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武术大师为何都很瘦弱

  引言它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讲究精神专一,要求内外、形神是统一的整体,例如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可以认为是一种锻炼方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武术。在武侠小说里,经常描写各路门派争夺武林盟主之位,实际上中国功夫并不为战争,更追求和平。也没有“武无第二”的说法,各路武术没有强弱之分,都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苏轼在《送子由使契丹》中有诗云:“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武林”一词当时指的还是杭州。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因“文林”一词受到启发,自创“武林”一词,自此武林多用于指代江湖之中习武的各个门派。事实上,武术门派多为后人划分,前人习武时很少有门派之见。

  在诸多武侠小说中有过对于武林的描写后,这个危险却又充满侠义之气的地方让无数人心向往之。然而真正的古代不仅没有“武林”或“江湖”,更没有“武林盟主”一职。不过中华武术的确博大精深,并且延伸出许多不同种修炼方式和门派。如今中华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更因“李小龙”、“叶问”等文化标签的输出,让外国人产生过“中国人人会武术”的错觉。

  中华武术其实是与中国传统社会哲学、中医学、美学等充分结合的一种修养身心的方式。

  唐代时发展出了武举制度,对武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宋元时期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发展,明清时期我国古典武术达到高峰,形成“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等几种主要拳法体系。近代则成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偶尔有“大师”与职业运动员等比拼,往往不过几个回合就败退,其实这些所谓的大师并没有领悟到中华武术的精髓,即体会武者精神,与天地合而为一。

  虽说历史上尚未出现过一统“武林”的人物,但在近代也有一些武学大师颇受尊重,如李小龙、霍元甲、黄飞鸿等人,可以视为习武者精神上的“武林盟主”。这些人之所以闻名,除了自身习武达到一定成就外,也有被文学作品,特别是电影作为主人公,从而得到了宣传的缘故。

  其实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些低调的武学大师,他们在习武之上的成就与这些人相比,也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说若列出前三甲的话,无论是霍元甲还是黄飞鸿都无法被列入其中。近代武术史上有位名家名为蔡龙云,他1928年出生于山东济宁,获得中国武术九段。父亲是著名镖师,打遍山东无敌手,被称为“拳魔”。此后他多次击倒外国拳手,为国家争得荣誉。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蔡龙云进入国家武术队并担任队长,后承担武术整理研究工作,并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著名教授和高级教练,以及诸多优秀武术运动员。蔡龙云身为家中独子,早早便承担起继承父亲衣钵的责任,甚至从未在冬天穿过棉袄。

  15岁时,蔡龙云击败了著名拳手马索洛夫从而轰动上海,在武术界有了“神拳大龙”的称号。

  虽然小说中,侠客们飞檐走壁是夸张手法,但确实有人在习武之后身体会比常人轻盈得多,这个门派叫做自然门。其第三代掌门万籁声以敏捷闻名,出手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以快、准、狠闻名,更是精通八卦、太极以及多种兵器。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万籁声出生于湖北。他一生从事武术行业,曾撰写近代首部武术专著《武术汇宗》,一生授徒3000余人,并为中国培养出多位全国冠军。万籁声晚年转行为医生,治病救人,可以说是习武之人“心怀天下”的典范了。

  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在武林之中,更像是“有其师必有其徒”,万籁声在无数上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其师杜心五功不可没。杜心五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出生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是自然门开山鼻祖唯一亲传徒弟,在江湖上有“南北大侠”之称。他不仅在武术上取得极高成就,更热心革命,加入同盟会,被称为“虎林七贤”。

如今人们习武多为强身健体,除了极少数武术传人外,很少有人再付出一生精力精研武术。便如《警世贤文》所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世上哪有那么多奇才,若是想要有所成就,大可以少看一些无病呻吟的小说,多付出一些实际行动,多一些坚持,才能在自己所爱的领域达到一定境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武术也一直为人乐道。不仅中国人喜欢,就连看过的外国人,也很难抗拒这种武术的奇妙与吸引力,因此还将其称为“中国功夫”。

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民间武术大师,有的为了民族和国家与西方人进行斗争,此后美名远扬,也有人为了利益与侵略者合作,最终下场惨淡。前者如霍元甲,后者便如今天所讲的另一个民国武术大师薛颠。


有些人生来就是干那一行的,有些人就是为了那一行而生的。而薛颠,大概两者都有,刚开始的他并没有学武,而生在学堂上学。然而,作为一个“学渣”,薛颠也深知自己学不出什么结果,于是决定离开学堂,拜在了当时的武术大师李存义门下。

薛颠在武学方面的天分也因此展现出来了。李存义一生弟子无数,薛颠却被他认为是晚年最得意的一个弟子,不经经常当着他人的面夸薛颠,甚至还说薛颠以后能继承自己的家业。

天赋异禀让薛颠看到了自己在武学方面的能力,师父的夸奖更是让他信心倍增。这种处境让他养成了心高气傲的脾气,不仅普通人难以入眼,更是自视无敌。


某次,薛颠和师兄傅剑秋一同投宿与客栈,两人夜间无事,便开始讨论武艺,傅剑秋指出薛颠在武学上的不足之处,心高气傲的薛颠却难以接受,表示要和师兄切磋。然而, 薛颠不仅被师兄打败,还被他一掌从二楼的窗户推到了一楼。作为一个长期被夸奖的得意门生,薛颠深觉颜面尽失,于是不告而别,再也没有同他们联系过。

直到十年之后,一代宗师李存义去世,最为他晚年的爱徒,薛颠回去参加葬礼。葬礼过后,薛颠向同门师兄弟们展示了自己的武学技艺,并且再次向自己的师兄傅剑秋发起挑战。


原来在这十年之间,薛颠一直都致力于武学上的精进。他不仅前往山西拜李振邦为师,还前去五台山寻求高人指点武学,因此还学得了象形拳。

众人深知薛颠的武艺不能与当初同日而语,此番挑战只会让同门尴尬,于是大师兄尚云祥出面制止了比试,并且让薛颠当上了天津国术会的会长。


薛颠将从李存义那儿学到的形意拳与五台山所学的象形拳相结合,让形意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成为馆长的薛颠,逐渐收敛了自己的秉性,将从前的傲气收敛起来,变得和气很多,并且开始致力于培育武馆的下一代人才。他将站桩作为学武的基本功,要求每天站桩俩小时,以此培育弟子的体格。


除此之外,武馆公开比武的习俗也被他延续下来。任何人都可以向武馆挑战,而向他挑战的人中,基本上都是失败下场。此时的薛颠却已经是大师的做派,不再因输赢而论,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大师做派。

除了武学上的教学,薛颠做人也很是成功。师父的结拜兄弟晚景凄凉,他便用自己的收入去接济对方,甚至每每前去探望。

除了高超的武艺之外,还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


如果一直持续下去,薛颠的美名应该传扬下来,然而他却遇到了一贯道。1934年,薛颠加入一贯道,开始凭着教派的洗脑能力在民众之间大肆敛财。

因为他的名字与自号“济颠活佛”的一贯道头目张光壁一样,后来便被张光壁小老婆改名为薛洪。

抗日战争之后,一贯道除了继续大肆敛财之外,还开始替日本人办事。他们不仅用教义向民众洗脑,指出日本发动战争的“合理性”,还劝民众不要抵抗,一切全靠造化。


薛颠凭着自己的一贯道的地位,大肆招揽教众,不断敛财,除此之外,还充当日本人监控国共两党的眼线。许多人在他们的高发之下被日本人迫害,因此丧失性命。

一代国民大师,就此误入歧途。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共产党终于有精力将目光集中在一贯道上面,而薛颠此时所率领的一一贯道也从民间教派走向了反党反国组织。为了破解封建迷信,新中国采取了抓捕一贯道头目的活动,薛颠则被定义为“拳霸”。

虽然薛颠武艺高超,最终仍然在逃窜之中死在了机枪扫射之中。


薛颠的一生,可谓是晚节不保。年轻的时候天资聪颖,被人赞颂,成为馆长之后尽心教学,为人善良谦逊,是一个实打实的武学宗师。然而,却误入教派,成为一个压迫的同胞效忠日本人的反贼,甚至最后还走向了国家的对立面。

而这一切,都要从他加入教派开始。其间转变,何其可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国作为唯一一个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让外国感兴趣的中国文化特别的多,比如说京剧、国画、茶道、戏曲等等,但是众多的文化艺术当中,最让人好奇的莫过于中国功夫了。先是李小龙通过武打电影,让中国功夫走向了世界,而几年前的一部全是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走红世界各大影院。人们对那些武术总是充满着好奇与热情,人们憧憬着仗义行天下,侠客的随性。

影视剧中的武术大师,总是可以飞檐走壁,片叶可杀人,在相关民国的书籍记载中,也是擂台上轻松解决那些所谓的西洋大师。但是人们难免好奇,既然武术大师们的功夫那么的厉害,而且民国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武术高手云集,这些大师们面对侵略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肆意的烧杀抢夺、欺压我们的同胞,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杀几个鬼子?为民族撑腰,打走那些侵略者们?他们也拿鬼子没办法吗?还是他们不爱国?他们的功夫只是花拳绣腿,用来强身健体用的,实际并没有什么实力?别急,大家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接着往下看。

那个时期,大家对于武术是相当的严苛以及尊重的。他们有着师门传承,门派之分,基本上能被称上大师的人都是众望所归的,他们是有着一定的实力的,并不是花架子。传统武术也就是技击术,一个入门者想要成为一名大师,你需要求师,并在师父的指导之下,勤学苦练。而且还要多和别人切磋,积累自己的实战经验,不然只能是空有架子而已。

正如影视剧中放的,想要成为一名大师也不是容易的事,必须苦练基本功,十年磨一剑,要持久耐心。民国时期也是诞生了众多的武术大师,比如说霍元甲,估计大家也都很清楚此人的厉害,很多的人争相想要到他的门下,能得到他的指点一二。还有宫宝田、杜心五、刘百川、叶问等等,总之民国就是一个武术大师云集的时代,许多军阀还出高薪聘请这些武术高手,当自己的贴身保镖,比如张作霖的保镖就是宫宝田,据说拿枪都对付不了宫宝田。

可是如此说来,那些大师怎么就没有能力对付侵略者呢?其实,真的是单打独斗的话,外国高手大多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不能和单个对打等同起来的。这一点,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就曾揭晓过答案。

借单打独斗、天下无敌的萧峰,在面对辽军的千军万马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说:“这般恶斗,我生平未见,任凭你武功天下无敌,也全无用武之地”。当年小编看到萧峰为了两国和平,选择自杀时,曾经也觉得萧峰是不忍杀害同胞,才不用降龙十八掌将他们全部杀死的,现在想想,也许是真的入戏太深了。

而且民国时期的战争,已经不再是舞刀弄枪了,有着科技的支持下,战争更多的是比较国力的强弱,科技的发展。你想想那些大师赤手空拳要和人家的大炮比较,有比较的必要吗?未近身,便是血肉模糊了。

当战争真的爆发时,不少的大师选择了带弟子逃跑。也有人拒绝离开,比如说程廷华大师,跟德军发生冲突,却被德军乱枪射死。很多的大师面对着民族的危机,深感无力,他们意识到,个人的力量不能撼天动地,改变不了局面,只有国家的人民都站起来,奋力的反抗,民族才有希望。李尧臣、韩慕侠等武术家,受抗日名将的邀请,亲自训练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传授战士们单刀的实战技法,为民族的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个人的力量还是很渺小的。团结力量大,当大家都抱成一团时,才更有可能的完成大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集中力量,才能实现自益的最大化是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武术大师身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