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18周岁可以投沪惠保吗,被保险人有年龄限制吗?好用吗?

近日,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健康保险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发布《“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惠民保”业务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截至2021年三季度,总参保人数已超过7000万。

同时《报告》也认为,从发展与运营现状看,“惠民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如下三大挑战:参保率与死亡螺旋、普惠性与赔付率、公信力与信任危机。

热度不减 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

作为具有普惠性质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惠民保”凭借衔接医保、区域定制、低价惠民等优势,在近两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三季度,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参与了超过100个“惠民保”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

从公开信息来看,“惠民保”参保人群整体年龄偏高。例如,北京“京惠保”,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期间共有140万人投保,其中50岁以上参保人超过65万人,60岁以上达39万人;上海“沪惠保”,2021年截至5月底共有580万人投保,其中5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48%;浙江“西湖益联保”,杭州市参保率约36.7%,参保人群平均年龄46周岁,其中60岁以上占比25%;河北“冀惠保”、天津“津惠保”,参保人群平均年龄均在48周岁以上;甘肃“全城惠民保”和安徽“蚌惠保”,参保人群平均年龄则在46周岁以上。

从经营状况来看,“惠民保”产品呈现出赔付率逐渐上升的趋势。以“深圳重疾补充保险”为例,在过去5年里,虽然该产品保费总收入持续增加,但其赔付总金额也在逐渐增加,并且赔付总金额整体高于保费收入。除了年保费从20元上调至29元,缓解了部分赔付压力外,其他年份赔付率均高于100%。如果再考虑其他运营管理成本,亏损情况应更为严重。


图表:年“深圳重疾补充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情况

从新承保项目来看,目前“惠民保”整体呈现出两级分化的态势,一部分产品赔付明显不足,而另一部分产品则面临较高的赔付压力。

《报告》认为,“惠民保”目前尚处于早期的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无论是商业模式、产品设计,还是风控杠杆、服务水平,都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未来的量产模式和经营形态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由于赔付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中长期的赔付趋势以“保本微利”为理想状态。

“惠民保”业务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惠民保”发展迅猛,到2021年10月底,已在全国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但同时《报告》表示,从“惠民保”的发展与运营现状来看,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参保率与死亡螺旋。数据显示,各地“惠民保”产品的参保率差异较大,从1%不到至80%以上均有。整体来看,全国总参保率在5%左右,大部分地区的参保率目前仍然较低,即使超过20%的产品也为数不多,这也是目前业内对于“惠民保”未来发展比较担忧的原因之一。参与的人数过少,会让保费资金池规模不足,承保机构风险难以把控,同时会使得产品运营成本不能有效摊薄,并可能将产品引入到“死亡螺旋”的恶性循环。

保险领域的“死亡螺旋”,是指一种导致保险产品最终失败的循环过程,在短期型保险中更为多见。以“惠民保”为例,假设产品费率过于平均,那么其对于高龄人群和带病体的价值就要远高于年轻人群和健康体,随着时间周期拉长,健康人群可能会因为支付的保费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而逐渐退出保险。保险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将不得不提高保费,而当保费提高后,次健康人群也会逐渐因为付出的保费得不到同等回报而选择退出,以此不断循环下去,最终导致产品失败。

《报告》提出,在政府指导下,“惠民保”有望呈现出高参保率、高现金流、低费用率的良性循环。同时,由于采用了商业化产品设计与精算定价,短期内的整体赔付预期可控,但从中长期角度,“死亡螺旋”问题需要始终警醒,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并帮助民众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且对产品形态保持科学地动态优化,才有机会降低“死亡螺旋”的发生概率。

第二,普惠性与赔付率。尽管当前“惠民保”产品整体赔付率不高,但从中长期的可持续经营角度,过低与过高的赔付率均非良性结果,这不仅会使民众的保险保障获得感持续得不到改善,也会间接影响到健康人群的参保率,从而加速进入“死亡螺旋”。

从低赔付率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产品保障内容并未充分补充基本医保,预定成本、利润率不够普惠,实际保障效果发挥有限。

从高赔付率的角度来看,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向寻求方案。

“开源”方面,进一步拓展投保人群规模、扩大资金池体量、通过客户二次开发借助其他产品销售来补贴“惠民保”的亏损、以及依靠政府补贴等方式来缓解赔付压力,都具有可能性,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商业人身保险被保险人接近6亿人,覆盖面达42.7%。由此可见,我国商业保险触达率已经不低,借助“惠民保”产品挖掘潜在高价值客户是否普遍适用也需要进一步地实践与验证。

“节流”方面,参与到医疗过程中开展成本管控是国际上常用的方式之一,但目前公立医疗体系尚缺乏与商业健康保险深度合作的体制基础与足够动力,保险机构自身的医疗专业能力也亟待突破,医疗过程中的保险管理介入能力有限,包括药品管理在内的医疗供给端的费用控制能力则更加有限。如何在保持普惠性的同时实现高赔付产品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对政府、险企以及平台机构等参与方决心与智慧的挑战。

此外,《报告》还表示,“惠民保”的普惠性决定了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这一项目的当前收益会比较有限。参与“惠民保”的保险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的市场策略和偿付能力作出科学安排,不能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味跟风承保,放大经营风险。

第三,公信力与信任危机。在“惠民保”模式中,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公信力。

目前,70%左右的“惠民保”产品都有政府相关机构的参与,参与程度各异。对于政府深度参与的产品,无论是保障设计、配套服务,甚至推广宣传上都有相当程度的保证。而对于政府提供场外指导、甚至只是宣传站台或者发布署名的产品,产品的设计与宣传主要是由保险机构自行开展,但在民众眼中仍会认为产品已经有了政府公信力背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产品运营不当或者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甚至是产品赔付率过低,都有可能造成信任危机。

同时,目前仍有近30%的“惠民保”产品没有明确的政府参与或指导,但是在产品宣传过程中,存在利用文字游戏等方式让民众误认为是政府参与项目的情况。

《报告》建议,在“惠民保”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各参与方,特别是保险机构应该注重信任的建立,加大宣传内容的管控,让民众在完整了解产品特性的情况下自行做出合理决策,否则最终只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这绝对是针对惠民保全国版最全的回答。

不仅横向对比了4款市面上热销的惠民保全国版,还对比了医疗险和惠民保的区别,最后还为你送上了惠民保的报销攻略!

从保险种类的对比,再到横向测评惠民保全国版,再到最后的理赔建议,通通都有!

一、惠民保是什么,有什么优势?

惠民保是一类政府参与定制的商业医疗险,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比如 “上海沪惠保”、“成都惠蓉保”、“嘉兴民惠保” 都是这类产品。为了方便我们统称为“惠民保”。

2015 年,深圳医保局联合平安养老,推出了“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这是惠民保的起源。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国家提出要完善医保体系,因为 老百姓只靠医保远远不够,需要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基于这一点,惠民保的发展速度迎来高潮。

我们总结出惠民保的三大优势:

  • 价格非常便宜:不管是 0 岁还是 80 岁,保费都很便宜,上了年纪的老人保费也就百来块。
  • 健康告知宽松:不问身体情况,或者限制非常少,得过癌症也能买。
  • 适用人群广泛:通常不限年龄职业,只要有医保都能买。

可以看到,惠民保的优势很明显。

二、惠民保和医疗险,怎么选?

惠民保是医疗险的一种,都能报销医疗费。提醒大家,如果想要覆盖生病住院的风险,可以优先考虑百万医疗险,它的覆盖范围会更广,报销比例会更高。

具体两者有什么区别?到底要怎么选择?我们接着往下看。

1、买了惠民保,还要买其他医疗险吗?

我们选择大家比较关心的百万医疗险和防癌医疗险来对比看看:

从表格可知,相比惠民保,百万医疗险有以下优势:

  • 保障更全面:医保目录外的费用也能报,报销范围更广,且最高能报 100%,还有质子重离子、特殊门诊等保障。
  • 免赔额低:百万医疗险一般是 1 万免赔额,而惠民保普遍要超过 2 万才能报销。
  • 续保条件好:部分百万医疗险能保证续保,现在保长期的最长能保 20 年,并且不用担心身体变差或理赔过第二年不能买。

显而易见,百万医疗险的保障比惠民保要好,如果买了惠民保,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应该再补充一份百万医疗险。

除了百万医疗,很多朋友还比较关心:如果买了惠民保,还要买防癌医疗险吗?

从上图表格可知,惠民保和防癌医疗险的保障是不同的:

  • 防癌医疗险:只保癌症引起的花费,一般 0 免赔额,不限社保都能报销。
  • 惠民保:除了癌症外,其他疾病满足条件也能报销。但免赔额高,大部分只能报销社保内的费用。

所以如果预算宽裕,惠民保和防癌医疗险可以都买,两者的保障能相互补充。

2、买了医疗险,还要买惠民保吗?

如果你买的是 百万医疗险,它的保障比惠民保要好,且已经足够对抗大病风险,自然没必要再考虑惠民保。

不过如果是以下两种情况,买了百万医疗可考虑搭配一份惠民保:

  • 百万医疗险被除外承保:比如百万医疗险不保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疾病,可补充惠民保,不过前提是惠民保能赔相应的既往症。
  • 百万医疗险缺少保障:比如不保癌症特药,而有些惠民保可以补充特药保障。

如果买的是 防癌医疗险,同时因为身体异常无法投保百万医疗险,那可以再买一份惠民保,这样除了癌症外,其他疾病也能报销。

三、4款全国都可买的惠民保,哪一款更好?

我们一共找到了 4 款惠民保,只要有参加社保(包括新农合),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买,一起来看下保障怎么样:

  • 如果看重报销范围:众安的 全民普惠保 住院不限社保报销,价格也很实惠。
  • 如果看重癌症保障:全民保·普惠医疗 的癌症住院不限社保报销,而且抗癌药没有免赔额,比其他 2 万免赔的产品好一些。

另外,360 城惠保 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且除了列明的 10 类重大疾病外,其他的既往症都能报销。不过它只报销社保内的费用。

下面,我们对两款相对还不错的惠民保险进行详细的分析。

众安有推出两款全国性惠民保,其中 全民普惠保 的保障相对好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下它的优缺点:

这款产品虽然投保宽松,不过要注意,投保前就患有的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14 种疾病 是不能赔的。

如果生病住院,全民普惠保 能报销社保内、社保外的住院医疗费。不过,需要分别扣除 2 万免赔额后,按 80% 报销。

此外,还能报 25 种抗癌药,扣除 2 万免赔额后,报销 80%,具体清单如下:

那么,全民普惠保怎么报销?我们举个例子说明:

蓝女士因肺癌住院,社保目录内共花了 30 万,社保报销后自己还要掏 7 万,同时社保外花了 10 万,还使用了 “英飞凡” 进行治疗,花了 15 万。

通过全民普惠保,蓝女士可以报销:

  • 社保目录内自付费用:(7 万 - 2 万)× 80% = 4 万
  • 合计报销:20.8 万

可以看到,原本需要自己出 32 万,全民普惠保 报销后仅需 11.2 万,还是不错的。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全民普惠保的住院医疗费 必须要先经过社保报销,否则一分钱都不赔。

全民保·普惠医疗 虽然价格相对贵些,但保障还不错,我们来看下它的优劣势: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投保前患有的恶性肿瘤、尿毒症等疾病不能赔。

我们也和保险公司的客服确认过,健康告知没问到的其他疾病,仍然能报销。

如果生病住院,医疗费先经过社保报销,能按 80% 报,没有用社保的话,就只能报 50%。

对于 20 种抗癌药,能报销 80%,具体清单如下:

我们同样举个例子说明,看看 全民保·普惠医疗 怎么报销:

蓝女士因肺癌住院,社保目录内共花了 30 万,社保报销后自己还要掏 7 万,同时社保外花了 10 万,还使用了 “英飞凡” 进行治疗,花了 15 万。

通过 全民保·普惠医疗,蓝女士可以报销:

蓝女士是因为癌症住院,所以社保内外的费用都可以报销。

原本需要自己出 32 万,全民保·普惠医疗 报销后仅需 8 万,同样的情况比全民普惠保 报得更多。

如果是癌症以外的其他疾病住院,全民保·普惠医疗 就只能报销社保内的费用,报销的钱会少很多。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全民保·普惠医疗由平安养老、太平洋财险两家保险公司承保,保障都是一样的。

不过平安的版本暂时下架了,如果你手机上显示是平安的,目前是没法买的,建议考虑其他产品。

四、地方性惠民保,有哪些选择?

目前,大概已有 26 个省市推出了自己的惠民保,我们整理了个表格:

以下是全国各地惠民保的投保信息整理——

五、惠民保应该如何报销?

绝大多数惠民保都要 先经过医保报销后才能报,否则是一分不赔的

那么,万一理赔要如何申请?准备哪些材料?所有疾病都能赔吗?

1、万一出险,如何申请理赔?

想快速理赔,我们首先要把资料准备好,下面以 “成都惠蓉保” 为例:

虽然惠民保理赔资料差不多,但难免各个地区会有差异,还是以 “惠蓉保” 为例:

关注“惠蓉保” ,依次点击 “理赔服务 - 理赔须知”,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理赔资料等信息。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住院病历这一项包含 病案首页、入院记录、岀院小结、影像检查报告。如果出院时资料不全,一般可以在出院 15 天后,到医院病案室自行复印。

资料准备好后,可直接在依次点击“理赔服务 - 理赔申请”,上传资料申请理赔。

此外,还可以携带资料去线下的服务网点申请理赔。

如果符合理赔条件,保险公司一般会在 10 天内完成赔款。

2、既往症,惠民保能报吗?

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对于既往症基本都不能赔。

大部分惠民保也会除外一些既往症,比如恶性肿瘤、尿毒症、3 级高血压等重大疾病,如果投保前有这些病,后续相关的医疗费是不能报的。

不过现在也有少数惠民保 也赔既往症,像广州穗岁康、惠州惠民保、杭州西湖益联保,投保前就算得了癌症,保单生效后 的癌症治疗 费用也能报销,但有些产品报销比例会低一些。

3、如果买了多份惠民保,如何报销更多?

买了多份惠民保,是不是都能赔要看具体情况

1、经医保报销后,花费低于免赔额

惠民保主要是用来转移大病风险,一些小疾病的医疗费如果经医保报销后,没有达到免赔额,那惠民保是报不了的。

比如老李有长沙医保,买了长沙星惠保和 360 城惠保,因为耳朵骨膜穿孔做了手术,经医保报销后,剩余医保目录内费用 2000 元和医保外费用 5000 元。

  • 360 城惠保:医保目录内的住院医疗费和特药,经医保报销后,扣除 2 万免赔额,报销 80%。
  • 长沙星惠保:医保目录内外的住院医疗费,扣除 2 万免赔额,报销 80%。

因为住院费用没有超过这两个惠民保的 2 万免赔额,所以老李这次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

2、经医保报销后,花费超过免赔额

如果医疗费用比较高,超过了免赔额,且能相互抵消免赔额,一般可以用两份惠民保报销

还是以老李为例,假如半年后不幸患癌住院,医疗费用都在医保目录内,经医保报销后,还要自己掏 5 万。

那么老李可以这样报销:

  • 再报 360 城惠保:星惠保的报销金额可以抵消 360 城惠保的免赔额,所以 2.6 万 × 80% = 2.08 万。

最后,老李需要自己掏 5200 元。

如果两款惠民保保障不同,比如分别保医保目录内和目录外医疗费,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比如王阿姨交上海居民医保,买了沪惠保和 360 城惠保,得了重病(非既往症)共花了 10 万,其中医保目录内的费用经医保报销后自己要付 4 万,医保目录外的费用又花了 3 万。

沪惠保可以报销 70% 医保目录外的费用,而 360 城惠保对于医保目录内的医疗费能报 80%,两款产品的免赔额都是 2 万。

那么,王阿姨可以根据不同的医疗费来报销:

王阿姨一共可以报销 2.3 万。

提醒下大家,这里我们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两份惠民保能不能叠加报销还要看具体的产品。

如果大家想了解买多份惠民保如何报销,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

温暖一座城,守护一方人”,是某地惠民保的宣传语。

惠民保也正如其名,像星火燎原般走进千家万户,让普通老百姓都能花很少的钱,买到一份高额补充医疗险。

希望惠民保再接再厉,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创作不易,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点赞鼓励下~

我是深蓝君,专注保险测评,日常科普保险干货。如果回答对你有用,欢迎点赞支持!

以下精华文章,尽是深蓝君总结多年的从业经验后创作而成;在买保险之前看一看,绝对可以帮你省下几万的冤枉钱!

全网高性价比保险产品测评:

一大堆给自己打广告的(晕)……我入自媒体这行一年,不算久,了解的大概是三类公众号,对于想了解的人足够了,我个人认为不必关注太多,认真搞清一个就很nice了,按需自取就行:

保监微课堂(银保监官方出品)

二、To C类的(主要针对普通大众的)

Dr大萌萌(和她的蜗牛保险医院)

三、To B类的(主要针对险企高层的)

3.以漫画或者图片见长的

遗憾的是,行业内没有类似于凤凰财经旗下的『财经连环画』专业号,仅偶尔出现在1和2中类型公众号中,这种号适宜深软兼顾,简练易懂。

………………………………分割线………………………………

…………………………………………………………………………

……以下内容为三类公众号的优缺点分析……

一、科普类的:适合了解保险基础知识的

我入行的时候在上半年,四五月份阅读量大概3/4000的样子,2018年下半年某一天点进去看已经到了1万+,现在几万+是常态。

但是,文笔什么的就不要要求太多了,主打的不是这个。

优点:行文简单,逻辑清晰,知识明确

缺点:晓保课堂,固定不变的对话相当于导语,这种模式看久了觉得很幼稚(;一_一)

二、To C端的内容:比较适宜想买保险的朋友和营销员朋友看。(这种号最受欢迎,市场庞大,但本身是很可能因为动了险企的奶酪被批斗的一类号)

通常会抛出购买链接或在公众号后台设有“保险产品超市”,所以,普通大众难以辨别是否有刻意诱导部分(银保监2018年也是反复出监管公文,禁止无牌照的自媒体虚假宣传,无照经营,2019年估计会更严,有些号因为明里暗里被人盯上,比较招营销员恨,不得不做出公众号迁移的选择,不具体点名了)

1.从产品层次来看,出来混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好产品居多,以次充好的也有(需要自己多做功课,这是必须付出的成本)

2.从行文风格来看,多为由私人公号演变为专职公号,由85后或者90后做的号,通常走的是简约风,行文阅读轻松活泼,也是我喜欢的一种风格,用具体案例讲故事能力也较为突出。

产品横向对比居多,纵向单线条手法少。前者适宜迅速了解产品优劣,很容易得罪人;后者适宜打情怀牌,适宜入门做保险配置的人了解,不得罪人且市场也很庞大。(后者不符合我这个90后的胃口,但还是复合年纪大一些的人的……对信息只想要核心的理性的推荐前者)

三、To B端的内容:针对高层的内容,不适宜小白阅读,适宜深度阅读,对行业动态有个准确的把握。

1.行文,严谨流畅,条理清晰,以深度见长。内容部门班子成员多是媒体出身。

2.题材,包含监管动向、公司变动、股权内幕、人事调整、高层、中介etc.(简单理解为除了上面两类题材)

易出“爽文”,能搅动行业变化,威力较大。我还是推荐所有人去了解的。

1.阅读门槛高,对小白和仅想了解保险产品的受众不太友好。阅读起来很累,很吃力,加之多是老编辑在把控,行文笔调都很厚重。(有向轻阅读的方向转变态势,大概是85后,90后在崛起,内容是重的,但方式变得更容易接受了)

2.软硬文难辨,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软推广,很容易辨别,也没多少人看;还有一类是硬推广,经过编辑之手,很难看出软文的痕迹。

产品推介基本为无,有的话,很可能是硬广,除非引起行业巨大动荡的产品,比如之前在保险行业闹得满城风雨的“相互保”(已改名为“相互宝”),这类新闻可基本排出推介成分。

暂时写到这里,多有不足,还望见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意外保险限多大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