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众城园林的设计的每一个设计都与众不同,是真的吗?

张培;党安荣;黄天航;杨阳;;[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4期

三峡最美是巫山,云雨美景天下传。古往今来,巫山美景道不尽,神女峰畔红叶现。江河交汇地,往往是最早孕育人类与城市文明的地方,也是绝佳的文化风景承载地。巫山宁江渡,地处长江水路与大宁河古盐道连接点,是大三峡与小三峡的“叠景”所在,“宁河晚渡”成为定格巫山美景的黄金地标,多少年来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行到巫山必有诗”,“宁河晚渡”位列巫山“古八景”之一。

巫山县宁江渡生态修复项目已入围“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其“大风景、小场景”模式重现出宁江渡昔日绝佳美景,受到专业人士和市民游客的好评——江畔、小屋、石板古道、城墙影壁……经过生态修复的宁江渡,诗意乡愁重现。

“可以预见的是,巫山文旅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久前,巫山刚发布《巫山县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该县将利用3年时间,推动巫山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了解和弘扬长江三峡文化的“中国窗口”,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的“顶流”,宁江渡高品质生态修复将成为冉冉升起的“生态明珠”。

全程动态监管确保“生态蓝图”100%变成现实

随着郑万高铁通车时间的临近,坐拥远古文化、神女文化与诗歌文化的巫山成为文旅界关注的焦点。专家建议,不妨以这三大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具有艺术价值的小而美的场景或舞台,打响知名度并吸引客流,进而引导文旅相关产业发展。

“千条百练罩江边,无数歌声透晚烟,棹到中流真知在,浑如天上坐春船。”这是《巫山县志》对“宁河晚渡”的真实写照。作为巫山古八景与新八景的唯一融合点,位于江东咀象鼻山下的宁江渡,地理位置特殊,是巫山城区文旅视觉通廊“聚焦点”,也是国家级“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生态修复对于往来巫山的海内外游客而言无疑是一份文旅“大礼”。

经过严格的选拔,该EPC项目被确定为由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设计、中交天津航道局施工,其设计、施工、运行等均能“一气呵成”,设计单位对生态修复全程进行动态监管。“对于设计师而言,能够把设计蓝图上的构思与细节不打折扣地完全变现。”

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院长黄建表示,宁江渡作为长江文明与巫山文化的重要凝聚点,也是山水景观与人文底蕴的际会存在,其包含着“江、山、城、人、文”五个维度丰富内涵。设计起点要勾连历史纵深与文脉全景,即宁江渡是巫峡起点、大宁河的开端;自宁江渡起,它是巫山红叶的的开篇画卷,也是景城融合的示范区、巫山游览的序曲和诗意画意、巴渝乡愁的重要载体。

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宁江渡的设计团队,从历史交响中获取灵感,从现实美景中“提升段位”,并在电脑中反复“推演”;他们从历史专家文献中寻找思路,从当地群众口中“还原”夕阳西下的宁河长江景象,废寝忘食的设计师们不仅规划蓝图,还要挽起裤脚与工人们一起在湿地上铺石定位,“接地气方可原汁原味还原乡愁。”

新技术助力宁江渡高质量生态修复

看遍巫山红叶,再品宁江古韵。文旅是巫山发展的一大主导产业,航空、游轮与高铁的“加持”将让巫山社会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设计师们以“护山之脉、护水之源、还地之文”为理念,以塑造“大风景、小场景”为目标,从生态、生态+风景、生态+场景三个层面,通过大半年努力全面完整地复原宁江渡的生态风景、生产场景和生活风韵。“历史上,宁江渡口是繁忙的,人来客往的,商贸兴盛,因此我们要去寻找当时的物品营造场景感。”

立足长江与大宁河生态保护背景,宁江渡生态修复采用了“GPI岩坡植被再造技术+植生袋护坡技术”助力,依照大宁河与巫峡口的山形山脉,采取无痕修复工程护坡。设计们通过“六大植被类型、六十种近自然植物群落组合”模型,营造健康的三峡森林植被体系,再通过综合运用“各频率洪水流速分布数学模型”和“留、固、植、引、景”五个方法,完善消落带生态治理。

在生态修复的中后期,园林设计们吃住都在工地上,“石板的选择、原乡建筑中的部分旧木构件,都经过设计师与匠人师傅的双重筛选,有些甚至来自上百公里外的地方。”一点一滴地努力终能汇成盛大之功,疏密有致的风景布局与场景重建,让宁江渡宛如一艘历史驶出的多彩航船,在烟波浩渺中,每一个侧面都能融入美丽的长江三峡画卷。

旅游专家建议,巫山应立足国际化标准,发展徒步、游轮和乡村漫游等综合休闲方式,吸引国内外游客;在营销上应讲好故事,挖掘巫山文化中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并以场景化、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做呈现。而宁江渡的生态修复恰恰就是“风景+场景”重塑的结果,其理念与旅游专家们的观点不谋而合。

巫山的“十二时辰”宁江渡的“六幕美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条长约900米、步行时长30分钟的游览主线,巧妙串联起“古道幺店、云间烟火、宁河晚渡、巫山云雨、绿潭红树、夜泊巫山”六幕场景,分别对应着巫山的“十二时辰”,可以全景式还原宁江渡原乡风光——

朝从江山红叶酒店远眺宁江渡,清江如碧、青山如黛,船来船去、鸥鹭数点,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第一幕:古道幺店。村口古树,诉说历史沧桑;青石古道、磨盘条凳,流转往日时光。

第二幕:云间烟火。空山凝云、彩霞挥洒;三两闲庭小院、林下光影婆娑,惬享一段江村乡居的美妙时光。

第三幕:宁河晚渡。沿着石板小径前行至古渡口,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渡口黄葛古树唤起儿时回忆,江上船帆动影随似是故人归来。

第四幕:巫山云雨。登台远望、满目山河,有天高地迥宇宙无穷之思理,有人事代谢往来古今之感叹;有独立川江神鹜八荒之豪情,有春花秋月节物风光之咏赞。

第五幕:绿潭红树。融汇乡土特色及渡口文化,借助渡口老图片和实物,以及诗词、摄影、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宁河晚渡纤夫身影、川江船工号子、商贸茶歇与民俗风情,呈现古代巫山第一渡的自然画境和人文胜景。

第六幕:夜泊巫山。夜宿巫山,远眺县城,山、水、桥、船、港湾和城市光影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上游新闻记者陈军  通讯员叶琳(受访单位供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公园和城市公园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