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强迫症怎么改线条必须画直

目  录      1 目  录         第一章  走进绘画心理治疗/ 1 第二章  绘画心理治疗的理论/ 15 第三章  绘画心理治疗的准备/ 30 第四章  营造绘画心理治疗的气氛/ 50 第五章  自画像/ 65 第六章  房/ 110 第七章  树/ 134 第八章  家庭/ 157 第九章  走进画室/ 191 第十章  学会绘画心理治疗/ 203 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29 以画见天下(代序)      1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向别人介绍我时也作这样的 评价。 上学后,家父担心我惹是生非,为避免打架之类,他对我管得严,常常 把我关在家里。 加之那时候的文化生活贫乏,玩伴也少。 因此,孤独、寂寞 的我只好待在家里,由涂鸦开始,手眼控制着笔,在可以找得到的纸上画画。 这也许就是排遣寂寞吧。 久而久之,我却真的喜欢上画画了。 看了喜欢的 “小人书”(连环画),对喜欢的人物或景,我总是不间断地画下去。 斗转星移,绘画已和我相伴并内化为我心里的一种需求。 在我读大学 时,有一位敬仰的老师,他是教古代教育史的,写得一手好字,常令我在课上 模仿。 大三时,我在小学实习,担任他孩子的辅导老师,这使我与他的接触 多了起来。 我那时喜欢写作、画画,他就此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真让我 受益匪浅。 有个元旦,我送他一幅印有年历的画。 画面是一抹残阳映红江 面,一个渔翁泛舟打渔。 也许是微风掠过,江面跳动着粼粼金光。 多少年 后,每当想起这幅画,我内心都会涌起几分伤感。 时不时问自己,为什么要 给那位老师送这幅并不喜庆的画? 当时在新年的年画地摊前,我为什么一 眼就被这幅调子阴郁的画所吸引? 以后学习了心理学,我对人的任何活动 产品都充满探究的兴趣。 然而,当人生走到不惑之年,怀旧的情愫不时缠上 我,每每回溯这幅画及当时的经历,我深深地理解了当时的自己。 这幅画就 是当时我的心境写照:渔翁代表孤独的我,血色残阳意味着压抑苦闷的我, 这个太阳也恰似一轮朝阳,预示着我想脱离困境。 我不知道那个老师是否喜欢我送的画,如果说美食能唤醒人内心感动 的话,那幅精美的摄影画应该是召唤一种凄苦阴郁之美吧。 在这种思路下,绘画心理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也使我想到古代的名人 名画。 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朱耷(约1626—1705 年),号“八大山人”。 他 一生孤寂、贫困,饱尝亡国之痛,为摆脱郁愤、痛苦,他潜心绘画并以此为乐, 对于书法、诗歌、篆刻,他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所画的画奇奇怪怪,多以变 形尽抒胸臆,如他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似是而 绘画与心理治疗      2 非。 对眼睛的描绘,尤其不拘一格。 他画的眼不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一 动不动这般生活的实写,而是能转动的,甚至还会翻白眼。 他的画有一股冷 峻而不可企及的意蕴,倾诉着他孤臣孽子的亡国之痛。 还有“扬州八怪”之 一的郑板桥(1693—1765 年),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他最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尤以画竹成就最大。 他忧国忧民,过着“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的生活。 他画《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 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看透世态,崇拜“难得糊涂”,以“竹”喻 之,做人要坚贞有气节,表达他孤傲的情操。 他明志:“

文章转载自:小象爱设计
图片视频素材来自Instagram ,部分来自网络

今天的主角是一位强迫症患者,

不过他的症状是:必须一直画画。

最后,他成了一位艺术家。

版权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非设计癖的文章,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站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条怎么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