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两枚印章上的字?

一年前,在泽州县高都镇善获村,一枚在天然牛角上雕刻而成的古代商业印信被村民发现。这枚印信或为明清时期泽商所用之物,其上所刻唐太宗李世民《百字箴言》虽屡现错讹,但仍不失为泽州商业史上少见的实物资料。

6月20日下午,记者随泽州县“醉美乡村”评选专家团到该县高都镇善获村实地考察时,村委会主任程广旭拿出一枚印信让专家们鉴赏。

刻有《百字箴言》的牛角古商业印信

这枚印章印面长4.9厘米,宽3.6厘米,高4厘米。整枚印章呈梯形状,重量为87.5克。“实心牛角只有在角的最尖部位是实心,这么大的实心牛角,这得从多大一头牛上取下。”程广旭说:“这枚印章到底是否用天然牛角制作,怀疑不是普通的牛角,是否犀牛角?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仔细观察印章,印面两端各有0.6厘米印边,刻“卍”字纹样,并均匀排列三字,左刻“杨允鼎”,右为“号纯记”。印章中间印文长3.6厘米,宽3.2厘米。印面中间正文共分十列,前九列每列12个字。第十列正文9个字,下刻阴阳印章两枚,分别篆刻“允”“鼎”二字。毫无疑问,这是取自印章主人“杨允鼎”的名字。记者细数了一下,这枚长4.9厘米、宽3.6厘米、面积17.64平方厘米的印章印面上,竟然雕刻了125个繁体字。

印章中间正文为繁体楷书,前八列至九列开头的文字为:“耕夫役役,尝无隔宿之粮;蚕妇波波,少有御寒之依。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粥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取本分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巳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联斯言,富贵功名可久。”

从印章所刻文字来看,显然录自脍炙人口的唐太宗李世民《百字箴言》。如若对此文熟悉者只要仔细阅读,又不难发现印章上的文字与《百字箴言》相比有多处的差异:“耕夫役役”“尝无隔宿之粮”“蚕妇波波”“御寒之依”“匙粥百鞭”“取本分财”“绝无益之友”“常怀克巳之心”,分别应为“耕夫碌碌”“多无隔宿之粮”“织女波波”“御寒之衣”“匙饭百鞭”“取本分之财”“绝无义之友”“常怀克己之心”。

难道印章的主人看不出所刻文字的错误?

从印章上第九列和第十列文字或许找到了答案:“此票本店对号取发,倘有假票误收,不认。预白。”从这些文字可以推测,这是一枚古代的商用印信。其上所刻文字出现的错误,或许是商家故意而为,通过对《百字箴言》的文字改动,暗设玄机,以此作为辨别票据真假之暗记。

村内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风格的戏台

C:古宅院楼上“踢”出段历史

说起发现这枚印信的发现经过,颇具戏剧性。

地处泽州县东部的善获村,是一个古村落。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商业古栈道从善获村贯通而过。村中不仅有明清时期的土地庙、关帝庙、观音堂,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八卦院等古宅院林立商道两旁,古韵犹存,大都保存完好。从古院挺拔的高墙、粗壮的房梁、花样繁多的门窗及雕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中,都可呈现出当年古村的辉煌。

2016年7月,善获村开始收集本村散落村民手中的文物。在村里西仓谷洞程要林家八卦院子楼上,当时有人用脚踢到了一块“黑疙瘩”。当时大家都没在意,程广旭将“黑疙瘩”拿起,用手擦去其上浮灰,在一个平面上发现上边刻有文字。

仔细端详印章,刻制字体很小,每个字比高粱米稍小,比小米粒大点,细腻精美,内容丰富,图案古朴大气。字体非常工整,显示古人雕刻小字功底的力道。

虽然印信上文字出现多出的文字错误,却仍不失为直观反映古泽洲商业史的珍贵的实物史料。

程广旭说,善获村的先人多从事粮油、布匹生意。当时运货物的骆驼就由西街排到东街,非常壮观。村中有名的商铺堂号就有几十个之多。“从这枚古商业印信来推测,印章的主人生意规模较大。”

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在善获村发现文物屡见不鲜。2015年,一件清咸丰年间的布织品结义帖在该村发现。这件长38厘米,宽26厘米的结义帖,其上所书毛笔小楷字十分工整,字迹清晰可辨。

结义帖子民国期间较为常见,一般写在纸上,写在布织品上的清代结义帖在晋城还较为少见,堪称珍品。

善获村发现的清代结义帖

善获村发现的结义帖上,结拜兄弟共有五人,按年龄大小从右向左排列,有籍贯、方位、年龄、生辰。五人中有一个是潞安府潞城县靳庄村人,其余四人为古泽州府凤台县人,分别为善获村、东山底村、高都镇和磨山底村人。

兄弟五人结拜日为清咸丰辛酉年(1861年)四月十五黄道吉日,距今已有156年。虽说帖子背后的故事无从考证,但从商业印信、结拜帖子等文物可以看出,善获村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

  • 古代十大兵器排名: 中国古代十大兵器排行第十名:诸葛亮——孔明扇诸葛亮乃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神机妙算,简直是...

  • 喜欢这件事,好像本来就没有什么道理。如果有人在一个月前说我会喜欢上潘老师,我可能会觉得他脑子有病,但是一个月过去了...

  • 换季时,怎么穿衣服? 每天早上,全都拿出来看一遍,比一遍。 再选择一套穿上。 最后觉得,应该断舍离,别舍不得。 太...

  • 为期一天半的《金字塔原理》课程结束了,这个课程又再次帮我回顾了《结构思考力》这门课里面的很多内容。 结构性思维非常...

  • 天雨湿阶苔, 云开几浮白。 花枝出清瘦, 桃颜一笑开。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

绵延不断的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

有些人会写字,钤印却乱来,

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如何钤印,

才能为作品更增色彩呢?

且看小编为您慢慢道来.

盖印章,是完成一幅书画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我国传统习惯常用盖图章来表示明守信约与郑重负责。在

另外,印章除了表示这种作品为某人作品的标志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在白底的纸上,黑色的画迹中,盖上一方深红色的精美印章,能够使画面相映生辉。所以中国艺术家、尤其是画家常拥有各种印章,让它们在画面上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启功先生书法作品,可以看到老先生的名章和字章。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反之。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启功先生这幅书法作品就用到了引首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画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明 文徵明 《老子像》

压角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拦腰章可用于长幅书画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是用在书画、书籍等有价值文物上的印。见得较多的是“康熙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为了不污损文物,这类印往往是朱文(也称阳文),刻得很细,很精巧。

上图是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就有多枚鉴藏章

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书法作品欣赏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更多寿山石印章摆件欣赏

一起来看看一块寿山石的成石之路

您好,有您说的这种篆刻方法的印章,虽然不多,但也不算罕见,并无特殊用途,仅与篆刻者的一时习惯及爱好有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字名印章的刻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