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华民族大家庭论的内容

同学们在把第8课民族大家庭的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一些练习题来提升政治的学习成绩,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政治第8课民族大家庭练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九年级政治第8课民族大家庭练习题:

1、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互助

2、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各民族大共同愿望是( )

A、民族平等B、增进民族团C、民族互助D、各民族共同繁荣

3、以__为首的一小撮x藏“流亡分子”,内外勾结,山顶民族仇恨,鼓动西zd立。这种行为( )

①危害民族团结②是地方主义的表现③危害国家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对维护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②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④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标志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x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政治、经济、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区已率先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可以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和x藏地方的实际情况的政治制度

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作为处理民族关得的原则和政策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我国的基本民主政策。( )

A、发展民族地方主义三个尊重B、大汉民族主义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区域自治三个尊重D、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自治

7、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人民的好医生吴登云,为x藏的发展合资藏人民的幸福甘愿奉献一切,他们是( )

①维护民族团结的楷模②推动民族进步的典范③艰苦创业的典型④伟大的民族英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我国政府为了帮助、支持民族地方快速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大对民族地方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区发展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等。这说明( )

A、民族地区自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B、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较为均衡

C、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从2010年2月1日起,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x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利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作为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理解和做到上述规定的要求?

九年级政治第8课民族大家庭练习题答案:

(1)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2)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现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要说服和抵制,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看过九年级政治第8课民族大家庭练习题的还看了:

| 作者: 林怀勇 |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对各个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变化,民族问题也随之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面临的时代课题是革命党人如何处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关系问题。基于殖民主义导致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越来越突出,基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民族平等、民族自主、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大、小民族,即俄罗斯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为此,列宁提出既要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但重点是反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面对的民族问题主要是如何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作为当时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主要关系之一,指出“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纠正了极“左”思潮将民族问题的实质定为阶级问题的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命题,指出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此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得以逐步丰富,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完整表述。党中央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重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工作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将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他在强调做好56个民族的团结,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的同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把56个民族层面的团结问题提升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增进共同性、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各民族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及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既要重视物质的力量,也要重视精神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科学系统阐明了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处理好民族关系,破除了当前许多思想的迷雾和认识的误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只有把握好这“四个关系”,才能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实现“四个必然要求”。

“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的主线地位。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工作层面,对于如何把握好“四个关系”,思想上仍然存在不统一、不一致的地方。一些地方和领域在不断强化民族个性、民族意识和民族差异的同时,淡化了民族发展过程中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关系实践中的导向性作用;有的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有的将中华文化窄化成传统文化,甚至窄化成儒家文化;还有的将汉族传统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思想上的不统一,必然导致工作上的方向不明,也必然难以应对民族工作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

二是有助于深刻理解“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思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二个必须”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出了精辟概括,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从传统聚居区进城打工、经商、求学,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前所未有。各民族群众都渴望走向美好生活,都渴望公平公正。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而民族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这些政策符合当时实际,但在今天看来却是“过时的”。民族政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内容繁多,如何区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过时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评价一项政策时,可以看它是在增加还是减少共同性、是在强化还是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弘扬中华文化还是在弘扬别的文化。当然,归根结底要看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有助于深刻领会民族工作向主线聚焦的路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如何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四个关系”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工作中我们既要增进共同性,也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着重在增进共同性上下功夫;既要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又要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着重在实现好整体利益上下功夫;既要保护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着重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上下功夫。既要加快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又要赋予精神引领力量,着重在赋予精神引领力量上下功夫。

正确把握“四个关系”,推动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自治区。我们一定要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区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一是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基础上着力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广西世居民族有12个,另有其他民族44个,我们要进一步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增加各民族的“要素重叠”和“要素关联”,增进和扩大共同性。

二是在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全区各族群众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进一步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自觉地将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更要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

三是在广西各民族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要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引导广西各族群众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统一起来,在各民族群众中培育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既根深干壮又枝繁叶茂。

四是在加快广西改革发展步伐的基础上赋予精神引领力量。要从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高度去谋划经济工作和民生工作,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补齐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在新时代促进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文明迈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研究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大家庭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