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建马步芳纪念馆???

2019 年 8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 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6 年 11 月 16 日至 18 日,红军西路军 9 军与马家军在古浪城展开激战。此战红军西路军 9 军遭遇惨重伤亡,伤亡 2100 多人,排以上干部伤亡尤重。9 军军长孙玉清受伤,9 军参谋长陈伯稚、9 军 25 师师长王海清、9 军 27 师政委易汉文阵亡。2002 年,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世,更好地宣传、展示西路军在古浪的征战历史,古浪县委、县政府修建了红军西路军古浪烈士陵园。在前期已建成的 9 军烈士墓、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建成西路军烈士陵园。2012 年,在党、政、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忱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筹资实施了古浪战役纪念馆一期项目,新修建了战役纪念馆大楼和纪念广场,重新维修了 9 军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牌坊及纪念馆附属设施。2015 年 11 月完成了纪念馆陈列布展项目并向社会开放。

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前身为红军西路军古浪烈士陵园),位于古浪县城西南隅,占地面积 15 万多平方米。自 2002 年以来,古浪战役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 "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 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甘肃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及驻甘、驻武部队红色教育基地、" 武威市国防教育基地 "" 古浪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武威市首批旅游研学基地等,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缅怀西路军,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要进一步学习红军西路军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精诚团结相互支援的革命精神,敢于斗争不畏艰险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要传承和弘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革命前辈的理想信念自觉融入自己的血液,宣传英烈事迹,讲好西路军的故事,弘扬西路军精神。

古浪战役纪念馆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城西南角,这里绿荫环绕、松柏挺拔。进入龙泉公园大门,经过红军饮马湖,穿过红色文化长廊,在宽阔的缅怀广场上远远望去,红军西路军纪念碑高高耸立,在翠绿的松柏掩映中更显得庄严肃穆。

登上 81 级大理石台阶,瞻仰烈士纪念碑,碑前摆满了花篮," 古峡千秋碧血丹青凝史册,雄关万代英烈浩气贯苍穹 " 的花篮挽联格外醒目,仿佛向人们述说着当年红 9 军血战古浪的一段历史。

矗立在眼前的这座纪念碑,高 19.36 米,寓意着这场战事发生于 1936 年。纪念碑整体造型由红色的步枪、黑色的长矛和白色的刺刀组成,碑上镌刻着 " 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5 个鎏金大字,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书。在纪念碑后面是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九军烈士墓 ",这里安葬着当年在古浪战役中牺牲的 2000 多名红军将士的遗骸。

古浪战役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对面。这座新纪念馆于 2015 年建成开放,整个纪念馆分三层结构,主展区为地上两层,以 " 西风烈 · 战旗红 " 为主题,由序厅和挥师进河西、组成西路军、突围干柴洼、阻击横梁山、血战古浪城、血染战旗红、丹心昭日月、浩气永长存 8 个部分 33 个单元及尾厅组成,通过图片、文献、电文、地图、油画、雕塑、视频以及大量红军时期的文物和实物,按历史脉络,以全面丰富的展陈内容及新颖独特的展陈方式,向人们全景式生动展示了红 9 军在古浪境内的战斗历史,以及红军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河西的悲壮史诗。

走进古浪战役纪念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两侧河西走廊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浮雕,正面是身陷敌人围追堵截中的西路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群雕,雕塑后面的油画表现了暮色沉沉的荒野上,野蛮、凶残、骄横的马家军正驱马挥刀而来。序厅中播放着艺术家创作的《壮怀千秋》声光电音效,随着低沉的钟声响起,深情、悲壮的配乐与解说,四周灯光刹那间明暗交替,战马嘶鸣,枪炮声不断响起,一座座活灵活现的雕塑表现了一个个血气方刚、英勇无畏的红军西路军战士在高举的战旗下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他们机智地和敌人周旋,英勇地和敌人搏斗,将每一块血肉、每一滴鲜血都交付于战争的胜利,交付于民族的解放。

在纪念馆主展厅,两三米宽的走廊里,或长或短的文字、或大或小的地图、或彩色或黑白的照片、或对比或统计的表格,将两边的展墙布置得满满当当,从序言开始,将人们带进当年红军西路军强渡黄河、征战河西走廊的历程。

纪念馆的第一部分主要展示了红四方面军奉中央和军委命令于 1936 年 10 月 24 日晚在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在 " 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 "" 打通国际路线 " 的口号鼓舞下,激战大拉牌、一条山等地取得了骄人战绩。但由于敌胡宗南部接通宁夏、" 二马 " 援兵的到来等不利因素,宁夏战役无法执行,过河部队制定了《平大古凉战役计划》报中央批准,分左右两翼向西开拔,进入古浪。

第二部分展示了 1936 年 11 月 11 日,红 30 军和总部在古浪大靖行军时接到电令正式组建西路军。中央及军委根据红四方面军总部的请求,批准渡过黄河部队组成红军西路军,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领导党政军工作。有 5 位常委、6 位委员共 11 人组成,其中陈昌浩任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任副主席兼总指挥,王树声任副总指挥。从此,红军西路军踏上了征战河西走廊,打通国际路线的艰苦征程。

第三、四部分则情景再现了左翼红 9 军,取道南部山路到干柴洼,遭遇马家军三面围攻和空中 3 架飞机助战、步骑合围的困境,英勇奋战、浴血突围的历史场景。红 9 军在娘娘庙岭和山城屲等地与敌人激战两天,打退敌人多次猛攻。消灭敌人 100 余名,自身伤亡 200 多人,红军连夜突围向横梁山转进。为了给红军西路军总部和兄弟部队赢得宝贵的西进时间,11 月 12 日至 14 日,英勇善战的红 9 军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利用横梁山复杂的地形,发挥山地战、隘路战、夜战的特长,数次将国民党马步芳部三个骑兵旅击退,消灭敌人 400 余人,取得红军西路军西进途中一次较大的胜利。

第五部分主要展示了左翼红 9 军为了达到从战略上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目的,按照《平大古凉战役计划》部署,进占古浪城以迟滞敌人,与数倍之敌拼死搏杀三昼夜,毙敌 2000 多人,自身亦伤亡十分惨重。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受伤,军参谋长陈伯稚及军师团级将士牺牲达 2000 余人,在 30 军 268 团接应下连夜撤离古浪,向兄弟部队靠拢。

第六部分用文献、油画、雕塑、地图及视频等,主要展示了红军西路军坚守永昌、山丹,苦战临泽、喋血高台,从倪家营子突围到肃南石窝山召开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会议,成立红军西路军工作委员会,辗转祁连山从不同方向突围,由李卓然、李先念率领的西行支队最终进抵星星峡的战斗场景。

第七部分展示的主要内容是除喋血河西的将士外,有一批红军将士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回到了革命队伍,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八部分的主题:硝烟散尽,历史已经远去。红军西路军在河西的军事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执行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策应河东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军事行动,在配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那段悲壮历程,红军西路军将士对党和革命的赤胆忠心,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革命气节,以及不怕艰险的顽强毅力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惨烈的悲壮篇章。

在古浪战役纪念馆里,除了丰富的文物藏品、史料展出之外,展厅中还有大量的雕塑、油画等系列作品蕴藏着许多革命故事。

当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进一步加强对西路军革命历史的学习,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用红色文化熏陶滋养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灵魂,担当作为、精心履职。尤其要学习和发扬西路军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革命到底的精神,用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感召人鼓舞人;认真从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推动武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紧密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凝聚磅礴的力量,确实把西路军留在武威的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精神发扬好,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获得新成效。

  走进红色史迹,重温英雄历史,拨开百年风云,重书英雄故事。兰州战役纪念馆,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坪以南、沈家岭北麓,是为纪念在1949年8月在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兰州战役,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今天的《中国红·英雄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悲壮又激情的历史。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1师第31团副连长何志瑛:兰州解放,快70年啦,又到8月26号啦战友们,我敬你们一杯酒,比较残酷激烈,白刃格斗,拼刺刀。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1师第31团卫生员王文贵:那个太惨了,我们两个基本是流着泪,把那个伤员腿给包扎完的。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1师第31团测绘员杨兴龙:叫杨胜林,17岁,他一直叫我的名字,哥啊哥啊哥啊……

  主持人:这里是兰州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1949年8月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兰州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2年,在1959年的国庆节正式对外开放,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次决战,对于解放西北五省辽阔的疆土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向西北,向西北,攻兰州,夺西安。

  1949年8月20日,杨兴龙所在的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就是唱着这首《向西北》开赴兰州城下的,这是西北地区的最后一场决战。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军部参谋冯玉民:扶眉战役一下歼消灭敌人40000多人,胡宗南主力基本上被我们消灭,你小小的兰州,小小的马步芳,你没有多少部队。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63军第188师第562团3营政治工作队队长贾文岐:我们兵多。

  世间事往往这样,总是以料想不到的情节发展。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军部参谋冯玉民:8月21号早晨就发起攻击,结果打了一天,敌人第一道防御阵地都没有打下来。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1师第31团测绘员杨兴龙:几个兵团攻了一天,没有打下一个阵地,这在史上都是少有的战事。

  当时守卫兰州城的正是青海宁馨庐的马步芳、马继援父子,这一次第一野战军这个“狠角色”碰到了“硬钉子”。1949年8月25日的沈家岭,解放军每推进一寸土地,脚下就多浸染一寸战友的鲜血。每取得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伴随的都是年轻生命的陨落。兰州一役,我军痛失数千年轻生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他们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63军第188师第562团3营政治工作队队长贾文岐:使命感,我们有这个责任。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第11师第31团副连长何志瑛:他是勇敢,我们的血没有白流。

  时任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第63军炮兵团3营书记白玉洁:苦没有白受。

  1949年8月25日晚上六时许,沈家岭战斗胜利结束。

  主持人:这幅油画艺术地表现了兰州市民载歌载舞涌上街头欢庆解放的画面,这是兰州战役的胜利,迎来了大西北的新生。走进历史我们感受着伟大兰州战役精神的滋养,续写历史,我们要发扬兰州战役的精神,坚决扛起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宁马步芳老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