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胜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帝王往往都会授意史官抬高自己、贬低敌人,但也有少数不避讳自己出身和一些不太磊落行径的光明正大之人,诸如堂堂正正记录自己弑兄逼父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从不以自己过往身份为耻的明太祖朱元璋。

在众多古代帝王当中,朱元璋算是一个真正的异类,白手起家的典范,就算是同样无权无势的刘邦,好歹也是一方亭长。而朱元璋却是当过乞丐,做过和尚,最后在陈友谅、张士诚等强敌环绕之下,生生打下一个大明朝出来。


汉武唐宗之后,古代最为出名的君王之中,朱元璋绝对算是一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却有着一个最大的污点,那便是诛杀功臣。

相比起赵匡胤比较温和的杯酒释兵权不同,朱元璋是实实在在地以各种由头害死了不少开国功臣。在清人的记载当中,他的好友,身为大明功臣之一的徐达,也是被朱元璋害死的。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朝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打下再多的疆域也掩盖不了元朝治下的黑暗和人民的惨状


元朝时期,百姓分为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南人也就是原南宋治下的汉人为最末一等,活得一点尊严都没有,课税繁重且不能忤逆蒙古人。

在这种高压之下,自然就会引起反抗,建国不到百年,其统治地位便已岌岌可危

徐达和朱元璋一样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相识,是一起长大的好友。徐达生得魁梧,也爱习武,便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长大后的朱元璋在经历了一系列颠沛流离之后,投身于当时起义军的一个首领郭子兴,接着奉命回乡招募军士。徐达本身就气血方刚,又见是自己的兄弟,二话不说便加入到朱元璋的队伍当中。

随着战事的增多,徐达的英勇也开始显露于人前,往往冲锋陷阵,都能够大胜而归。而徐达的名气,不止来自他的勇武,也源于他的义气。

当时起兵反元的各路一军都是貌合神离,时有摩擦,甚至于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在郭子兴军和孙德崖军的一次交锋中,孙德崖为郭子兴所擒,然而已是郭子兴女婿的朱元璋也被孙德崖手底下的人给擒住了。徐达闻言,立刻用自己将朱元璋给换了回来。


好在当时各路义军虽然利益不同,但大的方向还是共同推翻元朝,这件事才得以解决。在随后的战事中,徐达势如破竹,带领着常遇春一路向北打到了应天府,帮朱元璋在乱世之中占领了脚跟

若只是会攻坚拔寨,徐达或许还算不得一员良将,充其量只是一个骁将而已,但难能可贵的是武夫出身的徐达在军略之上一样有造诣。

元军节节败退之下,已是盏中残烛而已,随之而来的是各路强盛起来的义军。占领应天府之后,朱元璋四面皆敌,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陈友谅。


陈友谅志骄易满,性子残虐,但势力却在当时是最大的,手底下最难对付的便是他的大将赵普胜。

朱元璋分水路两军包围赵普胜,都被他阻挡在水寨之外,此时陆军首领徐达想到陈友谅的为人,便使用离间计,做出一副赵普胜功高盖主的样子,陈友谅果然中计,杀了赵普胜。朱元璋也趁势攻破水寨,深入陈友谅腹地。

而士气大涨的朱元璋一军,自此南克陈友谅,北讨张士诚,胜多败少。徐达每每上阵,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已然是一副大将气度。


越战越勇的朱元璋在派遣徐达驻守应天府以震慑张士诚后,一鼓作气以敌方三分之一的兵力大破陈友谅。而在徐达这边,他则多次用计击退张士诚,为朱元璋免去了后顾之忧。

二者合流之后,剿灭张士诚也就成了必然,徐达再次领命为大将军。张士诚也算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战乱之中被砍断双臂仍然负隅顽抗,但终究抗不过徐达率领的大军,被生擒之后自缢而亡。

羸弱的元军自然也抵挡不住朱元璋的大军,在徐达攻破通州,包围元大都之后,元朝正式灭亡,天下便交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这一句话是朱元璋给徐达的评价。

徐达戎马一生,可以说大明朝有一半都是他给打下来的,明朝建立以后,徐达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又被追封为中山王,可以说是外姓封侯中最高的那一批了。
按理来说,徐达一生持重谨慎,从不恃宠而骄,理当善终,但在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却提到徐达的死,和朱元璋送的一只烧鹅有关系。


朱元璋晚年之时,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加上太子朱标早死,担心皇太孙朱允炆不能制住群臣,便开始有意识地诛杀权臣,其中包括了李善长、蓝玉等开国名臣。

据赵翼的记载,徐达彼时背上生热痈,最忌油腻生辣之物,而朱元璋却特意赐给他一只烧鹅。徐达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吃完烧鹅后不久就病发身亡了。

这样看来,徐达的死也是因为朱元璋忌惮他功劳太大而赐死的。


赵翼身为清朝著名文人,其所编纂的《廿二史札记》也被称为清代三大史书之一,按理来说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清初的统治者都有刻意抹黑朱元璋的嫌疑,最为出名的便是朱元璋的画像。

赵翼身为朝廷官员,编纂史书之时势必会受到统治者的一些影响,朱元璋赐给徐达烧鹅这段也正是他根据野史和民间的恶意传闻所记录下的。

除了赵翼之外,清代还有不少文人对徐达的死有过揣测,其中也有被朱元璋毒死的说法,这又与“烧鹅”一说矛盾,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段历史的真实性。


据《明史》记载,徐达当时身在北平,确实背有热病,但并没有朱元璋下毒或者强迫他吃忌口的食物这一说法,而是自己病重不治而亡

但不论怎么说,朱元璋诛杀功臣这一点是确有其事的,至于徐达的死,则是众说纷纭。

而一代开国功臣徐达虽然是一介莽夫,但却知进退,有轻重,特别是朱元璋称帝之后和其相处之时更是愈发恭敬,若是真为朱元璋所杀,那也未免太过寒心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国的历史可分为正史和野史两个部分,正史可以理解成历朝历代由官方所修订的,或者被官方承认的史书所记载的内容,而野史则大多出自民间人士手笔。

在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当中,中间肯定存在过很多的小插曲,有着很多的分裂局面和小朝代的出现。这些都不被人们认作是大一统的朝代,也就很容易被人们遗忘。但是有一个现象非常奇怪,那就是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大一统局面的朝代,却不被正史所承认,有几个还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寒浞(约前2013年—约前1933年),妘姓,名浞(zhuó)。夏朝时期的篡位君主,只是因为他的名声不好,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把他排斥在帝王之外。他早年任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相,后羿以夏君太康不恤国事趁虚而入,“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得了夏朝政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执政8年,不修民事,寒浞趁机杀死后羿,夺取有穷氏大权。寒浞二十八年,寒浞消灭了偏安在斟鄩的夏朝残余势力相,使自太康失国以来长期分裂的中原北方地区重新统一。寒浞晚年骄奢淫逸,不修政事,最后死于相之子少康的复国之战中。但是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只是野史上说的,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史书上说的。真实性有待考察,所以并不承认这个政权的存在。

从秦朝末代君主子婴投降刘邦,到刘邦宣布使用皇帝称号,这期间有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相争。而楚汉相争期间,从诸侯(包括刘邦在内)接受项羽册封来看,等于诸侯们默认项羽的领导地位,以至于《史记》中,也曾将项羽的传记列入《本纪》(这只有是天子才有的待遇)。但是,刘邦掌权后,抹掉了西楚政权的存在,并将汉朝的元年,定在秦朝灭亡那一年。

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这个政权后来很多历史学家给它正名,和后来的武周非常相似,肯定了新朝的正统地位。然而王莽在位期间提出的很多思想都和现代相似,比如允许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把土地平均分,这不是中国的土地改革吗?并且统一发行货币,规定矿山是国有的,私人开采要交税,要办营业执照。在当时王莽新朝的改革太理想化,被人调侃穿越过去的,作弊建立的朝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以全局的局面统治过天下但是并没有被世人所承认。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史称“玄汉”。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住常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桓楚政权并不是他开创的而是他的后人在东京默年时逼迫晋安帝将皇位让给自己。但是与王莽所处的时代一样,社会动荡不安,皇帝没做几天就被别人给踹下了皇位,以至于无人承认这个朝代的存在。

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梁。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史称“侯景之乱”。其后,江州刺史王僧辩、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公元618年禁卫军宇文化及兵变,弑君隋炀帝,拥其称大丞相,后率军北归,被李密击败,退走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立国半年,翌年被窦建德击败擒杀。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周朝而称为武周。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正式掌权二十三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于紫微城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684年九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改紫微城为太初宫 ,由太后临朝改制。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但是正史上,历史学家并不承认武周这个朝代,认为是唐朝的存续朝代。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他在755年发动反唐叛乱,于756年建立燕政权,又称大燕,年号圣武,建都洛阳(757年-759年在邺城,759年在范阳)。经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位皇帝,史称“安史之乱”,直到763年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被平定。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1359年,陈友谅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陈汉”),改元大义(PS:嘻嘻网认为一点都不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陈汉与明夏、韩宋、朱元璋的西吴,分据南方,与北方的元朝分庭抗礼。陈汉坚持抗元、又与朱元璋作战。大定三年(1363年),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中流矢而死。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称帝,改元德寿。后来根据张定边的故事改编成戏曲《九江口》。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陈理降,陈汉灭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明郑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成功将台湾改称东都,赤崁地方更名为东都明京,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并以其为国号。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国外称之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称之为东宁省。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六年(1677),洞庭一仗,吴三桂主力瓦解,败退衡州(今衡阳市)。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史称“吴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做了五个月的大周皇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世藩继位,年号洪化。不久后,吴世藩败走四川、云南。葬于何处不详。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业初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