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乔治白校服可以在短短几年不断往上升发展?是有什么秘诀吗?

请问公司2021年报财务指标有没有合并校服收益

您好!2021年报财务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子公司包含浙江乔治白校服有限公司,公司对其持股比例为40%,谢谢!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新浪财经从公开信息中摘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新浪财经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反弹行情下的专属投资礼包!投资VIP权益、188元现金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原标题:酷特智能主营业务是贴牌代工 关联方涉股权转让造假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特智能”)将于1月9日首发申请上会。酷特智能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德证券。酷特智能拟发行6000万股,本次发行不涉及老股东公开发售股份,募集资金4.18亿元。其中,2.78亿元用于柔性智慧工厂新建项目,1.40亿元用于智慧物流仓储、大数据及研发中心综合体建设项目。

酷特智能介绍自己的经营模式为由订单驱动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由订单驱动生产,是指企业先从客户处接受订单,再安排生产,以销定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以工业化方式大规模地生产出满足客户不同诉求的个性化定制产品。

该公司智能化的经营模式被外界纷纷看好。据界面新闻报道,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复星集团旗下的复兴恒益均出现在了酷特智能的股东名单中。若按IPO可能的定价计算,复星集团和许小年均有浮亏。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酷特智能的效益并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有较好的体现,并且公司背后还显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实控人涉虚假付款方式转让资产、疑似利用关联交易套利等。

酷特智能营收增长放缓,2018年净利润较上年有轻微下滑。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亿元、4.20亿元、5.84亿元、5.91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58亿元、3.83亿元、6.76亿元、6.35亿元。

然而酷特智能贴牌代工仍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76亿元、4.03亿元、5.62亿元、5.6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94.86%、95.97%、96.31%、96.21%。

投资时报表示,从招股书可以看到,酷特智能真正在个人定制上产生较大订单是在2017年之后。2015年和2016年其最大客户为关联企业青岛新启润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新启奥贸易有限公司,两年销售额分别为8529.23万元和7982.92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分别为29.27%和19.03%。上述两家企业仍以传统代工业务为主。

但即便在2017和2018年上半年,传统代工业务仍在酷特智能的营业收入中占较大比重。美国传统男装零售巨头The Mens Wearhouse为2017年和2018年年酷特智能第一大客户,分别实现销售7382.4万元和8459.34万元,占当年总营业收入比分别为12.65%和14.32%。

同时,酷特智能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4年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并且于2018年出现下滑。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6.67%、37.90%、38.79%和36.28%,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44.59%、39.40%、53.52%、54.12%。

2017年、2018年,酷特智能共关停11家线下门店,公司员工离职率连续两年增长。2016年至2018年,公司员工离职率分别为17.55%、23.86%、31.19%。

酷特智能控股股东为张代理,实控人为张代理及其一致行动人张兰兰、张琰,三人合计持有8388.65万股酷特智能的股份,占公司46.60%的比例。

张代理控股100%的企业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红领集团”)曾因股权转让交易过程中存在通过关联公司账户使用循环资金虚假付款而败诉青岛分行。法院认定青岛景顺商贸有限公司(简称“景顺商贸”,同为张代理曾经控制的企业)与红领集团在股权转让交易的过程中,通过关联公司账户使用循环资金虚假付款。

该案件二审民事判决书于2016年10月26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然而在酷特智能于2018年12月17日和2019年5月16日报送的两版招股书中均未找到。

更有甚者,红领集团于2019年4月17日注销,而第二版招股说明书于2019年5月16日报送,时间相隔不足一个月。

此外,酷特智能曾做过三次收购操作:2014年11月收购酷特网定,2015年4月收购新启润、新启奥及红领集团的生产设备,2016年12月收购新源点。

而这几家公司的资产质量却让人堪忧。据招股说明书,酷特网定当时的收购对价为8360.22万元,增值率0.95%,2013年净利润亏损38.10万元。新启润、新启奥及红领集团生产设备当时的收购对价分别为1250.52万元、310.78万元和41.74万元,增值率分别为36.99%、61.91%以及36.32%。新源点当时的收购对价为1.57亿元,增值率为-0.55%,2015年新源点的净利润亏损36.2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酷特智能在收购完成后不到一年内便注销了酷特网定和新源点。其中,酷特网定于2015年5月被注销,新源点于2017年5月被注销。有媒体对于酷特智能收购净利润亏损公司之后火速注销提出质疑,恐利用关联交易套利。据招股说明书,张代理及其家族密集注销其旗下控制的公司达十余家公司。

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酷特智能,截至发稿,采访邮件暂未收到回复。

个性化定制服装提供商拟创业板上市

酷特智能主要从事个性化定制服装的生产与销售,包括了男士、女士正装全系列各品类,并向国内相关传统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定制工厂的整体改造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据招股说明书,目前,酷特智能共有三大业务部,分别为B2M业务部、C2M业务部、职装业务部。

酷特智能控股股东为张代理,实际控制人为张代理及其一致行动人张兰兰、张琰,其中张代理直接持有3582.76万股酷特智能的股份,占公司19.90%的比例;张兰兰直接持有2454.28万股酷特智能的股份,占公司13.64%的比例;张琰直接持有2351.60万股酷特智能的股份,占公司13.06%的比例;张代理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8388.65万股酷特智能的股份,占公司46.60%的比例。

张代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955年出生,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曾任青岛红领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青岛红领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青岛瑞凯网络平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青岛酷特服饰网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青岛新源点服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等。自2016年12月起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

张兰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女,1979年出生,加拿大北哥伦比亚大学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专业双学位本科学历,任山东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2007年12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自2016年12月起至今担任公司董事兼总裁。

张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982年出生。曾任青岛御时置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青岛御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青岛澳发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2016年11月起担任青岛源康蔬菜品种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2016年12月起至今兼任公司董事。

酷特智能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德证券。酷特智能拟发行6000万股,本次发行不涉及老股东公开发售股份,募集资金4.18亿元。其中,2.78亿元用于柔性智慧工厂新建项目,1.40亿元用于智慧物流仓储、大数据及研发中心综合体建设项目。

未披露关联方涉案股权转让虚假付款

此前,红领集团曾因股权转让交易过程中存在通过关联公司账户使用循环资金虚假付款而败诉平安银行青岛分行,法院认定1.13亿元转让款由红领集团关联方循环周转形成。

该案件二审民事判决书《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与青岛景顺商贸有限公司、青岛喜盈门家纺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于2016年10月26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然而在酷特智能于2018年12月17日和2019年5月16日报送的两版招股书中均未找到。

景顺商贸称,景顺商贸与红领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两份《股权转让协议》,红领集团曾向景顺商贸转让其核心子公司——青岛红领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领股份)89%股份、青岛红领制衣有限公司(下称红领制衣)75%股份,作价分别为9000万元、1881.95万元。

景顺商贸按照协议于2011年12月28日以自筹资金向红领集团公司支付了全部股权转让的对价款11300万元,为分别向澳发制衣公司、红领制衣公司、红领股份公司借款6200万元、2400万元、2000万元。

但这次股权转让后遭到平安银行青岛分行起诉。平安银行青岛分行曾在2011年向青岛喜盈门家纺有限公司提供1.8亿元授信,红领集团是担保人之一,而后授信方破产丧失还款能力,近3000万元借款出现逾期。为此,平安青岛分行向法院主张红领集团、景顺商贸共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理由是两家公司为关联方。

据判决书所载,平安银行青岛分行认为景顺商贸受让红领集团权属企业明显出于恶意,目的在于协助红领集团转移财产,逃避履行担保债务。

平安银行青岛分行举证认为,红领集团和景顺商贸在股权转让交易中存在造假行为,1.13亿元交易资金均由红领股份公司2500万、屹之龙公司(红领集团公司控股企业)600万、澳发制衣公司(红领集团公司关联企业)200万元,通过多次循环周转累计形成景顺商贸支付红领集团公司股权转让款11300万元的假象。

青岛当地法院一审、二审均认定景顺商贸公司、红领集团公司在上述股权转让交易的过程中,通过关联公司账户使用循环资金虚假付款。

此前,投资时报对此也提出质疑。酷特智能回复《投资时报》称,红领集团涉的民事诉讼案件已于2016年8月二审宣判结案,不在公司信批范围内,故未在招股书中进行披露。

关联收购亏损资产IPO前疯狂注销

招股说明书披露,为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问题,酷特智能在递交上市材料前曾做过三次收购操作:2014年11月收购酷特网定,2015年4月收购新启润、新启奥及红领集团的生产设备,2016年12月收购新源点。

而新启润、新启奥及红领集团在收购前均为酷特智能实控人张代理控制的企业,酷特网定与新源点为酷特智能全资子公司。

此外,这几家公司的资产质量却让人堪忧。据招股说明书,酷特网定当时的收购对价为8360.22万元,增值率0.95%,2013年净利润亏损38.10万元。新启润、新启奥及红领集团生产设备当时的收购对价分别为1250.52万元、310.78万元和41.74万元,增值率分别为36.99%、61.91%以及36.32%。新源点当时的收购对价为1.57亿元,增值率为-0.55%,2015年新源点的净利润亏损36.22万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酷特智能在收购完成后不到一年内便注销了酷特网定和新源点。其中,酷特网定于2015年5月被注销,新源点于2017年5月被注销。除此之外,张代理及其家族还密集注销了旗下控制的包括红领集团等十多家公司。

2018年营收增长幅度放缓 净利润小幅下滑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亿元、4.20亿元、5.84亿元、5.91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58亿元、3.83亿元、6.76亿元、6.35亿元。

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32.61万元、2280.35万元、6286.59万元、6273.02万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80.18万元、1818.28万元、6100.26万元、5931.0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138.40万元、1562.68万元、1.89亿元、1.09亿元。

贴牌代工仍是公司营收主要来源 占比超6成

从服装类业务收入构成来看,报告期内,个性化定制贴牌加工(ODM)占比分别为64.25%、63.01%、73.77%、74.15%;个性化定制自有品牌(OBM)占比分别为8.02%、11.08%、9.06%、9.90%。

经计算,2017年、2018年,酷特智能贴牌加工ODM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7.00%、67.91%。

投资时报表示,从招股书可以看到,酷特智能真正在个人定制上产生较大订单是在2017年之后。2015年和2016年其最大客户为关联企业青岛新启润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新启奥贸易有限公司,两年销售额分别为8529.23万元和7982.92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分别为29.27%和19.03%。上述两家企业仍以传统代工业务为主。

但即便在2017和2018年上半年,传统代工业务仍在酷特智能的营业收入中占较大比重。美国传统男装零售巨头The Mens Wearhouse为2017年和2018年年酷特智能第一大客户,分别实现销售7382.4万元和8459.34万元,占当年总营业收入比分别为12.65%和14.32%。

招股说明书显示,酷特智能主要从事以大规模定制为核心的服装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作为能实现整个数字化定制闭环的业务——个性化定制自有品牌OBM,2017年、2018年营收占比仅为8.23%、9.07%。

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资产总额分别为5.76亿元、7.55亿元、8.20亿元、8.4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分别为4.17亿元、4.37亿元、4.28亿元、3.77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58亿元、3.18亿元、3.92亿元、4.70亿元。

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负债总额分别为4.51亿元、3.51亿元、3.53亿元、3.1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分别为4.51亿元、3.48亿元、3.01亿元、2.34亿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0万元、296万元、5189.94万元、8218.10万元。

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每年24.08次、每年7.68次、每年8.91次、每年14.90次。同期同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分别为3.64 次、3.47次、5.48次、6.40次。

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251.17万元、306.90万元、566.53万元、503.34万元,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4.04%、3.25%、5.89%、6.23%,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中的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118.11万元、92.60万元、361.40万元、145.55万元。

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58次、3.41次、 3.92次、4.51次,同期同行业存货周转率平均值分别为1.75次、1.58次、1.69次、1.83次。

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4年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值

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44.59%、39.40%、53.52%、54.12%相比,酷特智能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4年低于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酷特智能主要收入来源的贴牌加工ODM的毛利率连续3年下滑。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酷特智能贴牌加工ODM的毛利率分别为54.20%、44.85%、36.37%和32.02%。

酷特智能解释称,公司ODM业务毛利率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2017年较2016年ODM业务毛利率下降8.4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公司与有价格优惠的大型B端客户的业务量快速增长,导致2017年的ODM类业务毛利率下降较大。2018年较2017年ODM业务毛利率下降4.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除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外,2018年平均汇率的下降也对ODM业务毛利率下降有所影响,由于公司的海外业务均采用ODM模式进行。

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底,酷特智能的员工总数分别为2838人、3060人、2586人。2016年至2018年,公司员工离职率分别为17.55%、23.86%、31.19%。酷特智能离职员工主要以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和后勤人员。

酷特智能称,离职率变动情况主要受生产人员离职率的影响。2017年起,随着“空中客车-直升机”项目、“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等大型企业落户即墨地区,使得当地用工量大幅增加,导致员工离职人数增加;2018年下半年随着发行人大客户订单流失,相应生产人员的绩效工资减少,导致离职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2018年,酷特智能生产人员的平均工资下降了4.73%,导致全体员工的平均工资下降了1.71%。

两年关停11家线下门店

2016年初,酷特智能拥有直营店数量15家,当年新增9家,撤掉8家,使其期末直营店数量增至16家。随后两年,公司陆续撤店。2017年,酷特智能撤深圳、长沙、杭州、成都、哈尔滨等8座城市核心地段门店,2018年继续撤掉上海、济南、烟台三座城市的门店。截至2018年末,公司直营店数量为5家,其中4家在青岛本地,1家在北京。

对于撤店原因,公司表示为战略布局调整。

据招股说明书,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自有品牌OBM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获客方式。其中线上主要是通过“酷特云蓝”手机APP应用、微信公众号与微信小程序,线下则通过直营店与加盟店等实体门店形式来向消费者展示。

实体店是酷特智能线下的主要获客模式。由于大量撤掉实体店,2017、2018年,酷特智能线下C端毛利率大幅降低,从2016年的58.26%降至2018年的46.99%,客单价由每人4021.87元降至每人3502.47元,减少12.91%。

然而2017、2018年,酷特智能线上C端销售金额更为惨烈,从2016年372.14万元降至2018年51.92万元,以客单价每人1104.62元测算,全年线上客户仅不到500人。

上海证券报:许小年持股180万股,多次为公司“代言”

上海证券报记者翻阅招股说明书时,在公司股东榜第15位,出现了一个名字——许小年。

根据预披露文件,这个“许小年”参与了2016年底开始运作的青岛酷特实控人的股份转让,并以3000万元从张代理手上受让了180万股股份,2018年整合工作全部完成。

许小年,1953年出生,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林亚太区经济学家、中金公司研究部主管,2004年至今,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至此,这个“许小年”和18年前因为在中国股市上掀起惊世骇俗的“千点论”而出名的中金公司研究部前主管许小年,终于被确认为同一个人。

2001年9月,许小年执笔中金公司一篇题为《终场拉开序幕——调整中的A股市场》的研究报告。文章说:“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调整是不可避免,也是健康的。股价下跌……根本原因在于股价过高缺乏基本面支持,以及市场的不规范操作……”。

文中表示,按照国际估值标准来衡量中国股市,那就意味着中国股市的价格起码要跌掉一半,政府再引入做空机制等一系列的重建手段,再塑一个健康、完美的市场。当时,上证指数在2100点左右,由此引发“千点论”。

光阴流转,但许小年对A股的态度似乎一直没变。2012年1月,许小年在微博上说:“真金白银不撒谎,有现金,能分红,说明公司状况还不错,股息因此是表达和传递公司价值的重要信号。信息披露越差,公司治理越糟的市场(如A股),强制性现金分红越有必要。”

2016年1月,他又出语惊人:“在一个歪的地基上盖大楼,最后还是要塌下来,今天塌了多少呢,2750,我还嫌贵。”

如今,上证指数2800多点之际,许小年的名字,出现在了A股一家拟IPO公司的股东榜上。

做了股东的许小年,没少为公司“代言”。

2018年1月,许小年在“2018年中金财富论坛”上演讲时表示:未来的投资机会主要产生在行业整合与重组、消费升级、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

他在其中提到:一家高档西服制造商,其定制服务有了十足发展,交货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周,其价格下降了一半,以前的中高档西服,现在成了适合白领消费的定制品。

在随后于4月的一场演讲上,许小年以案例的形式说得更加明白:“第二个案例,是做定制西服的红领。”

他表示,这家服装制造商就用大数据的技术解决定制化服装、个性化服装制作中的重点问题,实现了手工裁缝操作的方式改变成了流水线的生产,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而“红领”,正是整合、更名前的青岛酷特。

界面新闻:按拟发行价,复星集团、许小年均浮亏

酷特智能目前的总裁为张代理之女张兰兰。公开资料显示,张兰兰是湖畔大学第二期学员。湖畔大学每年的校服即是由青岛酷特提供。在张兰兰入学湖畔大学前一年,青岛酷特已接受了来自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复星集团)的战略投资。复星集团实控人郭广昌正是湖畔大学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深圳前海复星瑞哲恒益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复星恒益)目前持有青岛酷特16.19%(万股)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复兴恒益的LP为复星集团,其在复星恒益的出资比例为99%。

资料显示,复星恒益所持股份来源于2015年对青岛酷特进行的2.25亿元增资。以此计算,复兴恒益的持股成本约为每股7.72元。

除复星集团以外,青岛酷特的股东名单中还包括了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2017年,许小年以3000万元的价格,受让了青岛酷特1%(180万股)的股权,理由是“认为发行人(青岛酷特)前景很好,对发行人有信心”。以此计算,许小年的持股成本约为每股16.67元。

复星集团投资青岛酷特的逻辑,在于看好后者的C2M模式。资料显示,“C2M”是一个工业互联网概念,指的是用户直连制造(Customer-to-Manufacturer),即强调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个人消费者直接与制造端衔接,从实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投资青岛酷特次年的绿公司年会上,郭广昌称:“我大概能看到未来三到五年的这个趋势,复星集团就是要把握C2M这个趋势,做我们未来整个生态链的布局。”

而早在2016年的某次活动上,许小年在做演讲时就提及青岛一家叫“红领”的公司,“它一套定制西服卖四五千元,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现在供货已经供到美国去了,如果这个商业模式能够推广的话,它就可以改变服装业的市场格局,这就是创新。”此后数年间,“定制服装”也多次在演讲被许小年提及。

复星集团和许小年对青岛酷特如此看好,两方的投资收益将如何?答案是尚不确定,因为青岛酷特IPO能否顺利过会、上市后的股价走势、复星集团和许小年的拟退出时间等,均存在不确定性。能确定的是,若按IPO可能的定价计算,复星集团和许小年均有浮亏。

以募资额及新股发行量倒推,青岛酷特可能的IPO定价在每股6.96元附近。但A股市场的IPO定价存在23倍市盈率的隐形红线。这意味着,青岛酷特的IPO定价或将不会高于每股6.01元。以此计算,许小年所持的180万股的总市值为1081.8万元,较其入股时浮亏1918.2万元,亏损幅度达63.94%。

青岛酷特上市后,许小年的账户在短期内能不能回本,乃至达到浮盈状态,将取决于青岛酷特能拿下多少个涨停板。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校服市场年销售规模如何,校服市场的毛如何,现在校服市场有没有比较有规模的企业,

(002687.SZ)5月1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校服是一个亿的体量,市场上陆续有其他服装企业涉足校服行业。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请问校服市场年销售规模如何?乔治白:目前公司校服是一个亿的体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乔治白校服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