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市场值得投资搏一搏吗?

如今,优质的品牌很多,开放加盟的品牌亦不少。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想做茶饮加盟开店,只要有钱就能做到。诚然,这个准则在大多数加盟品牌上是适用的,但在一个品牌身上行不通。

当笔者在社交网站上搜索XX茶饮品牌的相关信息时,弹出的内容要么是问XX茶饮品牌怎么样,要么就是对于该品牌的吐槽,而古茗却是其中一个神奇的存在。

网上咨询古茗面试的帖子

在知乎上,古茗相关的话题最多的是询问如何通过古茗加盟商面试,“公司面谈第一次没过,还在准备第二次,有什么秘诀吗?”甚至有创业者感叹道,“古茗的加盟商面试简直比高考都还难!”

这个让加盟商求着来加盟的茶饮品牌,跟奈雪的茶、乐乐茶等品牌起源于一线城市不同,古茗出身于台州市的温岭大溪镇这个小镇。虽然已经在茶饮行业深耕了10年之久,但这个名字出镜最多的还是在微博、大众点评、小红书的“种草”帖以及面试经验咨询帖中。

如此低调的古茗,其实力却不容小觑,可谓茶饮行业的一匹大黑马。2020年古茗的门店数量超过3000,即将突破4000家。这一数字或已超越了1点点,快要与CoCo都可持平。有消息称,古茗的单店营业额在下沉市场中几乎无可比拟。

几大知名茶饮品牌代表产品盘点

图片来源:红餐品牌研究院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它还获得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美团旗下龙珠资本的投资。在资本方看来,投资古茗符合他们的一贯投资策略,即下沉市场品牌中的潜力股。

图片来源:古茗茶饮官网

从十八线小镇起步,到如今门店遍布浙江、 福建、 江苏等多个省市地区,古茗这匹茶饮黑马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这一切都得从它的创始人王云安说起。

01、从差点死掉的首店 到3000+门店的逆袭

2010年,还在上大学的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开起了手机店,CoCo都可在台北创立,而在浙江台州市温岭大溪镇,刚从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毕业的王云安回到了家乡寻找创业机会。

作为一个喜欢“折腾”的人,王云安在大学里就开始捣鼓收音机买卖,还赚到了几万元的创业资本。此番回乡创业,王云安将目标瞄准了。

他原本准备加盟一个奶茶品牌,但前去考察的时候发现,那家奶茶品牌只要交钱就能加盟,能不能赚钱全得靠自己。王云安觉得加盟这样操作非常不负责任,或许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已经在他心底勾勒出了一个靠谱的加盟模式雏形。

加盟这条路走不通,他决定和合伙人一起开一家自己的店。说干就干,没过多久,王云安的第一家奶茶店便在大溪德明路上开业了。30平方米的店面,和普通奶茶店无异。王云安给它取名叫“古茗”。“古”即老,“茗”即茶。这代表着王云安和合伙人的初心:把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

由于没有配方,王云安完全靠自己的味觉去一杯杯慢慢调试,一次尝个100毫升,一天尝几十次,老王说自己每天的胃都被奶茶撑满了。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奶茶的口感终于达到了他想要的标准,他自认为跟大城市其他知名奶茶品牌口感已经不相上下了。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他天真地以为这样好喝的奶茶肯定有生意。可是惨淡的营业额给了王云安当头一棒。

开业当天营业额只有102元,开店的第一年,平均日营业额不到100元,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王云安和合伙人焦头烂额,“我和合伙人都在讨论要不要续交房租,后来一致决定再坚持半年,如果不行,那就关了吧。”

彼时,破釜沉舟的王云安决定寻找生意惨淡的原因。最后,他发现是因为被自己的经营思维给束缚住了。

一开始他习惯从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总是精打细算,能省则省,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产品口味不佳以及顾客体验很差。而对于当地的消费者而言,更在乎的是奶茶好不好喝,价格是否实惠,店面是否干净……

意识到问题所在之后,王云安开始大刀阔斧做改革。首先便是将产品的定位清晰化,即要做高性价比的饮品。这意味着不仅产品要好,价格还要合适。在产品口味上,他不断做改良调试,还免费送客人新品,请求他们提意见。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在店面装修上,他也比较重视。由于小城镇晚上比较黑,王云安在重新装修店面的时候,还把门口下面的灯换成了更亮的,让行人很远就能看到。

一番操作下来,店里的生意慢慢变好起来了。到2011年,王云安才开出第二家,而2011年4月才有了第一家加盟店。门店生意也从原来的一天几十杯到一天三四百杯,一天营业额可达到2000多元。有了此次经历后,王全安愈发意识到:“做茶饮,产品才是王道。”

2、从1到70的艰难加盟起步

随着第一家店铺慢慢走上正轨,古茗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名气,这时候吸引了第一批加盟商。第一个加盟商交了15000的加盟费后,就每天到店里学习,王云安看她比较勤恳,还主动给她减免了5000加盟费,并陪着她到处找位置开店,最后挑了一个不错的位置,这个加盟商就开出了古茗的第一家加盟店,生意比古茗的直营店还要好不少。

王云安的踏实用心也让第一个加盟商深受触动,到处给王云安做加盟宣传,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加盟商。于是,古茗依靠这样的好口碑,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开出了70家店。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店虽然开了这么多,但是经营情况并不乐观,有一半的店处在盈亏平衡线,自然王云安也没有赚到钱。他跟合伙人开始琢磨着去改善这种状况。把加盟费和设备费收多一点的提议在一开始就被否决了,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自己和加盟商是一个整体,只有加盟门店做得好,自己才能赚钱,这么多加盟店都处在盈亏点上,再跟他们多收钱无异于把他们往死路上逼。

这时候,他和合伙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从供货上入手。把赚的钱投入供应链体系,压低供货利润,做到门店统一供货。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加盟商拿到质优价低的原材料,又能保证自己也有一点小利润。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据王云安在2020万有饮力大会上透露,从70家店开始,古茗就把卖货的利润拉低到了5%。到了那年底,很多做得好的加盟商赚到了70万,而拥有100家店的王云安一年也就总共赚了这么多。

从供货中赚微利这个思路是古茗供应链诞生的起点,但是要想实现门店供货全覆盖,王全安也是经过了比较艰难的摸索期。

一开始,古茗采取的是加盟商晚上店铺关门之后,自己来总部提货。随着加盟商反馈这样操作起来太辛苦,2012年,他们决定自掏腰包买一辆车,给加盟商送货上门。每个月送货成本是800元,他们只收取加盟商120,百分百亏本的生意,可他们还是坚持着做了下来。这也为日后古茗坚实的供应链体系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在创业早期,古茗的前150家店的门店选址、图纸都是由王云安一个人完成的,虽然没赚到钱,但是也让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选址装修等经验,为古茗后来的拓张积蓄了能量。

当王云安把产品、供应链等体系都摸索清楚之后,古茗终于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古茗陆续从台州出发,将门店开到了浙江、福建、江苏、河南、安徽、四川、重庆、湖北等地。2015年,古茗拥有300家分店,到了2017年,门店突破了1000家。2020年,古茗的门店更是翻越了3000,往4000上奔去。

图片来源:餐饮品牌观察

古茗的扩张战略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第一家店在台州温岭大溪镇,然后再布局台州各大乡镇,接着杀入到了台州市区,并以台州为中心辐射浙江、江西、福建等多个城市,然后再拓展到安徽、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广东等地,一步步扩张成如今的古茗版图。

02、奇葩!100个加盟商中只收一个

在竞争早已白热化的茶饮行业,王云安带领着古茗从一个台州小镇上起步,用10年时间闷声扩张。如今,古茗已经成为新的“茶饮四大金刚”之一,还拿到了融资,谱写了茶饮界的又一励志故事。

在战略品牌咨询专家小马宋看来,古茗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因为它形成了独特的战略定位。何为战略定位?接下来,笔者将展开来讲。

古茗这些年来被人盛赞的点,除了低调的区域霸主身份之外,还有一个最不容易被模仿的优势——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据笔者了解,古茗是全国连锁茶饮店铺中唯一能保证生鲜物料隔日低温配送的品牌,光是这一点就值得被吹爆。

古茗之所以能做到配送的高效及时,在于它强大的供应链和仓储物流体系,这得益于古茗对于7-Eleven模式的学习借鉴。

(1)斥资4000万元建仓储基地和冷链配送体系

跟7-Eleven一样,古茗很早就开始采用连锁加盟的模式进行扩张。当加盟门店分布在一个省市且数量不多时,配送问题都好解决,但一旦门店遍布多个省市地区,那么仓储配送就是一大难题了。

鉴于此,7-Eleven的做法是整合不同品牌商、供应商的产品,再根据地区差异等因素将适合的商品统一配送到不同的加盟店中。随着加盟店的数量越来越多,总部的议价能力也越来越强,从品牌商、供应商那边拿到的价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也就越大。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于是,古茗学习借鉴7-Eleven的这种模式。从2012年开始,王云安就已经采用自己的车为县城的加盟商配送原料等货物,这可以算是古茗供应体系的雏形。当学习借鉴了7-Eleven的模式之后,王云安对于供应体系的建设认知更为清晰了。

为了确保加盟店能使用总部统一采购优质的水果、牛奶等,让各个加盟店的奶茶出品更加稳定,古茗斥资4000万元在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建立仓储基地并自建冷链配送系统,来保证原材料新鲜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

只有在仓库能配送到的地方,古茗才会开店。据说,因为古茗的仓储系统覆盖范围有限,它不在黄河以北,以及的南方省份做加盟。古茗宁愿放弃很多省份地区的加盟,绝不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坚守“总部统一配送”这一原则。

正因为如此,古茗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能保证生鲜物料隔日低温配送的茶饮品牌。当7-Eleven因为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候,古茗也因为高效的供应配送体系受益不少。据王云安介绍,在古茗只有200家门店的时候,利润空间大概只有8%。随着门店数量扩大到800、1000时,原材料采购量增加,古茗总部的议价能力也随之提高,成本大概下降了20%-30%。

如果说构建好了仓储物流体系是为古茗的腾飞搭建好了一条起飞跑道,那么其强大供应链建设则是最佳的助跑动力,让古茗在一众茶饮品牌中脱颖而出。

茶饮行业同质化严重,主流的产品结构无非奶茶、水果茶、奶盖茶、纯茶这几大类,这意味着很难在品类的创新上有所突破。要想建立品牌的护城河,只能在供应链层面去下功夫,古茗就深谙此道。

它一方面对产品做减法,只做经典产品,降低了原料采购的难度。另一方面,则在原料的选择上更加讲究与谨慎,直达上游产地。古茗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茶园、去云南种橙子、到泰国种香水柠檬,再到新疆种哈密瓜……

譬如,2016年古茗上线的反响不错,但年底因产量不足被迫下架。其实,古茗5年前就开始种植香水柠檬,直至今年这些香水柠檬才成熟,而那款柠檬茶也得以正式上线。这些都让他们在原料供应上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自建仓储供应链体系,如果门店不多且分布分散的话,这对于品牌而言其实是巨大的消耗。所以古茗能依靠这一供应链体系横扫区域市场,还得益于另一大抓手——门店密集攻略。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从温岭大溪镇出发,古茗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势头,先是布局了台州各大乡镇,再进入台州市区,并以台州为中心辐射浙江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部多个城市。光在浙江一省,古茗的门店就有千家以上;同时,在浙江密集布店后,又迅速进入相邻的福建和江西市场。

如此密集的门店布局,一方面是能在短时间内打响品牌知名度,快速渗透抢占一个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便于形成集约效应,密集开店、网络式的扩张也帮助古茗减少了集中配送的各项成本。

2、奇葩!100个加盟商中只收一个

古茗有一大奇葩事,别人在到处招募加盟商,而古茗却是把诸多求上门的加盟商拒之门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古茗对加盟商的挑选概率大概是100人申请,能通过1个。有人调侃,古茗的加盟商面试比高考和公务员考试还难。

笔者在古茗的官网上看到古茗的合作流程,里面写明了合作总共有7个步骤。乍一看并没有觉得有多特别,但是当笔者仔细查询古茗的面试情况之后,就不得不表示佩服了。

古茗的面试分:申请初审—现场面试—店铺地址审核这三个流程。这些环节并不是简单的走流程,而是会进行严格的考察,要想通过面试,需要经过层层选拔。

不是有钱就能通过面试。古茗挑选加盟商,先面人,年纪太轻,太浮躁的,首先会淘汰掉。其次看价值观。认为开奶茶店是一个项目,直接交给他人管理当甩手掌柜的,也会被淘汰。这些条件的设置,则来自古茗多年来对优秀加盟者和失败店主的分析和总结。

把上赶着前去加盟的客户拒绝掉,送上门的生意不做,古茗是傻吗?恰恰不是。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做法。低门槛放水加盟的品牌,他们可能短时间能招到非常多的加盟商,狠狠赚上一笔。

但是因为加盟商没有严格的审核,开出的门店整体存活率自然不会很高,就会影响品牌整体的后续运营管理,而古茗从一开始就提高门槛,能从一开始就保证加盟商的潜力,从而确保开店存活率,反而更有利于古茗的长久发展。

对于为什么要做加盟商面试,王云安在一次演讲中表述了原因,“我不希望明明知道你会死,还把你拉下水,我不想这么干。”古茗爱惜自己的羽毛的行为也得到了创业者们的认可,一位创业者表示,“古茗加盟门槛高,不是随便有钱就可以做,我对古茗很有好感。”

古茗也是笔者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在加盟商中口碑很好的品牌之一,让消费者称赞已属不易,但是要做到让加盟商也同时满意,这就需要强大的功力了。除了能让加盟商赚到钱之外,还必须能做好加盟之后的后续运营服务,古茗在这两方面都表现不错。

据了解,古茗的单店营业额,很大比例的门店年均利润能达到30-40万。而每年古茗新品发布会召集上千个加盟商一起开会学习,现场凝聚力非常强。

近日,一条关于蜜雪冰城融资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虽然后来蜜雪冰城和资本方都站出来辟谣了,但是却让大家把目光聚集到茶饮赛道,纷纷在猜测中式茶饮第一股将花落谁家。这表明了在资本加持下的茶饮行业,市场集中度将明显加剧,赛道的比拼也将日趋“白热化”。

目前,在茶饮赛道中,各路玩家集结。既有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傲视一二线市场,又有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益禾堂等品牌在下沉市场虎视眈眈。古茗要想持续出圈,并非易事。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作为从三四线城市杀出来的古茗,此前一直依靠高性价比稳稳扩张,毕竟10元一杯且品质又不差的奶茶谁不爱呢。可是,当在同一市场遭遇同层级的其他劲敌,价格不相上下,产品大同小异,口感也相差不太多的时候,古茗要想胜出就变得困难了很多。

蜜雪冰城门店已然超过了10000+,书亦烧仙草来势汹汹,益禾堂盘踞两广市场……当这些对手也在跑马圈地,迅速将门店开遍所到区域的大街小巷的时候,对于配送仓高度依赖的古茗在这一点就显得有些吃亏。

如果配送仓到不了,宁可不开店,古茗坚守这一原则,这意味着古茗放弃了很多市场。黄河以北开不了,南部很多省市也还没有门店,在这些古茗暂时到不了的区域,对手们正在发力。而古茗只能在已有的市场跟对手们正面开杠,谁输谁赢都还未必。

对于这种危机,古茗应该早就有所觉察。于是,可以看到早在2018年,古茗就推出了高端品牌零氧化·Live Young,当时这一举动被称为“经过八年的沉淀”和“潜心坚持”的全新高端升级,也被业内认为是八年来的最大改变。

图片来源:微博@古茗茶饮

当时王云安接受采访曾透露,古茗是在三四线城市发展的,零氧化未来要在二三线城市的一流商圈布局,是古茗“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试水。由此看来,零氧化这个高端品牌应该是被古茗寄予厚望的。

如今2年过去了,笔者在网上查询后发现,零氧化的门店数量显示只有零星的几家,高调宣布推出的品牌,评价和反响也确实有点平平。可见,要想跳出平价圈层,往高端市场进军,古茗要走的路还很长。

对于王云安和已有10岁的古茗来说,前路虽然不一定会平顺但是想必他们也早已做好了准备,毕竟比起市面上的很多其他茶饮品牌来说,他们已经足够强大了,如今又有了资本加持,想必是能够在下沉市场品牌中有不错的表现。

曾经就有投行人士预言,中国的茶饮市场未来足以容纳下5家以上的上市公司,而这更多将发生在连锁加盟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古茗是有机会向上搏一搏“茶饮第一股”的。

因此,古茗这匹黑马在未来又将带给我们何种惊喜,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一下!

[1]古茗奶茶,如何一步步变得不可战胜?| 小马宋

[2]创始人分享:古茗活着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 咖门

[3]王云安: 古茗奶茶王国缔造者 | 台州日报

[4]这家浙江十八线小镇的奶茶店火了!一天卖出3000杯,年薪80万招人 | 新零售智库

[5]资本投资古茗的身后事实 | 中国饮品快报

[6]靠口碑开出1200家店,古茗3年内流水要做40个亿 | 中国饮品快报

[7]不学星巴克,要学7-11!这个终端年入30亿的茶饮品牌是如何思考的?| FBIF食品饮料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个多月前,我写过一篇关于雷军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虽然那篇文章有5000多字,但有些事儿,还是没有讲透。

刚好最近“雷军系”登上热搜,我也趁这个机会来聊聊。

大家对于“腾讯系”、“阿里系”、“头条系”都不陌生。

但“雷军系”似乎有点特立独行,这是中国少有的以个人为核心的商业帝国。

别人是公司成体系,雷军是一个人自成体系,这足以佐证他的影响力。

低调的雷军,曾亲自出来“辟谣”:

在所有投资的公司中,我扮演他们的朋友,主要是帮忙;

我都不是实际控制人,他们只是雷军的朋友圈,而不是雷军系。

但在我看来,雷军的朋友圈和雷军系,没多大差别,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说到雷军,大家都会把他和小米扯到一起。

但事实上,雷军最耀眼的标签,首先是天使投资教父,其次是小米创始人,然后才是金山CEO等等。

作为投资人的雷军,拿奖拿到脑壳疼,数钱数到手抽筋,纳斯达克敲钟N次......

说他是个“精准押注的大赌徒”和“找准风口的飞天猪”,一点也不为过。

创业圈内有个传闻,万事俱备,只差雷军。

因为雷军就是有钱又任性的东风。

他不仅懂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更是产品思维、价格思维、营销思维和渠道思维的集大成者。

他是战略家,投资家,野心家。

江湖人称雷布斯,绝非浪得虚名。

那么,雷军系到底有几分成色?

我专门查了一下,雷军总共在104家企业任职,头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董事长。

而且这些企业规模都不小,上市公司就有一打。

大部分都在美国上市,如果真要靠“割资本主义韭菜”来拯救世界,号称国货之光的某幸,可以直接靠边站了。

当然,雷军系很规矩,并没闹出什么幺蛾子。

除了这些,至少还有400家公司,都与雷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照这样发展下去,说不定将来,雷军自己就可以组个世界500强了,排行榜上,正数第1和倒数第1,都是他。

雷军系主要分成3股势力:

雷军个人、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

每一股势力,都体量庞大。

单拿顺为资本来说,就投资了超300家公司,麾下还汇聚了中国顶级大佬天团:

许达来、周航、黎万强......

▲图源:顺为资本官网罗列的投资公司

上面那些都还只是国内的,还有众多外国公司,也在雷军系旗下,遍布美国、欧洲、印度、非洲......

七大洲四大洋,好像只差南极洲了。

没有比山更高的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雷军走过的每一步,全都算数。

我顺手整理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只罗列雷军系11家公司,总市值就已超过1.3万亿

按照大致估算,整个雷军系几百家公司加在一起,总市值超过2万亿,应该没啥悬念。

那2万亿是个什么概念?

中国2019年GDP排名,第19位是广西省2.12万亿,第20位是内蒙古1.72万亿。

后面的山西、贵州、天津、黑龙江、新疆等等,都没超过2万亿。

再来看一组世界各国2018年GDP,排名第42位的芬兰是2767.4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96万亿。

在这之后的越南、希腊、新西兰等国,全都没有超过2万亿。

说雷军系“富可敌国”,并无不妥。

但是,2万亿并非雷军系的终点。

雷军曾说:“我们投资可变现的资产,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不知道每天清晨醒来的第一缕阳光,是否会让雷军陷入巨大的困惑旋涡,产生眩晕感:

我是谁,我在哪,今天上班要去哪个办公室?

这么多公司,每个办公室只坐一分钟,估计也要好几个月才能轮完一遍。

如此看来,夏洛特烦恼,也没有雷军烦恼。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1987年就开始混迹互联网江湖的雷军,堪称中国“教父”级别的大佬。

那时候不到20岁的雷军,已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3个机房的“网管”,也是外面一个公司CEO,虽然整个公司只有不到7个人。

1992年,中国互联网如梦初醒,22岁的雷军入职金山,开始叱咤风云,金山的WPS直接与微软的Office软件正面交锋。

那时候,现在的一众大佬是这样的状态:

头条系张一鸣才9岁,在读小学三年级;

阿里系马云28岁,在做海博翻译社,还背着大麻袋去义乌,卖鲜花、礼品、医药;

百度李彦宏24岁,在美国读书,之后在日本松下做实习生;

罗永浩20岁,在吉林延边的朝鲜边境,倒卖书籍和二手车......

相较之下,雷军天赋过人,勤奋拼命,起点之高,远非常人所及。

只用6年时间,他就登顶金山总经理之位。

也正是那时候,身居高位的雷军,接连错失了好几个投资大佬的机会。

1998年,“微信之父”张小龙,创办的Foxmail已有200万用户,这引起了雷军的注意。

刚好两人都是超级技术理工男,于是雷军指出了Foxmail的一个大BUG。

张小龙回复:一大堆人反映有问题,我也没搞清楚问题在哪里,谢谢你。

随后雷军直截了当,想收购。

张小龙咬了咬牙,开价:15万。

雷军于是派手下一个“码农”去谈合作细节,结果这个技术宅男回来汇报:

就这么个软件,我们金山一两个月就可以做出来......

结果,不到一年,博大公司1200万收购了Foxmail,张小龙出任新公司副总裁。

2005年,腾讯又高价收购Foxmail,张小龙加盟腾讯。

错失张小龙之后,雷军又错失马云。

1999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初期没钱,到处融资,找了30几家公司,都被拒了。

但当时身为金山总经理的雷军,看着马云那精致的脸庞,听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伟大情怀与梦想后,十动然拒。

多年后,脸上写着悔恨两个字的雷军,发表了一段家喻户晓的感言:

马云一直滔滔不绝,眼界之广让人赞叹,也让我觉得他的理想不切实际,更像一个骗子公司在搞传销一样,现在看来确实是我当时眼光太狭隘了。

在马云之后,雷军和丁磊也有过一段“恩怨情仇”。

丁磊创办网易初期,雷军作为热心肠的老大哥,教丁磊管理团队、对接大佬资源。

结果2004年,网易从金山挖走了一款火爆游戏的主程序员赵青,还开发一款类似游戏,与金山直接竞争。

雷军找丁磊:你道个歉,就算翻篇。

丁磊说,这是正常的商业竞争。

雷军如此实力雄厚,显然用不了10年,2年就够了。

2006年,雷军投资1000万,吸引网易核心游戏《梦幻西游》主策划徐波,创办广州多益。

很快就做了《梦想世界》游戏,直接和网易PK。

一来一回,打了个平手。

正是通过这几件事,让雷军意识到,一个人打天下,终究势单力薄,很容易就被KO,就像蝼蚁任人践踏。

单挑没意思,打群架才好玩。

风云变幻的江湖,要想坐稳武林盟主之位,必须多投资,拉拢各大帮派和小弟,构建生态链。

钱散人聚,一起搞大事,才是王道。

潮水来的时候,要迎面而上,顺势而为。

早在金山时期,雷军就打造了电商网站卓越网。

因为早期做电商实在太难,投资人又不愿意持续烧钱扩张。

即便如此,在雷军带领下,卓越网在2004年已是中国最大B2C网站。

那时候:淘宝才刚建立一年;京东每天只有几百订单;当当远不如今天响当当......

如果卓越网继续扩张,说不定今日电商之王,就是雷军了。

但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雷军和“上面”交涉未果,卓越网2004年被迫卖给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卖出100%股权。

雷军也从交易中分得了一杯羹。

从那时开始,雷军在金山郁郁寡欢。

他真正想做的,是纯互联网和电商,而金山是软件公司,大船掉头,积重难返。

2007年,金山上市,辛苦奉献16年青春的劳模雷军,终于等来了退位的好时机。

那年12月北风呼啸,雷军主动卸任金山CEO,准备换个江湖再战。

因为他深知,在投资人底下,即便是董事长,也还是给别人打工的乙方。

而每个乙方,都有翻身做甲方的梦想,吆五喝六、轻松把酒言欢。

也只有做甲方,才能农奴翻身把歌唱;才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才能吃炸鸡喝啤酒,底下还有一帮人替你赚钱。

雷军暴走金山后,立马切换成“赌徒模式”,化身投资人,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开启牛逼的升级打怪之路,在资本市场大杀四方。

程序员出身的雷军,有着理工男的严谨气质,他还专门划定投资的3大法则:

不熟不投、只投人不投项目、帮忙不添乱。

大方向很好、小方向被验证、团队出色、投资回报率高。

在初期,雷军基本上每家只投资200万,能赚钱最好,干趴下了也就算了,顶多再追加200万。

雷军的心态比珠穆朗玛峰还稳,狂风暴雨、雪从天降,我自岿然不动。

因为他了解很多早期投资人的传奇。

大卫切尔顿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大卫切尔顿投资10万美元给谷歌,给他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回报。

投资回报率高达惊人的1万倍。

切尔顿说:投了100家公司,亏了99家也没关系,只要有1家成功了,就会上演大翻盘。

拼一拼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怀着“不追求股权,不一味追求回报”的平和心态,从2007年开始,不再患得患失的雷军,一股脑冲进资本市场,摧城拔寨,纵横捭阖。

那时候,雷军拎着一麻袋现金,看谁在做移动互联网,第一名不干找第二名,第二名不干找第三名......

都说艺高人胆大,雷军是钱多人胆大。

厉害的是,雷军一梭子弹打出去,总能准确命中“大鱼”。

到后来,雷军都成了投资圈的风向标,只要雷军投过的,别人都会跟着投。

2007年,UC的俞永福,来找雷军融资,他们相交多年,所以雷军连价钱都没讨论,当场就投资300多万。

仅仅7年后的2014年,UC从当初的小公司,跻身中国移动浏览器前三甲,狂揽5亿全球用户。

马云一声令下,阿里收购UC全部股权,估值超300多亿,创造当时中国互联网并购新纪录。

被阿里收购后的UC,转型做自媒体平台,花巨资烧钱后,还是干不过头条号、百家号。

最大赢家,其实是雷军。

在交易中,他获得超1000倍收益,也就是多年投资的300万变成了30亿

这钱赚得太赤果果了,搞房地产和化妆品都没这么暴利啊。

除UC以外,雷军早期投资李学凌的欢聚时代,“下注”100万美元,大概占股20%。

现在欢聚时代市值54.87亿美元,折算下来约11亿,投资回报率高达1100倍。

这种单笔投资赚个几十亿,对雷军而言,只是小钱。

在他手下,类似这样的投资简直不要太多:

2009年投资大街网,在2019年被美图收购;

以400万投资拉卡拉,换来900倍回报;

2012年押宝金山云,前段时间金山云上市,雷军身价暴增47亿......

疫情之下,很多老板每天醒来都在愁钱不够,雷军却是愁钱太多了。

即使啥也不干,他也能躺赢,一边睡觉一边收钱。

但投资界“雷神”,并不会因此骄傲自满、止步不前。

事实上,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打造全球化的全能产业链。

早在10年前创办小米时,雷军就多次强调:

我们不是一个手机公司,所有硬件利润绝不超过5%。

那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以为他是在营销和作秀。

如今看来,我们极度低估了雷军。

他要做的,是以手机为核心流量入口,辐射出去,涵盖智能家居、物联网、金融、媒体、文化娱乐、人工智能等领域。

雷军说:新的时代,所有产业,都值得我们用科技去解构、颠覆和重建。

这也印证了,为何他投资的公司覆盖面如此之广泛,打击面如此之精准。

单单一个小米,目前还售卖电动牙刷、电饭煲、扫地机器人、插线板、路由器、背包、拉杆箱......

未来将会有更多更丰富的产品线,涉及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这些,也仅仅只是雷军商业帝国的冰山一角。

除了国内,雷军的视线在多年前就已瞄准海外。

小米手机在印度占据30%市场份额,牢牢把控第1宝座。

此外,还投资了印度版的“淘宝”、“美团”、“支付宝”等等。

这个印度洋边的13亿人巨大市场,雷军志在必得。

印度之外,雷军还把触角延伸至82个国家,且在25个国家排在前5名。

投资的行业,并不局限在手机和互联网,而是百花齐放。

雷军曾放出豪言:要复制小米模式进入100个领域。

“只有向死而生的决心和勇气,只有All In才有机会胜出”。

他的投资策略,并不只是想赚钱那么简单,而是要孵化出更多的友军。

雷军的危机意识告诉自己:

我们也有可能会成为被颠覆的“前浪”,所以必须广泛投资,构建强大的护城河,保护整个生态链的安全。

不难看出,雷军在甩出钞票的同时,他的竞争对手将会越来越少。

在做大自己的同时,吸纳对手和盟友,弱化矛盾,创造更多入口,就有了去蓝海游泳的门票。

也许,对于现在的雷军来说,根本不存在红海和蓝海的界限。

因为,只要他想,红海中也能杀出血路,变成蓝海。

雷军是国内少有的“布线高手”,当时机未到时,你看不出他的高明所在,然而时机一到,你又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我总结了12个字:开放创新,兼容并包,以和为贵。

听起来好像很虚、很鸡汤。

但为人处世的法则,大道至简,看着挺容易,可做起来,并非那么回事儿。

与某些企业家经常公开炮轰别人不同,雷军几乎低调到尘埃里。

那句土里土气的“Are you ok”,显露出他的平民化与实干主义精神。

他总说:“要把敌人弄得少少的,把朋友弄得多多的。”

即使曾经与丁磊有过节,后来照样在乌镇的酒局上,两人谈笑风生。

即使曾经微软差点把金山干趴下,让雷军走投无路,后来小米依然与微软合作。

即使华为后来做手机,成为小米劲敌,但美国制裁华为,雷军也公开力挺华为。

即使有时被众人唾骂或排挤,雷军也不反击,毫不在意。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雷军,太“假”了,太会装了。

但我认为,出生于湖北仙桃、51岁的雷军,向来就有这种勇气、义气和魄力。

装一阵子挺容易,但装一辈子,绝不可能。

后疫情时代,美国目前种族对立严重,世界各国呈现割裂趋势。

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开放心态,保持理性。

一个人的力量和能力终究有限,只有把自己容纳进彼此协同的网络,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达成共赢。

在任何时代,好的人品和口碑,才是一个人最坚固的盔甲。

正如丁会仁在《口碑》一书中所说:

唯有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唯有口碑,才是战无不胜的武器;唯有以和为贵,才能赢得天下。

▲图源:顺为资本官网参考资料

1.丁会仁:《口碑,雷军和他的小米之道》

2.数码密探:《国产手机称霸印度市场,拿下72的市场份额,有甚者独占30%》

3.中国证券报:《金山云美股上市首日暴涨40% 雷军身家一天增百亿》

4.经济观察报:《雷军:小米在海外是如何从贸易到投资》

5.壹号青年:《雷军后悔没投资阿里!马云把事情说的太大,我以为是搞传销》

6.万域:《顺为资本的收获大年:成功募集12.1亿美元,7年19家独角兽 》

7.快评科技:《马云300亿元收购UC成最大输家,万万没想到最大赢家却是雷军!》

8.互事、梨视频、搜狐视频、星星沙场:《雷军和网易CEO丁磊之间的一段恩怨》

9.矩阵科技:《雷军是不是科技圈最成功的投资人?》

10.虎嗅网、快科技:《这是迄今还原得最完整的——“雷军系”》

11.总裁薪酬:《只有看透整个“雷军系”的布局,才能理解小米的战略背后的大棋局》

12.第一财经:《朋友圈公司排队IPO,“雷军系”含金量几何?》

13.虎嗅:《在卖掉Foxmail的关键节点上,张小龙和雷军擦身而过》

14.互事、功城:《雷军当年为了它,忍痛卖掉卓越网,否则恐怕就没京东的机会了》

15.莉莉莉莉莉莉1:《雷军:我投资项目的3大法则和4大必备条件》

16.界面IT桔子 武玥:《盘点雷军投资版图:40+次投资,超过80%进入下一轮》

17.顺为资本官方网站

18.创业家、朱丹:《雷军系“全家桶”:坐拥互联网半壁江山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南投资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