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集中县令给县尉(刘备)作揖?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是关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精彩描述。

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谋臣们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

曹操嘴上虽说刘备在其掌握之中,不足为虑,实际上还是有所顾忌。刘备的仁义天下人都知道,而且有关羽、张飞这些虎狼之将,不得不防。于是,就发生了以下精彩的一幕:

一天,刘备正在提水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喝酒。

席间,曹操向刘备提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当今世界,谁是英雄”?

当刘备假装糊涂,处处设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来搪塞的时候,曹操断然说出:“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

刘备一听,大惊失色,连手中的筷子也掉落在地下。也就在这个时候,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俯身拾起筷子,从容地说: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巧妙地避免了一次杀身之祸。

   从此之后,关于刘备是英雄还是狗熊的话题,有过不少的争论。

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中的皇叔刘备,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个和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草鞋为生的手艺人,因为看到广大民众在战乱之中流离失所,受尽折磨,才拍案而起,与关羽、张飞同仇敌忾,结为兄弟。

但是戎马半生,浴血奋战,万千奔波,历尽艰辛,在斩黄巾、诛董卓与及讨袁伐曹的战场上竭尽全力,几乎流尽最后一滴血,年到半百,还是寄人篱下,一无所有。

命运好像捉迷藏一样,和他开着各种玩笑,别说英雄,成功与其都根本无缘。

不过,也有智者认为:此公尽管饱尝失败之苦,一次次成为丧家之犬。但是,始终坚持“匡扶汉室,救民水火”的奋斗目标,毫不动摇。

这种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在多么困难的境况下,都没有改变初心的大无畏精神,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岸!

说的也真是!从这一方面看,刘备也真的让人五体投地,不得不服。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二十三岁的刘备,曾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攻打黄巾,因镇压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但曹操、公孙瓒成为一方诸侯的时候,其还只是个县令;

后来,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入主徐州的机遇,可就在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却被吕布偷袭,把徐州和家眷都陪上了;

与吕布战败之后,投靠了曹操,希望曹操可以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而且又一次丢了家眷;

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打败吕布。跟随曹操返回许都之后,他只好使出韬晦之计,以种菜为名,掩饰自己;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之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在多次失败之后,离开袁绍,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占领了汝南。可是,刚想喘一口气,就遇到曹操大军来袭,再一次成为丧家之犬。

寄居在荆州的刘备,回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得像个小孩子一样。但是擦干泪眼,我们看到的刘备,依然是对目标的无比执着和坚持。

每一次几乎都是连底裤都输光,每一次都输得干脆利落,毫无保留。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跌倒了又爬起来,即使是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一无所有,前路茫茫。

这就是刘备!这个用大半生的年华,承受过一般人不能承受之痛的人中蛟龙,却能够擦干眼泪,继续战斗。

所以刘备,这个可以被曹操引为同类、被世人视为一代枭雄的皇室后人,在二十多年风风雨雨,忍受过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的耻辱之后,终于还是得偿所愿。

在大家都以为他忘记了吕布带给他的耻辱时,他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让吕布丧命于刀斧之中。

在曹操这个乱世奸雄面前,他忠诚憨厚的伪装,不但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还顺利地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和认可,让曹操误以为他是一个可以收服、可以为其所用的人,心甘情愿地给他当刀使,并且给予其独领一军的权力。

   世人都以为曹操强大,却不知道刘备的强大。

在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之后,仍然不改初心,从来不骄傲不气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最喜欢的人是曹操,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捭阖,奸雄一世。在三国地图中,雄踞北方的曹魏政权明显占据了最大的版图,陈寿《三国志》也将曹魏视为正统,《魏志》位居首位。

最讨厌的人是刘备,认为他不过一伪君子,只会哭哭啼啼,以情逼人。但是当我成年进入社会以后,却突然意识到刘备心性之坚韧远非常人所及。

他所面临的困境是每个普通人都会遇见的,他所必须作出的选择也是每个普通人都会犹豫的。

相对于曹魏和孙吴政权,蜀汉政权的建立明显要更为困难。曹操有汉室基业作为支撑,手下一批能人智士,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等,武有五子八虎良将;孙吴虽说偏居江南,但周瑜、鲁肃、甘宁、程普、黄盖等都是忠心无匹的老臣。

蜀汉呢,开局虽然是“桃园三结义”,刘备收获了关、张两位大将,但没有谋士、城池、军队,甚至刘、关、张三人自己都是白身,社会地位几乎为零,唯一能唬人的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可以说,在三国里,蜀汉是真正地白手起家。

不过以上所说的这些,其实都可以不算问题,只要有时间。但问题就在于刘备当时已经二十八岁了。

刘关张初见时,他们在张飞的家里喝酒。张飞说起楼桑村的事情:“那村中有一棵千年古桑,树高冠大,楼桑村即由此而得名。那古桑庇护人家必出贵人!”

刘备的神情顿时露出了辛酸:“是啊,我也曾听说过这样的话……可是到了这第十八代玄孙身上,却落得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十五岁游学四方,寻师访友,常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可如今他已二十有八,终是一事无成。”

在现代社会,二十八岁不算什么,但依照古人的平均年龄,二十八岁可以说是度过半生了。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半只脚踏入棺材的尴尬年龄里依旧什么都不是,不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实际上,当我们二十八岁,什么成果都没做出来时,也会失落和彷徨。很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已经将三十五岁设置成了关隘。这意味着如果在三十五岁之前没有突破性成长的话,那么职业生涯可能会遭遇一次重大挫折。

将这种心情带入,再去看刘备,就会发现他的落泪并不是矫情,而是现实真的很残酷。他从小就被教导是皇室之后,哪怕这个皇室血脉已经是旁系中的旁系,可他心中已经被种下了梦想的种子——兴复汉室,一扫天下之污浊。

如果他只是一个没有抱负的升斗小民,那么他不会痛苦,可问题却是他有丰满的理想,而现实却如此骨感。这两者的强烈反差让他不得不流泪。

但是,刘备哭归哭,哭完之后,他会选择再次面对生活。这就是刘备异于常人之处,他可以越败越战,愈挫愈勇。哪怕在最低落、最不值一提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

刘备在有了关张之后,创业情况并没有立刻就好起来。虽然在张飞的经济支持下,他们有了武器和装备,但投军的经历并没有让他们一飞冲天。

在攻打黄巾军的时候,他们三人奋勇杀敌,救下了董卓。董卓起初对他们好言好语,表达了一番感激,但在得知他们三人无名无位时,脸上立马露出了不屑。

这就是汉末时的真实境况:在士族大家当权的社会里,普遍重视名声胜过才能。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曹操《求贤令》中简简单单的“唯才是举”四个字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种社会环境明显对刘备非常不友好。虽然他有汉室宗亲的名头,但并没有掌握实权的世家在背后支撑他。所以尽管参与了讨伐黄巾军的战争,立了许多大功,但刘备只得到了安喜县县尉的官职。

张飞是第一个表达不满的人:“那孙坚使人情,却封了个别部司马,凭什么呀!这个臭朝廷,我看就该造它的反!”刘备很快安抚弟弟,说孙坚是朝廷命官,不可造次。可见刘备这时候的心态还是想要加入正统汉朝。

关羽却紧随而上:“还有董卓那厮,寸功未有,却封显官。”

张飞一语点明要害:“还不是结交朝贵,贿赂十常侍得来的官。”

刘备这时候就不说话了,因为他知道张飞是对的。但他对于朝廷仍旧抱有期待,所以他老老实实去当了县尉,并且做到了爱民如子,秋毫无犯,深受百姓的爱戴。

以前总是不太理解这点,以为刘备是伪君子,因为小时候向往的是铁马冰河、杀伐果断,是那些志怪传奇。现在却意识到刘备品性的可贵——作为一个普通人,当然希望自己的领导能够体恤下属,而不是榨干下属的剩余价值。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都喜欢英雄的故事,殊不知大多数的我们都将步入平凡。我们大多数时候的想法,不过是希望,今天的饭能够好吃一点,今天的地铁能够人少一点,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一点。

但是,平凡的我们也有自己的小小期待,正是这些期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斑斓而有趣。刘备常说君轻民贵,你看,在英雄的眼里,我们同英雄一样重要。

可是刘备的追求却被督邮所戳破。督邮向刘备索要贿赂,其实就是在逼刘备索取民脂民膏,而这明显与刘备的道德准则相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冒着被杀的风险选择了拒绝。

现实生活中总有无数诱惑。当我们意气风发时,这些诱惑还不算什么,但当我们陷入低谷时,这些诱惑就显得格外香甜。我们常说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发达的时候,还要看他失败的时候。因为这时候的他更能显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最终,张飞将督邮鞭打一顿,刘备弃官逃到了刘虞帐下。直到公孙瓒举荐他当了平原县令,刘备的人生才逐渐开阔起来。

刘备非常想要建功立业,但他从来不愿将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础之上。如果选择同流合污,依照刘备的为人处世,未必不能在朝廷谋取更高的职位,但他心中有所坚守,所以哪怕身处微末,没有什么话语权,也绝不肯动摇分毫。

这世界很大,每个人都很小,我们终会遇见消极和颓废的时候。刘备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哭,可以难过,但心中的正义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以丢失。因为正是这些卓绝品质支撑我们度过了低谷。

刘备第一次小露锋芒,是在讨伐董卓时。关羽的温酒斩华雄和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明显给各路联军极大震撼,但可惜的是,联军首领袁绍是典型的士族阶层。他重视出身,轻视才能,所以尽管有曹操和公孙瓒的斡旋,刘关张依旧受到了冷遇。

直到陶谦将徐州相让,刘备才有了第一块地。这块地得来不易,因为曹操为报父仇,定要拿下徐州,而徐州牧陶谦又一昧相让,但城池哪是说接就能接的?总之,几方势力混合一处,情况非常棘手。最后,还是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大本营山东,这才给了徐州喘息之机。

然而徐州刘备并没有守住,没过多久便被吕布夺取。刘备这时候意识到了谋士的重要性:谋士可以为他进行战略规划,有了战略才能主动出击,而不是像现在这般被动挨打。

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努力积攒的声名终于有了回报,他收获了第一个重要谋士,徐庶徐元直。在徐庶的帮助下,刘备在新野击退了曹军。

这场胜利对于刘备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之前,尽管有大将在手,可刘备却是屡战屡败,几乎没有赢得一场正式意义上的战争。徐庶的到来激励了刘备,让刘备原本已变得模糊的梦想再次清晰。

生活总是起伏不定。庆功酒还没喝上几口,曹操便设计利用徐母将徐庶诱回曹营。曹操这条计策其实是明谋,孝道不仅是徐庶的软肋,更是刘备的七寸。

所以在送别徐庶之时,刘备会饱含热泪地让人砍去眼前的树林,只因“它们挡住了元直的身影。”小时候以为刘备是惺惺作态,现在来看,他怎么能不哭呢?

他在新野驻扎了七年,到了快知天命的年纪,却仍旧只有一个新野,而与此同时,江东地区已经稳定,曹操也拿下了袁绍留下的河北四州。好不容易来了个徐庶,以为自己蛰伏多年终能有所成,可这希望却在一夕消散,他依旧只有一个新野。

然而,就是在这样冷峻的现实中,刘备选择放徐庶离开。人才可遇而不可求,他清楚自己放走的不仅是一位谋士,更是眼下唯一能把握住的希望。这是刘备的豁达,更是他的隐忍。

他宁愿放走徐庶投向曹营,而不是选择杀掉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仁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内心深处仍旧坚信自己的理想终将实现。哪怕眼前黑茫茫一片,哪怕脚下险阻无数,哪怕对手强壮无匹,但他终究能够披荆斩棘,成就王图霸业。

这就是刘备的厉害之处。即使站在人生的最低处,他依然不会放低自己的目光,他的视线将永远朝上朝前,他的脚步永远朝着光亮前行。

幸好,福兮祸所伏,徐庶离开了,诸葛亮却来了。

刘备三顾茅庐求访贤才,诸葛亮临危受命思恩报主。在诸葛亮的规划下,孙刘大军于赤壁击退曹操,为南方政权建立争取了时间。

紧接着,在周瑜的虎视眈眈下智取南郡,又调兵遣将力破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蜀汉集团一时间势如破竹。但因为刘备取益州时的犹豫,庞统以自我牺牲的代价最终帮助刘备夺占西川,巧取汉中。

刘备的犹豫其实有迹可循。因为当他真正驰骋天下时,已五十有余。

他的前半生经历了无数失败,每次以为时来运转时,老天仿佛只是给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乐呵一会儿,很快又将他打回原形。于是他不得不变得谨慎起来,因为他担心稍有不慎,眼前的一切就会像以前那样消失不见。他又将从天堂回到地狱。

人的棱角总会经受现实的打磨。年轻人可以猖狂自在,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人到中年,则不得不对现实有所妥协,因为此时已经感受到了命运的威力。纵然刘备意志如何坚韧,他也不得不对曾经的失败心怀忧惧。

但是,正是这种忧惧令他时刻清醒,他没有被这种忧惧淹没,而是将其作为警醒的工具,如同越王卧薪尝胆。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风浪,每当觉得自己支撑不住时,不妨看看刘备,看看这位老人曾经遭受多少冷眼和嘲讽,看看这位老人如何在自己的末年英雄崛起。

我们可以哭,但哭过之后,我们会更坚强地面对生活,因为我们应该相信,总有未来在等待我们。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朝的县尉和县令 的文章

 

随机推荐