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那里可以买到?

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丨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丨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丨

应用版本: 丨 未成年人监督举报入口

余秀华很火。#余秀华#

被称为“中国诗坛的一个奇迹”,创下了20年多来中国销量最高记录的二本诗集——《月光落在做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5年1月16日,旅美学者沈睿写了一篇名为《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N》的文章,之后这篇文章刷爆了无数人的朋友圈,余秀华火了!

人们开始正式地称呼她为“诗人”,为了凸显她的特殊性,会加上一个“脑瘫”的前缀。

一个脑瘫的农村女人,几乎算是失去了自己对人生的所有掌控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婚姻。

父母做主,招赘了来自穷地方的、比她大13岁的四川人尹世平为上门女婿。

那一年,余秀华19岁。

她不知道婚姻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结婚后还要生一个孩子。如果父母安排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她也没有意见。

结婚第二年,余秀华生下了儿子。

丈夫喝酒买醉,让她泡茶洗脚她不愿意,丈夫说:“你是残疾人,我是正常人,我比你高贵多了”。

她强势地堵他嘴回应:“你这个男人一点儿本事没有,你才嫁给我,要不你有本事让我嫁给你啊?”

母亲劝她打消念头,因为残疾女人在农村不好找婆家,有个完整的家就不错了。

婚是没离成,不过她的诗被一位编辑“看上了”。

2014年9月,《诗刊》的编辑刘年发现了余秀华,将余秀华的8首诗推荐至《诗刊》发表,可以说是余秀华的伯乐。

回忆走红后的经历,余秀华自我评价,火得莫名其妙,火得一塌糊涂。

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宣部的官员们定点在她家坐班,陪同记者采访,各种怀揣不同诉求的人在余秀华身边粉墨登场~

一名爱好诗歌的武汉市官员,在当地大小官员的陪同下,冒着雨赶到余秀华家中,一见面,就掏出了两本圈圈点点满是笔记的诗集向余秀华请教指点......

余秀华还参加一档电台节目录制,在现场她朗诵了自己的6首诗歌。

2015年2月,她居住的横店村开始筹划新农村建设,迁村腾地,唯独她家得以幸免。

成名后的余秀华,也有年轻的仰慕者,一个18岁的小男孩向她表达了爱意。

扶着她走路,给她梳头,这些小动作,让她感到害怕。

他说喜欢我,我说,你喜欢你妈妈吗?余秀华劝走了小男孩。

“太小了,小孩子不懂事。一个18岁的小孩子没有经历过什么感情教育,一个40岁的老女人想引you他的话,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02她的诗,真的好吗?

写下惊世骇俗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N》的余秀华,成名5年之后自嘲“江郎才尽。

有人戏称,把她的诗歌,加上标点位置换一下,就是一段一段的白话罢了。

“我习惯了原谅自己的荒谬,而不知把它们推给了谁。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我不想投机取巧的生活,当然死亡也是一件投机取巧的事情,月亮升起的时候,它又一次动了凡心。”

而那首人尽皆知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N》也有一种说法是,她剽窃了叫普珉的作者的《我穿过一座城市去c你》。

不管真实与否,两首诗比对,的确如出一辙!

有人戏称这种写作手法是“yin棍体”。

不过也有坊间传闻,刘年在炒作余秀华之前,专门就此征询过这位诗歌专家,专家回答说,不算剽窃。

算不算剽窃无所谓,反正人们因为恶俗和猎奇的心态,和眼球效应才发现了她的才华......

近40余年,中国的创一代、拆一代、暴发户可谓井喷,有道是“三代才出贵族”,只有新钱,没有文化,成了一个尴尬的事实。

文化断层下的审美,别说读古体诗,连读懂新体诗都成问题。

余秀华出身于农村,她的诗歌少有对劳动人民和劳动本身的歌颂,有的只是小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所读所写所想都是一个典型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写照。

偶尔有写农村和农民的,也是站在某种“高处”俯视芸芸众生。

她的诗歌很有灵气,却缺乏高度。

说一句比较偏激的话,我甚至不知道,顾城、海子他们之后,还有谁是真正的诗人。

她的成名,绝不仅仅是因为诗歌。

看余秀华走红之前写诗歌,是在“碰瓷儿”一位叫“王法”的人。

王法是谁?有什么来头呢?

上面这位长者就是余秀华嘴里诗里要给生儿子的“王法”。他是中国诗歌流派网的编辑。

看着这些“YIN棍体”诗,只觉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余秀华与普珉,只不过都是在突破诗歌写作的底线罢了。

从这个意义讲,余秀华之所以全面走红,是因为她以及众诗人的诗歌迎合了人们对“大俗”“直白”“尽兴”生活的一种需求。

余秀华读过很多书,但书本毕竟是书本,并不能代替丰富的阅历。

有人批评她在成名之后越发自负,常摆出一副“泼妇骂街”的嚣张姿态。

这一点在余秀华的公开社交账号上所体现,至今从余秀华的微博评论里,还能看到她与网友互相辱骂的句子(部分内容不堪入目)。

要说最受争议的,还是那句“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话。

这是余秀华在一档电视演讲节目中说的:

有人说她这话偏激,还是那句话,这和她的出生,生活阅历有关。

一个半辈子都局限在村里的残疾女人(没有看不起农村的意思,更没有歧视残疾人朋友的想法,这里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她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她的世界观会受制于她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环境。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会感同身受,一定意义上“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这句话,放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适合。

所以,余秀华说这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说到底,大多捧她或正面评价的人,多数还是同情弱者的隐性心理状态。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余秀华女士不是所谓的“脑瘫”患者,是个正常人,你看看是笑她的人多还是正面评价的人多?

04消费歌手李健?还是被消费?

余秀华再次被提起,是她参加了某短视频平台活动读诗和在微博上酣畅淋漓、毫无保留地表白歌手李健!

说实话,更多时候我感觉她就像是个跳梁小丑一样,披着诗歌的文化外壳被褒奖、被消费、被攻击,这些她自己也都知道。

一夜爆红是偶然的事件,然而偶然之后,是惯例式的热炒、跟风、然后冷却。

余秀华承认成名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安全感,但她也说:

“一个人再出名,都是虚名。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虚惊。我孩子上学,我妈妈生病,我老公不理我,这些并没有因为我的名气得到改善。”

只不过这种名气背后,确实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好处!

最霸气的就是那句“离婚宣言”——你个尹老鬼,快点给我滚回来,这个月回来(离婚)15万,下个月10万!

中国13亿人,不可能没有很好的作者,从不缺文化的生产者,也不缺消费者。

问题在于,这些人他们和市场没关系。

但余秀华弥补了这一点,“脑瘫诗人”“农村女作家”这些标签足够吸睛。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特殊的产物。

在一场专门为余秀华开的余秀华诗歌研讨会上,一群专家当着她的面,对着她的诗歌,她的人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原本发呆的听着分析演讲的她,在听到这里时,没忍住笑了一下。

因为在场有人说到:“余秀华和艾米丽·狄金森有极其重要的相似之处。”

专家和媒体把她捧得太高,连她自己都笑了!

有人说,“她就是酷,过着肆意洒脱的人生。她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另类。她拒绝虚伪,拒绝被定义,拒绝被裹挟和绑架,身体被拘束,灵魂却自由......”

我估计她听到这样的话,也会忍不住噗嗤一笑。

因为她真的没有想太多,更多的是被时代的横流推裹着踽踽而行。

是这个时代喜欢“造神”,再消费“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