈,是个心怀天下,心胸宽广的贤明之人。

而刘备也满足这个条件,他的仁德那可是出了名的。想当初,刘表去世,他的次子刘琮继承了荆州。这个时候,曹操南下,要攻打荆州的消息传到了这里。刘琮一听,居然想都没想直接就投降了。而荆州的百姓们也知道这样一个州牧是不堪托付的,正好当时刘备要躲避曹操离开荆州,于是,大批的百姓自发地跟随刘备一同离开。

俗话说,群众的眼神是雪亮的。从百姓们的行为中,咱们就可以看出,刘备平日里定然是个仁德之人。而当时刘备都已自身难保了,却没有舍弃这些百姓,反而是一路好好护送。由此可见,刘备这样的人,若是成了天子,定然是爱民如子的,是个可以跟随的主公。

不仅如此,从刘备三顾茅庐,不辞辛劳,没有怨言的行为中,我们也能看出,他是一个礼贤下士而又谦卑的人,必定不会不听取有才之人的建议,固执己见。

综合以上原因,诸葛亮选择刘备自然就再正常不过了。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也没有错,后来蜀汉政权的建立,刘备对他无人能及的信任,都表明选择刘备是正确的。尤其是刘备临终托孤的那一番话,情真意切不说,那句“君可取而代之”,确实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出口。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佳话,确实值得被传颂千年。

我们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袁史”,期待您关注

参考资料:柯圆圆,彭艺,储娇.乱世中的智慧人生——试从《三国志》探析诸葛亮择主刘备的原因[J].中国商界,0,382.

论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29-133.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要在华容道有意放掉曹操,乃是故意拿捏关羽、孙权、曹操,以达到自己隆中对的战略目的,而这一切,刘备则是看破不说破!

早在周瑜火烧赤壁之前,诸葛亮就已经料到了曹操的失败,而且准确地计算到了曹操的路线,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从当时的局面来看,曹操是稳操胜券的!

从兵力上来说,曹操号称有八十三万大军,完全碾压孙刘联军;从气势上来说,曹操刚刚平定袁绍家族,统一北方,南下后又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荆州,携雷霆万钧之势,士气正旺,吴军完全不可比;从军事韬略来说,曹操久经战阵,军事能力非常强,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更是让天下人叹服,而周瑜能力虽然也不错,但相比于曹操,他的名望还是差了点!

总之,无论从任何方面来看,曹操都是稳赢的,吴军很难击败曹军。然而就在双方大战还未爆发,赤壁的大火还未点燃之际,诸葛亮却准确地预见了曹操的失败,并且把曹操的撤退路线都预测了出来,令人既惊讶又不敢相信!然而后续的发展还真的就和诸葛亮预测的完全相同,简直是颠覆了众人的三观!不过也有人怪罪诸葛亮,说他人员任用出错了,若不是他将关羽安排在了华容道,曹操怎么可能轻易逃脱?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诸葛亮故意安排的!

既然诸葛亮已经预测到了曹操的撤退路线,那么他就必然知道华容道是伏击曹操的最佳地点。要想活捉或者诛杀曹操,在最佳的伏击点,肯定是需要安排和曹操没啥关系的大将,免得到时候曹操讲起情面来,那些大将不好下手。而诸葛亮提前就把张飞、赵云安排在了其他地方,没有将他俩安排在华容道,这就说明,华容道这个位置,其实就是诸葛亮有意留给关羽的!而关羽之前是受过曹操的大恩惠的,且关羽此人重情重义,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他会跟曹操讲情面,所以他让关羽去守卫华容道,摆明了就是想放曹操一马!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乃是刘备的生死大敌,既然曹操虎落平阳,为何诸葛亮不趁机诛杀曹操呢?即便不杀曹操,活捉曹操也是可以的啊,为啥诸葛亮不这么干呢?反而把曹操给放了?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干,主要有三个原因!

关羽这个人,是出了名的高傲,除了刘备张飞等人,其他人他压根儿就不放在心上!诸葛亮虽有大才,但他年纪小、经验少,所以关羽一直对他颇有微词!在关羽看来,他和刘备出生入死,是见识过大阵仗的,在集团的地位超然,区区一个诸葛亮,虽然有点才能,但做一个谋士足以,想成为刘备集团的二把手,来管理关羽张飞,这就过分了,所以关羽一直不看好诸葛亮,在博望坡之战时甚至鼓动众人反对诸葛亮,要不是有刘备拦着,关羽都有可能把诸葛亮揪出来打一顿!

对于关羽对自己的轻视和敌意,诸葛亮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这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虽然刘备很看重诸葛亮,但诸葛亮确实年纪小、经验少,面对刘备手下的这批骄兵悍将,他确实缺乏压制他们的武器。既然如此,那么诸葛亮就必须得想办法压住这批人,尤其是关羽这个头头,要是压不住他们,日后即便刘备把权力交给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法管理整个集团,因为权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的,人家认可你,你才有权力,否则你就空有名头,啥也不是!

博望坡之战、新野之战,诸葛亮已经证明的自己的军事能力,张飞赵云这等名将已经完成认可他了,接下来就是收服关羽!可关羽这种人,本身能力就强,虽然诸葛亮表现得不错,但诸葛亮的资历始终无法超越关羽,所以对于关羽,来软的是不行的,必须来硬的,于是诸葛亮就专门设计了一个坑,就等着关羽来跳!

诸葛亮把张飞赵云安排在了伏击曹操的道路中,故意冷落关羽,目的就是引诱关羽主动申请作战。之后诸葛亮又以关羽和曹操有旧情的借口,拒绝关羽参战,结果关羽为了赌一口气,直接立下了军令状,这一下诸葛亮可高兴坏了!正常作战的情况下,战败是很正常的,顶多批评一句,不会杀头,但是关羽立下军令状,情况就不同了,可以杀关羽的头了!于是诸葛亮开开心心地把华容道伏击曹操的任务交给了关羽。

在诸葛亮看来,关羽重情重义,现在嘴上说得好听,到时候和曹操一见面,必定下不了狠手。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如诸葛亮所料,关羽下不了手,放过了曹操。关羽回来以后,自知违反了军令,甘愿受罚,诸葛亮立马表示,坚决执法,斩杀关羽,以此来恐吓众人!诸葛亮连关羽都敢杀,谁还敢违背诸葛亮的命令?当然了,关羽作为刘备的兄弟,杀是肯定不能杀的,最终刘备出来打圆场,诸葛亮卖了刘备一个面子,算是放过了关羽。但此事过后,关羽也不敢再和诸葛亮硬刚了,因为他见识了诸葛亮的手段,知道诸葛亮是真的会斩杀自己,所以自此以后,关羽再也没有正面和诸葛亮唱过反调了。

总的说来,诸葛亮在华容道放掉曹操,其中一个目的便是拿捏关羽,使得关羽不敢再和自己唱反调,另外也借此展示自己的能力,塑造自己在刘备集团的权威!

刘备和孙权虽然表面上一起合作抗曹,但他们的合作其实非常脆弱,一旦曹操不在,那么孙权集团势必会对刘备动手!早在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时候,东吴众人对诸葛亮的态度,其实就说明了不少的问题,周瑜见诸葛亮聪明,数次找机会诛杀诸葛亮,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刘备集团,在周瑜等人看来,击败曹操后,刘备集团就成为了最大的竞争对手。也幸亏诸葛亮聪明机智,不然他早就被东吴给干掉了。

火烧赤壁以后,刘备南下攻打荆南四郡,周瑜则出兵进攻南郡,在此期间,周瑜曾数次想要出兵偷袭刘备,最终都被诸葛亮给挡过去了。而且为了瓦解刘备集团,孙权周瑜甚至还想出了嫁妹的手段,想要借机软禁刘备。若不是诸葛亮聪明,赵云机警,刘备集团早就被孙权给吞并了。而这,还是曹操活着,对江东保持着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试问一下,若曹操死在了华容道,曹营内部开始争权夺利,没法对东吴继续动兵,那么孙权岂不是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刘备展开进攻,彻底吞并荆州?以当时刘备集团的实力来看,其实是很难挡住东吴全力一击的,所以说此时绝对不能杀曹操,留着曹操,保持着对孙权的压制,这样孙权才不会和刘备彻底翻脸,因为曹操才是孙权最大的对手!只有曹操活着,持续压制孙权,刘备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寻求做大的机会,否则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若曹操死在了华容道,曹魏集团必定内乱,因为曹操暂时还未立下明确的继承人。曹魏内乱,忠于汉献帝的势力,也很有可能出现反扑!当时的曹魏集团,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强大,吞并袁绍、刘表势力后,曹魏集团内部还未完全消化整合,忠于汉献帝的势力也还未被完全扑灭,到时候若真的让汉献帝夺权成功,刘备怎么办?

刘备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团聚一批有能之士,主要的原因就是刘备忠于汉室,有号召力,而天下忠于汉室之人还比较多,所以大家都认可刘备,投靠刘备,想要借机匡扶汉室,重整河山。而若是汉献帝掌权,那么刘备的法理就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到时候刘备就只能听命了汉室朝廷,没办法再独立发展,汉献帝一道圣旨下来,刘备就得乖乖听话,否则他“匡扶汉室”的口号就是假的,更不要说称帝了,这就是反叛,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所以说,站在大的角度来看,刘备想要做大,那么汉献帝就绝对不能掌权,而只有曹操活着,才能保持对汉献帝的压制,汉献帝才会一直作为傀儡存在,若曹操死了,汉献帝失去了压制,那么刘备可就惨了,他将失去最大的正义性,而名不正则言不顺,刘备日后的事业也必将受到极大的打击,不可能再成就帝业!

总的说来,诸葛亮之所以会在华容道放掉曹操,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为了拿捏关羽,提升自己在刘备集团的权威;二是为了压制孙权,使得孙权不敢跟刘备翻脸,使得刘备有充足的空间做大做强;三是为了拿捏曹操,进而以曹操来压制汉献帝,使得汉献帝无法掌权,使刘备能够获得“匡扶汉室”的最大正义性!

事实上,诸葛亮的这些目的,刘备都是心知肚明的。当他听说诸葛亮要让关羽去守卫华容道时,他立马发出了质疑,说关羽重情重义,极有可能放掉曹操,而诸葛亮直接对刘备暗示,说曹操此时不能死,于是刘备脑袋一动,立马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完全是一副看破不说破的样子!

原文: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地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备和孙权谁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