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接外卖两单怎么送?谢、谢

灵魂拷问。裂变送钱给用户的使命是什么?答案就在杨毓杰、黄鹏升、杨磊这三位增长大神的对话中。

杨毓杰,每日优鲜首席增长官,上任3个月,用户周活跃度提升了4倍。

杨磊,步数宝产品负责人,7月20日在见实私享会上告诉我们:注册用户已突破7000万,这个成绩仅用一年多点的时间。

回到裂变送钱这件事情上,同样是给用户钱,怎么送,送的结果是怎样的?意见的不同也在他们三位对话中出现了。

黄鹏升认为:很多用户穷但不傻,不要套路他,给用户钱就踏实地给,但送钱不是关键,关键是送一块钱出去要回来两块钱。他还提供了一组有意思的数据:8个多亿网民里面,对92块钱这个数字敏感的用户是4.3亿。如果想要穿透这4.3亿网民,他总结出的经验是:极简、建立信任、快乐分享,这三点做好裂变。 杨毓杰认为:发钱鼓励用户裂变分享背后的本质不是钱。每日优鲜用户在乎的是,一、虚荣心,二、快乐分享。这是他们为钱而行动的动力。

裂变玩法的底层都一样,只不过因产品所服务人群的不同,导致思路不同,玩法不同,但作为扛大旗的增长老大们对一个事情是共鸣的,就是保证收入大于支出为前提。

但执行起来的逻辑不同之处又有很多,如黄鹏升做裂变的底层逻辑是,不管裂变多少用户过来,千万要记得一句话:你的收入要大于你的支出,因为你要挣到钱

那么,每日优鲜杨毓杰他们做裂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现在就请回到2019见实大会(9月19日)上午的关键圆桌-裂变体系新玩法,三位实战增长大神杨毓杰、黄鹏升、杨磊(主持人),看看他们在见实大会上是如何说出各自经验和方法论的。

杨磊:大家上午,感谢见实的邀请,下面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大家都知道二位在各自领域做增长的成绩特别突出,很想知道做增长,你们的裂变新玩法?是怎么做的?先请黄总来分享。

黄鹏升:大家好,我叫小黄,一个喜欢写代码的人。今天我分享的思路稍微有一点反常识,因为我们做的是“给用户钱”。先讲一个案例,这张图(图1)是我们8月20日上线应用的访问人数的数据走势图,先分享两个事情作为前提。

第一个事情是裂变,我们投放了几个群, 8月24号左右增速开始下降了,原因是被腾讯封了。没关系,它还在继续涨。

第二个事情是留存,这个应用的次日留存在60%-70%(指单日留存),第14天当天过来的用户留存在30%多。

大家是不是会关心我们投入了多少钱?告诉大家,我们基本没花什么钱。

接下来,我讲一个有意思的模式,叫做“送钱的模式”,也就是给用户钱,送钱不是关键,关键是送一块钱出去要回来两块钱。先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北京大学张志东教授对送钱的模式,有过一个这样的结论:当一个人面对钱,这个钱的价值或者数字,占比他每个月的收入7%的时候,就会非常敏感

这意味着什么呢?按照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一万五左右,一个月如果他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92块钱,这个诱惑对他是非常大的。”

看起来92块钱很少,但整个互联网8个多亿的网民里面,对这个数字敏感的用户是4.3亿。可能大家会认为92块钱成本很高,其实不高,92块钱仔细算一算,有非常大的可能挣回来更多钱。如果要穿透这4.3亿网民,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有几个关键词:

第一,极简。产品要极简,一个点去打透,做一个厚重的功能。

第二,建立信任。我们自己做建立信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户来了之后,可能在30秒之内先给他打一笔钱,一毛也好,两毛也好,三毛也好,再完成一定的任务。

第三,快乐分享。这个世界99%的人都非常善良,你对我好,我很自然的对你更好,你给他钱之后,后边的分享,它往往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这个以建立起信任之后为前提。

但,最最最核心的是不管你裂变的多少用户过来,DAU也超级高,千万要记得这句话:你的收入要大于你的支出,因为你要挣到钱。

杨磊:谢谢黄总,下面请杨总讲讲他们的裂变新玩法体系是怎么做的?

杨毓杰:这张图(图2)是每日优鲜小程序在去年11月份到现在的一个数据。我是去年11月份加入的每日优鲜,负责每日优鲜的增长。春节之后开始发力,三个月左右小程序的周活翻了四倍。为什么我们看周活呢?因为我们相信“买菜的消费行为”是一个每周都会发生的事情,至少一周一次。

由此特别幸运的是,每日优鲜时不时会上阿拉丁小程序榜单的前十名,前十名什么概念呢?电商领域,小程序能排到前十名的,应该只有同程艺龙、拼多多,有些时候也会有美团外卖,他们都是比每日优鲜大十倍以上的公司,所以能进入到前十名,说明我们小程序的流量运营侧有不少进步。

下面我分享的第一个案例是,通过“发钱鼓励用户裂变分享”

首先这个背后有一个裂变公式,「K值」就是一个用户会带多少个用户,「小t」就是时间,「ct」就是完成一个分享闭环的时间,最后形成一个公式。这个公式,会准确告诉你有多少起始用户,在什么样的裂变环境下,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用户。(小编注:看图3)

【图3】K值是非常重要的值,如果K值不大于1,说明没有任何裂变性,大于1说明有裂变性。当K值大于1,最重要的因子就是ct值,也就是说用户在多长时间之内,可以让另一个人完成邀请其他人,时间越短指数的效应就越明显,越长指数的效应就越低。

举个例子,每日优鲜“天天赚钱”的功能,和拼多多很像,下面有一个倒计时,用户必须在多长多长时间之内完成分享,不然这笔钱就没有了。这个功能和这个小细节的设置,就是因为我们知道K大于1的时候,做出的调整。(小编注:请看图4)

我们做过很多玩法,这只是其中一个。这个玩法,是对于任何一个哪怕不买东西的用户而言的,不买也可以赚取菜钱。这个功能运营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分享率K值,如果转化率比较高,回流×转化率就是当天的收益,所以我们每天会看这个公式,把所有的玩法排兵布阵下来,然后不断去调细节,有的是产品细节,有的是分享金额钱数的细节。

但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我发现很多开发者不知道。

第一,小程序分享裂变的时候会返回给一个参数「叫群ID」,可以知道你每天有多少活跃的群在分享这个玩法。

第二,你会知道在这个群ID下,两个用户之间是否在同一个群,然后通过一个群建立一个泛化的社交关系链。第三,你希望最大化新群的数量,因为这样才可以触达到更多的人群,所以我们会特别关注「新群的ID」。

我们会发现,不同用户和不同属性会给用户不同的激励机制,所以新用户的奖励会大于留存用户的奖励。

会发现比利益更重要的是玩法的设计和触发场景,不是因为给用户钱才去分享,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玩法,跟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群,如果能够激发用户分享的快乐和动力,就会带来拉新效果。

下面来分享第二个案例,我们也在探索中,这件事没有完全形成结论。我们已经建立了每天有几十万个活跃群,上百万用户的泛化关系链数据之后,怎么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一种基于社交裂变属性的“会员体系”,从而提升留存,提高用户的购买频次。

这其实是我们在测试的一款“摇钱树”的功能,通过社交玩法进行组队,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我邀请的用户,可以组成一个战队。

我日常的消费频次的提升,会提高我本身「金银铜铁」的等级,等级越高我获得的返利就越多。我们通过好物分享、拼团等一些社交功能互相去推荐下单,这样子我所有战队里的人,下单的钱数×等级的返佣比例,就是我能赚到的钱

但有一个重要的点:惩罚。如果你30天没有下单,你的等级会掉到0,战队就会解散,之前辛勤耕耘的很多关系链就要重新再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惩罚。

所以当我们把这个游戏推广出去之后,每一个游戏等级设定的阶段,参与玩游戏的用户,购买的频次、留存远远高于不参与这个游戏的用户。接下来的动作就会是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这样一个社交玩法中来,从这个过程中:第一,赚取一些菜钱,第二,赚取快乐。

最后,我认为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讲微信社交,通过利益去激励用户,到底用户是在乎利益还是在乎好玩?那么,每日优鲜的用户非常在乎什么?两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虚荣心:他们都是非常有钱的用户,因为他们根本不愿意下楼买菜,仍然会因为几毛钱、一块钱两块钱参与社交裂变的过程。

我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我经常采访我的家人和亲戚,他们根本不在乎是五块还是十块,在乎的是今天我把裂变玩法分享出去之后,有多少朋友们可以快速给我点赞?所以这是虚荣心。

第二个答案是快乐分享:当游戏的设置或者小游戏设置激发人理性思考的时候,钱就是钱,难道我的关系链只值五块钱吗?对方是不会参与到体验中去的,那如何把这个体验设计成一种玩法?当用户参与过程中,激发的不是左脑的理性,而是右脑的感性,让他们在整个体验过程中,不仅仅是利益的馈赠,更多享受地是玩法的爽感、快乐和愉悦。

杨磊:好。下一个问题,我经常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步数宝为什么增长这么快?我也想问一下黄总,两个月一千万用户,你们怎么做到的?

黄鹏升:我们主要靠用户快乐分享,之所以能够快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不套路用户,无论是每日优鲜还是拼多多,我这里有100块钱的红包,你邀请人跟我一起拆,前3、5个给加了8块、10块,后面基本都是一分一分的。我想要表达的是,很多用户穷但不傻,不要套路他,给钱就老老实实给。

杨磊:下一个问题还是问黄总,trytry做MVP验证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标准,你们是通过什么判定的?

黄鹏升:我们的判定会比较奇怪,就是不要亏钱。基本上掌握了不要套路用户,老老实实给钱且能够说到做到。OK,其实用户是不傻,但是有一些创业者可能自己傻,就是钱是给出去了,给了不该给的人,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钱给出去了,自己收不收的回来啊?这个事情很重要。

举一个例子,比如trytry去年送欧莱雅面膜,直接1分钱包邮送给用户,裂变很快,用户增长的也很快。我们当时看到很多创业者抄走了这个玩法,他们送抹布、送纸巾。可以抄,但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千万千万记得一个事情,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的羊毛党,创业者不要轻易亏钱。我们敢1分钱送面膜,是因为产品由品牌方出。

第二,如果送纸巾、抹布,羊毛党会用一堆机器领一车,然后拉到路边摆个摊就可以变现,这个动力对于他们而言极其大。

比如,我们送的欧莱雅面膜,如果去大街上摆摊卖是没办法变现的。所以后面回过来看,我们内部考核的方式是经济成本模型是不是算的过来。

杨磊:好,下面请教的是杨总。杨总对刚才黄总说到的:分享裂变的体系,要给用户钱就好好给。你怎么看?

杨毓杰:我不太同意给钱就应该好好给。但我觉得这样看生意本身,黄总之前可能是做游戏的,游戏整个资金周转比较快,当天投出去的广告7天要赚回来,所以非常容易判断ROI。

对于做电商的来说,今天买来一个用户,我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给公司赚到钱,因为我们天天在卖白菜、水果。

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意的让钱作为一个催化剂,更多是围绕关系、场景本身,这还是我从游戏界学到的6大抓手,关系、地域、兴趣、事件、利益和荣誉,所以利益只是六大要素之一,但在做游戏和做裂变玩法的过程中,还有五个要素跟利益并不直接相关,所以怎么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玩起来是关键。从生意逻辑上,只要控制好社交裂变过程中的成本,远远低于做投放的成本就OK,投放实际上非常贵。

杨磊:好,下面的问题是要问杨总的。杨总之前在Facebook,摩拜都负责增长相关的工作,很想了解海外的产品和国内的产品做用户增长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区别?

杨毓杰:我国外是两段经历,一个是在Facebook,一个是在Uber,都是做增长相关。国外做增长非常强调的是用户体验,而国内大家做增长过程中要有套路,哪里有用户,有非常重要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们在制造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去满足需求。

任何一个公司伟大的增长都是,提供了一个非常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认为Facebook常年以来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当然它有这样的基因做这样的事情,原因是现在服务了200多个国家,Facebook只有三个国家没有好好服务,北朝鲜、伊朗和中国。

我记得我当时,我们只是把App包体缩小了3倍,信息到达率就提高了5%,增长就做上去了。在国内,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找流量的红利和流量的洼地。

杨磊: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这些案例在国外都是非常经典的案例,但确实在国内的市场并不是很成功。那么在微信生态内做增长,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想听听你的一个见解。

杨毓杰:为什么Uber在中国不是很成功?Uber在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魔幻的体验,Uber之所以在中国做不好,它不仅仅在中国做不好,在俄罗斯、东南亚也没做好,因为Uber的商业模式是个范围经济,当商业模式是范围经济的时候,如果想在当地依靠资源,做出运营效率,特别是作为美国公司,第一,人力有限,第二,有限的政府关系,第三,有限的资源在当地做这个事情,肯定是就打不过当地团队的,或者说相对难。

前面你提到摩拜怎么做增长?摩拜做增长有四个点,第一融很多钱,第二把融来的钱造车,第三把造的车投放到路上,第四找腾讯要九宫格。把咽喉抓住了之后,战斗结束。

杨磊:那每日优鲜的App小程序相比较,差异究竟在哪?

杨毓杰:每日优鲜App侧已经养成非常强的心智,通过App买菜,我们大部分用户都是有家庭的工作女性,他们下班的时候其实很忙,还要想着晚上大家吃什么,所以提前准备菜,回到家食材就到了,然后开始做饭。

小程序对于我们来说,也有很多用户会主动下拉菜单点击使用,占比25%。小程序毕竟有流量红利,所以我们更专注把小程序做成一个营销渠道来做产品。同时,在运营的过程中也会更专注于如何让我们整个裂变的体系转起来,同时让用户在裂变过程中比较开心。

每日优鲜的生意,跟Uber、摩拜、Facebook都不一样,非常重,对于增长最大的因子都不是流量侧,增长最大的因子是商品运营能力的履约能力,如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等,这些重要因素远远大过能不能拿到微信的流量。当然微信的流量也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仓效、人效,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回归到生意最本质的体验上来,如何买到非常好的食材,且价格非常合理。

杨磊:我们都知道每日优鲜的获客成本是比较高的,那么每日优鲜App的获客成本和小程序的获客成本相比,是均摊在一起算的,还是单独给小程序算?

杨毓杰:我们做预算会看首单用户成本,同时会除以用户的留存率,所以最后看的是融合后的留存成本。我们都知道小程序的获客成本低,但留存差,App成本高,但留存好。但是到底哪个对于一个留存用户来说更便宜呢?

目前对于我们来说,合理的成本把货卖出去就值,所以我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的货是通过App还是小程序,还是线下的智能柜等等。我也特别赞同黄总说的,保证收入大于支出。

杨磊:好,感谢两位的分享!我个人对微信小程序仍然去拥抱它,可能粗暴的红利没有了,但很多红利可能会更加垂直,需要我们持续探索。 PS:哦对了,小伙伴们的体力正在逐步恢复中,见实大会的相关内容正在抓紧梳理并逐步释放。今天是第二篇。如果您有想提前看的内容,请告诉我们,见实团队将加速那个环节的内容整理。

并,如果还想和哪位嘉宾面对面深聊,也请在评论中说出来,我们将尽快发起这位嘉宾的私享会。今年,见实将发起100位行业牛人的深度私享会,欢迎加入见实会员,一起深聊!

「推荐服务:小程序外包 免费换量 免费发稿」

见识他人经验,提高自己实力

饮品店做外卖,月销1500+单都实属不易。

最近,我发现广州一家外卖月销7000单的咖啡馆,并且这家咖啡馆不靠促销、不搞低价竞争,起送都要25元。

他们是如何实现月销7000单的?能否借鉴?

不靠促销,外卖月销7000+单

And Coffee,开在广州五羊邨附近一栋不大引人注意的大厦楼下,位置相当低调,不熟悉地形,你很难直接找到。

门店面积40平米左右,设计也十分简单,整体黑白配色,没有过度的装潢。进店后,左边是点单区域,右边区域像一个“咖啡超市”,有挂耳、咖啡豆和一些烘焙类产品,中间的过道摆了两张桌子。

这家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的店,却是当之无愧的“外卖网红”。开店3年,如今外卖月销依旧能做到7000+单。

仔细看And Coffee的外卖平台,你会觉得很“反常”:

没有大额满减,也没有促销单品,所有的产品都是正价售卖。

而且,产品大多400ml~500ml 出品,比通常280ml到320ml的外卖咖啡容量更大。为了保证咖啡的品质,他们用的都是自己烘焙的咖啡豆。

开店3年,And Coffee是如何做到持续外卖高销量的?我与创始人潘锦荣聊了聊。

持续热销的外卖咖啡,是什么样?

分析高销量,首先要看客群。

And COffee 店面虽不显眼,但1公里外就是广州CBD核心城区珠江新城,附近写字楼成群,拥有众多“把咖啡当做日常”的刚需人群。

潘锦荣曾经开过8年的培训学校,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白领需要咖啡更多是需要咖啡因,服务好这些客群,一杯随时买到、符合消费者口感需求的咖啡更有市场。

于是他们将营业时间调整为早8:30到晚6:30,严格跟着上班族的时间走。

然后再来分析产品的热卖逻辑。

符合附近白领口感需求的咖啡,该怎么做?潘锦荣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1.这杯咖啡不是“酸”的

根据他对市场的观察,中国精品咖啡的发展反映在产品上,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精品咖啡是酸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大众消费者已经接受酸,“喜欢喝酸,喝果汁更好。”他说。

因此,And Coffee一直都选用深烘的豆子,顾客的接受度、复购率都不错。

2.这杯咖啡能提供花果香、浓郁度

很多人对深烘豆有一个误解:选品质一般的豆子就行,深烘后风味差异并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用好的豆子做深烘,同样可以保留花香感、浓郁度。

于是,他们把“创造有风味、优质的深烘豆”根植在品牌基因里,团队也多次在烘焙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对于很多喜欢咖啡、但研究没那么深的消费者来说,花香感、浓郁度就是他们追求的“咖啡味”。

3.打造爆款,离不开顾客认知度高的味道

在And Coffee外卖平台,销量第一的是一款名为“黑樱桃招牌熔岩咖啡”的产品,售价32元,这杯产品由特调巧克力搭配自家深烘焙豆,再结合香醇牛奶,一个月单品能卖出2000多杯。

黑樱桃招牌熔岩咖啡(左)

潘锦荣表示,一开始他们也没想到这款产品能成为爆品,“只是想把记忆中广州巧克力味道融入到咖啡里”。

但这款产品的火爆也让他们团队意识到,客群认知度高的口味,融入产品里,往往自带销量。

前不久,他们上新了一款椰乳拿铁,将今年最火的椰子元素与咖啡融合到一起,如今已经荣登销量榜第二名。

月售7000+单,门店怎么做到高效?

咖啡外卖能持续热销,除了产品好喝,重要的还有效率,下单后能不能快速地拿到。

与潘锦荣聊完,我发现他们有一套提高出品效率的逻辑:

1.两个7米吧台,留足操作空间

在And Coffee,40平方的门店里有两个7米的吧台,其中一个是开店后加装在制作间里的。

他告诉我,以前只有一个吧台的时候,一遇到高峰期吧台就一片混乱,物料摆不开,也增加食安风险。

2.8个冰箱、3台制冰机,保证备料充足

潘锦荣曾经做过测算,一家咖啡馆,配置一台冰箱、一个制冰机、一个咖啡机,在不影响出品质量的前提下,出杯量最多能做到200杯。

想要高效出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准备工作做到位,设备够用、备料充足。

And Coffee的门店有5个冰箱、3台制冰机、2个双头咖啡机,另外,他们还在在咖啡馆旁边租了一件100多平的仓库用来摆放物料,里面还摆放了3个冰箱。

3.准备外卖取单架,优化一切细节

为了方便外卖员有序、快速地取单,他还在门店室外准备了外卖取单架。

总的来说,团队在能加快出单效率的地方,都要尽量优化,但不要为了提升效率而忽视出品。

除此之外,他们在外卖服务体验也值得借鉴。

通常情况下,“外卖做不好服务和体验”,是很多咖啡馆的误区。但And Coffee 给我的感受是,只要你想,任何消费方式都能体现服务的用心。

做外卖,也能体现服务的用心

1.产品分装解决撒漏,也让顾客体验出品过程

点这家店的咖啡,一个不一样的体验是,你收到的是分装产品,包含咖啡液、冰杯、咖啡冰。

只要按照包装上的顺序,123分别倒入咖啡杯中,就会得到一杯冰咖啡。

外卖最容易差评的撒漏问题解决了;

让顾客也参与到咖啡的制作中,有参与感,还可以个性化定制,小红书上,就有顾客评论And Coffee让外卖咖啡变的有趣;

在炎热的广州,外卖咖啡很容易被冰块稀释,换成分装,可以尽可能地接近堂饮出品。

2.冰块都要做测试,模拟外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And Coffee还进行了模拟,置身顾客视角发现问题,优化体验。

比如,模拟顾客倒的顺序,根据测试结果准备一个说明小卡片,新手照着说明操作就能得到一杯出品稳定的咖啡。

为了防止撒漏问题,油纸、保鲜膜也都利用了起来。

冰杯他们也做过测试,通常情况下,冰杯的溶解率为每分钟1%。因此针对较远订单,And Coffee都会在冰杯中多加冰块。

这看似不起眼的动作会带来硬成本的增加,但在潘锦荣的眼里,“做咖啡馆要有大格局,不要总想着控制成本。”

换个思路,做好一杯杯咖啡、一次次服务体验,最终不单是单量的提升,还有品牌势能的持续积累。

仔细看And Coffee的菜单,你会发现团队把它当作一个“咖啡集成超市”,不仅有咖啡,挂耳包、咖啡豆、培训课程也都售卖。

做咖啡生意,本质是最大限度地从顾客角度出发,满足需求、体贴细节,通过一杯杯咖啡的售卖,最终建立消费者和品牌的链接。

而当品牌有价值时,变可以做更多地延伸。

统筹|妮可  视觉|江飞

【沙雕问题1】:男生会在枕头下面藏什么?

【沙雕问题2】:女朋友在学校,我每次找她都是翻墙,我怎么开车正大光明的进她学校?

【沙雕问题3】:一对情侣在路边接吻。你看了他们几眼,没注意,一头撞电线杆上。你捂着头喊痛。那对情侣哈哈大笑。

【沙雕问题4】:为什么我点了一份外卖,有两个骑手接单啊?

【沙雕问题5】:想找一部动画几年前看的名字忘了剧情忘了讲什么的也忘了麻烦大家了。

【沙雕问题6】:世界上有一次下了几万年的雨,你们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沙雕问题7】:表白失败后女生还是愿意和我聊天,那我还可以继续追吗?

【沙雕问题8】:捡了块石头,大家给出出主意,看看能不能做个吊坠!

【沙雕问题9】:过年这一天你们收了多少压岁钱?

【沙雕问题10】:懒得洗锅,结果。

【沙雕问题11】:我网上买了一箱咸鸭蛋,很多蛋黄上面有这个黄色小颗粒,能吃吗?

【沙雕问题12】:假的八角,小心不要误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卖同时接几单怎么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