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中清朝都吃了哪些亏?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作为大国网民,心中都想拥有一部“大国史”,然而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辱的事实让网友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实在是过于屈辱。

对于这将近百年的屈辱,自然要甩锅到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的头上,如果不是“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也许今天的世界都跪拜在我的脚下。

越想越气,越骂越狠,从清朝末期的统治者一直骂到前期,从最后一部《辛丑条约》一直骂到清朝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反正是不管具体的史实,我就是要骂!

对于不理解《尼布楚条约》的人,很多人认为清朝割让了整个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其实这是扯淡。


当时的清朝还没有跨入到近代主权国家阶段,尤其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并没有明确的归属权,对于清朝来说,可控人口发展到哪里,我的界线就在哪里。

而对于沙俄而言,我的远征探险队探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地盘。

本来远东地区是足够大,双方都没有碰撞,但是随着沙俄不断向东、向南扩张,逐渐与清朝发生了冲突。

因此才有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事实上这个条约并非谁割地的条约,而是一个边界划分的条约,大概内容是将黑龙江、额尔古纳河为界线,河的北面为沙俄领土,河的南面为清朝领土。

因此,很多网友就认为清政府放弃了河北岸的广袤领土,事实上,如果说真正算曾经被清朝占据又在条约后被划出去的,大概只有贝加尔湖东岸的地区。


要知道一点就是,你曾经占据过不一定永远就是你的,而这块地方当时已经被沙俄所事实占据。

《尼布楚条约》对沙俄是肯定有利的,平白无故的白得那么多土地,肯定划算啊!

如果说对清朝没有损失,那绝对是扯淡,但是清朝的损失是,它标志着清朝放弃了当时被沙俄事实占领地区的索取权,也标志清政府彻底放弃对远东地区乃至西伯利亚地区开疆拓土的可能。

当时的情况是,清政府一直都把精力放到逐鹿中原上,并没有精力向北扩张,其实清朝政权即使在没入关之前,人口主要集中在现在辽宁和吉林一带,连黑龙江人口都十分稀薄,根本就没有北上的动力。

这就好比,如今黑龙江很多地区的房价已经不足一千块,花几万块就能买一栋房子,但是人们还是疯狂的往南方涌去,南方买不起房子的人更不会北上。


我们要掰扯清楚一个道理就是,不能把有机会开疆拓土的地方跟人划定了界限,当作割让出去的领土,如果那样的话,还真的心有多大,地有多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总结起来,《尼布楚条约》的确是吃亏的,也事实上丢失了一部分可能夺取回来的领土,但是为何康熙在击败沙俄后,反而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反而没有乘胜追击,直接将沙俄直接驱逐出西伯利亚,清军直接把这些领土全部占据呢?

其实,清朝统治者虽然是渔猎民族出身,实际上更应该是看作农耕加游牧的结合体,既能够放牧,也能够种地,是农耕与游牧二元化的政权。

这样的政权就是对付游牧和农耕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清政府能够成为少数民族大一统中国时间最长的政权。


这种政权有一点特点是,他不像传统的农耕政权对土地的概念比较保守,比如秦始皇虽然是中华民族上开疆拓土最大的皇帝,但是在开疆拓土后依然修筑万里长城来划定界限,虽然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游牧南下(其实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多大效用),但是却完完全全遏制了农耕文明继续向北扩张的可能。

清朝统治者对土地的热爱是十分强烈的,平原对他来说能种地,山地对他来说能打猎,草原对他来说能放牧,所以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清朝的版图一直在扩张。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高纬度地区对于清朝统治者是缺乏吸引力的,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当时有沙俄人向沙俄政府扬言只要派兵三百就可以完全征服黑龙江,极大的吸引了沙俄政府的兴趣,不久派兵入侵黑龙江。


在顺治六年时,沙俄强占雅克萨城,逐渐对黑龙江地区进行渗透,此后清廷与沙俄士兵进行了长期的对峙。

即使是如此看不上眼的土地,在沙俄入侵的时候,清朝统治者也极为重视,当时清朝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全国的统治,尤其是打击杀人军队的反抗运动,在此期间,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叛乱,并且收复了台湾。

一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才完全腾出手来解决沙俄问题,当年五月,康熙派遣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从瑷珲出发,对雅克萨发动猛烈攻击,仅仅三天就挫败沙俄入侵者,在沙俄投降后,康熙将二百多俘虏释放,希望能够跟沙俄保持和平相处。

但是不久之后,沙俄在重新武装了先进武器后,再次卷土重来,并且修筑了更加坚固的堡垒。


以当时的火器来说,清军本来并不占优势,军队中持枪比列并不高,但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清军仰仗火炮,直接就给沙俄轰懵了。

等到第二次雅克萨战争时,八百多人的沙俄军队,清一色配备了燧发枪,在坚固的土堡守护下,清军的火炮也丧失了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只能采取长困久围的方式,切断沙俄补给,使得沙俄士兵大量死于坏血病,才不得不投降。

很多人说清军外战外行,那也是扯淡,面对如此武器劣势,最终依靠战术方法取得胜利,也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应该说,这场战役让康熙见识到了沙俄的强大,只有不足一千人的军队,竟然让大清最王牌的军队都束手无策,只能采取这种笨方法获得胜利,一旦与沙俄全面爆发战争,那又是怎样规模的战争?

事实上,当时沙俄与清政府的争议并非核心利益之争,对于康熙来说,黑龙江以外的土地本来也不容易控制,更没有向北扩大的计划,不如划出去,而沙俄也承认了清朝在黑龙江以南的统治。

虽然事后表明,沙俄对远东地区是鞭长莫及,只不过是试水,但是谁又能保证沙俄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呢?


相对于在远东乃至西伯利亚地区这样的苦寒之地与沙俄纠缠不休的边境冲突,康熙早就意识到清政府与准噶尔的斗争才是清朝的国本之争。

因此,康熙宁愿挟胜与沙俄签订“让利”的条约,给予沙俄极大的好处,避免任何发生的两线作战可能,才能够更专心的对付准噶尔。

所以,从东北局部情况来看,康熙在抗击沙俄的过程中,打的比较凶,但是谈的比较怂,然而从清朝国防一盘棋来看,以局部利益换取根本利益,也不失为“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我们的确在成为一个大国,我们的历史也是一部真正的大国史,有过巅峰,也有过低谷,只有正视历史,我们才能够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清朝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割让了33万国土,为何康熙却乐开了花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689年,康熙派遣2000清军,在雅克萨击败了700多名沙俄哥萨克凶徒,最终将不可一世、蛮横的俄皇彼得大帝拉到了谈判桌上。其后,康熙派大臣索额图为使节,与沙俄戈洛文勋爵针对领土划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根据该条约,俄方肯定了格尔必齐河以东, 外兴安以南, 包括库页岛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国领土。然而原本属于清朝羁縻领土的贝加尔湖以东,,格尔必齐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的33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了俄国的领地。而世代生活于当地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百姓,沦为俄罗斯帝国这个“民族大监狱”的臣民,饱受奴役和压榨。

对于该条约,俄国将之视为一场外交上的胜利。戈洛文回到俄国后,立即被彼得大帝授予金质勋章,提升为沙俄的外交部长。而前苏联教科书也称,这个条约维护了俄罗斯的领土完整,有效震慑了“来自中国的入侵者”。

从《尼布楚条约》的条款来看,中国做出了很大让步,割让了大片土地,可以用丧权辱国来形容。然而康熙皇帝在了解完条约的条款后,竟乐开了花。当时作为清方谈判代表的法国传教士张诚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

“皇帝对于谈判的成功甚为宽慰!”

同时康熙还夸奖索额图等人“事情办得很好, 很为满意”。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明明割让了土地,康熙为何还如此满意?

首先,在晚清以前,中国受天下主义的制约,并没有形成固有的意识。自明朝宣德皇帝放弃奴儿干都司以来,朝廷就从未对辽东以北的领土建立有效的统治。广大的东北以及蒙古地区,基本自行其是,不听中央号令。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其能够有效控制的领土,不过辽东一隅。对于辽东以北,后金乃至后来的清朝,控制都非常弱。对于蒙古地区,皇太极等前清的君主也未建立有效的控制,这也为沙俄的入侵提供了方便。

早在明朝时,俄国哥萨克就已经穿越西伯利亚,到达了黑龙江流域。他们在那里修筑堡垒,就地屯田,捕捉猎物,收集皮毛。同时,他们还四处烧杀抢掠,屠害当地的鄂温克、鄂伦春百姓。顺治年间,清军曾与俄国哥萨克进行过一场小冲突,结果以中方遗憾地败给了对手。其后,俄国的入侵变本加厉,占据了雅克萨,与清朝隔黑龙江对峙。当时清朝实际控制的范围,与今天的中国相似。

因此可以说,从明到清,中国从未对贝加尔湖以东,,格尔必齐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的3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进行有效的统治。索额图之所以坚持该地为中国边界,不过是谈判中讨价还价的一种手段。

在谈判中,沙俄也同样用了这样的伎俩。例如戈洛文曾宣称:“长城以北皆为俄罗斯沙皇的领土。”然而论谁都知道,沙俄从未控制长城以北的中国领土。因此,康熙虽然“割让”了33万平方公里领土,却获得了外东北以及外蒙古的实利,实在不要太划算。

其次,康熙通过这个巨大的让步,迫使俄国放弃了对噶尔丹反叛势力的支持。在此之前,噶尔丹从俄国那里获得了大量先进火器,给清朝造成了很大麻烦。然而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康熙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并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之战中击溃对手。

综上所述,在《尼布楚条约》中,清朝虽然放弃对部分领土的索求,却将沙俄的入侵制止了近200年,并没有吃多大亏。而这与后来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相比,还是要平等很多的。

清朝历史上签订了许多的条约,特别是清朝末期的许多不平等条约,人们每每谈论起这些,都不由得咬牙切齿,火星子直冒。

然而当人们说起康熙皇帝领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时,许多争论的声音也是接踵而至,有的说这个条约让国人吃了亏,但有的却说按照当时的情况,大清朝并没有吃亏。

只是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条约的另一个签订方俄国,他们怎么看待这次条约的签订呢?

其实说出来大家也许觉得很惊讶,对于这份条约,俄国反而觉得吃亏,有的甚至觉得是一种耻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这个条约的签订,就不得不说说起因

从明朝崇祯五年开始,沙俄通过各种殖民手段侵占了西伯利亚全境,并染指中国的黑龙江流域,所到之处烧杀抢劫,尸横遍野。

虽然明帝国疲于应对国内的起义无暇顾及,但黑龙江流域的各族军民却发起了奋力的反抗。

到了清朝初年,沙俄看准了清朝立国未稳,于是公然出兵侵占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其中就包括尼布楚地区。

经过了长达8年的侵略中,沙俄侵占了不少领土。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好平定了三藩,于是调转矛头和沙俄火拼。

不过说句实话,那个时候的八旗军队确实威猛,愣是打的沙俄找不着北,不仅斩杀了俄军首领,还将俄军围困在城中。

无奈之下沙俄派遣使者谈判,之后就有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而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以及外兴安岭为界限,划出了一道两国共同认可的国境线,而曾经属于大清朝的尼布楚等地区让给了沙俄。

正是这个领土给让,清朝签订的这个条约让世人诟病至今。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沙俄内部有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条约对他们是一种耻辱,是不平等条约。

原来在谈判之初,沙俄理想的谈判结果是以黑龙江为界限,换句话说,即便是武力败给了清朝,也要从谈判桌上找回。

然而大清朝的使臣索额图听完之后不由怒火中烧,他也是当仁不让的说出了大清朝认为的界限,那就是北起勒拿湖,南至贝加尔湖。

俄国使者听完之后大惊失色,这对他们来说是赤裸裸的掠夺,不仅侵略中国的尼布楚等地没有了,连自己辛苦打下来的西伯利亚东部也要拱手相让,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这位使臣回国之后,估计会被沙皇处以极刑吧。

在之后的几轮谈判之下,沙俄放弃了先前的黑龙江国界说,而是退而求其次的咬死了尼布楚国界说。

但索额图却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沙俄不同意,那么大清朝也不惜使用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沙俄也已经无计可施,眼看着他们就要在条约上签字的时候,康熙皇帝却紧急给索额图传来旨意,让索额图的谈判速战速决。

原来这次谈判之前,准葛尔为了统治蒙古,就发兵进攻大清,如今战事一触即发,如果和沙俄的事情解决不好,那么他们如果联起手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正因如此,这个条约就这样匆匆的签订了,而最终的结果也就如同我们所见到的一样。

对于当时的情况来看,康熙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明智。

然而在消息闭塞的古代,康熙并不知道此时的沙俄也是身陷多处战争和难处。

第一个就是土耳其和沙俄的海口争夺战争,这也是沙俄快速扩张所导致的恶果,让本来兵力就不多的沙俄,此时根本没有能力和清朝长期僵持。

第二就是沙俄皇室正处于争夺政权的关键时间,掌权的索菲亚正在面临被夺权的危险。

第三就是喀尔喀蒙古族长期遭受沙俄的暴虐统治,所以引发了大规模的南迁,并且扬言安稳之后,要联合被沙俄欺凌的其他部族一起攻打沙俄。

所以,此时沙俄的情况比清朝差很多,他们不但没有谈判的筹码,甚至面临崩盘的结局。

为何俄国却说这个条约是他们吃亏?

第一沙俄认为条约的签订,是在清朝的武力压迫下进行的,并没有达到他们的心里预期。

第二沙俄最终的战略目标是黑龙江地区的航行权,而条约的签订,就等于让沙俄永远失去了这项战略目标。

所以即便沙俄得到了不少的领土,但这并不是他们最想要的,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放在这里依然实用。

那么究极问题来了,这份条约中国是否真的吃亏了呢?答案当然不是,起码在当时来说肯定不是。

因为这项条约的签订,就代表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法定边界线被确立。

其次就是这项条约其实是清朝和沙俄共同瓜分西伯利亚地区,而且留给沙俄的都是相对苦寒的地方,而富饶的外兴安岭地区则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最为重要的是,条约签订之后,康熙可以全身心的对付准葛尔,这对清朝后期的稳固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清朝末年的不作为,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等地区,还是被沙俄侵占,这着实是一件天大的憾事。

参考资料:《清史稿》、《俄国通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布楚条约前的大清版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