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印度政府作出这一举措的原因是什么?

原创发布日期  2015年3月

【编者按】如今的国内光伏行业,一边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倒闭潮、破产潮还未退去,一边是各种企业雄心勃勃不断开辟国内外新市场,引起光伏热再次来袭。对涉足光伏领域的大量企业来说,什么原因让企业甘愿承担巨大风险?这次会不会再次深陷泥沼?


时光回到2009年,那时光伏在全国发展的风生水起,从国家到地方到协会到企业到各路媒体,无一不充斥着“光伏市场一片大好”的声音。本网评论员曾经冷静分析,发表报道《光伏产业,新经济?还是泡沫?》,旗帜鲜明的表示,光伏绝对是一场泡沫,只是一场闹剧,根本没有戏。当时很多人并不那么认为,那个时期,在那样的一种狂热喧嚣的环境下,根本没有人能够冷静下来。今天看来,光伏,俨然只是一场根本无法实施和兑现的闹剧。


众所周知,当前全球光伏产业的市场重心仍然在欧洲,德国处于主导地位,而意大利、法国等新兴市场尚处于崛起阶段,同时,西班牙光伏市场已经开始大幅萎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力倡导光伏,合乎国情吗?


我们分析一下当前中国国情,伴随着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传闻被热炒,有关“癌症村”的报道不断出现。事实上,早在2009年,《凤凰周刊》以《中国百处致癌危地》作为封面故事,讲述了我国百处致癌危地。同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学生孙月飞作了题为《中国癌症村的地理分布研究》的本科毕业论文。这份论文显示,有197个“癌症村”记录了村名或得以确认,有2处分别描述为10多个村庄和20多个村庄,还有9处区域不能确认“癌症村”数量,这样,中国“癌症村”的数量应该超过247个,涵盖大陆的27个省份,这也是被引述次数最多的数据。还有北京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影响等问题;毒食品所产生的致癌问题,婴幼儿发育不良问题;医疗、社保、养老问题等等。甚至很多贫困山区温饱还没有解决,整个国家都处于发展阶段,多的是一团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有多少比节能减排更严重、更有迫切性的事情,在都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却搞新鲜时髦费钱不实用的项目,全民族真有这么高尚的觉悟?为了节能减排,不用相对成本比较低电,而去用更高成本的光伏发电?


再把目光转向发达国家:环境优美、福利完善。这些国家的发电主要来源于光伏吗?据了解,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都还是大量使用的石油、煤等低成本能源,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资料,到2030年,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最多占到美国能源使用的1%,太阳能利用率非常非常之低。目前,全美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40%,煤炭占23%,天然气23%,核能8%,可再生能源占6%(其中,太阳能占1%,地热占5%,生物质能占47%,风能占2%,水电占45%)。发电能源消耗中,煤炭占49%,天然气占20%,核电占19%,可再生能源约占9%(其中,水电占75%。在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生物质发电67%,风电16%,地热发电16%,太阳能发电1%),石油占2%。资本充足的发达国家都不节能、不大力提倡补贴太阳能的发展,我们这些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没有太多资本去补贴太阳能的发展,而且目前低成本的不节能方式才是能最快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


2009
年,善于作秀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曾经说过一些很实在的话:“新能源技术的利用问题,我想最关键的是企业家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来做事。我可以给你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印度朋友在当地做太阳能板生意。他走到一个村里向当地的家庭主妇推销自己的产品,有一个主妇询问了价钱回绝了他,‘我知道这个东西很好,但什么,每月要交300卢布,太贵 了!如果每月只要交20卢布,我就买。’你看,新能源的充分利用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并且采用合理的商业模式。”


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喧嚣的光伏圈内,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是真心做光伏,用光伏发电骗取政府补贴也是很多企业参与光伏经济的原因之一。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家审计署2013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近两年国家推行的支持光伏发电的金太阳示范项目成为骗补的“重灾区”,最高骗取额近6000万。其中,汉能光伏及东营太阳能等两家公司位列黑名单。


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就表示,由于国家对于光伏的财政支持力度大,一些公司也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获得这笔资助。“有些公司的操作手法也并不复杂,其可以先找到一个合作伙伴,以这个合作伙伴的名义来申请补贴,但彼此之间都没有打算去做任何的光伏项目,所有的准备资料及采购合同都是虚假的。另一种方式是,本来它只能建6兆瓦项目,但它向上面报一个更高的数字,从而套取更多补贴。但实际上,后面的项目根本没有着落。”该人士称这些方式都是审计部门可以查出来的,但有一些甚至无法查询到。


其次,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关系走捷径,以正常报批的方式获得资金,反而挤掉了那些真正需要补贴的项目。有部分公司虽然开始申报项目并获得了资金,但其实则将资金借用给第三方或者挪用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及相关税费等,都违背了国家补贴的真实意图。


据2013年审计署公布,在国家推行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政策上,
企业骗补现象严重。其中,8个金太阳工程项目违规使用资金两亿元,单笔最高金额近6000万元。8家知名家电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超过9000万元。


有些企业靠骗补,还有些企业则靠直补。据统计,2012年1600多家上市企业合计从中央和地方政府获得了560多亿元补贴。这已经是该数字连续第三年上涨了。其中,获补贴最多的前10家上市国企合计共获补贴225亿元左右,这相当于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企业的纯利润总和。中石油获得94亿元补贴居首,该
公司2012财年实现了1153亿利润,甚至超过了英国石油公司。


可以看出,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下,那么多社会问题不去关注,那么多需要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却很少去关注,所谓的社会责任,所谓的节能减排,无疑是打着光伏的旗号骗资源和补贴,某些企业做光伏不过是找一个遮羞布,一件外衣而已。


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盲目相信政府,相信政策。政府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等等,倡导企业投入光伏生产,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盲目介入光伏领域的原因之一。政府为什么这么做,笔者不好分析。深思一下,中国倡导了这么多年光伏,出台了那么多产业政策,这些年来成功的有多少?中国虽大,制定政策的毕竟是政府里面的某些少数人,这些人能改变整个中国的现状吗?改变不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提倡光伏的应用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对于社会机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来说,目前,除了德国应用光伏比较多之外,美国大力应用光伏的情况尚且不多,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大力提倡光伏应用,笔者只能理解为某些好大喜功的官员爱出风头的讨巧行为。在这种不合时宜的阶段大力发展光伏,是一件根本没有前景的事情。


本网曾在2011年《又议光伏》提到,“回顾光伏发展之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极力倡导光伏,相关行业协会也是将光伏炒的一片火热,各路媒体都在为光伏的发展摇旗呐喊。在政府高举的大旗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光伏生产的洪流中……某市原市委书记曾讲过一句话,大意是‘国家全面要干的事你千万别去干,国家不让干的事你去干,一定能挣钱。’后来因为这句话被批政治上不可靠,仕途上受到影响。但是抛开政治不说,这个人悟出了很多道理,是懂经济的。为什么?第一,国家很多政策的决策者并不是搞经济的,没准指挥错了,第二,偶尔有那么几次说对了,当是当全国人民都疯狂去做的时候,这个事儿也就八成是没有戏的时候了。”


关于政府补贴。虽然补贴政策确定,但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对此,一位门窗幕墙业界知名企业老总表示:“我们企业也有人来推广光伏,说不用我们的钱,慢慢从政府拿钱。电业局的人给我们谈了,事实上很少能拿到各种补贴,上面说没有钱,各种原因,根本拿不到钱,这个没有用。后来很熟的朋友就说,你不要指望拿到政府电价补贴,根本不太可能。光伏就是一场闹剧,脱离中国实际环境的一种闹剧。”


话题延伸到建筑领域。什么是光伏幕墙?光伏幕墙是用特殊的树脂将太阳能电池粘贴在玻璃上,镶嵌于两片玻璃之间,通过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集合了光伏发电技术和幕墙技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表面和空间,把传统幕墙试图屏蔽在建筑物外的太阳能转化成对人们有益的电能,最大特点是可实现通风换气、环保、节能的功能,节省了对地球珍贵化石类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为现代建筑提供一种新的美学装饰效果。太阳能光伏幕墙是太阳光电池与建筑围护结构或建筑材料相结合形成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组件安装在建筑外墙面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一部分,通过逆变器转换提供建筑物用电或并入电网。


由于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发展太阳能光伏幕墙新能源作为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的应用不广泛,光伏建筑更多的还停留在示范项目的应用上,从事光伏的幕墙企业盈利的也很少。


比如,悉尼奥运会。应用了几片太阳能玻璃,就说是绿色奥运,这几片太阳能玻璃究竟能发多少电呢?这就是绿色奥运吗?要节能、要环保是需要付出大量成本的,大多数的国家在太阳能的推广上更多的就是一场秀。


比如,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就在节能建筑上做足文章:雁栖湖畔的会议中心采用的是能源“三联供”及太阳能幕墙、太阳能热水器等环保设施;各国领导人下榻的酒店也采用了多项环保节能技术;还有会议核心区的车棚也使用了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甚至,一些企业在建筑物上面加了几块光伏板,就表示这是绿色工程。


据笔者了解,幕墙公司中也有多家企业曾先后投入到太阳能光伏幕墙项目当中,如今,又几个成功案例呢?不是倒下了,就是坚持支撑。以中航三鑫为例
,2008年投入数千万成立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超白太阳能玻璃。截止2013年9月,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海南中航特玻总资产为39.41亿元,净资产为7.16亿元;2013年1-9月,海南中航特玻实现营业收 入3.5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74亿元。而中航三鑫2013年三季度亏损1.46亿元。可见,海南中航特玻的持续亏损,已成为中航三鑫业绩的最大拖累。据2013年10月31日中航三鑫公告称,经与有关各方协商,公司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韩平元拟与海南中航特玻签署《债务重组框架协议》,对海南中航特玻实施债务重组。根据相关财务数据显示,目前,海南中航特玻投资规模与资本金规模不匹配,高额负债投资建设的生产线未实现预期的市场效益,同时银行贷款规模大幅增长、财务费用剧增,海南中航特玻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


参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凎的说法:
目前国内光伏建筑每瓦光伏产品的成本在10~15元,以东部地区为例,1000瓦的光伏系统每年可发电1100千瓦时,而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目前没有上网电价补贴,根据不同地区每度电的价格为几毛钱不等。如此计算,不算接入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收回投资需要20~30年。


综合分析,单就目前市场的角度来看,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一般都无法盈利,短期也很难收回成本。光伏发电的成本虽然高,但我们不可否认它依然还有一部分小众市场,某些大型企业积极研发、推广光伏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外,虽说光伏的普遍应用目前还不存在,但至少在特定环境下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成就一些小众企业在光伏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也未尝不可。国家提供补贴,是为了鼓励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打着光伏的概念和题材去骗补贴,其实就是扭曲了光伏补贴的初衷。


结语:
节能减排作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使命。绿色能源和绿色建筑的使用将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绿色能源本身,并不仅仅指的光伏。我们也不否认,在特定的大环境和特定的场合下,光伏发电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但是如果脱离国情的实际状况,盲目的鼓励发展光伏,无论是从政府到民间,都把它作为政绩业绩去炒作,显然不合时宜。


法国作家雨果在其小说《九三年》中有一句名言:对毒瘤开刀时,外科大夫最需要的不是激烈,而是冷静。今天的光伏热,依然是上一场闹剧的延续,闹剧又复燃,意味着什么?是大家又不死心,重新去说事儿,去拿补贴。当前,整个社会都沦落到参与到这种闹剧大潮中,用户也甘愿参与闹剧,去享受这种闹剧带来的好处,这就是中国的现状。笔者不是去抨击某些光伏企业,企业也是为了生存,反正大家在这场洪流中也得到了某些收获。另外,还有一些人对未来抱着一个童话的幻想。笔者看来,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光伏10年内依然没有戏,俨然是一场闹剧,是时候该清醒清醒了。

门窗幕墙行业原创深度分析报导系列文章是沃二一门窗幕墙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包括全文转载或部分摘录),请尊重原创,盗版必究!

小研:本品基于对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风中劲草等模卷选择题部分的数据统计分析,将各考点按照所押知识点出现的频度进行排序,令重要押题点一目了然。知识点后的具体内容,是为了方便研苞们进一步熟悉知识点重要内容,只需理解记忆即可。

注意喽!这不是押题,是对各预测卷做的数据分析。

第三十四题-1:认识论易考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2.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3.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1.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规律;

2.实践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2.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指导;

3.理性以感性为基础。

4.实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

4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2.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客观的条件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3.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6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三十四题-2: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风中劲草、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与过程

1.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

2.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和自然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2.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

第三十四题-3:其他常考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风中劲草、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

1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2.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1)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

2)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3)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2.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3.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意识的依赖性: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决定性)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材料主题一: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为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但是,服务大局不是不按照法律办事,而是运用法律的手段服务大局,按照法治的方式服务大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4.深刻理解依法冶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3)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5.依法治国历史意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6.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3我国宪法的地位和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宪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的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

2)确认国家制度,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

3)确认和规范公民基本权力和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4)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1.三个方面:(1)公共生活2)婚姻生活3)职业生活

2.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4)提升司法公信力。

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材料主题二:核心价值观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2.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2)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3)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

4)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5)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着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材料主题三:全面深化改革、习大大在河北地区调研、顶层设计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战略部署:

1)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3)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而发展和改革又是进一步稳定的基础。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城镇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

1)一是针对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机制在农村中不断深化、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普遍应用等新情况,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二是赋予农民跟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3)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注意,此专题可和改革开放组题)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风中劲草、任汝芬、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及形成;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及形成

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9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影响下,全国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2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

1)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2)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3)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1938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

①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②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③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2)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3.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中华民族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注意,此专题可能与甲午战争组题)

材料主题五:经济全球化、大国关系、综合国力竞争;APEC、核安峰会、亚洲新安全观、中国搭便车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常用方法论(同一性为主):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4.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①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结果。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3)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①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③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2)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3)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做到: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5亚洲新安全观时政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拓展)

亚洲新安全观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正式提出,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中国作为代表亚洲的唯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就亚洲的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方向提出看法,并与各国一道,协调和携手推动基于共识之上的安全观。上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的安全观,并与亚洲伙伴国一道,共同推动区域安全。

亚洲新安全观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中的内核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它们是亚洲新安全观构建起来的基石,基石牢固,才能令亚洲从容谈论共同安全这样的命题,在亚洲自己主导下共同勾画蓝图,共同关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等综合安全。文化的基石,也有利于推动亚洲安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安全格局。

20145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主旨讲话中(简称亚信峰会),明确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这一新安全观的提出,是中国继推动区域自贸区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防空识别区划设等一系列创立新规的举措后,再一次的创立新规之举。至此,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向世界阐明了自己对于新的世界秩序的理解。

(需要小伙伴们注意的是,此专题时政内容涉及很多,也有诸如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南南合作、南北问题等,这些时政中比较基础的内容相对零散暂不在此展开,望小伙伴们见谅)

材料主题六:互联网安全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知识点: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不应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

2.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3.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对网络的特点作出新的规定,又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知识点:公共秩序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医药安全监管机构

2.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价值追求,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

2.城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城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城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3)城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每个公民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与追求,又要严格依照宪法、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2.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材料主题七: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南方讲话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一精髓。

2.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这个精髓,就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本质的东西。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12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2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入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此处注意史纲相关章节复习)

1)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3)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2)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材料主题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任汝芬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理由或表现是:

1)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政权。

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生活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理由或表现是: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广泛的阶级联盟和政治联盟,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2)从概念的表述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比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符合我国国情,更全面更鲜明地表达了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方面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防止曲解和片面性。

3)从政党关系来看,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我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和成功经验。

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

3)近年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4)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十八大指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②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③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④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1)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派别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制度的弱点是使国家的力量难以完全集中,相当一部分力量在互相牵制中抵消,缺乏效率。

2)三权分立制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三权虽有分工,但居首位的是立法权,行政、司法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样才能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使国家兴旺发达。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1)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3)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

1)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2)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3)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

4)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5.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有如下特征:

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最著特征。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入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派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材料主题九:价值观专题

押题统计:任汝芬、肖秀荣、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价值观概念及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2.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3.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并反对拜金、个人、享乐人生观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3理想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理想的含义: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准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5)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3.信念的含义: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两者的辩证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6.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2)立志做大事,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利益。

5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拆解越南出口数据发现,电子制造业方面三星是很大推动力,也正因为在三星多年的推动下,越南的主要零部件生态链开始在完善部署。

2020年前后,李伟结束对一家非洲电商平台的服务,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点。

长期关注新兴市场的他,很快注意到了越南——这个东盟经济体中快速成长的国家。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一位有一半越南血统的消费品商人,二人一拍即合开启新业务。

感受到周边很强的投资热情,设备供应商赵强也是随这一轮中资企业前往越南的代表。

早年间,虽然有三星在当地建构起相对完备的产业生态,但毕竟不是本土企业,担心沉没成本,赵强还没有那么强的意愿前往。但随着国内头部EMS组装厂的部分迁移,才让他看到了投资必要性。

不同于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密集将制造产能迁移越南,中资企业大约是在近几年间,开始日益关注在越南的投资建厂情况。其原因,有中国对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需求间接造就。

Counterpoint Research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全球手机制造产能的比例变化趋势看,年间,中国始终占据七成上下产能份额,比例有一定程度下滑趋势;紧随其后的两大国家分别为印度和越南。

仅从数据表现趋势看,印度在近三年间的份额增速似乎有所放缓,维持在15%左右;越南则在波动中成长,在10%-12%之间浮动。

这让印度和越南谁会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基地备受关注。但两国也有差别:印度制造多受政策推动为内需服务,越南制造则多面向欧美市场。随着印度内部营商环境的日趋严苛,在这两个国家发展制造业更像是变成一种:基于本土原因无法离开印度,基于外生原因无法轻视越南的关系。

总体来看,将高端制造留在本国,相对低阶制造外移是经济体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大趋势。某种程度上看,将迁移的产业环节落地印度和越南同步发展,或许是部分厂商当下节点的选择。

前不久,越南工业与贸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前四个月其累计出口1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在出口总额中,占比最大的是制造业产品,包括手机、电脑、机械和纺织品等。

在产业链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分工之下,这些数据让越南成为备受关注的其中一个目的地。

“我们发现,越南这两年来,在FDI(外商直接投资)、内部生产投入等方面都有高速发展。”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和变迁,李伟观察指出,“硬件生产在向越南、印尼等第三世界新兴国家迁移;快时尚产业在转向墨西哥为代表的拉丁美洲生产。这其实也跟国家政策有关,经济相对发达国家主要负责偏高端的设计和消费模式搭建,底层生产能力则交给周边国家承包。”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1年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显示,越南主要工业产品有计算机、手机、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

其中指出,近年来越南手机、计算机及零部件生产出口的主导作用逐渐凸显。2020年,其在这些领域的出口额合计达960亿美元左右,占出口总额的33.9%。2020年越南三星营收约670亿美元,出口额570亿美元,约占越南对外出口总额的20%。

在中印越电子(手机)企业协会(CMA)秘书长杨述成看来,这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寻找发展环境安全、成本足够低、具备成长空间的新兴市场,越南具备发展优势。”他指出,随着三星和富士康在当地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且伴随对印度市场的投资风险提高,将注意力放到越南就成为新趋势。

当然杨述成认为,这不意味着中资企业在外迁,而是留下高端产业环节,将偏低端的制造能力转移到成本更低、更广阔的市场中去。核心立足点在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属于纯粹市场化行为。

IDC智能硬件研究经理高鸿翔向记者分析,在这两年间,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部分国家会对商品生产制造地有一定要求,这让手机、通信、消费相关产业有一定转移动作。

“中国厂商的外溢主要从市场容量考虑,从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看,印度市场体量较大,因此外溢到印度的比例会有一定加强。”他续称,只是伴随印度近些年间不断加强在零部件、模组等进口关税举措,会促成一些厂商考虑向其他国家转移。

“到目前为止在亚洲国家中,有能力一定程度承接中国制造基地能力的,我比较看好越南。”高鸿翔坦言,这与国家文化背景强相关。“综合来说,个人认为越南从体制、劳工素质和企图心等方面,都跟中国很像,也远胜印度。只是劣势可能在于,越南人口相对少,导致内需市场小,这方面印度更有优势。”

因此倘若看内需市场,在印度设厂就是必然;如果观察组装能力,则看好越南。核心难题可能只在于越南总人口有限,可能会成为该国未来发展的局限。

从宏观趋势来看,挖掘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是所有商业决策的一个核心逻辑。

赵强就认为,从趋势来看,中资企业之前出海,此前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印度和非洲,因为出海投资的第一关注要素就是当地增量市场,从这个维度看,越南并不具备较大吸引力。但随着印度近些年在关税、产品认证等方面的严苛加码举措,同时考虑到出口欧美市场的关税优惠政策,越南就这样走到了眼前。

不过作为设备商,赵强并没有认为越南对他来说是长期高增长的目的地,因为在本土增量不大的前提下,输出海外市场也已经覆盖成熟。越南更像是一个增加的落脚点。

当然这要视产业而定。此前两年间,李伟的公司经历了快速成长,不过在如今包括通胀等复杂外部环境变化下,越南公司正处在爬坡期。伴随越南国内政局稳定,李伟预估,至少在接下来的2-5年内,其在当地的生意将进入平稳发展期。“这段时间会是投入的好时机。”

“在新兴国家发展过程中,个人认为中国做足了榜样。”李伟指出,有了中国在制造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等的实践经验,越南某种程度上可以“抄作业”,这将给越南发展制造业能力带来一定机会。“虽然越南还缺少高端管理方式、缺钱,但也会释放土地、人口、政策红利等,至少可以少走弯路。”

向越南转移产能,三星是较早部署的代表。但掣肘则在于,过于依赖在越南生产,也更容易因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产能阶段性难题。此前两年越南曾受疫情影响而进入封锁状态,这也一定程度影响到三星在全球的出货表现。

国盛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8月,三星在越南有六家工厂,其中两家为全球最大三星智能手机生产厂,一家为东南亚最大家用电器生产厂。截至2022年2月,三星在越南总投资规模达193亿美元。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林科宇向记者分析,拆解越南出口数据发现,电子制造业方面三星是很大推动力,也正因为在三星多年的推动下,越南的主要零部件生态链开始在完善部署。

至于中资企业的发展,则不同行业有不同进度。林科宇续称,早期前往越南发展的中资企业多为轻工业,主要是纺织服饰等行业。由于这些传统产业在中国发展失去了成本优势,因此陆续向中国周边的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转移。

“但目前来看,越南能否承接中国制造能力,我觉得还需要时间。”他续称,毕竟越南还未形成十分成熟的产业制造基地环境,从中资企业的部署步伐来说,正处在逐渐有消费电子产业链部分转移制造的过程。“短期来说,我认为5-10年内,越南发展电子制造还是要依靠中国的产业链完善度去支撑。”

根据杨述成观察,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链要逐渐将部分能力分流越南将有一个过程,此前印度的发展节奏就是一个样本。

“从趋势来看,在印度当地完善制造产业生产环节分为四步走,在年间已经完成。”杨述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具体为大型ODM、EMS等代工厂先行落地,大约一年后,上游模组厂开始迁移完善,此后就是电池、充电器等中小规模厂商迁移,最后带动配件和配套服务商前往发展。“相信这个发展顺序在越南也会逐步落地,目前越南还处在前期阶段。不过由于越南当地政策环境友好,或许这个过程可以加速。”他续称。

“越南制造”虽然备受关注,但手机整机大厂目前在海外有实质大规模投资建设的,主要依然还在印度。从目前信息看,OPPO、vivo等似乎都还没在越南开启大规模投资部署。

这一定程度与印度强势的“Made in India”政策有关,但越南对内外的开放性政策则显得更吸引人。

2007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越南全面融入全球经济。《2021年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显示,越南近年来在持续积极参与多双边和区域贸易机制。截至该指南发布,越南已签署15个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且正就2个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

今年初生效启动、涉15方成员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被认为将给越南带来发展机遇。

杨述成此前在印度驻扎多年,他指出,结合印度此前出台的相关本地投资政策来看,未来2-3年,在印度进一步投资的中资企业不会太大增加,有所投资的企业将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中小企业则不会优先考虑这里作为目的地。

“我认为到越南不属于搬迁,而是开辟第二战场。”杨述成表示,两个国家在制造业承载的功能不同,印度发展制造为面向本土消费,越南制造则为辐射东南亚甚至出口欧美。“越南的产品出口欧美都采用零关税,这是很大优点。”

劣势来看,印度可能存在招商政策偶尔无法兑现的问题,越南的投资环境更成熟,但人口基数低,未来劳动力成本可能会走高。

至今,赵强依然不甚看好在越南发展本土消费能力。一件事情让他印象深刻。

曾有朋友尝试在越南推出KOL培养计划,在某短视频直播平台做交流活动,看着粉丝积累了200多万人次,直播在线人数几十万人次,但实际上最终打赏金额还不到人民币2000元。这让朋友备受挫折。“所以我认为,当地市场体量并不会很快增长。”他由此做了定义。

赵强依然看好中国在制造业的积累。“从消费环境看,印度是有发展机会,但营商环境相对复杂,难以长期吸引厂商留存;越南本土机会小。所以我认为,在印度和越南并行发展会更安全,因为面向的最终市场不同。印度看当地,越南看辐射欧美。但我认为,中国自己拼出来的世界工厂地位难以被撼动。”

林科宇也认为,虽然部分国家有不同倾向,产业全球化大分工的走向势不可挡。“我认为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都有可能一定程度承载来自中国外溢的制造能力。只是基于国家禀赋不同,产业倾向或者节奏有所差异。但对于高技术要求的部分,主要还是会留存在中国国内。”

(文中李伟、赵强为化名)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