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什么意思?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孔门进德修业之法,也是今人进德修业之法(艺,可以理解为艺术)。
“志于道”,与人生的格局相关。道,是一粒种子,护持这粒种子,就可以长成大树。但是从何处可以得到“道种”,却需要机缘。所谓“道种”,是一种比喻, 意为大道萌发的种子栽在人心。《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己成佛道”。后佛号有“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的说法。香港大屿山宝 林寺方丈圣一老法师在讲述《地藏本愿经》时表述过类似意见:“其人从梦醒来,即获聪明,‘应是一切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
“据于德”,与人生的交往底线相关。无德,就没有自足的信心,没有交往的信誉。
“依于仁”,与君子人格相关。它是情感与爱的古典式称谓。一个缺乏情感信道和爱的能力(爱是一种能力)的人,不足以立世。
“游于艺”,与人生的丰富性相关。龙应台在大学讲话,认为现代政治管理者,应该有阅读文学经典的习惯,其要义也在要求执政者应具有丰富而敏感的心灵。这个东西不是马上可以兑现的支票,却是足以支撑人向善,培养同情心,懂得世界多元构成道理的思想背景和精神背景。“游于艺”,还是君子人格的寄托所在。“志于道”矣,“据于德”矣,“依于仁”矣,如何不可?——退,足以“独善”,进,足以“兼济”。进退之间,可以诵诗,可以弦歌,君子性情“游于艺”矣,“俟 孔夫子十二个字,说出了人生重要的四个理性方向。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 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依于仁”,指依傍于仁, 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游于艺”:“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解(苏文帅)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归根结底是对所追求的事业应该把持的一种境界抑或觉悟。其中既有坚持,又无须强求;既强调成功的条件,又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